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大家来说说——你是如何开始发烧的? [打印本页]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11:12 AM
标题: 大家来说说——你是如何开始发烧的?
对某一事物特别的痴迷,就可以称之为“发烧”,除了我们最熟悉的音响发烧外,还有摄影、集邮、书法、收藏等方面的发烧。
一直以来,我都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人开始音响发烧的?是受旁人的影响?是由DIY爱好者转型?还是一次偶然的聆听让您从此步入“苦海”而不能自拔?......也许原因真的很多、不一而足,所以我就特意开了这个帖子,和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发烧缘由。
作者: 蕴含    时间: 2013-3-21 11:23 AM
发烧是苦海,谁带我上岸。进的去容易,出的来才是高手。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11:54 AM
先由我自己讲起吧。我感觉我的“起病”原因大部分是自发的,在10岁之前已有症状,我五岁时就对收音机感兴趣,家里刚好有一本“熊猫”收音机的产品目录,我觉得里面的收音机是特别好看,于是收为至宝。而刚好我两个舅舅都是无线电爱好者,七十年代就开始自制收音机和电视机,他们家里有大量的《无线电》杂志,我也看不懂,但就是爱翻,有事没事就用他们那台特制的高灵敏度短波收音机小心翼翼地搜寻着每一个电台。

长大后又不断收外界风寒侵蚀,使病情日渐严重,延至二十岁后病情达到最高峰,具体表现是听到、看到任何与“音响”有关的声音和物件时即兴奋不已、两眼放光。“听”到的东西包括器材发出的声音(即使是廉价的套装机)、任何与音响有关的话题;“看”到的东西包括各种发烧器材(会为发现某商店陈列的一台锗管放大器而兴奋不已)、专业器材(那时竟然连佛山产的“金鹿”牌定压式扩音机都能看上半天)、套装机(能听到“狮龙”已属万幸)、产品目录、无线电杂志、音响书籍等。高峰时,竟然专门写信去797厂和绵阳厂,只为能获得“鸿雁”功放、“湖山”功放的产品宣传目录。记得大学二年级上分类课时,老师解释HI-FI这一词条时,全班同学竟然齐嗖嗖一致望向我,因为无论男女同学都知道我当时烧得厉害,大家也许认为我解释这一词条会比老师还要专业!
作者: 欣欣    时间: 2013-3-21 11:54 AM
1991年,开始听用家里的录音机听张学友磁带的时候,发现家里有1对70年代手工做的喇叭箱,8寸全频飞乐。当时是爷爷当做家具摆放在家里,喇叭朝墙壁的,被我无意中发现。结果就放弃了录音机的喇叭,把输出线直接接到了那对飞乐上,当时的第一感觉,低频下潜好多了,中音也很真实。 继而开始了发烧之路。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12:00 PM
81年左右,广州开始有FM广播,看《广东广播电视》报上的FM电台节目表上常有什么曼陀凡尼乐队演奏曲目、蒋大为独唱歌曲等预告,第一时间就想着收听这些好节目,哪知拨弄半天楞是收不到,原来我家的收音机只能收中波的。
作者: q13867    时间: 2013-3-21 12:02 PM
记得好像是1979年,我们家有了National“的大砖头”,邓丽君、李谷一、朱逢博。。。的歌声从此进入了我的心田;1980年,我舅舅买了SHARP的777,我整个暑假就没出过那间屋子,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作者: 烧不尽    时间: 2013-3-21 12:23 PM
也说说我的吧。音乐,喜欢很久了,发烧算是初步。既然J版扯出话题,我就打开话匣子:                                                                                                            我打小就喜欢音乐,记得小时侯,把爸爸买的半导体收音机拆了要看个究竟。始终不明白,没有人怎么会说话,唱歌?是不是只安了一个嘴巴在里面?拆开看什么也没有,也不见哪里在动,百思不得其解。每当乐曲放出,心理好高兴。曲终,赶忙调谐又找歌曲,使得大人们反感我。最讨厌的是声音时有时无,时大时小,噪声大过乐曲本身,急得赶忙拍机身,转动天线。
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邻居有亲戚在外当工人,春节回家提了个三洋收录机,放磁带声音既大还好听,放川剧锣鼓敲得震耳,响彻一湾,我跟着这位工人,在收录机旁痴痴地听,不愿离去,搞得这位工人向大人问起我的“来头”。几次父母叫我回家吃饭,我还舍不得离开。饭罢,赶快又去.......
那以后,收录机的歌声时时在耳畔响起,时常回味,余音绕梁啊。我家能有个收录机该多好啊。
成了家,在外面打了几年工,没有起色,又回家在县城慢慢做起了生意,开始几年收效甚微,只能买别人淘汰的卡座听。情况好转,口味也就大了。支出与收入成正比,当从书本上了解到CD机的音质比卡座好无数倍,很想买CD机,可是贵,县城还没有人卖,就在废品收购站两次花小钱抱回个旧CD机听,过把CD瘾。CD机问题不断,没管多久寿终了。再买DVD机放CD碟,权宜之计。音箱是漫步者的R1900T‖有源音箱。就这样一路走过来,碟子买了不少,当然不是发烧碟,其中不乏盗版。妻子没少给我白眼的,可我依然故我,我行我素,谁叫她找到了一个爱听音乐的老公呢,当然我也是把握好分寸的,不会不吃饭穿衣而要音乐的。反正是隔三差五,偷偷摸摸的买碟。听乐期间,上网、买书看杂志,才知道还有发烧和发烧友,音乐器材还有档次的。看着五花八门的器材,直流口水,天价器材,啧啧称奇,何时才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歌唱系统?梦想成真那该多好啊。
2006年,乘去成都采购之便,在五块石电子电器市场旧货店花了700元,买了我能承受的“天籁之音”三分频音箱,喇叭标有USA,实为广州周边作坊工厂的“精心之作”。中频倒是还可以,低频却不敢恭维,音量大了喇叭还拍边。高频不觉遗憾,也没有吸引力。功放是在本市一电器门市部商业使用多年不愿再用的湖山,把个天逸卡拉OK前级随送,300元。搭配听起来,乐在其中.
作者: 空山鸟语    时间: 2013-3-21 12:37 PM
好话题!
偶的已经在去年“高烧不退,痛并快乐着”一文里交代清楚了
作者: 华贵打火机1    时间: 2013-3-21 12:59 PM
标题: 我的发烧从爬树开始。。。。!
六十年代,那有什么音响,小学的我看了点无线电小文章,买了点所谓无线电材料(矿石,耳机)花了几元钱(在当时这可是巨额开支,工人当年月均收入也就30-50元),装上矿石耳机,要收到广播信号必须有室外天线,而且越高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那时功率也差的广播电台信号。自己爬上门前高高的白扬树,把天线尽力挂在最上的树梢。当然这个只能趁父母上班后带领弟弟去干了。俺发烧算是从这爬树开始吧》》》》
   后来晶体二级。三级管装的收音机,国产红叶,红灯。春雷电子管的收音机,熊猫。燕舞半导体,手摇唱片机。当时塑料唱片也为工薪我的收好,随后70年代收录机。随身听盛行,提着四喇叭到处找磁带,80年代初一个机会有个出国人员免税指标近万元买了套索尼组合音响。这在当时周围朋友是看红眼的事。。。。。
   走上发烧之路,咬着牙把每个时期的盛行的音响器材尽力玩一下,喜新弃旧。如果有心留着玩过的东西那就更有追忆。。。。!!
     JP这帖让我感怀发烧的情结啊!!1
作者: liuwen2    时间: 2013-3-21 01:28 PM
标题: 我不知道是否也算“烧”一族
我不知道是否也算“烧”一族,但我肯定自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儿时就特别喜欢跟妈妈回外婆家,就因为外婆有一台古董电子管全频收音机,觉得播放出来的歌曲很好听。70年代时还经常把收音机捧到楼顶收听台湾的电台,那时听着邓大姐《小村之恋》,觉得这就是天籁之音。至于对器材感兴则趣应该是92年第一次在朋友家听到的一套建五CD组合机开始的,听起来这套器材跟自己的康艺牌8282双卡收录机相比真是好听百倍。从那时开始,就和J版一样,业余时间会十分留意一切和音响有关的所有资料和话题,包括书刊,还每月订阅了几种音响书刊,平时知道哪位朋友买了新器材必定想方设法到人家家里欣赏一番。90年代,当时当职业司机的我,每逢载领导到广州开会,把领导送到会场后自己必定跑到海印电器城。以至于电器城几乎所有店铺的老板都认得我,每每看到我来,就吩咐员工不要开机给我试听,因为他们知道我是个只听不买的主。
   时至今日,我对器材依然兴趣十足,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为不能拥有一套上档次的器材而耿耿于怀。年前,家里财政大臣终于放口,允许我2013年不用上交家用,让我用一年的收入入一套像样的器材,展望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就能拥有一整套的全西装。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1:57 PM
原帖由 欣欣 于 2013-3-21 11:54 AM 发表
1991年,开始听用家里的录音机听张学友磁带的时候,发现家里有1对70年代手工做的喇叭箱,8寸全频飞乐。当时是爷爷当做家具摆放在家里,喇叭朝墙壁的,被我无意中发现。结果就放弃了录音机的喇叭,把输出线直接接到了 ...

