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红发神父”维瓦尔第的吉他协奏曲及其他(12月21日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28 04:49 PM
标题: “红发神父”维瓦尔第的吉他协奏曲及其他(12月21日更新)
说到维瓦尔第,人们一定就想起他那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而对他的其他音乐作品,特别是对他的其他器乐协奏曲视而不见。其实,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多达五百多首,他的作品在《新格罗夫音乐辞典》中占去六页之多,新近在米兰某个教堂还发现维瓦尔第的音乐作品手稿,这就使得维瓦尔第的作品数量又进一步增加。维瓦尔第的协奏曲从小提琴、大提琴、双簧管、鲁特琴、长笛、到小号、大管、曼陀林、竖笛等等,这些协奏曲音箱这巴赫和亨德尔以及海顿。因此建议在欣赏维瓦尔第的《四季》之余,别忘了欣赏他的其他器乐协奏曲。这里向大家推荐维瓦尔第的《吉他协奏曲》。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2-22 10:31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28 04:50 PM
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Vivaldi)1678年出生于威尼斯,一生在一所女子学校里工作,起初维瓦尔第只是负责教授音乐,后来校内的乐队在他的领导下水平提升,成为知名的乐团。维瓦尔第亦为她们创作了不少的乐曲。1730年间,维瓦尔第在欧洲的旅程中巧遇波西禾爱的伯爵,他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和出色的鲁特琴手。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28 04:51 PM
维瓦尔第身处巴洛克时期,这是还没有吉他的出现,鲁特琴却是十分流行的乐器,鲁特琴(LUTE)也称琉特琴,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一般这个词主要指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在欧洲使用的一类古乐器的总称,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最风靡的家庭独奏乐器。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中,琉特琴经常出现在天使的手中,鲁特琴象征天堂的美,象征和谐,历史上,鲁特琴充满了象征的意义,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可看出鲁特琴在艺术中独特的地位。历经19世纪的沉寂之后,鲁特琴在20世纪后半期,逐渐复兴,其中有相当的原因是唱片工业的兴盛所致,但录音无法真实保留鲁特琴特有的魔力,相较起来实际的演奏仍十分罕见珍贵。维瓦尔第曾为鲁特琴写了几首协奏曲,由于鲁特琴进化后成了吉他,因此后来他的鲁特琴协奏曲被改成吉他协奏曲了。

鲁特琴 .jpg (31.84 KB, 下载次数: 326)

鲁特琴 .jpg

鲁特琴 A .jpg (36.9 KB, 下载次数: 321)

鲁特琴 A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28 04:54 PM
维瓦尔第于是创作了一系列的鲁特琴与小组乐队作品,改编由吉他演奏亦相当适合。《D大调吉他协奏曲》(Guitar Concerto in D, RV93),原是为鲁特琴(Lute)而创作的一部作品,现在演奏时多由吉他代替鲁特琴。该曲是一首结构较为简单的作品,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富生命力。


PHILIPS 426 067-2
维瓦尔第《吉他协奏曲》RV.9382580532425

吉他演奏:
安吉尔.罗梅罗(ANGEL ROMERO)——RV.93580
塞雷多尼奥.罗梅罗(CELEDONIO ROMERO)(RV.9382580425
塞林·罗梅罗(Celino Romero)&佩佩.罗梅罗(PEPE ROMERORV.93580532
约翰.科里利亚诺小提琴(RV.82
DOMENICK SALTARELLI中提琴(RV.82
玛格丽特.贝尔亚中提琴(RV.82
维克多.阿力桑德罗指挥圣安东尼奥交响乐团RV580532425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10-28 06:40 PM
好介绍!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29 08:41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2-10-28 06:40 PM 发表
好介绍!

情永兄早晨 我个人感觉;维瓦尔第的音乐作品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我对他的器乐协奏曲感兴趣,比如对他的大提琴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鲁特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尤其喜欢,其次是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除了《四季》,他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也值得聆听。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10-29 12:28 PM
维瓦尔第除了《四季》,尚未听过其他曲目。望音版有好推荐。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29 04:34 P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2-10-29 12:28 PM 发表
维瓦尔第除了《四季》,尚未听过其他曲目。望音版有好推荐。

回路上兄;之前我介绍过维瓦尔第的《大提琴协奏曲》是不可多得的聆听之作。这期介绍维瓦尔第的《鲁特琴协奏曲》(改编成吉他协奏曲)非常好听,等我有时间做几段音频上传分享。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10-29 07:35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0-29 08:41 AM 发表

情永兄早晨 我个人感觉;维瓦尔第的音乐作品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我对他的器乐协奏曲感兴趣,比如对他的大提琴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鲁特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尤其喜欢,其次是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 ...

很喜欢维瓦尔第的作品,有内涵,有灵性,有激情。。。。。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10-29 11:14 PM
情迷版好介绍。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10-30 12:15 AM
受音版推荐,正准备收下维瓦尔第 6首大提琴协奏曲 霍格伍德

wd.jpg (26.15 KB, 下载次数: 216)

wd.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30 09:00 A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2-10-30 12:15 AM 发表
受音版推荐,正准备收下维瓦尔第 6首大提琴协奏曲 霍格伍德

霍格伍德擅长用“本真”风格演绎巴洛克的作品,估计这个版本也是古乐团伴奏的,很有味道。
这个版本的大提琴∕克里斯托夫·库安(Christophe Coin)
克里斯托夫·库安是法国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1958年出生于早年随卡昂(Caen)。早年在卡昂学习音乐,后在巴黎随纳瓦拉(Andre Navarra)学习大提琴,并于1974年获巴黎音乐学院大奖。此后又在维也纳随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在布鲁塞尔随萨瓦利深造。之后曾在维也纳音乐协奏团(Vienna Concentus Musicus)、Hespérion XX 古乐学会乐团演奏大提琴。1984年自己组建了莫赛克乐团(Ensemble Mosaiques),但乐团次年解散,他部分弦乐演员组成了知名的莫赛克四重奏(Quatuor Mosaiques)。1991年,应聘为利摩日巴洛克乐团指挥。他出色的技术与洞察力,给予了乐团重大的贡献,他们也增强了人们对法国历史音乐的浓厚兴趣。他录制的唱片海顿弦乐四重奏、维瓦尔迪的奏鸣曲和协奏曲、海顿和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以及指挥的巴赫康塔塔作品、17-18世纪法国音乐作品等,都受到人们的好评。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0-30 09:07 AM 编辑 ]
作者: 731564798lxw    时间: 2012-10-30 09:11 AM
唱片名称: ARCHIV/维瓦尔第协奏曲.卡米诺拉.
这张弦乐特别优美

T1Ur9oXnpfXXXWy5PX_115549.jpg_310x310.jpg (19.74 KB, 下载次数: 215)

T1Ur9oXnpfXXXWy5PX_115549.jpg_310x310.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30 09:20 AM
看来大家对维瓦尔第的作品还是十分青睐的,我这个帖子要改成《“红发神父”维瓦尔第的吉他协奏曲和其他》了。十分欢迎大家把自己喜欢的维瓦尔第曲目带上来分享! 据说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有220首,如此庞大的作品数量令到后人望尘莫及。维瓦尔第的双簧管协奏曲应该算是协奏曲音乐库里的一朵奇芭,不可错过。
作者: 海克    时间: 2012-10-30 01:20 PM
期待音轨上传~~~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10-30 07:37 PM
期待。。。。。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2-10-31 12:00 PM
鲁特琴的造型很特异啊,不看介绍,还真不知道它的音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31 04:15 PM
今天一早我试图上传维瓦尔第《吉他协奏曲》和《鲁特琴协奏曲》音频片段,但不成功,后了解是因为涉及版权问题不能上传音频,实在对不起!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10-31 04:27 PM
实在遗憾。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31 07:13 PM

维瓦尔第《C大调吉他协奏曲》 RV.425
洛杉矶罗梅罗家族古典吉他四重奏
布朗指挥圣马丁学院室内乐团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31 07:15 PM
维瓦尔第 - D大调吉他协奏曲(RV93)
    在西方,从中世纪发展到巴洛克时期,鲁特琴延续着古老的乐韵。从那梨型的大肚子里,传出历尽沧桑之感、又让人倍觉亲切的声音,仿佛装载了数不尽的故事,讲述着难以忘怀的曾经。
  维瓦尔第的协奏曲里,快乐章的热情和活泼、慢乐章的深沉和抒情,反反复复着听仿佛有些雷同,不同的是主要为鲁特琴所作的音乐,会更加恬淡和安静。比如在RV.93中,在乐幕里穿针引线的鲁特琴,就毫无炫耀和粉饰之心,有几分朦胧的,温和的引领乐队前行。现在经常听到由吉他来代替鲁特琴的诠释,也往往是一样感觉。
    第一乐章,小规模的室内乐团与淡雅的吉他声相得益彰,主题简单的重复,用温和的音响穿插着吉他错落有致的清晰的音符,乐曲愉快而舒适。第二乐章,知名的慢板乐章。吉他在微弱的弦乐和羽管键琴陪衬中不显得寂寞和深沉,那个旋律自然而清新的流淌着,充满温馨。第三乐章,一直收敛的乐团开始呈现清晰的对比,巧妙的渐强处理,烘托起吉他热情而不急躁的性格,用作情绪饱满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0-31 08:17 PM

说起吉他,不能不提著名的罗梅罗家族,正是这个享誉世界音乐界的吉他家族,把古典和现代吉他音乐传遍世界各个角落,使得吉他对古典音乐的传播作出极大的贡献。
    罗梅罗家族是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个骄傲与奇迹。乐团的创始者塞雷多尼奥·罗梅罗是西班牙佛朗哥时期家喻户晓的古典吉他独奏家,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罗梅罗。他把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他的三个儿子——塞林、佩佩和安赫尔。1958年,在老罗梅罗的带领下,罗梅罗家族开始以世界首个家族吉他四重奏团的形式亮相于世界的音乐舞台上。
  一个家族中出现了多位演奏同一种乐器的艺术家在音乐界是极为少见,在古典吉他史上更是前无古人。随着塞林的儿子塞林诺和以及安赫尔的儿子利托的加入,罗梅罗吉他家族又扩展到了祖孙三代。20072月,罗梅罗家族获得了第49届格莱美主席荣誉奖,这是格莱美专为在古典音乐界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设立的特别奖项。更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圣地亚哥市甚至将每年的114日定为塞雷多尼欧·罗梅罗日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 04:28 PM
    维瓦尔第的作品RV.93《鲁特琴协奏曲》基本上被改成《吉他协奏曲》了,因此真正用鲁特琴演奏的RV.93《协奏曲》版本并不多。1988年,拿索斯(NAXOS 8.550095)有一张名为《维瓦尔第著名协奏曲》的CD中就罕见地出现用鲁特琴演绎的RV.93《协奏曲》,或许这才是真正的RV.93《协奏曲》吧。鲁特琴的声音与吉他非常相近,鲁特琴只是较为清爽,大力拨弦时低音有点像敲小鼓的似的,说实话,我个人喜欢用吉他演绎的RV.93。尽管这样,作为“正宗”的《鲁特琴协奏曲》,这是不可多得的。

