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线材的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yukehan    时间: 2012-2-28 11:30 AM
标题: 线材的作用
线材的作用是调声还是让你的器材发挥潜能?
作者: yukehan    时间: 2012-2-28 12:45 PM
我个人认为线材是可以调声的,但能调声的线材一定有取向性,初听会感觉很好,一定不会耐听。一款线材做的很平衡,他就会把你的系统的潜能发挥出来。这样的线材才是好线,才是烧友们想要的线材。不知烧友们认同否?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2-2-28 03:12 PM
唉呀,这个要说开话题就多啦,音响是系统,即音响糸统,这东西玩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发现什么都可以调声 ,如近期大热的“S500 CYS脚架、单晶铜地线”(请阅相关帖子)。至于线材,固然重要,如果与系统搭配的话,那叫“金不挽”(一种中药,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治疗慢性咽喉炎效果尤佳;外出旅游特别是去“人妖”盛产国x国或进入山村苗寨则是“防盅”必备良药,看,话又说开了 )。。。
“一款线材做的很平衡,他就会把你的系统的潜能发挥出来。”-----我看不一定,平衡的音响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比如AE200音箱(我没玩过),烧友们普遍反映高频稍暗,理所当然首选高频量感多的线材搭配了 ,反之类推


“线材的作用是调声还是让你的器材发挥潜能?”。。。两者都有呀,就像穿了一件合适的衣服,体现出你的个性与气质 。。。。反之,就像男人穿裙子,女人穿xx一样 。。。。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2-2-28 03:16 PM
搞笑、搞笑,勿怪。。。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2-2-28 03:22 PM
线材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作者: 古叟孤耶    时间: 2012-2-28 05:01 PM
有点怀疑,本坛二手区出货最多的就是咸菜咯。
个人觉得到像是西装的纽扣一样,上档次了当然要配合适的纽扣咯!个人愚见!
作者: WOOW    时间: 2012-2-28 05:44 PM
正常的, 咸菜主要是试听比较的机会比较少. 只有自己买了以后才能做出对比,买之前都只能是隔山买牛
作者: Vaneast    时间: 2012-2-29 12:07 AM
线材这东西吧,有用,但没那么邪乎。别整得跟神话似的。我觉得lz的的话题非常理智,值得赞赏。再好的线材也会衰减信号,只是看怎么衰减呢?如果认为这是调音的话,说明你喜欢这种衰减。器材到位了,还在乎某种“特殊”衰减干啥,只要器材的素质即可。花几千甚至几w块搞条线,不如把这钱都到器材上效果来得理想。那天朋友带我去XXXX,说送我条线,为啥让他带我去呢?因为他就是开电缆厂的。看了什么audioquest、linn、超时空,什么天仙配、什么cello,那真是五花八门。听了他的朋友的一套号称50w的系统,说喇叭线是5w多的。放了一首王菲的影子,我也没听出什么天翻地覆,竟然跟我说,大学教授,什么什么专家都解释不通线材的玄机,你说,这是不是扯淡?线材非常高科技?无非就是原材料和工艺撒,难道现有理论都解释不了?如果可以解释,怎么就指导不了实践?太让人纳闷呢?

  线材不就是那线芯,什么单晶铜,无氧铜,7N,6N之类的,铜包银,银包铜,银的,金的,折腾这些介质,不就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减低传输损耗吗?护套好看点,起点绝缘作用。屏蔽层,屏蔽点外界干扰。但是无论如何都有衰减,无论如何都有点干扰,把精力投在线材身上,不如提高器材的素质,这才是明智的。ae200暗,是200高频表现不足,还是线材衰减多了,还是cd提供的高频解析不足?盲目换线非常不必要,有一条纯度够的,有点基本素质的线材就可以了,提升器材是王道,器材素质高了,还怕没好声,通过点线材来调整,这不是本末倒置?唉!!。欢迎有志之士与我探讨。。不同意本观点,轻点拍砖。。一家之言而已。
作者: vdh903    时间: 2012-2-29 01:01 AM
我觉得不同材质线材是有变化的。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2-2-29 06:06 AM
一般来说传统的三大件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去搭配和选购适合自己系统的线材,线材的作用很大,但同时也要一套平衡的系统才能真正反映出线材的风格。。。。。。