发烧病因诊断:大单元的“别有洞天”勾勒出一个听感的新天地,于是一头扑了进去。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1:58 PM
原帖由 蕴含 于 2013-3-21 11:23 AM 发表
发烧是苦海,谁带我上岸。进的去容易,出的来才是高手。

急性转慢性、无法根治的典型表现,和我一样!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2:01 PM
原帖由 q13867 于 2013-3-21 12:02 PM 发表
记得好像是1979年,我们家有了National“的大砖头”,邓丽君、李谷一、朱逢博。。。的歌声从此进入了我的心田;1980年,我舅舅买了SHARP的777,我整个暑假就没出过那间屋子,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病因诊断:发现了比收录机声音好的东西,于是发现越多、陷得越深,最终不能自拔。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2:07 PM
原帖由 烧不尽 于 2013-3-21 12:23 PM 发表
也说说我的吧。音乐,喜欢很久了,发烧算是初步。既然J版扯出话题,我就打开话匣子:                                                                                                            我打小就喜欢音 ...

病因诊断:因喜爱音乐而爱上音响,发现好器材有助于让音乐更富有感染力,从此乐此不疲。点评:这种发病方式较为缓和,病发时痛苦也较少,在发病过程中亦能不断提升人体自身抵抗能力而不致烧坏脑,所以不妨多发!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2:08 PM
原帖由 空山鸟语 于 2013-3-21 12:37 PM 发表
好话题!
偶的已经在去年“高烧不退,痛并快乐着”一文里交代清楚了

据闻兄台不仅高烧不退,近日又有加重迹象!
作者: 空山鸟语    时间: 2013-3-21 02:10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1 02:08 PM 发表

据闻兄台不仅高烧不退,近日又有加重迹象!

是啊,天气降温,我升温,进两“大衣柜”

[ 本帖最后由 空山鸟语 于 2013-3-21 02:13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2:10 PM
原帖由 华贵打火机1 于 2013-3-21 12:59 PM 发表
六十年代,那有什么音响,小学的我看了点无线电小文章,买了点所谓无线电材料(矿石,耳机)花了几元钱(在当时这可是巨额开支,工人当年月均收入也就30-50元),装上矿石耳机,要收到广播信号必须有室外天线,而且越 ...

病因诊断:由无线电爱好者转为音响爱好者。这是发烧病的主要传染途径。
作者: 空山鸟语    时间: 2013-3-21 02:12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1 01:58 PM 发表

急性转慢性、无法根治的典型表现,和我一样!

此乃不治之症也!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2:17 PM
原帖由 liuwen2 于 2013-3-21 01:28 PM 发表
我不知道是否也算“烧”一族,但我肯定自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儿时就特别喜欢跟妈妈回外婆家,就因为外婆有一台古董电子管全频收音机,觉得播放出来的歌曲很好听。70年代时还经常把收音机捧到楼顶收听台湾的电台,那 ...

病因诊断:天生对音质有追求,属于“原发性”,这点我们俩“同病相怜”!不同的是,嫂夫人对此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令你的病情有日益加重之虞。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3-3-21 02:30 PM
好话题,看的很过瘾啊。我怎么发烧的?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
老爹很“花心”,我也是个大萝卜:
摄影,从老爹的红梅和海鸥120开始,知道了什么是“照相”,南京住房里的壁柜,是我们家第一个冲洗相片的暗房;
音响,老爹在我出生不久,就DIY了台电视,“轰动”整个宿舍区 ,晚上往往都是几层楼的小孩子,一起挤在家门口和我抢位置;唱片机,是那种老式箱子的,能提在手上拿走,开了盖,放上一张薄薄的红色塑料片,就能唱歌,罕见的几张黑色塑胶的,是马三立的相声和江浙的越剧;录音机、录像机、LP、VCD、MP3..我老爹至今保存的一堆“垃圾”,仿佛见证了音响的发展史,家庭影院时代,老爹自己DIY了功放到音箱、低音炮全套,还包括音箱柜、环绕脚架。。。最近,已经70多岁的老爹,又偷偷买了台MP6。。我至今,还不清楚什么是MP6.?
木工,DIY,咱老姐结婚的一套家具,是老爹亲手一斧头一刨捣鼓出来的,至今,还在服役中;我女儿从1岁开始,她的小木凳就跟着她的个子一起长,昨天算了算,咱家的小木凳,可以整个加强排出来了;我原本设计用来做书房和健身空间的顶层阳光房,至今给老爹的木工工具和边角料“霸占”着。。
   现在老爹开始玩数码了:数码相机-PS-打印-过塑-装订成册,家庭影印中心,一条龙服务;自己发明的一指输入法,愣是帮亲家老爷敲了几本书到电脑里去,最近整理“出版”的家庭偏方大全,据说现在还有50多个人排着队等;木工做不动了,又开始养花、种菜、玩鸟。。。。晚上吃饭,我老妈叫的最响的对象往往不会是我,饭桌上叨咕最多的是某个人:又让电脑吃了。。。然后开始生闷气,数落我教会了某某人。。所以啊,如果说发烧,我觉得我跟我老爹比,我算个“正常人”了,哪天,您来北海,一定要到北海各大公园看看,如果看到一个斜背着“小黑盒子”,带着耳塞,边溜达,边左顾右盼,悠然自得的小老头,那就是俺家的“老顽童”,一个最传统,最正宗的“发烧友”
作者: LG    时间: 2013-3-21 02:55 PM
我是大约在1984年刚参加工作,一同事买了一台插耳塞的小型收音机,第一次用耳塞听FM立体声广播,哪声音震憾,至今难忘。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4:17 PM
原帖由 空山鸟语 于 2013-3-21 02:12 PM 发表

此乃不治之症也!

