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国宝级捻条画大师吴建堂 [打印本页]

作者: YSJ    时间: 2013-1-18 11:11 AM
标题: 国宝级捻条画大师吴建堂
捻条画
   

        所谓捻条画,实际上就是以经特殊处理、制作后的纸页折叠成各式“捻条”代替毛笔蘸墨、蘸色所作的国画,它属国画范畴,但因所用工具是纸做的“捻条”不是毛笔故称“捻条画”。它与毛笔画法风格有不同的特色。
        捻条画是由被中央电视台尊称为国宝级大师的吴建堂之父吴道悲所发明,吴道悲与张大千、徐悲鸿和关山月并称“书画四杰”。1956年,绘画大师潘天寿这样描述吴道悲:“中国有个才子画家,他叫吴道悲,抗战时我看过他的捻条画。他才华出众,琴、棋、书、画、雕刻、医学、外语、音乐、歌唱、指挥、演出、诗文、发明、考古。。。样样都达到高水平,真是前所未有“。

         说起来,捻条画的发明经历还颇具戏剧性。

       1935年,吴道悲在战乱逃荒中被密集的枪林弹雨逼上大山之巅,数日下不了山;因怀“国破山河在”之感,画瘾大发,急于写生眼底河山,但又苦于身边无笔,于是突发奇想,搜出荷包内仅存的纸页,折叠成条代替毛笔蘸墨作写生画;无意中发现这种山水画有毛笔无法取代的特色,“趣味,苍劲、野莽、凌乱美、自然、狂放、洒脱,且具斑驳、朴拙、离奇;天然地升华了大自然之美的视觉刺激。有反璞归真之感”。此时正值抗战,诸绘画大师如张大千、徐悲鸿和关山月等人云集成都,吴道悲与他们均为挚友,他创作的画作毕受诸大师之精赞和支持;由此,他大胆地举办了4次捻条画展和一次捻条画讲座。从此,被誉为“国画艺术的奇葩”、“国画艺术的独秀”的捻条画诞生了。1940年徐悲鸿大师在其成都捻条画的展开幕式上即大书了“怪笔神功,独特无双”。

     遗憾的是,1951年,正待艺宗大成之时的吴道悲先生英年早逝。随着而来,文革三次查抄,其大宗藏画和遗作几无一存,故一时震动中外的捻条画竟在大陆悄声匿迹达四十余年,可喜的是,在吴道悲先生去世后近40年的1987年和1990年,新加坡还在举办他的捻条画遗作展和拍卖展,他的一幅 “两平尺”的画作竟以五百四十万人民币成交,创下书画界历史新高。足见世界名流对捻画之看重和厚爱及捻画艺术魅力的影响之深远。更可喜的是,其子吴建堂先生经数十年的潜心研究,终将其父亲发明的“捻条画”发扬光大,使这个“国画艺术的奇葩”重新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待续。。。

注:吴建堂全家合影说明:这是吴建堂先生一生与父亲唯一的一张合影,前右是吴建堂,前左是其姐吴琢新,后成为作家,后右是其母亲杜道明女士,后左就是吴道悲大师。

吴建堂全家合影.jpg (236.37 KB, 下载次数: 458)

吴建堂全家合影.jpg

吴道悲43年第三次成都捻条画展.jpg (222.78 KB, 下载次数: 461)

吴道悲43年第三次成都捻条画展.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8 02:38 PM
学习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18 11:31 PM
期待。。。。。。
作者: YSJ    时间: 2013-1-19 12:39 AM
多谢两位版主鼓励。下一节主要是介绍吴建堂先生本人,本想可以一气呵成写完此段,但总觉得描述得不很全面,致使文稿一改再改,争取明天上午贴出,再次感谢。
作者: YSJ    时间: 2013-1-19 09:35 AM
“中国一绝捻条画”唯一大师级继承人吴建堂

    吴建堂本名吴践堂,祖籍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1936年出生于四川省青神县,2009年10月22日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级传承人”。

    吴建堂先生自幼天资聪慧,好学上进,4岁起随父吴道悲习画,并得到了父亲挚友张大千、徐悲鸿、关山月等大师的指点。他50年代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后弃医从画,就读东方美术学院,由此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

    小时候的吴建堂很喜欢画画,3、4岁就拿着木炭、竹签等到处乱画,当时他还不知道他父亲是画家;后来才知道自己父亲还是个很不简单的画家;7、8岁时他父亲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已经就毫不犹豫地说要当画家;而他父亲却告诉他,要当画家必须要有穷困半辈子的准备。后来的人生经历告诉吴建堂先生,当画家不仅要承受穷困的考验,而且还要承受生命的考验;他曾冻死一次、饿死一次,为画江团鱼还差点被淹死一次;三次大难不死。

    文革时,他被无辜地关进铁牢两个秋天,之后被送到边远山区农场劳动改造,即使这样,他也从没放弃过对画画的研究钻研,常以树技为笔大地当纸,若练基本功;他认为,他不可能离开艺术,离开了艺术就离开了生命;而他更是把他这段坎珂的经历当作是他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一笔财富,他说,有这二十几年的坎珂经历才能成就我现在艺术上的个性。

    文革后,吴建堂更是潜心研究父亲吴道悲所创立的捻条画,立志将父亲发明的“捻条画”发扬光大;他在父亲开创的捻条画上,日益创新,排除万难,潜心研习,对捻条画进行了突破性开发;经过多年的仔细琢磨,吴建堂先生将父亲惯用的北京道林纸改为生宣纸,生宣较强的浸润力大大地增加了“捻条画”的美感;他还将父亲发明的34种捻条笔精简为6种,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集中精力投入到创作之中。。。;同时,他还全力研究四川独特鱼种——江团鱼,用独特的手法来表现这个2000多年来都没人画过的江团鱼,填补了中国画画江团鱼的空白,成为中国画水墨江团鱼第一人并得到了“吴江团”的雅称。(目前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江团鱼与兰石图)。

    为观察江团鱼的特点,他还数次穿着潜水衣沉入20多米深的水里与江团鱼亲密接触,观察其一举一动;有一次为了更方便地观察江团鱼,他大胆地潜入江团鱼特别集中的水下岩洞,不幸被水里的岩石卡住,差点出不来,经过拚命挣扎出来后头前头后都流血了。提起这些往事,吴老现在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他说自己都不明白当时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勇气。正是以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吴建堂通过研究中国四川特有的珍贵贡鱼和其他风景名胜,动物花鸟。以新的艺术表现手法,采用独特的折叠纸条,以提、打、拉、弹、滚等特殊绘制方式来书写出自然的生机勃勃,从而达到山、水、鱼、虫、花、鸟的纯美、自然、狂野的境界;真正地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的《三鱼图》从90年起就荣获国家一等金奖无数,并获得国际金奖,《兰石图》于1999年获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特别金奖并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金匾、世界著名书画艺术家证书。泰国亲王亲自授予他“世界华人艺术特别金奖”。

    2009年。吴建堂先生发明的捻条油画横空出世。此画虽以布面为底,以油画颜料作画;但他把国画的笔墨意气,灵感韵律和灵气贯穿其中,使作品显得粗犷、豁达、苍莽、激扬,整个画面充满了大自然的和谐美、旋律美与音韵美(我自己就常把我收藏的那幅吴老的捻条油画处女作《江山春色》当成是一幅太极图,既动又静,既狂野又平和);捻条油画既有西洋油画的厚重与质感,又具中国画的灵气与意境。而捻条画提、拉、打、弹、滚等技法地熟练运用,更使捻条油画充满了独特的灵动及感人的魅力,实在是中西合璧的杰作。自2010年他的一幅捻条油画处女作被新加坡收藏家以重金收藏后,捻条油画更被藏家们视为稀世珍宝。从而,吴老的捻条画事业又再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吴道悲先生在作画.jpg (234.75 KB, 下载次数: 421)

吴道悲先生在作画.jpg

年轻的吴建堂在艰苦环境中作画.jpg (79.31 KB, 下载次数: 420)

年轻的吴建堂在艰苦环境中作画.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19 01:00 PM
小时候我也是这种条件下学习,写书法是在水泥地下使用毛笔沾清水练习,学习艺术是比较苦与闷的.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1-19 02:05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19 01:00 PM 发表
小时候我也是这种条件下学习,写书法是在水泥地下使用毛笔沾清水练习,学习艺术是比较苦与闷的.

