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布鲁克纳第四、第七交响曲 [打印本页]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4-6 06:19 PM
标题: 布鲁克纳第四、第七交响曲
这两天想听些沉长些的东西,翻出了老布的第4、第7,都是超过1小时的作品,比较考验耐性

P1020996_conew1.jpg (36.74 KB, 下载次数: 425)

P1020996_conew1.jpg

P1020997_conew1.jpg (35.19 KB, 下载次数: 404)

P1020997_conew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2-4-6 06:58 PM
好兴致啊,不要错过布八!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6 07:06 PM
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1824年生于奥地利安斯费尔登,父亲是当地教堂的管风琴师兼合唱指挥。布鲁克纳自小就喜欢音乐,很小就会弹奏管风琴、钢琴和小提琴。
布鲁克纳对瓦格纳的音乐情有独钟,尽管当时维也纳对瓦格纳的音乐多半持否定的态度,但他仍然以瓦格纳的音乐为荣。这就造成他的音乐难以见到天日,比如他的《第一交响曲》二十五年后才出版。
他的第四交响曲于1874年间写成,1878——1880年修改过两次,1881年首演。这部交响曲有个标题“浪漫”,也有人把它称为“大自然”、“森林”交响曲。更有人从其中的乐章里找到浪漫主义的有趣情节;设想第一乐章的背景为中世纪德国古堡的黎明时分,塔楼上传出城堡卫士的号角声,城门打开,骑士傲然走进森林,然后是诱人的森林和鸟儿唱歌。
第四交响曲的标题“浪漫”和它的明确而几乎看得见的形象,使人们猜测他的标题型结构,但里面确定的故事情节是没有的。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比较著名的版本:DG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DECCA波姆指挥维也纳爱乐、EMI切利毕达奇指挥慕尼克爱乐版、DG约夫姆指挥柏林爱乐版、DG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版、DECCA夏伊里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等

布鲁克纳第四 波姆版_conew1.jpg (55.02 KB, 下载次数: 279)

布鲁克纳第四 波姆版_conew1.jpg

布鲁克纳第四 旺德版_conew1.jpg (44.72 KB, 下载次数: 281)

布鲁克纳第四 旺德版_conew1.jpg

布鲁克纳第四拉特尔版_conew1.jpg (44.74 KB, 下载次数: 288)

布鲁克纳第四拉特尔版_conew1.jpg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4-6 08:35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2-4-6 06:58 PM 发表
好兴致啊,不要错过布八!

我听的第一首布交就是布八,确不错!比较喜欢DG金卡拉扬2CD版。

[ 本帖最后由 马生 于 2012-4-7 11:43 AM 编辑 ]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4-6 08:40 PM
希特勒把布鲁克纳的E大调第七交响曲定义为伟大艺术的永恒语言。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4-6 08:42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6 07:06 PM 发表
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1824年生于奥地利安斯费尔登,父亲是当地教堂的管风琴师兼合唱指挥。布鲁克纳自小就喜欢音乐,很小就会弹奏管风琴、钢琴和小提琴。
布鲁克纳对瓦格纳的音乐情有独钟,尽管当时维也纳对瓦格 ...

谢谢版主介绍
作者: jp    时间: 2012-4-6 09:37 PM
有何感悟呢?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4-6 10:0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2-4-6 09:37 PM 发表
有何感悟呢?

第四的第二乐章很耐人寻味。。。。。。


《布鲁克纳"第四浪漫交响曲"》清澈响亮的音色,光辉灿烂的音响效果。有位著名的音乐大师曾经对奥地利伟大音乐旋律家安东·布鲁克纳的作品作过一个令人不解的评价:布鲁克纳的作品是宗教的,过于平静,不出一、两年就会消亡并被人遗忘。但事实却是布鲁克纳的音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并不接受宗教信仰的人的喜爱。           ------摘自互联网

[ 本帖最后由 马生 于 2012-4-7 11:23 A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2-4-7 02:36 PM
应景上两版我钟爱的瓦尔特版本。
老布的音乐不会象悦耳的室内乐那么欢快,却能唤回沉睡的心灵深处,一但被某段旋律触及到,有时就会激动得流泪……。同样让人欲罢不能有深度的音乐还有马勒。大气大落、大悟大彻!

_MG_3520.jpg (56.93 KB, 下载次数: 334)

_MG_3520.jpg

_MG_3510.jpg (62.11 KB, 下载次数: 314)

_MG_3510.jpg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4-7 03:03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2-4-7 02:36 PM 发表
应景上两版我钟爱的瓦尔特版本。
老布的音乐不会象悦耳的室内乐那么欢快,却能唤回沉睡的心灵深处,一但被某段旋律触及到,有时就会激动得流泪……。同样让人欲罢不能有深度的音乐还有马勒。大气大落、大悟大彻!

老布的东西进不去就不知所谓,“一旦被某段旋律触及到”,进去了,就真会有了点留恋的感觉。。。。。。其他版本也争取听听。谢谢介绍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8 09:49 AM
    布鲁克纳与瓦格纳的私交甚密,以至当时的“瓦格纳派”被攻击时,布鲁克纳也被当作目标来攻击而不能独善其身。尽管在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里能听到瓦格纳作品管乐的华美绚烂效果,但仍然不失布鲁克纳自己特有的宗教虔诚,使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与瓦格纳额音乐有所区别。
    布鲁克纳的宗教情怀经常表现在他的交响曲里,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就是以弦乐颤音和连续的低音奏出神秘安详的意境,有着圣咏班的宁静。第二乐章以柔美宽广的旋律表达虔诚的曲风 ,使人感到宏伟、肃穆、悲壮,这正是布鲁克纳交响曲最感人的部分。第三乐章使用一种类似华尔兹的奥地利舞曲——兰德勒舞曲,属于民俗音乐,一般称为谐谑曲。第四乐章;第一乐章的主题在这里得到扩张,这个终曲浓缩了前面所有要素和动机。
    布鲁克纳的《第四“浪漫”交响曲》是他所有作品中最显浅的一部,它有着辉煌灿烂的音响效果,也使人仿佛倘详在森林狩猎的意境中,更使人感觉到布鲁克纳对上帝的虔诚。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9 11:54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8 09:51 AM
较为少录音的布鲁克纳第一、第二交响曲版本: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8 09:54 AM 编辑 ]

布鲁克纳第一 廷特纳首次录制_conew1.gif (23.78 KB, 下载次数: 221)

布鲁克纳第一 廷特纳首次录制_conew1.gif

布鲁克纳第二廷特纳_conew1.gif (36.29 KB, 下载次数: 254)

布鲁克纳第二廷特纳_conew1.gif

布鲁克纳第二夏里伊版.jpg (16.25 KB, 下载次数: 235)

布鲁克纳第二夏里伊版.jpg

布鲁克纳第二 朱里尼版.jpg (40.16 KB, 下载次数: 280)