是呀,迁延不愈,时有发作。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4:19 PM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3-3-21 02:30 PM 发表
好话题,看的很过瘾啊。我怎么发烧的?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
老爹很“花心”,我也是个大萝卜:
摄影,从老爹的红梅和海鸥120开始,知道了什么是“照相”,南京住房里的壁柜 ...

这病因好诊断,典型的遗传性疾病呀!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4:20 PM
原帖由 LG 于 2013-3-21 02:55 PM 发表
我是大约在1984年刚参加工作,一同事买了一台插耳塞的小型收音机,第一次用耳塞听FM立体声广播,哪声音震憾,至今难忘。

病因诊断:振聋发聩倒置胃口增大。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4:20 PM
个人觉得对于发烧这病,除了自身有病毒作祟外,外界的侵蚀也起了很大作用。
1、先是在80年左右,我去叔父家做客,他家有“南风窗”,经济条件较好,先是用“春雷”牌电子管收音机放了电影录音剪辑和广播剧,哇,人声那个醇厚温暖呀,岂是家里那台电池收音机可比?!接着堂兄又用三洋收录机放许冠杰的《十个女仔》,哇,爽呆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4:21 PM
2、接着在83年春节,我们一家在广州越秀南车站候车,候车室的喇叭正播着轻音乐,忽然传出一段由电子合成器做成的“叮铃铃”作响的高频片断,如银铃破金、似黄鹂娇鸣,当时我和弟弟仿佛听到天籁,不禁相对做出惊奇状......。现在想来那段高频最多不会超过一万赫兹,现在的音箱播出来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但问题是那时我们日常接触的收录音、收音机哪有高频达到一万赫兹的?能达到8000赫兹就很不错了。所以说,那是我第一次在喇叭中听到如此之高的频率,颇有振聋发聩的味道。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4:22 PM
3、本来事情到这里结束我或许还不会发病,谁知在86年春节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最终无法全身而过。话说84年时,邻居的蔡叔叔全家去香港,有只大柜子带不走就给了我家。这柜子可不是一般的衣柜、储物柜,它从外形看像一只那时常见的电视机柜,但除了上层放电视机之外,它远远不止这些,在中间一层还有一台电子管功放,下面则隔成一只音箱,使用12寸的“南京”大低音和“飞乐”高音,堪称是一个视听组合柜。原来蔡叔叔是单位的电工,还负责放电影,说不定还是一个发烧友呢。当时为运输方便把所有电子管拔了出来,我们又不知怎么插回去,功放自然响不了,我们也是把它当普通柜子使用。
谁知在86年春节,有几位父亲的学生来拜年,其中一位是搞无线电的,我父亲就让他试试把管子接上,这位仁兄不仅两三下就把管子接上,还把讯号线把家里的“美多”收录机的LINE OUT和电子管功放连接起来。我小心翼翼地开机,生怕这台没有机壳的搭棚机会电到我,幸好没事,只见那一颗颗的电子管逐渐亮了起来,发出莹莹的光辉,在黑暗中显得煞是好看......。我在收录机放上谭咏麟的《爱情陷阱》、《夏日寒风》以及林子祥的《十二分十二寸》等歌曲,哇,我无法相信这世界还有如此宽厚温暖的声音......。还有那个12英寸的大低音,蓬蓬作响,听着真是舒服呀!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4:24 PM
4、如果没有老刁,我也许一生听那大柜子就足够了,谁知遇到了这“毒”人。老刁是我大学的室友,就在我下铺,乃广西柳州人士。这小子刚入学就不务正业,一天到晚鼓捣DIY功放,看得上铺的我眼花缭乱。这还不止,也许是铁路子弟出身,家里有钱,还经常买音响和无线电的书籍、杂志,什么《高保真放音技术》、《晶体管扩音机制作》这类的书籍,都是看完了就直接往我桌子上扔,《无线电与电视》杂志一买就买全年合订本,从86年-90年一本不落地全部买下。我还是从《无线电与电视》这本杂志上知道GOLDMUN、VDH、YAMAHA、CARVER、TECHNICS、DIATONE等一系列音响品牌的名字,并且在90年在该杂志发表了我的处女作,这是后话了。
最毒的是,他有次竟然还买了一本香港出版的《音响世界》杂志,那可是要10元一本,而在88年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只是50元而已。这本《音响世界》立刻成为我的发烧天书,我试过连续三个星期每天都要翻阅它才过瘾。里面发烧器材彩页广告拍得真美呀,如艺术品一般,看惯国产器材的我,从没想过外国的音响器材竟然可以长得这么漂亮。像ACCUPHASE前后级的广告,香槟色的面板,在柔和的光线下显得高贵典雅,放在机器上那个“人头马”水晶摆件更是点睛之作......。
在这里,我又认识了KRELL、ADAM、TANNOY、PHILIPS、DBX、NIKKON、NAD、ADVENT、KENWOOD、SPENDOR、CASTLE、CELESTION等一大批新的品牌,看到了阿二、李英立等前辈撰写的文章。此刻,我才发现发烧音响的这片海洋其实是如此的美丽,也是如此的宽广无垠,里面蕴藏着无数的宝藏,也充满着种种神秘和乐趣,真是令人乐而忘返,从此就一头扎下去回不来了。
这老刁倒是在三年级之后就不再发烧,害苦了我自己就跑去玩电脑了。

1.JPG (65.69 KB, 下载次数: 170)

1.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3-21 04:45 PM
我也是从小学三年级时,父亲买来的红灯牌收音机开始喜欢上音乐的。。。。。。记得那时的收音机只有中波和短波,我当时觉得中波的电台音乐已经很好听了!而短波是父亲用来听的,依稀记得当时父亲经常听台湾之声和美国之音,当时政府是不允许收听的。。。。。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4:54 P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3-3-21 04:45 PM 发表
我也是从小学三年级时,父亲买来的红灯牌收音机开始喜欢上音乐的。。。。。。记得那时的收音机只有中波和短波,我当时觉得中波的电台音乐已经很好听了!而短波是父亲用来听的,依稀记得当时父亲经常听台湾之声和美国 ...

