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英国作曲家阿诺德作品,金色庆典、罗西尼14首序曲及其它 [打印本页]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5 07:16 AM
标题: 英国作曲家阿诺德作品,金色庆典、罗西尼14首序曲及其它
  马尔科姆·阿诺德简介
  马尔科姆·亨利·阿诺德爵士(1921年10月21日-2006年9月23日),是一名英国作曲家。
  阿诺德年轻时以小号为其主要职业,30岁后他则专注于作曲。他和布列顿一样都是当时英国很有名气的作曲家,而他写的轻音乐,如威尔士舞曲、英格兰舞曲、苏格兰舞曲、爱尔兰舞曲和康瓦耳舞曲皆为他有名的作品。
  早年生涯和教育
  阿诺德出生于北安普敦的一个鞋匠家庭,在五名孩子中为最幼小,自小就已对新兴的爵士乐抱有相当兴趣。看到著名爵士乐演奏家路易斯·阿姆斯壮在伯恩茅斯的演出后,他就开始学习吹小号,并于5年后获得奖学金入读皇家音乐学院。
  在皇家音乐学院中,他跟戈登·雅各(Gordon Jacob)学习作曲和欧内斯·霍尔(Ernest Hall)学习小号。1941年,他加入伦敦爱乐管弦乐团,其位则为第二小号手,并于1943年晋升为首席小号手。
  1944年,阿诺德自愿加入英军,但被军队编制于军乐队。阿诺德不满,并对其脚开枪而被军方开除。他其后的一段时间在英国广播公司管弦乐团担任首席小号手,并于1946年回到伦敦爱乐管弦乐团演出。1948年,他成为一名全职作曲家。
  作品
  阿诺德虽为一名作曲以调性为主的保守派作曲家,但其作品数量非常丰富和受欢迎,他个人认为自己的风格深受柏辽兹的格调影响。他很有名气的作品是他的九首交响乐。
  此外,他也写下多首吉他、大提琴、单簧管、口琴和钢琴等协奏曲。其威尔士舞曲、英格兰舞曲、苏格兰舞曲、爱尔兰舞曲和康瓦耳舞曲也是非常受欢迎的轻音乐。其中英格兰舞曲的一首乐曲为英国电视节目《报章摘要》(What the Papers Say)的主题曲。此外,他写下大量自己作品的管乐队改编曲。
  电影音乐
  阿诺德为不少电影作曲。如《乌龙女校》(The Belles of St Trinian's,1953年)、《六福客栈》(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1958年)和《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 1961年)。而他于1957年为《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创作的电影音乐更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原创音乐奖。
  此外,他指挥为深紫色合唱团作品,《乐队与管弦乐团协奏曲》(Concerto for Group and Orchestra)录音的皇家爱乐交响乐团和为让·罗德(Jon Lord)的作品,《双子组曲》(Gemini Suite)录音的伦敦交响乐团。
  晚年
  阿诺德晚年时受困于财政和健康问题。1978年,他入住了皇家自由医院的精学科部多月。1979年,他转往位于北安普敦的圣安德鲁医院以治疗忧郁症和酗酒。几年后,他成功康复并于1986年写下他最后的第九交响乐。1991年,他最后一次在逍遥音乐会演出。
  2006年9月23日,由于他的胸部受到感染,他于诺福特及诺里奇大学医院病逝,终年85岁。
  影响
  阿诺德的作品为青年或业余交响乐团的常演曲目。因为其音乐多为独特,常把古典音乐、爵士乐、民歌和流行音乐混合起来,也因此常于逍遥音乐会演出。他在生时也是罗奇代尔青年交响乐团的赞助者。自1980年起,北安普敦每年十月皆会举行马尔科姆·阿诺德节而记念他,当天会有多场演奏他作品的音乐会。

  本贴介绍三张阿诺德专辑:1、阿乐驾到;2、爆棚管乐 阿诺德大型管乐作品选;3、阿诺德 英格兰与苏格兰舞曲。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15 06:43 P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5 07:20 AM
  阿乐驾到(阿诺德序曲集)

  片名:阿乐驾到 阿诺德《序曲集》
  指挥:雅诺
  演奏:伦敦交响乐团
  公司:RR
  编号:RR-48CD
  美国TAS榜上榜发烧名片

  简介
  RR唱片又一领先业界创举,有史以来最传真的两声道音乐。
  英国作曲大师阿诺德亲自指挥自己作品,史上首度录音的珍贵版本。
  灿烂的管弦,激昂开阔的乐曲风格,音响测试最佳曲目。
  录音效果有血有肉,音效比美由Lyrita发行、威京生大师录音之阿诺德发烧名盘。
  雅诺:序曲作品集《阿乐驾到》(RR-48CD)一世未听过之超劲低频,爆棚鼓声,纯美管弦靓声。
  雅诺亲自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劲爆”演出,首演录音,火花四射。
  RR至尊天碟,创数码录音科技新里程一世人未听过之超劲低频。
  鼓声爆棚,弦乐管乐令人心醉。

  1921年出生的阿诺德是英国战后最著名的影片配乐作曲家。1943年他曾是伦敦爱乐的首席小喇叭手,还曾在1946年安赛美指挥录制的“火鸟”中精彩演出。在作曲与指挥风格上,则深受大师毕勤影响。
  本张专辑收录5首由阿诺德创作的序曲,除了第二轨“顽童贝库斯(Beckus the Dandipratt)”之外,皆是首度录音的珍贵纪录。
  他的创作风格管弦灿烂、曲式单纯,洋溢着节庆气氛,尤其在音响效果上特别激昂开阔,是展现音响系统实力的绝佳曲目。
  当年在《当代音乐(ontemporary music)》当道下,阿诺德的作品虽然难以受到正视。但是对一般聆乐大众而言,却都是极受欢迎的曲目。
  唱片中收录的“苏瑟序曲(A Sussex Overture)”以两条主旋律交互穿插,营造亮丽耀眼效果。
  “顽童贝库斯”则是阿诺德1943年完成的第一部重要管弦乐曲。全曲陈述虽然直接,却充满喜感、诙谐与不安,并且散发着动人能量与淘气个性。
  多年前,阿诺德曾在Lyrita唱片公司旗下录制一张《英国舞曲、苏格兰舞曲、康瓦尔舞曲》唱片,由Decca传奇录音师威京生(Kenneth Wilkinson)操刀录音,演录效果俱佳,让阿诺德受到瞩目。
  1991年,RR唱片再度邀请原班人马,由阿诺德指挥伦敦爱乐管弦乐团,在伦敦瓦特弗市政厅录制序曲全集,并由琼森教授亲自录音。
  与当年Lyrita清越骨感的音质相较,RR的录音更有血有肉,效果更盛过往。Keith O.Johnson在录制这张唱片时,模拟录音技术已达颠峰之境。本片为数字同步录音版本,音效同样发烧,Keith O. Johnson在下一张专辑《Testament》(RR-49)即全面朝数字录音迈进,可见这张专辑的里程碑意义重大,是喜爱RR录音者绝对不可错过的重要唱片。

  曲目
  01 A Sussex Overture
  02 Beckus the Dandipratt
  03 The Smoke
  04 The Fair Field
  05 Commonwealth Christmas Overture

  评论
  这张CD无论在音色,空气感和动态方面都比得上最靓声的模拟录音。此碟的录音成就应成为数码科技一个里程碑,聆听此碟,有如经历一次HI-FI大巡游,因为音乐厅的空间感活现眼前,而不论弦乐或铜管乐,无论单件或合奏,音色都靓到令人心醉。
  那光辉明亮而又不失圆润的铜管乐、甜美丰满的木管乐、流畅顺滑的弦乐,加上清脆的三角铁、强有力的定音鼓、深沉的低音大提琴拨弦篷松而富有弹性,层次非常分明,强音与弱音的对比强烈,细节还原及瞬态响应可谓完美无缺,流动的空气感营造出一流的空间感,让人大呼过瘾。至于爆棚的鼓声……
  Infinity与Genesis扬声器创办人Arnie Nudell说此碟的低频系他一生听过最佳者。他一点也没有夸张。
  ——陈焕光《CD圣经97》

  这套CD实在是大爆棚了,听完会让你着着实实吓出一身冷汗!也是由阿诺德自己指挥,音效好到你会忍不住将这些不熟悉(但是很好听)的音乐从头听到完。
  除了音质丰润以外,有人认为这里面的低频可能有经过等化,因为强壮得够夸张。如果你的扩音机不够力,请不要随便对此片下评断,因为那种好处不是寻常扩大机就能表达出来的。
  ——《美国两大发烧天书榜单》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1 08:09 AM 编辑 ]

阿乐驾到.jpg (28.17 KB, 下载次数: 360)

阿乐驾到.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5 07:24 AM
  爆棚管乐 阿诺德大型管乐作品选

  片名:爆棚管乐 阿诺德大型管乐作品选
  指挥:Jerry Junkin(杰瑞·琼金)
  演奏:美国达拉斯管乐团
  出品:RR
  编号:RR-66CD

  简介
  阿诺德大型管乐作品选(全球首录)
  美国达拉斯管乐队“劲爆”演奏,金管齐鸣的威力,足以把你吹到半空!曲目包括:水上音乐、英格兰舞曲、苏格兰舞曲四首、剑桥公爵、海外和路易斯号乐等。
  阿诺德是当今世上出名的配器师之一,这也是他创作的苏格兰舞曲和英格兰舞曲成为典范之所的部分原因。在喜剧进行曲帕得斯托号救生艇里,阿诺得保留了英格兰传统的铜管演奏,专辑还收录了剑桥公爵和海外两首用风管演奏的仪式行曲,幽灵般的Tam O'Shanter剧院演出,从未被如此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曲目
  01-04  Four Scottish Dances, op. 59 苏格兰舞曲四首
  Premeire:(首演)
  05  Overseas, op. 70 海外
  Premiere(首演)
  06-08  Little Suite #1, op. 80 组曲1号
  09. Tam O'Shanter, op. 51
  Premiere(首演)
  10-12  Water Music, op. 82 水上音乐
  13. The Padstow Lifeboat, op. 94 帕得斯托号救生艇
  Premiere(首演)
  14-16 Little Suite #2, op. 93 组曲2号
  Premiere(首演)
  17 Fanfare for Louis, 1970 路易斯号乐
  18-21 English Dances, Book I, op. 27 英格兰舞曲
  Premiere(首演)
  22 HRH The Duke of Cambridge, op. 60 剑桥公爵

爆棚管乐 阿诺德大型管乐作品选.jpg (36.77 KB, 下载次数: 363)

爆棚管乐 阿诺德大型管乐作品选.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5 07:27 AM
  阿诺德 英格兰与苏格兰舞曲

  片名:阿诺德 英格兰与苏格兰舞曲
  指挥:阿诺德
  演奏:伦敦爱乐管弦乐团
  公司:LYRITA
  编号:SRCD 201

  简介
  阿诺德善于把握舞曲的节奏,他创作的舞曲很有名气。阿诺德创作的《英格兰舞曲》一共有两套:第一套,Op.27,作于1951年;第二套,Op.33,作于1951年。《4首苏格兰舞曲》Op.59,则作于1957年。阿诺德的英格兰、苏格兰舞曲的版本,首选阿诺德自己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的版本,Lyrita公司,CD编号SRCD201。
  在这张唱片上,除了《英格兰舞曲》第一、第二套,还有《4首苏格兰舞曲》、《4首康沃尔舞曲》(Op.91,作于1966年)、《爱尔兰舞曲》(Op.126)。
  Lyrita公司的录音素来非常之好。这张唱片,一边是定音鼓和小鼓迷人的节奏,另一边是非常饱满,如水一般弥漫的弦乐。
  这张唱片据说是发烧迷们头痛的来源,因为它是检验音响质地的试金石,对音场和中、低频的感觉,用这张唱片一试就能试出来。它曾被美国TAS发烧榜排为发烧名片第一位,《企鹅》评为三星

  这张唱片是音响迷头痛来源之一。因为只要苏格兰舞曲那一面的定音鼓及小鼓一打,音响系统的缺点便暴露无遗。如暂态不佳、速度太慢、中低频有膨胀感等等。甚至可以拿来试左边的弦乐是否量感足够。不要怀疑它的录音,这绝对是第一流的。
  ——《美国两大发烧天书榜单》

  本碟的节目,是由二十二首充满民族风格的交响舞曲组成,音乐充满趣味性。大编制的配乐包含了各式各样铿锵光辉的效果,生猛刺激。
  此外,抒情迷人的旋律也俯拾皆是(如En-glish Dance No.3中那令人陶醉的弦乐诗句)。
  Arnold本人是位小号高手,曾是伦敦爱乐团的成员。多年的演奏经验使他在谱写铜管乐组配器方面有高人一等的品味和煽动性——最激情的乐章,可在几节Cornish Dances里欣赏个痛快。
  Arnold指挥自己的作品绝对胜任,LPO的演奏亦臻世界级。事实上,要拣另一张音乐同样生猛而又可随时喜欢逐段听的天碟,好难了。
  ——《HIFI音响》

  曲目
  01-04 英国舞曲,第一组 Op.27
  05-08 英国舞曲,第二组 Op.33
  09-10 单人游戏 Solitaire
  11-14 爱尔兰舞曲 Op.126
  15-18 苏格兰舞曲 Op.59
  19-22 康瓦尔舞曲 Cornish Dances Op.91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15 07:04 PM 编辑 ]

阿诺德 英格兰与苏格兰舞曲.jpg (25.19 KB, 下载次数: 372)

