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法国唱片公司——埃拉托(Erato)5 月 17 日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4-29 04:59 PM
标题: 法国唱片公司——埃拉托(Erato)5 月 17 日更新

   
埃拉托(Erato)——法国唱片公司及其所使用的品牌。成立于1953年,由巴黎音乐学院几位志同道合者创建,当时是法国最古老的科斯塔拉音乐出版社(Editions Musicales Costallat, 成立于1881年)的下属公司,1990年被华纳唱片集团收购,目前是华纳集团的华纳古典国际(Warner Classics International)下属公司。
埃拉托(Erato) 是古希腊缪斯女神之一,她是宙斯的女儿,是爱、音乐与诗的象征,经常出现在希腊陶器、雕像或壁画上,手握一支长笛或竖琴,激励着众多哲人与诗人。
公司以宏扬法国音乐为宗旨,刻意突出法国风味。曲目包括了从十七八世纪到当代的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其中有大量世界首次录音或罕见的录音,如杜卡、拉洛、肖松、福莱、拉威尔、德彪西等人较为冷僻的歌剧,鲁塞尔、梅耶尔的全部交响曲和圣-桑录音很少的第一、二交响曲,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全集,圣-桑、福莱的全部室内乐作品,布列兹、梅西安、兰多夫斯基、米约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此外,也录制了不少巴洛克、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
    Erato 与许多知名的艺术家和乐团有过签约录音,诸如歌唱家 卡雷拉(José Carreras)、屈拉(José Cura),演奏家安德烈(小号)、朗帕尔(长笛)、拉斯金(竖琴)、皮尔斯(钢琴)、庞米埃(钢琴)、列平、明茨、阿玛雅尔(小提琴)、纳瓦拉、皮杜(大提琴),指挥家加德纳、巴伦勃伊姆、布莱兹(Pierre Boulez)、迪图瓦、科恩、罗斯特罗波维奇、马策尔,以及法国国家乐团、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里昂歌剧院管弦乐团、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以及帕雅尔室内乐团等。
    Erato 曾出版过一张名为 Passio 的唱片(ERATO 0630-13494-2),其中收录了著名歌唱家卡雷拉斯用中文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深受中国音乐爱好者的欢迎。近期它又推出了两个大套古典集锦CD,一套是《最佳古典旋律》(Classical Anthems),另一套是《歌剧之夜》(Night At The Opera)。
    2001年,华纳古典国际公司宣布重组古典音乐部门,关闭了 Erato 的巴黎办事处,业务改由伦敦的总部负责。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17 08:34 PM 编辑 ]

华纳音乐 .jpg (21.12 KB, 下载次数: 468)

华纳音乐 .jpg

华纳古典 .JPG (74.47 KB, 下载次数: 451)

华纳古典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4-29 05:01 PM
列宾演奏的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4-29 05:17 PM 编辑 ]

列宾 老柴小协 伦敦交响乐团 .jpg (27.8 KB, 下载次数: 444)

列宾 老柴小协 伦敦交响乐团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4-29 05:06 PM

莫扎特《长笛协奏曲》  长笛演奏:兰帕尔
    让·皮埃尔·朗帕尔(jean-pierreramdal,1922~2000)法国长笛演奏家,是蜚声四海的大师级人物。他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巡演,也是法国管乐五重奏团和巴黎巴罗克合奏团的创始者。1947年朗帕尔在日内瓦国际比赛获大奖,被聘为威西歌剧院乐团的首席长笛。后前往美国,与美国许多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博得一致赞赏。1956~1962年任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长笛。在著名的长笛大师中,朗帕尔具有几个最大的亮点,一是他为全面发展长笛演奏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除古典曲目外,他也涉足爵士乐、英国民歌、日本和印度音乐等。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4-29 05:23 PM
维瓦尔第《巴松管协奏曲》五首


巴松管独奏∕莫利斯.阿拉德
克劳迪奥.西蒙内指挥威尼斯独奏家乐团

    维瓦尔蒂对于巴松管(也被称为低音管)情有独钟,他一生为这种音色低回、浑厚的乐器编写了37首独奏协奏曲,成为其作品系列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虽然与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相比,维瓦尔蒂的巴松管协奏曲在如今被上演和录音的次数要少得多,但其中不少作品依然被誉为其作曲生涯中的杰作,甚至有一部分被国外评论家誉为“维瓦尔蒂最深刻的作品”之一——其中充满了“忧郁症患者般的滔滔不绝”,体现出这位意大利巴洛克作曲家音乐风格的另一面。为大家介绍的这张由著名唱片公司Warnar旗下的法国录音公司ERATO出品的《维瓦尔蒂五首巴松管(低音管)协奏曲》收录了RV501、RV497、RV488、RV498、RV503等五部作品。演奏团和独奏家虽然都名不见经传,但演绎却非常到位。巴松管音色淳厚,技巧高超;乐团的协奏配合相当默契,沉稳而准确。虽然是70年代的录音,但音色却十分饱满。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4-29 10:31 PM
法国Erato唱片公司的碟片哪里有买?还请音乐情迷兄告知????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4-30 08:00 AM
情永兄早晨!埃拉托已不是独立品牌,现在由华纳公司收购。在广州金海印二楼音像超市也不多见,偶尔在盛贤摄影器材城三楼遇到。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4-30 12:25 PM
    这是一个华纳埃拉托唱片公司的大包子古典专辑,具体多少张一套,网上查不到相关资料。这里只是其中一些单张:

IMG_4081_conew1.JPG (85.52 KB, 下载次数: 415)

IMG_4081_conew1.JPG

IMG_4082_conew1.JPG (73.97 KB, 下载次数: 442)

IMG_4082_conew1.JPG

IMG_4083_conew1.JPG (68.78 KB, 下载次数: 414)

IMG_4083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4-30 12:36 PM
CD1 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