布鲁克纳第二 朱里尼版.jpg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4-8 11:47 AM
通过几位版主的介绍,对布鲁克纳有了重新的认识。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他的代表作4,7,8,9中,第四和七相对较为通俗,刚接触得由浅入深。
作者: anjing    时间: 2012-4-8 04:50 PM
4与8比较著名。8是代表作。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8 09:42 PM
    布鲁克纳与瓦格纳同一个时代的作曲家,作为与瓦格纳同时代的作曲家,又是瓦格纳的崇拜者,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在音乐史上至少可以在几十部经典交响曲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乐评家从来不会忽略他的《第四“浪漫”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
    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用了两年才写成(1881——1883),它主要是体现对生活的乐观情绪,是继《第四“浪漫”交响曲》之后的一部通俗作品。正是他的这部《第七交响曲》是他成为世界知名的作曲家。布鲁克纳的一些信徒把他的《第七交响曲》称之为“英雄”交响曲,因为这不交响曲像一部宏伟的史诗,反映了极为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他篇幅庞大,但构思严谨,演奏需时一个多小时。
第一乐章在小提琴的背景下有法国号和大提琴走出歌唱性的主题,宽广、宏伟、安详又带淡淡的忧愁。第二主题则是由双簧管和单簧管奏出柔弱、明亮的美妙旋律。
    第二乐章被称为“挽悼瓦格纳的颂歌”,据说布鲁克纳写这个段落实是就感到瓦格纳的去世。其感人的程度不亚于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和瓦格纳《众神的末日》中的葬礼进行曲。在布鲁克纳去世的时候,人们就是用这段音乐送他下葬的。
    第三乐章(谐谑曲),简单明了而快速的旋律表明这是一段兰德勒舞曲,中段由小提琴带出一个温暖的歌唱性旋律,除了一些略带悲伤的元素外,这个乐章是在舞蹈的旋风中结束的。
    最后乐章的第一主题是一支快速地英雄行进行曲,旋律轻盈、奋发而有力,明朗的乐句使人振奋,终曲在乐队高声区中一些清澈而欢呼的音响衬托下,铜管乐走出英雄主题,这是一首对生活、对人类幸福的辉煌赞歌。(部分资料来自《世界名曲欣赏》)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8 09:45 PM 编辑 ]

布鲁克纳第七 卡拉扬版_conew1.jpg (43.18 KB, 下载次数: 267)

布鲁克纳第七 卡拉扬版_conew1.jpg

布鲁克纳第七 旺德版 _conew1.jpg (55.7 KB, 下载次数: 249)

布鲁克纳第七 旺德版 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8 09:43 P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2-4-8 11:47 AM 发表
通过几位版主的介绍,对布鲁克纳有了重新的认识。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他的代表作4,7,8,9中,第四和七相对较为通俗,刚接触得由浅入深。

应该这么认为吧。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0 01:31 PM
布鲁克纳的学生——著名作曲家马勒对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这样评论:那是“上帝与愚人的狡诈混合”而布鲁克纳的生活和音乐似乎都在表明这个事实。布鲁克纳曾经对马勒说:为了完成第十交响曲,我就得卖命工作,不久我就要站在上帝的面前,如不好好工作,则无颜见上帝。到时上帝或许会对我说;我给你的能力不止于赞美颂扬上帝而已,你这个蠢材!你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布鲁克纳的音乐对宗教而言是“伟大”的,他所诉求的应该是绝对的音乐而非标题音乐。布鲁克纳没有死守浪漫派的规条,他的音乐远远超出音乐的本身,只用神圣又神秘表达,难怪他被称为“上帝的音乐家”。
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

布鲁克纳第三 波姆 .jpg (65.45 KB, 下载次数: 269)

布鲁克纳第三 波姆 .jpg

克纳佩茨布什指挥布鲁克纳第三.jpg (22.38 KB, 下载次数: 259)

克纳佩茨布什指挥布鲁克纳第三.jpg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4-14 09:21 AM
正听着DG 4790320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巴伦博伊姆,能听下去,比马勒的容易接受,只是需要些耐性才是。

bk.jpg (26.12 KB, 下载次数: 277)

bk.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7 10:22 PM
上几个布鲁克纳交响曲的CD封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18 07:24 AM 编辑 ]

布鲁克纳第三、八海丁克版.jpg (43.92 KB, 下载次数: 220)

布鲁克纳第三、八海丁克版.jpg

布鲁克纳第四 波姆版_.jpg (51.21 KB, 下载次数: 283)

布鲁克纳第四 波姆版_.jpg

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皇家苏格兰国家乐团.jpg (36.57 KB, 下载次数: 230)

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皇家苏格兰国家乐团.jpg

布鲁克纳第五欧根·约胡姆版.jpg (30.11 KB, 下载次数: 264)

布鲁克纳第五欧根·约胡姆版.jpg

布鲁克纳交响曲 海丁克版.jpg (20.34 KB, 下载次数: 262)

布鲁克纳交响曲 海丁克版.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7 10:27 PM
布鲁克纳有“慢板大师”的美誉,用我们的语言说;他的音乐是宗教神圣的劝谏,劝人向往美好,劝人从善,他的慢板乐章总是慢得愁帐,慢得思绪万千。听他的音乐缺乏耐性是万万不行的。
作者: anythrk    时间: 2012-4-18 12:04 AM
音版,你贴的那张DG大黄标是辛诺波里指挥的瓦格纳序曲,这张碟听过很多次了
应该是这张封面
辛诺波里演绎条理清晰,但不显得干瘦,不过有点爆

[ 本帖最后由 anythrk 于 2012-4-18 12:25 AM 编辑 ]

img014.jpg (35.91 KB, 下载次数: 188)

img014.jpg

作者: anythrk    时间: 2012-4-18 12:16 AM
贴几张手上有的布7,最初喜欢上布鲁克纳就是因为7,也相对来说是布鲁克纳交响中比较好入门的。
这些布7中,最喜欢切利的现场还有旺德和BPO的现场。
切利的指挥比较有特点,速度慢而不散,声音犹如一堵堵墙一样层层推进,气势宏大。
旺德的指挥比较正,初听觉得比较平淡,但感觉非常有内力,乐队完全在掌握之中,织体清晰又不失韵味。
目前布鲁克纳里面最喜欢布5大教堂,前阵子还去听了这个的现场

[ 本帖最后由 anythrk 于 2012-4-18 12:18 AM 编辑 ]

img011.jpg (63.27 KB, 下载次数: 178)

img011.jpg

img012.jpg (63.44 KB, 下载次数: 209)

img012.jpg

作者: anythrk    时间: 2012-4-18 12:23 AM
布鲁克纳第五也推荐切利的

img013.jpg (61.15 KB, 下载次数: 196)

img013.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2-4-18 04:08 AM
布鲁克纳 第八号交响曲 2CD(EMI 7243 5 56696 2 9),切利比达凯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现场版)。

布鲁克纳 第八号交响曲.jpg (41.96 KB, 下载次数: 202)

布鲁克纳 第八号交响曲.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8 07:24 AM
原帖由 anythrk 于 2012-4-18 12:04 AM 发表
音版,你贴的那张DG大黄标是辛诺波里指挥的瓦格纳序曲,这张碟听过很多次了
应该是这张封面
辛诺波里演绎条理清晰,但不显得干瘦,不过有点爆

对的,这张西诺波里的布鲁克纳贴错了, “错就要认,打就要站定”,我把它删除。谢谢ay兄的纠正 。ay兄对布鲁克纳有很深的了解,甚至去过他的交响曲的录音现场,我强烈要求ay兄多点介绍布鲁克纳交响曲的相关资讯,相信网友也想通过你的介绍得益不少。
作者: anythrk    时间: 2012-4-18 10:29 AM
标题: 回复 25# 的帖子
惭愧,我不懂的。。。,瞎听而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8 01:55 PM
       布鲁克纳之所以在有“上帝的音乐家”外还被称之为“慢板音乐家”,是因为布鲁克纳的音乐在创作中,总是寻找他的幻想领域——对上帝引导的天国绝对忠贞的信服。他在对上帝的祈祷时沉浸在肃穆宁静之中,一切变得空灵纯净,他把自己的寄托体现在音乐中,因此他的慢板乐章受人称道。但这只是音乐评论,知道了概况以后,怎样理解,怎样聆听,大概沿着这个引导或许会喜欢上布鲁克纳的交响曲的。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19 09:59 A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2-4-18 04:08 AM 发表
布鲁克纳 第八号交响曲 2CD(EMI 7243 5 56696 2 9),切利比达凯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现场版)。

    切利比达克是罗马尼亚人,二战后接替富特文格勒任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岗位。在欧洲人的眼里,切利比达克是独一无二的指挥大师多数乐评说切利比达克的把握能力、对乐团的调控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多数人认为切利比达克是布鲁克纳作品的演绎权威。在指挥布鲁克纳作品时,切利比达克充分展示了他诠释的德奥作品大师的风范,他对细节特有的内敛风格给乐团和现场观众笼罩上一种当代音乐罕有的沉思气氛。难怪多数乐迷们说;要听布鲁克纳,就一定要听切利比达克的布鲁克纳。(整理于《经典唱片》)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0 09:21 AM
布鲁克纳的第三、第五、第六交响曲并未列入他的经常演奏曲目中,但作为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作品,它的录音还是不少的。上传几个封面,望网友加以点评。

