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钢琴演奏的魅力 [打印本页]

作者: J-M    时间: 2011-11-1 01:12 PM
标题: 钢琴演奏的魅力
好长一段时间,我并不是很适应钢琴独奏作品。从巴洛克音乐入门的我,几乎都是在听弦乐,即使是听钢琴作品,也几乎是协奏曲。然而,时间长了以后,越来越多的开始接触钢琴作品,比如贝多芬的月光、悲怆,肖邦的夜曲、D845钢琴奏鸣曲,巴赫的十二平均律等等,越来越发现其中的美妙。由于钢琴的音域宽,演奏的时候可以采用更多的合声,有时候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时候可以共同前进气势如虹,高低音部的各自吟唱能够营造出更好的氛围,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钢琴世界,用行云流水般的音符阐释浪漫情怀。完美的音效、优雅的演奏,给你纯净浸心的音乐享受
   所以,我想能够介绍一些相关的钢琴独奏作品的唱片,对日后购碟的朋友应该会有很多帮助的
作者: J-M    时间: 2011-11-1 01:23 PM
标题: 巴赫-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亦称“十二等程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二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 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一个大二度则是两等份。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它的纯五度音程 的两个音的频率比(即 2 的 7/12 次方)与 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同时,“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和大三度,两个音的频率比分别与 4/3 和 5/4 比较接近。也就是说,“十二平均律”的几个主要的和弦音符,都跟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几个音符相符合的,只有极小的 差别,这为小号等按键吹奏乐器在乐队中使用提供了必要条件,因 为这些乐器是靠自然泛音级(如前文所述,自然泛音序列,其频率 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序列,成等差数列)来形成音阶的。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现在的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因为只有 “十二平均律”才能方便地进行移调。平均律作为复调音乐的文献作品,单就技巧上而言,都是难以驾驭的


最常见的版本,古尔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21b2c90100c09q.html转载一篇博文,里面更加详细的讲述了古尔德与巴赫

我自己呢,听过CBS那个版本的。感觉指尖的弹性很好,琴声很实在,不做作。速度是比较快的,至于好坏,就仁者见仁吧。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1 01:46 PM 编辑 ]
作者: 小月土川    时间: 2011-11-1 01:32 PM
第一个沙发坐起。。。。JM终于现身了!!!期待你进行报道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1 02:52 PM
J-M好帖!力顶!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11-1 03:15 PM
J-M出贴,必拜读。
作者: J-M    时间: 2011-11-1 09:53 PM
标题: 最资格的演奏-埃德温 费舍尔
费舍尔在上世纪30年代录制了平均律,演奏中强调人性和情感,以清晰的旋律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展现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他的师尊是李斯特,李斯特的平均律得自车尔尼,而车尔尼又受贝多芬影响,一代传一代。或许是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他的演奏充满了人性化。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1 10:06 PM
原帖由 J-M 于 2011-11-1 09:53 PM 发表
费舍尔在上世纪30年代录制了平均律,演奏中强调人性和情感,以清晰的旋律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展现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他的师尊是李斯特,李斯特的平均律得自车尔尼,而车尔尼又受贝多芬影响,一代传一代。或许 ...

      埃德温•菲舍尔(Edwin Fischer) 1886年10月6日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的一个音乐家庭,1960年逝于瑞士苏黎士。小菲舍尔四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从小母亲就对儿子的音乐教育要求极其严格。小菲舍尔先在在巴塞尔音乐院汉斯•胡贝教授班上学习,1904年他的父亲过世后,母亲带他前往柏林进修,在那里菲舍尔师事于李斯特最后的学生马丁•克劳泽(Martin Krause)。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1 10:07 PM
巴赫是菲舍尔深爱的作曲家,留下了很多巴赫键盘作品的录音。但以时下流行的观点来看,菲舍尔演奏的巴赫离现在认为的“正确”标准太远,不少学院派钢琴家对他过分“浪漫”的录音嗤之以鼻。然而这“浪漫”标签实在把他的艺术过度单纯化、脸谱化。菲舍尔认为诠释者的任务是“找出作品原有的特色”,他认为巴赫时期的演奏技巧和风格在二十世纪已经失传,乐谱上的动态指示、声音记号或速度标示很少,完全需要依赖演奏者用直觉、经验去揣摩音乐风格。他全面研究巴赫的作品,通盘感受,而不只拘泥于作曲家的键盘乐器作品上。《十二平均律》录音是菲舍尔研究巴赫作品的重要成果。这是第一套(多年来也是唯一的一套)《十二平均律》全集录音,发行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但是它仍然称得上本世纪最优秀的平均律录音之一。著名钢琴家布伦德尔认为,唱片中有几首前奏曲与赋格在旋律线条与微妙的音色变化上是他听过最令人兴奋的演出。在菲舍尔诠释的巴赫里,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声音和性格,复杂的对位线条清晰,但又不流于一般钢琴家在诠释巴赫时,完全依赖不同的奏法以求各声部结构清楚的俗臼。很少有人能弹出如他一般美丽音质,用最弱音演奏的乐句。毫无斧凿痕迹的圆滑乐句还散发着宗教般自然虔诚的气韵,这种特色在《十二平均律》第一辑的升C小调、降B小调、B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还有F小调、升F小调及B小调赋格表现的尤为突出。《十二平均律》第二辑的E大调前奏曲与赋格、升C小调前奏曲、降B大调前奏曲及升B小调前奏曲则是菲舍尔音色万花筒的最好例证。但菲舍尔诠释的巴赫仍然存在着争议焦点,他修改了谱面上的部分音符,他认为由于当时的乐器音域的限制所以巴赫没有增加某些音符,为了达到心目中的效果,他用八度加强了某些低音进行。(资料来自互联网)
作者: J-M    时间: 2011-11-1 10:28 PM
标题: 图雷克-巴赫的最高女祭司
图雷克巴赫十二平均律的珍贵之处,就在他透彻理解巴赫的音乐美学,从音乐、历史、技巧、乐器整体的观点来诠释巴赫的音乐,她融入巴赫的音乐世界,更让巴赫的音乐发出符合现代观感的生命,这样的诠释恐怕只有完美两字的惊叹而已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 05:22 AM
标题: 企鹅三星带花


两代三星带花的唱片,席夫的演奏也是褒贬不一,可见对于音乐,尤其是巴赫的音乐,各人的喜好决定了对艺术家的评价。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2 05:32 A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11-2 11:11 AM
潜力帖,辛苦了。
作者: 晴天雨    时间: 2011-11-2 02:33 PM
加入下讨论,十二平均律这套曲集是钢琴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世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巴赫以《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竖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这套曲集是钢琴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世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平均律钢琴曲集》集复调音乐之大成,精美的旋律、千锤百炼的主题和匪夷所思的复调作曲技法随处可见,代表了巴赫器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在这种完美的音乐大厦面前,后人只有惊叹。肖邦曾说:“《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音乐的全部和终结。”
      我个人收藏的是李赫特(Sviatoslav Richter,1915-1997)演奏的版本。   ,前苏联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是位音乐天才,背谱的能力可能至今无人可敌(据说《十二平均律曲集》第二卷他只用了一个月就全部领会了),演奏时对音乐的处理非常独到且富有诗意。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里赫特晚年最为推崇和喜爱的作品。JVC公司从奥地利广播电台获得里赫特七十年代的珍贵录音母带,通过JVC特有的20bit数字处理,再现大师颠峰时期的辉煌演奏。该套录音尽管较少与世人见面,但与演奏家在RCA公司录音的版本同要珍贵,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研究、演奏《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标准与典范。


[ 本帖最后由 晴天雨 于 2011-11-2 02:35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 03:45 PM
哈哈,天雨也来参加讨论了,本来我正想介绍李赫特的平均律了。多谢兄帮忙,让我可以省略数千字
这套唱片市场价格在600到900元不等,实属精品。李赫特的演奏技巧不必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优酷上视频搜索一下李赫特的录像,在弹肖邦练习曲的时候手指的跨度还有准确度超过常人想象。在气势方面,听过柴一钢协和拉二钢协应该很直观了。但是,李赫特弹奏的舒伯特却很有诗意,我个人感觉李赫特是很富有浪漫情怀的,而巴赫的音乐正好可以让他自由发挥,也由此在这个曲目上留下一座丰碑。不过,和之前几位相比,他的演绎不算是诠释作品的本意,而是启迪心灵。
这张是很容易买到的
这套市场价格3000元,应该是JVC前那家唱片公司发行的首版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2 03:49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 04:15 PM
标题: 几张名版