由于现在没有统一的hifi标准,以前我国有一个高保真标准,但那个也差不多是一个音频的参数标准,目前多更多采用电工标准,这个标准作为行业标准,可以规范一些数据,但对于音色却没有评判,比如明、暗之类人耳可以感受到的体验,没有数据来表述,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参数的功放音色上却可以截然不同,这也是造成线材上许多争论的原因之一,其实相信自己的耳朵吧,选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最贵的。。。。。。。 。。。。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2-29 08:11 AM
器材的三大件与周边的附件都很重要,各人喜欢的声音都是要从系统组成的各部分逐步调整和搭配中来。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2-2-29 08:54 AM
三大件是主料,配件是调料,再经过自己的手艺烹饪,一盘适合自己口味的大菜出来了。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2-2-29 09:53 AM
原帖由 Vaneast 于 2012-2-29 12:07 AM 发表
线材这东西吧,有用,但没那么邪乎。别整得跟神话似的。我觉得lz的的话题非常理智,值得赞赏。再好的线材也会衰减信号,只是看怎么衰减呢?如果认为这是调音的话,说明你喜欢这种衰减。器材到位了,还在乎某种“特殊 ...



呵呵 ,兄弟,偏概全了 。。。在三大件不变前提下,通过换线料可以感到音效的不同,喜欢那种风格就看个人舍取了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2-2-29 09:59 AM
一点也没邪乎,并且也不存在邪乎


看了什么audioquest、linn、超时空,什么天仙配、什么cello,那真是五花八门。听了他的朋友的一套号称50w的系统,说喇叭线是5w多的。放了一首王菲的影子,我也没听出什么天翻地覆,竟然跟我说,大学教授,什么什么专家都解释不通线材的玄机,你说,这是不是扯淡?线材非常高科技?无非就是原材料和工艺撒,难道现有理论都解释不了?如果可以解释,怎么就指导不了实践?太让人纳闷呢?


达到这样级别的器材,对线材更敏感才对的。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2-29 10:50 AM
音响是一项系统工程。。。。。细节也决定成败!
作者: zyf1234    时间: 2012-2-29 11:10 AM
线材使用,也有门挡户对的嫌疑.去年新添卡玛线,用在CD上沒有大红出彩,而在前级上卡玛立竿见影.线材用上后,不要随意惊动它,声音会越耒越正面,因为连接线材和器材的公母插,不可能0公差紧配,经常惊动线材,势必会影响公母头的接合度,造成听感上的负面作用
作者: Vaneast    时间: 2012-2-29 11:14 AM
大家的论点都是有道理的
1、线材作为音响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不同材质、绕制方式和拉制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线材,,就像车佬线,宣传的几乎比头发丝还要细(当然是多股的)。不同的线材在相同的音响系统中有调音作用(这就是音染)。好的线材当然是平衡的,对20hz至20khz的各频率信号的传输当然应该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忠实传递,才符合高保真的主题。
3、我的意思是不要舍本求末。我倾向于选择忠实还原器材真实的线材而已。。如果系统还有缺陷,,那只说明目前的线材忠实地表现出了器材的缺陷,,想通过线材去弥补,实际上是一种扭曲(当然,线材是瓶颈的除外,这在于自己的判断)。举个例子吧:A、低感不足:有些线材就会宣传,会弥补低频下潜的不足。。我们假设听音环境是理想的,只考虑系统本身。cd主机的频响是20hz-20khz(这就是人耳可辨声音范围)低频处于20hz-50hz附近,低于20hz的可称为次声波了,耳朵已经很不容易分辨了,低频传输对线材的要求是很低的,低频也是容易放大的频率,在功放这里,并不容易出现失真,非线性放大往往处在高频段,高频段线性放大确实很考验器材,普通的喇叭也很难重现极低频,只有大喇叭才有这本事,当然造价也不菲。B、高频暗或者刺耳。。这多是功放所为。。如果喇叭有足够的表现力,音源有足够解析输出的话。高频在放大过程中,容易出现非线性放大(包括衰减或者增强),要把这个罪过,归罪于线材何其勉强。。20khz在传输领域算高频?线材的铜(现在的cu的来源有回收铜,也有冶炼铜)有足够的纯度,7个nine也好,无氧铜也好都是提高纯度,你有足够的纯度就可以了,当然变化材质也是变相提高纯度(提高了导电性),有个基本素质就可以了。
先说这么多,欢迎继续探讨。。