NAXOS287_conew1.jpg (60.45 KB, 下载次数: 278)

NAXOS287_conew1.jpg

NAXOS288_conew1.jpg (88.11 KB, 下载次数: 276)

NAXOS288_conew1.jpg

NAXOS289_conew1.jpg (51.64 KB, 下载次数: 272)

NAXOS289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 05:17 PM
关于古典吉他:


古典吉他(Classical Guitar)——这是吉他家族中艺术性最高,最具代表意义,适应面最广,最有深度,最受艺术界肯定的一类,被称为“世界三大乐器”(只有古典吉他才是,另外两种是钢琴,小提琴),其同时具备钢琴的宏伟与小提琴的婉转,又有“乐器王子”之称;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古典吉他造型优美、典雅,指板扁平且略宽,音箱较厚。装有三根尼龙琴弦和三根金属缠弦(尼龙弦外缠一层细金属丝),琴弦横拉于共鸣箱上,用手指拨动琴弦发音。一共有19个音品,指板与音箱衔接处为12音品。音孔呈圆形,下方无挡板。面板和底板都成水平面。
古典吉他早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正规乐器,而不再局限于演奏西班牙民族音乐。学生学吉他就应当学习古典吉他,吉他家族中最为昂贵的往往是古典吉他,只有古典吉他才具有与钢琴、小提琴并驾齐驱的地位。古典吉他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替代其它任何一类吉他,它的演奏姿势严格,技术也是最为规范和深奥的。古典吉他可以独奏、重奏,与交响乐队协奏等等。
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西班牙语吉他一词就已经形成,在当时种类繁多的乐器中,已经出现了“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型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
  文艺复兴时期是吉他的鼎盛时期。十六世纪四对复弦的吉他和它的近亲——用手指弹奏的比维拉琴,在演奏与创作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吉他和比维拉琴不仅深受民众喜爱,而且还常常成为宫廷乐器。当时的吉他、比维拉大师有米兰、纳乐瓦埃斯、穆达拉,以及十七世纪时五组复弦的巴洛克吉他时代大师桑斯、科尔贝塔、维赛等。他们的许多作品现在仍是现代古典吉他曲目中的不朽财富。当时吉他、比维拉琴等乐器所使用的记谱方法还不是现在的五线谱,而是用横线来代表各弦,用数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与现在民谣吉他中使用的六线谱类似的图示记谱法
  当时著名的鲁特琴大道兰和魏斯等人的作品经后人改编,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伟大的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巴赫所创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他曲具有不朽的价值。十八世纪后期鲁特琴和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对复弦和其后出现的六对复弦吉他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单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几乎全欧洲的青睐,古典吉他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了。
  十九世纪初,活跃在当时吉他音乐中心巴黎、维也纳还有伦敦的最著名的
吉他大师有索尔,阿瓜多,朱利亚尼,卡罗利,和卡尔卡西。其中索尔和朱利亚尼除了是吉他大师外还是出色的音乐家,他们以杰出的才华为六弦古典吉他创作了包括协奏曲在内的第一批大型曲目,为六弦吉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索尔在创作上承袭海顿、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传统,除写作歌剧、舞剧音乐外,还为吉他创作了包括系统的练习曲、教程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被音乐评论家称为“吉他音乐的贝多芬”。
  十九世纪后期著名的吉他音乐家有考斯特、默茨、卡诺、雷冈第等,他们为吉他创作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十九世纪吉他音乐的经典。吉他能在二十世纪蓬勃发展并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对吉他从制做、乐器性能、演奏技术直至曲目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革新。泰雷加和他的老师阿尔卡斯一直致力于与吉他制作家托雷斯合作,并最终生产出了琴体扩大、音量增大、乐器性能明显改善的现代古典吉他。
  吉他成为和钢琴、提琴一样被人们广泛喜爱的高雅乐器,在全世界流行开来,还吸引了许多专业作曲家为吉他写下了大量高水平的音乐作品。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2 11:09 AM
关于罗梅罗家族:
安吉尔.罗梅罗Angel Romero是著名吉他演奏家Celedonio Romero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最小,6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随其父亲和两位哥哥——Celin Romero和Pepe Romero一起组成吉他四重奏乐团开始登台演出了。到了7岁,即在西班牙的瓦伦西亚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了。
  1958年,罗梅罗一家移居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Angel Romero的父亲Celedonio Romero在那里建了一所吉他学校,同时继续举办音乐会。
  1964年,Angel Romero成为了首位在著名的好莱坞Bowl演出的吉他演奏家,当时他是与洛杉矶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出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
  1970年,Angel Romero又与其哥哥Pepe Romero一起首演了罗德里戈为双吉他和管弦乐队而做的协奏曲——Coneierto Madrigal。
  Angel Romero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之一,他自己在EMI公司和Telarc公司录制了多张独奏、协奏曲唱片,并且在以罗梅罗吉他四重奏成员的身份在Philips和Mercury公司录制了不少唱片,另外,在RCA公司的唱片目录中,我们也可以找到Angel Romero的名字。除了录制唱片外,Angel Romero每年还要举办多场音乐会。
  值得一提的是,Angel Romero不但演奏古典吉他,同时还演奏弗拉门哥吉他,并且还将流行音乐与吉他有机地融合,给听众以全新的感受。Angel Romero与Andre Previn指挥英国伦敦交响乐团录制的《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被许多吉他方面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誉为该协奏曲的最佳版本
塞雷多尼奥·罗梅罗Celedonio Romero的父亲是西班牙的建筑师,曾经设计过直布罗陀港,而Celedonio Romero是家里最? 暮⒆印K??岁起开始接触吉他,并且表现出非凡的天分,于是家里决定让他学习音乐,后来Celedonio Romero毕业于马德里音乐学校(Conservatory of Madrid)。Celedonio Romero曾经师从于Tárrega的学生Daniel Fortea。
  在他20岁的时候,首次在马德里举办了独奏音乐会。他的表演得到了听众和评论家们的认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Celedonio Romero多次为拥护当时政权的人们演奏。后来弗郎哥上台,Celedonio Romero被关押起来,释放后靠为军队演奏为生。
作为一位出色的古典吉他演奏家,Celedonio Romero的名声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他拒绝与弗郎哥政府合作,因此弗郎哥政府禁止他在西班牙以外的地方举办音乐会。1957年,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经过各项繁琐的手续,Romero一家终于获得了前往葡萄牙的护照。在后来的日子里,经过热心的美国朋友们的帮助,Celedonio Romero和他的家人移居到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
佩佩.罗梅罗Pepe Romero从三岁起就开始跟他的父亲塞雷多尼奥.罗梅罗学习吉他。在他十岁那年,首次与他的父亲一起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的洛佩·德·维加剧院进行公开演出了。1958年,罗梅罗一家移居美国加州,次年就以一名弗拉门哥吉他手的身份录制了首张唱片。
佩佩的吉他老师只有一位,就是他的父亲,不过他还在西班牙和纽约向巴斯克钢琴演奏家/作曲家佛朗西斯科.麦迪那 学习。在此后的20多年中,佩佩作为Los Romemos吉他四重奏中的一员,进行了大量的演出并录制了许多唱片。七十年代以后开始以吉他独奏演奏家的身份出现,并与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录制了大量唱片。
1970年,佩佩和他的弟弟安吉尔合作,对罗德里戈的两把吉他的《牧歌协奏曲》进行了首演。
在演出和录音之余,佩佩还在南加州大学进行教学工作。另外,他还编著了《吉他的风格与技巧》一书。
    佩佩的演奏水平高超,音量丰满,具有朝气,充满男子气概,具有非常浓厚的西班牙风味。另外与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朱利亚尼吉他协奏曲全集、勃克里尼吉他吉他五重奏专集以及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均是吉他音乐宝库中的精品。

另外,由于Philips公司对佩佩进行的进行包装,使得他的唱片成为古典吉他唱片中销售量最大的之一,不但广大吉他爱好者收藏大量佩佩的唱片,就是在不少音乐发烧友的唱片目录中,也可以看到佩佩的名字。
赛林.罗梅罗是塞雷多尼奥.罗梅罗其中的一个儿子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2 11:16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2 11:21 AM
塞雷多尼奥·罗梅罗(Celedonio Romero),罗梅罗吉他皇族的奠基人和创造者,吉他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1958年与他的三个儿子塞林·罗梅罗(Celin Romero)、佩佩·罗梅罗(Pepe Romero)、安赫尔·罗梅罗(Angel Romero)共组了世界首支吉他四重奏团。

罗梅罗四重奏 _conew1.jpg (29.56 KB, 下载次数: 267)

罗梅罗四重奏 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2 05:21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1 04:28 PM 发表
    维瓦尔第的作品RV.93《鲁特琴协奏曲》基本上被改成《吉他协奏曲》了,因此真正用鲁特琴演奏的RV.93《协奏曲》版本并不多。1988年,拿索斯(NAXOS 8.550095)有一张名为《维瓦尔第著名协奏曲》的CD中就罕见地出现 ...

       有资料说维瓦尔第的作品RV.93是为双小提琴与琉特琴所写的协奏曲,但我手头上的两张CD没有这样的注解,我们不是音乐学者,不去考究这是为什么而写,只知道RV.93后来被普遍改编为《吉他协奏曲》。
       前面所说吉他的祖先是琉特琴,可有资料反映说;琉特琴变种为曼多拉、曼陀林、安杰利卡、长双颈琉特琴、短双颈琉特琴,外形都是呈半梨形的圆琴体,历史上最杰出的琉特琴作曲家是英国的道兰德。当琉特琴在英国、法国、德国盛行时,西班牙和意大利已经出现了古典吉他,这又说明可能琉特琴不是吉他的祖先,而吉他的祖先是西班牙的一种用拨子拨奏的维乌埃拉琴。想想看,多复杂,我还是这样的看法;这样的陈述知道一点就是了,最重要的是好听的音乐。吉他协奏曲是一种不可错失的音乐体裁,特别是当你聆听维瓦尔第的RV.93协奏曲,你会感觉到一个爽字。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2 08:23 PM
    这是一张视角独特的唱片,将维瓦尔第四首罕见的琉特琴作品集中在了一起,包括两首为小提琴、琉特琴和通奏低音的三重奏,为抒情维奥尔琴、琉特琴与乐队的协奏曲,和为两把小提琴、琉特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
       在维瓦尔第之前,琉特琴通常被用作声乐曲的伴奏,例如道兰德的琉特歌曲,而到了巴洛克中期,这类乐器已经不再盛行,因此维瓦尔第的这些作品就显得异常稀罕。琉特琴的音色与吉他最大的不同主要是,高音显得透明一些,低音相对不是很重,因此听上去有种清澈的感觉,与小提琴或维奥尔琴搭配,会产生出十分迷人的效果。
       这张唱片的趣味性和艺术魅力在于,利斯勒万德在演奏四部作品时,分别使用了琉特琴、巴洛克琉特琴和巴洛克吉他三种音色上有细微差异的乐器,让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还了解到从琉特琴到吉他的发展历史。
       分别为G小调和C大调的两首三重奏,在形式很像是三重奏鸣曲,由小提琴、琉特琴和通奏低音构成三个地位平等的声部。G小调那首是十分独特的一部作品,前两个乐章都是慢板——“行板小广板,最后以一个舞蹈式的快板结束,整个音乐犹如在波光粼粼的水中荡漾,展示了维瓦尔第所特有的威尼斯的韵律。
在两首协奏曲中,为抒情维奥尔琴和琉特琴与乐队的协奏曲是D小调的,所使用的抒情维奥尔琴,又被称为爱情维奥尔,是由于它能够演奏出温柔多情的声音。这是一部迷人的作品,而最动情的是第2乐章广板,完全是抒情维奥尔琴与琉特琴的二重奏,其中含有一个琉特琴独奏、抒情维奥尔琴拨弦的风格独特的段落。
    为两把小提琴和琉特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是D大调的,也是唱片中四部作品里最出名的一首。第1乐章有节制的快板宛如阳光明媚一般,音乐十分清爽;第2乐章广板又似夜晚飘荡的一首情歌,散发着温柔甜蜜的情调;末乐章快办则是一个田园舞曲般的快乐结束。