病因诊断:因追求优美的声音而发烧,幸好热度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作者: 不烧    时间: 2013-3-21 05:27 PM
为了听舒服的声音,借口要给儿子听"天籁之音",开始走上这条道的。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5:29 PM
原帖由 不烧 于 2013-3-21 05:27 PM 发表
为了听舒服的声音,借口要给儿子听"天籁之音",开始走上这条道的。

嗯,声东击西、暗渡陈仓,那你儿子对音响感兴趣吗?
作者: 紫竹先生    时间: 2013-3-21 05:43 PM
我开始是从收音机开始的,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sony一类的,上初中了听了我们当地的《校园随身听》栏目,慢慢痴迷了,一直到现在
作者: 烧不尽    时间: 2013-3-21 05:4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1 02:07 PM 发表

病因诊断:因喜爱音乐而爱上音响,发现好器材有助于让音乐更富有感染力,从此乐此不疲。点评:这种发病方式较为缓和,病发时痛苦也较少,在发病过程中亦能不断提升人体自身抵抗能力而不致烧坏脑,所以不妨多发!:l ...
脉把的很准。JP可以去当专治高烧病人的大夫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5:47 PM
原帖由 紫竹先生 于 2013-3-21 05:43 PM 发表
我开始是从收音机开始的,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sony一类的,上初中了听了我们当地的《校园随身听》栏目,慢慢痴迷了,一直到现在

《校园随身听》栏目也讲音响吗?
作者: jp    时间: 2013-3-21 05:49 PM
原帖由 烧不尽 于 2013-3-21 05:43 PM 发表
脉把的很准。JP可以去当专治高烧病人的大夫了。

哈哈,不敢当,一般来说发烧的原因基本是那几大类,大家都能诊断出来的,希望有些我想不到的“奇难杂症”出来呀。
作者: lxp5369    时间: 2013-3-21 05:52 PM
我喜欢电器和音响是从小学三年级学校有无线电兴趣小组开始,当时是1963年,我是学较图画组组长又是无线电小组,当时图画的很好,本来学校包送画院的,文革开始,上层建筑、文艺界却倒了,很可惜没有实现愿望,只是在社会上墙上画画毛主席像。但对音响从装矿石机开始,从玩活动矿石到固定矿石,后又到二极管,尤其自绕线圈,用漆包线架天线,拨弄活动矿石第一次从耳机中听到广播声,喜悦心情至今难忘。后又装电子管二灯机到四灯机,再后晶体管出来装来复式,记得当时一枝3AX31绪管是1.09元,咬牙买来,在胶木板打上铜毛钉,三极管用去漆的铜线在针上缠绕十圈,做成固定三极管用的支架。后装四管机,上山下乡一片红到东北,在连队装晶体管及以后用OTL及OCL装喇叭箱等。
作者: w8618527    时间: 2013-3-21 07:41 PM
上大一时买随身听时,纠结CD和MP3,一口气买了个昂达VX606 128M,好像花了700块吧,并送了个森海MX300,哇塞,音质杠杠的,比班里的其他人的MP3音质好,慢慢的就开始发烧了。。。
那会是04年,MP3刚出来没多久,昂达当时的MP3音质很不错的
作者: w8618527    时间: 2013-3-21 07:4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1 11:54 AM 发表
先由我自己讲起吧。我感觉我的“起病”原因大部分是自发的,在10岁之前已有症状,我五岁时就对收音机感兴趣,家里刚好有一本“熊猫”收音机的产品目录,我觉得里面的收音机是特别好看,于是收为至宝。而刚好我两个舅 ...
牛,向老烧致敬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3-22 12:19 AM
J管诊所开得及时,现大伙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身体安康事关重大,纷纷前来排队就诊,诊得病因,于是,病得清,烧得明,折腾得痛快。
我得的是“传染病”,传染源来自兄长的红灯收音机、上海牌口琴、艺康8080;来自朋友的DIY音箱;来自单位的声宝777收录机。。。。。。加上自已抵抗力低,暂发低烧,至今不退。看现在环境污染越严重,恐有发高烧之势头。。。。。。极有可能从体表传染进入血液传染。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3-3-22 12:23 AM 编辑 ]
作者: LG    时间: 2013-3-22 08:48 A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1 04:21 PM 发表
2、接着在83年春节,我们一家在广州越秀南车站候车,候车室的喇叭正播着轻音乐,忽然传出一段由电子合成器做成的“叮铃铃”作响的高频片断,如银铃破金、似黄鹂娇鸣,当时我和弟弟仿佛听到天籁,不禁相对做出惊奇状. ...
我不是被音乐所震憾的,而是第一次用耳塞,被耳塞的立体声音响效果所震憾。
作者: 铁头烧友    时间: 2013-3-22 09:07 AM
20年前,有一套组合音响;闲了没事翻看同事订阅的电子报,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说,组合音响的音箱,只要把里面的电解电容换成CBB的,就会脱胎换骨。拆箱发现只有一个电解电容,那年月估计大多数组合音响里的音箱都是如此,随邮购电容,按同等容量换上。开声,高音通透,连带中音也清晰无比,低音更是强劲有力。
原来玩音响这么奇妙,从此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作者: BT君子    时间: 2013-3-22 09:27 AM
原帖由 lxp5369 于 2013-3-21 05:52 PM 发表
我喜欢电器和音响是从小学三年级学校有无线电兴趣小组开始,当时是1963年,我是学较图画组组长又是无线电小组,当时图画的很好,本来学校包送画院的,文革开始,上层建筑、文艺界却倒了,很可惜没有实现愿望,只是在 ...

   有点相似.80年代初,家里已有当时算高档的卡式收录机.对当时的港台歌曲,校园歌曲深爱不已.还有詹母狮.曼陀凡尼.??/(其中一个忘了)等三大轻音乐队等录音深深吸引,后一次去同学家里.他老爸也是当时的发烧友.被他家的自摸12寸大音箱毒倒.从此对HIFI系统..............
作者: 不烧    时间: 2013-3-22 11:23 AM
标题: 回复 32# 的帖子
还不知道呐,儿子还不到1岁,先熏陶着。小家伙好像喜欢节奏感强的,一放“自由飞翔”,就开始“手舞”,还不会“足蹈”。
作者: 月魄    时间: 2013-3-22 11:33 AM
什么都烧,就是不烧女人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12:17 PM
原帖由 紫竹先生 于 2013-3-21 05:43 PM 发表
我开始是从收音机开始的,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sony一类的,上初中了听了我们当地的《校园随身听》栏目,慢慢痴迷了,一直到现在

差点忘了,当时学校里的一个音乐讲座对促进我的发烧热情也是帮助很大的。开始我主要是烧器材,主要关心器材的用料和线路,对什么纯A类、动圈唱头、直线循迹唱臂、平面振膜单元之类最感兴趣,而对音响如何展现音乐的魅力则不太关心。后来中文系的黄天骥教授开了一个古典音乐讲座,好像是每周三的晚上,我也去听了。当时去的原因最先是对那套演示用的“发烧”系统感兴趣,因为在八十年代能听到发烧进口器材的机会并不多。记得那套系统是全日制的,包括一对“山水”10寸落地箱、“山水”合并式功放、“先锋”卡座、“山水”黑胶唱盘。这套系统现在可以说不入流,回想起来音质也很一般,但在当时没有对比、物质匮缺的情况下,这套系统算是高级货了。每次讲座结束后,我都会过去观摩这套器材,虽然常常只有我一个人去。