呵呵,我小时候基本也是在地板上用水来写,不过那时还是觉得挺好玩。后来上了初中就基本停滞,时间都应付在考试上。接着就是漫长的求学之路,毕业后又忙于工作,也算是荒废了许久,现重新拾回,感觉还不错。
作者: YSJ    时间: 2013-1-19 06:24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19 01:00 PM 发表
小时候我也是这种条件下学习,写书法是在水泥地下使用毛笔沾清水练习,学习艺术是比较苦与闷的.
学习艺术很苦闷,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刻苦钻研、训练。古时做学问讲究“三余”亦同理;所谓“三余”就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即一点空闲时间都不白费,随时随地的学习,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吴道悲大师对于当好画家的格言就是:“当画家没有什么窍门,就是不停地画,不怕地画,人家骂你也画,人家打你也画。这就是当好画家的最大窍门”。


  当然,艺术还有艺术的特性,也不能完全靠时间堆积起来就能完成事业,必须要有生活的阅历、文化的修养、自己对事物的感觉灵性。。。等等;所谓的功在画外;只有在较深厚文化底蕴及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努力钻研并创造出自己的个性才有可能成为大家。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19 08:29 PM
学习。。。。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3-1-19 10:42 PM
用公章做镇纸NB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0 10:08 AM
“中国一绝捻条画”唯一大师级继承人吴建堂(二)

    捻条画能取得如此成就,关键还是在于它是以中国数千年国画基础为本,融入了传统与中西绘画的精髓以及作家本人的人品、人生、个性、学问以及修养而铸成的新的理论与表达方式。

    捻条画虽归属于国画,但又是国画艺术的变革与升华,它用提、打、拉、弹、滚等特殊绘制方式表达了用毛笔作传统水墨所不能为的特性和珍美奇趣,所以,它又被称为“国画艺术的独秀”。

    吴老认为:国画是捻条画的母亲,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捻条画既继承传统国画,又有变革,有发展,让人们有一种新的感受,新的刺激。它不仅仅是艺术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哲学思想、艺术思维、艺术理论等等的变革。任何东西要有变革才能有进步,但这种变革却是要有深厚的艺术底蕴、清晰的变革思想和为之奋斗一生的毅力才有可能做到的。吴老就是这样的人,他做到了。

    处于画坛高峰之颠的吴老,却是一个具有博大胸襟、虚怀若谷的平和老人。他常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骄傲是人最大的致命缺点,必须要把它砍掉,一辈子不能骄傲。科学是这样,艺术也是这样,人一骄傲,就没有了创新,你的艺术进展也就停滞了。

    由于吴老的谦虚、豁达,与吴老聊天是一件很舒服之事,不仅在艺术境界上可得到提升,而他的思想境界与人品魅力更能使你在人格、思想、艺术品味上得到升华。这种豁达也使你在与吴老谈论艺术时可以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甚至还可以对他所作的捻条画作些评论,提些想法;吴老不仅很乐意听,还很乐意在今后对类似作品进行调整改善。

    前不久,我专门请吴老为我创绘一幅27平尺的兰石图,吴老在寄画过来时还专门附了一封信,信里说:“尊嘱画完《微风起暗香》,画三张挑了一张。。。乡友是爱家,亦很有艺术素质,吾甚钦佩。。。乡友要什么画皆可直言。。。”,信后还特别强调:“有甚意见请多指点,助我进步”,这段话之后还追加了一句:“请不客气指点”。

    作为有70多年画画创作经验的大师,其功力可谓是炉火纯青;尽管他以前很少画这么大的兰石图(在此之前我还没见过或听过);但竟为了我这幅画创绘了三张才选一张寄给我,这种一丝不苟、对自己作品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赞叹不已;而作为一个画坛巨匠竟对我这个名不见经传之人说出后面那段话,尤其是:“助我进步”四字,让我震撼!其胸襟之大更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正是有如此之修养,才使吴老得于登上如此之高峰!

吴建堂先生在作画.jpg (238.08 KB, 下载次数: 279)

吴建堂先生在作画.jpg

吴建堂大师在作画.jpg (73.02 KB, 下载次数: 304)

吴建堂大师在作画.jpg

作者: 金色阳光    时间: 2013-1-20 06:22 PM
这两张照片不像同一人啊感觉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0 06:58 PM
上一张是多年前的相片,下面的是近年的相片。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0 07:06 PM
当时正是吴老艰苦奋斗的时期,背后的金鱼国画与花鸟国画是其父亲吴道悲先生的作品。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0 10:32 PM
谢谢YSJ兄的好帖子,学习的榜样、能催人奋进。其中吴老说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骄傲是人最大的致命缺点,必须要把它砍掉,一辈子不能骄傲。科学是这样,艺术也是这样,人一骄傲,就没有了创新,你的艺术进展也就停滞了。”对从事科学、追求与爱好艺术的人有很好的提醒警示作用。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3-1-20 11:07 PM 编辑 ]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0 11:09 PM
多谢白石兄鼓励。 跟吴老接触,你会忘了他是什么什么大师,反倒更象一个和蔼的长辈、睿智的长者;其人格修为确实没得说。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0 11:50 PM
德艺双馨。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1 12:02 A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3-1-20 11:50 PM 发表
德艺双馨。
吴老目前有个兼职就是“文化部中国德艺双馨书画院特聘荣誉院长”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1 12:06 AM
吴建堂先生的荣誉与作品魅力(一)

    70多年的创作,吴老的捻条画艺术不断得到发扬光大,成绩裴然,获得了极高的荣誉。
   目前他众多头衔中主要就有:

    国家一级美术师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
    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功勋书画家)
    文化部中国德艺双馨书画院特聘荣誉院长
    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
    香港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爵士
    中华名人协会书画院院士
    中国捻条画大师
    世界杰出艺术大师
    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


        在文化部出版的《新中国成立‘60年60家’》艺术家宝典中名列第二位。2009年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级传承人,2010年被《全球论坛人物报》列为亚洲十大画家首位。另外,他还被中国收藏界“核心期刊”《收藏界》杂志评定为“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画大家”。

       近年来,吴老的捻条画艺术不断得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环球艺术报》、《中国文化报》、香港《大公报》、《中国书画报》、《解放军报》、《团结报》、《四川日报》、《英国泰晤士报》、《美国时代周刊》、《加拿大报》、《俄罗斯报》、《收藏界》杂志、《俄罗斯周刊》、《香港电视台报刊》、《意大利电视台报刊》以及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财富人生直播》、《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德国电视台》《法国电视台》《日本电视台NNN NNS》、《韩国电视台》、《新加坡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新加坡电视台》、《马来西亚电视台》等等数百家国内外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和网络媒体的报道或跟踪报道;中央电视台一、二、四、七频道,还以“中国一绝捻条画”为题,滚动播出70多次。人民网、新浪网、网易新闻、搜狐新闻。。。也对吴建堂捻条画进行过追踪报道。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1 10:03 AM
吴建堂先生的荣誉与作品魅力(二)