利斯勒万德、克雷梅尔等几位演奏家的演奏,十分完美地体现维瓦尔第音乐那种与生俱来的生机勃勃的特性,从对四部作品的诠释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早期音乐演奏家,而除了对各个声部的平衡与和谐把握得相当出色,更奇妙的是对声音之美的强调和追求,在他们的演奏中,各种乐器音色的最美妙之处,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来自网络)

12345.jpg (56.56 KB, 下载次数: 304)

12345.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3 08:54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2 08:23 PM 发表
    这是一张视角独特的唱片,将维瓦尔第四首罕见的琉特琴作品集中在了一起,包括两首为小提琴、琉特琴和通奏低音的三重奏,为抒情维奥尔琴、琉特琴与乐队的协奏曲,和为两把小提琴、琉特琴与通奏低音的协奏曲。
   ...

       这是一张维瓦尔第的《D小调抒情维奥尔琴与琉特琴协奏曲》(RV540),这首协奏曲所用的两件乐器在今天已经是“骨灰级”的了,很少有再用的。维奥尔琴是小提琴之前很重要的弓弦类乐器,发源于西班牙15世纪后半叶。当时法国的维奥尔琴是五条弦的,意大利的维奥尔琴则是六条弦的。有这两种古乐器演奏的协奏曲十分珍贵,相互之间形成对比,音乐织体显得更丰富。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4 09:17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3 08:12 PM
这是一个极为罕见的维瓦尔第协奏曲版本,其中第61620段就是维瓦尔第的吉他协奏曲,这几段都标明“曼多林”协奏曲RV532RV.425RV.93CD出品的是一家在中国市场比较少见的瑞士唱片公司CASCAVELLE

瑞士厂牌294_conew1.jpg (84.19 KB, 下载次数: 276)

瑞士厂牌294_conew1.jpg

瑞士厂牌295_conew1.jpg (70.16 KB, 下载次数: 297)

瑞士厂牌295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3 08:14 PM
CASCAVELLE厂牌——来自瑞士CASCAVELLE的诞生因于法国厂牌ERATO的没落。ERATO曾经是提携与支持瑞士音乐家最重要的厂牌,但1984年之后由于经营权转移,使瑞士音乐家们顿失所依,就在此时,以ERATO前艺术总监M.Garcin与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现任总监A.Jordan为核心,成立了CASCAVELLE1997年,CASCAVELLEF.Demole的协助下扩大了营运的规模,俨然成为瑞士首屈一指、最具重要性与代表性的古典音乐唱片厂牌。
CASCAVELLE的出版方向,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瑞士一流的演奏团体与独奏家,如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弗立堡奥兰多室内乐团、洛桑人声乐团、ANIMAE三重奏、Sine Nomine弦乐四重奏、D.Cohen等,演奏范畴除传统曲目之外,对于瑞士出身的奥乃格与马丁等人作品的优秀演出大有可观之处,此外如ANIMAE三重奏在皮耶左拉等近代作曲家的钢琴三重奏作品的大力引介,亦为爱乐者提供了新的视野。
与瑞士罗曼德广播局(RSR)的合作,除了带来稳定持续的录音计画,也让许多珍贵的演奏纪录得以面世,其中尤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与创团指挥安赛美及其它许多伟大指挥与独奏家合作的许多名演,最为重要。
与其它地区演奏家的合作,契科里尼(Ciccolini)、翁特蒙(Entremont)这两位分别已届八十与七十高龄的法国钢琴家,前者已灌录了一套极其迷人的萧邦夜曲、舒曼与葛利格,而后者则刚完成拉威尔钢琴独奏作品全集录音。荷兰钢琴家蕾翁哈特,她以1815年的一部古钢琴演奏了舒伯特、贝多芬与孟德尔颂,充满着典雅精致的品味。此外,2005年末,法国小提琴家杜梅的拉威尔与萧颂新录音,无疑是一大焦点。
    法国历史录音系列由此领域的权威P.Morin所主导,较之过去二十年间散布各厂牌、大部分已绝版且较为零散的许多发行,显得更有系统,如「拉威尔与其时代」三套共九张CD,细数了拉威尔作品与其时代代表性演出记录,而转录音质上也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3 09:00 PM
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古典音乐厂牌,瑞士的Cascavelle唱片公司不仅关注瑞士一流的演奏团体与独奏家,还致力于与世界最优秀的指挥家、独奏家、乐团合作,迄今已经制作、发行了契科里尼、昂特蒙、翁哈特等钢琴大师的唱片,由该公司发行的《拉威尔与其时代》三套九张的唱片合辑,更是在转录音质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受到世界古典乐迷的交口称赞。
二战期间富尼耶与福特文格勒合作过,后来他又与马尔科姆-萨金特爵士(Sir Malcolm Sargent)合作录制过。其他的版本还有与费伦茨-弗利乔伊(Ferenc Fricsay)的现场录音(瑞士Cascavelle唱片公司出品)以及与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合作并由阿莱基诺唱片公司(Arlecchino)出品。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4 09:14 PM
    如果说约翰.斯特劳斯是圆舞曲之王。那么维瓦尔第就可以称之为“协奏曲大王”。没有哪一个作曲家创作过维瓦尔第那么多的协奏曲,一般协奏曲都是单一器乐协奏曲,莫扎特有长笛与竖琴协奏曲,门德尔松有钢琴与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协奏曲,而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很特别,很多是成双成对,比如双小提琴协奏曲、双小号协奏曲、双曼多林协奏曲、双小提琴与琉特琴协奏曲,多乐器协奏曲(小提琴沙吕莫管三把维奥尔琴与弦乐和通奏低音协奏曲),维瓦尔第为管弦乐、协奏曲、奏鸣曲所做的贡献从他所涉及的创作中可见一斑;比如小提琴、大提琴、维奥尔琴、长笛、竖笛、沙吕莫管、双簧管、大管、小号、圆号、短号、琉特琴、曼陀林等等协奏曲,我所听过维瓦尔第的协奏曲中值得推荐的有小号协奏曲(包括双小号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吉他(琉特琴)协奏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7 09:02 AM
    维瓦尔第的器乐协奏曲影响着以后的作曲家的创作,所以说维瓦尔第对协奏曲的贡献几乎是无人能及的。有人认为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只要你听了一首,其他的就好像是相似旋律的。我也有这样的看法,或许我对维瓦尔第的作品了解不深。但我极力推荐聆听他的其他器乐协奏曲。除了维瓦尔第的吉他协奏曲专辑,不少其他的作曲家的同类作品跟维瓦尔第的这些琉特琴(吉他)协奏曲编在一起。


唱片号:DG 439 984-2
维瓦尔第、费尔迪南多.卡鲁里、朱利亚尼《吉他协奏曲》吉他∕贝伦德
    吉他演奏家贝伦德SIEGFRIED BEHREND德国古典吉他演奏家贝伦德的父亲就是一位吉他演奏家,并且在柏林的一家音乐学院中教学。贝伦德1933年11月19日出生于德国柏林,从小学习钢琴。14岁那年,他进入了父亲所在的这所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在此期间,这位年轻的音乐家对吉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将他推荐给了一位吉他教师,在此之后仅仅一年时间,贝伦德就首次举办了公开的音乐会。
    为了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经验得以快速提高,贝伦德开始了他在德国的旅行演出。他21岁在意大利进行巡回演出,两年后在西班牙举办音乐会,1958年到苏联,1959年后到亚非各国及南美进行旅行演出。所到之处,收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和高度的评价。

    1980年的俄国柏林的《晨邮报》评论说:”贝伦德是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石,他的演奏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人们为了能够欣赏到这位世界著名吉他演奏家的精湛演出纷纷抢购门票……”前苏联的《真理报》称贝伦德是“一位一流的杰出音乐家”。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称他是“一位优秀和激动人心的吉他大师……”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7 09:06 AM

意大利演奏家费尔迪南多·卡鲁里(Ferdinando Carulli,1770-1841)生于那不勒斯。卡鲁里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之一。有作品三百首以上,其作品结构均称而典雅。卡鲁里的许多吉他独奏曲易于演奏,迄今依然被选作吉他教材。