黄教授的讲座让我大开眼界。在过去少听古典音乐的年代里,在我脑海里只有贝多芬的《命运》、《英雄》、《合唱》交响乐这几首,以为它们就可以代表所有的古典音乐了。殊不知古典音乐的世界其实是远比我想象的要绚丽多彩、博大精深得多。在黄教授的音乐讲座里,我开始只是关心音响方面的表现,例如低频够不够有力、高潮时能否爆起来等,但渐渐地我发现音乐的美感已经把我从这些音响元素中抽离出来,我更多地是被作品本身所吸引。到这时,即使是系统在高潮片段时出现削峰失真,我也已经不为意了,因为我知道在这一片断过去之后,美妙的旋律还会接踵而来......。

在一个学期的讲座里,我听到了许多从未听过的好音乐:瓦格纳的《飞翔的女武神》、格里格的《皮尔金特》、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科普兰的《阿帕拉契亚的春天》、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特别是头一次听了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那次,晚上久久不能入眠,实在没想到一首乐曲竟然可以用一种“不太常规”的手法写得如此优美!

从这时开始我学会将音响和音乐结合起来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2:04 PM
原帖由 lxp5369 于 2013-3-21 05:52 PM 发表
我喜欢电器和音响是从小学三年级学校有无线电兴趣小组开始,当时是1963年,我是学较图画组组长又是无线电小组,当时图画的很好,本来学校包送画院的,文革开始,上层建筑、文艺界却倒了,很可惜没有实现愿望,只是在 ...

在七、八十年代,业余没什么好消遣,无线电爱好者还是很多的。但这些无线电爱好者当中怎样才会转化为音响发烧友?我想,从单纯的装机上升到对声音品鉴、追求是问题的关键,在这方面,lxp5369兄不妨多谈谈呀。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3-22 02:20 PM
太复杂。。。遗传?移默化潜?。。。我伯父是琼剧音乐编导,有事没事就拉他弟弟(我爸 )玩音乐(吹笛子为主,其次为二胡,业余)。。。所以我。。。有关无关我也不知道了。。。
其实,我的`音响发烧'是`被打'出来的!呵呵,狠吧?jP版也知道一、二了。。。小儿时家里有台走私收录机,应是小日本的什么8088?那时怎懂听音乐?专玩录音!哈哈,把`老头'的琼剧、奚秀兰录音带几乎都给翻录了,留下我、弟弟及同伴`嬉笑怒骂'的声音罪证,挨打是免不了的。。。不给我玩是吧?偏在他上班时玩!那知也把自己玩进去了。。。玩归玩,听归听,1986年老爸另一台进口分离箱.录音机,叫什么RUEDA牌子的,播放`迈克.杰克逊',震撼,耳朵够爽!播放`蔡幸娟.中国娃娃回想曲',声音好媚、好诱人!一边看小说'射雕英雄传',乘他不注意再偷他根烟躲着抽抽,哈!是刺激点。。。也许,我的发烧是被打醒的,也许,是被美国仔亦或娟姐带入`歧途.'的,或许、或许。。。所以到现在,听感上既喜欢爆棚的音效又喜欢妩媚撩人的音效。。。呵呵,挺矛盾的。。。

[ 本帖最后由 狐e刀 于 2013-3-22 02:38 PM 编辑 ]
作者: BT君子    时间: 2013-3-22 02:29 PM
现在改烧色影了.在拼命存弹药上炮头对音响没要求了,能响就好

[ 本帖最后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2:34 PM 编辑 ]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DSC_0610.JPG (134.97 KB, 下载次数: 169)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DSC_0610.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2:40 PM
原帖由 w8618527 于 2013-3-21 07:41 PM 发表
上大一时买随身听时,纠结CD和MP3,一口气买了个昂达VX606 128M,好像花了700块吧,并送了个森海MX300,哇塞,音质杠杠的,比班里的其他人的MP3音质好,慢慢的就开始发烧了。。。
那会是04年,MP3刚出来没多久,昂达 ...

新生代的发烧友,难得! 我们常常担心音响发烧后继无人。
现在很多音响商家慨叹生意难做,其实转换一下思路就不会这样想了。如今喜欢音乐、需要音乐的年轻人还是很多的,看看电脑音箱、耳机、MP 3的下载数量,看看《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的火爆,就知道这个市场是多么巨大。当然,不可能所有的年轻人都会成为发烧友,但其中肯定有可发展的潜在对象。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年轻人没机会接触到高品质的音乐重播效果,以为所有器材出来的音质无非就是像他们日常接触到的廉价音箱、耳机那样,从而失去了对高品质音乐重播效果的追求。所以,如何能将这些喜欢音乐但主要用耳机、电脑箱的年轻人争取过来,使他们有机会真正接触好的音质,从耳机发烧转化为器材发烧,是音响业界亟需考虑的一个问题,需要各方的努力,但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市场契机。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2:56 P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3-3-22 12:19 AM 发表
J管诊所开得及时,现大伙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身体安康事关重大,纷纷前来排队就诊,诊得病因,于是,病得清,烧得明,折腾得痛快。
我得的是“传染病”,传染源来自兄长的红灯收音机、上海牌口琴、艺康8080;来自朋 ...

久病成医,自己病自己医。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3:01 PM
原帖由 LG 于 2013-3-22 08:48 AM 发表
我不是被音乐所震憾的,而是第一次用耳塞,被耳塞的立体声音响效果所震憾。

震撼的音响效果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发烧的重要原因。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3:05 PM
原帖由 铁头烧友 于 2013-3-22 09:07 AM 发表
20年前,有一套组合音响;闲了没事翻看同事订阅的电子报,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说,组合音响的音箱,只要把里面的电解电容换成CBB的,就会脱胎换骨。拆箱发现只有一个电解电容,那年月估计大多数组合音响里的音箱都是如 ...

病因诊断:领略到不同元器件给声音带来的奇妙变化,从此一发不可收。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3:06 PM
大概60年代末,我哥在同学的影响下,拉着我爬天台搭天线搞活动矿石机,带耳机的,刚出声别说太兴奋了!!最记得刚好播越南胡志明去世。。。。。以后一发不可收拾,矿石机---再生来复式1管、2管、4管---------超外差6管、7管------OTL----OCL----BTL-----装9寸黑白混合式电视机。。。后来上山下乡还折腾,当时没有什么理论基础,恢复考试以后才有机会读电气自动化专业,还自修了无线电的一些课程,总算有了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典型的由无线电爱好者变成音响发烧友。。。。。DIY包括音箱一直到90年代中因工作忙才基本结束,改玩进口成品机。。。。。那时文革书很少,买的第一本书是在北京路科技书店叫着《实验再生来复式收音机>>,,搞OTL、OCL的时候在光复路买手抄资料。。。。。。
作者: aegean    时间: 2013-3-22 03:07 PM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哈哈 熊猫电子!我们江苏名牌嘛 现在还在 近几年还有复苏的迹象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3-22 03:10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2 02:40 PM 发表

新生代的发烧友,难得! 我们常常担心音响发烧后继无人。
现在很多音响商家慨叹生意难做,其实转换一下思路就不会这样想了。如今喜欢音乐、需要音乐的年轻人还是很多的,看看电脑音箱、耳机、MP 3的下载数量, ...