大唱片公司都有优秀的平均律录音,像之前RCA的李赫特,迪卡的席夫,飞利浦和DG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
不管评论如何,这些大师级的演绎,有条件的话就逐一欣赏吧。因为巴赫的平均律应该是可以让演奏者自由发挥的一部作品,每个人的演绎都会有个性有精彩。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2 04:19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 04:26 PM
标题: 大键琴版

最早的平均律就是用大键琴演奏的,瓦尔哈以及蓝德沃斯卡又是演奏大键琴以及巴洛克音乐的音乐大师,我个人更喜欢钢琴演奏一些,如果有喜欢大键琴的朋友,这个是不容错过的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2 04:29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2 05:55 PM
听不惯大键琴的就会觉得琴声单薄且松散,我也喜欢钢琴演奏的。
作者: 晴天雨    时间: 2011-11-4 08:39 AM
同意,我也听不太惯大键琴。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1-11-4 08:53 AM
这个标题的内容太深了,可写的太多。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1-11-4 09:04 AM
晴天雨兄弟收藏的这套李赫特演奏的《十二平均律曲集》令人垂涎三尺,名盘啊!
说到大键琴,我到是挺接受的,让人沉浸在巴洛克时代音乐中。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6 04:30 PM
楼主来点协奏曲如何?我等学习!
作者: J-M    时间: 2011-11-6 05:53 PM
这部平均律当时使用的乐器,音乐史家们一直争执不已。有人认为是用击弦的古钢琴(Clavichord),有人认为是用拨弦的大键琴。持击弦古钢琴观点者认为,击弦古钢琴虽比大键琴音量小,键盘上音域也窄,但能靠手指敲击作力度渐强渐弱变化与圆滑奏,巴赫当时因此而钟爱它,认为大键琴缺少精神性。而持大键琴观点者则认为,当时,1719年,巴赫曾亲自挑选,高价为克膝宫廷买了一台大键琴,他所有的键盘音乐都是在这台他心爱的大键琴上创作的。不管如何,这里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部作品,巴赫所希望的是优美如歌的奏法
作者: J-M    时间: 2011-11-6 05:55 PM
回音版,钢协以前写过一次了,我这次主要是想弄点钢琴独奏作品,比如巴赫的这些前奏曲和赋格,以及奏鸣曲形式的乐曲,当然还包括如夜曲,即兴曲,双钢琴作品等体裁的钢琴作品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6 07:08 PM

作者: J-M    时间: 2011-11-6 11:13 PM
标题: 斯卡拉蒂
在音乐史上,最早被冠以“奏鸣曲”称谓的钢琴作品应该就是巴洛克时期伟大的古钢琴家Demenico Scarlatti创作的那些数量惊人的几百首古钢琴奏鸣曲了。这些作品多半是作曲家为古钢琴教学所作,但其在钢琴艺术史上的重要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钢琴教材的范围,为日后古典奏鸣曲形式的形成,尤其是对后来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实Scarlatti的奏鸣曲原来并不称为奏鸣曲,但因其具备了早期古典奏鸣曲式(准确地说应该是古奏鸣曲式)的某些特点,被冠以“奏鸣曲”的名头,它们大多是些二部曲式的单乐章作品。
     斯卡拉蒂的名字或许远不如巴赫、维瓦尔蒂、亨德尔等人响亮,但在钢琴音乐爱好者心目中却能占有不轻的份量。这是因为斯卡拉蒂的奏鸣曲虽然大多也以练习曲为目的,但比起后来以纯技术示人的车尔尼则可听性要高得多。因此今天的学琴者几乎都弹过车尔尼,而音乐会上却让斯卡拉蒂抢尽风头。
   和大多数巴洛克作曲家一样,斯卡拉蒂也是位多产作曲家,作品有康塔塔大协奏曲各十多部。但最有价值的是那500多首单乐章的键盘奏鸣曲。这些奏鸣曲带有典型的巴洛克时代特征:细腻、典雅,与巴赫的键盘音乐相比同样具有声部明晰、交响和谐的特点。结构上虽不如巴赫的音乐那么紧密、精巧,但旋律性强、富于歌唱性,在抒情上略胜一筹,听觉上更接近现代欣赏习惯。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大多是演奏时间只有一两分钟至五六分钟的三段式,内容或清雅或灿烂或抒情可谓姿态万千,如一把撒在阳光下的珍珠烁烁生辉、色彩斑斓。在曲式上有的似巴赫的创意曲、有的像赋格,其中有几首还是包含了两个主题的古典奏鸣曲式。此外,他还引入了快速重复、双手交叉以及双音经过句的新技法,拓展了键盘音乐的表现力。虽然斯卡拉蒂还没有完全摆脱巴洛克音乐的时代特征和风格,不过从他带有新倾向的作品来看,说他是海顿莫扎特古典主义乐派的先驱应是当之无愧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6 11:19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1-11-6 11:28 PM
标题: 三个版本

霍洛维茨在斯卡拉蒂的演奏上的造诣是相当高的

古乐形式,ARCHIV的经典录音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6 11:35 PM 编辑 ]

伯格里奇 DG.jpg (16.86 KB, 下载次数: 214)

伯格里奇 DG.jpg

霍洛维茨 CBS.jpg (51.92 KB, 下载次数: 153)

霍洛维茨 CBS.jpg

作者: J-M    时间: 2011-11-8 01:15 AM
标题: 海顿
1750年在音乐史上是个重要的年份,随着一代巨匠的陨落,巴洛克时代宣告结束,音乐创作风格开始由严肃复杂深奥理性的复调音乐转向清新精致典雅愉悦的主调音乐过渡,钢琴音乐也开始从严格的多声部复调对位向主调旋律和声转变。这一时期是辉煌的维也纳古典时期的前奏,众多天才音乐家为钢琴音乐中的古典奏鸣曲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一群就是J.S.Bach的后代子孙们,其中又以其次子C.P.E.Bach在钢琴奏鸣曲方面取得的成就最高。C.P.E.Bach对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早期奏鸣曲还有一些严格复调对位的写法,但后来就迅速完成了复调到主调的转变,成为主调音乐新风格的代表者。他首次证实了奏鸣曲式表现性格发展和情绪变化的可能性。它将Scarlatti的古奏鸣曲式加以发展丰富,强调展开部中主题变形的重要作用,用主题的变形展现更加丰富的效果和多变的乐思,表现音乐的矛盾对比冲突和多侧面全方位的情感因素,使音乐形式更加富于变化的统一。他的奏鸣曲一般有快-慢-快的乐章安排,乐章间采取调性和形象的对比。在作品的结构布局上,他确定了统一,变化,均衡的原则,在18世纪中叶的作曲家中,C.P.E.Bach被公认为古典奏鸣曲的真正奠基者。
     C.P.E.Bach的直接继承者就是伟大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Joseph Haydn。从音乐史上来说,海顿对古典时期音乐最大的贡献在于交响曲和室内乐方面,但同时他创作了六十余首古钢琴奏鸣曲。海顿一生平顺,所以其古钢琴奏鸣曲风格和他的整体创作风格类似,都是明朗乐观,充满活力和幽默感,富于民间气息的。当然晚期的一些奏鸣曲除外,表现出相对深刻和戏剧性的内容。
正因为他奏鸣曲的整体风格是明朗和欢乐的,缺乏强烈的矛盾冲突和深刻的思想内容,长期以来他的海顿的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史上的地位都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他的钢琴奏鸣曲被认为大多是缺乏强烈情感和深刻内涵的教学性和娱乐性作品,直到近二,三十年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期间以Alfred Brendel为代表的一批钢琴大师对海顿奏鸣曲的出色演绎对人们重新认识 海顿奏鸣曲的艺术价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海顿钢琴奏鸣曲虽然没有太多深刻的心灵的内省,也没有深邃的对人生世界的哲学化思考,更没有对理想和真理不懈追求的伟大精神,但却是对真真实实的人世间现实的感受和体会。在漫长的钢琴艺术史中,他是伟大的贝多芬的前奏,是从C.P.E.Bach到贝多芬的过渡。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8 01:19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1-11-8 01:33 AM
标题: 海顿代表性唱片