    阿尔比诺尼(Tommaso Albinoni),1671年生于威尼斯,1751年卒于威尼斯,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比诺尼、维瓦尔第、马尔切洛3人为代表,组成18世纪前半叶的威尼斯乐派。阿尔比诺尼先以小提琴演奏家成名,23岁,在公开印行的作品上,他曾署名“威尼斯的业余小提琴家”,40岁时才向世人宣称自己是职业音乐家。阿尔比诺尼的创作主要是歌剧,他一生作有50部歌剧,这些歌剧虽在初期的喜歌剧发展上颇有贡献,但后来全部被世人遗忘,一般人都以为他是器乐作曲家。阿尔比诺尼一生创作的器乐作品其实超过100多部,但生前印行的只有9部(套)。
    阿尔比诺尼作品的重要程度,其实不亚于维瓦尔第。当年,巴赫自己也曾要求他的弟子认真研究他的作品,他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和《意大利协奏曲》就含有学自阿尔比诺尼华丽的协奏曲手法的痕迹。目前在西欧,阿尔比诺尼的作品已越来越受人关注。
    阿尔比诺尼作有许多优秀的协奏曲,现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是作品2、作品5、作品7和作品9。......作品7与1715年在阿姆斯特丹印行,题献给当时威尼斯的贵族多纳特.科列玖,包括12首五声部协奏曲,但其中第一、第四、第七、第十号为小提琴、双簧管、中提琴、大提琴与数字低音的五声部协奏曲。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号为两支双簧管的六声部协奏曲。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号为一支双簧管的六声部协奏曲。作品9在1721年由阿姆斯特丹印行,题献给当时巴伐利亚选帝侯麦西米欧.艾曼纽,也包括12首协奏曲。其中,第一、第四、第七、第十号为小提琴协奏曲;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号为双簧管协奏曲;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号为两支双簧管的协奏曲。
    阿尔比诺尼的协奏曲中,其实最优秀的是双簧管协奏曲。研究阿尔比诺尼的专家帕加尔纳认为,阿尔比诺尼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优秀的双簧管协奏曲,是因为当时的威尼斯有双簧管演奏高手的缘故。
    他在世的时候,是以歌剧作曲家而出名的;今天,他却以器乐作曲家而闻名,其作品常常被用于演奏或制作唱片。比如,他的《G小调柔板》(Adagio de G mineur)(实际上是一部经后人整理的作品),是巴洛克音乐当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品之一。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4-30 04:20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4-30 08:00 AM 发表
情永兄早晨!埃拉托已不是独立品牌,现在由华纳公司收购。在广州金海印二楼音像超市也不多见,偶尔在盛贤摄影器材城三楼遇到。  

知道了,谢谢!有机会尝尝鲜。。。。。。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1 10:02 AM
贝多芬《钢琴与大提琴奏鸣大提琴∕斯塔克
钢琴∕
捷尔吉西波克
加诺斯·史塔克Janos Starker(1924- ) 匈牙利大提琴家,从小在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10岁第一次上台演出,20岁入布达佩斯歌剧院与爱乐乐团任首席大提琴。1948年移居美国,先后任达拉斯交响乐团(1948-1949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乐团(1949-1953年)、芝加哥交响乐团(1953-1958年)首席。1958年辞去芝加哥交响乐团职务,任印第安纳大学专职教授。斯塔克有高人的技巧,追求质朴、刚劲的演奏,他重新编订了巴赫的6首无伴奏组曲,强调了那种粗砺、刚劲的表达。他演奏的科达伊的奏鸣曲,把此曲技巧上的高难表现得游刃有余堪称绝活。而他在Mercury录制的德沃夏克协奏曲,舒曼、拉罗、圣桑的协奏曲,都是他最成熟时期的丰硕成果。

IMG_6316_conew1.JPG (40.32 KB, 下载次数: 449)

IMG_6316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2 08:59 AM


比才《卡门》选段 斯特拉斯堡爱乐乐团


    比才的歌剧《卡门》有许多录音版本,铭板不少,这个绝对不是名版。《卡门》里的序曲、间奏曲、唱段都是音乐精品,不听全剧,这样的组合应该够了。
剧情简介:
第一节卷烟厂门外面(西维利亚市,西班牙);卷烟厂一群女工在工作大门外站着,还有一群调戏她们的士兵。卡门——这个令人倾倒的美女,这个火一般热情的吉普赛女郎。她的视线感染到唐·何赛,一个天真、年轻、尽职尽责的士兵,他是一个纯朴无邪的乡村青年。
卡门把一朵鲜花扔向唐·何塞并放肆的用嘲笑的话试探他。米开拉-唐·何赛的未婚妻这时出现了,从家乡来探望唐·何赛,并带来家人要他们尽快结婚的消息。
第二节 卷烟厂内;突然的卷烟厂内传出喧闹的声音,性格强烈的卡门在争吵中动手攻击另一个女工。士兵们到来把她们拉开,但卡门不愿服从他们这种带有嘲弄的管制。最后军官宣布按法律逮捕卡门,并把她交唐·何赛看守。
第三节 监狱中;卡门用魔咒般迷人的魅力告诉唐·何赛不要拘留她,说服他放她出去。军官返回发现卡门被放走,惩罚唐·何赛坐禁闭。这时唐·何赛开始回想着卡门和她那迷人的魅力。
第四节 酒廊内;唐·何赛因放走卡门而受到惩罚。卡门这时正和她的朋友们在监狱外的酒廊内饮酒和跳舞,似乎忘记了被监禁的一切。
第五节 在监狱外;经过了几个月的监禁,唐·何赛被释放出来了。他期待卡门在等待他,但等待他的是米开拉。米开拉再一次开口向他求婚,唐·何赛答应后又去寻找卡门。
第六节 市中心的广场;市中心的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艾斯卡密尤一个胜利归来的斗牛士,他到来时众人都蜂拥着他。他和卡门在众人的热烈欢腾中跳起西班牙舞(著名的西班牙斗牛士舞)。这时唐·何赛终于找到卡门,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卡门深切地感到唐·何赛为他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卡门表示愿意把一切献给他。
第七节 室内;唐·何赛和卡门拥抱在一起回到室内。军官这时也找到这里并要求唐·何赛回到军营,然而以前的监禁所带来的羞辱使他疯狂,他不服从命令反而要与军官决斗,这样他冒犯了军法。
第八节 城市的大街上;唐·何赛冒犯了军法面对和卡门一样成为罪犯的命运。他又遇到了恳求他的米开拉,但这时唐·何赛告诉米开拉忘记他。
第九节 城市的小巷里;卡门和她的同伙们行窃,偷盗别人的财物。
第十节: 城外小山后;唐·何赛这时在城市的小山后找到了卡门和她的吉普赛同伙。唐·何赛告诉卡门这是一种犯罪的行为并要求卡门服从他离开这里,但卡门拒绝了,他们发生了争吵。
第十一节:斗牛场;胜利的欢呼响彻斗牛场,艾斯卡密尤庆祝他得到了斗牛士头冠并把卡门拥抱在身边。唐·何赛这时从后面冲出来把卡门拉过来要求和她重归于好,去寻求新的生活。但卡门她知道他们两者之间的命运,她拒绝了这种约束性的生活,全剧以悲剧告终。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2 10:05 AM
洛克早期的音乐基本上是宗教音乐,如经文颂唱等,蒙特威尔第时期,器乐音乐可谓少之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更没有器乐协奏曲。在埃拉托唱片公司的录音中,巴洛克早期音乐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埃拉托唱片公司出品的维瓦尔第早期作品:《光荣颂》、《圣母晚祷》、《信经》。

维瓦尔第 荣耀颂 圣母晚祷 信经 (1).jpg (78.28 KB, 下载次数: 221)

维瓦尔第 荣耀颂 圣母晚祷 信经  (1).jpg

维瓦尔第 荣耀颂 圣母晚祷 信经 (2).jpg (58.58 KB, 下载次数: 216)

