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1/2初上手 [打印本页]

作者: dw56    时间: 2003-7-14 05:01 PM
标题: 1/2初上手
听了快一个星期了,也该说些感受了。
先说之前,spendor我认真听过就2回。一次在昌业试听室,是eci3堆2/3,用的也是音乐之旅的高级唱机。总的感觉相当不错。这才决定买spendor。但当时感受深的到不是中频如何美,而是觉得声音比较平衡。有一定的规模感。相反,我倒觉得不太满意的反而是高频有些尖。
后来去一个朋友处听1/2,用的是马兰士普通唱机和德国力无敌功放。这位朋友是很细心的,在很多细节上都做了精细的处理,包括钉啊、线啊这些我现在根本还来不及考虑的东西。而在他不大的房间里声音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要比首次听2/3有特色的多。是那种明显感到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喇叭的那种情况。而特点,我觉得重点是细腻。非常细腻。而动态似乎被大大压缩了。因为我带了自己的10多张唱片去,比较熟悉,所以这点感觉比较明显,应该说,这一点不太吻合我的口味,我觉得音乐应该有某种骨力,该强硬的时候要强硬。后来我觉得,这除了这位朋友的听音取向外,马兰士唱机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后来听了他的lp,阿劳的钢琴,起伏还是蛮强烈的。
我的1/2到的时候,我去昌业拿的时候,不是在试音室里,就是在店里,发声和朋友家的惊人的相似啊。用的功放是eci4。唱机什么我忘了,可能也是音乐之旅。当下虽然没说,心里是有些担心的。
回到家里,我的cd是马兰士cd14,功放是明显的弱项了,是钟神1/99c。一发声,倒是蛮宏亮的。又像在试听室里的声音了。这让我直觉环境的重要性。可惜我快要装修结束的房子已经犯了许多大忌,这是另一个问题了,且按下不表。
我试听现在喜欢用decca的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和菲利普的西贝柳斯的第一交响曲。这两个曲子都有一个乐器从少到多的过程。
开始是很惊喜的。声音宽厚。听八只眼,温暖的声音充满房间。三重奏也不错,且有力度,但西贝柳斯没有那天2/3的紧张感。听多了几天,觉得低频控制好像是差了一些,翁翁的,不耐听,唉,这可是以耐听著称的喇叭啊。乐队作品就更乱了,没有层次。看来就像另一个朋友说的,我要开始痛苦升级之路了。
因为几个月内就要搬家了,所以打算到新地方,根据环境在做打算,现在我唯一做的是订了一个君子1/2的脚架,这好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
作者: liuxw    时间: 2003-7-15 08:47 AM
1/2听弦乐人声室内乐不错,尤其是弦乐特别好,
大部头如交响乐不行,我买了很多交响乐一
类爆棚的CD,在1/2箱子想要音场.分析力.层次.口水味
什么的最好想都不要想,但1/2的音乐味很好,
中频厚,环境调校好还是很耐听的。只是我
的交响乐cd苦于没法听了…
斯奔达、雨后初晴一类的英国箱包括SP100都爆不起来的,
只好听一阵子再考虑买一对箱听交响乐。
作者: dw56    时间: 2003-7-21 10:51 AM
嗯,脚架这玩意儿我还是第一次用,好在也不复杂,把几个钉旋上去而已。但后来听了一会儿,发现怎么一个高,一个矮。只好再把箱子搬下来,偏偏有一个钉似乎短一点,只好垫了两个硬币了之。
一放声,咦,声音开始像咕隆东家里的了,细致了许多。乐器的空间似乎开了一些。脚架的作用还真不小。不知道为什么,整个的声音整齐了许多。听交响乐好了一些,但推力不足仍然在,而且容易理解是推力问题,因为本来比较乱的一些问题,现在好多了。
这脚架里面已经灌了一些沙,我也懒得再折腾了。面板比音箱略小一些,我觉得稍矮,但实际听,也不觉得声音低了。
作者: dw56    时间: 2003-7-21 10:54 AM
我用的是君子定制的脚架。比龙版的要求低许多,只有30高。
作者: jhw1234    时间: 2003-7-22 11:37 AM
世间不存在十全十美之物,就Spendor而言,其动听的味道,已经能够证明它的确是听音乐人值得拥有的器材;凡事不能较真,稀里糊涂做人,一杯清茶或一杯啤酒,听着淡淡的音乐,真是一种意境;真羡慕您能拥有它Spendor1/2。
作者: dw56    时间: 2003-7-28 09:25 AM
上周到上次那个朋友家再去听1/2,他最近用红灯推低音,用力无敌前后级推中高音。据说几位老鸟说相当不错。我们也去听了一下,这是我们在别的地方的讨论,懒得改了。转贴主要部分。