布伦德尔演奏的海顿钢奏,尤其是这套4CD,评价是很高的。尤其是富有节奏感而又晶莹剔透的感觉经常令人陶醉。

这张唱片录制于1980年,古尔德步入80年代后的录音很少,但都是精品。古尔德对海顿向来是很敬畏的,态度绝对不同于对莫扎特、贝多芬等人。他生前一直想完成全套的海顿奏鸣曲录音,当时本打算与DG合作,但最终流产。

录制这套海顿钢琴奏鸣曲全集的钢琴家为约翰·麦凯伯(John McCabe)。1939年4月21日出生于英国利物浦,是享有世界性声誉的著名英国作曲家和钢琴家。英国的“音乐家社团协会”(The Incorporated Society of Musicians)曾将2003年的“著名音乐家奖”颁给了他,以表彰他对英国音乐生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就像弹莫扎特的专家海布勒一样,麦凯伯是弹海顿的专家,同时也是BBC音乐导读中《Haydn: Piano Sonatas》 (1986)一书的作者。他们在某些地方颇有类似,一个是体现那种雅致和精致非常到位,再有一个就是手指触键的特殊方法,使得琴声表现出那种灵动的颗粒感。这种颗粒感在右手表现出那种灿烂的效果,而在左手则表现出特殊的滚动感,特别是大字一组的琶音。麦凯伯布花了4年时间录制了这套大全集,无论是从完整性还是音乐性上,在当时都是独一无二的。和后来录制的耶诺·杨多(Naxos)的同类全集相比,麦凯伯的版本更加富于古典趣味,而在伦敦ALL-SAINT教堂收录的声音则温暖而细腻。本专辑最先由DECCA公司在1970年代录制,效果是相当出色的。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8 01:52 AM 编辑 ]
作者: jxjdz    时间: 2011-11-8 01:36 PM
这些名盘,,光看着就很爱不释手啊。。要是收集齐全了。。那得多少钱啊。。不小的财富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8 05:20 PM
我对CBSCD有着十分好的感情,90年时曾在音像市场上大量出现过,且价钱低,但由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庞大的音乐库,使得CBS的曲目十分丰富,有不少是很著名的演绎。
J-M强帖,力撑!
作者: J-M    时间: 2011-11-9 10:00 PM
标题: 莫扎特
Mozart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二位大师,他的钢琴音乐和海顿同样具有明朗乐观的情绪基调,但他们的音乐风格却存在很大差异。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更多的表现出机智幽默,乐观和活力,而莫扎特则更侧重于清新明朗,流畅自然,没有任何刻意琢磨的痕迹,一切都如即兴演奏般信手拈来,自然清新。更重要的是,莫扎特更加让人体会到深切的人情味,在主调的钢琴音乐中,莫扎特应该是第一个对人的情感,心理和性格特征进行描绘和刻画的作曲家,这种创作手法对后代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莫扎特把钢琴奏鸣曲式在海顿地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无论在乐曲的规模,结构的复杂和完整性,形式的均衡统一,还是主题性格的对比,和声的果断应用,调性的偏移与统一等方面都达到更加纯熟的地步。
在奏鸣曲式结构的探索上更加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和海顿相比,莫扎特在奏鸣曲呈示部中奠定了更加成熟和具有独立性的第二主题,而且往往是在第一主题后的连接部之后才被导入,从而更强调了其意义,并且为贝多芬奏鸣曲中第一和第二主题的强烈对比奠定了基础。
在钢琴奏鸣曲的写作中,莫扎特创造性地应用了被广泛使用的阿尔贝蒂低音,使其音型加以变化,或让其在高低声部间轮换出现,或加入一些旋律音符和经过句,增强了趣味性和旋律感,避免了阿尔贝蒂低音单调重复的缺点。
装饰音大胆而灵活的使用是莫扎特钢琴作品写作中的另一大创举,他吸收了洛可可风格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典雅趣味,将一些典型的装饰音改造成长串的装饰音经过句。使得装饰音不仅起装饰作用,同时成为旋律的一部分,成为了充满典雅美感的微型旋律。尤其是在慢乐章中,这种“旋律式”的装饰音显得特别绚丽多彩,使得旋律织体充满优雅纤巧的美妙风格,这对19世纪音乐家肖邦别具一格的装饰音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启发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9 10:01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1-11-9 10:06 PM
标题: 全套版本

奥地利女钢琴家,父母为波兰人,11岁在萨尔茨堡公开演奏,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后进维也纳音乐学院、日内瓦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是玛格丽特·隆班上的学生.1952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二等奖,1954年参加慕尼黑国际钢琴比赛和日内瓦舒伯特钢琴比赛,均获一等奖.海布勒的演奏追求一种清新、清纯的效果,追求音色的微妙层次区分与音阶性经过句中颗粒型音色的效果.海布勒好像天生是为演奏莫扎特而出生的,她从小在莫扎特的氛围中长大,她演奏的莫扎特,无论是协奏曲、奏鸣曲还是小品,都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莫扎特.她所演奏的舒伯特全套奏鸣曲以及与格吕米奥三重奏团合作的《鳟鱼》,也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舒伯特

演奏生涯中很少顾及莫扎特的阿劳,也于晚年在Phlilps公司为我们留下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的录音,5CD套装,数码立体声录音。阿劳晚年时的音乐风格一向以严谨保守、演奏起来四平八稳而称著。在这个录音中,阿劳的音色超级好,每个音都弹得那么澄清、剔透。音乐的气质也是平平淡淡,并不具有他在演奏贝多芬时所拥有的魄力与气势——事实上也不需要。阿劳晚年的很多演奏都是有意的放慢速度,以表达更为老练稳健的乐风。在某些作品中,比如布拉姆斯的间奏曲、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之类的,或许更能增加些许哲学意味的沉思,但是对于莫扎特,总觉得会缺少了一份灵动的感觉。

季雪金是个很奇特的钢琴家,除了李赫特外,笔者暂时还没有发现有哪位钢琴家像季雪金这样,有如此广泛的演奏曲目,可以同时在巴赫、贝多芬、肖邦、拉赫马尼诺夫甚至德彪西的领域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季雪金这位法国出生的德国血统钢琴家可以,他演奏曲目的广泛在当时堪称举世无双!这套的唱片录音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单声道录音,8张CD,除了奏鸣曲以外还囊括了莫扎特其它的钢琴独奏作品,这是季雪金晚年的伟大成就之一。而在这套唱片里面最为世人称道的,便是季雪金的“音色”。季雪金的钢琴音色是属于那种醇厚而敦实,充满穿透力但又不失亮丽的类型。尽管二战以后的季雪金在技巧上有所退化,和3、40年代的自己相比音色上也打了折扣,但是里面一些别人所没有的艺术气质却仍然保留在他身上,并没有失去,也是别人所学不来的,大师仍然是大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对于莫扎特,季雪金弹得十分平淡,里面很少有夸张的自由速度运用,力度上也缺乏戏剧性的对比,一切按足我们平时所谓的“古典风格”去演绎,这在他那个时代的钢琴家里是非常少见的。

希夫的音色十分轻盈,但听起来似乎总有一种没有“弹到底”的感觉。但莫扎特毕竟不是贝多芬,不需要那种吉列尔斯式的“狂暴”触键,相对于其他作曲家,莫扎特大部分作品更需要的是宫廷音乐中的幽雅气质。而希夫那空中楼阁般的音色正是这种音乐气质的最佳体现。然而,反对者的意见也十分显然,批评其音乐表达缺乏精神内涵的,特别是在那首著名的《c小调奏鸣曲》,希夫并未能深刻地体现出莫扎特的晚年心境。更有甚者甚至把他所弹的早期奏鸣曲讥为“春宫小调”(有那么严重?!)。当然,这套录音是龙是蛇众说纷纭,还是请爱乐者自我评价吧。需要说明的是,这是80年代Decca的早期3D录音,不可避免的会有着那个时代不成熟的数码录音的缺陷:音场过空,低频不足,但应该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