维瓦尔第 荣耀颂 圣母晚祷 信经  (2).jpg

维瓦尔第 荣耀颂 圣母晚祷 信经 (3).JPG (45.38 KB, 下载次数: 221)

维瓦尔第 荣耀颂 圣母晚祷 信经  (3).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5-2 11:06 PM
以前华纳原版录音带印象深刻。CD片就少见了。

00.jpg (21.67 KB, 下载次数: 232)

00.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3 02:34 PM
八十年后期,九十年代初比较多见,之后,几大古典品牌把它淹没了,现在偶尔还能见得到。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3 06:40 PM


Erato 2292-45502-2 小提琴∕ 亚历山大·马科夫: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尼可洛·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
    帕格尼尼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那亚。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那亚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那亚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在音乐上的天赋,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一位诗人说:世界上的音乐全被世上的男人手掌握着,而女人则是掌握男人手的人。这话搁在意大利音乐家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身上太准确了。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还有他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基于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学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调半音以后,会使得升降记号大变,即使看谱已很困难,何况是即时的演奏。
帕格尼尼神奇的手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技巧精湛。
亚历山大·马科夫俄裔美籍小提琴家,1982年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牌奖得主,之后他以超技派的演奏风格走红于国际乐坛,并且在Erato公司灌录唱片,可惜近年来很少看到他在国际乐坛的演出活动(据说已转行演奏摇滚重金属音乐)。这套《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全集是亚历山大•马可夫在慕尼黑歌剧院演出的,由于完美的演出及马可夫酷似帕格尼尼的外型,让人有点时空错乱,彷佛看到活生生的帕格尼尼又再次回到人间。其父阿尔伯特(Albert Markov)也是著名的俄国小提琴家。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3 06:41 PM 编辑 ]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5-3 08:52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3 06:40 PM 发表
53041

Erato 2292-45502-2 小提琴∕ 亚历山大·马科夫: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尼可洛·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 ...

这张值得拥有!
作者: 纯粹HIFI人    时间: 2013-5-3 10:02 PM

100CD大包子

51OjBXbIedL.jpg (22.24 KB, 下载次数: 217)

51OjBXbIedL.jpg

作者: 纯粹HIFI人    时间: 2013-5-3 10:04 PM
目录:
La Discothèque Idéale Classique 100CD
Erato Disques

1
ALBINONI TOMASO GIOVANNI
Ctos hautbois et violon
C. SCIMONE

2
ALBINONI/PACHELBEL/BACH
Grands Adagios Baroques
J.F. PAILLARD / C. SCIMONE

3
BACH JEAN-SEBASTIEN
Toccata et fugue,chorals
M.C. ALAIN

4
BACH JEAN-SEBASTIEN
Variations Goldberg
T. KOOPMAN

5
BACH JEAN-SEBASTIEN
Concerto pour violon
J.F. PAILLARD

6
BACH JEAN-SEBASTIEN
Concertos pour piano
M. CORBOZ

7
BACH JEAN-SEBASTIEN
Ctos Brandebourgeois 1, 2, 3&5
T. KOOPMAN

8
BACH JEAN-SEBASTIEN
Ctos Brandebourgeois 4&6
T. KOOPMAN / J.F. PAILLARD

9
BACH JEAN-SEBASTIEN
Messe en si/Passion St Mathieu
M. CORBOZ

10
BACH JEAN-SEBASTIEN
Passion selon St Jean (ext)
M. CORBOZ

11
BACH JEAN-SEBASTIEN
Cantates célèbres
M. CORBOZ

12
BACH JEAN-SEBASTIEN
Oratorio de Noel
M. CORBOZ

13
BEETHOVEN
Sonates : Clair de lune
M.J. PIRES

14
BEETHOVEN
Sonates pour violoncelle
J. STARKER/G. SEBÖK

15
BEETHOVEN
Triple concerto/Symph n°5
W. SAWALLISCH / A. JORDAN

16
BEETHOVEN
Symph 6 et 7
T. GUSCHLBAUER / J. KEILBERTH

17
BEETHOVEN
Symphonies 3 et 8
J. KEILBERTH / W. SAWALLISCH

18
BERLIOZ HECTOR
Fantastique, Benvenuto
A. LOMBARD

19
BIBER
REQUIEM
T. KOOPMAN

20
BIZET GEORGE
Arlesienne
A. LOMBARD

21
BIZET GEORGE
Carmen (ext)
A. LOMBARD

22
BRAHMS JOHANNES
Requiem allemand
M. CORBOZ

23
BRAHMS JOHANNES
Trios piano violon violoncelle
M. DALBERTO / P. AMOYAL / F. LODEON / M. PORTAL /P. DEL VESCOVO

24
CHARPENTIER MARC-ANTOINE
Te Deum, Beatus Vir, Salve
M. CORBOZ

25
CHOPIN
Impromptus, fantaisie
M. BOEGNER

26
CHOPIN
Ctos 1 et 2
A. JORDAN

27
DEBUSSY CLAUDE
Images,estampes,masques,be
A. ADER

28
DEBUSSY CLAUDE
La mer, Nocturnes
A. LOMBARD

29
DELALANDE
Symph soupers Roy
J.F. PAILLARD

30
DUKAS
Apprenti sorcier, Ouverture
A. JORDAN

31
DVORAK ANT.
Nouveau monde
J. COLON / A. JORDAN

32
FAURE GABRIEL
Requiem, Cantique, Pavane
A. JORDAN

33
GOUNOD
Faust (extraits)
A. LOMBARD

34
GRANADOS
DANSES ESPAGNOLES
J.F. HEISSER

35
GRIEG EDVARD
Cto piano/Sonate
T. GUSCHLBAUER / L. FOSTER

36
HAENDEL GEORG FRIEDRICH
Water music/Feux Artifices
J.F. PAILLARD

37
HAENDEL GEORG FRIEDRICH
Concertos pour orgue
J.F. PAILLARD

38
HAENDEL GEORG FRIEDRICH
Choeur et airs d'operas
J.E. GARDINER

39
HAENDEL GEORG FRIEDRICH
Le messie (extraits)
R. LEPPARD

40
HAYDN JOSEPH
Symph 101/104+28
R. LEPPARD / J.F PAILLARD

41
HAYDN/MOZART
Concerto pour trompette
T. GUSCHLBAUER / F. SANDOR / J.F. PAILLARD

42
LALO EDOUARD
Symph Espagnole/Cto
P. PARAY / C. DUTOIT

43
LISZT FRANZ
Oeuvre pour piano
A. QUEFFELEC

44
LISZT FRANZ
Concertos 1-2/Fantaisie
J. COLON

45
LULLY JEAN-BAPTISTE
TE DEUM/DIES IRAE
J.F. PAILLARD

46
MAHLER GUSTAV
Symphonie n°4
A. JORDAN

47
MASSENET JULES
SCENES ALSACIENNES
J.E. GARDINER

48
MENDELSSOHN FELIX
Cto violon, Songe
R. LEPPARD / L. FOSTER

49
MENDELSSOHN FELIX
Symp Italienne, Ecossaise
R. LEPPARD / K. MASUR

50
MONTEVERDI C.
Magnificat des vepres
M. CORBOZ

51
MOUSSORGSKI
Tableaux exposition
J. COLON / A. LOMBARD

52
MOZART L/MOZART W.A.
Symph jouets, Promenade
J.F. PAILLARD / K. REDEL / K. RISTENPART

53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Sonates KV 547, 284, 333
M.J. PIRES / M. BOEGNER