如果舍得下本,选定一些大、中学校以`音乐与情操'作为授课,把一些上档次的音响搬到学校(`音乐欣赏课'也行),每学期二、三次,并发些如何欣赏高品质音乐(分古典、流行等)的资料(当然也得注明公司、联系方式等),且对比不同的音响糸统对音乐软件诠释的差异等等。。。都是潜在的客户。。。且看三、五、七年后。 。。。路是走出来的,只要坚持并推广。。。想法细稚见笑见笑。

[ 本帖最后由 狐e刀 于 2013-3-22 03:18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3:12 PM
原帖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9:27 AM 发表

   有点相似.80年代初,家里已有当时算高档的卡式收录机.对当时的港台歌曲,校园歌曲深爱不已.还有詹母狮.曼陀凡尼.??/(其中一个忘了)等三大轻音乐队等录音深深吸引,后一次去同学家里.他老爸也是当时的发烧友.被他家 ...

病因诊断:内邪外毒齐入侵,不发烧也难! 不过BT君子好像没提DIY对你发烧的影响呀。
作者: 蕴含    时间: 2013-3-22 03:13 PM
据不完全统计,真正烧友年龄集中在20--30公岁,10--15公岁初烧,15--20公岁反复期若即若离,到了20--30公岁还有兴趣,就成长为大烧,30公岁以上热情不减那就不是一般的烧了!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3:16 PM
还记得2AP9、3AG1、3AX31、81。。。3AD6、18、30.。。。3DD15。。。。3DG6。。。。。105中周10块5毛钱一套连震荡4个。。。2.5寸、4寸、8寸飞乐、用12寸大别山喇叭做卧室大衣柜音箱。。。。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3:18 PM
原帖由 狐e刀 于 2013-3-22 02 PM 发表
太复杂。。。遗传?移默化潜?。。。我伯父是琼剧音乐编导,有事没事就拉他弟弟(我爸 )玩音乐(吹笛子为主,其次为二胡,业余)。。。所以我。。。有关无关我也不知道了。。。
其实,我的`音响发烧'是`被打'出 ...

耳濡目染还不足以让你染病,关键是那台RUEDA分体式收录机以及那些靡靡之音要命呀!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3-22 03:21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2 03:18 PM 发表

耳濡目染还不足以让你染病,关键是那台RUEDA分体式收录机以及那些靡靡之音要命呀!

承认。。。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3:21 PM
原帖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2:29 PM 发表
现在改烧色影了.在拼命存弹药上炮头对音响没要求了,能响就好

在正佳广场拍的?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3:26 PM
原帖由 hjc57417 于 2013-3-22 03:06 PM 发表
大概60年代末,我哥在同学的影响下,拉着我爬天台搭天线搞活动矿石机,带耳机的,刚出声别说太兴奋了!!最记得刚好播越南胡志明去世。。。。。以后一发不可收拾,矿石机---再生来复式1管、2管、4管---------超外差6 ...

老资格的烧友呀,向您致敬!
作者: aegean    时间: 2013-3-22 03:28 PM
这个帖子越看越有意思
我本身就是80后,从小就喜欢玩带电的东西! 记得90年代初 老板从商场购回一套国产“华强”牌组合音响(当时华强牌好像和三洋合资的吧,不知和现在的华强市场有没有关系?),当时我还小,老爸又是相当宝贝这套系统,他担心我弄坏就不让我碰,但当时这个8寸中低音的落地箱让我震撼啊,老爸看我苗头不对,就把他结婚时的“红灯”牌收录机送给我说:你去玩这个吧,送给你!这个红灯收录机木质外壳、4喇叭、单声道单卡座,有FM和三段均衡器……之后的日子就成了:老爸在的时候摆弄“红灯”,老爸上班后就摆弄“华强”……“红灯”后来被我换了很多种磁头,比较着声音的不同,发烧的病就从此得上了……而慢慢长大的我把“华强”的声音也越开越大,最后纸盆的8寸中低音终于被我烧掉……自己又花了300多在电子市场买了一对杂牌的PV盆低音装上,发现PV盆比纸盆难推得多,又开始改主机功放……我知道那时候自己已经没救了……

[ 本帖最后由 aegean 于 2013-3-22 03:32 PM 编辑 ]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3:34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2 03:26 PM 发表

老资格的烧友呀,向您致敬!

楼主过谦了,你才是将音响和音乐融在一起的发烧友,我只不过是从无线电爱好者走过来的发烧友。。。。。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3:37 PM
原帖由 aegean 于 2013-3-22 03:07 PM 发表
哈哈 熊猫电子!我们江苏名牌嘛 现在还在 近几年还有复苏的迹象

是的,熊猫电子堪称当时中国电子工业的领导者,九十年代初还在CES展上以电子管功放扬威一时,是我一直崇敬的品牌。八十年代,我还写信给熊猫电子,让他们寄来最新的组合音响产品目录,慕于其名,想着合适就买吧。谁知收到资料后,发现产品外观和珠三角的华强、三力、钻石等相差甚远,可能是和老企业的传统观念有关,技术指标也没有过人之处,最终未能结缘。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3:41 PM
原帖由 蕴含 于 2013-3-22 03:13 PM 发表
据不完全统计,真正烧友年龄集中在20--30公岁,10--15公岁初烧,15--20公岁反复期若即若离,到了20--30公岁还有兴趣,就成长为大烧,30公岁以上热情不减那就不是一般的烧了!

我今年28公岁,不是大烧,但是还有点点。。。烧。。。37.1度吧。。。高烧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3:41 PM
原帖由 蕴含 于 2013-3-22 03:13 PM 发表
据不完全统计,真正烧友年龄集中在20--30公岁,10--15公岁初烧,15--20公岁反复期若即若离,到了20--30公岁还有兴趣,就成长为大烧,30公岁以上热情不减那就不是一般的烧了!