作为“学院派”的演奏,都会有这么一些共同的特点:节奏规矩、速度方正。内田光子亦然,但对于更欣赏音乐演绎中的“个性”的笔者来说,对他们的缺点也是认为显然而见的:节奏死板、音色变化不丰富、音乐缺乏个性。

最为另类的要算古尔德了。可能他演奏早期奏鸣曲的演奏争议会少一些,而中后期的却让很多喜欢莫扎特的人冒火。所谓怪人出怪招,他对这位作曲家的奏鸣曲最有特点的处理方法之一就是:不踩踏板或者很少踩踏板,这样就造成了干净、清晰的音乐线条,同时也发挥出了古尔德本身卓越的低声部演奏能力。古尔德善于捕捉音乐中的复调因素,即使在莫扎特一些比较缺乏复调思维的作品里(更多是早期的奏鸣曲),他也可以在左手仿佛凭空的扯出一条旋律来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9 10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9 11:25 PM
尽是精品,谁与争锋?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11-9 11:53 PM

作者: myzcj    时间: 2011-11-10 09:45 PM
J兄终于又开始普及音乐知识咯 ,十二平均律小弟只有RCA GOLD REAL RICHITER版本,看来要听听别的,大键琴协奏里面蛮好听的,如果独奏的话,感觉听长了,有点单薄
作者: J-M    时间: 2011-11-12 05:43 AM
原帖由 myzcj 于 2011-11-10 09:45 PM 发表
J兄终于又开始普及音乐知识咯 ,十二平均律小弟只有RCA GOLD REAL RICHITER版本,看来要听听别的,大键琴协奏里面蛮好听的,如果独奏的话,感觉听长了,有点单薄


不止是单薄,时间长了应该会感觉乏味枯燥,毕竟音域不广,呈现的动态和精神都是不足的。在协奏里面却能有很不错的效果
作者: J-M    时间: 2011-11-12 05:43 AM
标题: 克莱门蒂
了解克莱门蒂是通过霍洛维茨这位钢琴大师的录音。记得RCA为霍洛维茨出了一系列独奏唱片,其中就有一集是专门录制克莱门蒂的钢琴作品。后来翻看资料才知道了霍洛维茨演奏的克莱门蒂是如何的权威性。
以下转载两篇文章,一篇是介绍克莱门蒂的,另外一篇是介绍霍洛维茨的那张唱片。
http://bbs.breezecn.com/read.php?tid=393716
http://www.douban.com/note/18429358/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12 05:52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1-11-19 04:57 AM
标题: 贝多芬
在Mozart之后,就是音乐史上唯一一位堪与J.S.Bach比肩的音乐巨人——Ludwig van Beethoven,贝多芬对奏鸣曲及奏鸣曲式做出的巨大贡献是难以估量的。他创作了被称为“钢琴音乐新约全书”的32首钢琴奏鸣曲(另外还有两部早期简易奏鸣曲和三部选帝侯奏鸣曲)。贝多芬32首奏鸣曲的创作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他手里发挥了奏鸣曲式的巨大威力。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人,与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并称为钢琴文献中的史诗性巨著。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按创作时间和风格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通常把贝多芬的前11首奏鸣曲认为是早期奏鸣曲,包括op.2,7,10,13,14和22。该时期是贝多芬的创作初期,从风格和技法上不难看出受到前人的影响,体现了贝多芬的古典主义风格。但作品同样包含鲜明的贝多芬式的个性特点和技法上的创新,如:和声及曲式结构的变化发展、对慢乐章的深刻处理、钢琴技巧的扩展等,这些都预示着贝多芬创作观念不断在转变,即在古典传统基础上突出其个性发展及创新。
    中期包括op.26,27,28,31,49,53,54,57,78,79,81a和90共16首奏鸣曲,这一时期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时期,其中op.53“黎明”和op.57“热情”被认为是中期奏鸣曲的顶峰,之后的几部奏鸣曲与中期风格开始脱离,带有憧憬和感慨的思想意味,预示晚期风格的来临。这16首奏鸣曲蕴涵的情感和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原有的奏鸣曲结构形式已无法容纳,因此贝多芬大胆创新,挣脱原有奏鸣曲形式结构的束缚,采用了扩展连接部、展开部和结束部规模的方法,在慢乐章采用葬礼进行曲、幻想风、朗诵调、标题音乐等,力度对比更加夸张等手法创造性运用于此时期作品中,充分展示了贝多芬奏鸣曲多姿多彩的风格和形式,成为音乐会常演不衰的精品佳作。
    贝多芬的晚期奏鸣曲虽然只有op.101,106,109,110和111五首,但却把钢琴奏鸣曲的各种可能发挥到了极致,为奏鸣曲创作打开了崭新的空间,展现了一个无比深邃的精神世界。在这五首作品中,结构已处于次要位置,乐章数量变得很自由,乐章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代之以一种更复杂、灵活和富于变化的形式,从而突出表达情感的需要,即极为细腻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极为深刻地表现人生世界宇宙的深邃思想。同时充分发挥钢琴这一键盘乐器性能,大量的使用复调对位(卡农或赋格)和变奏段落,钢琴织体极大的创新和发展,使作品具有史诗般的宏伟壮阔,充分表现了贝多芬炉火纯青的创作境界。晚期五首奏鸣曲深刻表现贝多芬此时创作的根本倾向:自由化、心理化、精神化、复调化及浪漫化思维等。他的创作已从早中期那种激烈、充满矛盾开始转为自我反省、追求超凡宁静的精神升华的境地。奏鸣曲这一个自由度有限的体裁形式,在天才贝多芬的手里展现出了无限的创意和思想
作者: J-M    时间: 2011-11-19 08:01 AM
实际我个人是最爱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单就贝钢奏的版本而言,名演太多了,早期的施纳贝尔,巴克豪斯,肯普夫,中期的布伦德尔,吉列尔斯,晚期的鲁普,巴伦博伊姆,古德,波利尼,虽然不曾听完,其中的好几位还是认真比较过的。最终的结论是,我至今无法下定决心收哪个版本的贝钢奏全集。本来想从网上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案,但是发现每位演奏家都有自己的拥簇,评论家也对每个版本褒贬不一,令人越看越头痛。
   一边发帖一边学习,希望这次的学习过程能让我最终确定收一套贝多芬钢奏全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19 08:03 AM
贝多芬那32首被称为“钢琴音乐新约全书”的钢琴奏鸣曲几乎成了许多钢琴大师的必演曲目。“月光”奏鸣曲更是所有喜欢音乐的人都听过的,连同他的《致爱丽丝》经常出现在轻音乐的专辑里。多谢J-M兄分享!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0 01:59 PM
标题: 各个版本

在19世纪末德奥风格体系的著名钢琴家中,施纳贝尔属于忠实于原作的学者型之列的带头人。他的一生为追求完美、达到艺术顶峰而不懈努力,以至在演奏技巧、审美意识和对作品的演绎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出神入化的境界。施纳贝尔擅长演奏贝多芬作品,他演奏的音阶走句发音清晰,特别是演奏抒情旋律异常生动,伴奏和织体的各个线条以及力度的支配都达到完美的统一。他演奏贝多芬作品特别是晚期的几首奏鸣曲,其幻想的境界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虽然他在节奏的处理上似乎有些自由,但在理解上他认为是完全忠实于作者意图的,不过这种忠实是忠实于它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忠实于作品的记号术语。他演奏舒伯特钢琴作品,优美的抒情性和敏锐的节奏,使作品的各种因素都达到完美无疵的地步

肯普夫是一个出色的教师,1924-1929年任斯图加特高等音乐学校校长并领导钢琴高级班。二战结束后,肯普夫作为当代德国钢琴家的代表人物,受到人们尊崇,成为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权威演奏家。他的演奏含蓄细腻,织体清晰,亲切高贵;音色如歌,分句和速度自然而合理,丝毫没有矫柔造作、追求外在效果的倾向。他录制了贝多芬和舒伯特全部钢琴奏鸣曲和其他作曲家钢琴作品的唱片,并编辑出版了舒曼钢琴作品选集。