54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HAFFNER/Petite Musique Nuit
T. GUSCHLBAUER / K. RISTENPART

55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Ctos flûte et harpe
J.F. PAILLARD / T. GUSCHLBAUER

56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Ctos piano n°9 et n°21
M.J. PIRES / T. GUSCHLBAUER

57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Concertos pour piano 20/27
M.J. PIRES / A. JORDAN

58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Cto piano 23/26
M.J. PIRES / T. GUSCHLBAUER

59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Ctos clarinette/hautbois
J.F. PAILLARD / J.P. RAMPAL / T. GUSCHLBAUER

60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Symphonies 25,40,35
A. JORDAN / J. COLON

61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Symphonies 39 et 41
A. JORDAN

62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Messe en ut mineur
M. CORBOZ / T. GUSCHLBAUER

63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Requiem,exultate jubilate
M. CORBOZ / T. GUSCHLBAUER

64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Messe du Cour,Ave Verum
T. GUSCHLBAUER

65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Flute enchantee (ext)
A. JORDAN

66
PAGANINI
Concertos Violon n°1&2
A. MARKOV / M. VIOTTI

67
PUCCINI GIACOMO
Messa di Gloria, Preludio
M. CORBOZ / C. SCIMONE

68
PURCELL HENRY
MUSIC FOR QUEEN MARY (Ext)
R. LEPPARD / J.E. GARDINER

69
RAMEAU JEAN PHILIPPE
Indes Galantes, Castor (Ext)
J.F. PAILLARD / C. FARMCOMBE / J.E. GARDINER

70
RAVEL MAURICE
Bolero, Cto sol, Ma mere l'Oye
A. JORDAN

71
RAVEL MAURICE
Alborada, Rapsodie Espagnole
A. JORDAN

72
RIMSKI-KORSAKOV
Sheherazade/Capricio Espagnol
L. FOSTER / A. LAZAREV

73
ROSSINI GIOACHINO
Stabat mater
C. SCIMONE

74
ROSSINI GIOACHINO
OUVERTURES D'OPERA
J.L COBOS / C. SCIMONE

75
SAINT-SAENS
Carnaval des Animaux
G. ROJDESTVENSKI / V. HANDLEY

76
SAINT-SAENS
SYMPH 3, Rouet d'omphale, danse
J. MARTINON / C. MUNCH

77
SATIE ERIK
GYMNOPEDIES
M. LEGRAND

78
SCARLATTI DOMENICO
SONATES POUR CLAVIER
A. QUEFFELEC

79
SCHUBERT FRANZ
4 impromptus+D 960
M.J. PIRES

80
SCHUBERT FRANZ
Truite/Jeune fille et la mort
HAYDN TRIO WIEN / QUARTET VERMEER

81
SCHUBERT FRANZ
Symph 8 & 9
A. JORDAN / T. GUSCHLBAUER

82
SCHUBERT FRANZ
STABAT MATER
M. CORBOZ

83
SCHUMANN ROBERT
Sonates pour violon et piano
G. POULET / J.F. HEISSER

84
SCHUMANN ROBERT
Ctos piano/violoncelle
T. GUSCHLBAUER / L. FREMAUX / C. COLLARD

85
SIBELIUS JEAN
Concerto violon/Humoresques
C. DUTOIT / O. KAMU

86
STRAUSS JOHANN
Valses et polkas celebres
A. JORDAN / R. LEPPARD

87
STRAUSS RICHARD
Zaratoustra, Till, Lieders
A. LOMBARD / J. KEILBERTH

88
TCHAIKOVSKI PIOTR LL YICH
Cto pr violon/piano
P. DEVOYON / C. DUTOIT

89
TCHAIKOVSKI PIOTR LL YICH
Symph 6
S. OZAWA / G. ROJDESTVENSKI

90
TCHAIKOVSKI PIOTR LL YICH
Lac des cygnes
A. LAZAREV

91
VERDI GIUSEPPE
Requiem
A. LOMBARD

92
VIVALDI ANT.IO
4 saisons, Tempesta di mare
C. SCIMONE

93
VIVALDI ANT.IO
Concertos pour flute
C. SCIMONE

94
VIVALDI ANT.IO
Concertos pour hautbois
C. SCIMONE

95
VIVALDI ANT.IO
Concertos trompette/orgue
J.F. PAILLARD / N. MARRINER / K. RISTENPART

96
VIVALDI ANT.IO
Ctos Mandoline et Violon
C. SCIMONE

97
VIVALDI ANT.IO
Gloria RV589, Nisi Dominus
M. CORBOZ

98
VIVALDI/PERGOLESE
Stabat mater
M. CORBOZ / C. SCIMONE

99
WAGNER
Gdes ouvertures
A. JORDAN / T. GUSCHLBAUER

100
CHOEUR GREGORIEN
Vendredi saint
CHŒUR GREGORIEN DE PARIS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4 08:30 AM
我的四张散装埃拉托唱片,正是HIFI兄提供的这个套装里出来的,原来有100CD那么多,在市面上少见整套的。非常感谢HIFI兄分享!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4 07:00 PM

克罗门蒂 交响曲
西蒙内指挥英国爱乐乐团

    专辑介绍:克罗门蒂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1752年1月23日生于罗马,1832年3月10日卒于伊夫舍姆。童年从A.博罗尼和G.圣雷利学习音乐。9岁任管风琴手,12岁作有清唱剧。1766年底为英国人P.贝克福德所赏识,被带到英国深造7年。1775年以哈普西科德演奏家身份在伦敦初露头角。1779年他的《6首奏鸣曲》出版,由此获得声誉,演出频繁。1780年以作曲家和钢琴家身份首次赴欧洲大陆巡回演出,获得成功。自1782年起定居伦敦。约在90年代中期,开设克莱门蒂琴行后,主要为经营音乐出版和钢琴制造事业进行各种活动,并为此而长期旅居国外。1830年退休后迁居伊夫舍姆。
克莱门蒂是最早研究了钢琴的特性与功能而进行创作的音乐家。他的作品2是第一部真正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中运用的力度手法曲调的八度进行以及富有动力性的音型等,对贝多芬的早期钢琴奏鸣曲有直接影响。他的练习曲集《艺术津梁》(1817~1826)是第一部系统的钢琴敦程,奠定了近代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因此,人们赞誉他为“钢琴之父”或“钢琴奏鸣曲之父”。克莱门蒂是第一位钢琴演奏大师。1781年他与W.A.莫扎特在维也纳宫廷举行了著名的演奏比赛。他以卓越的技巧领先,莫扎特以情趣优美见长,结果不分胜负。他的学生中有J.菲尔德、J.B.克拉默、I.莫谢莱斯、F.卡尔克布雷纳、G.迈耶贝尔等著名音乐家。
克莱门蒂除了创作钢琴独奏曲,还写过其它形式的曲子,包括他最后几部交响乐,逐渐被音乐学家接收并列为杰出的作品。他还些过几首声乐曲子和室内乐曲,不过这些作品自他去世后,已经失传。总之,克氏的音乐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录制音乐蹀片中。他的钢琴曲中那些愉快轻松,神韵激越的乐符正在捕获许许多多现代听众的心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5 07:49 PM