朱利亚尼(1781-1829)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吉他演奏家马诺·朱利亚尼(Manlo Giuliani,1781-1829)生于巴里西北部皮舍里埃。朱利亚尼被称赞为最杰出的吉他演奏家。朱利亚尼主张用右手指甲拨弦,据传朱利亚尼的演奏风格与创作一样,豪迈奔放而且明快洒脱。
    虽然莫罗·朱利亚尼与费尔南多·索尔无缘见面,但可以说他们同是十九世纪吉他音乐的领军人物,作为一个伟大的吉他艺术家和作曲家,朱利亚尼是那个时期吉他音乐最伟大的诠释者和代言人。传说贝多芬所说的:“吉他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交响乐团”就是在听了朱利亚尼的演奏之后有感而发的。朱利亚尼于1781年7月27日出生于意大利巴里西北部的Bisceglie,当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朱利亚尼就学习了和声学并创作了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音乐作品。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和他的哥哥一起移居了Barletta,他的正式的音乐学习也是从那里开始的。
    朱利亚尼学习的第一个乐器是大提琴,而且他一生从未放弃过大提琴的演奏。当然,他很可能也学习过小提琴,但是已没有确切的记载。随后,他开始专注于吉他,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一个技艺高超的吉他演奏家,不过,我们却不知道他的老师是谁,其实确切的说,我们对他初期在意大利的生活整个都知之甚少。随后,他与Maria Giuseppe结婚,并于1801年生下了他们的儿子,米切尔。1806年夏天,在博罗尼亚的Trieste短暂停留后,朱利亚尼为了学习对位法、大提琴和吉他,孤身一人来到了维也纳,1807年,他又有了自己的女儿,玛丽亚。
    在维也纳,他很快就融入到了那里的古典音乐氛围之中,并于1807年开始出版自己的作品。他的音乐会开遍了整个欧洲,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他以他的音乐和艺术气质征服了听众,成为了19世纪初在奥地利首都最活跃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之一。
    依靠他的才华和能力,他的音乐会产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他的努力也令吉他在欧洲音乐中扮演了崭新的角色。他是当时维也纳上层社会的知名人物,也和很多著名的作曲家诸如罗西尼、贝多芬等都是好朋友。同时,他也经常与当时在维也纳活跃的音乐家合作举办音乐会。1815年,他和钢琴家Hummel、小提琴家Mayseder以及大提琴家Merk一起在Schonbrunn 举办了一系列题为“Dukaten Concerte”的室内乐音乐会,听众必须付出一个金币才可以入场。这进一步巩固了朱利亚尼在维也纳音乐界的声望。同是在1815年,他还以官方音乐家的身份参加了维也纳的国会庆典。在此前两年,也就是1813年的12月8日,他还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首演中担任了大提琴的演奏。
    在维也纳,朱利亚尼作为一个作曲家所获得的成功要比作为一个演奏家小一些。出版商Artaria是他在出版界的主要合作伙伴,朱利亚尼的很大一部分吉他作品都是由Artaria出版的。当然,他和其他的出版商也有不少的合作,是他们把他的作品散播到了欧洲各地。同时,他在教学方面也享有盛誉,Bobrowicz和Horetzky就是他的学生中的代表人物。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11-7 07:20 PM
来自瑞士的CASCAVELLE唱片公司的录音风格如何?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7 09:39 P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2-11-7 07 PM 发表
来自瑞士的CASCAVELLE唱片公司的录音风格如何?

我只有这独一无二的CASCAVELLE CD,而且是维瓦尔第的作品,声音稍微单薄,但不能说明播放交响曲时的效果,感觉上可以接受。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8 08:44 PM
在古典吉他领域里,意大利作曲家朱利亚尼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家。   
PHILIPS 454 262-2
朱利亚尼的《第一、第二、第三吉他协奏曲》、《大英雄回旋曲》维特主题变奏曲》《亨德尔主题变奏曲》等吉他作品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8 08:48 PM
1819年,朱利亚尼由于个人原因离开了维也纳:他的财产和银行帐户被查抄了,他破产了。朱利亚尼回到了意大利,在Trieste和威尼斯住了一段时间以后,最后在罗马安定了下来。这时陪伴在他身边的还有他的又一个女儿Emilia,她是1813年出生的,从1821到1826年,她和朱利亚尼的私生女Maria一起在一个女修道院里接受教育。在罗马,朱利亚尼没有取得如维也纳般的成功,音乐会只开了一场,作品的出版也为数不多。1823年7月间,他频繁地往返于那波里去陪伴他病重的父亲。在那波里,朱利亚尼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当地的乐谱出版商也给了他不少的支持。
1826年,朱利亚尼一直在那波里附近的Portici以及波旁宫廷里演奏。这段时期,可以称作是朱利亚尼的那不勒斯时期。这个时候,女儿Emilia已经是一个水平很高的吉他家了,她也常常和父亲一起举办二重奏音乐会。到了1828年末,朱利亚尼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半年后的5月8日,他在那波里去世。然而,朱利亚尼逝世的消息并没有在那波里的音乐界产生太大的波澜。

朱利亚尼吉他协奏曲 .jpg (79.69 KB, 下载次数: 242)

朱利亚尼《第一、三吉他协奏曲》

朱利亚尼《第一、三吉他协奏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9 04:24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7 09:06 AM 发表
45918
意大利演奏家费尔迪南多·卡鲁里(Ferdinando Carulli,1770-1841)生于那不勒斯。卡鲁里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之一。有作品三百首以上,其作品结构均称而典雅。卡鲁里的许多吉他独奏曲易于演奏,迄今依 ...

    德国古典吉它演奏家贝伦德的父亲就是一位吉它演奏家,并且在柏林的一家音乐学院中教学。贝伦德19331119日出生于德国柏林,从小学习钢琴。14岁那年,他进入了父亲所在的这所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在此期间,这位年轻的音乐家对吉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将他推荐给了一位吉它教师,在此之后仅仅一年时间,贝伦德就首次举办了公开的音乐会。
    为了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经验得以快速提高,贝伦德开始了他在德国的旅行演出。他21岁在意大利进行巡回演出,两年后在西班牙举办音乐会,1958年到苏联,1959年后到亚非各国及南美进行旅行演出。所到之处,收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和高度的评价。1980年的俄国柏林的《晨邮报》评论说:”贝伦德是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石,他的演奏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人们为了能够欣赏到这位世界著名吉它演奏家的精湛演出纷纷抢购门票……”前苏联的《真理报》称贝伦德是“一位一流的杰出音乐家”。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称他是“一位优秀和激动人心的吉它大师……”。
贝伦德在德国DG唱片公司旗下录制出版了多张唱片,其中阿兰胡埃斯吉它协奏曲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在贝伦德的吉它艺术生涯中,曾创作了上千首作品,是一位非常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大都属于现代作品,这些作品被许多国家录制成唱片,畅销世界各地,代表作有:《民歌组曲》、《西班牙舞曲》、《基梅的吉它》等等。
    198611月,贝伦德到中国访问演出,并以他精湛的琴艺给中国观众留下了非常美好回忆。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9 08:12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0 03:11 PM
DECCA “极致系列”维瓦尔第专辑里包括维瓦尔第的众多协奏曲,当然也有他的吉他协奏曲和大提琴协奏曲。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11-10 04:14 PM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0 08:15 PM
维瓦尔第《吉他协奏曲》CD圣经推荐版本:
1. 罗梅罗与布朗指挥圣马丁乐团版PHILIPS 412 624-2
2. 罗梅罗与音乐家合奏团版 PHILIPS 434 082-2
3. 索舍尔与菲里指挥伯尔尼室内乐团版 DG 415 487-2(企鹅三星)
4. 贝伦德与音乐家合奏团版 DG 439 984-2 该版另有的卡鲁索、朱利亚尼《大协奏曲》(企鹅三星)
5. 布利姆与加德纳指挥蒙特威尔第乐团版 RCA 09026 61588-2(企鹅三星)
6. 耶夫莱与奥德坦,古德曼和霍尔曼指挥演奏家乐团版 HYPE CDA 66160(企鹅三星)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0 08:23 PM
 《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是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1901-1999)的代表作,不仅为罗德里戈(Rodrigo)赢得了举世的名声,也为本世纪的吉他音乐开启了一片光明的远景。此曲自1940年首演之后,曲中优美难以言喻的旋律,以及随处所散发的浪漫色彩与奔放活力,旋即风靡了整个世界。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的问世,成功地为吉他音乐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也因为此曲兼具繁复技巧与音乐性的高度挑战,多年来始终是所有吉他协奏曲中演出频率最高的乐曲,同时也被视为对演奏家的最佳试金石。
    阿兰胡埃斯,是距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南方约四十七公里之处的地名。该地区位于西班牙中央一个干燥的高原地带,唯有这个地方有茂密的森林,有如沙漠里的绿洲。因此自十六世纪以来,王室的别墅也建在此地,这里目前已成为西班牙的风景名胜之一。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其中以第二乐章慢板的主题最为著名。
    第一乐章为激烈的快板,在乐队强奏的衬托下,主奏吉它在高音区奏出华丽的主题,宛如银铃般清脆,具有十分浓厚的西班牙风格。
    第二乐章的旋律柔和优美,如梦幻一般,经常被改编成由其他乐器单独演奏的曲目和轻音乐。在主奏吉它美妙的琶音衬托之下,先由整个乐队奏出略带哀婉气质的第一主题,而后主奏吉它加上花奏,对第一主题进行反复,在这一华彩段落中,主奏吉它尽情发挥其独特的抒情效果,十分动人。接着,双簧管奏出更为动人的第二主题,其后再由主奏吉它反复,高难度的吉它技巧,表现出更为缠绵的哀婉情绪。
    第三乐章是活泼的快板,主奏吉它与整个乐队并肩比美,热情洋溢的旋律具有浓厚的西班牙弗拉门哥吉它的风格,粗犷而奔放的线条勾画出一幅西班牙民间舞蹈的场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10 08:27 PM 编辑 ]

1 .jpg (65.41 KB, 下载次数: 222)

1 .jpg

2.jpg (93.31 KB, 下载次数: 199)

PHILIPS 475 8248

 PHILIPS 475 8248

2-2.jpg (50.1 KB, 下载次数: 217)

吉他演奏∕佩佩.罗梅罗

吉他演奏∕佩佩.罗梅罗

3 .jpg (82.94 KB, 下载次数: 216)