二战结束初期,刚被盟军从纳粹铁蹄下解放的法兰西土地上到处是排斥德国音乐的“苦大仇深”气氛,唯独有一个人因为不用怕面对票房压力而任意选择灌录那些他最拿手的经典德奥曲目——他就是纳特(Yves Nat),一个漫不经心的炫技派法国钢琴家,从他在为法国唱片爱乐者公司的录音中保留至今的力量、技术与狂热来看,“法国的里希特”(Sviatoslav Richter,苏联钢琴家)这一绰号对他倒是真的非常合适,虽然将两位不同环境下成长、个性均十分强烈的钢琴大师简单对照和归类是对他们最严重的误解。
  事实上与里希特相比纳特的早年经历更要丰富精彩些,也更富传奇色彩。纳特七岁在弥撒礼拜时的管风琴上即兴弹奏,十岁指挥自己创作的管弦乐幻想曲并演奏莫扎特钢琴四重奏,十四岁在圣-桑亲自推荐下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并拜谒整个二十世纪初法国乐坛所有伟大的人物如德彪西、拉威尔等人,二十三岁开始在美国举办巡回演出……在成为巴黎音乐学院最顶尖的教授之前,他已经凭借一套《贝多芬奏鸣曲全集》永载钢琴录音史册,并与施纳贝尔、巴克豪斯、肯普夫和阿劳等钢琴家的录音并列等级。除贝多芬外,纳特对舒曼的作品极为重视,也许是舒曼那些幻想曲、幽默曲和练习曲中不经意闪烁的儿女情思悄悄触动了一个被激情和意志包裹的法兰西纤细灵魂,于是在《蝴蝶》(Papillons)、《维也纳狂欢节》(Carnaval de Vienne)和《克莱斯勒偶记》(Kreisleriana)中他指尖流畅飘出的多姿旋律虽然源自莱茵河东岸,却富于西方高卢人的浪漫幻想,而在人们耳熟能详的《童年情景》(Kinderszenen)的吟唱中,纳特更倾注了一个伟大钢琴家荣辱不惊的全部真挚、深情。   EMI唱片公司为纳特逝世五十周年录制的纪念典藏《Ses Enregistrements 1930-1956》包括了1930-1938年及1950-1956年(钢琴家临终那年)纳特分别为法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和法国唱片爱乐者公司所灌录的立体声来到之前的所有珍贵历史录音,并利用现代技术对原始母带进行新的数字转录,从广泛的资料中查出每一份录音的日期以求呈现出最精确的历史纪录。十五张CD的结束部分是纳特本人的采访录音,他在谈话中始终对自己的天才技巧不以为然,而对肖邦写给乔治·桑的那句诗倾倒不已——“为你,我想弹甜蜜的曲调,你不会太残忍吧,亲爱的、目光朦胧的你!”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20 06:13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1 03:52 AM
标题: 继续贝多芬

巴克豪斯50年代初有一套单声道全集录音,60年代初录制了一套立体声全集。我两个版本对比过,更偏爱单声道录音。录音可以接受,虽然声底是没有立体声那么干净,但是那浓浓的时代的气息,让人回到了过去。其中很多柔板在午后听起来格外悠闲惬意。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版本,尤其是“月光”,整个录音充满了朦胧的美,巴克豪斯也并非只是孔武有力,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在高音部,指尖轻柔的跳跃,接着在低音部发出雄浑的声音。如作品本身强烈的对比冲突一样,演奏者的思绪好像也一直跟随着乐谱的发展,慢慢的带领听者进入到一个更深沉的境界。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21 04:10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21 12:51 PM
肯普夫是我最喜欢的钢琴家之一。我有一张早期购得的DG公司出版的由肯普夫主奏钢琴的贝多芬《鬼魂钢琴三重奏》(由皮埃尔·富尼埃演奏大提琴、谢林演奏小提琴),这张CD还包括由德穆斯主奏钢琴与阿玛迪乌斯四重奏合作的舒伯特钢琴五重奏《鳟鱼》、海顿的《云雀弦乐五重奏》、莫扎特的《狩猎弦乐五重奏》。
    威廉·肯普夫1895-1991 Wilhelm Kempff 德国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9岁进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钢琴和作曲。后来除学音乐外,同时在柏林大学学哲学和音乐史。21岁起作为钢琴家和管风琴家在德国和北欧巡回演出;22岁举行钢琴独奏会,同年获门德尔松钢琴与作曲奖;23岁作为钢琴独奏家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此后30年,其足迹遍及欧洲、南美洲和日本,1951年在伦敦,1964年在纽约举行过独奏会。
肯普夫还是一个出色的教师,1924-1929年任斯图加特高等音乐学校校长并领导钢琴高级班。二战结束后,肯普夫作为当代德国钢琴家的代表人物,受到人们尊崇,成为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权威演奏家。他的演奏含蓄细腻,织体清晰,亲切高贵;音色如歌,分句和速度自然而合理,丝毫没有矫柔造作、追求外在效果的倾向。他录制了贝多芬和舒伯特全部钢琴奏鸣曲和其他作曲家钢琴作品的唱片,并编辑出版了舒曼钢琴作品选集。作为作曲家,他创作了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和管风琴的作品。

肯普夫.jpg (60.96 KB, 下载次数: 158)

肯普夫.jpg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2 12:50 AM
标题: 布伦德尔、吉列尔斯、古德

再也没有钢琴家会比布伦德尔更贴近贝多芬的音乐。布伦德尔是第一位录制贝多芬钢琴音乐全集的钢琴家(1964年)。随着对贝多芬的认识加深,布伦德尔又重新录制奏鸣曲全集两次,并在重要的音乐中心城市演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多年来,布伦德尔演奏的贝多芬协奏曲、小曲与变奏曲也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现在他又开始向自己的诠释挑战,重新录制这些已经受到肯定的作品。

吉列尔斯最擅长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的贝多芬很有贝多芬的性格。充满惊人的热情、燃烧的火焰和令人感动的活力。他不大会沉溺于感情,琴音自始至终都清澄无比,每一个音的表现都宛如浸透到人们的肺腑里,既深又美,每一个乐句精炼得能洗涤人们的心灵,呈现出很高的意境。可惜,这套录音中,没能听到大师演绎的贝多芬最后一首第32奏鸣曲,因为心脏病,他只活了68岁

他的贝多芬奏鸣曲集是华纳集团所属Electra Nonesuch公司出版的,充分体现了他的杰出成就,感情深度和强度实为罕见。这也是第一套由美国出生的钢琴家灌制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唱片。评论界对古德极其推崇,称之为施纳贝尔之后最得乐圣真传的人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22 01:05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23 09:01 PM
吉列爾斯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廣受好評。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6 10:15 PM
吉列尔斯最后一首录完我一定会收一套!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6 10:15 PM
标题: 舒伯特的奏鸣曲
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

像贝多芬一样,舒伯特终其一生将他的钢琴奏鸣曲当作是一种音乐记事本来使用。这是一种对曲式、风格以及观念进行实验的方式,虽然如此,舒伯特依然将他无止境的灵感以及歌唱性运用於这些钢琴音乐之中。他的钢琴作品有朴素的小品,也有庞大、结构又严谨的大型奏鸣曲。

「我不再受限於小品的写作,要开始著手创作大型作品了!」在舒伯特即将过世之前的那一年,像是中了魔咒一般,以极快的速度谱写许多乐曲,尤其是结构庞大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更是被喻为「神来之笔」的佳作。这些曲子不但写作速度异常惊人,品质也是保持舒伯特一贯的水準(甚至於有过之无不及),这个状况在舒伯特一生中未曾发生过,不过这却也成了他人生的绝响。

1828年9月25日,舒伯特在一封回给友人的信中提到,他将於第二天与一伙朋友在家中举行一场音乐会。舒伯特就是首次在此场合弹奏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的(第19~21号,序号为D.958~960)。而其中最后一首降B大调奏鸣曲是前一天晚上才刚完成。这一段期间,舒伯特完成了艺术歌曲「冬之旅」、第九号交响曲「伟大」以及最后两首弦乐五重奏,都是份量颇为吃重的作品。可是这也暗示著悲剧的来临︰11月19日,舒伯特还是被死神召回了,死的时候他还有许多作品来不及听到首演呢!