阿诺德 英格兰与苏格兰舞曲.jpg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10-15 09:32 AM
好贴,强赞。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5 02:53 P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1-10-15 09:32 AM 发表
好贴,强赞。
  喜欢爆棚,系统与环境低频能重播好的朋友可留意。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15 02:54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15 05:11 PM
阿诺德的音乐够爆棚,烧坛挚爱。好帖!先顶一个,回头再聊。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15 08:25 PM
我只有阿诺德 《英格兰、苏格兰舞曲》,第一张很久以前在朋友那里听过。阿诺德的音乐录音好像并不多,但启帆兄的介绍使我多认识另外两张阿诺德的音乐。谢谢楼主分享!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16 06:18 PM 编辑 ]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10-17 04:32 PM
阿诺德的音乐非常好听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10-17 06:34 PM
这三张唱片哪张比较耐听。谢谢。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8 08:40 AM
原帖由 luhui 于 2011-10-17 04:32 PM 发表
阿诺德的音乐非常好听
在英国,阿诺德(雅诺)与布里顿齐名,受民众景仰。但出的唱片与布里顿相比似乎少了些。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18 08:49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8 08:46 A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1-10-17 06:34 PM 发表
这三张唱片哪张比较耐听。谢谢。
阿诺德出身小号手,其作品的配器偏向灿烂、靓丽。从耐听的角度上说,个人觉得相对而言为三张中的3和1。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8 08:50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15 08:25 PM 发表
我只有阿诺德 《英格兰、苏格兰舞曲》,第一张很久以前在朋友那里听过。阿诺德的音乐录音好像并不多,但启帆兄的介绍使我多认识另外两张阿诺德的音乐。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10-18 09:51 AM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10-18 11:35 A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1-10-17 06:34 PM 发表
这三张唱片哪张比较耐听。谢谢。


这三张首选3,其次1、再2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8 12:35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10-18 11:35 AM 发表


这三张首选3,其次1、再2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18 05:14 PM
不知阿诺德有没有写过小号协奏曲?查不到相关资料。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8 06:03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18 05:14 PM 发表
不知阿诺德有没有写过小号协奏曲?查不到相关资料。
  找到了一张:

  名称:阿诺德 管乐器协奏曲集
  演奏:戈登·杭特、理查·艾登尼、亚伦·席佛、珍·希尔顿等
  乐团:伯恩茅斯小交响乐团
  指挥:诺曼·德·玛、郎诺·汤玛斯
  作曲:Malcolm Arnold (阿诺德)
  编号:37056325
  类型:古典协奏曲
  发行日期:2006年10月05日

  简介
  阿诺德和布列顿和华尔顿等量齐观的作曲家。
  阿诺德生前最著名的作品即为电影配乐“桂河大桥”。他年轻时其实是伦敦爱乐的首席小号家,因此他特别喜欢帮乐团里的独奏家朋友写作协奏曲。他在创作协奏曲时,是针对个别独奏家的音色和性格去创作的。
  阿度德在五十年代时被视为和布列顿和华尔顿等量齐观的作曲家,如今三人只剩下他一人还在世(注:于2006年9月23日驾鹤西去)。
  阿诺德的音乐带有现代风格,却不会艰涩难懂,透明有致的配器、敏锐细的旋律线条、以及充满想像力的乐想,使得他的音乐为一些业余乐团所喜爱。
  这份录音中的几首协奏曲,有几首很珍贵地邀请到首演者和委托创作者来担任独奏,像是第一号长笛协奏曲,就邀请到委托者理查·艾登尼来独奏。
  至于第二号法国号协奏曲,是特别为英国法国号神童丹尼斯·布莱恩所写的,布莱恩於1957年首演此曲几个礼拜后即车祸身亡,偏偏主办首演的BBC广播公司,竟然未为这场演奏会录音,留下遗憾。
  而本片的独奏家席佛是布莱恩的好友,又是卡拉扬主掌爱乐管弦乐团时的首席。他来演奏此曲,可谓相得益彰。
  小号协奏曲是本片中最晚完成的作品,直到1979年才完成,本片的独奏家约翰·沃里斯就是首演者,他是富今小号界赫赫有名的超技家。

  曲目
  01-03 阿诺德:一号单簧管协奏曲,作品20
  04-06 阿诺德:双簧管协奏曲,作品39
  07-09 阿诺德:第一号长笛协奏曲,作品45
  10-12 阿诺德:第二号法国号协奏曲,作品58
  13-15 阿诺德:第二号长笛协奏曲,作品111
  16-18 阿诺德:小号协奏曲,作品125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18 06:08 PM 编辑 ]

阿诺德作品精选集.jpg (70 KB, 下载次数: 182)

阿诺德作品精选集.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18 06:35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10-18 06:03 PM 发表
  找到了一张:

  名称:阿诺德 管乐器协奏曲集
  演奏:戈登·杭特、理查·艾登尼、亚伦·席佛、珍·希尔顿等
  乐团:伯恩茅斯小交响乐团
  指挥:诺曼·德·玛、郎诺·汤玛斯
  作曲:Malcolm ...

以前我对进入九十年代的作曲家的作品有点谨慎,但楼主推荐的这张要找来听听啦!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18 06:39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18 06:35 PM 发表

以前我对进入九十年代的作曲家的作品有点谨慎,但楼主推荐的这张要找来听听啦!
别啊,音版。这张我没听过,只是刚从从网上找的资料。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18 07:53 PM
不要紧,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辛苦搂主了。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3 05:51 PM
  中央乐团 -  中国交响乐团建团50周年:金色庆典

  “2006年度十大发烧唱片”对《金色经典》的评语
  录音师以出色的平衡、驾驭能力,精心录制了《金色庆典》里的民族交响名作。立意高远、器乐与交响乐团神韵生动,阐幽发微,精益求精,探究出音乐家在旋律中闪动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录音器材定位精准,声音结构合理。尊重原作,声学效果优美。中国人的荣耀,跻身国际之作“50周年建团纪念”,录音师李大康操刀,中国交响乐团铸造辉煌之力作!用交响的诗篇去叙说中华民族千年的传奇。

  雄伟壮美的旋律,荡气回肠。
  百转千回的京韵,让人惊叹!


  39元的低廉价格,中国交响乐团50周年的庆典纪念,中西合壁的精彩演绎,2006年度的十大发烧唱片……
  本专辑音色优美、动态庞大。平衡的录音,自然的音场,相较于某录音师,我则更喜欢李大康操刀的录音制品。
  当第一首乐曲响起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就禁不住发出了一声赞叹:真好!于是,就有了想试着专门写一个介绍本专辑帖子的念头——当然,不管写得好与孬。

  第一首 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霸王别姬”取材于中国2300年前的一个古老而又真实的故事。关峡根据梅兰芳京剧《霸王别姬》唱段改编的:为筝、箫、女高音与乐队而作的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凄美而又动人的故事。
  乐曲开始,乐团的演奏就营造出一个烽火连天、金戈铁马,一幅古代战争的宏大场面:项羽不幸中计,陷入刘邦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在音乐的表现上,梅兰芳的京剧唱段“看大王……”构成了整个音乐情感迸发的支点。这里有弥漫的战火硝烟、有哀怨动人的京剧咏叹调、有缠绵悱恻、有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主题,以及英雄与美人的千古绝唱……
  第二首 兰花花。乐曲的第一部分以甜美的双簧管和热情的大提琴独奏来表现兰花花和她的情人充满幻想的甜蜜爱情。中段以粗砺强暴的铜管和悲哭哀恸的弦乐来表现兰花花的愤恨与抗争。最后,在一阵沉闷的由弱到强的定音鼓滚奏后,一声大锣令音乐戛然而止……
  与《中国管弦乐作品》(DG 471 393-2)中的“兰花花”相比,本专辑中的“兰花花”虽然少了些色彩乐器的配置,但李心草的处理显得比较细腻与委婉,更表现出兰花花的凄苦悲凉、命运多殒与红颜薄命……
  第五首 二泉映月。本专辑的“二泉映月”是由李文平、周维改编后,加了一小段引子,表现出旧中国底层的普罗民众的抗争与无奈的心态。
  第六首 交响诗: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挂帅”共有四个乐章:
  1、引子——天波府忆往事。描写老年的穆桂英对往年战争生涯的回忆。气势雄伟的引子之后,由三支小号营造出武戏开场、铁马金戈的气氛。低沉的京剧锣鼓引出由小提琴演奏的西皮导板唱腔,表现穆桂英复杂而又激动的心情,随后进入穆桂英主题。随着战争回忆逐渐地清晰,乐团将战争场面推向高潮。穆桂英主题在高潮中以胜利的姿态再现,好象当年大破天门、威风凛凛的形象。此后,音乐回到现实,在第一小提琴孤独的吟咏中结束。
  2、辽兵入寇。突然出现的强和弦后,京剧锣鼓“疾疾风”敲响了,军情十万火急。辽兵的主题素材采取黑头唱腔,骄横的铜管表现出铁蹄纵横、烧杀抢掠的残暴形象。音乐在极度的紧张中骤然而止,犹如山河破碎、一片凄凉。随后转入以“高拨子”为素材的一段紧拉慢唱式的音乐旋律,表现了人民从血泊中奋起抗争的情景。
  3、挂帅。本乐章的节奏较为自由,描写穆桂英经过激烈的内心冲突与斗争,毅然挺身而起。两声清脆的板鼓之后,穆桂英作出了统兵抗敌的抉择。昭示了穆桂英“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全曲主导思想。
  4、出征。在本乐章中,引子、号角、人民的痛苦和复仇的主题都一一再现。乐曲描写了战鼓声声、旌旗蔽日,穆桂英率领抗敌大军浩浩荡荡开赴战场的浩大和壮观的场面……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25 07:31 AM 编辑 ]

中国交响乐团建团50周年:金色庆典.jpg (46.79 KB, 下载次数: 220)

中国交响乐团建团50周年:金色庆典.jpg

内页 1.jpg (50.5 KB, 下载次数: 226)

内页 1.jpg

内页 2.jpg (31.65 KB, 下载次数: 242)

内页 2.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3 05:57 PM
  以下有关《金色庆典》专辑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资料取自网上,感谢原作者:

  中国交响乐团建团50周年:金色庆典

  名称:中国交响乐团建团50周年《金色庆典》
  指挥:李心草
  演奏:中国交响乐团
  公司:天弦唱片
  编号:DCD-1784

  简介
  《金色庆典》是中国交响乐团在其建团50周年之际录制的一张纪念专辑。
  中国交响乐团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乐团,1966年更名为中国交响乐团,著名作曲家关峡任团长,李心草任指挥。乐团拥有一批技艺精湛,训练有素的演奏家,其中不乏中国及国际音乐比赛获奖者,他们始终保持着乐团高水平演奏的传统。
  这次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建团50周年《金色庆典》专辑,所选乐曲均是根据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融会交响乐元素改编而成的精彩作品。
  录音师以出色的平衡、驾驭能力,精心录制了《金色庆典》里的民族交响名作。立意高远、器乐与交响乐团神韵生动,阐幽发微,精益求精,探究出音乐家在旋律中闪动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录音器材定位精准,声音结构合理。尊重原作,声学效果优美。中国人的荣耀,跻身国际之作“50周年建团纪念”,录音师李大康操刀,中国交响乐团铸造辉煌之力作!用交响的诗篇去叙说中华民族千年的传奇。
  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以梅兰芳的京剧唱段“看大王……”构成了整个音乐情感的支点,结合交响音乐,以全新的视角和形式,饱含激情的讲述了霸王和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
  “兰花花”则是在原陕西民间叙事曲分节歌的基础上改变成几个变奏,同时还在配器上有不错的表现,乐曲的第一部分以甜美的双簧管和热情的大提琴来表现兰花花和她的情人间的甜蜜。

  目录
  01 霸王别姬
为筝、箫、女高音与乐队而作 关峡(根据梅兰芳京剧《霸王别姬》唱段改编) 女高音:陈俊华 筝:张晓红 箫:陈悦 京胡:王爽
  02 兰花花 鲍元凯编曲
  03 对花 鲍元凯编曲
  04 紫竹调 鲍元凯编曲
  05 二泉映月(二胡与乐队)华彦钧原曲 李文平、周维改编 二胡:周维
  06 穆桂英挂帅 邓宗安 杨牧云 张孔凡 刘玉宝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24 07:46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3 06:39 PM
  中国交响乐团简介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CNSO)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音乐表演团体,是中国最优秀的职业交响乐团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乐团,1996年重组后更名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现任团长关峡(作曲家)、荣誉指挥汤沐海、首席常任指挥李心草、首席客座指挥邵恩。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由国内一流演奏家组成,他们训练有素、技艺精湛,其中不乏国际比赛获奖者。历经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使乐团演奏水平始终保持着最优秀的传统。中国著名音乐家李凌、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秋里、陈佐湟、汤沐海等为乐团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还拥有一个具同样悠久历史的合唱团,其成员均是国内高等音乐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合唱团从五十年代先后荣获世界青年合唱比赛金奖及银奖至今,始终代表着中国合唱艺术的最高水平。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成功地演奏、演唱了大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近、现代交响乐及合唱等中外经典作品。其中,许多作品由乐团在中国及世界首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经常在国内进行广泛的巡演,足迹遍及全国绝大部分的大、中城市(包括港、澳、台地区),为弘扬中外交响乐经典名著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使乐团赢得了亿万听众的爱戴。
  许多在世界享有最高知名度的音乐大师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进行了合作演出或艺术交流。其中,指挥家包括:奥曼迪、卡拉扬、小泽征尔、迪图瓦、马祖尔、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等。演奏家包括: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梅纽因、斯特恩、穆特、阿格里奇、马友友、麦斯基、沙汉姆、郎朗、李云迪等。
  迪图瓦大师在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后激动地说:“看到中国有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交响乐团,确实令人感到惊喜,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很有潜力,一定会成为世界上令人瞩目的优秀乐团。”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世界性巡演中出访了欧、美、亚、南美许多国家。乐团以令人信服的艺术表现和独具特色的中国神韵赢得了各国听众的高度赞誉。
  伦敦《泰晤士报》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乐团,有着充满生命力的声音。”欧美同行惊叹在他们的世袭领地——交响乐王国中“又发现了一个伟大的乐团”!
  2006年,乐团成功地举行了历史性的访美巡演。
  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芝加哥交响音乐厅、马里兰斯特拉斯摩尔音乐厅、波士顿交响音乐厅等世界顶级交响乐团经常光顾的艺术殿堂的精彩演出。赢得了美国主流媒体的高度赞誉:美国资深指挥家莫里斯·佩瑞斯称赞:“乐队的音准和力度布局非常出色,他们是世界水平的乐团!”
  首次对中国的交响乐团作出评论的《纽约时报》资深音乐评论家德·霍兰德撰文称:“这个乐队只会越来越好,乐队的精彩演出使这场音乐会令人不虚此行。”
  《华盛顿邮报》著名音乐评论家梯姆·佩吉撰文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是一个扎实的、热情充沛的、受过精心训练的乐团……星期六晚上的音乐会有许多动人之处,赢得了听众……所有观众看上去都很愉快,音乐会一直掌声不断。”
  中国交响乐团在多次世界性巡演中出访了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墨西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乐团以令人信服的艺术表现和独具特色的中国神韵赢得了国内外听众高度的赞誉。
  美国报界称“中国交响乐团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是当之无愧的成员”。伦敦《泰晤士报》称“中国交响乐团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乐团,有着充满生命力的声音”。
  小泽征尔在日本大坂听了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后兴奋地说:“音乐会非常成功,中国交响乐团是高水平的。如今在亚洲已经形成了中日韩三国鼎立的交响乐发展格局。”
  欧美同行更是惊叹在他们的世袭领地——交响乐王国中“又发现了一个伟大的乐团”。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将在广大听众和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下,发扬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卓越、铸造辉煌,为发展中国交响音乐艺术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10-23 06:55 PM
一直很喜欢中国管弦乐。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3 07:07 P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1-10-23 06:55 PM 发表
一直很喜欢中国管弦乐。
很不错的一张具有中国特色的专辑。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23 09:06 PM
这些曲目都是耳熟能详的中国名曲,听起来容易明白,倍感亲切。多谢楼主分享!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10-24 10:02 AM
阿诺德 英格兰与苏格兰舞曲
阿诺德《序曲集》阿乐驾到
这两张名气非常大,特别是第一张
第2张的音效厉害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4 12:41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23 09:06 PM 发表
这些曲目都是耳熟能详的中国名曲,听起来容易明白,倍感亲切。多谢楼主分享!
音版客气。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4 12:46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10-24 10:02 AM 发表
阿诺德 英格兰与苏格兰舞曲
阿诺德《序曲集》阿乐驾到
这两张名气非常大,特别是第一张
第2张的音效厉害
第二张听个热闹。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4 06:35 PM
  罗西尼14首序曲

