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晒晒最近收藏的马勒 [打印本页]

作者: J-M    时间: 2012-4-13 04:22 AM
标题: 晒晒最近收藏的马勒
马勒对一般人来说是陌生的,对于刚入古典音乐大门的朋友是望而却步的,对于喜欢马勒的人来说,“马勒是令人敬畏的!”
   从去年开始听马勒的交响曲,时间不长,也谈不上什么感悟,只是在聆听中慢慢习惯了深沉和内省。有人说,听马勒会让人厌世,我反而不觉得,他是一名哲人,是在思考人生的艺术家,他不是厌世,而是对世事无常的人生有更多的感触,艺术家的心里永远有打不开的心结。
    初接触马勒是前年在一部日本电视剧里提到了马勒的《千人》交响曲,而小泽征尔的PH版唱片又经常出现在各大论坛,一时兴起,下载了一套伯恩斯坦在DG录制的马勒大全集。找到第八《千人》,点击播放,头戴耳机的我,忘记了把音量关小,一阵气势磅礴的管风琴声呼啸而来,吓得我赶紧摘掉耳机,这才明白什么是“千人”的气势。接下来,我调低了音量,听完第一轨后,又用快进的方式听了一些片段。对于那时候还沉醉于维也纳古典乐派风格的我而言,这种以合唱形式形成的交响套曲,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第一印象就是:音效碟!随后,这张APE一放就是1年,我竟然一次也没有再打开过,而现在,我每天都要挨着顺序把曲目轮流听完,有时候觉得气闷,有时候又颇有心得。马勒的交响曲本身,就是反应人性为主题,以更加深沉的方式表达自己,思考人的价值。宏大的结构,细致的构思,精巧的配器,马勒在他的交响曲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多么的与众不同,而他的徒子徒孙也继承了他的衣钵,为20世纪贡献了那么多优秀的录音,成为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尊敬!


千人.jpg (846.22 KB, 下载次数: 341)

千人.jpg

05.jpg (989.55 KB, 下载次数: 350)

05.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3 06:55 AM
谢谢J-M兄再现精彩!
作为布鲁克纳的学生——马勒,并没有继承布鲁克纳的音乐的虔诚神圣的一面,而是继承了他的老师习惯冗长作品的一面,马勒的交响乐总是那样的庞大。演奏马勒的交响曲,更需要扩大乐队的编制才能满足需求。我手上的一张是克列姆佩雷指挥的版本,由施瓦茨普科夫主唱。

马勒二056_conew1.jpg (72.88 KB, 下载次数: 325)

马勒二056_conew1.jpg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4-13 01:27 PM
音乐课开讲了,正好缺的就是对马勒更多的了解。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2-4-13 02:05 PM
我和马勒看来注定无缘了,再怎么努力都无法靠近马勒之门,也许太高深了,也许在下修为浅了,总之马勒对我来说实在太遥远了。
     就个人多年的聆听和理解而言,马勒交响曲整体上缺乏美感,既没有古典主义的典雅,也没有浪漫主义的戏剧情调和印象派的刻画以及民族音乐的抒发。听起来总让人纠结,就像一个人说话语无伦次一般,常常忘记了主题的存在。他的交响曲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几个乐章之间缺乏连贯性,第一乐章带出主题后,很少深入发展,而是东一句西一句,忘乎所然,各乐章之间也是缺乏共性的连接,等到最后才猛然想起原来的主题,但此时已近尾声,这是最让我无法容忍的。话又说回来,如果马勒的交响乐,单个乐章聆听那也是相当爽的事情,这样反而好听许多,完全没有了原来那种拼凑的感觉。如果只让我选择一套马勒交响曲,那么第三交可能是我唯一能接受的吧。,此外少年的魔角是我目前唯一收藏的马勒音乐。
     以上是个人聆听马勒交响曲的体会当然不一定正确,希望不会扰乱视听。有请楼主继续讲解
作者: 191701985    时间: 2012-4-13 04:08 PM
据说伯恩斯坦的马勒味道太重,日本的榜单里,都是伯恩斯坦的马勒,但企鹅榜就品种多了,瓦尔特,拉特尔,塞尔,巴比罗利,滕施泰特,索尔蒂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3 04:23 PM
至于“味道”,“应该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2-4-13 06:49 PM
  两套“马勒:第八号交响曲”

  马勒:第八号交响曲
  指挥:索尔蒂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
  公司:DECCA
  编号:475 752-1
  企鹅评鉴:三星带花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4-13 06 PM 编辑 ]

马勒第八交响曲.jpg (41.77 KB, 下载次数: 320)

马勒第八交响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2-4-13 06:52 PM
  马勒:第八交响曲(2CD)
  演唱:哈蓓、柯罗等
  指挥:索尔第
  演出:芝加哥交响乐团及维也纳合唱团等
  公司:LONDON
  编号:414 493-2

马勒 第八(千人合唱)交响曲.jpg (33.95 KB, 下载次数: 299)

马勒 第八(千人合唱)交响曲.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3 07:12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2-4-13 06:49 PM 发表   两套“马勒:第八号交响曲”   马勒:第八号交响曲  指挥:索尔蒂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  公司:DECCA   编号:475 752-1   企鹅评鉴:三星带花

同是这张“马八”,这张是套装里的CD45。

马勒八057_conew1.jpg (90.03 KB, 下载次数: 293)

马勒八057_conew1.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2-4-13 07:38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13 07:12 PM 发表

同是这张“马八”,这张是套装里的CD45。
应该是同一个版本。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3 08:34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2-4-13 07:38 PM 发表
应该是同一个版本。

同一录音,同一版本。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4-13 10:36 PM
7#的马八是升了频的制作,比9#的HiFI性更好吧。。。。。。
作者: J-M    时间: 2012-4-14 12:22 AM
呵呵,大家都讲开了。看来论坛里喜欢马勒的朋友不少。小弟就继续了,不对之处请拍砖

  大家都知道马勒的交响乐结构复杂,篇幅长,阵容也强大得令人窒息。先前看过一篇介绍马勒音乐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外籍烧友。其中提到,“马勒的交响乐不仅要听,而且还要看,更要想”。他曾经亲临伯恩斯坦指挥《千人》的现场,被现场超强的气势感动到落泪。后来念念不忘,又购买了此版录音,但是在家里听,只能让他回想起那段美好的回忆。
   马勒的交响曲音响性好,是由于其采用了大量的管乐器,配合以加强了的弦乐部,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边指挥边修改,不仅更换了乐器和一些乐器的位置,更采用了更多的新乐器。这些都让人耳目一新,在当时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连勃拉姆斯都称它为“革命家之王”。在那个年代,马勒被誉为最伟大的指挥家,他亲自指挥了1-8的首演,而第九交响曲却在去世后由自己的弟子瓦尔特指挥首演,他没能亲耳听到,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位指挥兼作曲的大师,终其一生都在围绕人生和宿命做文章。他的《大地之歌》实际应该是第九交响乐,而考虑到之前数位大师的“第九”命运,才更换了标题。但最终,还是在他写完第九后与世长辞。那个时候的马勒,已经超然于生死,在现实的凄恻和天堂的梦幻中解脱出来,放下了一切。
   凡音兄之前提到马勒交响曲没有古典主义的典雅,我认为那是肯定的。他是一位哲人,但不是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死亡降临的意义,他完全反应在交响曲里,并不带有明显的主题气氛,让听者和指挥者都能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至于美感,我认为不能单纯的从旋律方面去对比其他作品。如勃拉姆斯的音乐,很多人都认为其艰深,难以很快的适应。但其实,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却有着更多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浪漫情结。这一点上,至少我觉得他是继承了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的一些品质。从写作手法上,他看似浪漫夸大的管弦效果,其实有古典精致的内涵。音乐由不同声部轮唱进行,且让听众清楚地感受到对位。所以庞大乐队却呈现室内乐般的细致,结构巨大却内在逻辑清晰,音响效果令人惊叹!尤其是女声与管弦乐的融合上甚为杰出。我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吕克特五首歌曲》,非常美丽的调子。另外,他的第四交响曲也是旋律非常好的作品。我个人觉得,从第一到第四,基本可属于一个时期。而5,6则是过渡。7以后,死亡和命运的主题更加明显。
作者: J-M    时间: 2012-4-14 02:15 AM
标题: 关于马勒全集
其实,录马勒全集的人并不多。就连卡拉扬也只录了4569.所以,想收全集的朋友可以考虑以下几版。
  索尔蒂 芝加哥交响乐团 10CD DECA环保套装
  海丁克 皇家大会堂  10CD PH廉价套装
  伯恩斯坦  SONY版和DG版的全集都是可以考虑的。现在比较好能买到的就是DG维也纳爱乐套装。老版就贵得去了
  库贝里克 巴伐利亚广播 10CD  DG环保套装(或者在淘宝上买二手的老版正价版)

另外的准全集,如瓦尔特和腾斯泰特的,艺术价值也十分高。另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单张版本,实在是令人眼花缭乱。我是好不容易选了几套,到现在还是感觉患得患失的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14 03:43 AM 编辑 ]

索尔蒂.jpg (9.42 KB, 下载次数: 199)

索尔蒂.jpg

库贝里克.jpg (23.95 KB, 下载次数: 212)

库贝里克.jpg

海丁克.jpg (13.62 KB, 下载次数: 195)

海丁克.jpg

伯恩斯坦.jpg (17.53 KB, 下载次数: 202)

伯恩斯坦.jpg

作者: J-M    时间: 2012-4-14 06:21 AM
在网上查到一篇博文,专门讲述马勒,给大家分享,写得非常详尽,我就不为其代笔了,免得有抄袭之嫌
http://hi.baidu.com/%C8%CB%BC%E4 ... b8378146106466.html

马勒是维也纳音乐最强有力的捍卫者,我们很多人从感情的角度出发,决不希望维也纳古典音乐在经由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后逐渐消失,甚至完全泯灭。20世纪初叶,乐坛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下,音乐流派混杂,传统音乐创作遭致前所未有的冲击。马勒及其同仁在努力坚守传统的阵营,在不完全破坏传统审美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传统,又没有糟蹋传统音乐的道路来。令人称道之处在于,他的音乐极具现代意识和东方文化色彩。马勒先生对于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扎实的文化底蕴,对中国古代的诗歌能理解得如此透彻,并用音乐艺术加以诠释。在西方,我们可以说他的音乐志向和在音乐文化所触及的文化内涵,不仅捍卫了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崇高地位,而且还有提升这种音乐审美高度之意。从马勒的音乐里让人不难看出的是,赋予他这种超然的创作灵感和深邃的文化底蕴的力量是他独特的性格,不凡的人生经历,和无与伦比的审美意识。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14 06:55 AM 编辑 ]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2-4-14 09:40 AM
感谢JM兄的详细讲解和剖析,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马勒音乐。但就兄台所说的几个要点,在下还是要斗胆一言。
       对于马勒音乐的美感问题,在下所提并非只是针对旋律之美而言。正与兄台所说的布拉姆斯的很多作品一样,其虽无旋律之美,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意境深刻非凡,越听越觉得奇峰突兀,越品越有味道,这种内在之美更令人沉醉;其实我并非第一次聆听勃交就喜欢上的,而是听了多次后才有了感觉,在这点上确实深有体会。我之所以认为马勒音乐在整体上缺乏美感,是因为其给我感觉总是絮絮叨叨,欲生欲死;讲东讲西,经常找不着北。就如我以前提过的,就像打翻的五味瓶子,酸甜苦辣都有,但什么都不突出,什么都不像,这种一锅烩的美食实在让人提不起食欲,越品越让人纠结,这也许就是兄台所说的哲理问题,在下一时无法参详。所以我始终觉得马勒音乐单个乐章听会比较有意思,因为你很难在他的音乐中找到各乐章的枢纽和连接点,这样反而显得独立纯粹了许多,听起来也没那么散乱;再就是作为音效碟来听会觉得更加实际,庞大的乐队,繁杂的乐器,一流的指挥,优秀的录音,这是马交必须的,所以好的马交唱片音效绝对不差的,呵呵。当然本人绝不否认马勒的伟大和崇高,但也不怀疑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角度,可能自己习惯了自然和谐之美,所以无法读懂和接受马勒音乐的深邃和厚重,就像有人喜欢大鱼大肉,有人却喜欢粗茶淡饭一般,但无论怎样,音乐总是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想象的思绪,因此,不要管他什么音乐,有音乐就好。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4-14 09:45 AM
举手请问,刚接触马勒音乐的时候,哪一首比较容易接受。谢谢!
作者: J-M    时间: 2012-4-14 12:22 PM
第四,第六,第一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2-4-14 02:42 PM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2-4-13 10:36 PM 发表
7#的马八是升了频的制作,比9#的HiFI性更好吧。。。。。。
9楼的那张是套装中的一张,看图片版本应该是一样的吧。7楼的这张HIFI不错。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4-14 03:27 P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2-4-14 02:49 PM
原帖由 J-M 于 2012-4-14 02:15 AM 发表
其实,录马勒全集的人并不多。就连卡拉扬也只录了4569.所以,想收全集的朋友可以考虑以下几版。
  索尔蒂 芝加哥交响乐团 10CD DECA环保套装
  海丁克 皇家大会堂  10CD PH廉价套装
  伯恩斯坦  SONY版和DG版的全 ...
  