3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0 08:30 PM


罗德里戈《为吉他和竖琴而作的协奏曲全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月下情歌协奏曲》《安达卢西亚协奏曲》《绅士幻想曲》《牧歌协奏曲》《节日协奏曲》等
吉它∕罗格罗,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0 08:32 PM
盲人作曲家罗德里戈的内心世界从来也不黑暗……
一块土地也许并不算丰饶,不能产生出伟大的艺术家,但它却可能由于被伟大的艺术家用来寄托情怀,从而闻名遐迩。西班牙小镇阿兰胡埃斯(Arajuez)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在INTERNET上查找“阿兰胡埃斯”这几个字,90%的信息会指向“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这一情况告诉我们,对一位非西班牙人而言,阿兰胡埃斯就是罗德里戈。
与大多数音乐家和城市的关系不同,阿兰胡埃斯既非罗德里戈生身之地,也不是这位作曲家久居之所。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1901年11月22日生于西班牙萨贡托,这一天恰好是当地的圣塞西里亚(音乐之神)节,华金是家中10个孩子里最小的。3岁那年,一场流行性的白喉在他的家乡蔓延,夺走了许多孩子的生命,华金不幸染病,虽然性命得以保住,但双目失明,永远失去了观望世界的能力。对于天才,上帝总是先要作弄,继而补偿。华金?罗德里戈后来在盲人学校里表现出异常的音乐才能,20岁不到,他已经成了一位相当不错的钢琴家,并且创作出了一些出色的作品。
1927年,罗德里戈毅然作出决定,离开故乡西班牙,前往巴黎学习音乐。这一决定并非偶然,尽管他那时已经深受灿烂的西班牙文学、抒情的民谣以及奔放的弗拉门戈音乐影响,但他显然更热中于探究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再说,自1900年以来,巴黎作为世界现代艺术之都的地位益发凸显,几乎所有西班牙重要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都聚集到这里。两年后,罗德里戈正式拜法国著名作曲家杜卡为师,而且很快得到后者的高度赞赏。杜卡认为,年轻的罗德里戈是他所见过的最杰出的西班牙音乐家,而罗德里戈也在这段时间里打磨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抒情、和谐以及斑斓的色彩——也许这种音乐色彩感正是用来弥补视觉的色彩感的,罗德里戈的内心世界从不黑暗。他在巴黎还结识了许多后来对他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例如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普朗克、法拉等。
而直到罗德里戈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前来度蜜月之前,那个西班牙小镇阿兰胡埃斯依然保持着自我的寂静安宁,没有在罗德里戈的艺术生命中留下任何痕迹。
阿兰胡埃斯位于马德里以南30英里,植被丰富,气候宜人。资料介绍,这里曾经是西班牙皇家的避暑胜地,建有两座漂亮的皇家行宫,周围园林广袤,花园中有一系列壮观的喷泉,其建造灵感来自法国凡尔赛宫的喷泉。宫殿里面装饰华丽,陈列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和钟表。除了名胜以外,小镇上还盛产草莓,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祥和惬意,人口维持在三四万左右。18世纪之后一直到19世纪初,西班牙百姓经常在此举行各种民俗庆典,据说,“这种皇室与庶民同乐的情况让阿兰胡埃斯成为贵族与平民交集之处”。不过,即使是这样一个小城,其命运也颇可反映出西班牙历史的动荡变迁:自17世纪首次建成以来,阿兰胡埃斯宫屡造焚毁,保留至今的是由菲力浦五世在1727年动用了全国最好的建筑家而建成的。
我想,对于罗德里戈而言,阿兰胡埃斯的意义其实并不在宫殿、喷泉和园林。他只能从搀扶着他的妻子喃喃低语中听到对它们的描述。阿兰胡埃斯在他心目中,也许只是那样的搀扶和低语,是一段幸福岁月的象征。
在结识华金?罗德里戈之前,土耳其女子维多利亚?卡米已经是巴黎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和钢琴教师了,她通晓多种欧洲语言,对各国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维多利亚非常喜欢罗德里戈做的钢琴曲,便主动邀请罗德里戈到家中,听她演奏他的作品。多年以后,两人在谈到这次相遇时,不约而同地认为,自己是先爱上了对方的音乐,继而爱上了对方。1933年,这对天主教徒的儿子与穆斯林的女儿结婚了,他们之间爱情持续了60多年,直到卡米和罗德里戈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去世。
婚姻是两人生活的重大转折,罗德里戈遇到了支持、关爱一生的伴侣和灵感的源泉,而卡米则为了丈夫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事业,把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罗德里戈。在1993年拍摄的一部以《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为主题的记录片中,老迈的夫妇再度来到阿兰胡埃斯宫殿,卡米挽着罗德里戈,用老妇人滑稽而发颤的声音给丈夫介绍,这里是什么,那里是什么。我从片子里看到,60年后,改变和没有改变的,真是判然立现。
美好的日子总不长久。没过几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罗德里戈夫妇不得不避难德国,西班牙语和音乐成了他们赖以活下去的手段。
1938年,罗德里戈得到一份在法国授课的工作,这对夫妇得以结束流离的生活。在重返巴黎的途中,罗德里戈接受了吉他演奏家马萨的建议,打算为最具西班牙风格的乐器——吉他写一首协奏曲。1939年,他在巴黎创作出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并在得知内战结束、回到故国后,完成了整部《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许多人相信了罗德里戈经常公布的解释,认为“阿兰胡埃斯”是一首纯粹献给西班牙的作品,其中流传最广、最动人的第二乐章,其灵感来自于“吹过树丛的风”。然而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这段优美而感伤的旋律究竟源自何处。
在一次访谈中,罗德里戈的好友、吉他大师佩佩.罗梅罗(Pepe Romero)披露,第二乐章的主题来自于后来卡米所说的“我们最悲痛的时刻”。罗德里戈的女儿西西莉亚回忆说:“1938年我的母亲身染重病,卧床不起。此时他们告贷无门,父亲承受着巨大压力。母亲出院,父亲卖掉钢琴才付清住院费。”那时维多利亚?卡米正怀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马德里,医生告诉罗德里戈说,或许大人和孩子都将保不住了。听到这个消息,罗德里戈独自回到寓所,在钢琴前创作出第二乐章的开头部分。维多利亚活了下来,而已七个月大的胎儿却死于母腹。
佩佩.罗梅罗是这样讲述第二乐章的内涵的:“音乐表现着罗德里戈复杂的心情。有时候音乐变得相当柔美,充满着爱,仿佛是对妻子,孩子的关心,思念。然后又变得充满了愤怒,责怪上帝为何夺走孩子的生命。同时却又很畏惧,似乎在请求上帝,不要带做自己的妻子。旋律随着吉他起伏变化,而后是吉他独奏,随着节奏逐渐减弱,音乐仿佛变成了一种无声的哭泣,罗德里戈内心在沉思。柔弱的音乐又像在寻求上帝的帮助……音乐逐渐变强。在全体合奏时,所有感情完全表达。不仅是罗德里戈在向上帝倾诉,似乎上帝也对他讲话。在感情的爆发之后,是一种坦然的宁静。罗德里戈接受了上帝的安排,音乐充满了乡愁,很平静。弦乐器继续演奏,当吉他奏出上升和弦音节时,仿佛看到婴儿的灵魂升天……”
至此,我们应该知道,阿兰胡埃斯是一首献给爱情、痛苦和命运的协奏曲。题名“阿兰胡埃斯”,毋宁说是一种矛盾:是作者在最痛苦的时候,对最幸福时光的追索和反思。
然而,个人的痛苦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1940年,这首协奏曲在巴塞罗那首演,立刻引起观众们的轰动。热情的西班牙人把盲人罗德里戈当作是民族英雄,人群抬着大师走过街道,第二天的媒体就已经做出了至今仍然有效的评价: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音乐作品之一。现在想来,除了它吸取了西班牙民间音乐的元素,为西班牙的代表乐器谱曲,并且旋律通俗优美外,它的成功更在于:这种在悲痛中追忆幸福时光、于艰难命运里赞美上帝的情怀,正符合了西班牙——这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面对内战、乃至历史伤痛的心情。在“阿兰胡埃斯”里,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重合于一起的,罗德里戈的泪水与微笑就正代表了多数西班牙人的泪水与微笑。
许多年后,也曾历经磨难的阿兰胡埃斯小镇仍然宁静祥和。每到整点,小镇的钟声都会响起《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二乐章的开始句:323----,3-4-5-.65-4- 323----……每个儿童都会哼唱,每个成人都会谈起罗德里戈大师,甚至在1999年他逝世时,许多人都认为,他应该被安葬在阿兰胡埃斯。正如记录片中,一位市民认定,罗德里戈虽然不是阿兰胡埃斯人,但“他对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熟悉,表达得那么好”。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二乐章在1967年被阿尔弗雷多?加西亚?塞古拉配上了歌词,名叫《与你的爱在阿兰胡埃斯》。歌者如多明戈、莎拉?布莱曼等都曾演唱。在我看来,这首词如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一样,不但表达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更具有一种超越性的、与整个民族精神息息相通的气质。转自开心家园,感谢原作者ctb3518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0 08:44 PM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2 07:13 AM