  DECCA公司出品的《罗西尼14首序曲》(443 850-2),售价78元。有朋友可能会问,78元的价格怎么会是超值CD呢?
  这套CD之所以超值,是因为这是一套2CD的套装。之前,DECCA公司曾以其中的CD1和CD2分别发行过两个单张专辑。因此,我把每张CD的价格计算为39元。
  当然,如果以此价格来衡量此套CD是否超值,未免有些牵强。其真正的价值是除了价格外,本专辑企鹅三星推荐,同时也是“迪卡之声”一百张推荐发烧片之一
  聆听本专辑,是古典乐迷的一种享受。尽管企鹅的评价对本专辑的CD1评价较高,而对CD2几乎没怎么着墨。但从聆听的感受来评价本专辑的CD2,其品质并不亚于CD1。
  专辑中的“威廉·退尔序曲”,乐团在夏伊指挥下,表现得比较精致与细腻,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贵族味道。对比俗称“万宝路”的《西部大赶集》(TELARC CD-80141)中的“威廉·退尔序曲”,则能清晰地感受到粗犷和豪放的美国西部的牛仔风格。其差异之大,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可将两首曲子作一对比。
  以下资料取自网上,感谢原作者。

  片名:罗西尼 14首序曲
  公司:DECCA
  编号:443 850-2
  作曲:罗西尼
  指挥:夏伊
  演奏:国家爱乐管弦乐团
  企鹅三星推荐
  数量:2 CD

  简介
  这套罗西尼序曲集可说是指挥夏伊早年最杰出的名演。意大利人丰沛的热情浪漫与对戏剧性的绝佳掌握在本辑中有极为突出的表现,十四首序曲正如同十四道罗西尼美馔般色香味俱全,品味之余让人直呼过瘾。本辑同时也是“迪卡之声”一百张推荐发烧片之一。
  DECCA录音师完美地捕捉下每一个细节,每把提琴的声音皆可一一细辨,每一声部之平衡更是浓纤合度,为演录俱优的典范之作。

  《企鹅》三星评语
  1981年夏伊和国家爱乐乐团制作了罗西尼序曲的第一张CD(在金斯威大厅录制),这些演奏现在同1984年沃尔瑟姆·斯托公会堂的录音汇编在一起,成为一个令人称心的双张低价版,每个专辑收在一张唱片上。录音的平衡真实,管弦乐设置令人可信。
  第一张唱片中的齐奏有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数字录音的锐利感,大提琴的忙忙活活特别动听。独奏部分更不含糊:《威廉·退尔》开头的大提琴和《意大利少女》及《土耳其人在意大利》中的首席双簧管及圆号都表明这是由伦敦最出色的音乐家组成的管弦乐队。当夏伊让瞬间的振奋超越了绝对的约束和沉着时,重奏的协调性不可小视。但在夏伊的指挥之下,音乐制作也传达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特别是在《贼鹊》和速度掌握得很好的《威廉·退尔》的演奏中。
  顺便说一下,《兰斯之旅》在作初次演出时并无序曲,但后来借鉴了《科林斯之围》中的芭蕾音乐而补上了一个。
  其它如《奥瑟罗》锐气十足,《托尔瓦多与多莉斯卡》中的木管与弦乐机智的交替,都相当精彩。《塞密拉米德》也演奏得十分出色,《理发师》美妙优雅。全部演奏无疑既漂亮而有感染力。

  目录
  CD 1:
  01 Guillaume Tell  11:54
  02 II signor Bruschino 4:47
  03 II viaggio a Reims 7:23
  04 La scala di seta  5:59
  05 La gazza ladra 9:29
  06 II turco in Italia  8 : 22
  07 L'italiana in Algeri  8:19
  CD 2:
  01 II barbiere di Siviglia  7:10
  02 Torvaldo e Dorliska  8:14
  03 La cambiale di matrimonio  5:24
  04 Otello  7:59
  05 Semiramide  12:15
  06 Le Siège de Corinthe  8:.41
  07 Tancredi  6:.33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25 05:42 AM 编辑 ]

罗西尼:14首序曲.jpg (39.51 KB, 下载次数: 223)

罗西尼:14首序曲.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24 07:16 PM
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偷东西的喜鹊》、《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都是歌剧序曲的精品,在他那个年代曾是风头无两,今天在爱乐者的耳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10-24 09:13 PM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5 08:51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24 07:16 PM 发表
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偷东西的喜鹊》、《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都是歌剧序曲的精品,在他那个年代曾是风头无两,今天在爱乐者的耳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
谢音版的点评。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5 08:52 AM
原帖由 luhui 于 2011-10-24 09:13 PM 发表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25 09:40 AM
启帆兄好嘢(广州话的意思是“很棒”)!继续!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5 05:16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25 09:40 AM 发表
启帆兄好嘢(广州话的意思是“很棒”)!继续!
音版过誉啦。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10-26 11:15 PM
能找到阿诺这张也是不错的,
彼得罗序曲\第五交响曲 EMI CDM 7 63366 2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7 06:52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10-26 11:15 PM 发表
能找到阿诺这张也是不错的,
彼得罗序曲\第五交响曲 EMI CDM 7 63366 2
有机会一定找来听听。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27 06:55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28 06:36 PM
启帆兄手中还有很多音乐精品,不要吝啬啊,快来分享,我们期待呢!!!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29 05:26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28 06:36 PM 发表
启帆兄手中还有很多音乐精品,不要吝啬啊,快来分享,我们期待呢!!!
  刚从上海出差回来。精品谈不上,平时也就是听个热闹。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29 05:30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29 08:55 PM
原来启帆兄去了上海,我在2004年去过上海,能否晒晒你到上海的见闻?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0 08:55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29 08:55 PM 发表
原来启帆兄去了上海,我在2004年去过上海,能否晒晒你到上海的见闻?
言版,我这个人不爱走动,办完事就回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30 01:00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10-30 08:55 AM 发表
言版,我这个人不爱走动,办完事就回了。

       说实话,我个人而言对大城市并不感兴趣,最向往大自然的大山、海洋、森林、乡间(如云南的大理、丽江、迪庆,四川的九寨、黄龙,山东的蓬莱、烟台,海南岛等等)。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4:20 PM
  因音版要求,再介绍一些专辑。
  本贴的开篇介绍了三张英国作曲家阿诺德的作品,其中有两张是RR公司出品的专辑。RR为“典范录音”,录音质量好,有不少专辑极具爆棚效果,也比较通俗,一些音响烧友亦喜欢拿RR出品的CD来试机。所以,RR也是广受音响烧友喜欢的品牌之一。由此,再介绍几张RR的CD。
  注:每个专辑如有前面寥寥数语外,其它介绍资料均取自网上。感谢原作者。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1 09:27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4:23 PM
  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俗称:HI - FI 断头台)

  美国犹他交响乐团相对于其它交响乐团,其名气并不是太大。但在录制本专辑时,乐团的全体成员的状态却出奇的好。对比本专辑的两个结尾——“巫婆的安息日之梦”很有意思:前者配乐团的钟声(管钟),可以分辨出不同音高的管钟位置。而后者,教堂钟声的位置虽然不高,但钟的前后距离却是很深。

  名称: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指挥:KOJIAN(科济安)
  演号:美国犹他交响乐团
  编号:RR-11CD

  新版唱片圣经:人类录音史上最伟大的录音。
  美国两大发烧天书:The Absolute Sound(TAS)及Stereophile[R2D4 Records To Die For](通俗中文译法就是“死都要听名单、拼死以求”)全力推荐。

  曲目
  01 冥想、热情
  02 舞会
  03 乡村场景
  04 赴断头台进行曲
  05 巫婆的安息日之梦(配乐团的钟声)
  06 《幻想交响曲》之第五乐章“巫婆的安息日之梦”的另一版本(配教堂的钟声)

  作品介绍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在当时,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柏辽兹正好恭逢其会。只不过,法国人讲究优雅细致,不像德国追求的是严肃与厚重,因此在交响曲这样讲究形式结构的曲风上,法国人一向少有杰出的发挥。
  但柏辽兹这位鬼才却创作了《幻想交响曲》,把守交响曲进入浪漫主义的第一个关口,也打破一般人认为“法国人不擅创作交响曲”的观念。
  当时浪漫主义在法国正如鱼得水般地风行,在诗坛、画坛、乐坛都各有代表人物。诗坛是雨果、绘画则是德拉克洛瓦(Fugene Delacroix),音乐方面就是以柏辽兹为尊。
  浪漫主义的微言大义,主张艺术应有尊重创作者的绝对自由。而在音乐方面表现出来的,则是对于炫目展技的高度兴趣。例如李斯特的钢琴、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出。
  而管弦乐方面,柏辽兹无疑是“管弦超技”的先行者。他所写的交响曲与过去此类曲目有极大出入,无论在乐曲规模、乐念发展、乐章数,柏辽兹的手法像是脱缰的野马般,完全不受前人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挥洒起来。他留给世人《幻想交响曲》、《意大利的哈洛德》、《罗密欧与茱丽叶》、《送葬与凯旋大交响曲》等“交响曲”作品。其中最知名的《幻想交响曲》完成于1830年。当时舒曼尚未开始写交响曲,而布拉姆斯都还没出生呢。
  《幻想交响曲》问世只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晚了六年。舒曼盛赞这首作品有着全新的交响曲形式,而柏辽兹又能更赋予这个形式充满能量的内容。他说:“唯有天才,才能自由的创作。”
  的确,如果我们回头看看柏辽兹习乐的经过,再听听《幻想交响曲》表现的管弦效果,令谁都不得不佩服他是天才。
  柏辽兹的两位音乐老师M. Dorand(吉他老师)、J-F Lesueur(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都是学究型人物,从来没有给过柏辽兹管弦乐法上的帮助。反倒是他自己努力吸收海顿、莫扎特交响曲的精髓,但他却从来没有喜欢过他们的交响曲。
  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却造就了日后的《幻想交响曲》。一身散发着浪漫性格的柏辽兹,不仅矛盾还经常不拘形式打破法统,以几近病态的姿态行走乐坛。
  他与众不同的交响曲,充满戏剧性张力的器乐合奏,以及文学性十足的标题音乐等创作,让他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锋导火线,管弦乐形式的独创者。
  他不仅是交响曲上第一位配器法超越贝多芬者,大胆且独立于传统之外的配器,将配器这个调色板扩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连李斯特、华格纳等后生晚辈都叹为观止。他著作的《论配器法》更让人人尊称他为近代管弦乐之父。
  但是,您知道吗?柏辽兹只会演奏长笛与吉他两项乐器而已!
  除了形式、配器方面的突破,在创作手法上《幻想交响曲》将主导乐念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华格纳乐剧主导乐念的先行者更让听者能清晰掌握音乐整体概念。
  《幻想交响曲》一共有“梦、热情”、“舞会”、“田野风光”、“断头台进行曲”、“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五个乐章。整首交响曲就像一出无言的戏剧,当时它原本有个标题《艺术生涯中的插曲》,而《幻想交响曲》只是个副题,但后来大众的使用习惯都以“幻想”来称呼这首作品。
  作品赏析
  第一乐章 “梦、热情”。形容年轻艺术家见到心上人的喜悦,心上人可以说是结合魅力与理想于一身,几乎只有在梦中才能寻觅到。此点,完全符合柏辽兹个人的爱情观。他在评断文学、音乐相当理性,但是面对女人时却把她们当成理想无瑕的完美形象。融合了初恋的情愫与对史密逊的渴望,柏辽兹以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娓娓道出心声。在和声与配器的新颖度上,早已经超越过去任何一首交响曲的成就,光把这个乐章当成一个完整的交响曲来看,都不会太寒酸。
  柏辽兹以非常长大的缓慢序奏铺陈出此乐章的梦幻感。虽然之后接的是奏鸣曲式,但是交响曲一开始便用如此长大的序奏也是创举。在小提琴与铜管缓慢逐一对话后,音乐才进入明亮快速的主部。
  长笛与小提琴演奏出的优雅主题便是代表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再往后的每个乐章它都会以不同姿态出现,贯穿全曲成为灵魂中心。
  另外,虽然为奏鸣曲式,但与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式却大不相同,音乐的开展完全视需求而论,不因形式而有所束缚,因此呈式部没有第二主题,再现部也没有太多发展。反倒是结尾跟序奏一样相当长大,形成德国人眼中形式不均衡的第一乐章。结尾梦醒时不见心上人踪影,思念的渴望与苦楚充满了宗教气氛。
  第二乐章 “舞会”。年轻艺术家在热闹的舞会场景中,发现爱人踪影,在音乐的喧闹声中,长笛与双簧管将固定乐念变形演奏出来。
  整段演奏长度大约只有第一乐章的三分之一,本乐章在配器上讲究透明感,用了两架竖琴增加这种清澈的感觉,而音色偏浊的低音管则未用,双簧管也只用了一支。
  交响曲的乐章中加入圆舞曲,在当时是首举,因为连闻名世界史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都未问世呢!所以这个现在听起来轻松无比的乐章,在那个时代可是超越禁忌的大突破。
  第三乐章 “田野风光”。夏日傍晚的乡间,两位牧羊人以民歌互通声息(英国管与双簧管的唱和),心上人的倩影再度出现,但艺术家却因而担心她对自己不忠。随之太阳下山,雷声隆隆,只留下一片孤寂。此段很明显受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影响,在当时因为战争的关系,法国人普遍对德国人没有好感,因此贝多芬的交响曲在法国并没有太受到重视。
  但是柏辽兹凭其对艺术过人的洞察力,对贝多芬的交响曲多所欣赏,并将它推荐给自己的老师J-F Lesueur。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出现之际,情绪呈现不安定情况,后来虽然趋向平静,但也同样趋向死寂。
  从第一乐章的梦幻期待与渴望,到第二乐章的欢愉轻快,到了这里艺术家的苦恋似乎已经走到死巷尽头。从自然的旷野描写到内心的绝望,柏辽兹真是充满了想象力。
  第四乐章 “断头台进行曲”。艺术家梦见自己杀死心上人,而且被判死刑,必须步向断头台。固定乐念由竖笛吹出,但是代表死神的整体管弦齐奏,没多久便粗暴地将她驱走。音乐整体气氛在定音鼓敲击下,有着沉重的进行风,连法国号的吹奏都仿佛失去了光泽(加音塞),令人不寒而栗。
  弦乐群在此都以低音部为主轴,更增添音乐厚重、迟滞的感觉。铜管群粗暴肆虐的吹奏,增加音乐的紧张感,同时将场面气势大大地开拓出来。越接近死刑台音乐的气氛越紧致凝重,心上人固定乐念最后在断头刀落下的同时消失无踪。
  第五乐章 “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艺术家醒来发觉自己在坟墓边,看到许多妖魔鬼怪,音乐充满阴森之感。结果日前渴望的心上人竟然也在此出现,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已经失去高贵形象,成为狰狞古怪的女巫,跟着群魔纵歌狂舞。
  此时,柏辽兹正沉溺在与女钢琴家卡蜜儿莫克的爱情中,因此他将对史密逊多年的苦恋转爱为恨,在音乐中报以一箭之仇让她从贵妇成为女巫,当钢琴模仿钟声的效果出现后,音乐奏着象征是世界绝灭的末日经。
  了解了整个柏辽兹思想、经历等因果关系的你我,对于他以自传隐喻的方式写出《幻想交响曲》应该不感意外,但是看到乐曲的形式、配器,听到整体音乐展现的张力与情绪,就算在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感到十分惊异。
  对法国人来说,《幻想交响曲》是他们在管弦乐上抬得起头来的光荣,相形之下,德奥指挥对这首作品就显得兴趣缺缺,或者我们可以说建树不多。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31 06:17 PM 编辑 ]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jpg (40.56 KB, 下载次数: 218)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4:28 PM
  典范录音三十周年精选(RR-908CD)