    最近几年,吴建堂先生的力作不断地在国内外重点展览,《江团鱼》和《兰石图》被文化部送往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巡回展出;深得廖静文、叶正昌、徐庆平、钱绍武、白德松等专家赞评。
   

    其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全国人大、国防部、公安部、海军司令部、广州军区、南京军区、深圳大学、泰国王宫、日中佛教协会等国内外机构和多国元首收藏,广泛载入《新中国成立‘60年60家’》宝典、《中华脊梁》、《中华文博艺术精品》、《世界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书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国画百人佳作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名家作品集》、文化部出版的《中国书法•中国美术》、中国画报社出版的《中华翰墨名家作品集》(世纪珍藏版)、《中国巨变》大型书画册和海外多种画册、中国大百科全书专家人物传集等等上百部辞书典集。

    他为邓小平同志特意制作的代表作《兰石图》,得到小平同志的赞扬,并悉心收藏;《三鱼图》九零年起荣获国家一等金奖无数,并获得国际金奖以及各国领导人颁发的荣誉奖章,同时也是胡锦涛主席的收藏之作。《兰石图》被泰国亲王授予”世界华人艺术特别金奖“后,泰国国王还将《三鱼图》挂于家中大厅之上。《江山之春》、《悦春图》在世界名画库所收录百幅中国名画中占有两幅席位。除此之外,吴老的作品还广泛受到各国政要,富商巨贾的推崇和收藏。

    2009年,吴老发明了捻条油画画法,先后画出:《山晨之歌》、《蜀山帆影》、《江山春色》、《翠醉天地》、《翠铸蔻年》、《春晨峦曲》、《雄关漫漫催岁程》、《瑰峦晨曲》等八幅罕见的捻条油画,其中《山晨之歌》于2010年被新加坡收藏家以1.1平尺,两百六十万高价被购走,创下中国书画界小尺寸画的一次新高。其《兰石图》、《三鱼图》、《江山之春》、《悦春图》在海外成交价均涨至2010八尺三百四十万一幅,受到各国收藏界的热烈追捧。

    徐悲鸿大师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庆平教授缄赞其作品曰:“江团鱼形象动态俱佳,真杰作也”!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看过吴老的捻条画后赞不绝口,当即题词:“巧妙的艺术”。中央美术学院的著名教授、博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长钱绍武先生则题誉其作品“别具天趣”。而全国著名书画家、艺术理论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白德松先生观看吴老的《江山之春》、《蜀山鸟瞰》两幅山水捻条画后题词赞道:“观吴建堂所画的捻条画,山水苍劲、内酝,具斑驳、朴拙之视觉刺激,此为毛笔画没有的特色。”

     2003年10月人民日报社出版了《中国实力派名家名作—中国一绝——吴建堂捻条画集》。2011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吴建堂捻条画集》,吴老的一些捻条油画处女作首次较集中地公诸于世。

吴建堂(左一)与父亲挚友关山月(左二)合影1.jpg (226.5 KB, 下载次数: 314)

吴建堂(左一)与父亲挚友关山月(左二)合影1.jpg

吴建堂与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合影.jpg (242.95 KB, 下载次数: 299)

吴建堂与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合影.jpg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为吴老作品题词.jpg (216.34 KB, 下载次数: 311)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为吴老作品题词.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21 02:46 PM
能否贴几张捻条画出来欣赏.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1 03:04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21 02:46 PM 发表
能否贴几张捻条画出来欣赏.
后面将贴,包括我已收藏到的两幅捻条油画处女作(含细部),这应该是吴老的捻条画(含细部)首次在网上公诸于世。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1 03:09 PM
吴老的捻条油画较难由整体画面表现出其实际的魅力,所以,我专门将其细部放大,将其捻条笔触显现,这样可以更完整地感受到捻条油画之美。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1 03:11 PM
其它一些捻条画我也考虑贴出整图的同时贴出局部放大图出来,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21 05:06 PM
厉害,大师级的艺术品升值快 ,就等着看了。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1 05:41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21 05:06 PM 发表
厉害,大师级的艺术品升值快 ,就等着看了。
谢谢。 实际上网上都有很多吴老的作品展示,只要在百度或搜狐键入“吴建堂”就可找到,后面我将贴的都是我个人收藏的部分作品而已,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3-1-21 05:43 PM 编辑 ]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1 10:48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3-1-21 05:41 PM 发表
谢谢。 实际上网上都有很多吴老的作品展示,只要在百度或搜狐键入“吴建堂”就可找到,后面我将贴的都是我个人收藏的部分作品而已,
期待YSJ兄的藏品--------吴老作品展示。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2 09:34 AM
谢谢白石兄。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2 10:55 AM
   2011年吴建堂在深圳举行的捻条画展

    2011年国庆,吴老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其捻条画展开幕式,这是吴老10年前在深圳办画展的回顾纪念展。本次画展由中国国画院、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联合主办,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成立100周年。
   

    开幕式当天,很多市民闻讯而至,将展厅挤满;吴建堂先生还在展厅现场作画,从开始到作画完成,全程仅用30多分钟;观众不仅津津有味地围观吴建堂挥捻作画,还兴致勃勃地欣赏了展厅里的众多捻条画精品。他们对捻条画的神奇独特赞叹有加。

    本次展出的作品涵盖了吴建堂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其中就有他2009年发明创作的捻条油画。2011年10月5日重阳节这天,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还专程到画展现场看望了吴建堂,对他和捻条画的成功表示祝贺和赞赏。

吴建堂深圳捻条画展请柬.jpg (361 KB, 下载次数: 252)

吴建堂深圳捻条画展请柬.jpg

吴建堂深圳捻条画展请柬2.jpg (50.82 KB, 下载次数: 268)

吴建堂深圳捻条画展请柬2.jpg

吴建堂深圳捻条画展现场.jpg (67.09 KB, 下载次数: 260)

吴建堂深圳捻条画展现场.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2 11:03 AM
2011年吴建堂在深圳举行的捻条画展
   

    2011年国庆,吴老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其捻条画展开幕式,这是吴老10年前在深圳办画展的回顾纪念展。本次画展由中国国画院、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联合主办,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成立100周年。
   

    开幕式当天,很多市民闻讯而至,将展厅挤满;吴建堂先生还在展厅现场作画,从开始到作画完成,全程仅用30多分钟;观众不仅津津有味地围观吴建堂挥捻作画,还兴致勃勃地欣赏了展厅里的众多捻条画精品。他们对捻条画的神奇独特赞叹有加。

    本次展出的作品涵盖了吴建堂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其中就有他2009年发明创作的捻条油画。2011年10月5日重阳节这天,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还专程到画展现场看望了吴建堂,对他和捻条画的成功表示祝贺和赞赏。

吴建堂深圳捻条画展请柬.jpg (361 KB, 下载次数: 282)

吴建堂深圳捻条画展请柬.jpg

吴建堂深圳捻条画展请柬2.jpg (50.82 KB, 下载次数: 259)

吴建堂深圳捻条画展请柬2.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2 12:15 PM
网络故障,发重了, 再发几张吴建堂深圳画展相片。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3-1-22 12:17 PM 编辑 ]