本坛聚集了一大批像蕴含兄这样的“不一般”烧友,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作者: lxp5369    时间: 2013-3-22 03:4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2 02:04 PM 发表

在七、八十年代,业余没什么好消遣,无线电爱好者还是很多的。但这些无线电爱好者当中怎样才会转化为音响发烧友?我想,从单纯的装机上升到对声音品鉴、追求是问题的关键,在这方面,lxp5369兄不妨多谈谈呀。:hand ...

j版:你这题出的太好了,又勾起无线电爱好者美好的回忆,那时候没有音响发烧友一说的,也没有音响一词概念的,都是无线电爱好者,50年代到70年代,30多年,当时物质很匮乏,什么东西都是凭票的,但那年代又造就了大批动手能力强的人群,有爱好有梦想,也勤于实践,那时动手装机的人很多,各种零件商店,旧货店都不少,电阻、电容、管子都用陶的形式,买统货自已回来选。那时在黑龙江探亲假回上海每天外出就是逛电器商店,回黑龙江帮人装半导体收音机,70年代中期出了otl半成品套件,又装了多台嗽叭箱,箱板材是去大兴安峪伐木时,用原木板加工自已做的,记得前年去哈尔滨,我的哈尔滨战友让我猜当年他结婚我送他的东西还在用,而且很好,我真忘了,他告诉我是送他用ocl电路装的嗽叭箱,那时还是用新出的橡皮边6寸的飞乐嗽叭。让我很感叹,那时的东西质量真好,也感叹战友情,一生永不忘。79年大返城到上海结婚时又自装电视机,16寸友谊牌的。再后电子产品日货进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相应的电子零件商店也相继减少,这时中国就出现了音响发烧,原来无线电爱好者就自然分化成三派:一派是在DIY基础上购进成品机,培养音乐细胞,继续走下去;另一派是应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变化,爱好转移;再有一派是在生活工作变化中,旧情不忘,有时机就会又重燃爱好,断断续续,藕断丝连,我因工作关系,对音响爱好驾驭在第一和第三中,对电器对音响这一辈子会不离不弃。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3:47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2 03:37 PM 发表

是的,熊猫电子堪称当时中国电子工业的领导者,九十年代初还在CES展上以电子管功放扬威一时,是我一直崇敬的品牌。八十年代,我还写信给熊猫电子,让他们寄来最新的组合音响产品目录,慕于其名,想着合适就买吧。谁 ...

记得当时熊猫8管3波段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是梦寐以求的高档货,蓝色的指示盘,漂亮的皮套,精致的拉杆天线。。。。。真棒!!!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3:48 PM
原帖由 lxp5369 于 2013-3-22 03:43 PM 发表

j版:你这题出的太好了,又勾起无线电爱好者美好的回忆,那时候没有音响发烧友一说的,也没有音响一词概念的,都是无线电爱好者,50年代到70年代,30多年,当时物质很匮乏,什么东西都是凭票的,但那年代又造就了大 ...

原来无线电爱好者有如此一番转变、发展,受教了!另外,那台带OCL功放的音箱到今天还能发出好声音,兄台的功力也令人敬佩!
作者: aegean    时间: 2013-3-22 03:49 PM
标题: 回复 66# 的帖子
看来我小时候老爸的华强组合机还是个好东西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3:51 PM
原帖由 hjc57417 于 2013-3-22 03:41 PM 发表

我今年28公岁,不是大烧,但是还有点点。。。烧。。。37.1度吧。。。高烧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不是吧,六十年代生人才28岁?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3:53 PM
50年代,28公岁。。。。。公。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3:54 PM
1公斤=2市斤
作者: lxp5369    时间: 2013-3-22 04:06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2 03:48 PM 发表

原来无线电爱好者有如此一番转变、发展,受教了!另外,那台带OCL功放的音箱到今天还能发出好声音,兄台的功力也令人敬佩!

J版过奖了,这个好声音是不能与现在音响器材比的,听到这种声音就会沉醉在回忆中,是一种情感染色的好声音,就像听当年的留声机一样。是当事人熟悉的好声音。哈哈!
作者: BT君子    时间: 2013-3-22 04:11 PM
原帖由 hjc57417 于 2013-3-22 03:16 PM 发表
还记得2AP9、3AG1、3AX31、81。。。3AD6、18、30.。。。3DD15。。。。3DG6。。。。。105中周10块5毛钱一套连震荡4个。。。2.5寸、4寸、8寸飞乐、用12寸大别山喇叭做卧室大衣柜音箱。。。。

2AP10 (2SaXX   2SBXX d当时的日本高低频三极管)  为买对2:00元输出输入变压器.整整一个月不舍得吃早餐.苦中作乐...用乒乓球壳浸胶水粘机壳...老何的经历和我一样
作者: BT君子    时间: 2013-3-22 04:14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2 03:21 PM 发表

在正佳广场拍的?


就在办公室后窗拍的.再发张不同时段的

[ 本帖最后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4:16 PM 编辑 ]

重新曝光 重新曝光 调整大小 DSC_0612.JPG (100.36 KB, 下载次数: 158)

重新曝光 重新曝光 调整大小 DSC_0612.JPG

作者: lxqc    时间: 2013-3-22 04:17 PM
楼上的厉害!俺早年也是无线电和航模爱好者,文革中断了航模梦无线电爱好继续.........矿石机、二级管、三级管、推挽、超外差、磁棒;线圈和变压器也是自己做。现在想想文革停课那几年也挺充实的。
音响发烧始于80年,自己做功放,收集了很多线路图,其中也有采用的otl的;自己做音箱,请老爸同事从上海找门路带回两套高中低飞乐喇叭,低频是10寸的哦,箱内吸音采用香烟的过滤嘴材料,结婚时新房里摆放的就是这对硕大的音箱。瞎折腾10来年后还是走上了成品不归路。90年购入Avence33、2000年换成世霸,现在又想折腾了,等着H300推ATC40或Classic HD的试听报告。

[ 本帖最后由 lxqc 于 2013-3-22 04:21 PM 编辑 ]
作者: BT君子    时间: 2013-3-22 04:23 PM
记得第一次装单声道OTL放大器.用个10寸大喇叭试接开声.没有音箱.把喇叭倒扣在一个小米缸.那种缸声恐怖,记忆犹新.现在一听到那些花不开的系统声.就想起那缸声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4:24 PM
原帖由 aegean 于 2013-3-22 03:28 PM 发表
这个帖子越看越有意思
我本身就是80后,从小就喜欢玩带电的东西! 记得90年代初 老板从商场购回一套国产“华强”牌组合音响(当时华强牌好像和三洋合资的吧,不知和现在的华强市场有没有关系?),当时我还小,老爸 ...

相信很多烧友也是从鼓捣收录机、组合音响开始的。88年时家里买了一套深圳产的“达声”组合音响(不知和股市的“达声”有没有关系?),当时选它说是在报纸上获了一个什么奖,还和什么“坚胜”音响研究所合作云云,那时国人单纯,就信这个,也好蒙。其实这达声音响真的不怎么样,你想在失真10%的情况下它的输出功率也才20W/声道,那不失真功率又有多少?可惜那时我不会看技术指标。还有这机器的功放、卡座、调谐器、均衡器是装在同一个机箱里,根本称不上分体式设计,活脱脱就是一个迷你音响的放大版。早就如此,还不如买套华强、钻石、珠江什么的,起码人家是全分体,用的STK 465、STK4191等厚膜集成块音质也比达声里面的破IC好呀!忘了这IC型号了,只记得输出还有接一个电容,天哪,这是什么样的声音呀?!但也没办法,谁让自己被忽悠了,花了2000大元,难道把它扔了不成?只有硬着头皮听下去了,尽管它一播《1812》就糊成一片......。
好不容易熬了三年,实在听不下去了,刚好遇到另一个烧友——李老师,两人一合计就穷有穷玩呗,干脆把这套玩意全面升级:换上银笛高音、珠江中、低单元,特别是那只球顶中音还是“国光”厂的最新拳头产品;更换分频器;给音箱内壁贴上玻璃纤维吸音材料;废掉原来的功放部分,从惠福路买回前置放大板加上当时流行的傻瓜IC,再配上一个300W的变压器以及2万微法的红宝石电解,一台“发烧”功放就此诞生;换上新的唱放板;换上日本“登高”音箱线;原来的达声音响只保留了黑胶唱盘、卡座和调谐器的讯源部分。
这么一升级,这套东西好像还能听一下,不知不觉又听了一年多,直到我的第一套进口器材入门才最终拿去送人。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4:25 PM
原帖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4:11 PM 发表