  我的一个朋友买的是DG的套装,11CD。但据另一位收藏了4千多张CD的朋友介绍说,EMI 出的全集(套装)不错。附件是DG的套装:

  名称:马勒交响曲全集
  指挥:伯恩斯坦
  演奏: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纽约爱乐、维也纳爱乐
  公司:DG
  编号:00289 477 8668
  数量:11CD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4-14 03:10 PM 编辑 ]

马勒:交响曲全集.jpg (39.24 KB, 下载次数: 206)

马勒:交响曲全集.jpg

马勒交响曲全集 封底.jpg (44.3 KB, 下载次数: 223)

马勒交响曲全集 封底.jpg

作者: J-M    时间: 2012-4-14 03:08 PM
我考虑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收单张老版,而不是全集。全集作为了解,下载APE就行了,最重要的是领略除了伯恩斯坦和瓦尔特那样权威的指挥以外,其他人心中的马勒是如何的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4 05:48 PM
J-M兄和凡音兄分析得很到位,学习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4 06:33 PM
我赠兴,上几个马勒交响曲CD封面,请J-M兄继续介绍马勒交响曲

马勒第一交响曲 布列兹版_conew1.jpg (44.87 KB, 下载次数: 205)

马勒第一交响曲 布列兹版_conew1.jpg

马勒第一交响曲 伯恩斯坦版_conew1.jpg (34.38 KB, 下载次数: 212)

马勒第一交响曲 伯恩斯坦版_conew1.jpg

马勒第二交响曲 布列兹版_conew1.jpg (22.24 KB, 下载次数: 216)

马勒第二交响曲 布列兹版_conew1.jpg

骂了第二交响曲 阿巴多版_conew1.jpg (27.86 KB, 下载次数: 214)

骂了第二交响曲 阿巴多版_conew1.jpg

马勒第三交响曲 伯恩斯坦版_conew1.jpg (29.74 KB, 下载次数: 203)

马勒第三交响曲 伯恩斯坦版_conew1.jpg

马勒第三交响曲 阿巴多版_conew1.jpg (47.4 KB, 下载次数: 233)

马勒第三交响曲 阿巴多版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4 06:42 PM
《音乐圣经》推荐马勒《第一交响曲》伯恩斯坦版(DG 427 303-2)等等版本
《音乐圣经》推荐马勒《第二交响曲》伯恩斯坦版(DG 423 395-2)等等版本
《音乐圣经》推荐马勒《第二交响曲》伯恩斯坦版(DG 427 328-2)等等版本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4-14 07:27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2-4-13 06:49 PM 发表
  两套“马勒:第八号交响曲”

  马勒:第八号交响曲
  指挥:索尔蒂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
  公司:DECCA
  编号:475 752-1
  企鹅评鉴:三星带花

我有这张CD碟,似懂非懂的听了几遍。。。。。感觉这部马八很悲壮,鬼哭狼嚎的让人敬畏!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4 08:37 PM
马八篇幅巨大,全曲差一点就整整八十分钟,需要耐性啊!
作者: YSJ    时间: 2012-4-15 02:18 AM
心境好时,适当听听布列兹(Pierre.Boulez)的马勒全集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它是一个全新的马勒。

马勒全集之布列兹.jpg (112.83 KB, 下载次数: 201)

马勒全集之布列兹.jpg

作者: J-M    时间: 2012-4-15 04:24 AM
标题: 凡音前辈
腾泰斯特指挥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老东芝)
看到你在淘宝上出碟,我很是惊讶,这个版本马一是很值得收藏的,为何要出掉呢
作者: anythrk    时间: 2012-4-15 09:05 AM
最近买了这两张马勒,貌似是滕斯泰德EMI的包子里没有的

1.jpg (12.95 KB, 下载次数: 216)

1.jpg

5.jpg (21.72 KB, 下载次数: 229)

5.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5 11:38 AM
尽管贝多芬和布鲁克纳是对马勒影响最大的两位音乐家前辈,但马勒既没有继承贝多芬斗争不断的展开,也没有布鲁克纳虔诚的宗教宣讲,而是注重对生命和世界万物的描述,让聆听者自己寻找自己的灵魂寄托。因此在聆听马勒交响曲的时候,有时会觉得杂乱无章,有点乱。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2-4-15 01:32 PM
原帖由 J-M 于 2012-4-15 04:24 AM 发表
腾泰斯特指挥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老东芝)
看到你在淘宝上出碟,我很是惊讶,这个版本马一是很值得收藏的,为何要出掉呢



       回JM兄,此碟早已给处理了,我是注定和马勒无缘的。早期听了海丁克、伯恩斯坦、索尔蒂、滕泰斯特等大师的马交,但一直无法悟通透,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点不习惯大鱼大肉的口味了,故干脆作罢。目前只留了马勒的少年的魔角,其它均再无保留。

        很喜欢兄台的发帖,有血有肉,设身处地,很有说服力,对喜欢古典的朋友来说是个非常好的引导,继续期待你的更多精彩介绍。
作者: J-M    时间: 2012-4-15 03:31 PM
多谢凡音前辈抬爱,我见识浅薄,阅历不深,写这个东西实际上感觉还是很吃力。但是出于冲动和喜爱,硬着头皮也要上,是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探讨,而不是我引导他人。现在小弟正勤学苦练,弥补不足
作者: J-M    时间: 2012-4-15 04:10 PM
标题: 一个特别的全集
环球唱片为庆祝马勒150周年诞辰由德意志唱片公司推出了一个特别的限量版。(见下图)

听众们通过互联网来表达他们的诉求,他们认为,哪一个版本的录音是最优秀的,于是5000多人的建议,以及400多个专家的努力,为这一套理想唱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库贝利克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马勒第一
祖宾梅塔与维也纳爱乐的第二交响乐
阿巴多的录音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他与柏林爱乐合作的三,七。

卡拉扬与柏林爱乐的第四。,

伯恩斯坦也出现了两次,他与维也纳爱乐合作了五,六。

第八交响乐是索尔蒂和芝加哥交响乐团。

第九交响乐是朱利尼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第十交响乐是夏伊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环球在整合了EMI,DG,DECA,PH之后,能够出一套马勒,也算是音乐爱好者之福,免去了挑选唱片的困扰。当然,看得出来,大部分都是DG的录音,如卡拉扬,阿巴多,伯恩斯坦,库贝利克,其次是DECA,EMI只有朱利尼的入选。就算不听,也可以明显感到,这是一套音效优先,演绎也当仁不让的唱片。对入门的朋友有参考价值。同样也看得出来索尔蒂的第八在历史上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同样,阿巴多,伯恩斯坦,卡拉扬三巨头对70年代的古典音乐做出了多么杰出的贡献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15 04:18 PM 编辑 ]

民众版.jpg (23.79 KB, 下载次数: 202)

民众版.jpg

作者: J-M    时间: 2012-4-16 06:02 AM
标题: 第一楼提到的四个版本
伯恩斯坦,索尔蒂,海丁克,库贝利克这四人的全集一直被誉为马勒世界的四座大山。
   伯恩斯坦在他一生当中曾经演绎过无数次的马勒作品,先后有两家唱片公司为他完整地发行过马勒的交响乐全集。(第一次是在CBS,第二次是在DG)毫无疑问,伯恩斯坦以他独一无二的演绎才能赢得了当代马勒音乐专家的称号。他的马勒,整体厚重,完全走的德奥路线,每部交响曲的演绎都有很强烈的权威感。
   索尔蒂最著名的还是指挥瓦格纳的歌剧,但是,在交响曲方面,索尔蒂似乎特别注重对音效的控制。有的人说索尔蒂的马勒是粗糙的,没有内涵的,或许就是诟病那套以音效著称的马勒全集吧。但不管怎么说,索尔蒂的马勒依旧能够排在个版本前列,还是说明了其艺术造诣,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推崇。
   海丁克被誉为荷兰的指挥帝王,这个称号不是乱给的。他的指挥有着明快的速度与节奏感,指挥风格纯正而细腻,音乐处理也颇为细致巧妙。我曾听过海丁克指挥马勒的大地之歌,这个版本录音非常好,海丁克的指挥的确细腻,音色处理的很美,男女声的表现并不亚于瓦尔特的名版。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他的马勒老版唱片全部以飞利浦正价金线发行,外盒包装相当精美,值得收藏。
    库贝里克可能是最低调的马勒专家了。最近我在电驴上下载了一套库贝里克现场指挥的录音,虽然缺少第四,但其他几部的演绎值得称道。他的演绎不同于前几位,总体速度较快,音色尽量使人感觉舒服,不像伯恩斯坦那种一出来就让人觉得感情崩溃。想轻松听马勒的朋友,可以考虑这套。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6 08:14 AM
馬勒的交響曲所表現的東西很廣泛,如果沒有瞭解馬勒的生平,恐怕很難有所收穫。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2-4-16 09:52 AM
个人对海丁克版印象比较深刻,延续了其细腻自然流畅的指挥风格,听起来显得富丽堂皇。此套装横精美,录音也上佳,只选一套的话,个人推荐此版。此外阿巴多也是非常值得一听,他的第三觉得非常有特点,给人异常清新的田园气息,喜欢的朋友不妨听听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2-4-16 09:56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16 08:14 AM 发表
馬勒的交響曲所表現的東西很廣泛,如果沒有瞭解馬勒的生平,恐怕很難有所收穫。



完全赞同版主的意见。当时为了聆听马勒,还专门阅读了马勒有关的一些资料和创作背景,虽说如此,我还是徘徊在马勒门外,呵呵,本人确实对马勒音乐缺少悟性。希望此贴能给我带来动力,等哪天有冲动了再试试开启马勒之门。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6 10:51 A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2-4-16 09:56 AM 发表



完全赞同版主的意见。当时为了聆听马勒,还专门阅读了马勒有关的一些资料和创作背景,虽说如此,我还是徘徊在马勒门外,呵呵,本人确实对马勒音乐缺少悟性。希望此贴能给我带来动力,等哪天有冲动了再试试开启 ...