[ 本帖最后由 Vaneast 于 2012-2-29 11:19 AM 编辑 ]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2-29 11:16 AM
原帖由 zyf1234 于 2012-2-29 11:10 AM 发表
线材使用,也有门挡户对的嫌疑.去年新添卡玛线,用在CD上沒有大红出彩,而在前级上卡玛立竿见影.线材用上后,不要随意惊动它,声音会越耒越正面,因为连接线材和器材的公母插,不可能0公差紧配,经常惊动线材,势必会影响公母 ...

1234兄的真切体会,值得学习!
作者: jp    时间: 2012-2-29 11:39 AM
原帖由 Vaneast 于 2012-2-29 11:14 AM 发表
大家的论点都是有道理的
1、线材作为音响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不同材质、绕制方式和拉制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线材,,就像车佬线,宣传的几乎比头发丝还要细(当然是多股的)。不同的线材在 ...

对于音频讯号的传输,制作认真的线材均可合格做到。当然,不同的导体材质、绞合方式、屏蔽层结构、电容及电感特性等都会影响到音质和音色。比如就某些线材偏重低频或高频的现象来说,并不是说这种线材在高频或低频上增加了多少个dB,因为它们出来的频响曲线都是平直的,差别是由于“谐波”成份的不同而造成听感上的不同。
线材是音响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环,过份夸大或贬低它的作用都是不恰当的。对于线材不妨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在明白自己系统的特点之后,可以通过线材去加以微调、甚至是改善系统的声音。至于提升的幅度,还是要看你的投入和系统本身的素质。素质越高的系统对线材就越敏感,但同时好线都是不便宜的,所以因地制宜最重要。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2-2-29 01:14 PM
原帖由 zyf1234 于 2012-2-29 11:10 AM 发表
线材使用,也有门挡户对的嫌疑.去年新添卡玛线,用在CD上沒有大红出彩,而在前级上卡玛立竿见影.线材用上后,不要随意惊动它,声音会越耒越正面,因为连接线材和器材的公母插,不可能0公差紧配,经常惊动线材,势必会影响公母 ...


学习了
作者: tahra    时间: 2012-2-29 02:03 PM
17楼说“我倾向于选择忠实还原器材真实的线材而已。。”——那么怎样确定一种声音是或不是器材“本身的”声音呢?怎样才能还原器材真实呢? 怎样才能确定某种线材是所谓的中性甚至“透明”(意即对系统的影响不存在)呢?存在一种用作参照的公认的标准线材吗?
作者: Simon_LIU7    时间: 2012-2-29 04:51 PM
原帖由 tahra 于 2012-2-29 02:03 PM 发表
17楼说“我倾向于选择忠实还原器材真实的线材而已。。”——那么怎样确定一种声音是或不是器材“本身的”声音呢?怎样才能还原器材真实呢? 怎样才能确定某种线材是所谓的中性甚至“透明”(意即对系统的影响不存在) ...