最后的三大鉅作

虽然说以A大调完成的第廿号(D.959)奏鸣曲是这三首连篇作品的核心之作,但是真正足以象徵舒伯特在奏鸣曲写作领域最高精华的还是最后一首的第廿一号(D.960)。这首作品依然可以嗅得贝多芬带给舒伯特的影响,不过除此之外不管在气氛或是在表达的手法上,都已经是完全的舒伯特气质。他本身是个艺术歌曲创作高手,因此在小曲的细微处产生的浪漫乐念,可以轻易的放入其他作品之中,这股独特的音乐美感非常扣人心弦,这种特徵表现在奏鸣曲上产生的就是歌唱性丰富的多主题,听来变的沉静、稳重,但是由於主题过多,因此容易欠缺自我发展的动力。事实上就这三首最后奏鸣曲而言,D.960的主题以及发展是最成熟的了。或许舒伯特当时已经知道自己来日不多,因此在华丽炫目的D.959之后,会以降B大调写下这首结构严谨、旋律宁静的奏鸣曲为自己铺一条最后的路,这首曲子深刻的美感真是只能以「此曲只应天上有」来形容了。

舒伯特在世时,原本是想要将这三首曲子提献给当时著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 Johann Nepomuk Hummel ,只是不巧舒伯特在写作完没多久就去世了,谱也跟著沉寂了一阵子。一直到1839年出版时,出版商 Anton Diabelli 以自己的喜好将这三首曲子提献给了舒曼(Robert Schumann),从此成了舒曼最常弹奏的曲子。被提献曲子的舒曼当然是喜爱有加,不过却以D.960最喜爱,他曾经不只一次的称讚这首曲子,其中还有一次说到「简直就像源源不绝的泉水,歌唱一般优美的旋律一刻也不曾停止,即使偶尔因为激情而中断,不过转眼之间又回覆到那股清新甘泉的滋味。」

为何舒伯特会发下豪语立志创作大型作品呢?其实这必须回到1827年贝多芬的葬礼上。当年在贝多芬的出殯队伍中,舒伯特满脸泪水的尾随其后,送这位乐坛巨人最后一段路。也许看到死亡行列的舒伯特内心已经有了预感,自知即将不久於人世,因此想要以有限的时间发挥自己无限的创作可能。舒伯特对贝多芬晚期这些宏大的作品深表敬意,不过却也非常希望可以创作出媲美甚至超越贝多芬的佳作。虽然早在1825年时,舒伯特已经著手於「伟大」交响曲的创作,不过在沉寂了一年之后,他还是回归谱写钢琴作品。

其实,舒伯特的管弦乐作品一直存在著三个问题︰在作曲方面,由於有贝多芬结构严谨、格局宏伟的作品作为典范,想要创作超越时代的作品,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怕的恶梦,但是对於任何一位德奥作曲家而言,这又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因为他缺乏指挥管弦乐团的经验,造成在谱曲时会有不平衡的状况;他具备的是属於即兴式的诗人气质,可以天外飞来一笔,马上谱写一首歌曲,不过对於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结构问题的作品(如管弦乐)自然颇为为难。也因此在管弦乐创作无法突破之下,只好回头写自己最擅长的乐器作品了。或许舒伯特心里也想过,如果说管弦乐终究无法赢过贝多芬,那么钢琴作品总有可能了吧?所以舒伯特才会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快速的完成这些作品。没想到,这位不世出的天才,居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创作出这三首不论是结构或者旋律都足以超越贝多芬的钢琴作品。

经过了百多年的研究,降B大调第廿一号钢琴奏鸣曲的地位被喻为与贝多芬第卅二号钢琴奏鸣曲一样「神圣的作品」,乐界一致认为这首曲子是至高无上的佳作,与前两首奏鸣曲相较,更能展现舒伯特音乐世界的特质。第一乐章一开始就是舒伯特经常使用的稳重开头,接著是冥想气氛浓厚的第一主题,转过这个主题之后出现的是连绵不绝的旋律…,这首最后的钢琴奏鸣真的是来自天上的声音。

Aldous Huxley 说道「寂静之外,最能表现无法表达的事物者就是音乐。」要领悟音乐的真髓,要了解作曲家所要传达的讯息,听者必须先有一颗平静的心。如果你苦於缺乏精緻生活,何不倾听舒伯特的D.960钢琴奏鸣曲,享受这股渴望的清流吧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6 11:36 PM
标题: 唱片版本

听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绝对无法绕开肯普夫这位古典钢琴大师,他的舒伯特纯正而质朴,典雅而规范。肯普夫的舒伯特应该是最本色,最质朴的舒伯特,也是最能经得起聆听的舒伯特,可以说,在亲近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道路上,肯普夫是起点,也是终点

这套8CD的《内田光子演奏舒伯特》是Decca唱片公司于2004年出版发行的,收录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等作品,由内田光子担任钢琴演奏,琴声如诉,瞬间触动你的心弦。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划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除了歌曲之外,舒伯特在室内乐与器乐演奏的量方面也相当丰富,21首的钢琴奏鸣曲浩浩荡荡也算是一大成就。

其中最后三首奏鸣曲公认是舒伯特器乐作品当中的珠玉之作,而《21号钢琴奏鸣曲》的特色除了在歌唱性的表现相当与众不同之外,大小调之间的变换也相当耐人寻味,这两项舒伯特器乐作品的特质在此曲当中发挥到了极致。至于《Moments Musicaux》六首小品也是一幅小天地,各有各的节奏与情绪,成为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当中相当流行的乐曲。

东方钢琴家能打入国际乐坛的不多,尤其是容易被轻视的女性,举目望去,能数出来的没有几个,而像内田光子这样能够在国际乐坛占有一席之地,并普遍得到推崇与追捧的,更是寥若晨星。内田光子,1948年出生于东京,1961年到1968年师从豪瑟,1969年得到维也纳贝多芬钢琴大赛第一名后,曾经短暂跟随肯普夫与阿什肯纳齐学习,1970年得到华沙肖邦钢琴大赛第二名,1975年获得里兹国际钢琴大赛首奖,1972年起定居伦敦。内光田子于1982年在东京演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1984年首度与柏林爱乐合作,1985年第一次在纽约演出。1985年到1986年音乐季,内田光子自任指挥与独奏,与英国室内乐团合作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1994年到1995年,在伦敦、纽约、东京、阿姆斯特丹、维也纳与萨尔兹堡等地的音乐会,内田光子则把焦点放在舒伯特与勋伯格。内田光子的音乐性深刻而又有明晰的理智,善于营造深邃细腻的魔力,散发出有如陈年佳酿般的芳醇。

海布勒的演奏追求一种清新、清纯的效果,追求音色的微妙层次区分与音阶性经过句中颗粒型音色的效果。她所演奏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倍受世界乐坛的肯定,被认为是最有味道的舒伯特。水晶般的音色与对古典作品的杰出感受力非常适合维也纳大师们的钢琴作品。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26 11:38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6 11:39 PM
排版错了,抱歉抱歉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7 04:07 AM
标题: 最喜欢的舒伯特 布伦德尔
对于布伦德尔的喜爱源于对飞利浦唱片的信任。市面上大量布伦德尔的唱片也昭示一位大师的地位。第一次听布伦德尔的钢琴演奏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琴声晶莹剔透,如珠如玉,演奏严谨,节奏的把握很好,非常喜欢他那种有内涵的演奏方式。后来越来越多的接触大师的唱片,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等等,都十分喜欢。后来机缘巧合下,听到了他演奏的舒伯特D845 和D960奏鸣曲,更是越发的喜爱。下面这套PH舒伯特全套钢琴录音,我已经收了一部分。其他几张正在寻找中,慢慢的一张张凑齐。每次购得布伦德尔的舒伯特,都欣喜万分。享受整个过程,回味无穷