對於我來說:
馬勒之門很沉重,
即使打開不易懂,
樓主推薦好機會,
我在努力學習中。
作者: 转动的唱盘    时间: 2012-4-17 07:24 AM
看完整个帖子, 除了瓦尔特和克列姆佩雷是第一代马勒外,其他都是60年代马勒疯后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马勒了。把第二代马勒大师的也加进来啊。
作者: J-M    时间: 2012-4-17 12:34 PM
伯恩斯坦算是第二代吧。正是由于他指挥的马勒录音,才开始兴起了一股马勒热高潮。
作者: 转动的唱盘    时间: 2012-4-17 03:50 PM
马勒亡于1911。  伯恩斯坦生于1918。  瓦尔特, 克列姆佩雷,Willem Mengelberg, 和 Oscar Fried (第一个录制马交的大师) 跟马勒有直接的接触而且受马勒影响,在马勒往生后依然有马勒的作品演出,所以是第一代马勒。  瓦尔特在1938留下了马交的第一个接近近代录音的经典录音,这个录音可以说是后世马交的基准。 第二代马勒指的是在30, 40 年代就开始学习/研究马勒(有些还留下了录音),在电台指挥乐团演出。 进入LP时代就开始录制马交的。Hermann Scherchen (他的作品很有权威,马交对后来者很有影响。 我也非常努力收他的黑胶), Carl Schuricht, Leopold Stokowski, Hans Rosbaud, Dimitri Mitropoulos, Eduard Flipse, Jascha Horenstein, William Steinberg, Eugene Ormandy (1935就有录制了马交), Paul Kletzki 和 Maurice Abravanel 都可以称得上是第二代马勒。 伯恩斯坦, 卡拉扬等等都是第三代马勒。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7 10:18 PM
上几个马勒交响曲CD的封面;

马勒第三 马泽尔版 .jpg (49.38 KB, 下载次数: 247)

马勒第三 马泽尔版 .jpg

马勒第四 小泽版.jpg (41.76 KB, 下载次数: 279)

马勒第四 小泽版.jpg

马勒第五 海丁克版.jpg (50.48 KB, 下载次数: 255)

马勒第五 海丁克版.jpg

马勒 巴比罗利 .jpg (83.61 KB, 下载次数: 277)

马勒  巴比罗利 .jpg

马勒 西蒙·拉特尔版 .jpg (84.55 KB, 下载次数: 275)

马勒  西蒙·拉特尔版  .jpg

作者: J-M    时间: 2012-4-18 05:20 AM
感谢转盘前辈的指点,或许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接触到的都是录音黄金时期的唱片,像您提到的众多指挥家,我都只是从资料里了解过他们指挥的马勒。老一辈人的努力,在后来者身上继续传承。每个人指挥的马勒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的马勒都是不同的。晚辈根据网络资料以及下载无损音源对比后,选出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单张版本组成了一套马勒全集。这些单张版本受到不少马迷追捧,风格也各异,我自己的原则是尽量选不同人的演绎,这样整个全集听起来就不会单调乏味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8 02:10 PM
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写于1902年,1904年在科隆首演,由马勒自己亲自指挥。这部交响曲被称为马勒风格的起点。第五交响曲没有歌曲元素,是纯七月作品,而且需要庞大的乐队演出,因此也成为“巨人”交响曲。他让一个庞大的乐队演奏出细腻入微的室内乐效果就显得典型。他曾对这不交响曲作过多次修改,而且每次演奏前都要重新配器。
   被称为英国音乐史上获得荣誉称号最多的指挥家巴比罗利的(EMI  CDM  764749 2)马勒《第五交响曲》成为马勒这部作品的重要转折点。巴比罗利指挥新爱乐乐团的这个马五录音录制于1969年,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演绎版本。

作者: J-M    时间: 2012-4-18 02:19 PM
根据以往经验,EMI唱片编号,以CDC开头的为正价唱片,CDM开头是中价,这张唱片能够从中价唱片中脱颖而出非常难得。EMI的中价唱片里还有不少类似类似尖货,有待朋友们挖掘了
作者: 转动的唱盘    时间: 2012-4-19 08:40 AM
J-M兄:千万不要称我是什么前辈。这里都是爱乐者,没前没后哦,有的只是爱好 。我通常都是看英文的资料所以能看到比较多的资料(本人的嗜好)。亦有些第一代马勒和第二代马勒大师们的LP所以才清楚这些。  第一代马勒和第二代马勒都是开拓者。 第三代马勒和第四代马勒都是收成者。我想因为市场因素,第三代马勒和第四代马勒的CD中国市场还可以买到。  第一代马勒和第二代马勒的CD可能是熊猫了
厉害音乐情迷兄,立刻就有第二代马勒出来。 Sir John Barbirolli 是第二代马勒。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9 09:07 AM
原帖由 转动的唱盘 于 2012-4-19 08:40 AM 发表
J-M兄:千万不要称我是什么前辈。这里都是爱乐者,没前没后哦,有的只是爱好 。我通常都是看英文的资料所以能看到比较多的资料(本人的嗜好)。亦有些第一代马勒和第二代马勒大师们的LP所以才清楚这些。  ...

转盘兄英文水平了得,夺得先机,能了解最多的CD资讯,我望尘莫及啊!还望转盘兄多来指导,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9 09:26 AM
马勒《第五交响曲》推荐:EMI 巴比罗利版CDM 7 64749 2 DG 卡拉扬版 447 450-2DG 阿巴多版427 789-2DG 伯恩斯坦版 423 608-2DG 西诺波里版415 476-2.
作者: J-M    时间: 2012-4-20 03:39 AM
标题: 第一交响曲"巨人" MAHLER: Symphony No.1"Titan"
这首交响曲作于1888年,在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任指挥之时,1889年11月20日由马勒自己指挥布达佩斯爱乐乐团,以“交响诗”名义首演。原创作时有标题,“第一部分:青年时代,花卉,果实,荆棘”。这一部分又分为3段,马勒自己的说明为:""1.春日天涯,引子和舒适的快板,引子描写大自然从漫长的冬眠中苏醒;2.采花,柔板;3.满帆,谐谑曲。”“第二部分:人间喜剧”,分为两段,标题分别为“1.搁浅,卡洛风格的葬札进行曲,启发作曲者创作的外因是一幅讽刺画《猎人的送葬行列》,这是一本童话故事中的插图,奥地利的孩子们全都知道它。一群森林动物抬着去世猎人的灵枢送往墓地,兔子拿着小旗,走在它前面的是一队波希米亚音乐家,猫、蟾蛛、乌鸦等为他们伴唱,牡鹿、鹿、狐狸及森林中其它飞禽走兽尾随送葬行列,作出各种令人发笑的姿态。作曲者的意图是使音乐交替表现讽刺性的欢乐和不可思议的阴郁。紧跟在它后面的是: 来自地狱,表现一个受严重创伤的心灵的一声突然的绝望呼喊。马勒后来抛弃了这个说明,他声称这标题和说明材料是“在作品写好后加上去的,我之所把它们弃而不用,不仅因为我发现它们完全不恰当,甚至不十分正确,而且还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它们曾如何把听众引人歧途。”“在第三乐章中,我的确是直接受著名儿童画《猎人的送葬行列》的启发。但在这里,表现的内容是无足轻重的,重要的是应该表现的那种气氛。第四乐章便是从这种气氛突然一跃而出,仿佛是乌云背后出来一道闪电。这只是受严重创伤的心灵在经历了送葬行列的阴风惨惨和愁云密布的压抑情绪之后发出的一声呼喊。”
   原稿为5个乐章,后来被马勒删除第二乐章,因此,市面多为4乐章。可选版本如下:
1. 阿巴多1989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 CD编号431 769-2.《企鹅》评介三星。   2. 布鲁诺·瓦尔特1961年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版,Sony,SMK64447(2张)。这两张唱片上另有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的《第二交响曲》和《旅伴之歌》,《企鹅》评介三星。   3. 西诺波里1989年指挥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29228-2,《企鹅》评介三星。   4. 索尔蒂1964年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Decca,廉价小双张,CD编号448 921-2(+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5. 伯恩斯坦1987年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DG, CD编号427 303-2,《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6. 滕斯泰特1990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EMI, CDC7 54217-2。   7. 殷巴尔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版,DENO,CD编号C37-7537。   8. 马舒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版,Teldec, CD编号9031 74868-2(+马勒《旅伴之歌》),《企鹅》评介三星。
作者: J-M    时间: 2012-4-20 04:02 AM
标题: 我的选择
上篇摘自百度,唱片版本只供借鉴,并没有按顺序排名。而其中遗漏了库贝里克的马一录音,的确是不应该的。而我则选择了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乐团的版本,SONY头版。
  捷克的库贝利克。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在50年代中期为DECCA公司录制了最早的马勒第一录音室版本。这个录音很值得再版。现在我们通常听到的是库贝利克在DG公司录的第二个版本(449735-2GOR),唱片上还有费舍-迪斯考演绎的《旅行者之歌》。库贝利克的这个录音突出了作品对大自然描绘和对情场失意心情的抒发。我们可以从第一乐章开始兴奋的鸟鸣,和夏日早上回荡在乡间的旅人之歌中听出这一点。乐章最后的高潮爆发没有强迫感,它传递着摆脱世间羁绊的巨大能量;第二乐章谐谑曲,库贝利克始终让听众感觉到旋律的流动性,三重奏段落令人愉快,特别是小号的插入,体现出马勒独特的管弦乐音响组合;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是马勒笔下最为奇特的乐段,“雅各兄弟”旋律的古怪卡农先由低音演奏然后插入乖戾的乐队音乐,第二段旅行者之歌的引用成为其核心。我们可以从库贝利克的演奏中听到门德尔松和韦伯进行曲的影子(这两位作曲家都是马勒所尊崇的)。这张唱片的过人之处在于第4乐章,库贝利克在此强调戏剧性,兼顾抒情。终曲并不因为饱满的中间段落而显得失色,特别是高潮段落的小提琴齐奏让人激动不已。这个录音的主要缺陷是个别高频声部显得不自然,特别是铜管乐,作为马勒作品这实在太不应该了。
   瓦尔特是马勒的门徒和挚友,曾多次录制第一交响曲,但只留下两套录音室版本。第一次是1954年在纽约,由纽约爱乐乐团演奏,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马勒乐团,作曲家本人曾指挥过它。这个录音演奏得非常好,是单声道录音的珍品。我在这里要推荐1961年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录制的立体声版,原因在于此时瓦尔特对作品的认识更加深刻,尽管哥伦比亚的音响的厚重度方面不如纽约爱乐。瓦尔特对第一乐章的引子的处理不似库贝利克、霍仁斯坦那样夸张,展开部的高潮蕴藏着惊人的能量,结尾处更让人振奋,人们很难想象这样气宇轩昂的音乐是出自80多岁的指挥家之手。聆听这个版本的谐谑曲后,再听别的唱片总感觉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体验,所以我建议青年指挥家在指挥马勒第一前最好听一听瓦尔特这个录音。第三乐章我们感受到瓦尔特对此曲的深刻理解,他不仅突出了作品的悲剧暗示,而且告诉我们更多的东西,旅行者之歌非常接近原曲,歌唱性极强,进行曲的再现段落速度加快,气氛与前一段发生了变化。这种戏剧性只有在瓦尔特那里才能体会到。第四乐章与瓦尔特50年代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那时纽约爱乐的整体速度比较平和,1961年版更加宏伟。很难说两种处理那一种更好,我个人倾向于第二次录音,音乐不再狂乱,更加广阔,更像霍仁斯坦的处理,第二主题处理得更抒情,给人以新生力量在萌发的感觉。
   ——转自网络文章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20 04:12 AM 编辑 ]

瓦尔特.jpg (71.58 KB, 下载次数: 272)

瓦尔特.jpg

库贝里克.JPG (173.28 KB, 下载次数: 269)

库贝里克.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0 06:46 AM
J-M辛苦了! 继续板凳!
作者: J-M    时间: 2012-4-21 06:22 AM
标题: MAHLER: Symphonie No.2 "Resurrection" 第二 复活
马勒第二交响曲 复活,可能是录音最多的一部作品。最著名的有克伦佩勒指挥爱乐管弦乐团的EMI录音,拉特尔88年指挥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EMI版,还有卡普兰与维也纳爱乐的DG版,都是传奇录音。尤其是卡普兰,原本为复活交响曲的忠实乐迷,后学习指挥3年,亲自指挥复活成为这一交响曲的又一个传奇。
   我这次选择的是拉特尔的88年EMI版,日本东芝首版,无码。名气很大,如果是英国首版,要380了,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日版,性价比很高,录音不见得比英国首版差。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21 06:30 AM 编辑 ]

拉特尔.jpg (18.14 KB, 下载次数: 243)