布鲁克纳第三 菲利浦.jpg (35.4 KB, 下载次数: 229)

布鲁克纳第三 菲利浦.jpg

布鲁克纳第五 海丁克版084_conew1.jpg (39.75 KB, 下载次数: 207)

布鲁克纳第五 海丁克版084_conew1.jpg

布鲁克纳第六夏伊版.jpg (36.67 KB, 下载次数: 200)

布鲁克纳第六夏伊版.jpg

布鲁克纳第六 凯尔贝特,约瑟夫版 _conew2.jpg (37.51 KB, 下载次数: 210)

布鲁克纳第六 凯尔贝特,约瑟夫版 _conew2.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0 10:13 AM
原帖由 anythrk 于 2012-4-18 12:23 AM 发表
布鲁克纳第五也推荐切利的

这张是著名的切利比达克的布五版本。转一个网上对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的评述:
每当想听布鲁克纳(1824—1896),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第5交响”,它有一股磁力吸引我,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从人格魅力角度讲,我最为敬重的一个是勃拉姆斯,一个就是布鲁克纳。布鲁克纳外表羞怯,处世有些缩手缩脚、待人极诚垦,甚至是过分谦恭,他的心理似乎终身处于矛盾中,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以至于它的作品被不断修改,繁多的修改稿中,既有他本人,也有身前身后的几位“大师级”指挥,似乎谁都能把布鲁克纳的作品拿来修改一番,然就是这样一位“慈眉善目”的好人,一位创作了无比众多动人篇章大作曲家,却被当时保守的维也纳音乐人士视为“危险的、颠覆性的”激进分子,以爱德华·汉斯力克为首的维也纳主流媒体在《新自由报》上对他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汉斯力克是当时誉满欧州的大师级音乐评论家,他的地位至尊,一言九鼎,音乐造诣极深,多有真知灼见,却也不时偏狭邪恶,(我将在论及瓦格纳作品时详细谈到他),他的反对使得当时的布鲁克纳举步维艰,这部伟大的“第5交响曲”就“诞生”于这个时期——1876年,这个时期的布鲁克纳深深陷入个人沮丧之中,艺术上几乎失去信心,经济上困难重重,作品完成后,既使按指挥家的要求几经修改也没有人愿意演奏,有的专家认为“汉斯力克的有力反对、与布鲁克纳在推进自己事务方面的无能”使得布鲁克纳在写作与修定这部作品时显得特别“凄凉”,1875年,他在写给他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我辛苦一世,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债上加债,自作自受,我为我搬到维也纳的愚蠢行为进行忏悔,我一年花掉一千弗洛林斯,而今一年没有收入,我负担不起第4交响曲的抄稿费用”,何等凄惨!连一份可怜的抄稿费都负不起,生前凄惨死后辉煌的艺术家不在少数,此作于1894年才第一次首演,首演时总谱已被修改的面目全非,尽管这些修改常常是好意,更为凄惨的是:布鲁克纳本人直到死也没有听过他的这部交响作品演奏。我们要永远感谢罗伯特·哈斯,他在二战前根据布鲁克纳手稿,出版了完整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稿”,这一稿本源于布鲁克纳真实的、未经他人篡改的手稿,在相当的程度反映了布鲁克纳的真意,二战后,进一步的修定由利奥波德 诺瓦克完成,他出版了第二个“全集稿本”,经他校定的第5交响曲稿本于1951年面世。
然令人钦佩之处在于,就是这样一位表面看来柔弱、谦恭的人,却写出了一部无比雄浑、高阔、充满男性阳刚气质的伟大作品,它的丰满丰富与宽阔的交响视野很难有人达到,每每听此我常想:什么才是真正的男人?表面气宇轩昂、挺胸腆肚、或仰面不可一世者未必真是,那些腰缠万贯、俯视群贤、以己之丰讥人之简、以己之得讥人之缺者也未必真是,那些小肚鸡肠、做作卖弄、动不动就鸡零狗碎地奚落他人一番者更非真男人,真男人在“骨气”,谦卑、内敛、退让、不争,但内心坚定,具有至死不改、“至难”不变的活脱脱一付傲骨,勇于谦让于人也勇于解剖于己,就像勃拉姆斯,就像“勃交”的第一、第四交响,就像布鲁克纳,就像这部“第5交响曲”,一部活的布鲁克纳,内里容纳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思想与性格,焉能不精彩?无法不精彩!
版本上我仍然首先推荐切利比达凯率慕尼黑爱乐团录于1993年2月的这张“现场版”,这版演奏使用的是哈斯稿本,它给我深刻印像处在于:切利比达凯将布鲁克纳最大限度的细致化、哲理化、情感化了,布鲁克纳的灵魂如“附体”于切利,演奏也就带出了无比温馨的色彩、虔诚的宗教意念、高耸入云般的胸浑与庄严,他把这部“巨人”般的作品演奏的像个真正的“巨人”,浓郁、厚重、密不透风的氛围力量,和靠无数个细部堆积起来的庞大结构编织成“宏大的幅度与崇高的品格,如海潮般一浪浪推向高潮”!从中发掘出来的力量胀满了整个空间!其实,这版演奏“布鲁克纳休止”运用很明显,但给人感觉却微乎其微,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切利比达凯过人的控制力、和过人的结构布局的条理性,步伐缓慢但神形兼备、又整又立,整个演奏都显示出“帝王”般的大气。
第一乐章由两个主题与几个主题片段构成,(也有说由三个主题构成,但我感觉不出另一个清晰稳定的主题在哪里,暂仍按我的听感所写)开始缓慢的引子逐一清晰地呈示几个主题动机,其中第二主题动机是后面第四乐章赋格段落的主题,然后3.10分由大提琴与中提琴演奏出主部主题,第二主题是对比性的,很好分辨,它在4.49分始于一组弦乐拨奏中,小提琴演奏出具有思念、思考味道的旋律,在经由包括木管声部呈示后,思念味道越发浓郁,逐渐注入力度,合奏增加宽度使之具有了鲜明的交响性,展开部分始于11.15分,乐队回到开始的慢引子,以第一主题为中心,不断吸引出其它的主题片断,并与之交织成巨大的合奏声响,再现部始于17.16分,它由第二主题组开始,再现第二主题组的各种素材,并以第一主题强大的高潮结束。
第二乐章相对简单,两条主要的旋律对比鲜明,一条由双簧管演奏,随后在3.34分、对比性旋律在温暖的C大调上以浓郁的形状呈示,它由温馨渐发展至庄严,变形、扩展,并引至崇高,再回到双簧管主题,这一乐章情感深厚、涵盖极丰,充满虔诚,甚至带有几分“苦行僧”般的艰辛与苦中作乐的味道,最后却是宗教圣殿般的巍峨壮观,演奏无可挑剔,弦乐浓密如织、铜管宏大亮丽、节奏稳健如山,堪为上品。
第三乐章是交响的天堂,三段体,听来很过瘾,末乐章实际是第一乐章引子的继续,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整个第一乐章的展开部,这一乐章的主题首现于0.45分,由木管一次次零星的呈示,并由大提琴在1.57分完整呈示,形成赋格后汇成宏大的巨流,这个赋格不断被乐队的插部中断,使演奏形成抒情般的诉说,但迎来的则是赋格更有力壮观的展开,演奏充分的男性化、充斥着男子汉的坚硬与阳刚,7.48分首现一军号般的英雄主题,整个铜管吹奏出如圣咏般的声响,它由圆号确认后被木管重复、经由弦乐模仿、扩大、展开,演变成一新的赋格主题,这个主题兼具了英雄气质、宗教般的圣咏调色、宽广恢宏的气势与一往无前的精神,它具有压倒性的力量,切利比达凯的演奏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呈显出如“帝王之尊”般的霸气,激动人心的力量辉煌而持久,别忘记这是现场演出,处理这样长大的篇幅,大师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毫无倦怠,尾声令听者如置于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涛中,漫天盖地、席卷而来,真是精彩。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21 08:46 AM 编辑 ]