  看名称就知道是个合集。

  名称:典范录音三十周年精选
  类型:发烧天碟
  公司:RR
  发行:2006
  编号:RR-908CD

  简介
  RR公司一直以来的录音品质相信不用在这作更多的介绍,大家也已经非常清楚了,这张《典范录音三十周年精选》正是精选了这么多年来经典的,被公认的,具示范性的乐曲,供大家欣赏、测试,可以说这是一张经典录音作品的荟萃碟。
  在张张都极为精彩的碟中选择的最靓声片段,音效之惊天动地是不成疑问的了。碟中爆棚片段太多,就不一一赘叙,烧友们听后自己再去作评判吧!

  曲目
  01 苏沙托:摩里斯科人
  02 埃乃斯库: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一号
  03 弗兰克:梅斯蒂索舞曲
  04 李斯特:B - A – C - H前奏曲
  05 拉赫曼尼诺夫:交响舞曲第三乐章
  06  李斯特 威尔第“弄臣”演绎曲
  07 阿尔坚托:给天使“以色拉非”
  08  丹尼波尔:美国安魂曲“神怒之日”
  09 史克罗瓦夫斯基:尼古詹协奏曲
  10 塔文纳:歌颂圣像(选段)
  11 巴赫:D大调管风琴前奏曲
  12 萨替:杰美诺培第曲第一首
  13 雷思毕基:罗马之松(终曲)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31 04:34 PM 编辑 ]

典范录音三十周年精选.jpg (28.15 KB, 下载次数: 196)

典范录音三十周年精选.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4:30 PM
  发烧老祖(RR-52CD)

  管乐,听个热闹。

  名称:Trittico(发烧老祖)
  指挥:芬尼尔
  演奏:美国达拉斯管乐交响乐团
  公司:RR
  编号:RR-52CD

  简介
  《Trittico》在烧友圈称为《发烧老祖》,系芬尼尔除《爆棚风琴》(RR-58CD)外最受发烧乐迷推崇的一款录音,被誉为发烧《三件头》之一。这张唱片囊括15首经典曲目,老祖指挥达拉斯管乐交响乐团。
  在老祖棒下,达拉斯管乐交响乐团,发挥得淋漓尽致,热情四泻。该碟荣获1993年最佳古典唱片大奖(NAIRD Indie Award)。
  RR公司的《TRITTICO》HDCD所提供的超高分辨力使得这个录音保留了大量空间信息,正是存在于录音场地的这些空间信息透露了本张CD录制时的一点秘密——每首曲子的录制似乎都是从头到尾一气呵成的,因为在乐章之间的停顿之处也能听到在一个较大的大厅中特有的空间噪声,这是个真正的音乐会大厅,而不是寂静的录音棚或影剧院。

  曲目
  Vaclav Nelhybel:
  Trittico
  01 Allegro maestoso
  02 Adagio
  03 Allegro marcato
  Isaac Albeniz(arr.Cailliet):
  04 Feast Day in Seville
  Norman Dello Joio:
  Variants on a Mediaeval Tune
  05 Introduction
  06 Variation 1
  07 Variation 2
  08 Variation 3
  09 Variation 4
  10 Variation 5
  Edvard Grieg:
  11 Funeral March for Rikard Nordraak
  Vittorio Giannini:
  Symphony #3
  12 Allegro energico
  13 Adagio
  14 Allegretto
  15 Allegro con brio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31 04:35 PM 编辑 ]

发烧老祖.jpg (30.1 KB, 下载次数: 212)

发烧老祖.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4:31 PM
  红魔鬼(RR-82CD)

  名称:Mephisto & Co.(红魔鬼)
  作曲:李斯特、穆索尔斯基、弗兰克、圣桑、阿诺德、小约翰·斯特劳斯
  指挥:大值英次
  演奏:明尼苏大管弦乐团
  公司:RR
  编号:RR-82CD
  录音:1997年10月
  发行:1998年

  简介
  这张发行于1998年的《Mephisto & Co.》在国内被俗称为“红魔鬼”,荟萃了8部由不同作曲家写作的交响乐名曲名作。担任指挥和演奏的是RR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大值英次和明尼苏达管弦乐团。
  明尼苏达管弦乐团在美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著名的明尼波立斯乐团,如今依然跻身于全美十大乐团之列。
  著名日籍指挥家小泽征尔的学生大值英次,在接管乐团之后赋予了乐团全新的风格,与RR公司的录音合同也让他与乐团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当然专业乐评界对大值英次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不过在这张《红魔鬼》唱片中,无论是指挥、乐团还是录音公司,都表现出具有非常高超的水准,所以这张唱片成为RR最畅销的HDCD唱片之一。
  第一轨《李斯特—魔鬼圆舞曲》演绎得惊心动魄,而且在第二、第三轨包含了曲目的两个不同版本的结尾。第四轨则是唱片中的精彩段落——俄罗斯著名的五人强力集团成员之一的穆索尔斯基所写的传世之作《荒山之夜》。
  RR的这个版本无疑是我(注:原作者)听过的最具特色的演绎之一,尤其是曲目紧张激烈的前半部分。在强力的铜管和打击乐支持下,在优秀的录音技术和HDCD辅助下,给人以石坡惊天的超凡感觉。其余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可听性,所以便不多介绍,还是大家自己慢慢品位吧。

  曲目
  NO.1 李斯特 魔鬼圆舞曲
  NO.2 李斯特 魔鬼圆舞曲第一个结尾版本
  NO.3 李斯特 魔鬼圆舞曲第二个结尾版本
  NO.4 穆索尔斯基 荒山之夜
  NO.5 Anatol Konstantinovich Lyadov - Baba Yaga
  NO.6 Cesar Franck - The Accursed Huntsman 塞萨尔弗兰克 亨斯迈的诅咒
  NO.7 Paul Dukas - The Sorcerer’ s Apprentice 保罗杜卡 魔法师的学徒
  NO.8 Camille Saint-Saens - Danse Macabre 圣桑 骷髅之舞
  NO.9 Malcolm Arnold - Tam O’ Shanter
  NO.10 Johann Strauss II - Lucifer Polka约 翰·施特劳斯 路西法波尔卡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31 06:39 PM 编辑 ]

红魔鬼.jpg (24.15 KB, 下载次数: 186)

红魔鬼.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4:47 PM
  斯特拉文斯基 火鸟、夜莺与春之祭(RR-70CD)

  名称: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夜莺•春之祭》
  演奏:明尼苏达管弦乐团
  公司:RR
  编号:RR-70CD
  发行:1996年

  简介
  斯特拉文斯基虽然被归类于现代乐派,但他的前期创作具有浓郁的“强力集团”风格,表现出对异乎寻常的乐器色彩、狂烈的节奏、强大的力量和热情的偏爱。后期作品采用大量的强节奏与不协和音。据说其代表作《春之祭》于1913年在巴黎首演时因为实在太出格而引起不小的骚动。即便现在看来,这部作品也是很诘屈聱牙的。但对众多的音响发烧友来说,其乐曲本身的音响对比却十分令人着迷,其中的铜管乐极其洪亮慑人。
  首演于19l0年的《火鸟》神秘而优美,但一些章节同样火爆吓人,被音响迷当做必不可少的试机利器。
  众多版本中,由安塞美指挥罗曼德乐团,斯特拉文斯基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和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最佳。但RR公司出版的这盘被称作美国专业测试第—天碟的CD一出,其它版本立马失色。其奥秘多多:
  第一、指挥是世界重量级指挥家人植英次。他能在复杂的条件下,敏锐地控制乐队的清晰发音。他指挥的乐队,乐音的动态和力度对比反差很大,但即使在全奏的强大动态下,乐队的音色还能保持相对的清晰度。
  第二、演奏乐队是世界著名的明尼苏达管弦乐团,这是个受到许多指挥人士青眯的世界级交响乐团。
  第三、RR公司采用了独创的HDCD技术录制,而且是该项技术的创造者约翰逊亲自操刀录音。
  第四、该碟是在有丰富的堂音和深阔的音场效果的明尼苏达管弦乐团人厅录的音。

  曲目
  The Firebird Suite, 1919 Revision 20'45"
  01. Introduction 2'52"
  02. The Firebird And Her Dance 0'14"
  03. Variation Of The Firebird 1'21"
  04. Round Dance Of The Princesses 4'42"
  05. Infernal Dance Of King Kashchei 4'58"
  06. Berceuse 3'31"
  07. Finale 2'53"
  The Song Of The Nightingale
  08. Presto 2'24"
  09. Chinese March 3'29"
  10. Song Of The Nightingale 3'26"
  11. Game Of The Mechanical Nightingale 10'44"
  The Rite Of Spring 33'22"
  Adoration Of The Earth 15'22"
  12. Introduction 3'18"
  13. Auguries of Spring - Dance Of The Adolescents 3'15"
  14. Game Of Abduction 1'19"
  15. Spring Rounds 3'08"
  16. Games Of The Rival Towns 1'48"
  17. Procession Of The Sage 0'46"
  18. Adoration Of The Earth (The Sage) 0'21"
  19. Dance Of The Earth 1'13"
  The Sacrifice 17'58"
  20. Introduction 4'10"
  21. Mystic Circles Of The Young Girls 3'06"
  22. Glorification Of The Chosen One 1'37"
  23. Evocation Of The Ancestors 0'43"
  24. Ritual Action Of The Ancestors 3'31"
  25. Sacrificial Dance (The Chosen One) 4'42"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2 09:54 AM 编辑 ]

火鸟、夜莺之歌、春之祭.jpg (28.33 KB, 下载次数: 192)

火鸟、夜莺之歌、春之祭.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4:59 PM
  火药库 BOLERO(RR-92CD)

  《波莱罗》(BOLERO),以我的理解,作品的旋律重复,只是响度和乐器渐次增强与增加。依稀记得有资料介绍说,另一位法国作曲家施密特首次听到这首乐曲时,曾烦躁地大声质问拉威尔:“为什么不转调?!”