拉特尔.jpg

卡普兰.jpg (44.25 KB, 下载次数: 246)

卡普兰.jpg

克伦佩勒.jpg (72.55 KB, 下载次数: 235)

克伦佩勒.jpg

作者: J-M    时间: 2012-4-21 06:59 AM
马勒的《第二交响曲》,C小调,作于1894年,因为末乐章使用德国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诗作《复活》,而命名为《复活交响曲》。这部作品,1895年3月4日由理查·斯特劳斯指挥柏林爱乐乐团首演了前3乐章,1895年12月3日由马勒自己指挥柏林爱乐乐团首演全曲。全曲包括5个乐章。
庄严肃穆的快板
  1.庄严肃穆的快板,C小调,指示“专心认真,而且要有庄严的表现”。第一乐章的题名为“葬礼”,马勒曾这样解说:“如果你想知道的话,我所送葬的是我的《第一交响曲》的主角,我能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到他的整个一生仿佛在洁净无瑕的镜面中反映出来。司时它又提出至关重要的问题: 你生存的目的何在? 你受苦是为了什么? 这是否全都只是一个可怖而巨大的恶作剧呢? 我们全都必须以某种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而我的答复就在最后乐章中。”这一乐章用布鲁克纳的开始方法,在弦乐衬托下,断断续续奏出第一主题,越来越强烈后小提琴奏E大调柔和的第二主题。第一主题再度出现时,全部管乐奏圣咏风格旋律。呈示部小结尾前,圆号与木管奏葬礼进行曲。发展部可看作3部分,第一段小提琴以C大调优美地奏第二主题开始,低音弦乐奏第一主题动机,鼓荡加强后又趋平静。长笛奏第二主题,开始抒情的第二段。第三段又以第一主题动机加强而出现高潮,最高潮达圣咏风格的旋律,回到C小调而进入再现部。再现部比呈示部的对位更为精彩,结尾部变成葬礼进行曲,最后以下行半音阶风格结束。
中庸的快板
  2.中庸的快板,降A大调,指示“极为轻松地,绝不可急躁”。马勒把第二与第三乐章当作跟在葬礼后的间奏,回忆和幻想。他说:“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参加了一个你所亲近的人的葬礼,然后,也许在归途中,你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幅很久以前的欢乐时刻的画面,就像一线明媚的阳光,没有任何云遮雾障,于是你可能把刚才发生的事几乎忘掉,这就是第二乐章。”这一乐章如舒伯特的兰德勒舞曲般明朗,用了两次中段。第一个中段,圆号与小提琴对应细微的动态,升G小调。回到降A大调后,轻快的主题再现,第二中段更活泼而富色彩。然后主题以第三次弦乐拨奏再现,木管接替。
G小调
  3.G小调,缓缓流动的动态,三段体的谐谑曲。这个乐章运用了马勒的歌曲集《少年的魔角》中的《圣安东尼向鱼儿说教》的旋律。此歌曲描写帕图亚的圣安东尼在湖岸上长时间耐心地向鱼儿布道,劝说它们改变贪馋的本性。鱼儿愉快地聆听布道,但过后重又各自追逐自己的猎物果腹。这个乐章是幽默中带有讥讽。马勒这样解说:“当你从怀念的白日梦中醒来而必须回到浑浑噩噩的现实生活中时,那无穷无尽的运动,无休无止的日常活动,没有意义的喧嚣奔忙,可能会使你感到不寒而栗,仿佛你在注视着灯火通明的舞厅中旋风般起舞的人群——而且是在外面的黑暗中看着他们,离开那么远,因此听不到那里的音乐。这时,人生似乎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一个可怖的鬼域世界,对它,你将发出一声憎恶的喊声而退避三舍!”在这个乐章中,小提琴像流水一样奏出主题,这个乐章以各种乐器加入来进行层次刻划。中段由低音弦乐以断奏的动态开始,表现出明朗的旋律。两种旋律以发展风格作立体性进行,经对比后,自由地再现第一段,以片断性再现主题而结束。
降D大调
  4.降D大调,指示“极为庄严,但是简朴地”。这个乐章记有“原光”的标题,马勒说明:“传来了单纯信仰的歌,我变得像神一样,也许我将回到神的身边:”这个乐章是末乐章的引子,由女低音独唱,歌词大意是:“啊,红艳艳的玫瑰含苞待放,人类多少贫困,人类多么悲伤,我多么希望走向天堂,我来到宽广洁净的大道上,有个天使,他想把我前进的道路阻挡。不,我不听他的话,我决不回头。我从上帝那儿来,我回上帝那儿去,亲爱的主将赐我一丝微光,他将照亮我的路,永恒的幸福日久天长。”
解说
  5.马勒对这个乐章的解说是:“在荒野中传来如下声音:人类的末日已经到来,最后的审判日已经临近。大地震动,巨石裂开,僵尸挺立,人世间伟大的与渺小的,帝王与乞丐,正直之士与不法之人都一齐走来。伟大的声音传来,启示的小号在呼唤。于是在可怕的静寂中,尘世生活显示出最后颤栗的姿态。夜莺之声远远传来,圣人与神合唱‘复活吧,复活吧,你可能被宽容。’然后出现神的荣光,奇异而柔和的光慢慢渗透我们内心。所有的一切归于沉默而幸福。在那里没有任何审判,也没有罪人,没有正直的人;没有强权,也没有卑贱,没有惩罚也没有报应。爱的万能的感情,净化了我们走向幸福的极致。”这个乐章共3段.第一段指示为谐谑曲速度,标题为“在荒野中呼叫的人”,相当于呈示部,以强烈的音响开始,以长号表现第一主题,圆号轻轻地以C大调进行曲风格奏出第二主题,木管奏第三主题与第四主题,其中长号透示出关于复活的动机。第二段相当于发展部,又分为两段。第一段为第一主题与第三主题对位性的多彩发展,通过缠绕而表现紧张,紧张平静地进入第二段。第二段发展第四主题,结尾第一主题亦登场掀起高潮。第三段是“伟大的呼声”,以合唱为中心。先以第二主题开始,以长笛与短笛的缠绕表示夜莺的叫声,然后开始克洛普施托克的圣诗《复活颂》。马勒在创作这首交响曲达到末乐章高潮时,曾苦于找不到理想的结尾。著名指挥家彪罗去世,他参加他的葬礼,听到在管风琴旁的合唱团唱起《复活颂》,他说,当时“我所感到的心情,想到的死亡,与我所作的作品精神完全一致。听到克洛普施托克的复活合唱,像是受到电击一样,我受到了感动。”在这里使用的合唱歌词是:“我这一把尘土,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复活。神召唤了你,他将给你不朽的生命,像种子一样你将被播下又开花结果。收获之神继续前进,刈割亡人,如捆禾束。”然后是女低音、女高音和合唱:“请相信,我的心灵,你的追求不会成为泡影。凡是你所渴望的归你所有,凡是你所爱和所奋斗的,归你所有。请相信,你的生命并非白白度过,或生存或痛苦,无不有因。凡已生者必死,凡已死者必将再生。不要再颤抖,复活就在眼前。痛苦无时不在,但我能逃脱痛苦。死亡能征服一切,如今也被我所征服。”最后则是凯歌式的合唱:“展开我已为自己展开的翅膀,我将高高飞翔,心中感情激荡,把世人难见的光明寻觅。我将死去,为的是求得复括。你将复苏,我的心灵,复活只在朝夕。你的奋斗的英雄搏动,将把你带到上帝身边!”最后,形成巨大的高潮,圆号以第二主题带动其它管乐器,在崇高的音响中结尾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1 07:54 AM
马勒交响曲意境广泛,耐人寻味,需要安下心来慢慢品味才可以略知一二。谢谢J-M介绍!继续板凳。
作者: anythrk    时间: 2012-4-21 11:34 AM
原帖由 J-M 于 2012-4-21 06 AM 发表
马勒第二交响曲 复活,可能是录音最多的一部作品。最著名的有克伦佩勒指挥爱乐管弦乐团的EMI录音,拉特尔88年指挥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EMI版,还有卡普兰与维也纳爱乐的DG版,都是传奇录音。尤其是卡普兰,原本为复活 ...

J-M兄,380这种价格太坑爹,完全就是国内JS宰人,我买来才100多点
作者: J-M    时间: 2012-4-21 12:41 PM
没有办法呀,我尽量不去选这种高价碟,但有时候没办法。
对了,AMAZON是支付美元还是人民币啊?
作者: anythrk    时间: 2012-4-21 02:21 PM
原帖由 J-M 于 2012-4-21 12:41 PM 发表
没有办法呀,我尽量不去选这种高价碟,但有时候没办法。
对了,AMAZON是支付美元还是人民币啊?

美元结算而已
作者: J-M    时间: 2012-4-21 09:08 PM
标题: MAHLER: Symphonie No.3 in d-moll summer dreams
马勒的《第三交响曲》,D小调,作于1895-1896年,表现的是马勒的自然观。马勒原定此曲标题为《夏日正午之梦》。马勒根据他“交响曲必须如同整个世界一般,包含一切”的原则,在其中的第三交响曲尝试定义自然中所有声音。它的首演在评论界中既受赞扬亦受辱骂,某些评论者被第三交响曲的巨大所困扰不安。马勒的交响作品规模庞大,时间方面和乐队的编制方面都是空前的,就第三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就长达30多分钟。这使得他的交响曲具有更多表现自己情感想法的空间。庞大的乐队,有时还包括场外乐队和大规模的合唱队,使得对巨大的情感落差表达成为可能,而且能够给观众极大的感官享受。
第一乐章
  D小调,指示“强有力而决然地”,扩大的奏鸣曲式。8把圆号有力地表现第一主题,铜管与打击乐以进行曲节奏加强,加入小号的信号曲动机,表示夏天接近森林。圆号再表现由第一主题动机发展而成的第二主题,小号承接,圆号反复后,进入第三主题部,表现拒绝苏醒的牧神。牧神的苏醒在大自然类似小鸟、动物的叫声衬托下非常动人。然后单簧管奏第四主题,小提琴承接它趋于平静进入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以圆号表现的第二主题开始,加入小号的信号曲动机,平静之后由长号移自英国管,在平静中进行第三主题。然后再出现第四主题与第三主题的重合,回到进行曲风格,平静下来后双簧管再奏第三主题,紧接着与经过部旋律的第一主题作对位性结合,达到辉煌顶点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比呈示部缩小很多,按顺序再现各主题后,圆号出现第一主题,进入呈示部一样的小结尾,造成高潮。
第二乐章
  小步舞曲速度,A大调,优雅的洛可可风格,扩大的三段体,即把中段出现两次。以双簧管表现主要主题,各件乐器一一发展。第一中段是升F小调,长笛与中提琴奏乡愁感的主旋律。第二中段由双簧管与单簧管开始,然后长笛与中提琴第三次再现主题,最后以泛音的高音和弦来结束。
第三乐章
  悠闲的谐谑曲,C小调,指示为“不急速地”。这一乐章据《少年的魔角》中的《夏末》的歌词而作,歌词大意为:“杜鹃掉进柳树的洞穴里死了,夜莺在翠绿的枝头啼啭,将让我们快乐……”自由的三段体,先由单簧管奏出主麒其它木管乐器奏出如小鸟啼叫一样的音形。天色大亮,小提琴以新的动机加入。在经过短暂的经过句后,小号奏出信号型旋律,邮号承接,营造出神秘的森林气氛。再一次缓慢地奏出主要主题后,突然变成华丽的氛围,传来奥地利军队的旋律,然后又以邮号来引向宁静。
第四乐章
  D大调,“极为缓慢、神秘地”。在平静的演奏后,女低音独唱,歌词为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醉歌后查拉图斯特拉的轮唱。歌词大意是:“啊,人类,请注意,深夜说了些什么,我睡着了,从深沉的睡梦中醒来,世界比白天所想的更为深沉,啊,人类,非常的深沉,苦恼是非常的深沉,快乐比伤心更为深沉,苦恼说灭亡吧,然而所有的快乐,却企求深远的永恒。”
第五乐章
  F大调,指示为“以活泼的速度,表现要大胆。”先以童声合唱模仿钟声而反复“宾、邦”,然后女声合唱、女声独唱,歌词为《少年的魔角》中《3个天使在唱快乐的歌》。歌词大意为:“3个天使在唱快乐的歌,在天上,那是快乐而幸福的音响,于是他们快乐地欢笑,说彼得无罪,主耶稣就坐在餐桌旁,与12圣徒一起享用最后的晚餐,耶稣说,你在干什么,我看到,你在流泪,难道我不该流泪,你慈悲的上帝,我已犯了十诫,我跚跚独行泪湿衣衫,你不该   哭,啊,来吧,请怜悯我,如果你犯了十诫,快跪下向上帝祈祷,只爱永恒的上帝,这样你才能懂得天国的欢乐,天国之域已为你彼得做了准备,通过基督,为了拯救所有的人。”最后,以女声与童声一起合唱“宾、邦”而结束。
第六乐章
  D大调,指示为“缓慢、平静、充满感情地”,自由的回旋曲式。开始以弦乐幽静地表现主要主题,对位极为优美。加入木管后以小调表现副主题,以新的对位,由小提琴再现主要主题,加上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动机,形成高潮。然后主题又宁静地再现,加强力度后加上第一乐章小结尾动机,达到雄壮的高   潮。再以铜管出现主要主题,纠缠着副主题而发展,最后以爱琴圣歌而结尾。这个乐章像是从对天使的凝视开始,最后是讴歌爱而结束。
作者: J-M    时间: 2012-4-21 09:17 PM
标题: 版本选择
1腾斯泰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EMI 2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DG) 3阿巴多1980年指挥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维也纳歌剧院合唱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版(Norman演唱),DG .4 霍伦斯坦(Horenstein)指挥华斯沃兹学校童声合唱团、安布罗西亚合唱团、伦教交响乐团版(Procter演唱),Unicom,UKCD2006/7(两张),《企鹅》评介三星。