昨日中午,我们3人从烈日下,进入咕咙东阴凉的房间,已经心情很顺畅了。(对了,进大房间之前,弹弹琴还把小咕咙东给弄哭了)。咕咙东已经把电脑,唱片架都搬到了这个大房间。估计花费的功夫不少,但对家人的支持更是表示敬仰。现在音箱放在差不多房间的中部,有两个听音位置,一处是较近的沙发,另一处是较远的咕咙东工作台。我觉得还是后面声音开放一些,比较容易把握大局。
先听一张西贝柳斯第四,可能是卡拉杨的。这个曲子开始是大堆的弦乐。1/2放声出来,确实稳极了。以前我常常听到高价器材一个重要的改进就是声音密度加强,一直是似乎有些明白,一听现在的这个声音,马上想起这个词来。这个说法也得到咕咙东的赞同。声音仿佛平静的大海下的洋流,波澜不惊,而内涵很深。就这个曲子的演绎,我觉得音响系统的表达已经完全,甚至超过了我的理想了。
接下来,听了我带的几张唱片。因为上次我也带了这几张,我觉得当初以我的口味觉得过于闷的声音,现在放开了许多。比如听八只眼的达板城的姑娘,上次,觉得几个人的声音都差不多,现在则变得此起彼伏了,我相信现在是正确的。
然后,是我仍然有的疑问了。在放西贝柳斯第一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部分时,我仍然觉得欠了一些什么。说不够暴力,好像也不准确。我仍然和当初在昌业2楼听eci3推2/3比较,开始的独奏,(单簧管吗?),咕咙东这里音色很美,昌业的音场更开阔,乐器在更远的地方,这当然和专门的听音室有关。关键是接下来,乐队开始展开,由低到高,弦乐队开始齐奏,咕咙东这里听上去,声音似乎有些空洞,在昌业,声音更紧张,为高潮作了很好的铺垫,听众知道山雨欲来了。
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是咕咙东和我的口味还不太一致。写文章,会越写越淡,听器材也会越听越淡吧。咕咙东听的比我多多了,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差距。这是主要的。
其次,我仍然怀疑有唱机的原因。我们接着听了LP,我觉得感觉最好的张国荣的歌声,饱满,有感情。我听lp更少,但听别人说,好像这也该是lp的最主要优点。而在听小提琴时,声音质感比cd时强化许多,我就怀疑是马兰士cd机过于柔了。
我到家里,自己的1/2没法听了,估计要一个星期才能缓过来。以后咕咙东家不敢去了。

针对我的说法,一位朋友说:

我的系统一开始也是很紧张,这时候听得精神也很紧张,很过瘾,但现在回头看不对头。真的紧张是应该乐队营造的气氛,随着音乐的暗示,心中越来越慌,然后狂风骤雨突袭。而非声音的紧。昌业的环境我很不习惯,因为要摆设很多器材,硬调子,听什么器材包括大箱子都脱不了一种紧张感,脑子里的弦老绷着。宽松的听音感觉也是我要追求的,小箱子有其局限性,尽量去做吧。

那位双功放的朋友说:
确实是这样,CD机目前在我的系统里,是最弱的一环,不少人对我还在使用63SE表示不理解,但是在我经济能力以内,我一直没有为那一台CD机发出的声音所感动过,所以,就一直怠慢了下来.也因为这样,在前段时间买进了PROJECT的Perspective 来作为主要的听音享受,美丽的小提琴的声音毕竟还是LP来的更容易一些.
  另一个,对西贝柳斯,刚听完卡拉扬的马上再听戴维斯的,我也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卡拉扬似乎是顶着北欧的寒风站在悬崖的顶尖,戴维斯给我躲在小木屋里看雪景的画面感,再加上乐队的表现力的区别和唱片本身的录音效果,空洞的感觉我并不认为是CD机的表现,或者是我的调整能引起的.
  目前的线材的调整都是手到拿来用的,远远还没到经过仔细的选择,希望过段时间能有足够的精力和经济能力再进行整合,还想上一个合适的唱头,到时候你们也在多给我一些建议了

我后来又说:
首先,第一和第四是非常不同的两个曲子,且不比较。
其次,没有出来应该也有录音本身的问题,这可能是我们有些忽视的。因为今天我特意拿一个emi贝尔隆格的录音听,声音明显比柯林斯的直接多了,如果我当初是听这个录音,关注的就不会是这个方面了。
其三,那么,西贝柳斯的这个需不需要一个强烈的高潮呢。这涉及到音乐本身了。这可能是我们更忽视的。这段时间忙着调教spendor,光注意烤机,也没有关心音乐是不是需要这个了。但从音乐前面的铺垫来说,这个地方我的第一直觉需要一个比在咕隆东那里听到的更强的高潮。但今天觉得也不一定,西贝柳斯的情绪在这个地方可能还是有些压抑。比较贝尔隆格,他的声音,我一开始觉得太干,(这是典型的听音响的角度了),不好听,后来我想到,北欧的冬天,单线条的,指挥是同胞,应该体会更深吧。今天没来得及细听,或许是更正确的演绎。
其四,有两个方法可以补充证明一下。用耳机听一下,这个我回头做。和lp比较,咕隆东正好有柯林斯的lp版,这个有劳咕隆东了。
其五,说起来,拿这张西贝柳斯来试机,是那天去昌业听,古典音乐唱片选择余地不多,临时选了这张,回去马上又在自己的系统上试验,当时我还没有买spendor呢。所以对这张唱片特别熟悉了。成了我试机碟。那天听了回来,我和lp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种气势,那种风雨欲来的味道,所以我后来一直在找这种味道。也许是一个类似童年记忆般的错误。有机会再去昌业听了。