听过这样一句话,“玩音响”就是“玩个性”,就好比爱好和品味,各人不同,估计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作者: yukehan    时间: 2012-2-29 05:00 PM
jp兄的“至于提升的幅度,还是要看你的投入和系统本身的素质。素质越高的系统对线材就越敏感,但同时好线都是不便宜的,所以因地制宜最重要。”
非常赞同。我认为好的器材千万不要在线材(电源,讯号线)吝啬。我做过一个比较,朋友用的是audionet cd3(价值8万元),audionet的前级和后级(价值10万元),音箱ADAM mk3(价值6万元),用的是3根散装电源线(价值3000元/根),讯号线用BTL经典系列(价值9000元),音箱线用BTL经典系列(价值1.9万)。我用麦迪逊AN211(综合)价值2万元,playblack  mps-3cd机(价值5万元),天朗图贝利80周年(价值4万元),讯号线用BTL传奇系列(价值1.8万元),两根电源用BTL传奇系列(价值2万/根)音箱线艺康斯SMS2.4.比较下来,我低频的控制力上稍差,中高频轻松胜出。这是两个朋友共同的结论。我认为BTL线材平衡方面是做的非常出色的(昌业曾经代理过BTL),相信对BTL线材更有发言权,我就不多说了。线材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他会重新让你认识你的系统。兄弟们千万不要轻视线材的重要性。
作者: 麦冬    时间: 2012-2-29 08:45 PM
不听不知道,一听便知道。
作者: bear111    时间: 2012-2-29 09:29 PM
标题: 最近怎么到处都在吵线材
最近AV199那为线材闹的很,本人也忍不住辩了辩,但凡闹线就是一场浩劫,谁也说服不了谁,遇到几个纠结的那就一塌糊涂了。如果没有权威证明,最好不要讨论线材有用无用的问题,争多了蛮烦人的。喜欢就用,不信就不用。------昌业如果有心也可以组织一个严密公开的科学的盲听,不是简单找几个人听哈,弄个正规结果出来,管它是什么有个阶段了结才好。---现在看到探讨线材有什么用的问题就烦。
作者: gentleman    时间: 2012-2-29 10:57 PM
初烧的来感受一下,物理学教授和音响工程师应该没有可比性,大家研究的范畴不一样,只是都需要物理基础而已。
作者: gentleman    时间: 2012-2-29 10:58 PM
另外,身价越高的器材个性更加明显,如果喜欢这种个性的,搭配平衡的线材便能体现,但如果要把个性的器材平衡化,便需要有个性的线材来加减那部分的得失。
作者: gentleman    时间: 2012-2-29 11:03 PM
小弟听歌比较复杂,就算是平衡的系统,也有不同的需要,以女声为例,听童丽我喜欢冷艳的感觉,听蔡琴喜欢厚暖的,所以线材被视为连接音响的神经,这话真的很有道理!
真正的平衡应该只有监听系统吧!对于这领域,初烧的我没有资格说更多........

[ 本帖最后由 gentleman 于 2012-2-29 11:09 PM 编辑 ]
作者: tahra    时间: 2012-3-1 09:24 AM
说线材无用的,一般都是系统调校不到位特别是解析力不佳,才听不出来不同线的区别。其实线材的作用并非用现有物理理论无法解释,而是一些有一定理科专业背景者,往往过于自信、过于绝对化。我们用一种理论解释外部世界现象的时候,其实是将外部客体予以简化得到一个模型,再用理论去研究、解释,但这个模型与客体是有一定差别的,即便理论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的模型过于简化偏离实际较多,也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解答。
再进一步,我们说不同线材的声音区别“明显”,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上的明显。任何音响应该都不会因为换根电源线就把男声变成女声,把钢琴变成弦乐,或者把中文变成意大利语。我们所说的变化明显,客观说其实还是在一个很小的程度内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可以被我们大多数人(烧友可能更敏感些)感觉到,并且激起不同的反应。更换线材产生这种程度的变化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作者: jp    时间: 2012-3-1 09:25 AM
原帖由 gentleman 于 2012-2-29 11:03 PM 发表
小弟听歌比较复杂,就算是平衡的系统,也有不同的需要,以女声为例,听童丽我喜欢冷艳的感觉,听蔡琴喜欢厚暖的,所以线材被视为连接音响的神经,这话真的很有道理!
真正的平衡应该只有监听系统吧!对于这领域,初 ...