切利毕达奇版_conew1.jpg (20.1 KB, 下载次数: 227)

切利毕达奇版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1 08:18 AM
布鲁克纳《降B大调第5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是布鲁克纳所有作品中最睿智的一部,在作品中布鲁克纳完全摆脱了瓦格纳和声和配器手法的诱惑。也许正因如此这部作品和第六交响曲没有被布鲁克纳反复修改只留下一个总谱版本。布鲁克纳从来没听过这部作品的演出,直到布鲁克纳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才由他的学生Franz ShalkGraz指挥了第五交响曲的首演,那时候布鲁克纳已经病得十分厉害不能到场了。不过这个首演的版本已被大肆删节和重新配器,总之已被改得一塌糊涂,根本不能反映作品的原貌。
    全曲4个乐章:第一乐章:第一乐章引子,弦乐器奏出柔和、蹒跚的旋律,这个旋律逐渐减弱消逝时整个乐队(除了定音鼓以外)突然爆发出一个上行的富有节奏的段落,这个段落建立在降G大调的三和弦上--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在这部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中的三个乐章里降G大调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铜管乐奏出圣咏般的合奏呼应着这个段落。然后前面的段落又回来了,不过这一次是出现在主调上面而且定音鼓也加入到了齐奏中,速度逐渐加快引出中提琴和大提琴上的主部主题。抒情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伴以弦乐器的拨奏,后接木管乐器上的新主题由弦乐器演奏的切分节奏伴奏,接着又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段落,然后逐渐减弱进入展开部。
    在乐曲的展开过程中快板部分两次被柔板的引子主题打断,这时候引子中的铜管乐合奏再次出现。这里有一个问题:布鲁克纳究竟是想以"快板"的速度演奏这个段落还是以原来的柔板的速度演奏?他本人并没有特别说明。类似的情况可以在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终曲中看到:原来缓慢柔和的圣咏在再现时以快板的速度很快地奏出。很多指挥家在这两个地方都喜欢放慢速度。我认为作曲家的意图已经很明白地写在了谱子上面,所以我演奏这一段的时候保持"快板"的速度不变。
    第2乐章忧郁的第二乐章开头部分是弦乐器每小节6个音符的三连音节奏拨奏和双簧管上朴素悠长的2/2拍子旋律的对话。当这个曲调再次出现的时候小提琴奏出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对其进行修饰。布鲁克纳写道以同样的节奏演奏如同Alla breve bars,但是更加慢一些。这些话明显表明在这个乐章的开头部分应该是每小节打两拍而不是六拍。布鲁克纳巧妙地把弦乐演奏的抒情主题放在C大调上呈示,因为他对这个旋律作了一点小小调整来解决小提琴不能演奏#f音的低音的问题。当这个主题升高一个全音再次出现的时候小提琴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演奏这个合适的旋律。在接近结尾的部分布鲁克纳使用了一大串令人恐怖的和弦,这些和弦通常是不会使用的,不过听上去很前卫。接踵而来的尾声部分出人意料地结束在大调上,然而这并没有驱散弥漫在这个乐章中的忧郁的情绪。
    第3乐章:谐谑曲的开头由弦乐器奏出的24个音符和第二乐章开头部分完全一样,只是速度更快一些。在这个基础上木管乐器奏出一个激动不安的主题。随后弦乐以较慢的速度奏出一个愉悦的乡村舞曲风格的主题,乐队响亮地与其呼应,让人几乎可以看到舞者跺脚的样子。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回到开头的速度和情绪。三声中段中处处回响着优美的圆号声,给人以十分亲切的感受。
    伟大的富特文格勒在描述第五交响曲终曲时认为它是连接交响曲文献中其他作品的桥梁,他的观点对么?虽然对一部作品过高的评价是危险的,但是这部作品确实是名符其实的最伟大作品之一。
    第4乐章:终曲从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开始,单簧管的旋律将它粗鲁打断。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一样,前面乐章的主题相继出现,但都被单簧管的旋律打断。弦乐以单簧管主题为基础开始了第一个赋格段。随后第二小提琴以稍慢一点的速度演奏一个迷人的第二主题,预示一个像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高潮一样的辉煌部分的到来。后紧随一个富有英雄气概的段落;我认为这个段落应该以原速演奏不要加快速度。铜管乐奏出一个新的圣咏,以这个主题为基础中提琴开始了另一个庞大的赋格段。在这格赋格之后第一小提琴再现亲切的第二主题。随后音乐的力度逐渐增长、气氛越来越热烈,将乐曲引入最后乐队齐奏的辉煌圣咏中。(选摘自魔术号角布鲁克纳专题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21 08:44 AM 编辑 ]

布鲁克纳第五 克纳佩茨布什_conew1.jpg (54.86 KB, 下载次数: 206)

布鲁克纳第五 克纳佩茨布什_conew1.jpg

布鲁克纳第五 .jpg (30.83 KB, 下载次数: 207)

富特文格勒

富特文格勒

布鲁克纳4&5_conew1.jpg (27.86 KB, 下载次数: 207)