贝多芬《第一、三交响曲》
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录音地点:列宁格勒爱乐音乐厅(现场录音)
录音时间:1982/1/28(贝1),1968/10/31(贝3)。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
C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794至1796年,作品21号。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据说这部作品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和海顿的保护人。C大调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至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C大调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年已经三十出头了。
第一乐章:柔板—快板(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引子,主题是舞蹈性的。第二主题是双簧管和长笛的对答。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快板(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实际是诙谐曲,有极快的速度,频繁冒出的节奏重音,瞬息休止的与急剧的力度对比。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Adagio - Allegro Molto e Vivace),回到模仿海顿:奏鸣曲——回旋曲的曲式,充满欢乐的喜剧性,似乎充满了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笑声。
这部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四乐章的轻松、诙谐、活泼,首演时那些正统的评论家曾认为“这种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及所有乐器发出的超闹”,损害了莫扎特与海顿,其实作品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敬意。
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有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该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相比之下,该曲虽然还略显青涩,但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充满温馨气息的交响乐珍品。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该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自然这也是笔者最喜欢的交响曲之一)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这一乐章在当时是自交响曲诞生以来最宏伟壮大的乐曲,它外形精致、巧妙,变化无穷。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3/4拍子。这个乐章具有鲜明的赋格曲效果,响彻着嘈杂的战斗声和凶猛的骑兵嬉游曲。本乐章极为著名,经常单独演出。
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整个乐章围绕着开始部分的弦乐主题而展开,力度逐渐加强,显得乐曲充满悠闲自得的气氛,令人沉醉。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降E大调,2/4拍子。乐章的主题采用贝多芬早年的普罗米修斯主题,并以短的经过部和发展部共同构成自由变奏曲形式。
穆拉文斯基(Eugene Mravinsdy,1903—1988),前苏联指挥家,是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21岁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和作曲;1931年即任列宁格勒基洛夫歌舞剧院副指挥;1938年在全苏指挥比赛中获头奖,被聘为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达40多年,使该团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著名乐团之一;曾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人民艺术家等称号;穆拉文斯基指挥的曲目极为广泛,尤擅指挥肖斯塔科维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他的指挥风格稳重果断,精密严谨,处理乐曲富有清晰的层次与健康明快的色调
专辑简介: 1982年的现场版贝一绝对是穆老的Fans们不可错过的名演之一——列宁格勒爱乐被穆老催逼出精致与温润的质感,演绎丝丝入扣同时充满青春活力,让人很难相信它居然出自一个年近80的老人之手;音质也出奇的好,无论是LePO标志性的充满爆发力的长号,充满落日余晖般金色光芒的圆号和丝绒般的弦乐都仿佛历历在"耳"。要问“英雄”的最佳版本,富老1944年的WPO版当之莫属,相信各位驴友都拥有这个珠穆朗玛峰一般伟大的录音。但穆老1968年的“英雄”同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演绎,尽管我认为这绝对不是穆老最佳的“英雄”的录音——乐团的情绪显得有点歇斯底里,木管乐的音色过于尖削与凄厉并在第一乐章的再现部有一处不难分辨的误奏;但她的凌厉、压迫感与气象万千已经全然克服了演绎上的些许瑕疵与音质的不佳。因为,没有绝对的完美!这虽不是上榜版本,但在指挥界里大名鼎鼎的穆拉文斯基已经是他所指挥的作品带有辉煌的光环。
资料来自网络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17 09:12 AM 编辑 ]

穆拉文斯基 贝多芬1&3交响曲 (1)_conew1.jpg (67.25 KB, 下载次数: 198)

穆拉文斯基 贝多芬1&3交响曲   (1)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5 07:51 PM
亨德尔《大键琴组曲》 大键琴演奏:科斯特.罗斯(Scott Ross)
专辑介绍:亨德尔创作的大键琴曲,有的为教学而作,有的为他自己演出而作,所以深浅不一。作品主要包括:被称为《键盘曲集》第一集的8首组曲(HWV426-433),第二集8首组曲与《夏空舞曲与变奏曲》(HWV434-441),第三集包括奏鸣曲、随想曲等,第四集包括6首赋格曲(HWV605-610)。此外,还有包含70多首的两卷《小品集》、三首变奏曲、12首幻想曲等。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自然是第一、第二集的共16首组曲。(林逸聪)
    科斯特.罗斯(1951-1989),美国大键琴家,年轻时学习钢琴和管风琴,后前往法国学习大键琴,20岁时回到北美,在加拿大魁北克任教职,同时录制了拉莫键盘作品全集,1983年Ross放弃教职开始专心录音,其中就包括库普兰键盘作品全集和巴赫平均律这样的巨著,1984年他再返法国,与Erato公司签订了5年合约,这次他完成的是前无古人的惊人录音——Scarlatti的555首奏鸣曲全集,期间Ross已经得知自己身患绝症,1988在EMI的歌德堡变奏曲也成为他最后的著名录音之一。1989年,年仅38岁的Ross在法国去世。

亨德尔《大键琴组曲》 .jpg (56.83 KB, 下载次数: 205)

亨德尔《大键琴组曲》 .jpg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5-6 09:33 AM
我手头一套Erato 皮雷斯 的莫扎特钢协感觉很不错,此唱片公司出的唱片给我感觉比较朴素,声音比较平衡。感谢音版的好介绍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6 01:44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3-5-6 09:33 AM 发表
我手头一套Erato 皮雷斯 的莫扎特钢协感觉很不错,此唱片公司出的唱片给我感觉比较朴素,声音比较平衡。感谢音版的好介绍
谢谢光临!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7 09:30 AM