  片名:火药库  BOLERO!
  指挥:大植英次
  演奏:明尼苏达管弦乐团
  出品:RR
  编号:RR-92CD

  简介
  BOLERO!火药库,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被誉为历来最爆的古典录音之一。其中乐曲尽为“轻若鸟语,爆如春雷”的试音片段,再加上HDCD技术RR公司出品,动态更劲,欣赏与试机二者皆宜。
  Bolero:波莱罗舞曲(源自西班牙文,起源于约1780年)是一种舞步复杂的快速歌舞,跳舞时会运用响板和强劲的脚踏动作。在舞蹈中会有急速转身和突然停止,并以一只手弯曲地放于头上,另一只手置于胸前。
  拉威尔曾分别为钢琴及乐队写作这种舞曲。此外,波莱罗亦是一种缓慢而带有伤感情调的十九世纪古巴音乐。

  媒体简评
  史上烧得最劲的BOLERO埋身爆炸场面令人喘不过气!
  七十分钟发烧洗礼,领你进入超立体音响新天地,动感强劲与爆到七彩早已是意料中的事,大植英次极具深度的演绎才叫人真正感到惊喜!
  ——大草《音响技术》
  史上烧得最劲的波莱罗HDCD履行了CD音质向前迈上一大步的诺言。
  ——《纽约时报》
  HDCD示范碟是终极示范碟,是最靓声的CD产品。
  ——《唱片指南》

  关于“波莱罗”
  Bolero有很多译名。《波莱罗舞曲》由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于1928年。
  《波莱罗舞曲》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
  本曲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
  “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
  拉威尔的《波莱罗》是一首特别的作品,全曲由同一节奏型伴奏下的两个主题动机不断反复组成。这一节奏型有两小节,在全曲340小节中反复了169次,直至结尾两小节才发生变化。表面上看应是很单调的音乐,但被拉威尔高超的配器处理得不仅不枯燥,而且变化丰富,优美动人。
  拉威尔其实要借助不断的主题反复过程逐步扩大管弦乐的规模力度,以展现循序渐进的管弦效果。这样一来就可以理解为何单声道录音时代没有优秀的演绎传世,因为《波莱罗》实在是一首非常注重音响效果的音乐,听不清音乐细微的变化发展以及缺少宏伟气势的话,整首音乐即失去了一半以上的意义。
  “《波莱罗》,它是17分钟的交响曲而没有任何音乐。”拉威尔自己这样说。我们在欣赏拉威尔的《波莱罗》时,意味着要忍受14分20秒的无音乐时间。
  在最初的音乐里,由长笛和单簧管无忧无虑地吹着,小鼓作出若有若无的应答,单簧管像是西班牙古老的小城里经常出现的那一种深沉地歌唱。
  它使我们想起刚刚从甜蜜的梦乡里醒来后的无事可做的早晨;想起有风吹起的童年日子;想起对着小树林吹起口哨的黄昏;想起明天是否有什么不幸来临而感到心中悲戚;想起海上经历的某个清晨,尤其是海——茫茫的海洋;想起在高空呼啸而过,并与群星共飞的旅途之夜……
  想到这一切还不够——大管加进来了,小号和萨克管加进来了,短笛、双簧管、英国管、小提琴、中音萨克管、中提琴和大提琴加进来了。18种乐器在继续,由小鼓敲击出来的“纠缠不清”的节奏。
  我们还必须记得彼此不同的恩爱之夜,记得他们丰富的呻吟与流泪,记得临产妇的叫喊和她生产后的柔和、甜蜜、惨白和熟睡的脸盘。
  有这些记忆还不够,我们必须学会遗忘。如果记忆的太多,还必须有极大的耐性,等待它们再来。直到我们身旁的时间被它吸走,世界轰塌,在一个非常清晰的时刻,诞生一首诗的第一个字。
  《波莱罗》第一次上演时,舞台上出现的是一个肮脏的西班牙小酒店,当中是一只大圆桌,一个西班牙茨冈女郎就在桌子上跳舞——她的舞蹈逐渐活跃了桌子四周的男人们的情绪,在这令人心荡神怡的音乐魔力的吸引下,舞台上所有的人们全都卷入这热情激昂的舞蹈之中,最后在狂热的气氛中结束。
  诗人里尔克写过一首诗《西班牙舞女》,它或许是对《波莱罗》最形象的诠释:

  像一枚硫磺火柴在手里,白亮的
  向四方喷吐(当它尚未完全燃起)
  扭曲的火舌——在一圈近的观者里
  她的圆舞焦急的,光明而热切的
  开始以扭曲的形式播散开自己。
  而突然她像是整个化成了火焰。

  曲目
  01 Colas Breugnon, (Overture)
  02 Looking Glas Insects
  03 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04 Les Préludes
  05 Hungarian Dance No. 3
  06 Hora Staccato
  07 Slavonic Dance Op. 72 # 2
  08 Praeludium
  09 Dance of the Sylphs
  10 Merry Waltz
  11 Habanera
  12 Bolero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1 09:29 AM 编辑 ]

火药库 BOLERO!.jpg (26.69 KB, 下载次数: 221)

火药库 BOLERO!.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5:42 PM
  靠岸港(RR-80C)

  名称:靠岸港
  指挥:大植英次
  演奏:明尼苏达管弦乐团
  出品:RR
  编号:RR-80C

  简介
  大植英次带你环游世界,此CD将多首世界各地极富地方色彩的乐曲共冶一炉。这些乐曲大多是耳熟能详,但听来却别有一番感受。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令人听出耳油;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听得令人血脉贲张。
  Keith O.Johnson不管在喇叭花还是在RR的录音似乎就从未失过手,特别是其为大值英次录制的唱片,每一张都可以拿出来做示范,这张靠岸港与前几张RR上榜片从阵容到录音场地毫无二致。这张CD几乎由头爆到尾,令发烧友大呼“过瘾”,而事实上,乐团平衡度异常良好,高中低频的伸展自然,大可称得上是管弦乐录音的典范。

  曲目
  01 夏里布埃:西班牙狂想曲
  02 西贝柳斯:芬兰颂
  雅克•伊贝尔(法国作曲家):港口
  03 罗马 - 巴勒莫 Rome - Palerme
  04 突尼斯 - Nefta Tunis - Nefta
  05 巴伦西亚 Valencia
  06 阿尔芬:第1号瑞典狂想曲——仲夏守夜
  07 鲍罗丁: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08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
  09 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

靠岸港.jpg (38.16 KB, 下载次数: 242)

靠岸港.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5:44 PM
  拉丁凤舞(RR-105CD)

  名称:拉丁凤舞
  指挥:肯斯•洛克哈特
  演奏:美国犹他交响乐团
  录音:2004年8月25 - 26日 美国犹他州盐湖城阿布拉尼尔音乐厅
  公司:RR
  编号:RR-105CD

  现代派和新古曲主义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集,融合许多切分节奏、爵士音乐元素,表现轻松活泼多样,形式不拘一格,演奏奔放热情,发烧级定位精准,交响乐队编制庞大,音响结实、丰满,不可多得的版本!

  简介
  Frank的拉丁交响舞,音乐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录音断然超越RR既有的高水平,成为试音新典范!
  在这张专辑中收录三位不同作曲家的交响舞曲——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的《西城故事》、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v)的交响舞曲和蕾娜•法朗克(Gabriela Lena Frank)的三首拉丁舞曲(世界首录)。
  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v)运用独特的配器手法,加入木琴、手摇铃等不同乐器,产生丰富的音色;蕾娜•法朗克的拉丁美洲舞曲,是向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致敬,而和“西城故事”交响舞曲相同,都有热情的拉丁美洲音乐元素,加入及强烈的节奏感,对于管弦乐团而言,是非常好的挑战,对于音响调校而言也是。

  目录
  01 伯恩斯坦:《交响舞曲》 选自大型音乐剧《西区故事》
  2-4首:姬布雅拉•莲娜•弗兰克:《三首拉丁美洲舞曲》
  02 引子
  03 哈拉维高地
  04 密斯蒂佐圆舞曲
  第5-7首:拉赫玛尼诺夫《交响舞曲》作品 OP.45
  05 不太快的快板
  06 稍行进的行板(圆舞曲速度)
  07 稍连贯的连板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31 07:05 PM 编辑 ]

拉丁凤舞.jpg (29.59 KB, 下载次数: 248)

拉丁凤舞.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5:46 PM
  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橱窗(RR-907CD)

  片名: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橱窗(或称“明尼苏达管弦乐团展示”)
  指挥:大值英次
  演奏:美国达拉斯管乐团
  出品:RR
  编号:RR-907CD

  简介
  美国著名的发烧厂牌RR唱片公司2000年最新推出管弦乐专集《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橱窗》。
  这张名为《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橱窗》的最新唱片的曲目选择可谓是独具匠心:其中第一曲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是大植英次与该乐团的首次录音。而后面的11首乐曲则分别精选自包括《红魔鬼》、《波莱罗》、《伯恩斯坦作品集》等在内的11 张优秀唱片。
  通过这张新唱片,我们既可以聆听大植英次的最新录音,又能回顾其不同时期的优秀制作。唱片中各曲目的录音均十分优秀,音色细腻、层次清晰,音响辉煌,是近期难得的好录音。

  曲目
  01、Richard Strauss: Don Juan - FIRST RELEASE!  16:45
  理查德•斯特劳斯:唐璜 (首次发行)
  02、Deems Taylor: Looking Glass Insects 2:56
  迪姆斯•泰勒:
  03、Dominick Argento: Valentino Dances (excerpt)
  Dominick Argento: 瓦伦蒂诺之舞 (节选)
  04、Sibelius: Finlandia
  西贝柳斯:芬兰颂
  05、Liadov: Baba Yaga
  06、Stravinsky: The Firebird Suite (excerpt)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 (节选)
  07、Tchaikovsky: Hopak from Mazeppa
  柴科夫斯基:
  08、Mahler: DAS LIDE VON DER ERDE - Von der Jugend
  Jon Villars, tenor (男高音)
  马勒:大地之歌 - 青春
  09、Copland: Appalachina Spring Suite (excerpt)
  科普兰:阿帕拉契之春组曲 (节选)
  10、Bernstein: Candide Suite, arr. Charlie Harmon (excerpt)
  伯恩斯坦:天真汉组曲 (节选)
  11、R.Strauss: Ein Heldenleben (excerpt)
  理查德•斯特劳斯: 英雄的生涯 (节选)
  12、Ravel: Alborada del Gracioso
  拉威尔:丑角晨歌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2 09:57 AM 编辑 ]

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橱窗.jpg (38.08 KB, 下载次数: 271)

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橱窗.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5:51 PM
  女王驾到(RR-95CD)

  气势恢弘。专辑中的“战争之舞”,被收录在2010年的广州“音展”纪念碟中的CD 2上。

  名称:女王驾到
  作曲:雷斯毕基
  指挥:大植英次指挥
  演奏:明尼苏达管弦乐团
  公司:RR
  编号:RR-95CD

  简介
  雷史毕基对古老故事相当偏爱,他以旧约圣经里席巴女王与所罗门王的故事为主题,写了“席巴女王贝尔绮丝组曲”,它与芭蕾舞曲“侏儒之舞”曲调相当优美,但演出版本却很稀少。
  “罗马之松”是雷史毕基在“罗马三部曲”当中最有名气的一首组曲。优异的录音技术,使得音乐里的神秘感与庞大的权威感,在广阔的音场蔓延开来,大鼓结实的低频Q劲,更教人爱不释手。
  同样是大植英次,同样是明尼苏达管弦乐团,同样是震撼暴棚的录音。《女王驾到》,一看碟名就FEEL到个中宏大的气势。今次大植英次和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演奏的是意大利作曲家莱斯比基(Respighi)的三部作品:《莎芭王后组曲》、《侏儒之舞》、《罗马的松树》。
  莱斯比基是圣彼得堡歌剧院首席中提琴师,1913年任罗马圣塞西利亚学院音乐学校作曲教师,1923年任罗马皇家音乐学院院长。他曾跟随林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作曲和配器,因此他的作品明显受林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色彩。
  莱斯比基的作品类型很多,有歌剧、管弦乐曲、协奏曲、室内乐曲、合唱曲和歌曲。而在众多作品中,尤以组曲《罗马的松树》、《罗马的喷泉》最为人们所熟悉。
  在大植英次指挥下的明尼苏达管弦乐团将莱斯比基作品中绚丽灿烂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乐评家表示:在这个版本之前,从未听到过真正的莱斯比基。
  本碟的录音水准延续RR一贯的最高水平,超高的分析力、出色的定位、强烈的质感、广阔的音场,强大的动态……一切发烧的元素均具备。
  第三TRACK《战争之舞(War Dance)》,急速凌厉的定音鼓令人喘不过气,低音大鼓的每一下抽击都喷射出开山裂石的低频,铜管乐群吹得辉煌灿烂,确实是令人叹为观止。《罗马之松》是这张唱片中最为乐迷熟知的作品,作曲家在创作中力求用音乐来表现大自然,描绘的主题则是最能代表罗马风景的百年老松树。作曲家称它们已成为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作品的四个乐章标题分别是:
  1、波尔盖塞别墅的松树
  2、墓地的松树
  3、雅尼古伦山的松树
  4、罗马大道
  其中第三乐章曲谱注明要融入夜莺的叫声。日裔指挥家大植英次与明尼苏塔管弦乐团是发烧友心目中的梦幻组合,他们演奏的《罗马之松》不负众望,具备了发烧录音需要具备的一切条件,有着壮阔的气势、宽阔的音场和丰富的管弦乐音色变化。聆听他们的演奏总让人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大植英次的断句和衔接处理比较简洁明快,使得乐曲充满着青春逼人的气息。
  另两部雷斯庇基的作品《席巴女王贝尔克丝组曲》和《土地神之舞》是两部较冷门的组曲。前者反映的是席巴女王贝尔克丝因仰慕所罗门王的智慧而前往拜谒的情景,作曲家创作这部叙事性的作品时采用了和他老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类似的手法,主题动机反复在曲中出现,旋律优美,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加强音乐的戏剧性,启发听者对描述情景的想象。
  《土地神之舞》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四个乐章以不同的管弦色彩主题,突出各个乐章不同的场景特点,RR优良的录音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曲目
  01. Belkis, Queen of Sheba - Suite: Solomon's Dream
  02. Belkis, Queen of Sheba - Suite: The Dance of Belkis at Dawn
  03. Belkis, Queen of Sheba - Suite: War Dance
  04. Belkis, Queen of Sheba - Suite: Orgiastic Dance
  05. Dance of the Gnomes: Allegro Vivace
  06. Dance of the Gnomes: Meno Mosso
  07. Dance of the Gnomes: Alla Marcia Funebre
  08. Dance of the Gnomes: Allegro
  09. The Pines Of Rome: The Pines of the Villa Borghese
  10. The Pines of Rome: The Pines Near a Catacomb
  11. The Pines of Rome: The Pines of the Janiculum
  12. The Pines of Rome: The Pines of the Appian Way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1 10:03 AM 编辑 ]

女王驾到.jpg (50.72 KB, 下载次数: 222)

女王驾到.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5:53 PM
  全情火烧 - 伯恩斯坦(RR-87CD)

  名称:全情火烧 - 伯恩斯坦
  指挥:大值英次
  演出:明尼苏达管弦乐团、
  公司:RR
  编号:RR-87CD

  简介
  大值英次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演绎伯恩斯坦的作品。
  伯恩斯坦是美国最著名的指挥家,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著名作品有音乐剧《西区故事》、《小镇上》,歌剧《康迪特》等。
  这张RR的《全情火烧 - 伯恩斯坦》收录了《康迪特》序曲及组曲,嬉游曲,《三首沉思曲》等五首乐曲共18段录音。闪烁铿锵的铜管乐超技示范,充满火光四射的爆棚场面。录音水准保持RR一贯的高质素,音场宽阔自然,最爆乐段的每件乐器更是清晰可闻,独奏的大提琴及女中音位置感绝佳,绝对有百份百音乐厅临场感觉。此张唱片可谓烧到通天、烧到天昏地暗!