我选择的是腾斯泰特的版本。实在的说,我没听过他的指挥和录音,只是经常看见他指挥的一些德奥作品,尤其是那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腾斯泰特的介绍:

克劳斯·滕斯泰特(Klaus Tennstedt,1926/6/6~1998/1/11),德国指挥家,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钢琴与小提琴,毕业后在哈莱歌剧院任首席小提琴,其后又担任这个剧院的合唱指挥。1954年后任卡尔·马克思剧院的首席,1958—1962年在德累斯顿歌剧院任指挥,1962—1971年任斯韦林歌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71年到瑞士定居,1972年起任基尔歌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79年起任汉堡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83年起任伦敦爱乐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滕斯泰特是典型德奥风格的指挥家,富有哲理性,逻辑思维强,对作品整体把握有相当的深度,在指挥中多有即兴发挥。滕斯泰特擅长指挥德奥后期浪漫主义作品,有“近代马勒作品指挥专家”的美誉。

腾斯泰特,在乐坛上给人的印象一向是:诚恳、温文、细致、用心,在他几十年的指挥生涯中,他的踏实与稳健的音乐风格给予无数爱乐者深刻的印象。在多年的癌症病痛后撒手西归或许对他而言也算是另一种解脱吧!
  腾斯泰特原籍东德,而他一向反当局的立场,一直到东德政府解除他出国演出禁令后才得以在国际性音乐场合中出现,在此之前他在国际乐坛中就已经有一定的声誉了。他和那些个人风格浓厚,且以权威方式诠释德奥浪漫作品的德国指挥大师不同。他的外型和言行举止常被拿来与萧提相提并论:两个人都是高个儿,对乐团也都很敬重。他推崇伦敦爱乐是个「浪漫的乐团」。有个乐团认为他兼具两位前任音乐总监:海汀克与萧提的优点。海汀克对乐曲旋律的重视超过乐句分析,萧提则是重视乐曲的生命力。腾斯泰特相信一个指挥家具有乐团团员的经验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在你自己知道如何去产生某种音色时,才能去指挥他人达到它」。他认为演奏乐曲必须在情感的表达和理性的控制之间保持平衡。一些乐评家注意到:这种敏锐、细致的平衡是腾斯泰特音乐中最主要的精神,让人留下不平凡的印象。

  这个理念在他录制马勒的作品中更可明显看出。腾斯泰特很晚才开始指挥马勒,他说:「当你决定要指挥马勒时,最好先别急著尝试,因为你太年轻了,需多点人生经验。马勒把他的生活、人生经验与痛苦融入作品当中。所以,如果你想把马勒指挥好,就得靠人生经验来帮忙。所有人性的要素都可以在马勒的作品中找到,如:愤怒、爱、快乐、悲伤....等。」

  腾斯泰特曾与伦敦爱乐、柏林爱乐合作录音,其中的佳作是和伦敦爱乐合作灌录的马勒交响曲。他曾提到,马勒第六是他目前最锺爱的录音;在诠释布拉姆斯作品方面,他认为交响曲内抒情与沈重之间的冲突必须找到个平衡点。也许是因为缺少耀眼动人的明星气质,他的其馀德奥曲目几乎都被马勒交响曲全集的录音给盖过去,事实上他的音乐意念明晰,说服力极佳,未能留下重量级的德奥交响曲录音实在有点可惜。也或许如此,在许多乐迷的心目中,腾斯泰特是个「后期浪漫派指挥家」。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21 09:52 PM 编辑 ]

腾斯泰特.jpg (39.7 KB, 下载次数: 228)

腾斯泰特.jpg

伯恩斯坦.jpg (15.4 KB, 下载次数: 231)

伯恩斯坦.jpg

霍伦斯坦.jpg (16.76 KB, 下载次数: 244)

霍伦斯坦.jpg

阿巴多.jpg (14.03 KB, 下载次数: 229)

阿巴多.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1 09:29 PM

作者: J-M    时间: 2012-4-21 09:59 PM
这张腾斯泰特的英国首版黑天使无码,花了300元。不知道值不值。国内唱片的价格,真不好说。霍伦斯坦那张可是TAS上榜天碟,大家不要走眼了哦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21 10:23 PM 编辑 ]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2-4-21 10:42 PM
原帖由 J-M 于 2012-4-21 09:59 PM 发表
这张腾斯泰特的英国首版黑天使无码,花了300元。不知道值不值。国内唱片的价格,真不好说。霍伦斯坦那张可是TAS上榜天碟,大家不要走眼了哦



如果喜欢就值,根据自己情况而定就可,有时如果都用金钱衡量,那么就会放弃很多兴趣和爱好了。
作者: J-M    时间: 2012-4-22 06:05 AM
标题: MAHLER:Symphonie No.4
马勒自己对这首交响曲的解说为:“在前面3个乐章中,笼罩着一种较高境界的沉静肃穆气氛,这个境界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使人莫名其妙地不寒而栗,甚至毛骨惊然。在最后的乐章中,孩子(他在前生中就已属于这一较高境界)告诉我们它意味着什么。”

《 G 大调第四交响曲》,正好是他第一阶段流浪史的一个暂时的休息站。在这首交响曲中,马勒透过儿童天真无邪的想像,描绘出天堂的美好生活。然而马勒不是莫扎特,他没有莫扎特的赤子之心,当然无法以童稚率直的心情去享受天堂生活,因此乐曲中仍夹杂着死亡的恐惧与莫名的哀愁。   《第四交响曲》虽然是马勒交响乐作品中编制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首,但在马勒深邃而浩翰的心灵大海中,仍然沉浮着无尽的乐思。   著名的马勒学者埃根·加登堡将马勒的第二、第三、第四这三首交响曲称为“魔号三部曲”,主要是因为这三首交响曲的歌词和主题旋律,部分是取材自“儿童魔号”民歌集。所以在探索《第四交响曲》的创作背景之前,首先要知道它的来源。   民歌集《儿童魔号》主要是普鲁士贵族艾克姆·冯阿宁和游吟诗人克莱门斯·布伦塔诺两人编辑出版的。由于他们都热爱传统的德国民谣,于是到乡间探访,由农夫、牧人和游吟诗人历代口传的记录中,搜集到 500 首以上的歌曲,并在 1806 年至 1808 年间分成 3 集出版。   《儿童魔号》民歌集所描述的内容有中世纪的传说、三十年战争 (1618 ~ 1648) 和七年战争 (1756 ~ 1763) 中残酷、神怪和讽刺性的反映。歌曲中的主角不是在地狱里受罪的人,就是被神放逐的人,以及饥饿难耐的人和等待被枪决的人。其中对欲望、爱情、离别、黑夜、死亡、天国的描述,都使马勒激动不已。正如马勒的学生、德国指挥家和钢琴家布鲁诺·瓦尔特所说:“当马勒读到《儿童魔号》的时候,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根。”   于是从 1892 年起,马勒在《儿童魔号》的 500 多首民歌中,选出了 25 首谱成音乐。《第四交响曲》终乐章的《天国生活》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严格地说,《第四交响曲》的终乐章是早在 1892 年便已经完成了。当 1895 年,马勒在接近完成《第三交响曲》时,曾经考虑要将《天国生活》这首歌曲作为《第三交响曲》的终乐章,但是《第三交响曲》已有 6 个乐章,如果再增加篇幅,似乎太冗长。经过几番考虑,最后终于放弃。但却可以由当时他所用的标题:“小孩子所告诉我的”,掌握到《第四交响曲》的主要乐思。   1899 年夏天马勒在奥地利南部麦尔尼格度假。他原来因为工作压力过大,产生了精神焦躁的毛病,内心急着想创作《第四交响曲》,但是心情却一直无法平静下来。所以在这一年夏天,他的创作进度缓慢,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成果。当度假结束,他不得不赶回维也纳歌剧院工作。到了 1900 年夏天,马勒回到麦尔尼格的别墅,重新思考《第四交响曲》的创作。这时他乐思泉涌,下笔如神。在 8 月 6 日完成了整首交响曲的创作。据马勒自称,其实他的潜意识已经辛勤创作了整整一年,到了假期不过是将脑中所存放的旋律谱写出来而已。如果此言不假,那么《第四交响曲》的这些优美的旋律,原是马勒隐晦深邃的心湖中所流泻出来的泉水。如果《第三交响曲》所展现的是大自然生命的宏观,那么这首短小玲珑的《第四交响曲》,就是对天国的向往和对大地的质疑。   马勒学者保罗·贝克认为,马勒的《第四交响曲》是在描述“超升至极乐净土的旅途”,在这首乐曲之中,死亡则是以友善的面貌引领人们由现在走入他的音乐天国。为了更进一步分析《第四交响曲》在描述天国旅途之中的精神转变,下面介绍这首交响曲各乐章的主要内容。

可选版本:1.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Mathis演唱),DG, 1991年版,CD编号419 863-2,《企鹅》评介三星。 2.赛尔1966年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版(Raskin演唱),Sony,CD编号SBK46535。这张唱片上另有马勒的《旅伴之歌》,《企鹅》评介三星带花。 3.克莱姆佩雷尔1961年指挥爱乐乐团版(Sehwarzkopf演唱),EMI, CD编号CDM 769667-2。4.索尔蒂1961年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和女高音STAHLMA,后来的DECCA版评价也是相当高的。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24 05:01 AM 编辑 ]

塞尔.jpg (13.58 KB, 下载次数: 212)

塞尔.jpg

索尔蒂.jpg (35.13 KB, 下载次数: 214)

索尔蒂.jpg

卡拉扬.jpg (20.24 KB, 下载次数: 216)

卡拉扬.jpg

克伦佩勒.jpg (19.93 KB, 下载次数: 200)