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协奏曲》
长笛∕朗帕尔



专辑简介:
Jean-PierreRampal让-皮埃尔·朗帕尔(1922-2000)法国长笛演奏家,1922年1月7日生于马赛。父亲是马赛音乐学院的长笛教授。虽然父亲不希望他成为职业音乐家,但后来还是教他学习了长笛。1939年他进入马赛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医学。二战爆发后的1943年,纳粹占领法国,他参加了一个童军组织,为避免被征至德国当劳工,他潜至巴黎,进入巴黎国家音乐学院学习,仅5个月的时间,就获得1944年度学院比赛大奖,从而引起音乐界的注意。战后,作为独奏家、室内乐团和管弦乐团成员在欧洲巡回演出。1947年获日内瓦国际比赛大奖,被聘为威西歌剧院乐团的首席长笛。后前往美国,与美国许多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博得一致赞赏。1956~1962年任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长笛。此外他还担任过巴黎音乐学院教授。
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297c,作于1778年4月。那年莫扎特22岁,在法国巴黎结识了当时有名的长笛演奏家——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公爵的女儿是一位竖琴演奏家,也是莫扎特的学生。此曲是1778年莫扎特应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长笛和竖琴——也许是天下音色最美的两种乐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作为协奏曲的主奏声部,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是匪夷所思。然而莫扎特却是无所不能,他不仅如此做了,而且还做得非常漂亮。简直没有什么能难倒这位旷世天才的。这是一部清新流畅,抒情性非常强的作品。乐曲的主题均由独奏的长笛与竖琴奏出。长笛与竖琴以对话的形式,在清新优美的旋律基础上,还包含有丰富的华彩与演奏技巧。莫扎特极其精妙的乐思与作曲技法,使得整部协奏曲达到了一种简时不陋、繁时不乱的至高境界。曲中竖琴紧随长笛而作即兴嬉戏之状,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样子。莫扎特在此为长笛所写的乐思实在要令人想起碧蓝天空之下,具有英武气质的牧人一笛在手,便可将白云吸引得卷舒而来。不知大师当时有无想到过人类与自然的永恒关系问题,不过,慢乐章那悠扬的笛音响起,竟使人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孤独,寞寞长天之下只有长笛优美的声音及竖琴的追随在旷野上回荡,这里岂非有一种亘古难解的愁结?
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无比的旋律(莫扎特的乐思总是“太多”),怎样抵制无休止的华美音符的诱惑,既达到乐器与乐队音色的和谐统一,又能发挥出主奏乐器各自独特又生动鲜明的歌唱性特点,找出这个平衡点就成了演绎这部作品的难点。两位大师合作的此次录音,非但技艺卓绝而且兴意盎然、默契无间;1963年的录音传递出一种清丽绝俗的音色,在众多演录中也算是数一数二了。相比之下国内常见的西诺波利4D录音中主奏乐器部分则显得有点“温”了。(来自网络)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8 07:30 AM
埃拉托唱片公司的一张《竖琴与长笛&排箫》: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8 07:39 AM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罗斯
专辑介绍:《哥德堡变奏曲》常被音乐界认为是巴赫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虽然他从未确切说明过这点。这套练习曲规模宏大,第一卷包括了全部六首帕蒂塔,第二卷包括“意大利协奏曲”和“法国序曲”,第三卷则是管风琴圣咏的变奏曲。在这些作品里面,法国序曲的特征随处可见:比如D大调第四帕蒂塔的开篇;第二卷中的同名着作自不用说;然后是第三卷为管风琴所作的降E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而在《哥德堡变奏曲》里,十六变奏同样如此。此曲以雍容典雅的隆重气氛拉开了《哥德堡》的后半部分。她分为两段:首先是宏大的连续音阶,辉煌的颤音以及剧烈的节奏——直至进行到16小节的主导调式;反复后是更加快速的的赋格段。这里的音乐织体尽管清楚透明但依然十分管弦乐化,我们有两个3/8拍的迅捷小节,每个小节都采用最初的和声。(资料来自网络)

巴赫 戈登堡变奏曲 .jpg (80.47 KB, 下载次数: 208)

巴赫 戈登堡变奏曲 .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5-8 10:46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8 07:39 AM 发表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罗斯
专辑介绍:《哥德堡变奏曲》常被音乐界认为是巴赫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虽然他从未确切说明过这点。这套练习曲规模宏大,第一卷包括了全部六首帕蒂塔,第二卷包括“意大利协 ...
这样介绍《哥德堡变奏曲》好象有点喧宾夺主。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是巴赫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其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塔、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十六变奏是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8 06:55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3-5-8 10:46 AM 发表
这样介绍《哥德堡变奏曲》好象有点喧宾夺主。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是巴赫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其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 ...

Y兄有研究!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5-8 08:33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3-5-8 10:46 AM 发表
这样介绍《哥德堡变奏曲》好象有点喧宾夺主。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是巴赫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其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9 08:44 AM


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全集
钢琴∕波丝妮可娃

专辑简介:有史以来第一套由俄国钢琴家灌录的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全集
由俄国女性钢琴家波丝妮可娃在一九九零年代以数位录音灌录,更请到她的先生,也为俄国知名的指挥家罗杰斯特汶斯基合奏!此套录音是西方有史以来第一套由俄国钢琴家灌录的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全集,被视为是波丝妮可娃最杰出的录音代表作!柴可夫斯基曾说他自己的钢琴技巧其实足以应付任何即兴的作品,这证明了他其实是一位不错的钢琴家,的确他从小就在家人和同侪中以钢琴即兴受到赞扬,但是他后来却始终没有成为职业钢琴家,事实上,也从来不曾登台演奏过。
虽然他在音乐院中的老师是安东鲁宾斯坦这位十九世纪的大钢琴家,但他却没有步他的后尘,成为超技的钢琴家,也没有像鲁氏的老师李斯特一样,同时成为写作华丽钢琴音乐的作曲家。但他却终生都相当喜爱以钢琴为题材创作音乐,在他最活跃的二十六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超过一百首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不见的每一首都称的上杰作,那是因为其创作的对象不同:有些是针对沙龙演奏而写的,有些则是为了教学目的而写,还有些是以家庭弹奏为目的的抒情小品,但不管是对象和目的为何,这些乐曲都有独特的柴可夫斯基风格:招牌的流畅旋律、热情而带着俄国民间风味的抒情美、胆伤动人与对比的节奏等等;而在后来的作品中,柴可夫斯基更将他的交响曲作曲技巧和在音乐中表达心理层面的风格,带入这些钢琴作品中,其中有些作品,甚至还有他私人生活经验的写照和事件纪录,像在钢琴曲集「四季」和「儿童曲集」中,都有着他许多生活经验和接触的投射。
这份录音是由俄国女性钢琴家波丝妮可娃在一九九零年代以数位录音灌录的,录音中几首钢琴二重奏的曲目,更请到她的先生,也是俄国知名的指挥家罗杰斯特汶斯基与她合奏。波丝妮可娃是著名俄国钢琴教师Yakov Fliere(有时拼成Jakob Flier)的学生,她七岁就公开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毕业于莫斯科音乐院的她,在还没毕业前就参加华沙萧邦钢琴大赛、英国的里兹钢琴大赛(鲁普、普莱亚、内田光子、席夫都出自此赛)和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赛也都获得优秀的成绩。她很受已逝的俄国钢琴大师李希特的喜欢,晚年两人经常举行共同的音乐会。她拥有惊人的宽广曲目,而且往往都挑战一般男性专属的曲目,像是布梭尼艰难长大的钢琴协奏曲、布拉姆斯两首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三首钢琴协奏曲等等,她也曾和小提琴大师曼纽因合作过多场独奏会。这套录音是西方有史以来第一套由俄国钢琴家灌录的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全集,被视为是波丝妮可娃最杰出的录音代表作!(资料来自网络)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9 08:47 AM 编辑 ]