双功放的朋友再说:
其实我听唱片并不是很互相比较性的,很多时候得来的只是一个纯粹的感受,建立的基础也比较苍白:少量的文学作品,绘画和电影,甚至,只是依赖于音响系统发出的声音.所以我无法做到去顾及西贝流斯他自己的情绪,只是听卡拉扬演绎的D4,在我的系统上表达出来的惶恐和神秘,相对克林戴维斯能更让我得到感动,也许是我的感觉很片面,仅仅得益于DG公司对交响乐录音的成就.对你提出的由音乐而至音响的问题,让我也反过来想到音响所要表达的高潮,到底要到社么程度?遗漏了,或者是夸张了多少?在这方面,今后希望能多得到你的指导.贝尔格伦德的西贝流斯我没听过,下次你能带来,或者去你那里感受一下么/
  对了,我觉得一套QUAD 99 909的套装双前后级,可能会很合适你的性格和目前的听音需要
作者: dw56    时间: 2003-7-28 09:31 AM
顺便说说,今天重听了比彻姆的西4,称得上是扣人心弦。厉害极了。
作者: 双虎龙跃    时间: 2003-7-28 10:03 AM
现在国人常讲的一句时髦话是:有多大的付出,就会有多大的回报。我认为此言极是!

音响器材、听音环境及周边配套设施,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或所养的宠物一样,你对它有多大的投入与爱心,他(它)就会给你以多大的回报。
不要以为这些冷冰冰的音响器材及听音环境是冷雪动物,其实,它们都是有“感情”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用马兰士63SE、国产欧博a100晶体管功放去推动SP1/2音箱,不知感动过了多少人。然而,他们都被身价一、二万元的SP1/2音箱吸引过去了,好像与63SE和a100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其实,我在63SE和a100身上所下的功夫,包括避震、导震、垫材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所有这一切都是要朝着我所需要的声音方面去努力。最后,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声音。满足极了!

再就是,音响器材与听音环境及周边配套设施,它们都是需要“煲”的。其实,这个“煲”的过程,就是你与器材之间沟通并建立感情的过程。很多人不相信这些,这与他们浮躁的心态有关,说白了,都不是“敬业”的表现。
你可以找几本日本<立体声>杂志看一下,那里面关于“人性”、“文化”
、“意境”的描写和阐述都比较详细和到位。 
作者: 双虎龙跃    时间: 2003-7-28 10:03 AM
现在国人常讲的一句时髦话是:有多大的付出,就会有多大的回报。我认为此言极是!

音响器材、听音环境及周边配套设施,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或所养的宠物一样,你对它有多大的投入与爱心,他(它)就会给你以多大的回报。
不要以为这些冷冰冰的音响器材及听音环境是冷雪动物,其实,它们都是有“感情”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用马兰士63SE、国产欧博a100晶体管功放去推动SP1/2音箱,不知感动过了多少人。然而,他们都被身价一、二万元的SP1/2音箱吸引过去了,好像与63SE和a100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其实,我在63SE和a100身上所下的功夫,包括避震、导震、垫材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所有这一切都是要朝着我所需要的声音方面去努力。最后,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声音。满足极了!

再就是,音响器材与听音环境及周边配套设施,它们都是需要“煲”的。其实,这个“煲”的过程,就是你与器材之间沟通并建立感情的过程。很多人不相信这些,这与他们浮躁的心态有关,说白了,都不是“敬业”的表现。
你可以找几本日本<立体声>杂志看一下,那里面关于“人性”、“文化”
、“意境”的描写和阐述都比较详细和到位。 
作者: dw56    时间: 2003-7-29 11:51 AM
嗯,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 zjwh888    时间: 2003-7-30 09:03 AM
嗯,路漫漫其修远也就罢了.怕的是走上一条不归路,却从一开始就是错的。http://www.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31624&ntypeid=10
作者: dw56    时间: 2003-7-30 02:24 PM
标题: o,不
我已经听到过spendor发出让我比较满意的声音了,虽然不是完全满意,但至少比我听到的绝大多数喇叭让我满意。我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作者: liuxw    时间: 2003-7-31 04:08 PM
标题: 转抄“发烧友手记”片段
1/2这款音箱不喜欢它的人,把它说得一文不值。论音场,说定位,
它真不如中价的丹拿箱。还有轻微的箱声。…这音箱妙就妙在这儿:
就连它的箱声也融入音乐意境。如果论音乐味,真可以把一些高价
音箱抛得很远。听这种声音,会使你忘掉发烧友经常挂在口边的音
场,定位,分析力,解象度,形体感,口水味……诸多名词,它只
给你美妙的音乐,这就够了。……发烧友们寻寻觅觅,寻找的是什
么?最终寻找的还是音乐。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