克伦佩勒.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2 12:00 PM
我的马勒第二交响曲就是克雷姆贝勒的EMI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马勒的交响曲的作品,当时就觉得不错。
作者: J-M    时间: 2012-4-24 07:22 AM
马勒第四交响曲是全部交响曲中音符最写意的一部了。克伦佩勒和舒瓦兹可芙,索尔蒂和卡纳瓦两个版本可以作为经典参考,另外阿巴多在琉森音乐节上的表演也是流光溢彩,不得不提卡拉扬。这位惯录德奥作品全集的大师,唯独马勒没有尽全功,但是指挥的4569,每部都上榜,我个人收藏了6和9,接下来会提到。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2-4-24 09:16 AM
阿巴多琉森音乐节的马勒确实非常好,值得推荐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4 09:22 AM
马勒说:音乐,仅仅能表现全部的人——感情的人、思想的人、呼吸的人、受难的人。
马勒的音乐创作最接近普通人,这使得他的音乐指向或受众,比以前的音乐前辈具有更普遍更深刻的意义。他的作品思茅没有说教,而是一种全景式的展示和呈现,这一点与贝多芬惯用的英雄式的鼓动和自上而下的宣告不同,马勒的交响曲是无所不包的;那是一种异常丰富的情感和体现,包括人的存在和大自然的神性,造物主与所造之物,生命思索和死亡的感触,怀疑与坚定、对立与统一,让我们自己侵入其中,自己去体验和回味,进而沿着马勒的引导,萌发自己的信仰,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整理于作者马威的《马勒百年祭》)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24 06:33 PM 编辑 ]

马勒全集 苏堤058_conew1.jpg (55.36 KB, 下载次数: 199)

马勒全集 苏堤058_conew1.jpg

马勒全集 马泽尔版 .jpg (57.82 KB, 下载次数: 209)

马勒全集 马泽尔版 .jpg

作者: J-M    时间: 2012-4-24 12:46 PM
迷版,这图是卡拉扬的布鲁克纳全集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4-24 02:13 PM
估计音版是被布鲁克纳迷上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4 02:24 PM
原帖由 J-M 于 2012-4-24 12:46 PM 发表
迷版,这图是卡拉扬的布鲁克纳全集

又一次贴错图了,今晚回家再把错误纠正过来,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4-24 07:21 P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2-4-24 02:13 PM 发表
估计音版是被布鲁克纳迷上了。


作者: J-M    时间: 2012-4-25 04:40 AM
标题: 第五交响曲
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于1901至1902年,后来马勒又对总谱进行了多次修改。1904年10月18日在科隆的乔尔采尼希演奏会上由马勒指挥首演。同马勒此前所作的四部交响曲相比,第五交响曲重新确立了纯器乐创作的道路,作品中没有运用任何声乐因素。同时各个乐章间的联系更多地依靠音乐自身逻辑的发展,而不是音乐之外的标题因素。不过正如马勒所有的交响曲一样,内在的标题性内容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更加趋向于抽象化。马勒本人曾说:“我的音乐永远都是大自然的声音。”马勒是从浪漫主义的、诗意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的,萦绕于他脑际的是生命与死亡、大地与宇宙这些宏大而深沉的概念
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共5个乐章:   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升C小调,含有两个中段。指示为“以精确的步伐,严格地,像葬礼行列”。以小号表示送葬鼓号的开始,小提琴与大提琴奏出悲哀的主题,然后出现送葬的行列。加快速度后,指示为“热情而粗犷地”,进入降B小调的第一中段,在沉重的音响背景上,小号与小提琴作对位进行。长号奏出鼓号调,在第一段基础上发展得比第一段更激烈。而热情消退,又变成葬礼节奏后,到达A小调第二中段。在进入第二中段之前,独奏中提琴奏马勒自己的《亡儿之歇》中的《在这个世界上的喜悦之光》的旋律。第二中段只是以弦乐进一步宣泄悲哀,悲哀至极,便出现小号的送葬节奏,然后再趋于平静。著名音乐评论家劳伦斯·吉尔曼对这个乐章的解读是:“就像是令人心碎的失去理智的忧愁,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低音提琴和大管的持续低音之上,小号尖厉的音响表现天昏地暗般的悲伤。与弦乐半音进行的哀泣互为呼应,这一段音乐描写绝望之情,汹涌奔腾,前人的音乐中未有可与伦比者。”   第二乐章,A小调,“如暴风雨的激烈,并更加激烈”,奏鸣曲式。在低声部激烈的序奏后,小提琴表现有力而不稳定的第一主题,它的发展加入前乐章的中段动机。第二乐章减慢速度,随着第一乐章的送葬节奏,大提琴给予F小调处理。速度回到原速后,开始发展部。按序奏动机、第一乐章中段旋律、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顺序发展。第一主题变形后成为再现部,第二主题虽给予暗示,但不完全再现。最后边将第一主题作九度音程大跳.边轻轻地结束。   第三乐章,谐谑曲,D大调,指示为“强有力而不太快地”。由木管奏维也纳舞曲的快乐的主题,展开别致的发展后,到达降B大调第一中段,小提琴奏乡村气息的旋律,大提琴给予纠缠。   接着第一段以自由形态再现。第二中段减慢速度,由圆号作引导,各乐器层层发展。第一段三现后,铜管奏第一中段旋律,木管奏第二中段旋律,第二乐章第一主题加入,发展成高潮结束。   第四乐章,稍慢的慢板,三段体,只用竖琴与弦乐。以竖琴伴奏,第一小提琴奏出抒情主题,变成厚重的对位后进入中段,第一小提琴奏躁动不安的旋律。第三段回到F大调,是对第一段的简化。   第五乐章,回旋曲,D大调。圆号与小提琴奏暗示性的有延长记号的单音,转为快板后,管乐奏主题的断奏。接着变成游戏似的快板,圆号奏主题,其它乐器以赋格发展。大提琴奏巴赫风格的第一副主题,也作赋格发展,这一赋格乐段加入了小提琴所奏的优美新旋律。然后主要主题以小提琴开始,以赋格形态再现,接着再现第一副主题,加入了前面优美的动机,表现对位技巧、二重、三重赋格,进入结尾,铜管制造出强烈的对位高潮而结束。[
作者: J-M    时间: 2012-4-25 04:42 AM
标题: 版本选择
1.巴比罗里1969年指挥新爱乐乐团版,EMI,CDM7 64749-2。   
2.卡拉扬1973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47 450。     
3.滕斯泰特1988年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版,EMI,CDC7 49888-2。


http://hi.baidu.com/%B3%A4%C7%C5%CE%D4%C6%C2/blog/item/96dcbcff89451f55d6887d0f.html

转一篇文章,写得很好,很细致。没有云里雾里,都是实实在在。你能感受到的马勒,或许无法用言语表达,他会帮助你慢慢理清脉络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27 03:36 PM 编辑 ]

巴比罗利.jpg (18.54 KB, 下载次数: 213)

巴比罗利.jpg

卡拉扬.jpg (15.34 KB, 下载次数: 219)

卡拉扬.jpg

腾斯泰特.jpg (16.9 KB, 下载次数: 224)

腾斯泰特.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5 05:40 PM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2-4-24 07:21 PM 发表


这几天忙着下音频,因为在下音频是不能同时上论坛做事,所以急急忙忙上资料就出错了,另个原因可能是年纪大了吧
作者: J-M    时间: 2012-4-27 03:57 PM
标题: 最喜欢的第六 悲剧
马勒的交响曲我最早接触的是第八,但是最喜欢的却是第6。开场一段节奏感强烈而紧凑的低音大提琴齐奏让人感到紧张,甚或振奋。从第五开始马勒的交响乐就带有一些英雄主义,第六的第一乐章同样让人感受到。在悲与喜,苦与乐中交织徘徊。
我听过伯恩斯坦,卡拉扬,海丁克,殷巴尔,库贝里克,阿巴多的第六。最跌宕起伏的就是伯恩斯坦,音响极其庞大,柔板又刻画得细致入微。卡拉扬和伯恩斯坦应该算同一风格。而海丁克和库贝里克则属于清新风格,音响上没有伯恩斯坦那种波澜壮阔的感觉,但是听觉舒服,有的章节特别感人。阿巴多则展示了本曲的戏剧性,音色饱满,感情投入,由尤其喜欢他在柔板时深情的投入,感动他战胜病魔的意志。最后,殷巴尔的版本,在听了前几位的表现后,实在无法接受他的方式。呵呵,个人之言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有力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有短暂的序奏,在强烈的和弦下,小提琴以进行曲风格奏灰暗的第一主题.在主题动机形成的经过部,在弦乐分散性拨奏之上,木管呈示有忧郁味的圣咏风格动态,第一小提琴奏出热情洋溢、压抑不住憧憬似的第二主题,不久加上钢片琴增加力度而重复。有人认为,这是马勒用音乐来表现其爱妻的姿态。发展

  部从处理第一主题动机开始,第二主题加入后,在小提琴的震音下,钢片琴奏柔和的和弦,响起铃声与钟声,圆号奏呈示部的圣咏风格旋律。然后变得优雅,由木管吹第二主题,与圣咏风格旋律一起向前发展,达顶点出现第一主题变形后进入再现部。经过部木管的圣咏风格旋律缩小后再现,然后第二主题比呈示部更为光辉地出现,在低声部出现进行曲风格节奏而成结尾。长号暗示第一主题,以发展风格形态前进,第二主题由小号扩大成胜利形态,由第二主题形成高潮而结束。
第二乐章  谐谑曲,A小调,指示为“带着沉重味”,在低音弦乐与定音鼓所奏的节奏上,小提琴出现主部,由圆号与中提琴纠缠,实际上是主部主题以各种乐器来表达。在进入中段前,以小号出现和弦移行。中段交互用3种拍子,指示为“古风地”。双簧管奏优雅的旋律,此旋律作发展风格进行,接着以自由方式再现第一段。中段变形再次出示,结尾以中段动机为主,形成高潮。
第三乐章  中庸的行板,降E大调,三段体,这是田园性情绪的乐章。小提琴表情十足地呈示第一主题.加入管乐后,飘散着优美的情绪,圆号加入呈田园风味。中段带有铃声,也动员了竖琴与钢片琴。第三段木管再现主题,小提琴以对位法纠缠着木管.以自由方式将第一段主要旋律全部再现后,增加力度以造成高潮。
第四乐章  终曲,序奏是如歌的行板,C小调,强有力和弦中,钢片琴与竖琴奏出分散和弦后,小提琴出现序奏主要旋律,然后由中庸的快板逐渐高扬,进入主部有力的快板。在主部中,先由木管和小提琴强烈地呈现第一主题.圆号呈示第二主题,小结尾时各打击乐器活跃地加上序奏动机,营造出多彩的效果。发展部除两个主题外,亦用上序奏材料给予对位处理,共有3部分:第一部分处理序奏材料与第二主题,第二部分处理两个主题,第三部分再营造出全曲高潮,其中和弦的琴槌敲击,据马勒对妻子叙述这是表现“英雄受敌人3次打击,在第三次像大树一样倒了下去”。之后省略再现部,以悲剧性的沉重结尾作结束,表现一种消极的绝望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29 11:59 AM 编辑 ]

卡拉扬.jpg (12.08 KB, 下载次数: 218)

卡拉扬.jpg

拉特尔.jpg (22.31 KB, 下载次数: 213)

拉特尔.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7 07:56 PM
上一张马勒的《第六、第十交响曲》

马勒第六、十 阿巴多.jpg (74.24 KB, 下载次数: 235)

马勒第六、十 阿巴多.jpg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4-27 11:51 PM
试听过几首马勒作品,感觉还是《第一交响曲》容易接受。
作者: J-M    时间: 2012-4-30 03:11 AM
马勒的1234都是比较好接受的,一些章节不乏童真和浪漫,5就开始转变了,到了第九,最后那个章节,哎,听的人纠结。
作者: J-M    时间: 2012-4-30 05:43 AM
标题: 接下来是第七 夜曲
夜曲?对,没有看错,马勒竟然将交响曲命名为夜曲,可以想象这部作品充满多么不可预测的声音。可惜,这部作品相对其他来说,知名度反而不高。这部交响曲,我听的时间也比较少,似乎少了一些感触。马勒的交响曲,我还不能完全消化下去,下面介绍两版,值得欣赏。