柴可夫斯基 钢琴作品全集 7CD (1)_conew1.jpg (51.09 KB, 下载次数: 222)

柴可夫斯基 钢琴作品全集 7CD  (1)_conew1.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5-10 08:49 AM
谢谢分享!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5-10 09:20 PM
好分享,学习中。。。。。。。。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10 09:31 PM
柴可夫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与管弦乐队作品
曲目:《小提琴协奏曲》 Op. 35、《小提琴与乐队的忧郁小夜曲》作品26、《圆舞曲,谐谑曲小提琴与乐队》作品34
Pierre Amoyal 国际小提琴、钢琴大师班于2010年8月1日至7日在瑞士举办,顶尖小提琴皮尔瑞.阿莫友(Pierre Amoyal ),他是海菲兹的得意弟子。阿莫友出身巴黎音乐院,曾经追随大师海菲兹习艺,迅速窜红之后,还成为巴黎音乐院最年轻的教授。他使用1717年的「Kochanski」史特拉底伐里名琴,这把琴1987年曾失而复得,轰动新闻界。阿莫友与展技钢琴明星裘元朴已合录三张CD,他们的演奏充满诗意与浪漫渴慕。(摘自网络)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和和管弦乐作品 _conew1.jpg (74.35 KB, 下载次数: 272)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和和管弦乐作品 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11 08:30 AM
巴赫《钢琴协奏曲》
艺术家 西班牙女钢琴家皮尔斯和瑞士指挥家 Michel Corboz


葡萄牙女钢琴家皮尔斯,4岁首次登台,6岁举行独奏会,被称为神童,9岁参加里斯本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一名,16岁在里斯本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柏林参加国际青年钢琴比赛获第二名,同年在李斯特钢琴比赛获第一名。随后到慕尼黑留学,师从恩格尔继续深造1970年纪念贝多芬诞生200周年,在布鲁塞尔举办的贝多芬钢琴比赛获第一名,从而受到瞩目。皮尔斯以精湛的演奏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成为众多著名钢琴家中的一位佼佼者,其演奏不像巴西女钢琴家奥尔蒂斯那样轻柔洒脱,而以细腻、典雅、秀丽、妩媚而享誉世界。皮尔斯的演奏,音色极美,又善于在节奏与分句处理上表现出细微的变化。皮尔斯擅长演奏莫扎特和肖邦的作品,其演奏和录制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肖邦前奏曲集散发出浓郁的法国沙龙气息。而肖邦夜曲则在浪漫气氛里,蕴涵着些许阴柔。她与小提琴家杜梅组成的二重奏,是目前活跃在世界乐坛的最佳组合,深得各种媒体和乐迷们的好评。她和杜梅、王建一起,已形成室内乐的最佳搭档,演绎的室内乐作品有一种清新的美感。

巴赫 钢琴协奏曲_conew1.jpg (65.8 KB, 下载次数: 244)

巴赫 钢琴协奏曲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12 09:33 AM

L.莫扎特:《玩具交响曲》

列奥波尔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是乐圣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父亲,大家可能在《莫扎特传》这部经典的电影中看到过这一银幕形象。他的玩具交响曲非常有名,并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海顿所做,后来才被确定属于Leopold的作品。这张CD还收有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A. Mozart)的一个音乐小品《一个音乐玩笑》。整张CD都非常好听

莫扎特 玩具交响曲 (1)_conew1.jpg (53.84 KB, 下载次数: 235)

莫扎特 玩具交响曲  (1)_conew1.jpg

莫扎特 玩具交响曲 (2)_conew1.jpg (61.98 KB, 下载次数: 229)

莫扎特 玩具交响曲  (2)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12 09:34 AM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列宾