在古典吉他协奏曲中,《阿兰胡埃斯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90年代我在开始收藏SNOY公司CD时,就收了约翰.威廉斯演奏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从那时就喜欢上吉他协奏曲。《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亦称《阿兰胡埃斯之恋》,是西班牙盲人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饮誉世界的吉他名曲。此曲自1940年首演之后,整个乐曲充满一种西班牙式的忧伤,优美难以言喻的旋律,以及随处所散发的浪漫色彩与奔放活力,旋即风靡了整个世界。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问世,成功地为吉他音乐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也因着此曲兼具繁复技巧与音乐性的高度挑战,多年来始终是所有吉他协奏曲中演出频率最高的乐曲,同时也被视为对演奏家的最佳试金石,被誉为三大吉他协奏曲之一。
《阿兰胡埃斯奏曲》是改编自十七世纪作曲家桑斯(Gasoer Sanz)的舞曲,曲中洋溢著自由的音符让人觉得非常舒服,罗德里戈曾说过:“...关于时间流逝的一种感觉,在充满著绿树、鸟叫、虫鸣的阿兰胡埃斯花园之中”,只要是听过《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人,都能回想起那一种感伤,美好的感觉,随著黄昏沉落、随著时间消逝,心中涌起一种怅然,而贵绅幻想曲则呈现平静、优雅与欢乐的气氛。
由D大调(根据音乐理论家Larignac说法,D大调普遍具有华美活泼的特性)写成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在简明条理的架构下,道出如歌似的主题,乐曲的第二乐章是整个作品的最亮点,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从未予人沉重呆滞的感觉,其中又以该乐章中悦耳动听的主题,最能表达出幽怨凄美的情感,令人难以抗拒,这是由回旋曲式写成的乐章,以吉它为主奏乐器,节奏强烈明快,引导整部作品朝气蓬勃地进行,管弦乐队伴奏,两个主题则交替出现,浑然的呈现出一体的格局。
第二乐章的音乐是吉他史上最令人心醉神驰的旋律。第二主题旋律,在抒情的音调下,主奏吉他不时卖弄著颤音的装饰奏,同时还以轻巧的拨弦,驰骋於各音域之上,变换出时而清脆明亮时而宽厚低沉的耀眼音色,罗德里戈把这个乐章称作是“吉他与管弦乐器之间挽歌般的对话。”它是罗德里戈对蜜月期间的快乐时光以及与妻子携手漫步于阿兰胡埃斯公园的深情回忆。
第三乐章则回复到节奏感极强的情绪,并以洛可可风格的宫廷舞蹈方式进行。像是被衍生而出的插句,两拍和三拍小节的组合维持着乐曲的脉动,由管弦乐全体以强奏再次展现主部旋律,随著吉他下行的分散和弦音型中,安静的结束全曲。
这部洋溢着快速节奏与悠扬旋律的作品,各个乐章的主题都有明显的民族性格,并且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西班牙吉他手法与表情特色,以及吉他与管弦乐队的音色乃至音量,应如何恰到好处地结合等问题,都获得了圆满的解决。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2 07:15 AM
 盲人作曲家-罗德里戈
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这位从三岁起就双目失明的盲人作曲家,是20世纪音乐史中具有崇高地位的特殊领#导人物,同时也是西班牙乐坛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由于《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成功,更使罗德里戈一跃成为西班牙继阿尔班尼斯(I.Albeniz)、格拉那多斯(E.Granados)、法雅(M.Falla)、图里纳(J.Turina)之后,西班牙乐坛最亮丽的一颗彗星。
罗德里戈于1901年11月22日诞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Valencia)的一个小城镇沙冈多(Sagunto)。他在三岁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然而或许是宿命的作弄,还是上苍给予夺去他灵魂之窗的补偿,罗德里戈在幼年时便展露出惊人的音乐才华。少年时期,罗德里戈在瓦伦西亚名作曲家洛佩兹(E. Lopez)的鼓励与培育下,天赋的音乐才华迅速得到西班牙音乐界的重视。
1920年开始,罗德里戈曾在欧洲各地旅行了三年,并广泛地采撷各地不同的风土民谣做为音乐创作上的素材。1924年发表了第一首交响乐小品《魔术师》,隔年又因发表了《五首管弦乐小品》而得到了西班牙政#府的奖励。1927至1932年的六年间,罗德里戈前往巴黎,拜入名作曲家保罗·杜卡(Paul Dukas)的门下学习作曲,并随毛里斯·艾曼纽(Maurice Emmanuel)、安德列·皮洛(Andre Pirro)研究音乐史与音乐美学。在此同时,他也受到法雅多方的支持与鼓励,从而愈加坚定他投入祖国音乐的创作的使命感。
1933年罗德里戈与土耳其钢琴家维多莉亚·卡米茜(Victoria Kamhi)结婚,她是李斯特的嫡传弟子,同时也曾随名钢琴家海吉约(Gera Hegyey)学琴,是一位相当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她曾在奥地利与巴黎求学,但自从与罗德里戈结婚后,即中断自己的演奏事业而全力协助双目不便的丈夫。次年,罗德里戈果返回西班牙后,因获得西班牙#政#府#的奖学金(Conte de Cartagena),又再度重返巴黎继续深造。此后三年,罗德里戈曾旅居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而在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后,罗德里戈为了祖国的利益,毅然的回国担任马德里大学的历史及音乐教授,并同时担任管弦乐团指挥,及受聘为国家广播电台的音乐顾问。
1939年,罗德里戈在马德里完成其一生中最伟大的钜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顿时声名大噪,成为西班牙众所推崇的代表性作曲家,并迅速在国际乐坛间崭露锋芒。而在作曲之外,罗德里戈在音乐演奏与音乐论着方面,均有非凡卓越的表现。罗德里戈的作品虽以《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最为著名,但在吉他之外,他也写作许多著名的钢琴作品如《英雄颂》、小提琴协奏曲《夏》、长笛协奏曲《牧歌》、竖琴协奏曲《小夜曲》以及大提琴与声乐作品等。另外他也曾写作一首小提琴随想曲(Capricho),是题赠给西班牙小提琴泰斗萨拉沙泰(P. Sarasate)。(资料来自网络)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12 07:17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2 07:23 AM
  CD编号SBK 48 168
       这张CD还包括罗德里戈的《绅士幻想曲》、朱利亚尼和维瓦尔第的《吉他协奏曲》,约翰.威廉斯指挥英国室内乐团并演奏吉他。
    约翰·威廉斯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受人尊敬的的吉他演奏大师。他1941年4月24日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四岁时,便从父亲那里获得了他的第一把吉他。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一般只有生在音乐家庭才能得到,小威廉斯的父亲莱昂纳多·威廉斯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爵士吉他手。11岁时,小威廉斯的才华打动了吉他皇帝塞戈维亚,并被安排参加了大师在意大利的暑期课程。
  1958年11月6日,约翰威廉斯在他尚不足18岁时举行了他的首次职业性演出,在那场音乐会的节目单上,吉他皇帝塞戈维亚的一句"吉他王子光临音乐世界!”让威廉斯从此有了"吉他王子”的美誉。
  1959年,约翰·威廉斯毕业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随后,他一边受到母校的邀请主持吉他系的筹建工作,一边开始了他在多个国家的巡回演出,足迹遍及伦敦、巴黎、马德里及日本、苏联和美国等。1963年,他与现在的sony唱片公司的前身CBS唱片公司签约,至今,他在CBS以及后来的Sony唱片公司所发行的唱片已超过80张。除此之外,威廉斯与布里姆的配合也可谓是乐坛的一段佳话。两位风格迥异且都如日中天的演奏家很少能够象他们俩一样有着长年、默契的配合,并把古典吉他二重奏这一音乐形式带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在二重奏方面除他俩之外,也许只有一些夫妻或兄弟的组合才能达到如此境界了。他和布里姆的二重奏唱片都是在布里姆所签约的RCA唱片公司录制发行的。出了布里姆之外,威廉斯作为古典音乐界的核心演奏家之一,还与很多着名的音乐家有过合作,包括小提琴家帕尔曼,指挥家普列文等等。

  父亲的爵士吉他手的背景使威廉斯并不象大多数古典音乐家一般刻板,60年代末期,他开始走出古典音乐圈,去尝试各种音乐形式。爵士、流行、摇滚,威廉斯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畅游在自己的音乐旅程之中。此间,他亦在各个领域创造了多项记录,包括唱片的销量、流行音乐的排行榜等等等等。1979年,他在古典阵营惊异的眼光中,和四个朋友一起成立了天空摇滚乐队,并度过了5年繁忙的时光(因为他仍旧在做着他作为一个古典音乐家所该做的事情)。
90年代以后,约翰·威廉斯似乎又恢复了他的古典大师的本色,年龄和花白的头发似乎也令他更加神采奕奕。此后他在Sony唱片公司所录制的唱片大多获得了超乎以往的更高评价。
    1995年,威廉斯大师访华,并举办音乐会。2000年2月21日和22日,威廉斯大师再次来到中国首都北京,举办独奏音乐会和协奏曲音乐会,取得巨大成功,那也是很多中国的古典吉他爱好者心中永远难忘的两个美好夜晚。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3 04:16 PM


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维瓦尔第吉他协奏曲(CD)维克多·亚历山德罗指挥圣安东尼奥交响乐团   罗梅罗家族


CD评述:环球“水星”的这张吉他与乐队作品选辑之所以受到广大发烧友的青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参加此碟演录的是世界著名吉他大师家族成员——佩佩·罗梅罗(Pepe Romero,1944~ )以及他的两个兄弟塞林和安吉尔,还有他们的老父、吉他宗师塞莱多尼奥·罗梅罗。其二是这张唱片除收录了罗德里戈的那部最著名的吉他协奏曲《阿兰胡埃斯》以及4把吉他与乐队的协奏曲《安达卢西亚》外,还有从维瓦尔第的3首乐曲改编的4把吉他与乐队协奏曲、吉他与乐队协奏曲、两把吉他与乐队协奏曲。这样多吉他与乐队的经典作品汇集到一张CD上,又是被称为“吉他皇族”的罗梅罗组合领衔,与维克托·亚历山德罗指挥的圣安东尼奥交响乐团合作演录,当然是集欣赏性和收藏价值的名碟。碟中老罗梅罗还单独演录了那首“C大调”(他已于1996年逝世,该CD亦是当年推出),别具纪念意义。唱片将巴罗克的精品与正统的西班牙吉他名品改编糅合,酿造出了至纯至美、典雅中穿插浪漫风格的吉他与乐队“大餐”。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3 08:52 PM


马连纳 指挥圣马丁学院室内乐团  吉他∕佩佩.罗梅罗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绅士幻想曲》《牧歌协奏曲》

绅士幻想曲(Fantasia para ur Gentilhombre)这首协奏曲来自17世纪西班牙作曲家桑斯(Gaspar Sanz),桑斯是当时的巴洛克吉他高手,他于1674年出版的一本曲集,因大部分为当时流行于西班牙的舞曲,所以有西班牙民族乐派鼻祖的称号。罗德里戈因他太太用钢琴演奏桑斯作品,产生了创作此曲的念头。此曲作于1954年,呈现给吉他演奏家塞戈维亚,1958年3月由塞戈维亚吉他,约达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首演。《绅士协奏曲》的标题,绅士可理解为塞戈维亚,也可理解为桑斯。(林逸聪《音乐圣经》)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6 03:18 PM


这张CD的曲目中,罗德里戈的两首吉他协奏曲作品(阿兰胡埃兹协奏曲和士绅吉他幻想曲)系为吉他和管弦乐而作,其余的则是吉他独奏作品。如果熟悉米尔斯.戴维斯版本的阿兰胡埃兹柔板,听到这首原汁原味的吉他独奏会觉得有点奇怪。但总而言之,这是一张令人满意的专辑.专辑中的作品录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但音乐品质一以贯之的优良.
那西索·叶佩斯(Narciso Yepes)是西班牙著名吉他音乐家,有"吉他旗手"的美称。4岁开始学习吉他, 1939年至1946年在“瓦伦西亚音乐学院”师从阿森西奥,1947年在马德里首演《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获得成功, 1950年入巴黎大学学习东方艺术, 1952年为法国电影《被禁止的游戏》配乐并演奏吉他而一举成名,其中《爱的罗曼斯》更是风靡全球. 1963年开始使用十弦吉他。1980年获西班牙国王授予的艺术金质奖.耶佩斯是当今最受欢迎的演奏家之一,也是优秀的教育家,许多青年的吉他演奏家得到过他的指导,另外,他还改编整理了许多古代乐谱,丰富了吉他演奏曲目.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6 04:15 PM
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推荐版本

1.PHILIPS 432 828-2 (包括罗德里戈《牧歌协奏曲》、《绅士幻想曲》,罗梅罗吉他,企鹅三星)

2.PHILIPS 432 581 (包括罗德里戈《安达卢西亚协奏曲》、《牧歌协奏曲》、《节日协奏曲》、《绅士协奏曲》,企鹅三星,罗梅罗家族)

3.RCA 09026 61611-2 (包括罗德里戈《绅士幻想曲》、《引子与舞曲》、《三首西班牙小品》

4.DECCA 430 703-2 迪图瓦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包括法雅《魔法师之恋》,企鹅三星

5.SONY SK 37848 威廉斯吉他,弗雷莫指挥爱乐乐团(包括罗德里戈《绅士幻想曲》企鹅三星)

6.DG 415 349-2耶佩斯吉他 纳瓦诺指挥英国室内乐团(包括罗德里戈《绅士幻想曲》)

7.DG 429 232-2索尔谢吉他 欧洲室内乐团(包括罗德里戈《绅士幻想曲》、博洛斯《吉他协奏曲》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16 04:17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6 04:16 PM