海丁克版

海丁克版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1 08:49 AM
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推荐版本;DG 卡拉扬版415 985-2EMI切利毕达奇版 7243 5 56691-2DG阿巴多版445 879-2DECCA夏伊版433 819-2DG约夫姆版429 079-2PHILIPS海丁克版422 342-2EMI莫斯特版CDC5 55125-2.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1 08:53 AM
补充布鲁克纳《第四“浪漫”交响曲》的简介:
        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4年,在18781880年间布鲁克纳对其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虽然前两个乐章的主题材料被保留下来了,不过这两个乐章在细节上和初稿有很大的不同;原来的谐谑曲和三声中段被完全放弃,代之以一个全新的第三乐章,其中包含了一个被称为“狩猎”的谐谑曲乐段和一个迷人的三声中段;不过终曲乐章在后来又被完全改写,1878年的终曲现在被称为“Volksfest”,布鲁克纳在1880重新谱写了一个终曲,就是目前经常演奏的那一个。有人认为这部作品的其它部分过于阴暗、忧郁。不过我并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极其辉煌的精彩之作。另外这部作品还有一个1889年出版的第一版总谱(由Loewe修订),这个版本对原作进行了大肆删节,破坏了作品在结构上的平衡,而且几乎每一小节都被重新配器。
    所有这些扭曲原作的行为都是布鲁克纳的学生希望这些伟大作品能被当时的听众接受而做出的,他们的本来是善意的,不过却弄巧成拙。这里必须说明的是,由于布鲁克纳是一个充满不安全感的作曲家,总是担心自己的作品不能上演,所以他对这一类“改进”原谱的行为一般不闻不问,有时甚至和学生一起涂改自己的作品。
    弦乐器上轻轻的颤音拉开了作品的序幕,在富有魔力的号角主题出现之前,这个颤音先唤起了听众心中一种“博大情感”的共鸣。随后号角主题由木管乐器接过,乐队吟唱着布鲁克纳喜爱的二连音加三连音的节奏。乐队继续以极大的力度发展着这个节奏将音乐逐渐引到一个远关系的调性上(C大调——译者注),将这个调性的和弦反复几次后停顿一下,这时候一个迷人的舞曲风格的第二主题出现在了另一个远关系调上(降D大调——译者注)。这个主题第一组八分音符上标有顿音记号“ . ”,在原稿中第二组的八分音符上并没有这个标记,但是很多指挥家还是把这两个音处理成了顿音,我在演奏中用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第一组八分音符用顿弓演奏,第二组的八分音符用波形分弓演奏。
呈示部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中十分柔和地结束;我在这个乐段及展开部开端都没有使用弦乐的颤音。展开部中号角主题被木管乐装饰得十分华丽,在展开的高潮部分铜管乐奏出壮丽辉煌的圣咏,随后一个柔和的乐段将音乐带入再现部。再现部中长笛和大提琴装饰性的音调衬托着号角主题。紧接着再现部的尾声和第四乐章的尾声都属于布鲁克纳最了不起的创作。
    第二乐章是一首柔和的葬礼进行曲。首先由大提琴奏出一个高贵的旋律,乐队的其余声部对其进行发展。第二主题规模庞大是一段由中提琴演奏的如歌的旋律;其余弦乐器的拨奏为其伴奏。这个中提琴旋律是一个包含了大量节奏、力度的变化庞大的复合体,在乐章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主题移高了一个全音出现。在一个由整个乐队演奏的长大的渐强段后,音乐在远关系的降C大调上逐渐松弛下来。布鲁克纳只是简单地提升半个音就使音乐回到了这个乐章的主调上,不过这一次是在同名大调上。乐章的结尾出现了一段由中提琴、圆号和单簧管演奏的悲伤而朴素的三重奏,最后由中提琴上的长音结束这个乐章。布鲁克纳在结尾的长音上用括号标出了颤音“tr”的记号,莫不是他认为用颤音演奏更加合理一些?
    标题为“狩猎”的谐谑曲是布鲁克纳式节奏的代表之作。谐谑曲的开头部分应该尽可能演奏得轻柔。有意思的是布鲁克纳要求在这个开头部分反复的时候“渐强”的出现要比第一次早一些。另外在这部和声效果辉煌的乐章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由3个长号伴奏的大提琴乐段。三声中段开头有一段十分可爱的旋律,在原稿中这个旋律是由双簧管和单簧管的同度齐奏演奏的,不过在后来的版本中却变成了由性格相差比较大的长笛和单簧管同度齐奏演奏(是他人改动的?),但我还是倾向于使用前者的方式演奏。布鲁克纳有一次提到这个谐谑曲的中段时说这个宁静的三声中段表现的就是猎人们在休息时解开自己的口袋吃奶酪的场景。
    终曲的开头部分是低音弦乐器上搏动的四分音符的节奏,紧接着是圆号和单簧管演奏的下行长音——开始是一个八度下行紧接着又是一个三度下行,由此引出由乐队齐奏的缓慢庄严的主题。这个主题出现后立即进行一段猛烈的发展,这段发展由出现在主调上的第一乐章的号角主题结束。音乐的速度逐渐减慢,弦乐器在关系小调(c小调——译者注)上奏出一个十分美丽的乐段。随后出现一个迷人而“天真”的旋律,另一个欢快的旋律与之呼应。在这一段抒情的乐段过后一个强而有力的展开段开始了,在展开段中出现了所有在呈示部中出现的主题材料。在作品早年的版本中布鲁克纳让第一乐章的号角主题在终曲的尾声中再次出现,不过他后来放弃了这一做法。我想也许是作曲家认为这个主题出场的次数太多了。不过在某些版本中又恢复了这个做法,比方说Nowak版,也许又是被某些人更改的。
布鲁克纳一共留下了3个第四交响曲终曲的版本,第一个(1874年)和第二个版本(1878年)所使用的的主题材料是密切相关的。布鲁克纳把第二个版本称为“Volksfest”,这个版本更加简短而且简单——比方说,可以比较一下两个版本的第一部分中第二小提琴声部,以及按布鲁克纳喜爱的节奏演奏(二连音加三连音)高难度的五重奏部分。
    Volksfest”也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上搏动的音符开始,第一小提琴演奏着下行的三度(在第一版中第二小提琴按相反的方向行进),布鲁克纳在第三版(即目前通用的1880年版)中删去了响亮的同度齐奏下行音阶。紧接下来的那个精彩的中提琴演奏的旋律比第三版高了半个音。那个迷人而天真的主题在再现的时候是以弦乐齐奏的方式,而不是像第三版那样用嘹亮的铜管乐合奏。1880年版中紧接在引子后面的英雄性的齐奏主题直到这里才出现。更有意思的是在尾声中布鲁克纳用四个圆号再次奏出第一乐章的号角主题,而在第一、三版中他都没有这样做——也许是他认为这个主题已经出现的次数已经够多了。虽然Volksfest也是一部有魅力的作品,不过布鲁克纳似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所以他在1880年版中加上了由弦乐演奏的美妙的c小调旋律,并让这个旋律在两个不同的调上出现。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4-21 09:39 AM
个人喜好DG公司录制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交响曲。。。。。。现场感刻画得很好!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1 08:16 PM
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
    这首作品呈现给布鲁克纳"亲切的房东"。此曲具有平静爽朗的明澈。因除诙谐曲外的所有乐章均没有全休止符而去除了沉重和悲壮的感觉。布鲁克纳称其"在曲式及和声上均极为大胆"。作品因流露出一种"逆来顺受"的感觉而被称为"哲学"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不像作曲家的其他几首交响曲那样几经改动。这里我们得到的是一首较短小精悍的杰作,是由曾成功地处理了复杂的《第五交响曲》的头脑构思而成的,保持了作曲家留给我们的原貌。这首交响曲有一种冥想般的美感,不仅带有温暖的情感色彩,而且时时显露出一种难以描绘的超然物外的气质。使人感到作曲家的头脑进入了研究自身发展过程的沉思,几乎可以把这首作品说成是一首哲学家的交响曲了。这不是因其与哲学有什么联系或者因其有什么可解说的内容,而是因为它的形式美和转调逻辑显示出一种成熟的作曲哲学。
    开始几小节的音响带有一种权威气,延至全乐章的三连音伴随着弦乐奏出的低沉的哲理性主题。注意伴音变换——G、降B和F。他们是这首作品靠后面部分的发展的重要线索,并且通过拿玻里和声关系的原则贯穿于第一乐章的和声展开过程中。因此,聆听着应注意这种半音“边滑”(side-slipping)技巧,他是旋律性富于变化并丰富了转调过程。正是在再现部的开头和尾声中,布鲁克纳显示出它特殊的驾驭能力。在曲式展开过程中的这种时候,大作曲家们如最着名的贝多芬,常常表现出对调性与结构之关系的深刻洞察力。正是期待性的创造与出其不意的因素的结合,才造成了动人的美感。在尾声中,布鲁克纳利用主部主题惊人的引力穿越了广阔的转调区域,直到正确地通过一个巨大的变格终止进入主调。
    柔板乐章几个优美的主题容易确认,并且时而由于强烈的主题性强调而显得沉重。这是作曲家最喜爱的乐章,也是他在其中遵循了极正统的奏鸣曲式少数几个乐章之一。这一乐章造成了几种强烈的感情。但是他那魂绕不绝的主题只说明了这一乐章的一部分。第一乐章的拿玻里变换再次显示出影响,以一种和声化织体展现出丰富的调性关系。第二主题是抒情性的对位体,在E大调上引入而走向C大调。通过这个乐章,布鲁克纳编织出一块和声从属关系的绣毯。一个约章竟能够涉及诸多的调性区域及其从属区域,却又似乎是以一种简单的结构表现出来,而这个结构除了在F大调宁静、沉思性质的结尾中表现出来,这是音乐上的一个谜。在这种情况下,原始旋律线犹如一座山的形状,很少可以透过被万道彩光照亮的层层流云看到。山岭荒原上孤寂的漫游者懂得这一效果,如果他是一位音乐家,就完全可以推想出色彩与声音之间的相似之处。
    节奏与和声的微妙,是这诗一般的诙谐曲乐章的特点。这一乐章在a小调上开始,其精美的性质由于主要段落fff极强有力的结尾而被粗暴地遮蔽了。三声中断在风格上与早期兰德勒舞曲迥然不同,纵情于木管与弦乐之间轻松的对位转换。法国号发挥独特的作用,并被认为与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有一种遥远的联系。
    为了在终乐章的和声空间中有一种归家的感觉,就必须再看一下这首交响曲开始的主题,并注意F音和降B音的结构力量。作为和声极点来考虑,这些音在终乐章中又被拾起,以巨大的力量在A大调核心调性上尽情表现着自己的意蕴,由开始的主题表达出来,一个进行曲的节奏很快在A大调上突起,接着是一个重要的铜管乐音型。然后是C大调上开始的歌唱性乐段,听起来安详而毫无约束。主部主题在以一个浮点音符的动机圆满结束。乐曲的发展需要特别凝神注意,因为它已经很严密惊喜地展开过了。而解决办法很大程度上包含在此交响曲开头主体的拿玻里和弦关系之中。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21 08:18 PM 编辑 ]