吴建堂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jpg (66.86 KB, 下载次数: 278)

吴建堂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jpg

吴建堂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作画.jpg (78.03 KB, 下载次数: 304)

吴建堂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作画.jpg

吴建堂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作画2.jpg (79.23 KB, 下载次数: 321)

吴建堂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作画2.jpg

吴建堂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作画完成.jpg (67.67 KB, 下载次数: 303)

吴建堂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作画完成.jpg

吴建堂与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jpg (218 KB, 下载次数: 307)

吴建堂与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jpg

吴建堂与王荣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2.jpg (241.34 KB, 下载次数: 338)

吴建堂与王荣在深圳捻条画展现场2.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2 04:30 PM
吴建堂先生作兰石图捻条画过程

    前年夏天,我专程到吴老在北京宋庄的工作室拜访,聊得高兴之际,吴老专门为我们演示了作兰石图捻条画的全过程。主要步骤是:毛笔调色,用普通纸巾蘸色画出石头框架,用捻笔加其它细部,用各种捻笔画兰草与兰花再点缀细部,用毛笔题字,盖上印章,在画上的右下角用特制药水写上防伪签名,(在宣纸上该签名干后就隐形)及盖上防伪印章(印章上有多处密点),画作完成。全程估计也就半个小时左右。

    吴老画完这幅画后竟主动跟我说,“这幅画送给你”。听后狂喜,当然是受之有愧,却之不恭了。考虑到是吴老现场作画并赠送给我的,就希望能在画上题上我的名字,这样会更有意义;但原构图已很满了,中国画的构图素有“疏可走马、密不插针”之说,但吴老却很自信的回答,没问题,我有办法。于是,又得到了一幅珍贵的吴老画作。

作画前调色.jpg (84.01 KB, 下载次数: 311)

作画前调色.jpg

用纸巾蘸色画出岩石框架.jpg (69.68 KB, 下载次数: 290)

用纸巾蘸色画出岩石框架.jpg

岩石框架基本完成.jpg (72.67 KB, 下载次数: 291)

岩石框架基本完成.jpg

完成框架.jpg (70.93 KB, 下载次数: 296)

完成框架.jpg

用特制捻笔画兰花1.jpg (80.71 KB, 下载次数: 303)

用特制捻笔画兰花1.jpg

用特制捻笔画兰花2.jpg (82.61 KB, 下载次数: 300)

用特制捻笔画兰花2.jpg

细部点缀.jpg (82.01 KB, 下载次数: 311)

细部点缀.jpg

基本完成.jpg (88.13 KB, 下载次数: 279)

基本完成.jpg

题字.jpg (77.09 KB, 下载次数: 305)

题字.jpg

盖上印章大功告成.jpg (92.82 KB, 下载次数: 283)

盖上印章大功告成.jpg

兰石图(现场完成).jpg (133.02 KB, 下载次数: 316)

兰石图(现场完成).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3 06:18 AM
栩栩如生的画作。

11.jpg (67.67 KB, 下载次数: 301)

11.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3 06:20 AM
能得到吴老的画作弥足珍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23 09:33 AM
画具独特,泼墨与大写意并驾,显其神!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3 07:07 P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3-1-23 06:18 AM 发表
栩栩如生的画作。
我也很喜欢这幅三鱼图的构图及形态,深圳画展结束后,我就专请吴老仿那幅画的构图重新画了一张。

三鱼图(仿深圳画展现场画作).jpg (76.14 KB, 下载次数: 293)

三鱼图(仿深圳画展现场画作).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23 09:23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3-1-23 07:07 PM 发表
我也很喜欢这幅三鱼图的构图及形态,深圳画展结束后,我就专请吴老仿那幅画的构图重新画了一张。

看来YSJ兄与吴老交情莫逆,可喜可贺啊!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3 11:15 P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3-1-23 09:23 PM 发表

看来YSJ兄与吴老交情莫逆,可喜可贺啊!
认识吴老是我的幸运,而吴老对我青眼有加更是幸运中的幸运。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4 07:11 AM
原帖由 YSJ 于 2013-1-23 07:07 PM 发表
我也很喜欢这幅三鱼图的构图及形态,深圳画展结束后,我就专请吴老仿那幅画的构图重新画了一张。
三鱼图表现出国画的精髓。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4 09:10 AM
吴建堂作品之三鱼图


三鱼图(竖)(8平尺).jpg (83.03 KB, 下载次数: 286)

三鱼图(竖)(8平尺).jpg

三鱼图(横)(8平尺).jpg (88.93 KB, 下载次数: 286)

三鱼图(横)(8平尺).jpg

三鱼图(横)局部.jpg (69.84 KB, 下载次数: 272)

三鱼图(横)局部.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4 09:11 AM
吴建堂作品之兰石图

吴建堂作品之兰石图(8平尺)1.jpg (116.35 KB, 下载次数: 304)

吴建堂作品之兰石图(8平尺)1.jpg

吴建堂作品之兰石图(8平尺)2.jpg (119.78 KB, 下载次数: 297)

吴建堂作品之兰石图(8平尺)2.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4 09:13 AM
吴建堂作品之双虎图

吴建堂双虎图(夜巡小憩)(18平尺).jpg (146.62 KB, 下载次数: 305)

吴建堂双虎图(夜巡小憩)(18平尺).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24 10:37 AM
七十多高龄作品很成熟了,这几张也显价值.都没用裱起来吗?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4 10:55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24 10:37 AM 发表
七十多高龄作品很成熟了,这几张也显价值.都没用裱起来吗?
没有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4 11:09 AM
都裱了就不知放哪了;实际上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否裱后专制些纸盒收藏起来呢,这样的话,欣赏较方便,虫蛀也有办法解决,但防潮就麻烦了,折叠摞起也不是办法,存放时间一久就会从折叠处折断,或在折处留下黑色折痕,以至装裱后影响美观。不知各位方家有如好办法,请指教一下,先多谢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24 11:49 AM
一般画心都是卷成圆形状收藏的,象你这样折叠放是很危险的,再在存放的地方放些天然的樟脑,因为书虫喜欢吃宣纸,那么好的画,小心点好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4 11:59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24 10:37 AM 发表
七十多高龄作品很成熟了,这几张也显价值.都没用裱起来吗?
对比于几千年的艺术长河,捻条画实际上还是处于初生期。吴老尽管已77高龄了,实际上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及改进其捻条画的表现技法,以吴老豁达的性格、虚怀若谷的胸襟,相信其成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4 12:06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24 11:49 AM 发表
一般画心都是卷成圆形状收藏的,象你这样折叠放是很危险的,再在存放的地方放些天然的樟脑,因为书虫喜欢吃宣纸,那么好的画,小心点好
确实如此, 常规保存书画片的方法是将书画片下面衬一层幅面相当的薄宣纸或皮纸,以纸卷为轴将书画片卷起,并用白纸或塑料膜包装,放在画盒内或书橱内。吴老也曾教我一个方法,即是在裱画的浆糊里加些花椒,这样可以避免虫咬。但防潮问题还是难于解决,目前是把这些藏品暂放在电子防潮箱里,是不是我把防潮看得太重了呢?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24 12:22 PM
虽然宣纸不怕水,但最怕是起水斑,影响画面,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更要注意,你能用电子防潮箱里当然最好,土办法是使用些生石灰.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4 02:03 PM
多谢药兄的提醒。

    事实上如何更好的保存收藏也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只是自己性懒,只好先把这些画暂放在电子防潮箱内。有了这个提醒,立即就行动起来,致电给我的裱画师朋友庞生,庞生是裱画行家,番禺电视台都曾专门介绍他的事迹。他的意见是:若纯收藏,不裱比裱好,卷成圆形状放入专门的腊纸袋就行了。但考虑到有时也要看看,甚至要拍成相片,(如前天吴老就致电希望我将我刚收藏到的27平尺兰石图“微风起暗香”拍成相片供他出书时选用)。所以,与庞生交流之后基本决定:先将画作托底,然后放进专门的腊纸袋绑紧,可能的话,再放到专门用于存画的樟木箱里面(每箱大概能存7-8幅图);有必要时,房间内再加个除湿机,估计问题就基本可以解决了。

不知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 ?