人总是喜欢一些经过修饰美化的东西,不论视频、音频均是如此,而女人经过化妆也会好看一些。完全中性的监听系统不一定好听,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反而有一定修饰美化的系统会更悦耳。而线材除了传递讯号外,本身也有一定美容品、化妆品的功效。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3-1 09:47 AM
稍微修饰美化的声音确实更讨好人些。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3-1 09:54 AM
适当的美化是可行的。。。。。。犹如电视,摄影照片的色彩风格!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2-3-1 10:05 AM
美有很多种,喜欢就好!
作者: yukehan    时间: 2012-3-1 10:49 AM
用上BTL线材后,声音的本质并为改变,但声音的密度加强了太多。所听到的声音是有重量的。听的时候你可以上前两步请下歌手或乐手,太真实了。和音乐厅还有多少差距还不到,一定会花点时间去音乐厅感受,再来找差距。系统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最大程度的还原当时的录音。台湾有一帮音乐家和音响代理商自掏腰包租音乐厅,由音乐家演出。烧友买票进场听音乐会(主要是古典音乐),听完后会有一张现场录音的cd赠送(门票的价格刚够cd的成本)。回家后可以对比自家的系统。这帮人值得敬佩。我们这边何时能有这种音乐会听就幸福了(当然不用举办方自掏腰包)。
作者: 麦冬    时间: 2012-3-1 09:10 PM
线材虽然不能改变CD机,功放及音箱等器材的实质,但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器材越高级效果越是明显。
作者: gentleman    时间: 2012-3-1 10:58 PM
看了两天这帖子,有了多点体会,如果有钱,应该先把家装修成听音室,起码氛围感好点。另外器材应准备两套,一套监听的,能真实还原现场,另一套是自己喜欢的味道,能够舒舒服服地为耳朵按摩!
作者: desklong    时间: 2012-3-1 11:02 PM
这东西 说不清楚 支持盲听 16次 ab对比 每次判断出哪条线更好 统计一下 看看结果 才能说明有没有区别 至于是不是贵的更好 就更说不清了 你觉得五星级酒店和街边大排档那个更好吃呢?很难讲吧,口味不同,需求不同,心情不同都会影响你的食欲。
作者: luhui    时间: 2012-3-2 06:46 AM
楼上的:支持盲听 16次 ab对比,要听晕过去的呀 ;总之线材是有一定作用的,不要盲目夸大但也不能随意缩小。
作者: tahra    时间: 2012-3-2 09:21 AM
原帖由 desklong 于 2012-3-1 11:02 PM 发表
这东西 说不清楚 支持盲听 16次 ab对比 每次判断出哪条线更好 统计一下 看看结果 才能说明有没有区别 至于是不是贵的更好 就更说不清了 你觉得五星级酒店和街边大排档那个更好吃呢?很难讲吧,口味不同,需求不同,心 ...


ab对比不应该用来判断哪条线更好,因为“更好”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不同的人结论不一定一样。判断线材是否有用,应该一人随机抽取a、b两条线中的一条接上系统(包括假换线即两次用同一条线),另一人盲听判断每次声音是否不同(与“更好”相比,“不同”要客观地多),反复数次,如果判断结果与实际换线情况高度一致,说明线材对声音确有影响并能被感知,反之就说明线材无用或听者是“木”耳。
作者: dujianming5    时间: 2012-3-2 09:43 AM
线材应看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你就会理解它的重要性了。
作者: gentleman    时间: 2012-3-2 11:23 PM
高烧会坏。。。各位小心身子!
作者: desklong    时间: 2012-3-3 07:05 AM
原帖由 tahra 于 2012-3-2 09:21 AM 发表


ab对比不应该用来判断哪条线更好,因为“更好”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不同的人结论不一定一样。判断线材是否有用,应该一人随机抽取a、b两条线中的一条接上系统(包括假换线即两次用同一条线),另一人盲听判断每次 ...

你说得有道理,我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应该说首先分辨出不同,然后每个人肯定会判断出一个好过另一个的,至少可以看看木耳多还是金耳多。
作者: 麦冬    时间: 2012-3-5 08:30 AM
如果线材没有作用,为何还有这么多生产厂家的存在?他们岂不成了骗子吗?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