布鲁克纳6 克伦佩勒_conew1.jpg (31.13 KB, 下载次数: 213)

布鲁克纳6 克伦佩勒_conew1.jpg

布鲁克纳6&7_conew1.jpg (29.81 KB, 下载次数: 194)

海丁克版

海丁克版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1 08:22 PM
奇怪,在《音乐圣经》上至推荐了两个布鲁克纳的《第六交响曲》版本;

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推荐版本:
DECCA索尔第版 417 389-2,DG卡拉扬版 419 194-2.
作者: YSJ    时间: 2012-4-23 01:33 AM
我手头上的音乐圣经(林逸聪,1999年8月北京第1版)可是推荐了卡拉杨、克莱姆佩雷尔、布洛姆斯泰特、约夫姆、万德、萨瓦利什等六个布鲁克纳的《第六交响曲》版本。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4-23 11:56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4-21 08 PM 发表
奇怪,在《音乐圣经》上至推荐了两个布鲁克纳的《第六交响曲》版本;

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推荐版本:
DECCA索尔第版 417 389-2,DG卡拉扬版 419 194-2.

好!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4 10:19 AM
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用了两年(1881-1883)写成,它主要体现对生活的乐观情绪,是继浪漫交响曲之后最通俗的作品。1884年于莱比锡首演,之后在曼海姆的演出成功成了布鲁克纳一生的重大转折点,时年六十多岁的布鲁克纳就是在他的《第七交响曲》的成功而成为世界闻名的作曲家。
布鲁克纳的一些信徒总喜欢把他的《第七交响曲》冠以“英雄”的名称,但实际上布鲁克纳并没有给予这首交响曲以标题。这部交响曲像一部宏伟的史诗,篇幅庞大演奏时长达一个小时以上。

布鲁克纳第七 卡拉扬版_conew1.jpg (38.95 KB, 下载次数: 250)

布鲁克纳第七 卡拉扬版_conew1.jpg

布鲁克纳第七 朱里尼版_conew1.jpg (44.98 KB, 下载次数: 247)

布鲁克纳第七 朱里尼版_conew1.jpg

布鲁克纳第七 旺德版 .jpg (55.7 KB, 下载次数: 253)

布鲁克纳第七 旺德版 .jpg

布鲁克纳第七 夏伊版_conew1.jpg (31.84 KB, 下载次数: 267)

布鲁克纳第七 夏伊版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5 07:38 AM
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推荐版本:DG卡拉扬版439 037-2EMI CDM7 69923 2EMI切利毕达奇版 7243 5 56695 2DG阿巴多版437 518-2DG朱里尼版 445 553-2PHILIPS海丁克版434 155-2DENON布隆斯泰特版C377 286DG西诺波里版435 786-2EMI穆斯特版等等。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5 05:29 PM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布鲁克纳从来都没有写过有标题或附加声乐的交响曲,也没有写过交响诗。布鲁克纳的交响曲,进一步扩大了传统的奏鸣曲形式,庄重而宏伟,独具特色。本曲首演于 1884 年,并一举成功,使布鲁克纳名闻整个德国,可见本曲是推动这位音乐巨匠的全部交响曲为世人所认识的原动力。就此而言,本曲堪称布鲁克纳的成名之作,也被公认为他所有作品中的地位最高者。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适度快活地。第一主题呈幻想性质,再现时全乐章达到了高潮;第二主题在舒畅愉快的气氛中呈现。乐章中的全部音乐都如同布鲁克纳的意志一般,充分表现出主题的意义与交响乐的雄浑力度。
第二乐章:慢板,作者指定为“极庄严而徐缓地”,这是本交响曲中最着名的乐章。整个乐队以光辉的音色奏出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中心,兼含音诗的特点,继续发展。本乐章可以说是布鲁克纳交响曲最高境界的表现。
第三乐章:谐谑曲,非常快地。谐谑曲各声部的构成极为丰富,这个乐章同整部作品的庄严性质非常吻合。
第四乐章:终曲,快速地。众赞歌的主题奠定了崭新而崇高的情绪和华丽而充满幻想般的气氛。最后,整个乐队在灿烂辉煌的齐奏中结束全曲。
有一种音乐,听它完全是一种享受。而布鲁克纳完全不属于那一类,听布鲁克纳,勾起人种种沉重的忧思,抑或是理性的深刻思考。作曲家“敞开的智慧”就是男性化。总之整个基调是严肃的,灰暗的肃穆气氛,庄严的。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从开头起就没有那种女性化的优柔,完全是刚强的,大提琴永远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又不像贝多芬那样频繁地使用铜管和打击乐器,整个乐章里没有革命没有激进,有的只是深刻。最妙的是那些悲壮之后忽然笔锋一转,出现了一群性格非常独特,象征着欢乐凯旋的音乐影子和形象,令人慨叹!这个乐章仿佛宽阔的海平面上日出的情景,平静却又壮烈;不过换个角度来理解的话,它给人的感觉甚至可以是沉痛的,特别是大提琴的“独唱”,令人潸然泪下。偶尔冒出来的铜管乐器也有如缓慢行进的葬礼队伍。听布鲁克纳的时候,满脑子是伟大的主题,此时人类的渺小,现实社会的一切都远离了,远处听到历史喧嚣着而来,时光不断倒退,不断反思着。二十几分钟的慢板乐章在有点突兀的极其辉煌之后又悄然地结束了,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清晰,印象深刻!三乐章的谐谑曲稍稍中和了前两个乐章的严肃气氛,让人松了口气。乐章的第一部分威武的主题不断出现,听下来酣畅淋漓,仿佛前两个乐章积压的忧思有了个发泄的出口。中间乐段仿佛有一丝慢乐章的影子,第三部分则再现了第一部分的主题,有时仿佛还沉浸在中间乐段的沉思中。壮阔的号角声,紧张的战争气氛蓄势待发。终曲一开始是绵延的,让人从三乐章戏剧化的紧张气氛中慢慢平复,不过很容易注意到冲突在其间的不断出现和不断隐没。当你刚刚以为这是一个波澜不惊的乐章的时候,它又来个出其不意。实质上我想象中的跌宕起伏的高潮和结束还不到半分钟,如此果断乾脆与众不同!四个乐章,一共一个小时左右,如果连续听下来,就如同欣赏完一部歌剧,久久回不过神来。除了能够感叹它的伟大,还能做什么呢?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卡拉扬指挥
布鲁克纳是浪漫主义时期最着名的作曲家之一,就连当时如日中天的瓦格纳对于这位年纪比自己小了近一轮的作曲家也心存敬意,居然将他与自己的偶像贝多芬相提并论。在那个大变革的年代,世事万物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瓦格纳将歌剧发展到了一个令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整个欧洲的音乐笼罩在瓦格纳的影子之下,这在布鲁克纳的音乐中颇有体现。英雄是当时的时代主题,不少人写过英雄的乐章,而布鲁克纳的“英雄”当属这部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既有宏伟的史诗规模,又在曲式上有着大胆的创新,拓展了交响曲的形式。尽管它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四个乐章的形式,但是仅有第三乐章与奏鸣曲式结构相似。
第一个乐章是一个中庸的快板。乐章的一开头犹如清晨的烟雾渐渐升腾弥漫,很有《罗恩格林》序曲的意境,第一乐章便在这种安详与柔和中展开,木管的缥缈与弦乐声部的轻柔反复最终汇聚成一股不断升华的主题,并在管乐的雄壮威严的号角中将乐章带入一种宽广坦荡的气氛,而在木管声部的再次独奏后,乐曲似乎进入了一种神秘肃穆的境界,铜管声部庄严的令人略感不祥的感召后,乐曲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而这种看似平和的气氛下却孕育着荡气回肠的激情,经过几次回旋往复之后,乐曲进入又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那个安详的主题,而这一次却在弦乐营造出来的不断上升的氛围下升华并超脱,最终犹如日出云层般的绚烂辉煌。
第二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着名的乐章,不仅仅因为这个柔板竟然(原文写的是竟然,我更喜欢说它仅仅23分钟而已,Celibidache在东京的录音第二乐章长达30分钟,过瘾!)长达23分钟,而是因为无论从感染力还是这个乐章在以后引来的非议都促使它成为音乐史上最着名的柔板之一。布鲁克纳创作这部乐曲时,刚好得到瓦格纳去世的消息,而且作曲家还在其中运用了瓦格纳大号的着名乐段,所以这一乐章被认为是为瓦格纳所创作的挽歌。乐曲庄严而缓慢,表达哀愁但并不伤感,却有感恩赞的崇高,并将弦乐的颤音发挥到极致。这篇升华的乐章之中,时而插有温暖抒情的旋律,也许寄托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旋律击罄于耳边,却回荡在心间,耳所闻,心所思,情所动,如何令人不泪颜。乐曲升华到极致,如夕阳般辉煌,此后又静谧安详,如秋叶般凄美沧桑。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多了一分庞然大气。
    第三乐章是一个很快的谐谑曲,铜管乐主导下的主题激情飞扬,有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有如对不平命运的反抗。中间的部分却缓慢而柔和,似乎是对第一乐章的回应。终乐章是一个不太快,但是很激动的快板。小提琴轻盈跳跃的前奏引来了一个博大的主题。铜管乐令人紧张而阴暗的命运主题打断了这种安详,而后便是悲怆的反击主题。这一过程反复出现,而每次雄壮庄严的主题过后都紧紧跟随着高洁如圣咏的弦乐主题及其变形。最后乐章又回到了开始那个蠢蠢欲动的主题,并升华到无比宏伟的气势,宛如天国般壮观,仿佛是对死亡的战胜。
第四乐章:终曲,快速地。众赞歌的主题奠定了崭新而崇高的情绪和华丽而充满幻想般的气氛。最后,整个乐队在灿烂辉煌的齐奏中结束全曲。
卡拉扬是公认的指挥大师,其所表达的思想深度与动态对比恰到好处。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为一位英雄的死亡而作,无独有偶,卡拉扬这位指挥界的帝王也在录制完这部作品之后溘然长逝,令这部作品更增添一层悲怆色彩。
卡拉扬的最后录音,日本唱片艺术曾评该版为最佳名曲。(资料来自网上)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6 08:20 PM
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几经修改,1885年开始创作到1892年首演,整整七年时间。第八交响曲是布鲁克纳一部篇幅最长的作品,常被人们成为是“十九世纪音乐之冠”。这部作品宏伟而深刻的构思,相应扩大了乐队的编制(采取“三管制”),同时还补充了四个法国号和四个次中音大号以及钹、三角铁、和三个竖琴,而竖琴这种乐器,则是布鲁克纳第一次使用的。
第一乐章似乎在塑造一个巨人形象——主宰宇宙、史诗般的人物、民间传说的勇士。
第二乐章一小提琴轻盈的颤音,像微风吹拂,轻柔飘逸,,神奇的色彩,把人们带到神话中的小精灵的舞蹈梦幻。
第三乐章揭示了对世界的热情,对人道主义的追求、对善意和智慧的渴望。
第四乐章是乐观思想的彰显,节奏明快预示着胜利的到来,辉煌而宏伟的结局光辉四射,形成赞颂人的英雄精神的欢腾高潮。
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推荐版本: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的DG版本、切利毕达奇指挥姆尼克爱乐的EMI版本、朱里尼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DG版、西诺波里指挥德累斯顿交响乐团DG版、约夫姆指挥柏林爱乐DG版、腾斯泰特指挥伦敦爱乐EMI版、克莱姆佩雷尔指挥新爱乐乐团EMI版。