庞生的裱画单年前爆棚,此计划只能在年后实施了。

再次感谢药兄。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24 07:50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3-1-23 11:15 PM 发表
认识吴老是我的幸运,而吴老对我青眼有加更是幸运中的幸运。

这就是缘分吧!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5 07:03 AM
用科学方法收藏,免受损失。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5 09:20 AM
吴建堂作品之蜀山鸟瞰
蜀山鸟瞰原作比六尺短一些,考虑到将图幅拉长些可能会更好地表现出蜀山那万山层叠的层次感,故专请吴老按整六尺(18平尺)为我创绘。效果很不错,尤其是画面的空间感极强。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3-1-25 09:32 AM 编辑 ]

蜀山鸟瞰(18平尺).jpg (140.51 KB, 下载次数: 254)

蜀山鸟瞰(18平尺).jpg

蜀山鸟瞰局部.jpg (251.24 KB, 下载次数: 284)

蜀山鸟瞰局部.jpg

蜀山鸟瞰局部2.jpg (125.2 KB, 下载次数: 251)

蜀山鸟瞰局部2.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5 10:17 AM
吴建堂兰石图《微风起暗香》(27平尺)

    这是我专请吴老为我创绘的兰石图《微风起暗香》,其特别之处是我选用了家祖父诗作《梅溪早发》中的一句名句“何处梅花放,微风起暗香”。为与兰石图意境一致,我将它改为“何处兰花放,微风起暗香”,并专请吴老为此作画。

    我非常喜欢家祖父这首诗,原诗写于1923年,诗文是“溪声惊晓梦,杖策出梅庄,犬吠横潭月,鸡鸣半岭霜。山回林色黯,岁近碓声忙,何处梅花放,微风起暗香”。我曾专请祖父的好友、年届90多高龄的原家乡副县长徐德超老人为我书写了这首诗,也曾乘家父好友、现梅州市文联主席古求能先生到广州开会之机,再为我书写了这首诗。

    这幅画最早考虑用整六尺(18平尺)幅面,但画作出来后总觉得因画幅的长宽比关系不够小八尺(27平尺)那么从容、洒脱,与吴老交流后,将原画寄回,吴老再按27平尺幅面为我创绘了这幅画。吴老非常重视这幅画,画了三张才挑了一张寄给我;同时,还专门写信告诉我,此画宜用手工装裱,这样可以将远山颜色加重,使画作的整体构图更为完美。

     画作完成后,曾将此画拍成相片寄给丰顺县文联主席陈其旭先生欣赏;他的评语是:这是吴老兰石图精品中的精品。吴老本人也很喜爱这个作品,专门致电要求我将这幅画拍成照片寄给他供他出书时选用。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3-1-25 10:21 AM 编辑 ]

吴建堂兰石图《微风起暗香》.jpg (389.82 KB, 下载次数: 279)

吴建堂兰石图《微风起暗香》.jpg

吴建堂兰石图《微风起暗香》(细部1).jpg (248.54 KB, 下载次数: 283)

吴建堂兰石图《微风起暗香》(细部1).jpg

吴建堂兰石图《微风起暗香》(细部2).jpg (285.14 KB, 下载次数: 261)

吴建堂兰石图《微风起暗香》(细部2).jpg

吴建堂兰石图《微风起暗香》(细部3).jpg (159.74 KB, 下载次数: 278)

吴建堂兰石图《微风起暗香》(细部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25 10:45 AM
水墨山水也是我以前经常画的题材,学习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1-25 11:35 AM
YSJ兄能得到吴老这么多画作,有福气呀!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5 12:18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1-25 11:35 AM 发表
YSJ兄能得到吴老这么多画作,有福气呀!
多谢JP兄,或许这就如情永在兄所说的:“缘分”吧。明天将介绍的捻条油画更是我收藏吴老画作中的“镇宅之宝”。目前,捻条油画已被公认为世界上的一个新画品种。吴老于2009年所作的捻条油画处女作系列也只有几幅(习惯上将新画种的前12幅作品誉为处女作)。许多富商携重金欲求一幅而未能得逞,而我却可以同时收到他两幅。除吴老非常重视友情外,能收到他的珍品之作与他常有将作品留一些在他祖籍地家乡的想法也有特别大的关系,这可能就是JP兄所说的“福气”吧。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6 10:03 AM

    纵观上面吴老今年初才创绘的这两幅画,可以看出吴老捻条画技法的表现方式在不断地改进。《蜀山鸟瞰》的最早原作更靠近中国画的泼墨山水,而新作却用了更多的捻条画专有的技法(如“打”),使捻条画的特点更为突出。不过,这种改变是否更好呢?我觉得是见仁见智;对于象吴老画作《江山之春》、《粤东江山》等清秀些的山水,用此技法无疑是较好且很应景的;但对于蜀山风光这些较大气磅礴的风景,我反倒觉得原作所用的表现技法更合适,更能显现出蜀山风光的苍莽、斑驳。

    而《微风起暗香》这幅画的表现却是让我很高兴;它最主要的变化在于通过更多的色彩浓淡、色调微变使得岩石的质感更强,层次更丰富的同时又不失原来的狂野、凌乱。所以陈其旭先生称该画为“精品中的精品”可能就基于此吧。但是,对于该画的整体构图我还是觉得不是特别完美(对于捻条画而言);主要是均衡些了,反倒失去了一点原应有的狂放。是否受“微风起暗香”标题所限呢,不得而知;但我知吴老是注意到这一点的,否则就不会在信里专门嘱咐我要用人工装裱这幅画。因这样可把远山的色调加重,使构图更好些。

    艺术本来就是充满遗憾的,《胜利女神》没头没手却成为罗浮宫的镇宫之作,而《断臂维纳斯》更是天下闻名。

   说到这,又想起了古求能先生为我写的那幅我祖父诗文“梅溪早发”的书法大作,写了几幅,挑了一幅最好的,但却发现写错了一个字,“犬吠横月”写成了“犬吠横月;经考虑,他还是决定把这幅有错字的书法送给我,并在作品下面注明“塘应为潭”;看似缺陷,我却更喜爱,只因这样更能表达出他的真性情。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26 01:51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3-1-26 10:03 AM 发表

……
   说到这,又想起了古求能先生为我写的那幅我祖父诗文“梅溪早发”的书法大作,写了几幅,挑了一幅最好的,但却发现写错了一个字,“犬吠横月”写成了“犬吠横月;经考虑,他还是决定把这幅有错字的书法送给我,并在作品下面注明“塘应为潭”;看似缺陷,我却更喜爱,只因这样更能表达出他的真性情。


历史上很多的经典名帖都是手稿,有时候就是灵气一到而一气呵成,如有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有几字就直接涂改,也不影响他的艺术价值,相反再写一幅出来,也许就没有这个神韵与流畅了。中国的水墨书画,一旦在宣纸上下了笔,是很难修改的,这点与西方油画有着很大的区别,油画的覆盖能力比较强,不满意的部分可以刮掉与覆盖重来。