下面这张唱片是DECA出的经济版

最著名的D960,属于那套全集的其中之一。现目前都是拆开来卖,让人很是郁闷


转帖一篇布伦德尔迷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55b6f010006ne.html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27 04:26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27 08:35 AM
JM强帖,内容连贯充实,实属我们了解钢琴作品版本的学习贴!
作者: J-M    时间: 2011-11-27 08:09 PM
标题: 舒伯特 即兴曲
8首即兴曲op.90,op.142是舒伯特钢琴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作品,这两组作品既可以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八首钢琴小品,也可以被看作是两首大型的钢琴曲,因为从结构和形式上来看,每一组作品都与一首奏鸣曲很相似。但是它们又没有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那种强大的内在凝聚力,所以这两组作品在作者数量庞大的钢琴作品中显得颇为独特。随着舒伯特的日渐成熟,他愈发的把名利和掌声都弃置一边,他的音乐风格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这一点在两首《即兴曲》里面表现的最为明显 —— 一个简单的即兴灵感衍生出一首大型的作品,他是浪漫派钢琴音乐的使者,比肖邦还要早十几年。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27 08:15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27 08:16 PM
原帖由 J-M 于 2011-11-27 04:07 AM 发表
对于布伦德尔的喜爱源于对飞利浦唱片的信任。市面上大量布伦德尔的唱片也昭示一位大师的地位。第一次听布伦德尔的钢琴演奏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琴声晶莹剔透,如珠如玉,演奏严谨,节奏的把握很好,非常喜欢他那种有 ...

布伦德尔几乎是全能钢琴家,在他的手中,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舒伯特、肖邦、舒曼等等作品,都是他的拿手绝活。
作者: J-M    时间: 2011-11-30 05:03 AM
标题: 幻想曲
幻想曲是一种即兴的器乐作品。作曲者可以随自己的幻想自由创作。乐曲具有幻想的自由奔放的特点,并富浪漫色彩。

舒伯特 流浪者幻想曲

舒曼幻想曲 布伦德尔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1-30 05:24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1-11-30 05:28 AM
标题: 舒曼
《童年情景》之梦幻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虽然按内容来说是描写儿童生活的,但这部作品不只是为儿童所写,也是为成人所作,表现成年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作品手法洗炼,形象刻画生动准确,心理描写逼真,欢快动人,饶有情趣,但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这其中的第七首《梦幻曲》是全世界妇孺皆知的名曲,经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 独奏曲。这首曲子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 婉转流连,使人不觉中被引入轻盈飘渺的梦幻世界



舒曼的钢琴作品可能以童年情景以及狂欢节的录音最多。几年前刚接触到舒曼的作品是在视频上看到霍洛维茨弹奏的童年情景引得在场观众热泪盈眶。自己也受到氛围的感染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除此之后,舒曼钢琴作品全集目前只有一套录音。就是奥地利钢琴演奏家 德穆斯。其录音水准和演绎都是喜爱舒曼的朋友不可错过的唱片。

維也納三傑之一的奧地利鋼琴家約格.德穆斯演奏,钢琴演奏家Jorg Demus,1928年出生于奥地利,父亲是著名的艺术史学家Otto Demus,母亲则是一位小提琴手。六岁开始学习钢琴的他,十一岁进入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后来的老师包括吉泽金-Walter Gieseking、肯普夫-Wilhelm Kempff、菲舍尔-Edwin Fischer以及米开朗杰利-Arturo Benedetti-Michelangeli。14歲首演於維也納樂友協會的布拉姆斯廳,17歲畢業。1956年,Jorg Demus赢得了当年意大利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在大西洋两岸的职业演奏生涯。德穆斯最令人稱道的是他做為藝術歌曲伴奏及室內樂,舒瓦茲柯芙及費雪迪斯考等大師都經常與他合作,擔任獨奏家時德穆斯以演奏浪漫派作品聞名,這套舒曼鋼琴作品全集,是坊間難得一見的全集完整收錄,也是足以代表大師畢生藝術的重要精典。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2-2 06:02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12-1 04:19 PM
201111月份获奖名单推荐
主论坛最具影响力帖
有志者,亊竞成.梅兄玩胆机     作者:zyf1234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4640&extra=page%3D2%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昌业产品用家使用心得优秀帖
我的声美力cyt1/2,cy-6000和艺康斯The Maestro
作者:yukehan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4591&extra=page%3D2%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page=1

数码与影音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暂缺

音乐大家谈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钢琴演奏的魅力     作者:J-M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4312&extra=page%3

文艺杂苑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感受欧洲人文------欧洲五国游     作者:只有情永在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4483&extra=page%3D1

以上获奖者各奖励100元内CD碟一张,考虑到CD各人的喜好及收藏不同,可由烧友自由选择碟片,昌业代购寄出。请上述得奖者将个人真实姓名、邮寄地址和电话号码心仪CD的名称以短消息的形式发到我的信箱里,以便统一选购尽早寄出奖品。

CD备选两张至三张,如第一选择没有货源将在备选里挑选。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2-1 06:04 PM
祝贺J-M获得11月音乐版块大奖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12-1 06:28 PM
祝贺楼主再获月奖。
作者: J-M    时间: 2011-12-1 08:17 PM
帖子还没写完,这个月继续更新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2-2 11:47 AM
原帖由 J-M 于 2011-12-1 08:17 PM 发表
帖子还没写完,这个月继续更新

期待继续!
作者: 我爱邓丽君    时间: 2011-12-2 08:46 PM
好帖子楼主的收藏真丰富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1-12-2 09:05 PM
恭喜获奖!
作者: J-M    时间: 2011-12-3 03:07 AM
谢谢马店长!平时工作比较忙,资料搜集工作就不能很细致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吧
作者: J-M    时间: 2011-12-11 06:44 AM
标题: 勃拉姆斯

这套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全集是喜爱勃拉姆斯音乐的朋友不可缺少的唱片。在市面上勃拉姆斯的钢琴独奏作品并不多见,除了这套以外,就是阿劳在飞利浦的录音了。收录了部分变奏曲,抒情曲,奏鸣曲。另外一个非常好的版本就是KLEIN 克林演奏的全集。不过,并未收录所有3首奏鸣曲,有点可惜。但是5CD的容量已经很大了。
卡琴丰富多变的琴声很细腻的展现了勃拉姆斯音乐的情感,含蓄而又紧凑,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第一钢琴奏鸣曲C大调,给人的感觉就像漫步在山间,时而充满优雅,时而表现出兴奋,旋律也很优美。感觉得到对后世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2-11 07:13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2-11 08:43 AM
J-M再添辉煌!真给力!
作者: J-M    时间: 2011-12-17 03:20 AM
标题: 肖邦
肖邦英年早逝,39年的短暂生命把一生都献给了钢琴。把古典主义的架构延续到浪漫主义,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肖邦的钢琴神话,无人能及。
演奏肖邦的作品,鲁宾斯坦以及阿劳该是最有声望的两位吧。鲁宾斯坦本身为波兰人,演绎肖邦的作品无可厚非。而阿劳也特别喜欢录制肖邦的音乐,他的夜曲,玛祖卡都是非常珍贵的名演。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2-17 05:44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2-17 07:32 AM
J-M凌晨发帖幸苦啦。
作者: J-M    时间: 2011-12-18 01:15 AM
标题: 肖邦的钢琴奏鸣曲
先转帖一篇网友对肖邦奏鸣曲的介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286f70100hv9z.html
写得非常仔细,其中有一段评价我很喜欢:
如果说第二奏鸣曲充斥着狂乱与悲伤,那第三奏鸣曲就展现了更可贵的人生态度。首乐章在平静中透出淡淡温情,虽然不乏丰富联想和偶然涌现的激动,音乐总体上仍比较随和。它就像一支晨歌,盈闪着清新玉露、散发着沁人幽香。其后的乐章在汩汩湍流中飘荡着朦胧回忆,这活泼的音丛匆匆而过,划闪出童年般快乐明朗的心情。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2-18 01:37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2-18 09:07 AM
那个佩拉西亚被认为是“莫扎特专家”,他在索尼公司留下不少的录音,广受好评。
作者: J-M    时间: 2011-12-18 12:32 PM
佩拉西亚还被评为门德尔松作品的最佳诠释者。在CBS投靠SONY以后,他自然成为SONY旗下最耀眼的明显。其演奏的巴赫的钢琴协奏曲富有哲理与内涵,触键轻盈欢快,能把庄严演绎得轻松愉快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12-18 07:16 PM
楼主的鲁兵斯坦肖邦全集很不错,这种日本高价版的音质特别好,个人觉得比德班和美版都好,是1989发行版。但从贴图看,外纸盒和里面的塑料盒应该不是一套的,图中外纸盒对应的应该是红标印,而非金标印
作者: J-M    时间: 2011-12-19 02:00 AM
呵呵,新版与老版的区别
作者: J-M    时间: 2011-12-19 05:15 AM
标题: 肖邦的夜曲
19世纪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于诗意的抒情特性曲,类似无词歌,但内容较为深沉,常含有忧郁的情绪,始作者为爱尔兰作曲家约翰 .菲尔德。肖邦把它发展为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体裁,他的21首夜曲是这一体裁的艺术珍品。