布鲁克纳 第八 苏堤.jpg (65.82 KB, 下载次数: 353)

布鲁克纳 第八 苏堤.jpg

布鲁克纳第八 海丁克版 .jpg (37.37 KB, 下载次数: 295)

布鲁克纳第八 海丁克版 .jpg

布鲁克纳第八 滕斯泰特版 .jpg (32.5 KB, 下载次数: 359)

布鲁克纳第八 滕斯泰特版 .jpg

布鲁克纳第八 朱里尼 _conew1.jpg (43.09 KB, 下载次数: 302)

布鲁克纳第八 朱里尼 _conew1.jpg

布鲁克纳第八427 611-2卡拉扬版.jpg (39.12 KB, 下载次数: 328)

布鲁克纳第八427 611-2卡拉扬版.jpg

布鲁克纳第八EMI克伦贝雷尔 .jpg (75.56 KB, 下载次数: 288)

布鲁克纳第八EMI克伦贝雷尔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27 07:51 PM
或许可以把布鲁克纳当成是神职人员和作曲家之间的人物,然而这样一个人物,竟然是在他的《第七交响曲》在莱比锡的首演成功才真正出人头地。布鲁克纳喜欢对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改,但他始终保持虔诚守旧的个人风格。他终生未娶,他拒绝一些向他求婚的年轻女子,到最后还是孑然一身。布鲁克纳还在遗愿中要求在他死后要把他的尸体涂上防腐剂保存。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2-5-8 04:08 PM
布鲁克纳简介(转帖)
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涉及交响曲、宗教音乐、管风琴音乐和室内乐等,以交响曲著称,共作有11部交响曲,以第4789交响曲最为有名。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恢宏的管风琴音响效果,同时把德奥民间音乐也放入作品中,抒发了浪漫主义情感;音乐具有戏剧性、史诗性和抒情性,表达出19世纪中后期人们的复杂情感。   他的交响曲作品体现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虽然他承袭了巴赫、贝多芬等大师的某些手法,但技法上明显反映出瓦格纳的风格,尤其是他的半音化和声处理和庞大的结构模式,因此遭到了瓦格纳对立面的抨击。然而,作品中激情、细腻的处理和鲜明的配器手法也使他赢得了声誉。   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同时也因崇拜瓦格纳音乐而闻名。

布鲁克纳生平成就
  音乐史上曾有过这样的记载,19世纪,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对布鲁克纳的作品作过这样不公正而且让人迷惑不解的评价:布鲁克纳的作品是宗教的,过于平静,不出一、两年就会消亡并被人遗忘。然而,历史是公正的。作为19世纪的交响乐大师,今天为人们所敬重的不仅有勃拉姆斯,也有布鲁克纳。布鲁克纳的音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并不接受宗教信仰的人,他的音乐以抽象然而美妙的语言,体现了人性中深层的需求。