这几幅作品中,我更喜欢吴老那几条鱼的表现技法与构图,有时候一名画家让人记住他很了得的一个标志方面就行了,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1-26 01:52 PM 编辑 ]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6 03:17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26 01 PM 发表


历史上很多的经典名帖都是手稿,有时候就是灵气一到而一气呵成,如有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有几字就直接涂改,也不影响他的艺术价值,相反再写一幅出来,也许就没有这个神韵与流畅了。中国的水墨书画,一旦在宣纸 ...
确是如此。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6 04:22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3-1-26 10:03 AM 发表

    纵观上面吴老今年初才创绘的这两幅画,可以看出吴老捻条画技法的表现方式在不断地改进。《蜀山鸟瞰》的最早原作更靠近中国画的泼墨山水,而新作却用了更多的捻条画专有的技法(如“打”),使捻条画的特点更为 ...
类似钱币的错票更珍贵。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6 04:23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1-26 01 PM 发表


历史上很多的经典名帖都是手稿,有时候就是灵气一到而一气呵成,如有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有几字就直接涂改,也不影响他的艺术价值,相反再写一幅出来,也许就没有这个神韵与流畅了。中国的水墨书画,一旦在宣纸 ...
同感。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1-27 10:04 AM
尽管我不懂绘画艺术,但了解了吴老的捻条画,深感这是绘画艺术的一朵奇葩,仰慕至极! 多谢Y兄带我见识了捻条画。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7 10:44 AM
多谢音版鼓励。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7 10:49 AM
吴建堂捻条油画处女作系列之《江山春色》

     吴建堂先生于2009年发明创作了捻条油画;即是用捻条笔蘸上油画颜料将画作画在布面上的一个新画种。自2010年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该系列油画处女作中的一幅1.1平尺的作品被新加坡收藏家以重金收藏后,轰动一时。
   

    不过,在没见到其原画作前,我并没有收藏它的欲望。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市场价位很高,吴老也不愿意轻易出让,更是因为在网上看那些捻条油画的照片时并没有真正很深刻地打动我。但是,当我于2011年到吴老在宋庄的工作室见到那幅《蜀山帆影》捻条油画时,我震憾了。我立即明白这些捻条油画是没法用相片来展现它的艺术感染力的;那幅《蜀山帆影》不仅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最奇妙之处还在于画作上面还有吴老的头发,这是吴老在创绘这幅画时太用心以致头发掉到画上都不知道,当他看到这些头发时却突然发现这些头发与作品完美地成为一个整体,头发既是水面的波纹,又是岩石的脉络,非常之漂亮;吴老的画家朋友们欣赏到这幅作品时都建议保留这些头发,确是画作一奇景。

    那天下午与吴老道别后,他的朋友开车送我们回北京城,一上车,那幅画就已不断在我脑中盘旋。那种摄人心魂的魅力让我无法抵挡,直到当天深夜,实在忍不住,就打电话给引荐我与吴老认识的朋友,说出了我很渴望收藏吴老《蜀山帆影》的意愿;第二天,吴老的回复部分是我意料到的,即《蜀山帆影》吴老要自己存起来,毕竟这是他呕心沥血之作,但同时吴老又说,可让我在他的另外四幅捻条油画处女作中任挑一幅。

    回到广州后,吴老如约将四幅捻条油画《江山春色》、《翠铸蔻年》《雄关漫道催岁程》《巍峦晨曲》的相片寄给我,并在相片后面注明了这些油画的名称与尺寸。经过一周多的考虑,最后决定收藏《江山春色》。收到《江山春色》画作后,那既动又静、既实又虚的构图与画作上的岩石山体油画质感、尤其是用捻条画那独特技法所表现油画风景的独特性所展现出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使我激动得一夜没睡。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3-1-28 12:26 AM 编辑 ]

四幅捻条油画.jpg (298.49 KB, 下载次数: 243)

四幅捻条油画.jpg

四幅捻条油画背面.jpg (248.17 KB, 下载次数: 239)

四幅捻条油画背面.jpg

江山春色(捻条油画处女作)加水印.jpg (232.47 KB, 下载次数: 253)

江山春色(捻条油画处女作)加水印.jpg

江山春色(捻条油画处女作)局部1.jpg (193.22 KB, 下载次数: 227)

江山春色(捻条油画处女作)局部1.jpg

江山春色(捻条油画处女作)局部2.jpg (296.3 KB, 下载次数: 221)

江山春色(捻条油画处女作)局部2.jpg

江山春色(捻条油画处女作)局部3.jpg (227.41 KB, 下载次数: 232)

江山春色(捻条油画处女作)局部3.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7 11:04 AM
此画作的背面除有吴老的签名及注明创作日期外,还有他的防伪签名及防伪印章,本想将其马赛克化后贴上的,但突然发现此版块的图片是没有昌业论坛之水印的,只好作罢了。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7 06:16 PM
关于捻条油画的粗浅思考

    吴老寄过来的四幅捻条油画处女作里,我考虑最久的就是《江山春色》与《翠铸蔻年》的选择,尽管捻条油画是一个新画种,即使它是使用新的画笔,用西画的材料来创造画作,但我始终觉得它还是应该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里成长。若它与中国画的作画理论、方法与技巧结合起来,会更容易让世界认识与赞赏,毕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这四幅画里,较有中国画意境的就是《江山春色》与《翠铸蔻年》。

    至于中国画,我非常赞同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所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另一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也说过:“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

    但是,客观地说,这些言论对于中国艺术或许适用,但对于西方艺术却不尽然了。西方绘画也有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转变过程,“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说:“画家不用再从事琐碎的单纯的描写,这是摄影的事,它干得更好更快。我们对绘画有更高的要求,它应该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象,我的道路就是不停地寻找忠实临写以外的表现的可能性” 。而“立体主义”绘画大师毕加索也认为“绘画首先要画出对事物的认识”。不过,他们所走的道路却与中国艺术道路绝然不同。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即是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毕加索那幅著名的立体主义作品《亚维农的少女》,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从某一角度来说,它实际上是将在不同时间所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在同一画面上。这方面,我们的中国山水画是他们的老祖宗了。因为中国的山水风景画就是是用二维空间来表现出四维空间(三维实体加上时间维度),当我们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不同视角、不同时间观赏到的山水景色被完美地结合到一张画中了,在这里,时间是连续的。而立体主义却是把不同视角、不同时间观赏到的事物生硬地堆砌在一起,在这里,时间却是被打断的。当然,他也是有它一整套哲学理论作为依据的,只是我们较难于理解而已。正如勋伯格,他将组成音乐的要素、结构打乱、将音乐旋律扯断而重构出他的那个“无调性”音乐,在我们会觉得非常难以欣赏的同时也不能否定他在现代西方音乐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归根结底,估计这是由几千年来中西不同的文化源流所培育的东西方不同的情感感受所造成的吧。

   在绘画技术这方面,毕加索实际上也非常推崇中国艺术的,他曾很认真地对张大千说:“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这么多年来,我常常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乃至东方人跑到巴黎来学艺术。。。”而他对中国画的“空”更是神往。毕加索一辈子没来过中国,当有中国人邀请他到中国时,他却风趣地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齐先生画水中的鱼儿没有一点儿色,用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这就是空的妙处与作用了。”