第七號交響曲開始創作於1904年的夏天。當時馬勒在維也納渡假,當時第六號交響曲壓倒性的悲劇性結束剛在他心中萌芽,安詳而穩重,但卻是一種悲哀的認命。就本質上來說,正是「樂觀的絕望,悲劇的勝利」。這樣的經驗對第七號交響曲是有貢獻的,第七號交響曲的第二、四樂章都可以稱為Nachtmusik(夜曲),而且兩者都是由這主旋律中移植出來的,具有實質的結構。

直到1905年夏天,馬勒才寫下本曲的主要段落。這種由裡而外的寫作方式,提供了一個機會讓馬勒去質疑以前作品的適當性,以及是否應該繼續下去?第五號交響曲結尾部分的勝利維持了一種明確的音調,有一種強烈的抒情外型。相較之下,第七號交響曲則顯示非常曖昧的英雄式精神

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1986, DG)

伯恩斯坦雖然以馬勒著稱,不過,一開始的生硬與粗糙讓人有點不知所云,有點無聊,但中段的細緻平和帶來了氣氛的昇華。伯恩斯坦在夜曲上,無疑的要比辛諾波里好多了。不管是詼諧曲的和諧、圓舞曲的性格、夜曲的意境,都具有巧妙的起承轉合,鋪陳得極有味道。彈性而滑順的樂器質感,豐富而層次分明。更難得的是出現了一種平靜無波的美麗留白。終樂章雖然也有強勁的戲劇效果,但太過剛硬,轉折過於直接,加上紐約愛樂較為粗野的銅管,呈現了一種蠻橫的樣式,異樣的表情。幸而明快的表現方式,在勝利的歡呼上,仍是符合馬勒的創作精神。

辛諾波里指揮愛樂管弦樂團(1994, DG)

這是辛諾波里這套馬勒中我最喜歡的錄音。龐大的氣勢、動人的旋律,就算以戲劇性著稱,以馬勒傳人自誇的伯恩斯坦也比不上。沒有伯恩斯坦的神經質,以外圍大格局切入重心,第一樂章終段大合奏即呈現了無比驚人的聲勢。第二樂章,夜曲性格較為欠缺。具有美麗的外形,妖異的艷光,以厚重龐大的音響取勝。第四樂章,特別的慢,有點遲緩,有點失之表面化,但還是維持著明朗風格。終樂章是這個版本最傑出的地方。暢快淋漓地展現大開大閡的氣魄,加強的低音部更帶來絕佳的音響效果,十分討人喜歡。極至的熱情與戲劇化的表現,實在讓人覺得──真爽。

辛诺波利此张还包括  亡儿之歌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30 06:01 AM 编辑 ]

伯恩斯坦.jpg (13.67 KB, 下载次数: 219)

伯恩斯坦.jpg

辛诺波利.jpg (18.09 KB, 下载次数: 213)

辛诺波利.jpg

作者: J-M    时间: 2012-4-30 07:24 AM
标题: 第八 千人
作者:德里克·巴克
  
   马勒《第八交响曲》创作于1906年夏天。作曲家用了8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大型作品。1910年9月12日,《第八交响曲》在慕尼黑首演。这是马勒一生中少有的辉煌时刻。观看首演的贵宾包括:勋伯格、拉赫玛尼诺夫、艾尔加、沃恩·威廉斯、魏恩加德纳、韦伯恩、斯托科夫斯基、门格尔贝格、瓦尔特以及托马斯·曼等艺术界名人。
  
   演奏这部交响曲需要8名独唱演员和171人组成的交响乐团以及850人的合唱队,总共需1029人参加演出。因此负责首演任务的剧院经理埃米尔·古特曼称其为“千人交响曲”。对这一称呼,马勒当时并不感兴趣。
  
   首场演出结束,观众的掌声长达半个小时。马勒走进合唱队,与儿童合唱团的每个孩子握手。
  
   我曾经3次在现场欣赏过《第八交响曲》。第一次是1966年在伦敦,伯恩斯坦指挥。那是一次难忘的演出,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音乐体验之一。第二次是20年后,还是在伦敦,指挥是科林·戴维斯。尽管我的全身心都投入到音乐的冲击之中,但我意识到,舞台上发出的声音不是马勒的,而是柏辽兹的。
  
   第三次是英国肯特郡青年管弦乐团的演出。当时舞台上只有指挥和独唱演员是职业音乐家。尽管合唱队的表演含糊不清、铜管乐气息不足,但这些年轻人的注意力很集中,表演相当投入,乐曲结束时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一场伟大的演出不见得非得完美无缺,毫无激情的表演才是最糟糕的。
  
   1993年出版的一张《第八交响曲》唱片近日成为了我的新宠。列夫*塞格斯坦姆在CHANDOS录制的《第八交响曲》是他最优秀的唱片,无论是录音还是演奏都相当成功,乐曲的尾声的处理尤其出色。唯一的缺憾是独唱演员与乐队的合作不如索尔蒂的录音整齐。(演出乐队是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
  
   在塞格斯坦姆这张唱片出版后的第二年,又有多种《第八交响曲》的唱片投放市场。其中阿巴多(与柏林爱乐乐团)和雅尔维(与哥德堡交响乐团)的录音很让人失望。在我听来,阿巴多的演出相当乏味,音响效果也不好。任何熟悉这一曲目的人都会注意到,阿巴多的演奏丢掉了很多细节--例如管风琴在全曲开始几小节后就消失了,此后再未露面,即使在尾声部分作为男声唯一的伴奏时也是如此。
  
   雅尔维的录音是音乐会实况。这场演出是为一艘沉没客轮的死难者遗孤募捐的义演,瑞典王后赞助了这场音乐会。唱片由BIS公司出版。雅尔维的指挥似乎想打破这首交响曲演出时间的记录。唱片的长度只有70分16秒--整个演出过程都给人一种急匆匆的感觉。
  
   1995年克罗拉多马勒音乐节上,指挥家罗伯特·奥尔森与当地的交响乐团合作的《第八交响曲》实况录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版本。这是一场扣人心弦的演出,录音效果极佳,声音很纯净,平衡度掌握得非常好。此唱片可以与1950年斯托科夫斯基、1959年霍伦斯坦和1975年伯恩斯坦的《第八交响曲》版本并列为最优秀的实况录音。这张唱片也有缺点:由志愿人员组成的合唱队声音太小;乐曲最后部分可以听出演奏者已很疲劳,特别是铜管乐手。当然,任何一场大型演出都很难避免这一问题。
  
   1972年,索尔蒂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录制的马勒《第八交响曲》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版本。其音响效果无可挑剔。在我看来,这是索尔蒂最成功的马勒录音。索尔蒂是无可争议的训练管弦乐队的专家,并且拥有最好的独唱演员和乐手。但这张唱片的某些细节略显浮华,留下一些遗憾。
  
   许多人对邓斯泰德指挥录制的《第八交响曲》倍加推崇,而我并不这样认为。这张唱片的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声音听来很温暖,管风琴的表演很有震撼力。但缺点在于:独唱演员的演唱不平衡;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结尾处的铜管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它们本应显得更突出一些,邓斯泰德的处理过于柔和。
  
   SONY公司出版的伯恩斯坦1966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第八交响曲》,是我那次在伦敦观看的演出几天后录制的。这场演出录音的LP和CD陪伴了我20多年。在我心目中,它是最伟大的演出之一。值得在此一提的是,我还珍藏着1975年伯恩斯坦在萨尔斯堡音乐节演出《第八交响曲》实况录音的LP。这是一套名副其实的整场演出实况录音,目前的所谓实况录音大多是用几天的多场演出拼凑而成的。虽然在唱片中能听到歌唱家和乐手明显的差错,但这正是我喜欢这套唱片的原因。
  
   指挥家罗伯特·肖和米切尔·杰林录制了马勒《第八交响曲》的唱片。曾在托斯卡尼尼手下担任合唱指挥的罗伯特*肖为泰拉克公司录制的这张唱片具有包容宇宙间万物的气势。这也是罗伯特*肖第一次录制马勒的交响曲。
  