关于肖邦夜曲的版本也是比较多的,鲁宾斯坦,阿劳当列为翘楚。至今还有很多关于这两个版本夜曲的争论。无论如何,大师琴键下的夜曲,都是很美的演绎





极少见的版本,录音超好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1-12-19 05:33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2-19 08:10 AM
我第一张遇到阿劳的录音是他在飞利浦录得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那张CD的录音广受好评!皮里斯那张肖邦夜曲是双CD的,当然是“绕梁三日”之作。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12-19 12:30 PM
基本上,阿劳、傅聪、鲁兵斯坦、皮雷斯、弗朗索瓦的夜曲都在我必收的范围,聆听不同风格的夜曲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作者: J-M    时间: 2012-1-9 02:32 PM
标题: 肖邦的圆舞曲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 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属等作品属于前一种类型,而《升c小调圆舞曲》等作品属于后一类。   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在属于第二大类的抒情诗式的圆舞曲中,往往可以发现类似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这是由于肖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调的缘故。肖邦的圆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对比较简单,内容也较为通俗易懂,所以一般人都很喜爱。

降A大调第九号圆舞曲,作品69 
降A大调 圆舞曲(“离别”)肖邦的作品69号共有两首圆舞曲,第一首为降A大调,以《离别圆舞曲》而著名。   
关于此曲有一段轶事:1835年,肖邦从巴黎前往德国的卡尔斯巴特,与当时从波兰来此地疗养的双亲相会。归途中,滞留于德累斯顿,顺便拜访了旧日好友渥金斯基伯爵。渥金斯基伯爵有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女儿,意大利血统,黑发、大眼、厚唇,为人热情,当时只有十九岁,不论是钢琴、声乐或作曲,都有相当的基础。肖邦与这位童年时代的好友相逢,很快就表现出他的爱心,俩人也亲密起来。连续一个月的相爱生活,使俩人难分难舍。当肖邦即将离去时,曾为玛丽亚写了一首圆舞曲相赠,后来玛丽亚就把它取名为《离别圆舞曲》,即本曲。可惜的是,他们的这段情缘最终不欢而散。   肖邦十分留恋这段甜蜜的时光,他生前一直未出版此曲,而是把它收藏起来以资纪念。他的亲笔草稿上注有:“一八三五年九月于德累斯顿”的字样。此曲旋律颇为优雅,极富魅力,曲调中充满着忧郁、愁闷的回忆。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段:第一段为歌唱似的旋律,离别的惆怅尽显其中。第二段为降E大调的玛祖卡舞曲风格。第三段重复第一段的旋律。第四段有两个新旋律。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2-1-9 02:34 PM 编辑 ]

阿肯.jpg (41.11 KB, 下载次数: 151)

阿肯.jpg

阿劳 水蓝.jpg (21.21 KB, 下载次数: 155)

阿劳 水蓝.jpg

阿里谢耶夫.jpg (61.65 KB, 下载次数: 156)

阿里谢耶夫.jpg

卡洛斯 邱斌.jpg (48.88 KB, 下载次数: 147)

卡洛斯 邱斌.jpg

克西斯 PH.jpg (59.84 KB, 下载次数: 160)

克西斯 PH.jpg

鲁宾斯坦.jpg (19.57 KB, 下载次数: 180)

鲁宾斯坦.jpg

皮雷斯.jpg (15.8 KB, 下载次数: 150)

皮雷斯.jpg

齐默尔曼.jpg (43.88 KB, 下载次数: 142)

齐默尔曼.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9 03:26 PM
矮小的阿什肯纳齐搞到要逃亡冰岛,都是因为前苏联的铁幕所至。阿什肯纳齐不愧为大师。
作者: J-M    时间: 2012-1-9 03:42 PM
吉列尔斯也很矮,只有160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9 07:58 PM
J-M的收藏不赖啊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2-1-12 02:37 PM
肖邦的圆舞曲当然不能少了李帕蒂,虽然这套碟是单声道,但我觉得即使有无数名版也难有出其左右的者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1-12 05:00 PM
绝版飞利浦 PHILIPS 4461452 肖邦作品精选 阿劳 2CD
请教音版,不知这张有哪些曲目?谢谢。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1-12 05:32 P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2-1-12 05:00 PM 发表
绝版飞利浦 PHILIPS 4461452 肖邦作品精选 阿劳 2CD
请教音版,不知这张有哪些曲目?谢谢。

我没有这张CD,但从封面上看,是肖邦的夜曲。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2-1-12 09:04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2-1-12 05:32 PM 发表

我没有这张CD,但从封面上看,是肖邦的夜曲。


确实是肖邦的夜曲全集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2-1-13 12:43 AM
原以为既然是作品精选,就应该什么曲目都有。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2-1-13 01:44 PM
标题: 回复 83# 的帖子
不是作品精选,就是肖邦的夜曲专辑
作者: myzcj    时间: 2012-4-3 11:30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2-19 08:10 AM 发表
我第一张遇到阿劳的录音是他在飞利浦录得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那张CD的录音广受好评!皮里斯那张肖邦夜曲是双CD的,当然是“绕梁三日”之作。

非常赞同阿,哈哈,那张鲁兵斯坦RCA BEST100 日本版的夜曲是精品中的精品啊,可惜小弟木有买到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4 09:49 AM

作者: myzcj    时间: 2012-4-6 01:00 PM
J兄的收藏颇丰,好多经典阿,有的买不到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2-4-6 07:00 PM
仔细找找二手,应该可以找到,音质应该还更好。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2-4-9 04:52 PM
原帖由 J-M 于 2011-11-27 04:07 AM 发表
对于布伦德尔的喜爱源于对飞利浦唱片的信任。市面上大量布伦德尔的唱片也昭示一位大师的地位。第一次听布伦德尔的钢琴演奏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琴声晶莹剔透,如珠如玉,演奏严谨,节奏的把握很好,非常喜欢他那种有 ...


大家都很喜欢飞利浦的录音,殊不知道在70年代前的作品,是无法与DACCA,RCA,EMI与水星这样的录音技术巨头相比的。与前几位相比,水星公司纵然有很好录音,但旗下的艺术家相对比较弱,水星公司被飞利浦收购后,正是因为利用了水星公司的优秀录音技术,才使得飞利浦在七十年代的录音水平逐渐赶上其他公司,加上艺人众多的优势,随着CD时代崛起,飞利浦又是CD格式的发起人之一,数码录音造就了飞利浦的辉煌。但在黑胶时代的模拟录音还是以前几家为强大,巨头RCA50、60年代最辉煌,也逐渐没落于数码,曾经的大佬落到如今的地步,不胜唏嘘,好在黄金时期的模拟录音,还是个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回味。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2-4-9 08:20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2-4-9 04:52 PM 发表


大家都很喜欢飞利浦的录音,殊不知道在70年代前的作品,是无法与DACCA,RCA,EMI与水星这样的录音技术巨头相比的。与前几位相比,水星公司纵然有很好录音,但旗下的艺术家相对比较弱,水星公司被飞利浦收购后,正 ...

好介绍!多谢芍药版主!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