Vadim Repin,中文翻译的话应该叫瓦迪穆·列宾比较合适。80年代初有那么几位71年生人的年轻小提琴演奏者 的登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包括沙汉姆和早一些成名的美登丽。1982年年仅11岁的列宾就在维尼亚夫斯基小 提琴大赛的青少年(16岁以下)获得了大奖。而84年的那一届则是另外一位前苏联的文格洛夫(1974年生人)。 86年在柴柯夫斯基大赛的开幕式上与同令人基辛及小三岁的文格洛夫的登场亮相轰动了整个世界乐坛。为此,列宾才开始广受关注。89年在伊丽莎白大赛上夺得冠军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那一届大赛上72年生人的SUWANAI 获得了第二)。他使用的是叫“红宝石”的斯特拉瓦迪琴名琴。其音色之优美动人可以从他在97年与梅纽因合作 的莫扎特协奏曲中领略到。99年1月在卢弗宫的音乐会更是令人注目。演出的曲目包括法国、俄国、德国和吉普 赛风格的独奏作品,而且就在那个系列音乐会中还居然演奏了许多JAZZ作品……
列宾出生在西伯利亚的诺沃西比尔斯克,5岁开始学琴。后在当地的音乐学校从奥伊斯特拉赫的高足扎哈尔· 布隆学习。9岁的时候在莫斯科首次登台便受到一致的好评。维尼亚夫斯基大赛上的亮相和获奖也正是两年后的 事情了……对于这位演奏家的风格,记得那一年的留声机杂志上有一篇专文中这样说道:列宾完整的继承了奥伊斯特拉赫的风格,同时汲取了许多其他演奏风格的奏法……他无疑是当今最有代表性的演奏家之一了
    莫扎特为小提琴和乐队而作的协奏曲,有编号的为5首:第一号,降B大调,k207,作于1773年;第二号D大调,K211 ,作于1775年;第三号G大调,K216,作于1775年;第四号D大调,K218,作于1775年;第五号A大调,K219,作于 1775年。另有未编号的3首(因亲笔谱已散佚):《D大调协奏曲》,K271a,也称为第七号;《降E大调协奏曲》, K268,也称为第六号;《D大调协奏曲》,Kanh294a,这3首作曲年代均不详。莫扎特有编号的5首协奏曲中,经常 演奏的是后3首,其中尤以第三与第五最为美妙.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均有三个乐章组成,管弦乐编制很小,除 了弦乐合奏,只有双簧管和法国号,这五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年代分别在1773年到1775年之间,第一号小提琴 协奏曲正处在从巴洛克时代转往古典时代之间的罗可可风格,曲调优雅而迷人;后面四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时间同为1775年,他这时因为到意大利的演奏,而有机会能够学习到当时甚为流行的韦瓦第小提琴音乐,在最后两 首较为展现展现出意大利音乐的风格,而第二号与第三号就比较有个人化的风格。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 2、3、&5_conew1.jpg (65.98 KB, 下载次数: 242)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 2、3、&5_conew1.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5-12 10:30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12 09:34 AM 发表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列宾
Vadim Repin,中文翻译的话应该叫瓦迪穆·列宾比较合适。80年代初有那么几位71年生人的年轻小提琴演奏者 的登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包括沙汉姆和早一些成名的美登丽。1982年年 ...
叫列宾就行了吧,再加上瓦迪穆(姆)反而不是约定俗成的译法。象肖邦的全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 )”有谁能记住。 另外,我想一般人也不会将其与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相混淆吧。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12 02:30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3-5-12 10:30 AM 发表
叫列宾就行了吧,再加上瓦迪穆(姆)反而不是约定俗成的译法。象肖邦的全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 )”有谁能记住。 另外,我想一般人也不会将其与俄罗斯批判现实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16 09:29 AM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舍赫拉查德》
巴伦博伊姆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专辑介绍: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又名《天方夜谭》,这一组曲取材于着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曾经在沙皇海军中担任军官,因此漂泊四海,在中年之时已有丰富的游历。而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又名《天方夜谭》的灵感,即是来自于他心中对于东方神话般的印象。
作者在初版总谱上介绍了原作的梗概:古代阿拉伯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专横而残酷,他认为女人皆居心叵测而不贞,于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次日便处死。机智的少女山鲁佐德(又译“舍赫拉查德”)嫁给这位苏丹王之后,在当夜给苏丹王讲了一个离奇生动的故事。第二天,这个故事正讲到关键之处,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苏丹王,为了继续听下去,破例没有处死山鲁佐德这位新娘。之后,山鲁佐德又以同样的方式给苏丹王讲了一连串的动听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最后,苏丹王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终于彻底放弃了残酷的念头,决心与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这部音乐作品由一些阿拉伯东方的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其中有的是风俗性的趣闻,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有时充满炽热的激情,有时则是细腻、温柔和静观的抒情诗。所有这些都以诗意为其基调,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敏锐感情,散发出东方神话故事的芳香……
《舍赫拉查德》中的四个音乐故事:
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描绘的意象十分明确,读过《一千零一夜》故事集的人想必都认识辛巴达这个勇敢的航海旅行家,他曾七次出海远航,为期数十年,历尽千辛万苦和惊心动魄的艰难险阻,到过钻石山、猿人岛,同吃人的巨人、骑在他身上的海老人以及种种怪物打过交道,他的船几次触礁沉没,只是幸运和他的机智使他摆脱这种种危险。作曲家在这首乐曲中所描绘的,只限于辛巴达的船航过的那个大海的画面,至于辛巴达所经历的那么许多惊险的奇迹,则留给听者自由地去领会。不过在所有的描绘大海的音画中,这段乐曲也是相当出色的一曲!其动人之处显然也不仅在于对海上风光刻画得栩栩如生,而且也在于其同瑰丽的文学故事巧妙地融合为一。作曲家卓越的配器技巧也使这一巨幅航海壁画更加显得灿烂夺目……
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的故事》——借用了《一千零一夜》故事集的“脚夫和巴格达三个女人的故事”中曾经套进的三个僧人的故事,这三个僧人原先都是王子,由于不同的奇妙遭遇他们全都瞎了一只左眼,剃了头发和胡须,穿上僧服。他们在巴格达那三姐妹的家里叙述各自经历的事件……乐曲以急驰的节奏、战争似的号鼓与如偃月刀闪现的铜钹,诉说着沙漠上的冒险故事,充满着形象和色彩的急剧转换,其所展示的各种绚烂神奇的幻想性场面格外引人入胜……
第三乐章《年轻的王子和公主》——略带温柔的阿拉伯曲风,可谓是一篇音乐抒唱的爱情诗——这也是四个乐章中最为优美耐听的一个乐章。在《一千零一夜》故事集中有着很多“像满圆的月儿一般”天生的一对对美人儿,像夏梅禄和白都伦、白迪伦丁和赛玉妲、阿里和张丽丝等都是。作曲家只是借音乐中强调表明太子和公主的美貌就像从一个模子铸出来似的,甚至连那些女仙和恶魔都无法赌出个输赢来;至于这一对对王子和公主的缠绵悱恻的爱情奇遇,作曲家依然留给听者以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
第四乐章《巴格达节庆、辛巴德的船撞上立有骑士铜像的峭壁》——则像是一场五光十色的狂欢宴,混合着东方生活中的画面、色彩、音响和香味:姿态妩媚的少女、骆驼驮着达官贵人、嘈杂的叫卖声、玩蛇人吹奏的有魔力的曲调、托钵僧表演的幻术、以及贵重的香料沁出的香味——这就是巴格达的节日!而在乐曲的最后,夹带着紧迫的暗流,辛巴达的船在暴风雨的袭击下撞上巨石而沉没,木管、弦乐、打击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惊涛骇浪翻滚气势……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16 09:30 A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6 12:30 PM
这个厂牌LP是看过一些。由于小众,价格都不高。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17 08:32 PM

埃拉托公司唱片:亨德尔《管风琴协奏曲》   
让.弗朗索瓦.帕尔纳蒂室内乐团
来自网上的资料——专辑介绍:
亨德尔的管风琴协奏曲,主要是OP.4的6曲与OP.7的6曲,这两套协奏曲都是在英国活跃时期的作品。除此12首外,另有4首无编号,共计16首。亨德尔在赴英之前便是一位技巧极高的著名风琴师。到英国后,他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神剧创作,管风琴演奏只是用以自娱,所以没有留下一首管风琴独奏曲的曲谱。而管风琴协奏曲在当时作为神剧的前引,形成一种氛围,将观众情绪引入神剧。这种在神剧前演奏的习惯,由亨德尔首创。开始是由亨德尔一人演奏,形成乐队其他乐器的呼应。这些协奏曲乐谱上注明:"大键琴或风琴用",结构上大体由二声部(偶尔为三声部),或一个旋律由和弦伴奏的形态写成,接近大协奏曲。这些协奏曲几乎都是仿托莱里结构,由缓—急—缓—急4乐章构成,采用维瓦尔第3乐章形式。
阿兰(Marie-Claire Alain),法国女管风琴家,父亲是作曲家,哥哥杰恩是风琴家兼作曲家,中学时就衷情于管风琴演奏.进巴黎音乐学院后拜科莎德为师,1950年又进林普雷班级,同年参加日内瓦国际比赛获风琴奖,翌年在巴赫音乐节上获巴赫诠释奖,这以后,阿兰担任巴黎圣马利教堂管风琴师.其演奏流畅,明快,优美,她是演绎巴赫作品的专家,Teldec公司录有着名的全集,她与瓦尔哈、卡尔·李希特等男性演奏家比,更注重细部的线条与层次.(林逸聪)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