   杰林的录音是最廉价的《第八交响曲》版本,但决不是最糟糕的。此唱片的录制地点是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英巴尔为DENON公司录的马勒交响曲全集、伯恩斯坦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马勒第五都在此录音)。乐曲的第一部分略显松弛,第二部分又变得很紧张,但尾声部分相当有力,给人的印象非常深。(王崇刚编译)
作者: J-M    时间: 2012-4-30 07:25 AM
马勒创作此曲时,曾写信给门盖尔贝格,称,“这是在我过去作品中最大的作品,内容与形式都非常独特,无法用语言来表示。你不妨想象大宇宙发出音响的情形,那简直已不是人类的声音,而是太阳运行的声音。”他又说,“我过去的交响曲,只不过属于这首交响曲的序曲。过去的作品表现的都是主观性的悲剧,这首作品却是歌颂伟大的欢乐与光荣。”这首交响曲原分为4个乐章,后取消中间的谐谑曲与慢板,变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降E大调,激动的快板,歌词选自梅因兹大主教符拉巴努斯·毛鲁斯所作的拉丁语圣诗《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先由合唱唱“请造物主的灵降临,你的创造在我们心中”作为经过句后,由第一女高音用降B小调优美地唱“赐我恩泽”为第二主题。各独唱者承接而加上合唱。在第二主题后,有两个女高音表现的新旋律,然后唱“您给予我安慰,给予我崇高的仁慈,生活的源泉,爱的光辉,如甘露般的恩惠。”之后的短小结尾沉重地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开头出现进行曲风格节奏,巧妙地运用第一主题的两个动机,合唱按第一主题变形唱“我们的身躯因您所赐而充满力量。”平静后加入第二主题材料,减慢后第一主题动机做各种处理,独唱者唱“您的火焰为我们燃烧,您的爱在我们当中奔流。”加上合唱后,以第二主题衍生的新旋律,向前做圣咏风格的进行,独唱者加入,以“驱逐我们狡猾的敌人,赐予我们和平,直到永恒。通过您,我们至高无上的引路者,让我们躲避一切邪恶,赐我们予胜利”形成高潮。接下来的歌词是“请赐予我们多重的仁慈,您就是圣父右手七宝齐全的手指。通过您,让我们认识圣父,认识圣子,对圣父、圣子以及圣灵,让我们信仰您和圣灵,直到永远。”发展部最后高唱“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从第一主题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再现第一主题后,独唱者唱第二主题,歌词是:“请赐予我们您神圣的恩典,赐予我们和平,让我们挣脱斗争的锁链,使我们预见欢乐。”结尾在对位技巧之后,童声合唱“光荣归于上帝我们的圣父,归于圣子,他曾死而复活。也归于圣灵,天长地久,直到永恒。”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歌德的《浮士德》第二部分最后一场的配乐,马勒认为,这是对“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的祈祷的较好应验。这是对浮士德与玛格丽特在天界超越了自身的描述。这一部分分为3段:第一段稍慢一点,由降E小调序奏和快板构成,加以合唱与独唱。第二段以女声独唱为中心。第三段具有圣诗风格,有8名独唱者:第一女高音(罪之女)、第二女高音(赎罪之女)、第三女高音(光明之神的母亲)、第一女低音(撒玛利亚之女)、第二女低音(埃及的玛利亚)、男高音(赞美玛利亚的学者)、男中音(快乐与天使澄明神甫)、男低音(沉思的神甫)。先以稍慢的慢板,在小提琴八度震音下,低音弦乐与木管呈示主要的动机群,表现宁静的大自然。铜管承接后,加上合唱,反复各种变化,合唱歌词大意为:“森林莽莽苍苍,巉岩重叠如嶂,树根纠缠盘绕,树干密密参天.百道山泉飞溅,千座岩扉荫罩,狮子与人为伍,默默在周围徘徊,如此洞天福地,实为圣爱所在。”极乐神甫:“欢乐之焰永恒,恩爱情缘如楚,胸中苦痛煎熬,法悦三昧如醇,圣箭穿我心.圣枪刺我身,雷石捣我为齑粉,电火烧我成灰烬。一切虚无之物。消失如灰飞烟灭,唯有耿耿长明星,永恒之爱的核心。”沉思的神甫:“脚下悬岩重万钧,下临绝壑深千仞,千道溪泉齐奔泻,飞泡溅沫浮光晶,古木森森立擎天,如有大力参浮云,宏哉爱力正如此,造形万物育万类,周围风狂怒号,林涛声声如涌,山泉直下千里,水波粼粼喧哗,灌注谷底如施刮,电光闪闪下天郊,扫除毒雾与妖氛,万里长空更清寥,爱之使者告世人,永恒造化育众生,纵使心热如焚,心态冷如冰霜,官能迟钝失灵,如被锁链禁锢,诸神解我焦思,光明照我饥渴心。”飘浮在高空中,荷着浮士德灵魂的天使们合唱:“灵界高贵的成员,已从魔鬼手中救出,凡是自强不息者,都能获得我们拯救,更有爱从天降,圣光庇护其身,极乐之群与之相遇,衷心表示欢迎。”升天的孩子们旋绕在最高山顶合唱:“手挽手儿我和你,连成一圈真欢喜,一起跳跃歌唱,唱出圣洁情感,神明所教养,我们所依赖,我们将瞻仰,我们所敬爱。”较年轻的天使们的合唱:“玫瑰花,圣洁手,赎罪女子情意厚,助我获胜,大功告成。获此至宝,获此灵魂。天花乱坠,恶者自退。   天花所中,魔鬼崩溃。地狱之刑,习之已惯。魔受爱恼,倍觉悲惨,即使老狯,恶魔之王,锐利之痛,刺彼胸膛,请君欢呼,齐声歌唱。”较成熟的天使们合唱:“尘世遗蜕,荷之辛苦,纵是石棉,也非纯净,精神之力,吸引颇强,吸引元素,附着于身,形与神合,亦肉亦灵,纵有天使,亦难分泾渭,只有永恒之爱,才使灵肉离分。”较年轻的天使们合唱:“雾罩岩顶,方觉察有生命的精灵,在周围活跃.浮云澄清,看出是活泼的升天的孩子,他们摆脱了尘厄,手拉手连成圆圈,神会心领,上界的绮丽新春,他初来应与孩子们为伍,渐底于成,宏德于已。”升天的孩子们合唱:“竭诚相迎,作为良友.此身如蛹,尚在茧中,亦如抵押,天使之质,我们加以保护,为之层层剥去茧壳,生命得到福佑,已长大变成美好。”在极高极洁净的石龛中赞美玛利亚的学者:“在这儿自由眺望,精神无比高扬,有美人结队成行,飘摇而直上上界,其中有庄严的圣体,星冠璀璨辉煌。我向光辉瞻仰,世界上最崇高的女帝呵,请让我在苍穹下面,瞻仰你的神圣。请你容许,侠气与温情,激荡着男人的心胸。以圣洁的爱向你奉献,您一旦庄严地命令,我们的勇气便不可战胜。您只要稍加安抚,心中的焦躁就会突然清净。最纯洁的处女,最崇高的圣母,万民选出的女王,位与诸神为伍。”合唱:“你是不可扪触者,但你也不禁止,易受诱惑的人们,虔诚地向你走近。世人不容易拯救,谁能用自己的力量,挣断欲望的锁链,踏着光滑而倾斜的坡,谁能不容易失足!”赎罪女子们的合唱:“在天乡处处翱翔,请接受我们的心声,您崇高无比的圣母,您大慈大悲。”罪之女(玛丽·玛格达连,歌词选自《路加福音》第七章第三十六节):“我以爱情向圣母祈祷,泪洒圣子脚上,滚滚如涂香膏,不顾法利赛人讥讽,我持小瓶向圣母请求,瓶中芳香流溢不尽,我以我的发丝告诉圣母,它曾擦干神圣的肢体。”撒玛利亚之女(歌词选自《约翰福音》第四章):“我以此泉水祈祷我圣母,亚伯拉罕曾到此放牧。我以此水桶祈祷我圣母,耶稣曾以它解渴。我以此清泉祈祷我圣母,清泉滚滚,源远流长,永世常清不竭,流向四面八方。”埃及的玛利亚:“我在此圣地,卸下救世主,作为我之证,祈祷我圣母,我以您的手臂,阻我入门去,作为我之证,祈祷我圣母,潜居沙漠,40年忏悔,祈祷我圣母,我在沙漠中,所记告别辞,辞意含况福,祈祷我圣母。”3人合唱:“您不拒绝罪深的女人,向您靠拢。人如能忏悔,忏悔必有功,其功不会没,升之于无穷。这儿有一位善女,一次偶然失身,过失出于无意,请您广开鸿恩。”赎罪之女(玛格丽特):“回过头,回过头来,无比的圣母呵,无比的光辉,请慈悲地一瞥我的幸福,我早年的爱人,他已经回来,不再是那么痴呆。”升天的孩子们环绕着向前:“他那健壮的躯体,已比我们有力。我们的诚心呵护,会得到丰富的馈赠,我们过早离开人间,对人也全然无知,他却见多识广,会给我们教益。”赎罪女子(玛格丽特):“被珍贵的精灵环绕,神智尚未十分清醒,他还未感知到新鲜的生命,便已进入神圣之群。看哪,他已摆脱了尘世的所有羁绊,抛弃了旧日的腐臭皮囊,从厚重的云霞中,挣出青春的力量,请让我用心指导他,他还在新生的白昼中,睁不开眼睛。”光明圣母:“来吧,升向更高的境界!他会觉察到你.他会跟着你飞升。”赞美玛利亚的学者:“忏悔感悟的人,沐浴着神圣的光辉,从此改头换面,共同超凡人圣,任何向上的意志,无不向您皈依。处女,圣母,女神,天后,但愿永远得到您的恩佑。”神秘的合唱告终:“一切无常事,只是一虚影,不可企及者,在此事已成,不可名状者,在此已实有,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向上。”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4-30 07:35 AM 编辑 ]

索尔蒂.jpg (14.64 KB, 下载次数: 239)

索尔蒂.jpg

腾斯泰特.jpg (11.93 KB, 下载次数: 241)

腾斯泰特.jpg

海丁克.jpg (15.93 KB, 下载次数: 239)

海丁克.jpg

作者: J-M    时间: 2012-4-30 07:36 AM
海丁克这个马勒系列,包装真的非常精美,而且录音很好,海丁克的演绎不会给人大起大落的感觉,就看各位喜欢了。我当然会要一张索尔蒂的版本,不可或缺的版本。
作者: J-M    时间: 2012-5-1 06:34 AM
标题: 第九交响曲
马勒的《第九交响曲》,D大调,作于1909-1910年,由布鲁诺·瓦尔特于1912年6月26日在维也纳指挥首演。在此曲之前的《大地之歌》,原应称为《第九交响曲》,因考虑到与第九有关连的作曲家的命运,才舍第九不用。作此曲时,马勒好像已安然超越了死亡,在第一乐章发展部也曾记有“呵,我消逝了的青春,我消费了的爱”,第三乐章开头记有“给在阿波罗的我的弟兄”,第四乐章结尾有“像死那样结束”。

卡拉扬,伯恩斯坦,巴比罗利,瓦尔特,克伦佩勒,任何一位都可以称为诠释这部作品的大师。如死那样结束,却超越死亡的界限,在迷幻,幽静中到达另一个世界,仿佛听到了那另一端的召唤。结束最后一段生命之旅,将在彼岸开始新的捉摸不定的旅程。生命在辉煌绽放过后,最终轻轻的被命运带走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5-1 06:48 AM 编辑 ]

瓦尔特.jpg (18.5 KB, 下载次数: 264)

瓦尔特.jpg

巴比罗里.jpg (37.37 KB, 下载次数: 257)

巴比罗里.jpg

卡拉扬.jpg (12.37 KB, 下载次数: 228)

卡拉扬.jpg

伯恩斯坦.jpg (46.94 KB, 下载次数: 232)

伯恩斯坦.jpg

作者: J-M    时间: 2012-5-7 07:46 PM
标题: 发个马勒趣味图
很有意思,可以帮你熟悉马勒各交响曲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5-7 07:48 PM 编辑 ]

马勒图.jpg (51.92 KB, 下载次数: 230)

马勒图.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5-7 09:18 PM
增兴上几个马勒交响曲CD封面,谨请J-M兄原谅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5-7 09:19 PM 编辑 ]

照片 1165马勒一 朱里尼版 .jpg (46.21 KB, 下载次数: 270)

照片 1165马勒一  朱里尼版 .jpg

照片 1166 马勒二 瑞典指挥家布隆斯泰特版 .jpg (59.53 KB, 下载次数: 250)

照片 1166 马勒二  瑞典指挥家布隆斯泰特版 .jpg

照片 1168马勒 五 莱因斯多夫版.jpg (63.71 KB, 下载次数: 226)

照片 1168马勒 五 莱因斯多夫版.jpg

照片 1170 马勒四 阿巴多版 .jpg (39.46 KB, 下载次数: 261)

照片 1170 马勒四 阿巴多版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5-7 09:32 PM
再上几张;

照片 1825 A.jpg (29.16 KB, 下载次数: 272)

马勒第一交响曲 小泽征尔版

马勒第一交响曲 小泽征尔版

照片 3906马勒第一.jpg (82.93 KB, 下载次数: 261)

马勒第一交响曲 朱里尼版

马勒第一交响曲 朱里尼版

照片 3921 1-2 马勒第三.jpg (65.87 KB, 下载次数: 267)

马勒第三交响曲 克莱姆佩勒

马勒第三交响曲 克莱姆佩勒

照片 3974 1-2_conew1.jpg (71.94 KB, 下载次数: 253)

马勒第二交响曲 卡普兰版

马勒第二交响曲 卡普兰版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5-12 09:48 PM
J-M兄,我还等着你介绍的马勒呢。 我上几个封面助兴;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5-12 09 PM 编辑 ]

照片 1171 马勒九 巴伦帮版.jpg (40.54 KB, 下载次数: 255)

照片 1171 马勒九 巴伦帮版.jpg

照片 1172 马勒九 莱文版 .jpg (72.37 KB, 下载次数: 276)

照片 1172 马勒九  莱文版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5-26 05:21 PM
继续是马勒的第八交响曲版本;
   腾斯泰特版

苏堤版

杰基耶夫版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5-26 05:24 PM
布列兹版和伯恩斯坦版的马勒交响曲;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5-26 05:30 PM 编辑 ]

照片 3001马勒第九_布列兹版 .jpg (108.85 KB, 下载次数: 280)

照片 3001马勒第九_布列兹版 .jpg

照片 3095马勒1&10_conew1.jpg (97.19 KB, 下载次数: 287)

照片 3095马勒1&10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5-26 05:27 PM
苏堤的马勒《第一交响曲》和大卫. 津曼的马勒《第四交响曲》;


作者: 我爱莫扎特    时间: 2019-3-22 12:38 PM
马勒的十部交响曲,我都喜欢,其中,最喜欢第二、第八、第六和第五。
作者: 我爱莫扎特    时间: 2019-3-23 04:06 PM


马勒第八交响曲,库贝利克指挥。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9-3-25 03:53 PM
几年前,曾经一口气连续听完马勒1~10,让人理解的空间特别大
作者: YSJ    时间: 2019-3-25 10:22 PM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9-3-25 03:53 PM 发表
几年前,曾经一口气连续听完马勒1~10,让人理解的空间特别大
MY GOD!马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牛了。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9-3-26 04:27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9-3-25 10 PM 发表
MY GOD!马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牛了。
有时也是云里雾里似的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9-3-29 09:51 AM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9-3-26 04:27 PM 发表
有时也是云里雾里似的


一口气能听完马勒全集的估计是凤毛麟角,厉害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9-3-29 09:54 AM
海丁克的这个马三相当不错

(104.05 KB, 下载次数: 155)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9-3-29 10:38 A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9-3-29 09 AM 发表


一口气能听完马勒全集的估计是凤毛麟角,厉害
说是一口气,其实也得分好几天,就是期间也不听别的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