    起初我以为阿兰胡埃斯是一个人名。殊不知阿兰胡埃斯是西班牙的一个地方名,是天主教双王——伊莎贝尔和费尔南多“出逃”之处。这里是西班牙国王的夏宫,小镇上绿草如茵,林荫漫道,能在这里买栋别墅的是真正的有钱、有身份的人。西班牙的君主们从15世纪开始便在这里修建行宫,慢慢把阿兰胡埃斯变成了一个供他们尽情玩耍的成人乐园。王宫的庭院非常宽阔,东立面的花圃是座法国人修建的法式花园,喷泉点缀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一条小运河水流清澈,吸引无数鸭子游戏在堤坝上,环境确实宜居。除了王宫,附近的农夫之家、水手之家都是参观景点。
    阿兰胡埃斯宫的正面充满东方风情,中国殿和阿拉伯殿是主要的游览景点。阿兰胡埃斯的花园设计独具匠心。岛屿花园的花草、雕像与喷泉相映成趣。王子花园反映了西班牙国王想把西班牙中部和海洋联系在一起的梦想。王子花园中还有一座法鲁阿斯博物馆。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16 04:17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6 05:10 PM
几张有关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CD封面:

《吉他大师精选》DECCA  470 477-2
这套古典的双CD专辑内容是市面上比较少见的古典吉他名家名曲集,像西班牙吉他泰斗安德列斯•塞戈维亚(Andres Segovia),吉他豪门塞林•罗梅罗(Celin Romero)、佩佩•罗梅罗(Pepe Romero)和洛斯•罗梅罗(Los Romero)一门三杰,乌拉圭巨匠爱德华多•费尔南德兹(Eduardo Fernandez),还有像澳大利亚古典吉他天王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瑞典演奏家格兰•索舍尔(Goran Sollscher)和英国顶尖大师朱利安•布里姆(Julian Bream)等,都是近代最为杰出的古典吉他演奏家。37首乐曲不仅汇聚了古典吉他作品经典中的经典,而且首首悦耳动人,罗德里戈(Rodrigo)著名的 “Concierto De Aranjuez 阿兰胡埃兹协奏曲”、“Fantasia para un gentilhombre 绅士幻想曲”,泰雷加(Tarrega)的 “Recuerdos de la Alhambra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经典小品 “Romance Jeux interdits 爱的罗曼史”,“The Deer Hunter 猎鹿者”,“Granada (Serenata) 格拉纳达(小夜曲)”等,都是乐迷百听不厌的精品。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16 05:19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7 12:49 PM
    BMG   09026 61598 2

1-3 阿诺德 《吉他协奏曲》
4-6 贝纳特 《吉他与室内乐器协奏曲》
7-9 罗德里戈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吉他∕朱利安·布里姆(梅洛斯合奏团)

朱利安·布里姆(Julian Bream)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吉他演奏家及鲁特琴演奏家。在他17岁的时候,尽管当时他还没有在英国之外的地方进行过任何演出活动,但是他已经名声在外,成为世界闻名的吉他演奏家了。
    朱利安·布里姆(Julian Bream)大师于1933年生于伦敦的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业美术家,同时他还参加了一个小型的跳舞乐团,在其中演奏爵士吉他。当时,正直年轻的布里姆就对具有传奇色彩的吉普赛吉他演奏家 Dhabgi Reubhardt 的爵士吉他音乐风格非常感兴趣。布里姆的父亲鼓励儿子学习钢琴的演奏,同时也学习演奏吉他。在他11岁那年,布里姆的父亲送给了他一把古典吉他。
    到1945年时,布里姆在少年组的钢琴比赛中获奖,这使得他有机会到伦敦的皇家音乐学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学习钢琴和大提琴。同年,他的父亲让他在伦敦爱乐社团的活动中演奏,使得他的音乐天赋被 Boris Perott 所注意,并提议说要教布里姆演奏吉他。于是布里姆跟随 Perott 学习了一年。此后,Perott 和 Wilfrid Appleby 又将布里姆介绍给塞戈维亚大师,大师听过布里姆的演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同意给这个只有13岁的学生上课。
    布里姆的首次专业音乐登台是在1947年,地点是英国英格兰西南部城市切尔滕纳姆。随后,在他父亲的鼓励下,布里姆决定将自己的专业定位于音乐和吉他,从而放弃了原先要当一名板球运动员的理想。在他15岁的时候,获得了皇家音乐学院的全额奖学金,用于学习钢琴、和声和作曲,在当时还没有专门的奖学金用于学习吉他。
1951年,当布里姆在伦敦的 Wigmore Hall 演出之后,大量的赞誉随之而来。在1952年到1955年的军队服役期间,布里姆也频繁地出现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和大量的公众音乐会上。
    通过与 RCA 唱片公司的合作,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吉他爱好者认识了布里姆和他的音乐,同时也给他在录音界带来了极高的荣誉。其中包括国家艺术学院录音艺术和科学奖;两次获得莱美奖(1963年和1966年),即美国镀金唱片奖,是一年一度地奖励录音工业中有特别成就的奖项;1968年荣获爱迪生大奖等。
    从1952年起,布里姆又在 Wigmore Hall 进行的独奏音乐会中使用鲁特琴演奏部分曲目,使得他在鲁特琴方面的演奏也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同时也让这种乐器重新焕发出了光彩。
    布里姆与著名吉他演奏家约翰·威廉斯合作录制过3张唱片,由 RCA 唱片公司录制发行,两人还共同举办过多场音乐会。此外,我们还可以见到布里姆演奏西班牙吉他音乐的录象资料,其中介绍了西班牙吉他音乐,吉他、鲁特琴等弹拨乐器,还有布里姆大师的精彩演奏。
    由于布里姆大师的杰出贡献,因此他有“英国的塞戈维亚”的美誉。
梅洛斯合奏团创于1950年伦敦,是当时第三个成功的合奏团。他们最有名的事迹就是促成了作曲家布瑞德的《战争安魂曲》诞生,此作当初就是布瑞德以他们为灵感写成的,首演也是由他们完成,日后他们在1963年与布瑞德合录此曲,该录音在近年更被格莱美大奖选入百年录音名人堂之列。

    梅洛斯合奏团和一般的室内乐团最大的差异,除了是强调独奏家为单一声部外,没有铜管,但木管乐器受到重视也是一大特点,而这一点也可由该团中的木管乐手都是一时之选看出来,其主要创办人是单簧管家格瓦斯•德•佩耶,当时任职伦敦交响乐团首席,他和知名的中提琴手阿罗诺维兹一起想出了创办梅洛斯合奏团的计划,从1950到1972年他离团的二十二年间,梅洛斯合奏团在所有的录音都是由他担任指挥。阿罗诺维兹最着名的则是常和阿玛迪斯四重奏合作演出弦乐五重奏,该团知名的莫札特五重奏等录音都是和阿罗诺维兹共同完成的。
    梅洛斯合奏团的编制,主要是以弦乐五重奏加上木管五重奏为主,所以是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单簧管、长笛、巴松管、双簧管和法国号等十把乐器组成。再加上竖琴和钢琴。这样的合奏团在音乐史上,能够长期演出且灌录大量唱片的只有梅洛斯合奏团。而梅洛斯合奏团更因此激生了许多近代作曲家为他们写作新曲,这样的贡献也是其他类似合奏团所未能达到的出色成绩,包括英国知名的曼彻斯特学派中的白特威铎、麦士威尔戴维斯和郭尔都将重要的作品献给他们。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17 12:50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8 09:32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4 09:14 PM 发表
    如果说约翰.斯特劳斯是圆舞曲之王。那么维瓦尔第就可以称之为“协奏曲大王”。没有哪一个作曲家创作过维瓦尔第那么多的协奏曲,一般协奏曲都是单一器乐协奏曲,莫扎特有长笛与竖琴协奏曲,门德尔松有钢琴与小提琴 ...

维瓦尔第被称为“最具娱乐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随心而发,尽管他的作品之间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但要寻找器乐协奏曲的品种,这要算维瓦尔第的最多、最广。曾经苦苦寻觅中提琴协奏曲作品,因为中提琴协奏曲作品可谓是凤毛麟角,殊不知维瓦尔第就有七首中提琴协奏曲作品,可惜还未见到相应的录音。有望各位高人帮忙提供分享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11-18 05:39 PM
图文并茂。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18 05:48 P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2-11-18 05:39 PM 发表
图文并茂。

多谢白石兄浏览 还望多多指教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11-18 05:52 PM
来此学习。
情迷版客气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23 01:38 PM
在古典音乐中,吉他协奏曲是一个重要的器乐协奏曲分支,从巴洛克时期的琉特琴协奏曲到近代的罗德里戈为代表的西班牙、意大利吉他协奏曲是音乐宝库里的一朵奇葩,其魅力不亚于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但往往被低估了,以至于有的古典发烧友把吉他协奏曲放在了次之又次的地位,甚至有人认为吉他协奏曲“不入流”,这真的对不起自己的耳朵和爱好。其实,只要稍微深入了解吉他的历史,聆听一下琉特琴和吉他的音乐作品,你就会感觉到吉他的魅力所在,你会爱上她的,或许会为错过这个珍贵的聆听而后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吉他音乐。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24 06:07 PM