  目录
  01 Overture to Candide
  02 Suite from Candide
  03 Three Meditations from Mass - 1
  04 Three Meditations from Mass - 2
  05 Three Meditations from Mass - 3
  06 Five Songs - 1
  07 Five Songs - 2
  08 Five Songs - 3
  09 Five Songs - 4
  10 Five Songs - 5
  11 Divertimento for Orchestra
  12 Divertimento for Orchestra
  13 Divertimento for Orchestra
  14 Divertimento for Orchestra
  15 Divertimento for Orchestra
  16 Divertimento for Orchestra
  17 Divertimento for Orchestra
  18 Divertimento for Orchestra

全情火烧 伯恩斯坦.jpg (27.4 KB, 下载次数: 236)

全情火烧 伯恩斯坦.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5:55 PM
  热带风情(RR-31CD)

  轻松的休闲类音乐,时长较短。如果系统低频不能象下面60楼的《重量级画展》中提及的重播效果,可能会有刹“风景”。

  专辑名称:热带风情
  打击乐器:吉姆•布洛克
  唱片公司:RR
  唱片编号:RR-31CD
  录音时间:1989年
  发行地区:美国

  简介
     此碟内容以南美鼓为主,伴以电子及爵士音乐,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热带气氛。这张带有浓厚非洲热带色彩的爵士音乐唱片,由吉姆-布洛克等十位乐手将十余种乐器在指间尽情挥舞着,在高度节奏性的音符中宣泄着情感。一首首饱含非洲音乐元素与情感的曲调,在各种音符的流动间鲜活起来。
    这是一张“TAS”榜上的超级发烧碟,录音方面则肯定属于PROFESSOR JOHNSON最佳制作之一,解像力好到令人喝彩,中低频丰厚有加,高频细致绵延,各种乐器起落有序层次分明。高频伸展之佳似已超越CD的境界,此碟之高频空气感及音乐弹跳力可直接向LP挑战。
     试听提示:第七段开始至22秒由弱渐强用手摩擦鼓面的“刷,刷刷”声非常清晰的出现在左侧前下方,真实感很强烈。如果真实感打折定位欠佳,就是错的。第八段21秒 - 55秒出现的五次低音“合成器产生”结实有力极具震撼,富有空间膨胀感。如果你的器材找不到这种感觉,对不起,请换机。

  曲目
  01 Pass-A-Grill
  02 Ladies of the Calabash
  03 Tropic Affair
  04 Anya
  05 Quo Qui's Groove
  06 Side-Walk
  07 Palm-Palm Girls
  08 O Vazio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3 07:31 PM 编辑 ]

热带风情.jpg (26.41 KB, 下载次数: 236)

热带风情.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6:06 PM
  天下无敌之柯普兰100(RR-93CD)

  网友大舌头评论:这是HP榜单(注:“TAS”主编的个人榜单)“最佳十三张”板块中最让我惊愕的一张。
  概括来说,活生生的庞大现场和深不见底的骇人低频,而且在任何系统中都有不错的表现。HP在榜单上仅选了本片的中的《第三交响曲》入榜,其实整张的音效同样惊人。很多朋友都拥有以前LP时代荣登TAS榜单的TELARC《普通人的号角》,但AB比较之下,相信任何人都和我有相同的感受,(TELARC)老版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

  名称:天下无敌之科普兰100
  指挥:大植英次
  演奏:尼苏达管弦乐团
  公司:RR
  编号:RR-93CD

  简介
  什么都不用说,光是听第一轨“平凡人的号角”的超级音效示范,绝对是炫耀您府上音响效果的最佳法宝。
  这张RR公司出版的唱片,绝对是市面上同曲目中的最佳录音。在大钹与大鼓的宏伟开场白之后,清一色的铜管群以嘹亮的破金质感划破天际。四只法国号、三只小号、三只伸缩号与一只土巴号在简单但又明确的主题下,清楚展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恢弘与强盛。
  但讽刺的是,这首柯普兰最广为人知的曲目,创作灵感竟是来自军旅与战争之中的一个平凡之人,所作出一切不干不净的事迹。
  “阿帕拉契之春”实为一曲芭蕾舞剧配乐,并受托于柯普兰所倾心的Martha Graham,以五百元美金的低廉报酬所作。融合入舞蹈成分后的“阿帕拉契之春”,更是得到了纽约乐评人奖与普利兹奖的崇高殊荣。
  乐曲描述着一对深爱着对方的男女,在美国宾州合力建立起美满家庭的经过。美国民谣曲风不时出现于乐曲之中,明尼苏达管弦乐团在指挥大植英次的精确驱策下,创造出光辉亮丽的管弦乐色彩,片尾收录的“第三号交响曲”,也因此而显得格外生趣盎然。
  美国权威发烧天书《The Absolute Sound 》(TAS)破天荒以13页的篇幅全力推荐本碟!
  阿荣•柯普兰,美国最有名气,也是最有人气的作曲家,千僖之年应是他100诞辰。RR为了表达对他的怀念,特录制他最负盛名的,也是最有纪念价值的3部作品。
  此碟为极品发烧天碟。如音响系统不够劲或CD音效不够好,可能无法领略这张CD的经典所在的!

  曲目
  NO.1 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 平凡人的号角
  NO.2 Appalachian Spring Suite 阿帕拉契亚之春
  NO.3 Third Symphony - 1st movement - molto moderato 第三交响曲 第一乐章 中庸的
  NO.4 Third Symphony - 2nd movement - allegro molto 第三交响曲 第二乐章 很快的快板
  NO.5 3rd movement - andantino quasi allegretto 第三乐章 快板小行板
  NO.6 Third Symphony - 4th movement - molto deliberato 第三交响曲 第四乐章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1 08:01 AM 编辑 ]

柯普兰.jpg (24.25 KB, 下载次数: 254)

柯普兰.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6:09 PM
  舞迷心窍(RR-71CD)

  片名:舞迷心窍
  指挥:大植英次
  演奏:明尼苏达交响乐团
  出品:RR
  编号:RR-71CD

  简介
  《舞迷心窍》,RR公司出品,美国专业测试第一天碟。高中低频全面延伸,震撼效果,爆棚效果真是到了颠,令你血脉喷涨,真正让你听出耳油。
  这张CD低频刚劲、气力万钧、动态庞大,让你尽享Hi - Fi极品的震撼,体会“典范之声”的魅力。
  这张《舞迷心窍》是在建筑声学条件极好的阿波里斯乐团大厅实地录音,加上HDCD秋毫无遗的记录能力,使聆听者在60分钟33秒的欣赏时间内被包围于深阔的音场和丰满的混响中。怨不得本片出品后,好评如潮。
  如果你的系统(从激光唱机到耳朵)经受了这张“美国专业测试第一天碟”的考验而没有出现局部破损,那么你应该受到祝贺;同时你就知道了:这张您买的有多值得。
  本片系小泽征尔的师弟,天才横溢的日籍指挥家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达交响尔团演奏经典歌剧中的八首舞蹈音乐作品,全部是历史上十分精彩的歌剧舞曲选段,都属于优美易听的上乘佳作,迷人心窍。

  曲目
  01 里姆斯基•柯萨柯夫《雪姑娘》丑角之舞
  02 理查•斯特劳斯《莎乐美》七面纱舞
  03 柴科夫斯基《马采巴》乌兰克舞
  04 穆索尔斯基《霍凡希那》
  05 拉柏 歌剧《开罗鞋匠马鲁夫》中的舞曲
  06 鲁宾斯坦 歌剧《恶魔》中的舞曲
  07 德沃夏克《鲁沙卡》波兰舞曲
  08 圣•桑《森逊与迪丽亚》酒神舞

舞迷心窍.jpg (38.12 KB, 下载次数: 232)

舞迷心窍.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6:11 PM
  重量级画展(RR-79CD)

  试着听听《图画展览会》中的“墓穴”和“鸡脚撑起的小屋”中的大锣声。如果听不出很“糯”且深沉的锣声(大锣声音频率范围的下段,应该属极低频了),就会感觉大锣的声音平淡无奇,这就说明系统和环境对低频的还原不够理想。我周围经常走动的5个朋友中,有4人的系统就没能还原出这种低频的重播效果,包括我自己。虽然有几套系统价格不菲,但经分析都是环境的影响所致。
  聆听“鸡脚撑起的小屋”,很容易让人幻想着自己成了作者作曲时想象中的小屋主人——可爱的巫婆,骑着扫把在小屋前的树林中横冲直撞地放飞心情、自由飞翔……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你是位音乐型烧友,那么由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RCA版《图画展览会》(09026-61958-2)可能会更适合于你(见附件 2)。


  名称:重量级“画展”
  指挥:大植英次
  演奏:明尼苏达管弦乐团
  公司:RR
  编号:RR-79CD

  简介
  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演奏的拉威尔、穆索尔斯基等多位名家名作,乐章的强对造句感觉特别强烈,明尼苏达管弦团的铜管乐组火辣有势。你可以清楚地听见“大植英次”在大爆棚乐段来临之前所营造出的一浪高于一浪的慑人气势,心情不期然地崩紧来等待惊天动地一刻的来临。到高潮迸发之际,所有乐器以最强音的姿态奏出最强劲的音章。Amati毫不费劲地把乐团的所有信息非常清晰,没有丝毫紊乱地释放出来,绝对是超级素质的一次演绎。

  曲目
  01 Ravel:Alborada del gracioso 拉威尔:丑角的晨歌
  02 Ravel:Sheherazade,ouverture de feerie 拉威尔:天方夜谭
  03 Debussy:Sarabande 德彪西:萨拉邦德舞曲
  04 Debussy anse 德彪西:塔兰泰拉风格舞曲
  05-07 Schumann:Carnaval 舒曼:狂欢节
  08 Chabrier:Menuet pompeux
  09-23 Mussorgsky 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5 08:57 AM 编辑 ]

重量级画展.jpg (37.69 KB, 下载次数: 228)

重量级画展.jpg

图画展览会.jpg (48.94 KB, 下载次数: 258)

图画展览会.jpg

作者: ty89    时间: 2011-10-31 07:09 PM
昨天入了阿诺德 英格兰与苏格兰舞曲
,自己水平太低,听不懂。。郁闷。。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0-31 07:12 PM
原帖由 ty89 于 2011-10-31 07:09 PM 发表
昨天入了阿诺德 英格兰与苏格兰舞曲
,自己水平太低,听不懂。。郁闷。。
  我也一样。感觉好听就行,就图个热闹。
  我在想,你在买唱片之前最好先在网上试听一些专辑的片段。如合心意再买也不迟,免得浪费银子。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0-31 07:21 PM 编辑 ]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11-1 01:03 AM
古典入门得有个过程。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1 09:48 A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10-31 07:12 PM 发表
  我也一样。感觉好听就行,就图个热闹。
  我在想,你在买唱片之前最好先在网上试听一些专辑的片段。如合心意再买也不迟,免得浪费银子。

好方法!还推荐一个办法;抽出一点时间参与发烧圈内聚会,这样可能可以利用到别人的资源,了解自己喜欢的音乐。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6:21 PM
  最后介绍部分ABC的“真空管HI - FI录音”与全套“极致立体声(1- 10)”系列唱片

  ABC国际唱片公司出品的CD,品质上乘,价格适中。以下资料均取自网上,感谢原作者。


  一、真空管HI - FI录音系列

  真空管Hi - Fi录音 大提琴(K2-100)

  名称:真空管Hi - Fi录音 大提琴
  公司:ABC
  编号:K2-100
  发行:2007年
  地区:中国

  简介
  由奥地利优质音乐第一品牌GSK录音中心制作。为了力求音乐内外质量,在录音上花费较长时间,这正是对完美音质近乎疯狂的追求。而对录制这张《HI-Fi大提琴》来说,以精致细腻的录音,美得令人耳眩的示范级音场,搭配上大提琴一波又一波动人的旋律,透过空气传入耳中,那无力抗拒的音色真会教人马上沉醉倾倒、无暇他顾,让人不得不对这个大提琴录音抱以热烈声。
  一张赋予心灵最无限能量的真正原版音乐录音!大提琴醇厚绵长的音色,瑰丽多姿的弓弦音乐表现,给予心灵、情感最高贵、体贴的享受。
  ABC唱片这款《真空管HIFI录音 - 大提琴》集合了13首以大提琴为主角的艺术精品,以出色的录音科技与艺术的极限,把录音中“音乐的本体”真实的过原给听众。在讯源、录制、声学效果、记录载体上精雕细刻,以一流的品质和技术手段为我们缔造了几可身临其境的音乐空間。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录音载体如何变化,“音乐的本身”是最重要的,优秀的经典作品和技艺炉火纯青的演奏家,永远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双子星座”,就让我们在这感动心灵的音乐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吧。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
  在管弦乐曲中大提琴声部经常演奏旋律性狠强的乐句,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它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
  大提琴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意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拙。
  本片由奥地利优质音乐第一品牌GSK录音中心制作。GSK尝试过多样丰富的音乐类型的录音,但大提琴始终是他们最为擅长的。这次为了力求音乐内外品质,在录音上花费较长时间。
  而这张《Hi - Fi大提琴》以精致细腻的录音,美得令人耳眩的示范音场,搭配上大提琴一波又一波动人的旋律,透过空气传入耳中,那无力抗拒的音色真会教人马上沉醉倾倒、无暇它顾。而具有着天鹅绒般的甜蜜音色和感知厚度的名琴——“斯特拉迪瓦里”的亮相,相信同样也会赢得一片喝彩。
  