安东·布鲁克纳(1824—1896)出生于奥地利靠近多瑙河的林茨镇,一个叫做安斯费尔登村庄中的农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乡村教师。他出生的房后就是高耸的教堂,房屋旁的石阶小径穿过魔幻般的树林,直通该教堂的大门。那种宁静美丽、庄严肃穆是奥地利的浪漫主义与布鲁克纳的音乐产生的根源。布鲁克纳13岁参加圣弗洛里安修道院的唱诗班,并开始作曲。但是,他决定成为专业音乐家时已经30岁了,他31岁任林茨大教堂管风琴师,继续学习对位与赋格,并学习交响乐写作及配器。40岁时才完成他的第一交响曲,43岁获得维也纳宫廷管风琴师的位置。布鲁克纳一生作有9部交响曲及大量宗教乐曲,与很多音乐大师们确实不同,布鲁克纳是一个穿着古怪的大器晚成者。他身材短小、衣着土气、行为乖僻,并且是一个极度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与当时19世纪晚期作曲家追求的浪漫主义形象显得格格不入。然而,在那浪漫的奥地利宗教生活的熏陶下,他创作的音乐作品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圣弗洛里安教堂深奥莫测与神秘冥想的气息。 当布鲁克纳在不断修改或首肯别人为他修改自己的交响曲时,也许不会想到,在他死后(或者说走向他一生所歌颂和憧憬的天国之后),世上会有那么多人推崇他的音乐。在他生前,倒霉、晦气的事总少不了他,误解、谩骂、嘲笑、诋毁……使他不断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产生怀疑,而只有退回到心灵的角落,退回到信仰的坚实堡垒中,他的内心才是幸福的、充实的、顽强的,甚至是无畏的。

布鲁克纳其实并不懦弱,对一切困厄不只不逃避,还很爱考验自己。他从一名圣佛罗里安教堂儿童合唱队员到十七岁成为乡村教师到三十二岁成为林茨礼拜堂的管风琴师再到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全靠辛勤的劳动,扎实的功底,高超的学识和能力。他曾经历母亲去世、婚事告吹、生活困顿,屡遭阻滞,但矢志不渝,都因对上帝的虔诚和对音乐的热爱。他一生数历考验,包括多次高难的测试大关,皆表现出众,例如维也纳音乐理论教师考试,布鲁克纳有问必答,无人可及。审查员惊呼:该是由他考我们的。但他似乎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相反,他谈不上自信,有时甚至有些自卑。他身材矮小,衣着老土,很难用大智若愚去形容他的为人处事,因为他几乎就是愚的,他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卡通人物——笨伯。但漫画里的笨伯前面还有个定语:聪明,布鲁克纳却没有,那他有什么?他有木讷、憨厚、谦虚、恭敬,有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赤子之心,有对上帝的虔诚和对艺术坚定不移的信念,当然还有由此而产生的耐性和毅力。至于天赋和才华,那是语言文字触及不到的领域,是神赐给人类的礼物。

有一种人,似乎就为了某种目的降生,象天使,就是为了传达上帝的信息来到尘世一样,目的非常简单,但简单的往往最难,因为最简单的事物里往往带着最多的真理,往往包含着通向永恒的种子。由此,他写出了博大深邃、壮美崇高的音乐,它们波澜壮阔、庄严雄伟。布鲁克纳拙于事功,也拙于口才,但用作品道出了一切。他穷尽了一生来表达对上帝的敬畏,只知有神,不知有己。他全部的创作即是对上帝奉献出全部的自我。奇怪,这种不强调自我的风格却成就了一个完满的自我。聆听者很容易从江河般宽广悠长的旋律或脉搏跳动般的节奏起伏中认出他的音乐。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尊严和后世的敬仰,而他又为音乐和艺术赢得了神圣的光环。但大家都不会忘记,这些作品命途多舛,为了得到上演的机会,不得不作出各种各样的妥协。如果说妥协也是一种艺术的话,布鲁克纳则绝非个中高手。他的作品往往受到以汉斯立克为首的乐评家的劣评甚至恶毒攻击,以致许多指挥家都不愿首演,他的许多作品都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才得见天日,如《第一交响曲》经历了二十五年,《第二交响曲》、《第四浪漫交响曲》分别是二十二年和十六年,第五二十三年,第六则是十八年。他无奈,以他温厚的本性,也不会参与论战。当他成名后,一次奥地利皇帝问及他的要求与愿望时,他只表示希望汉斯立克不要再骂他。

自然,时间是公正的,历史是公正的;大家都知道最终的结果,是谁被载入音乐史,谁万古流芳。在我的心目中,他有着比海顿、门德尔松、舒曼以及后来的马勒、理查·斯特劳斯更崇高的地位。我愿意在3B之后(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加上第四B——布鲁克纳。他战战兢兢,非贝多芬式的狂才,但作品内容严肃而深刻,音乐处理得富于哲理和戏剧性,作品史诗式的规模等都与贝多芬相似,连瓦格纳也说:只有布鲁克纳与贝多芬最相近。布鲁克纳没有勃拉姆斯的世俗性,但同样深沉、含蓄、温暖和宽厚。与巴赫相比较显得最有意思,巴赫一生都为上帝传声,作品自上而下,大度而平实,从容而镇定,清澈而澄明。而布鲁克纳一生都朝向心中的天国,作品自下而上,充满敬畏、超越和升华感。也许此说未必允当,但我愿坚持偏见。音乐本来属于人人,属于向往和追求真、善、美的心灵,布鲁克纳的音乐也不例外。但我猜想那些并不真正懂得爱的意义的人,那些心胸狭隘的人,那些自私的、功利的人,那些浮躁、缺乏耐心的人,也许会觉得布鲁克纳的音乐冗长沉闷,无法承受,而与听者是否有宗教信仰或宗教情愫并无多大关系。没有什么音乐比布鲁克纳的音乐更不适于这个时代了,但也没有什么时代更需要这样的音乐了。当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音乐能给这乾涩冰冷的工商业时代和喧嚣浮躁的当代人带来慰籍,注入温暖了。

布鲁克纳所作的九部交响曲和三部宗教合唱,是德奥系音乐作品的最高成就之一。交响曲中尤以后三部最为成熟完美,其中又以第八为代表。他的第七相对较为通俗,篇幅稍短,更易为听众接受。第九总被人称作布氏的天鹅之歌,我认为这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贝多芬有写第十的愿望,马勒的第十谱子都出来了,如果舒伯特不早夭,德沃夏克不亡故,交响曲创作是否止于第九实未可知。真正称得上最后的,近、现代怕只有西贝柳斯第七、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尤其是肖氏最后一部交响曲,我们分明听到了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对世界的告别。但布鲁克纳没有,如果天假以年,相信他还会倾尽他的热忱和才智,继续赞颂他心中的神,为人类的音乐文化增添更丰厚的财富。他的《第九交响曲》不但不是诀别之作,反而是想从更新的高度去展现他内心的虔诚和热切,可惜终没有完成。

云状音群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常常是以神秘的、云状音群开始的--弦乐声部演奏出安静的震音或者是颤音--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主题旋律的动机或者是呈拱形的旋律线条。   
发展空间   即使是在布鲁克纳最短小的作品(比如教堂经文歌)中,音乐所呈现的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发展空间:不仅是因为音乐常常是缓慢的,还因为音乐在流动中有时会停下来,以便让和弦在大厅中回响。布鲁克纳通过织体结构的突然转变,表现出他令人惊异的精确变化。

声音的色块   
许多浪漫乐派的作曲家都喜欢把富有表现力的管弦乐音色加以融合或变化。布鲁克纳常常会大胆地使用对比的方式,创造出巨大的声音色块的音效。他把演奏管风琴的经验用在管弦乐队的表现风格上,用中止或者是呈阶梯状的发展来制造音量或色彩的变化效果。
  
乡村舞曲   
布鲁克纳的音乐并不总是慢速的或者是固定不变的。他的谐谑曲总是充满了他年轻时非常熟悉的奥地利乡村舞曲的节奏。即便是在他交响曲的第一、第四乐章中也常常会出现优雅的舞蹈节奏主题。   

音乐旋律   
布鲁克纳也称得上是位伟大的音乐旋律家,他的音乐旋律具有广阔的风格特征范围,从《第七交响曲》开头较长主题的高雅温馨,到《第四交响曲》谐谑曲中部的乡村圆舞曲的质朴妩媚,可谓多姿多彩。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2-5-8 04:09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5-8 06:13 PM
多谢芍药版主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