    所以,若捻条油画能以中国画技巧为根、以中华文化为土壤,假于时日,我相信它是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当然,这只是我有感而发的粗浅想法。吴老如何思考我不知,但以吴老的睿智,他肯定可以象捻条画一样,将捻条油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前几天,吴老在电话里跟我说,今年他准备用多点时间来创绘捻条油画;我真心地希望能早日见到吴老的新捻条油画佳作。

吴老在创作捻条油画(选自网络图片).jpg (255.23 KB, 下载次数: 244)

吴老在创作捻条油画(选自网络图片).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7 10:40 PM
我也喜欢《江山春色》与《翠铸蔻年》这两幅的构图。
吴老将中国画的意境和上西洋画的技法,再加上捻条画的创意,开创新画派。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7 10:47 P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3-1-27 10:40 PM 发表
我也喜欢《江山春色》与《翠铸蔻年》这两幅的构图。
吴老将中国画的意境和上西洋画的技法,再加上捻条画的创意,开创新画派。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8 12:31 AM
吴建堂捻条油画处女作系列之《翠铸蔻年》

    经过对《江山春色》与《翠铸蔻年》这两幅画的仔细比较,最后决定收藏《江山春色》。没选《翠铸蔻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翠铸蔻年》中的云层厚了些,使该作品少了些许灵动,当我将收藏决定告诉吴老的同时也说出了我对《翠铸蔻年》的看法,吴老对我的看法表示赞同。

    2011年.在深圳吴老画展上,我见到了《翠铸蔻年》原作并惊喜的发现吴老已将《翠铸蔻年》上的云层稍微变薄了;(这就是油画的好处,后期修改较方便)。在那次画展赠送给来宾的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吴建堂捻条画集》中所收辑的捻条油画《翠铸蔻年》,正是吴老已调整过的,心中非常激动;想把它收藏起来的念头又强烈地涌了上来。

    吴老回到北京后,就大胆地向他提出了我的请求。吴老不仅爽快地答应我的要求,更令我感动的是,吴老在将《翠铸蔻年》寄给我的前一天,又把云层进一步调薄,画作寄出来后,吴老还专程致电给我说“云层再调薄了,现在效果更好。”所以,下面贴出的《翠铸蔻年》完成版将是首次在网上发布。为保证所发的原创性,我专门在画作右下角加上了昌业的水印。

    上星期,山东潍坊一家文化出版社准备出版的《中华书画传奇人物》一书,吴老名列其中,入选作品就有《翠铸蔻年》。吴老将我的联系方式给了出版社,最后,由我供稿给该出版社,相信不久之后,此画的完成版就能正式面世了。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3-1-28 09:26 AM 编辑 ]

翠铸蔻年(最初版).jpg (294.67 KB, 下载次数: 220)

翠铸蔻年(最初版).jpg

翠铸蔻年(文联出书版).jpg (131.33 KB, 下载次数: 229)

翠铸蔻年(文联出书版).jpg

翠铸蔻年(完成版)加水印.jpg (235.28 KB, 下载次数: 244)

翠铸蔻年(完成版)加水印.jpg

翠铸蔻年(捻条油画)局部1.jpg (220.07 KB, 下载次数: 230)

翠铸蔻年(捻条油画)局部1.jpg

翠铸蔻年(捻条油画)局部2.jpg (219.03 KB, 下载次数: 216)

翠铸蔻年(捻条油画)局部2.jpg

翠铸蔻年(捻条油画)局部3.jpg (198.49 KB, 下载次数: 229)

翠铸蔻年(捻条油画)局部3.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8 03:59 PM
吴建堂先生作品集(一)

2004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吴建堂捻条画》是吴老的个人作品首次集中地展现到世人面前。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3-1-28 04:14 PM 编辑 ]

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封面.jpg (117.68 KB, 下载次数: 266)

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封面.jpg

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扉页.jpg (91.37 KB, 下载次数: 265)

中国实力派名家十杰扉页.jpg

吴老在扉页上签字.jpg (154 KB, 下载次数: 254)

吴老在扉页上签字.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8 04:08 PM
吴建堂先生作品集(二)

     2011年9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吴建堂捻条画》。它首次较集中地收录了吴老的捻条油画处女作。该书有平装本与精装本。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3-1-28 04:09 PM 编辑 ]

吴建堂捻条画(文联版)封面.jpg (208.85 KB, 下载次数: 237)

吴建堂捻条画(文联版)封面.jpg

吴建堂捻条画(精装本)(文联版)封面.jpg (274.12 KB, 下载次数: 282)

吴建堂捻条画(精装本)(文联版)封面.jpg

吴建堂捻条画(精装本)(文联版)扉页.jpg (176.99 KB, 下载次数: 272)

吴建堂捻条画(精装本)(文联版)扉页.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9 12:06 AM
吴建堂先生作品集(三)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10年6月出版的《画坛巨匠》是吴老与范曾先生两位大师的作品合集。封面是吴老的《蜀山鸟瞰》,也是我最喜爱的(没有之一)《蜀山鸟瞰》。尽管没有我收藏的那幅《蜀山鸟瞰》的精巧与空间感受,但它那种洒脱、狂放却是我最最推崇的。很期望有机会能说服吴老再按此技法为我创绘一幅。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3-1-29 12:08 AM 编辑 ]

画坛巨匠.jpg (188.97 KB, 下载次数: 262)

画坛巨匠.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9 12:16 AM
吴建堂先生作品集(四)

《收藏界》杂志是中国收藏界的“核心期刊”,在这一期(2010第02期)的《收藏界》杂志将吴老评定为“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画大家”。

收藏界杂志201202期.jpg (192.78 KB, 下载次数: 275)

收藏界杂志201202期.jpg

收藏界杂志201202期关于吴老的内容.jpg (126.02 KB, 下载次数: 245)

收藏界杂志201202期关于吴老的内容.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9 12:30 AM
吴建堂先生作品集(五)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08年11月出版的的《中国美术丰碑》收录的画家有“吴冠中”、“吴建堂”、“谭足”、“黄永玉”、“靳尚谊”、“姚治华”、“贾浩义“、”白雪石”、“张仃”等几位当代中国
著名的美术大师。]

中国美术丰碑封面.jpg (116.66 KB, 下载次数: 247)

中国美术丰碑封面.jpg

中国美术丰碑扉页.jpg (96.43 KB, 下载次数: 236)

中国美术丰碑扉页.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9 09:41 AM
吴建堂先生作品集(六)

《首届六大国宝级书画美术大师》,这是“风云人物出版社”出版的“全球风云人物美术榜”书画大师专辑,里面包括了:吴建堂、靳尚谊、欧阳中石、森.山方(法国)、吕克.图伊曼斯(比利时)等六位大师的的作品。

首届六大国宝级书画美术大师.jpg (178.68 KB, 下载次数: 307)

首届六大国宝级书画美术大师.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9 09:59 AM
吴建堂先生作品集(七)
   
   民族出版社于2010年5月出版的《中国十大杰出收画大师》分上、下两册,下册收辑了吴建堂、喻继高、于志学、娄师学、冯远等五位中国十大杰出收画大师的作品,该书的开本为8开,可较全面的反映各位书画大师的作品细节。

中国十大杰出收画大师封面.jpg (109.36 KB, 下载次数: 253)

中国十大杰出收画大师封面.jpg

中国十大杰出收画大师扉页.jpg (127.9 KB, 下载次数: 256)

中国十大杰出收画大师扉页.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9 10:03 AM
吴建堂先生作品集(八)