NAXOS 8.554560
朱利亚尼《长笛与吉他二重奏》《二重协奏曲》、《小夜曲》
演奏家:诺拉. 舒尔曼、诺伯特. 克拉夫特
莫罗·朱利亚尼(Mauro Giuliani 1781~1827) 被誉为是“永远活着的最伟大的吉他音乐家”。十九世纪初,六弦吉他出现后,这种新乐器的出现随之刮起了一阵强烈的旋风。作为这股风潮的中心,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出现了一群新生代的大师级人物,这些最早期的专业的吉他演奏和作曲家中,Sor(索尔)、Aguado(阿瓜多)、Carulli(卡鲁里)和Carcassi(卡尔卡西)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朱利亚尼这个名字最为突出。早年他在意大利接受吉他训练,然而,由于当时整个意大利完全沉浸在对歌剧的狂热之中,1806年朱利亚尼怀抱着梦想动身前往维也纳。这时的维也纳正处于后古典主义时期,在西方世界音乐家的心目中无疑是一座熠熠生辉的音乐天堂。此时维也纳音乐界,海顿仍然在世,贝多芬已经创作出了《英雄交响曲》和《热情奏鸣曲》。在维也纳,朱利亚尼惊人的才华充分释放了出来,引起了人们对于吉他的热情和追逐,以及由此在整个音乐世界引发的轰动效应,这也使得朱利亚尼成为吉他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在他在世的黄金时期,对于吉他音乐他所代表的意义,正如同李斯特或肖邦对于钢琴。1808年的仲夏,朱利亚尼的大协奏曲op.30)在维也纳首演,从此,朱利亚尼这个名字为维也纳人所牢记,甚至当时严苛的舆论也不得不赞同吉他音乐可能有更多的表现形式,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伴奏音乐存在。这次首演在音乐史上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划时代事件,它也是世界上首部吉他协奏曲,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此后,吉他在维也纳迅速风行,朱利亚尼声望也与日俱增,直至今日,他对古典吉他的影响仍处处可见。而后朱利亚尼还继续创作了两部吉他协奏曲(op.36&op.70),以及大量吉他室内乐和独奏作品。作为最伟大的在世的吉他音乐家,很快的他享誉世界。哪怕他放弃在维也纳的优越生活回到意大利,不论是在罗马还是那不勒斯,都有皇家贵族资助他的生活。甚至在他去世后十年,在伦敦的一批追随者还以他的名字为吉他期刊命名作为怀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24 06:08 PM
    1819年,朱利亚尼由于个人原因离开了维也纳:他的财产和银行帐户被查抄了,他破产了。朱利亚尼回到了意大利,在Trieste和威尼斯住了一段时间以后,最后在罗马安定了下来。这时陪伴在他身边的还有他的又一个女儿Emilia,她是1813年出生的,从1821到1826年,她和朱利亚尼的私生女Maria一起在一个女修道院里接受教育。在罗马,朱利亚尼没有取得如维也纳般的成功,音乐会只开了一场,作品的出版也为数不多。1823年7月间,他频繁地往返于那波里去陪伴他病重的父亲。在那波里,朱利亚尼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当地的乐谱出版商也给了他不少的支持。
    1826年,朱利亚尼一直在那波里附近的Portici以及波旁宫廷里演奏。这段时期,可以称作是朱利亚尼的那不勒斯时期。这个时候,女儿Emilia已经是一个水平很高的吉他家了,她也常常和父亲一起举办二重奏音乐会。到了1828年末,朱利亚尼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半年后的5月8日,他在那波里去世。然而,朱利亚尼逝世的消息并没有在那波里的音乐界产生太大的波澜。
    19世纪初,在维也纳和巴黎所盛行的沙龙音乐会中,吉他可说是最受观迎的乐器之一,而当时维也纳最活跃的吉他家就是来自意大利的朱利亚尼。朱利亚尼在1806年来到维也纳,而后他在十年间建立了全欧洲最伟大吉他家的声誉。在朱利亚尼数百首吉他作品里,室内乐的份量颇多,其中仅是为长笛(或小提琴)与吉他合奏的作品便多达22首,而在本专辑中共收录了其中四首颇具代表性的杰作,作品53号的《大二重奏曲》,这首庞大的四乐章作品带有明显的古典乐派曲风,是朱利亚尼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127和82号的两首《小夜曲》,此曲令人喜爱的是优雅无比的旋律与精致的维也纳乐风。作品85号《协奏风大二重奏曲》,这也是朱利亚尼相当受人喜爱的作品之一,全曲既有维也纳乐风的优雅,也有意大利的热情诙谐,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热门曲目。
    加拿大著名吉他演奏家诺伯特•克莱弗特(Norbert Kraft)早于1975年便初露头角,赢得了加拿大CBC电台大赛的大奖,并于1985年在马洛卡举行的塞戈维亚国际大赛中获得金奖。一直以来,他以独奏家的身份与美国、加拿大、欧洲及远东等地的乐团合作。Kraft分别在1990年及1992年获政府委任代表加拿大出席在日本大阪及西班牙维尔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他在音乐教育及推广上亦贡献良多,他是纽约音乐学院院士,并在多伦多大学及皇家音乐学院担任吉他及室内乐系的教授。此外,他还是多伦多吉他音乐节的发起人及总监。克莱弗特现在是NAXOS公司首席古典吉他演奏家及NAXOS公司吉他收藏系列唱片的艺术总监,是这项艰巨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人物。
以下是一些主要媒体对克莱弗特的评价:
“光芒四射的演出……无法想象有人能出其右。”——CD评鉴(英国):
“当今世界最优秀的吉他演奏家之一。”——英国《留声机》杂志
“令人着迷的音色,无懈可击的技巧……令人无法抗拒。”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24 06:09 PM
    作为一个吉他作曲家,朱利亚尼特别喜欢那种在维也纳非常流行的“主题与变奏”的音乐形式。他非常善于在吉他上用吉他特有的语言将一个个音乐主题编织得丰富多彩,这一点在他的作品107号“亨德尔主题与变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主题来自亨德尔的F大调大键琴组曲第五号主题与变奏中的“和谐的铁匠”(The Harmonious Blacksmith)。
    朱利亚尼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吉他作品的编号达到了150,可以说这些作品建构了十九世纪吉他保留曲目的核心。除了吉他独奏作品之外,他的吉他协奏曲、吉他与小提琴的二重奏、吉他与长笛的二重奏也都同样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朱利亚尼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三部吉他协奏曲(作品30、36和70);一系列以“罗西尼亚纳”为题的吉他幻想曲(作品119-124);几首小提琴与吉他、长笛与吉他的奏鸣曲;一部为吉他和弦乐所写的五重奏(作品65);一些吉他与人声和作品以及我们不容遗漏的大序曲——一部以意大利歌剧为背景的作品(作品61)。同时,他也为吉他和双吉他改变了不少管弦乐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改编为吉他二重奏的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此外,他为数众多的教学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今天,朱利亚尼的这些凭借其过人的音乐天赋和对乐器的深刻理解所写成的吉他作品,仍然是吉他演奏家们证明自己技巧以及音乐表现的试金石。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2-3 10:40 AM
原帖由 lishufeng 于 2012-12-3 10:36 AM 发表
新人报道,望多多指教噢

欢迎光临,多多指教
作者: 金色阳光    时间: 2012-12-15 11:48 AM
专门买了这碟,一听,真不赖啊
绿茶吉他,宁静致远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2-15 11:59 AM
原帖由 金色阳光 于 2012-12-15 11:48 AM 发表
专门买了这碟,一听,真不赖啊
绿茶吉他,宁静致远

阳光兄买了那张?期望分享!
作者: 金色阳光    时间: 2012-12-15 01:42 PM
就是您四楼那张飞利普的,一听,比俺弹的好得多
作者: 金色阳光    时间: 2012-12-15 02:09 PM
飞利普那音质真不是盖的!准备再下手几张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2-15 08:34 PM
原帖由 金色阳光 于 2012-12-15 01:42 PM 发表
就是您四楼那张飞利普的,一听,比俺弹的好得多

祝贺了,阳光兄;您终于“中毒”了! 拥有这张维瓦尔第的吉他协奏曲绝不遗憾,聆听这张维瓦尔第吉他协奏曲百听不厌!
作者: 金色阳光    时间: 2012-12-15 10:09 PM
如沐春风啊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2-22 10:29 AM
    闹得拂拂扬扬“世界末日”终于告一段落了。疯传的“世界末日论”,坊间也人生百态,当然也少不了别有用心的,诸如邪教、谣传、欺骗。我们还是抱着“世界无末日,明天会更好”的乐观心态,穷也好,富也好,人生还是要继续下去的吧,不妨从音乐中寻找开心,从玩音响中寻找乐趣,过好每一天,才不枉此生呢。
    说到维瓦尔第,人们一般只知道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对他的其他作品就不甚了之,这使得维瓦尔第的声望停留在他的狭窄空间之中,这对维瓦尔第尤为不公。其实衔接巴洛克中晚期时期的维瓦尔第,开始了巴洛克的繁盛时期。他的作品涉及面非常广,数量也十分庞大。从宗教音乐到器乐作品,使《新格罗夫音乐词典》关于维瓦尔第作品的记载有六页之多,有人把维瓦尔第戏称为“傻乐”,这可能使因为维瓦尔第的作品几乎都是为取悦于皇宫贵族而旋律轻快,曲式多样化。
    尽管维瓦尔第的作品众多,但其中对协奏曲的贡献最大,所以维瓦尔第有“协奏曲之王”之称。在他的协奏曲作品中,既有单乐器协奏曲,也有双乐器协奏曲,更有多乐器协奏曲。比如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小号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大管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双小提琴协奏曲、双大提琴协奏曲双小号协奏曲、双曼多林协奏曲、双长笛协奏曲、两支低音双簧管协奏曲、抒情维奥尔琴与两支双簧管大管两支木管及通奏低音合奏曲、小提琴.双簧管.沙吕莫管.三把维奥尔琴与弦乐和通奏低音合奏曲协奏曲等等,不一而足,难以一一列举。由此可见,维瓦尔第善于发掘乐器的潜能,仅这一点可能是无人能比的,他的协奏曲成就了后来的作曲家对协奏曲的创作,“为往后的大型管弦乐队的兴起埋下了伏笔”。正是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奠定了交响乐队在协奏曲规模的发展。
   
这是一张珍贵的维瓦尔第双乐器协奏曲的专辑,唱片号:PHILIPS 412 892-2。该CD录有维瓦尔第的《双小号协奏曲》、《双圆号协奏曲》、《双曼多林协奏曲》、《双长笛协奏曲》、《低音双簧管协奏曲》,马连纳指挥圣马丁学院室内乐团。
作者: y1978    时间: 2012-12-22 12:23 PM
非常喜欢维瓦尔第的《四季》,但不知那个版本值得收藏,请音乐情迷兄推荐一个版本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2-22 05:16 PM
原帖由 y1978 于 2012-12-22 12:23 PM 发表
非常喜欢维瓦尔第的《四季》,但不知那个版本值得收藏,请音乐情迷兄推荐一个版本

Y兄您好!至于维瓦尔第的四季,我还是按《音乐圣经》罗列几张吧,否则我就会落得个“离经叛道”。
一.  PHILIPS 422 065-2 阿卡多版

四季 (1)_conew1.jpg (40.52 KB, 下载次数: 237)

四季  (1)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2-22 05:19 PM
二. PHILIPS 420 216-2 穆洛娃版


DG 419 214-2  斯特恩、祖克曼、帕尔曼、敏兹个人一把名琴,梅塔指挥以色列爱乐

四季 (2)_conew1.jpg (43.08 KB, 下载次数: 257)

四季  (2)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2-22 05:24 PM

唱片号:Argo 414 486-2

洛夫德版   马连纳指挥圣马丁乐团。这张号称“四季王”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2-22 05:26 PM 编辑 ]
作者: 金色阳光    时间: 2012-12-22 06:03 PM
我的四季也昰飞利普的,怎么编号是470 450-2
这个版本如何?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2-22 07:02 PM
原帖由 金色阳光 于 2012-12-22 06:03 PM 发表
我的四季也昰飞利普的,怎么编号是470 450-2
这个版本如何?

上个封面如何?
作者: 金色阳光    时间: 2012-12-22 07:13 PM
就是莫莫淘宝上飞利普绝版促销里面的那张
作者: 金色阳光    时间: 2012-12-22 07:15 PM
按您开的单子买的,这张155元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2-22 09:45 PM
原帖由 金色阳光 于 2012-12-22 06:03 PM 发表
我的四季也昰飞利普的,怎么编号是470 450-2
这个版本如何?

我查过一下:422 065-2是老版编号,470 450-2 是新版编号,两者演奏者都是阿卡多,同一版本的录音。
作者: 金色阳光    时间: 2012-12-22 10:07 PM
情迷兄的大脑就是一个浩瀚的音乐宝库啊!佩服之极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2-22 10:09 PM
原帖由 金色阳光 于 2012-12-22 10:07 PM 发表
情迷兄的大脑就是一个浩瀚的音乐宝库啊!佩服之极

抬举了!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