2AP10 (2SaXX   2SBXX d当时的日本高低频三极管)  为买对2:00元输出输入变压器.整整一个月不舍得吃早餐.苦中作乐...用乒乓球壳浸胶水粘机壳...老何的经历和我一样

老廖,你好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4:26 PM
原帖由 hjc57417 于 2013-3-22 03:54 PM 发表
1公斤=2市斤

还有市岁、公岁这种说法呀。
作者: BT君子    时间: 2013-3-22 04:27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2 04:24 PM 发表

相信很多烧友也是从鼓捣收录机、组合音响开始的。88年时家里买了一套深圳产的“达声”组合音响(不知和股市的“达声”有没有关系?),当时选它说是在报纸上获了一个什么奖,还和什么“坚胜”音响研究所合作云云, ...

要接电容的就系OTL电路...OCL就不用接
作者: BT君子    时间: 2013-3-22 04:27 PM
原帖由 hjc57417 于 2013-3-22 04:25 PM 发表

老廖,你好
儿童的玩具

[ 本帖最后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4:38 PM 编辑 ]

调整大小 18168847_1361035574627.jpg (76.89 KB, 下载次数: 155)

调整大小 18168847_1361035574627.jpg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4:29 PM
OTL是没有变压器的线路,OCL是没有输出电容的线路。。。
作者: BT君子    时间: 2013-3-22 04:30 PM
原帖由 hjc57417 于 2013-3-22 04:29 PM 发表
OTL是没有变压器的线路,OCL是没有输出电容的线路。。。
大东门省电子公司门市部.中山六路超波电子器材商店的常客

[ 本帖最后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4:33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4:32 PM
原帖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4:11 PM 发表

2AP10 (2SaXX   2SBXX d当时的日本高低频三极管)  为买对2:00元输出输入变压器.整整一个月不舍得吃早餐.苦中作乐...用乒乓球壳浸胶水粘机壳...老何的经历和我一样

一个月不吃早餐?可以和我当年读大学时因不见了手表、惩罚自己的事情相提并论。那时我每餐只吃五分钱的青菜,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在口粮中省下20元钱,最后在南方大厦买了一个“金鸡”牌手表。
作者: aegean    时间: 2013-3-22 04:37 PM
标题: 回复 81# 的帖子
当年我爸的那套华强是假分体,正面看是一层一层的分别是:LP、收音机、功放、磁带,侧面看确实一个整箱子,只是主机放在已给落地的密度板机柜里里,外面还有一块玻璃门,门还是吸铁石吸住的,机柜的中间是磁带隔层,再下方是LP隔层,当年的眼光看起来还很豪华!主机被我拆开后发现,里面虽然一个整箱,但电路部分还是一层一块板子,相对独立,变压器当然肯定是共用的,功放是厚膜STK的 具体型号不急的了!这套系统最烦人的是磁带系统,机械公版的那种,皮带和齿轮经常老化,走带速度也经常要调电位器(参照物是同一首曲目的CD音源),但方便的是电子市场到处可以配到这个机芯,很便宜……后来有的CD随身听,随身听的LINE OUT加上这个机器的AUX口也就听起了CD。当然之前AUX也没闲着,从录像机音频输出接AUX,然后用录像机的高频头接收有线电视,这样我的高质量电视伴音也就有了……当年还是小学、初中的样子,没有钱去添加什么设备,只能这么穷玩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4:37 PM
原帖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4:23 PM 发表
记得第一次装单声道OTL放大器.用个10寸大喇叭试接开声.没有音箱.把喇叭倒扣在一个小米缸.那种缸声恐怖,记忆犹新.现在一听到那些花不开的系统声.就想起那缸声

缸声,这个实在太搞笑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4:39 PM
原帖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4:30 PM 发表
大东门省电子公司门市部.中山六路超波电子器材商店的常客

越秀中和中山路交界路口那家吧,可惜现在早拆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4:40 PM
原帖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4:27 PM 发表
儿童的玩具

这个见过别人玩,特别是女孩子爱玩,但我真的不会玩。
作者: BT君子    时间: 2013-3-22 04:41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3-22 04:39 PM 发表

越秀中和中山路交界路口那家吧,可惜现在早拆了。

现在的大押楼就系一部份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4:42 PM
20块便宜了,记得我读书的时候考试为了掌握时间,托广州手表厂的人拿票60元一块广州牌手表
作者: hjc57417    时间: 2013-3-22 04:45 PM
原帖由 BT君子 于 2013-3-22 04:27 PM 发表
儿童的玩具

这个我玩过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4:46 PM
原帖由 aegean 于 2013-3-22 04:37 PM 发表
当年我爸的那套华强是假分体,正面看是一层一层的分别是:LP、收音机、功放、磁带,侧面看确实一个整箱子,只是主机放在已给落地的密度板机柜里里,外面还有一块玻璃门,门还是吸铁石吸住的,机柜的中间是磁带隔层, ...

会用录像机玩音频,厉害!当年自己工资低,CD贵买不起,于是我就买了一台松下F55“高保真录像机”,除了录电视节目外,借来CD就用它来翻录,旋转磁头加上宽磁带,录制效果可是比卡带好多了。
作者: aegean    时间: 2013-3-22 04:46 PM
标题: 回复 90# 的帖子
这又让我想起我老爸口中说的他的小时候,他小时候有线广播 音质觉得不好,他就买了个10寸的大喇叭口在家里的米缸上,然后接在入户的喇叭线上,当时应该绕过输出变压器直接接入户线的吧 可能因为直接接喇叭阻抗小,导致别家的有线广播都没声音,但自己米缸上去出来响亮的低音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3-22 04:47 PM
原帖由 hjc57417 于 2013-3-22 04:42 PM 发表
20块便宜了,记得我读书的时候考试为了掌握时间,托广州手表厂的人拿票60元一块广州牌手表

你那是HI-END级的!
作者: aegean    时间: 2013-3-22 04:49 PM
标题: 回复 96# 的帖子
那是后来HIFI录像机吧 立体声的 我很羡慕!
我的是单声道的 音频部分不是旋转磁头
其实那个年代听还很羡慕有钱人家里日系的组合音响的,会自动翻带
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还以为它的机械构造能把磁带真的翻个个!
作者: BT君子    时间: 2013-3-22 04:57 PM
其实音响就是我们这种爱玩的老玩童的玩具.别太较真.也不值的炫耀...玩得开心就好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