  曲目
  01 天鹅 作曲:圣•桑
  02 莫札特幻想曲 作曲:尼科罗•帕格尼尼
  03 小夜曲 作曲:舒伯特
  04 爱的欢乐 作曲: 克莱斯勒
  05 冥想曲 选自《泰绮丝》 作曲:马斯奈
  06 梦幻曲 作曲:罗伯特•舒曼
  07 野蜂飞舞 作曲:李姆斯基•科萨柯夫
  08 西西里舞曲 作曲:盖布里埃尔-尤尔贝恩•福莱
  09 梦后 作曲:盖布里埃尔-尤尔贝恩•福莱
  10 弗兰明高 作曲:高德戈尔
  11 A大调洛可哥主题变奏曲 (选段) 作曲:柴可夫斯基
  12 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第三乐章 作曲:海顿
  13 图画展览会 作曲:穆索尔斯基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2 02:15 PM 编辑 ]

真空管HI-FI系列:大提琴.jpg (33.46 KB, 下载次数: 202)

真空管HI-FI系列:大提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6:27 PM
  真空管Hi - Fi录音 大舞台(K2-050)

  名称:大舞台 Center Stage
  演奏:Buenos Aires Prado Band
  公司:ABC
  编号:K2-050

  简介
  Mambo(曼波)源自巴西,是拉丁音乐的其中一种风格。和拉丁一样,其精髓在于纷繁美丽的节奏。貌似随意的吟唱却一点都不显得凌乱,这正是好的节奏所起到的作用。
  曼波的混搭特性决定了乐队的阵容一般都是比较强大的,铜管、木管、打击乐器都是常用的,有的还有钢琴和特殊打击乐器的加入。像片中开场的这曲Mambo No.5在曼波音乐里也是属于比较丰富立体的作品。
  曼波音乐秉承着音乐最本质的特性而来,那就是快乐的抒发,引用巴西当地人的话而言,曼波是自然的回归,是母性的召唤。曼波音乐浓郁的派对气息让人心情跳跃,自由快乐兴奋恣意洋溢到每个音符,怎能不让人起舞。
  这张让人心情豁然开朗的古巴本土风情的音乐专辑中含括了多首在古巴走红的热门金曲,旋律性强而富有动感,散发着无穷的时尚气息。
  真空管麦克风不但忠实履行了重现现场的宗旨,更将拉丁人特有的热情、冲劲和可爱展现在您面前,演奏、编曲及录音专为此次唱片录音而做。音响效果丰富,令人一听便情不自禁的爱上这种大场感、大动态的异国风情浓厚的音乐。

  曲目
  01 曼波 No.5
  02 斗牛士曼波
  03 恋爱故事
  04 拉•帕罗马
  05 凯恩•赛拉
  06 贝萨麦•目求
  07 埃斯托里塔
  08 曼波•昂•萨克斯
  09 赛雷索•罗萨
  10 火烈鸟
  11 曼波•拉提诺
  12 更多
  13 再见,少年
  14 拉•乔肯特
  15 也许•也许•也许
  16 艾尔•坤版切洛
  17 曼波•帕奇科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2 02:16 PM 编辑 ]

真空管HI-FI系列:大舞台.jpg (30.03 KB, 下载次数: 214)

真空管HI-FI系列:大舞台.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6:31 PM
  真空管Hi - Fi录音 萨克斯风——《无坚不摧》

  名称:真空管Hi - Fi录音 萨克斯风——《无坚不摧》
  公司:ABC
  编号:K2-056
  发行:2007年

  简介
  萨克斯风既有铜管乐的嘹亮,又有木管乐的柔和,所以在它诞生之初就博得出很多音乐界人士的青睐。萨克斯风是一种非常有表现力的乐器,不但能出色地演奏古典音乐,而且更善於演奏爵士音乐、轻音乐,人们提到爵士乐时,第一个想到的乐器便是萨克斯管。萨克斯风可以很容易地控制音量的大小,完全能够发出像大提琴,单簧管那样极其美妙的音响,并有著足以同管弦乐队中任何乐器相匹敌的巨大力量。
  本片音乐演绎颇见水准,出身音乐世家的演奏家弗瑞德曼的演奏极富表现力,音色结实饱满。他巧妙地把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挥洒地淋漓尽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他的演绎下,真空管美妙的录音将萨克管的结像力、形体感都妙到毫颠,质感凸显,空气感更是好得无以复加。
  而他在本片中所使用的录音用琴隶属国际上最为声名显赫的萨克斯风品牌——Selmer。经过多年的改良,Selme的按键、结构更加符合了人体工学和音乐美学,并且还请来最优秀的萨克斯风雕花師在上面雕出美丽的花纹,不仅吹奏起来得心应手,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曲目
  01 闺房夜曲
  02 月亮河
  03 爱情故事
  04 烟雾迷眼
  05 雨点落在我头上
  06 《教父》爱之主题曲
  07 夜雾中依恋
  08 星团
  09 慕情
  10 退潮
  11 凤凰之恋
  12 白色的恋人
  13 伊甸园之东
  14 最後的华尔滋
  15 到人世的尽头
  16 草环女王
  17 夏令时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2 02:17 PM 编辑 ]

真空管Hi-Fi录音 萨克斯风.jpg (27.2 KB, 下载次数: 207)

真空管Hi-Fi录音 萨克斯风.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6:40 PM
  真空管Hi - Fi录音 小提琴(K2-049)

  名称:真空管Hi-Fi录音 小提琴
  演奏:Wilhelm Dennigen(威廉•德尼根)
  公司:ABC
  编号:K2-049

  简介
  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小提琴的历史同钢琴不相上下,其制作本身亦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小提琴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
  此片的录音选在德国法兰齐斯卡纳这个共鸣、残响极佳音乐厅,演奏的均为大师的经典作品。其中就包括圣•桑《天鹅》、舒伯特《小夜曲》以及柯莱斯勒《爱的欢乐》等等。
  而德国小提琴家威廉•德尼根稳健而娴熟的演奏技巧亦成为了本片的一大亮点。全程的录音都是透过两支纽曼M49与两支U47麦克风来收录,展现出淋漓尽致的录音美学。
  小提琴音色饱满甜美、琴腔共鸣丰润诱人,加上清亮的擦弦质感清晰可辨,更是那些钟情于小提琴的发烧友们所绝不容错过的真空管录音专辑!

  曲目
  01 《旋律》选自《回忆留恋的地方》(P.柴可夫斯基)
  02 爱的忧伤(F.克赖斯勒)
  03 梦幻曲(R.舒曼)
  04 如歌(N.帕格尼尼)
  05 小夜曲 d调(F.舒伯特)
  06 浪漫曲(J.西贝柳斯)
  07 咏叹调第三号组曲(J.S.巴赫/Arr:A.坎贝尔)
  08 西西里舞曲(M.帕拉迪斯)
  9 爱的欢乐(F.克赖斯勒)
  10 母亲教我唱的歌(A.德沃夏克)
  11 钟(N.帕格尼尼/Arr:F.克赖斯勒)
  12 西班牙舞曲(E.恩里克格拉纳多斯/Arr:F.克赖斯勒)
  13 月光曲(C.德彪西/Arr:A.罗兰斯)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2 02:17 PM 编辑 ]

真空管HI-FI系列:小提琴.jpg (31.01 KB, 下载次数: 200)

真空管HI-FI系列:小提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6:44 PM
  二、ABC系列唱片之“极致立体声系列”(德国版)

  极致立体声一号 紅袖子(HD-102)

  名称:极致立体声一号 紅袖子
  公司:ABC
  编号:HD-102

  简介
  大紅色的袖子,綻放著生命的熱力。她源自于皮亞左拉一種特殊曲調,代表著最激昂的歌者、風琴手與舞者的節奏,以及觀眾的吶喊交錯,澎湃互動,到達最激昂、最狂熱的境界。
  秉持著探戈柔中帶剛的藝術理念,此專輯以溫柔感性為骨,力量奔放為體的嚴苛標準,挑選出16首結合力與美的極致美聲,集聚多國人氣樂手,囊括爵士、藍調、古典等各種樂曲類型的金賞之選,呈現16種多層次的探戈曲風,時而溫暖,時而激昂,如澎湃激昂的探戈,探觸我們情感最深處。風格各異的超值巨作,保證讓所有樂迷不留遺憾,一次聽過癮。為了呈現更完美的錄音品質,更是不惜砸下重金,遠赴德國製作。
  我們堅持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如此絕對,只為了呈現最好的音樂,獻給您,親愛的音樂偏執狂。
  長久以來,攝影一直是我的愛好,和錄音一樣,攝影同樣是在完成“記錄”的功能,快門的喀嚓聲僅是第一步,照片的沖洗和後期處理往往比按下快門更能決定一幅作品的成敗,攝影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音樂和錄音亦是如此。
  作曲家在作品中抒發情感的途徑無不遵循一定的規則,理性的規則,巴赫工整的對位元、貝多芬嚴謹的結構……
  錄音是一件很奇妙的事,需要具備許多方面的知識,例如聲學、電學、電腦、戲劇、音樂等等,麥克風收錄現場的聲音,僅是開始,緊接而來的混音和母帶處理更不容馬虎,不僅要掌握原有收錄的聲音品質。同時必須拿出製作人所要求的精神與內涵,考驗從業者本身的藝術、哲學與音樂等的素養。
  最後是母帶後期製作,對這一範疇的工程師有很高的要求,因為他已經跳脫對內容本身的關注,對聲音挑剔到無以附加的地步,要為錄音出版做最後的品質管理,確保該唱片在任何機器與環境播放時有平均的聲音表現。同時要對錄音過程中產生的雜訊處理到近乎不存在,或將混音與剪接過程所失去的顏色和清晰度加以補償,確保其訊號的完整性。
  這樣的工作需要一位不僅懂錄音、熟悉混音製作的錄音師,更重要的他必須有比前者更挑剔的聽覺敏銳度,對專業設備的系統架構概念更勝於對器材的操作。
  立體聲的價值在於向聽者傳達錄音空間的三維感和發聲物體的實體感,在多聲道環繞聲大行其道的今天,唯有立體聲才能正確重現現場的透視結構,因此,雙聲道立體聲的地位無法被取代。
  ABC(國際)唱片與我有過多次愉快的合作,什麼才是優秀的唱片錄音?這是我們在交流過程中,最常討論的問題,讓樂器出聲很簡單,但是讓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絕不易,以錄音師的角度而言,唱片製作的難度如同演奏樂器,能否在唱片中聽到每一件樂器的聲音?空間的聲音?音樂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其自身的聲學空間位置,同時還要注意頻率回應的平衡。
  《極致立體聲》系列醞釀已久,我希望能通過這十張唱片向亞洲音響發燒友表達我心中優秀錄音的定義。
  在選曲上,以我最熟悉的歐洲古典音樂為主——動態淩厲的管弦交響、沁人心脾的美妙歌喉和舒緩雅致的夜曲,亦收錄了善於營造溫馨浪漫情調的用JAZZ手法改編的古典樂曲。
  Jacques Maritain在《道德哲學》中提到:人類的感官世界由迷醉我們的溫馨和快樂組成,我渴望用這系列唱片驗證這句至理名言。

  曲目
  01 榮耀之歌 選自《彌撒探戈》
  02 假面遊行
  03 四月五日
  04 忘卻
  05 再會諾尼諾
  06 玉蜀黍
  07 布宜諾賽勒斯的訴說
  08 流水槽
  09 給Blanca的象牙鍵盤
  10 再見,我的彭巴草原
  11 極限探戈
  12 鄉愁
  13 自由探戈
  14 回歸
  15 探戈狂想曲
  16 假面遊行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2 07:35 AM 编辑 ]

极致立体声一号 红袖子.jpg (34.6 KB, 下载次数: 195)

极致立体声一号 红袖子.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6:47 PM
  极致立体声二号 庄严(HD-096

  名称:极致立体声二号 庄严
  公司:ABC
  编号:HD-096

  简介
  聆聽這張專輯,你會為其中豐富真摯的音樂情感而感到驚訝與感動!
  當然,高水準錄音,也是這張專輯的最大賣點。只使用一套立體聲麥克風的單點錄音,讓所有樂器顯得特別活生溫暖,毫無多軌混音的人工味與不自然感。無論是樂器或是人聲,都顯得無比真實、輕鬆而自然。那種彷佛身臨樂隊演奏現場的逼真感,真是音響迷的一大享受。
  HD版,不但更成功地維持了模擬母帶的超高解析度,更加入了立體聲的音軌,在Hi-Fi系統上聆聽,那種強烈的空間感與自然的豐潤音樂,除了感動之外還是感動!就算沒有百萬音響來重播,本片CD仍然可以表現出最多的原始訊息,是音響迷、古典迷理所當然的收藏!
  長久以來,攝影一直是我的愛好,和錄音一樣,攝影同樣是在完成“記錄”的功能,快門的喀嚓聲僅是第一步,照片的沖洗和後期處理往往比按下快門更能決定一幅作品的成敗,攝影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音樂和錄音亦是如此。作曲家在作品中抒發情感的途徑無不遵循一定的規則,理性的規則,巴赫工整的對位元、貝多芬嚴謹的結構……
  錄音是一件很奇妙的事,需要具備許多方面的知識,例如聲學、電學、電腦、戲劇、音樂等等,麥克風收錄現場的聲音,僅是開始,緊接而來的混音和母帶處理更不容馬虎,不僅要掌握原有收錄的聲音品質,同時必須拿出製作人所要求的精神與內涵,考驗從業者本身的藝術、哲學與音樂等的素養。最後是母帶後期製作,對這一範疇的工程師有很高的要求,因為他已經跳脫對內容本身的關注,對聲音挑剔到無以附加的地步,要為錄音出版做最後的品質管理,確保該唱片在任何機器與環境播放時有平均的聲音表現,同時要對錄音過程中產生的雜訊處理到近乎不存在,或將混音與剪接過程所失去的顏色和清晰度加以補償,確保其訊號的完整性,這樣的工作需要一位不僅懂錄音、熟悉混音製作的錄音師,更重要的他必須有比前者更挑剔的聽覺敏銳度,對專業設備的系統架構概念更勝於對器材的操作。立體聲的價值在於向聽者傳達錄音空間的三維感和發聲物體的實體感,在多聲道環繞聲大行其道的今天,唯有立體聲才能正確重現現場的透視結構,因此,雙聲道立體聲的地位無法被取代。
  ABC(國際)唱片與我有過多次愉快的合作,什麼才是優秀的唱片錄音?這是我們在交流過程中,最常討論的問題,讓樂器出聲很簡單,但是讓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絕不易,以錄音師的角度而言,唱片製作的難度如同演奏樂器,能否在唱片中聽到每一件樂器的聲音?空間的聲音?音樂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其自身的聲學空間位置,同時還要注意頻率回應的平衡。
  《極致立體聲》系列醞釀已久,我希望能通過這十張唱片向亞洲音響發燒友表達我心中優秀錄音的定義。在選曲上,以我最熟悉的歐洲古典音樂為主——動態淩厲的管弦交響、沁人心脾的美妙歌喉和舒緩雅致的夜曲,亦收錄了善於營造溫馨浪漫情調的用JAZZ手法改編的古典樂曲。
  Jacques Maritain在《道德哲學》中提到:人類的感官世界由迷醉我們的溫馨和快樂組成,我渴望用這系列唱片驗證這句至理名言。