    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于2009年12月出版的《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精品六人集》丛书遴选了当代艺术界颇具代表性的60位艺术家,艺术种类涉及到书法、绘画、陶瓷、雕塑、民间工艺等,其在艺术性、民族性及认知度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丛书主要为中央和有关部门及驻外机构选择国务礼品参考,同时也让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这些大师们享誉的艺术作品、精湛的创作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超凡的艺术魅力;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精品六人集.jpg (105.98 KB, 下载次数: 257)

精品六人集.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1-29 10:04 AM
与使用传统画具的画家相比,吴老的画具的确很特别.吴老的画法也很有民间味道与童趣。
在画法上,破笔法与破墨法上并用,写意味更浓,让我想起另两大师——傅抱石与吴冠中,后者更简洁抽象,中西结合。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9 11:43 AM
吴大师作品多多,文化财富丰硕。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9 01:53 PM
吴建堂先生作品集(九)


——邮票中的吴老作品

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北京邮票厂专为吴建堂先生的作品印制了16枚邮票,每枚面值80分。

邮票中的吴老作品.jpg (156.82 KB, 下载次数: 267)

邮票中的吴老作品.jpg

邮票中的吴老作品(封面与封套).jpg (163.34 KB, 下载次数: 260)

邮票中的吴老作品(封面与封套).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9 01:56 PM
吴建堂先生作品集(十)

——台历上的吴老作品

    自2011年认识吴老后,每逢新年,吴老就会将他的作品台历寄赠于我。

    去年的台历由“中国侨联书画院”印制,台历选用了吴老、刘大为先生(中国美协主席)与范曾先生三位大师的作品,封面题为《中国艺坛三大家巨作推荐》。

    今年的台历由华商杂志社出版,选用了吴老与范曾先生两位大师的的作品,封面标题则是《中国艺坛扛鼎巨作》,对这几位大师作品的评价极高。

2012年吴建堂作品台历.jpg (243.44 KB, 下载次数: 252)

2012年吴建堂作品台历.jpg

2013年吴建堂作品台历.jpg (302.69 KB, 下载次数: 271)

2013年吴建堂作品台历.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3-1 03:55 PM
恭喜以下获奖烧友:

2013年1-2月份获奖名单推荐
主论坛“昌业产品用家使用心得优秀帖”
很高兴,同时获得了两个好声音    作者YSJ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1357&extra=page%3D3%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5AE22到位,随意摆位开声,惊喜,交作业    作者:yewzy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1259&extra=page%3D4%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主论坛最具影响力
一个广州仔的音响发烧之路    作者:smike11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0979&extra=page%3D5%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数码与影音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等离子电视机离退出市场还有多远?    作者:中国爱乐人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1120&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音乐大家谈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年度十大发烧唱片及最佳专辑榜    作者:sunwz5057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0728&extra=page%3D1

新烧半年收碟第七季    作者: wwh08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1305&extra=page%3D1

文艺杂苑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国宝级捻条画大师吴建堂    作者:YSJ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1013&extra=page%3D1

以上获奖者各奖励100元内CD碟一张,考虑到CD碟各人的喜好及收藏不同,可由烧友自由选择碟片,昌业代购寄出。请上述得奖者将个人真实姓名、邮寄地址和电话号码心仪CD的名称以短消息的形式发到我的信箱里,以便统一选购尽早寄出奖品。

CD
备选两张至三张,如第一选择没有货源将在备选里挑选。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3-1 04:26 PM
恭喜YSJ兄!
作者: YSJ    时间: 2013-3-1 04:57 PM
哇,多谢药兄、白石兄,多谢昌业论坛的认可。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3-1 11:34 PM
恭喜YSJ兄获奖!
作者: YSJ    时间: 2013-3-2 08:51 AM
多谢情永在兄
作者: YSJ    时间: 2013-3-2 08:58 AM
    捻条画从上世纪30年代发明至今也只不过70多年,中间还沉伦了几十年,上世纪末经吴建堂先生的不懈努力使其重出江湖后,名声大振;近年来,虽然捻条画的艺术价值已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承认。但毕竟捻条画相对于传统的国画还属小众;其创作技法的表现力要得到普罗大众的接受也须一定的时间;而且,目前的中国也只有吴老一人在孤军奋战,跟他学习的学生功力尚浅,没有能力学习捻条画技法(按吴老的说法,要想真正学习捻条画技法,须有十几年的国画功底)。所以,尽管吴老很睿智、很豁达、很努力,但我还是真心地希望吴老能象他父亲吴道悲先生一样,更多地做些捻条画方面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使世人更了解捻条画,让更多的专业人士能从事这门艺术的研究创作,这样,必能使捻条画艺术发出更加灿烂绚丽的光芒 。

与吴老聊的不亦乐乎.jpg (146.67 KB, 下载次数: 267)

与吴老聊的不亦乐乎.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3-2 09:05 AM
YSJ兄“双响炮”,连中两元!恭贺了!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3-2 09:14 AM 编辑 ]
作者: YSJ    时间: 2013-3-2 09:14 AM
多谢音版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6-27 05:35 PM
再欣赏一次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6-27 11:04 PM
好帖好回味!
作者: jp    时间: 2013-6-28 04:40 PM
今天到YSJ兄家有幸实地欣赏到。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6-28 04:54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6-28 04:40 PM 发表
今天到YSJ兄家有幸实地欣赏到。
先睹为快
作者: jp    时间: 2013-6-28 04:59 PM
其神韵、生动感,用文字真的很难道清一二!
作者: YSJ    时间: 2013-6-28 07:23 PM
感谢JP兄、芍药兄等人光临寒舍指导。 吴老的画作很难用相片来全面表现其光芒;尤其是其捻条油画的笔触、质感的震憾力是根本无法用相片来展示的。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7-5 01:55 AM
大开眼界!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24 12:11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3-1-25 10:17 AM 发表
吴建堂兰石图《微风起暗香》(27平尺)

    这是我专请吴老为我创绘的兰石图《微风起暗香》,其特别之处是我选用了家祖父诗作《梅溪早发》中的一句名句“何处梅花放,微风起暗香”。为与兰石图意境一致,我将它改 ...
尽管兰石图《君子风范之微风起暗香》被熟悉吴老作品的朋友称之为“吴建堂兰石图精品中的精品”。但我总觉得有点什么小瑕疵,换句话说就是其艺术感染力还不能十分完全地感动我。因为,在《君子风范之微风起暗香》中,岩石与兰花都画得相当精细。每个局部均可成为一幅很完整且很精美的画面,但一组合到整幅大画面时,反而让人觉得有点拘谨;在构图上也显得稍稍平淡了一些,与其捻条画独有的“苍劲、野莽、洒脱”风格还是有一点点的距离。
作者: YSJ    时间: 2013-12-24 12:12 PM
是否请吴老他再为我画一张呢?为此,我考虑了好几个月;因为目前一般人想求得吴老一幅画已不易,何况这幅画是吴老花了很多心血专为我创作的,后来,觉得以吴老那博大的胸襟和与我一起讨论艺术时的天真语态,觉得他对我的“班门弄斧”应该还不会有特别大的反感;所以,于2013年10月份给吴老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谈述了我对《君子风范之微风起暗香》的感受,并提出了我觉得若这幅兰石图在哪方面进行调整的话我会更喜欢,同时也委婉的提出我很希望他能再我为创绘一张同样题材的大幅面兰石图。信发出后,说实在的,心里还是有点点忐忑,接着,又专门致电给吴老谈及已寄封信给他的大概情况。(待续)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12-24 04:17 PM
期待。。。。。。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