  曲目
  01 噢,命運女神 選自《布蘭詩歌》 作曲:卡爾•奧爾
  02 《漢第德》 序曲 選自《漢第德》 作曲:伯恩斯坦
  03 朝氣蓬勃的快板  選自《第五交響曲》 作曲:貝多芬
  04 皇家進行曲 選自《大兵的故事》 作曲:斯特拉文斯基
  05 噍!四隊舞 選自《卡門》 作曲:喬治•比才
  06 夏-急板 選自《四季》 作曲:維瓦爾第
  07 圓舞曲 選自《葛蓓莉亞》 作曲:德里布
  08 桑巴 選自管弦樂《嬉游曲》 作曲:伯恩斯坦
  09 愁世的飲酒歌 選自《大地之歌》 作曲:古斯塔夫•馬勒
  10 喇叭號聲 選自管弦樂《嬉游曲》 作曲:伯恩斯坦
  11 凱旋進行曲 選自《阿伊達》 作曲:威爾第
  12 在修道院的花園裡 作曲:凱特爾貝
  13 喧囂 選自《西城故事》 作曲:伯恩斯坦
  14 1812序曲,作品49號 作曲:柴可夫斯基
  15 加洛發舞曲 選自《布拉班特的珍妮維芙》 作曲:約克•奧芬巴赫
  16 雞腳上的小屋與基輔大門 選自《圖畫展覽會》 作曲:穆索爾斯基 改編:拉威爾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1 06:49 PM 编辑 ]

极致立体声二号 庄严.jpg (31.53 KB, 下载次数: 201)

极致立体声二号 庄严.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6:53 PM
  极致立体声三号 欧罗巴之夜(爵士钢琴)(HD-108)

  名称:极致立体声三号 欧罗巴之夜
  编号:HD-108

  曲目
  01 土耳其进行曲 作曲:莫札特
  02 交响曲40号,第一乐章 作曲:莫札特
  03 梦幻曲 作曲:R•舒曼
  04 乘著歌声的翅膀 作曲:F•孟德尔松
  05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作曲:J•勃拉姆斯
  06 G弦上的咏叹调 作曲:巴赫
  07 幽默曲 作曲:德沃夏克
  08 爱的欢乐 作曲:F•克莱斯勒
  09 母亲教我的歌 选自《吉普赛歌集》 作曲:F•孟德尔松
  10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4号) 第一乐章 作曲:F•孟德尔松
  11 鱒鱼 作曲:F•舒伯特
  12 颂赞的祈祷 作曲:F•舒伯特
  13 G大调小步舞曲 作曲:巴赫
  14 间奏曲 选自《卡门组曲1号》 作曲:G•比才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1 07:08 PM 编辑 ]

极致立体声三号 欧罗巴之夜.jpg (39.14 KB, 下载次数: 203)

极致立体声三号 欧罗巴之夜.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6:56 PM
  极致立体声四号 夜莺 (HD-099)

  名称:极致立体声四号 夜莺
  编号:HD-099

  目录
  01 G大调弦乐小夜曲 K.525 第一乐章快板 作曲:莫札特
  02 小夜曲 作曲:舒伯特
  03 爱的喜悦 作曲:克莱斯勒
  04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二乐章 作曲:贝多芬
  05 绿树成荫 选自《塞尔斯》 作曲:亨德尔
  06 幽默曲 作曲:德沃夏克
  07 六月 - 船歌 选自钢琴套曲《四季》 作曲:柴可夫斯基
  08 离别曲 作曲:萧邦
  09 妈妈教我的歌 作曲:德沃夏克
  10 夜曲
  11 索尔维格之歌 作曲:格•格
  12 歌唱祖国 作曲:鲍罗丁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1 07:06 PM 编辑 ]

极致立体声四号 夜莺.jpg (38.24 KB, 下载次数: 225)

极致立体声四号 夜莺.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6:58 PM
  极致立体声五号 绝对人声(HD-098

  名称:极致立体声五号 绝对人声
  编号:HD-098

  曲目
  01 圣母玛利亚 合唱
  02 美女与野兽 演唱:苏珊•奥斯本
  03 更远 演唱:兰迪•特拉维斯
  04 精彩世界 演唱:伊娃•卡斯蒂
  05 星尘 演唱:纳京高
  06 我和我的心 演唱:夏洛特•兰普林
  07 海枯石烂 演唱:当•威廉姆斯
  08 如此美好 演唱:斯特西•肯特、吉姆•汤姆林森
  09 爱尔兰的微笑 演唱:罗杰•惠特克
  10 地心引力 演唱:爱丽森•克劳斯与联合车站
  11 如果 演唱:玛里安娜•蕾布拉西
  12 你今晚的样子 演唱:提姆•玉城
  13 祝你圣诞快乐 演唱:李•安•沃玛克
  14 依玛女孩 演唱:V•D•莫拉埃斯
  15 奔放的旋律 演唱:歌剧男主角

极致立体声五号 绝对人声.jpg (31.73 KB, 下载次数: 209)

极致立体声五号 绝对人声.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7:00 PM
  极致立体声六号 雄伟(HD-101)

  名称:极致立体声六号 雄伟
  编号:HD-101

  曲目
  01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作曲:巴赫
  02 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 作曲:格林卡
  03 雜耍者之舞 選自歌劇《雪娘》 作曲:林姆斯基-科薩柯夫
  04 侏儒 選自《圖畫展覽會》 作曲:穆索爾斯基
  05 第四十號交響曲第三樂章 作曲:莫札特
  06 樂器博覽:《管弦樂一號》 選自《發燒測試音響》
  07 野蜂飛舞 作曲:林姆斯基-科薩柯夫
  08 如火的快板 選自《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陆)
  09 沃爾塔瓦河 選自《我的祖國》 作曲:斯美塔那
  10 《柯拉•布勒伊農》序曲 作曲:德米特裡•卡巴烈夫斯基
  11 《荒山之夜》幻想曲選段 作曲:穆索爾斯基
  12 G弦上的詠歎調 選自《D大調管弦樂組曲》 作曲:巴赫
  13 斯拉夫進行曲 作曲:柴可夫斯基
  14 馬刀舞曲 選自《加雅涅》 作曲:哈恰圖良
  15 地獄中的奧菲歐 選自《快樂的巴黎人》 作曲:奧芬巴赫
  16 無窮動快速波爾卡 作曲:愛德華•斯特勞斯

极致立体声六号 雄伟.jpg (33.41 KB, 下载次数: 215)

极致立体声六号 雄伟.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7:02 PM
  极致立体声七号 金唇(HD-121)

  名称:极致立体声七号 金唇
  编号:HD-121

  目录
  01 彩虹之上 演唱:珍•梦海
  02 泪流成河 演唱:丽塔•库莉姬
  03 梦境 演唱:卡洛•迪德
  04 靠近你 演唱:珍•弗莱•希维尔
  05 春色最撩人 演唱:珍•梦海
  06 宝贝在忧伤 演唱:贾德丝
  07 我站在这 演唱:艾曼达•麦克布鲁姆
  08 野花 演唱:谢蕊尔•柯洛
  09 我爱的人 演唱:爱丽森•莫耶
  10 莫让我褐色眼睛蒙上忧伤 演唱:克莉斯朵•盖尔
  11 忘却 演唱:芭芭拉•史翠珊
  12 满月 演唱:玛丽•布莱克
  13 经典蓝雨衣 演唱:琼•拜亚
  14 愿你幸福 演唱:珠米•玛苏塔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1 07:09 PM 编辑 ]

极致立体声七号 金唇.jpg (33.97 KB, 下载次数: 200)

极致立体声七号 金唇.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7:05 PM
  极致立体声八号 厚嗓(HD-087)

  名称:极致立体声八号 厚嗓
  编号:HD-087

  目录
  01 你让我著迷 演唱:纳京高
  02 她多可爱 演唱:约翰•斯杜丹特
  03 天赐恩典 演唱:兰迪•欧文
  04 让我知道我是谁 演唱:亚伦•纳维尔
  05 在伊人梦中徘徊 演唱:高登•哈司可尔
  06 四壁 演唱:威利•纳尔逊
  07 我希望是我 演唱:查利•兰保夫
  08 只有你 演唱:唐•威廉姆斯
  09 阿尔菲 演唱:巴卡洛克
  10 疯狂 演唱:肯尼•罗杰斯
  11 我的心留在三藩市 演唱:亚瑟•普莱梭克
  12 我风趣的情人 演唱:柴•贝克
  13 美妙世界 演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14 你微笑的背后 演唱:托尼•班尼特汤姆•罗素
  15 那年很不错 演唱:福兰克•辛那曲
  16 你鼓舞了我 演唱:丹尼尔•奥•丹内尔
  17 一个母亲的爱 演唱:b. b. 金

极致立体声八号 厚嗓.jpg (34.23 KB, 下载次数: 209)

极致立体声八号 厚嗓.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7:12 PM
  极致立体声九号 妳我(HD-086)

  名称:极致立体声九号 妳我
  编号:HD-086

  目录
  01 请不要忘记我 演唱:亚伦•纳维尔,琳达•朗丝黛
  02 当我坠入爱河 演唱:席琳•迪翁,克莱夫•格•芬
  03 忘不了 演唱:纳京•高,纳塔莉•高
  04 无尽的爱 演唱:戴安娜•罗丝,莱昂纳尔•奇
  05 唯一的爱 演唱:威利•纳尔逊,凯米•罗得斯
  06 最甜蜜的礼物 演唱:贾德母女合唱组
  07 断桥 演唱:托比•凯斯,琳赛•霍恩
  08 摇滚年代 演唱:多莉•帕顿,瑞奇•凡•薛顿
  09 我将永远爱你 演唱:多莉•帕顿,文斯•吉尔
  10 你是我的奇? 演唱:维托利奥•格•高洛,尼可•斯彻金格
  11 来自伊潘尼玛的女孩 演唱:史坦•盖兹,乔安•吉巴托
  12 亚驶山卓的离开 演唱:莱昂纳德•科恩,莎伦•罗宾逊
  13 玫瑰人生 演唱:东尼•班尼特,K. D.莲
  14 你我拥有今晚 演唱:罗南•基廷,珍妮特

极致立体声九号 妳我.jpg (38.24 KB, 下载次数: 200)

极致立体声九号 妳我.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1 07:16 PM
  极致立体声十号 辉煌(HD-085)

  名称:极致立体声十号 辉煌
  公司:ABC
  编号:HD-085

  “音響絕佳的錄音”——The Scotman報
  “絕妙的細部呈現及如魔法般的演出”——留聲機雜誌

  简介
  這張管樂專輯,洋溢著幸福及美好的氣氛,在上世紀,我們已經可以發現管樂器愈來愈受矚目,在樂譜中佔有較以往更重要的敍事位置,管樂將會在二十一世紀登上聚光燈的焦點。錄音方面,由於採取雙軌模擬錄音,音質醇美,音色真實,是很值得收藏的一張作品。
  管樂光輝壯闊的整體音色和氣勢向來為音響發燒友津津樂道,無論測試器材還是欣賞音樂,我們都能從流光溢彩的管樂聲中感受到那樂聲的嘹亮,低頻的犀利和氣勢的驚人,管樂和諧與壯麗的聲音,震撼著聆聽者的心靈。
  本專集果然不負“極致立體聲”的盛名,錄音師深厚的功底和嚴謹的態度,將管樂的金屬光澤完美的呈現在聽者面前——小號的高貴優雅,又不乏直插雲霄的穿透力;銅管的金屬顫動感細緻而又強烈,強弱音的對比和變化皆生動傳神;圓號的溫和、高雅、帶有些許哀愁和詩意;長號的高傲、莊嚴和飽滿,聲音嘹亮而富有威力……
  當管樂合奏時,錄音師準確的捕捉到了樂器聲音的爬升、能量傳遞感強烈而自然,還有精細的動態變化,再生出豐富的音樂感。製作人為尋找最佳錄音地點,花了相當的時間和精神。最後才在英格蘭東南方肯特郡一所已有近300年歷史的教堂中,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地點,來錄製這張專輯。
  這是管樂的盛宴,聽覺的洗禮,又是對器材最無情的考驗。你,準備好了嗎?

  曲目
  01 凡人鼓號樂 作曲:阿龍•科普蘭
  02 雙鷹旗進行曲 作曲:瓦格納 改編:朗弗德
  03 扇子進行曲 作曲:阿爾弗雷多•加瓦洛茲
  04 土耳其進行曲 作曲:莫札特
  05 大逃亡進行曲 作曲:埃爾默•伯恩斯坦
  06 太陽和陰影 作曲:喬治•蓋茨
  07 桂河大橋——博基上校進行曲 作曲:K.奧爾福德
  08 小夜曲 作曲:布林基西斯
  09 七十六支長號 作曲:梅裡迪斯•威爾遜
  10 復活 改編(自傳統音樂):朗弗德
  11 巡邏兵進行曲 作曲:F.W 米查姆
  12 西班牙萬歲 作曲:卡爾茲/羅珍斯特拉頓
  13 拉德斯基進行曲 作曲:約翰•施特勞斯
  14 伊莉莎白小夜曲 作曲:羅奈爾得•賓吉
  15 馬刀舞曲 選自:《加雅涅》 作曲:哈恰圖良
  16 春——快板 選自《四季》 作曲:維瓦第
  17 第二交響曲——小俄羅斯 作曲:柴可夫斯基 改編:哈格裡夫斯
  18 詹姆斯•邦組曲 作曲:J.巴厘、M.諾曼 6:11
  19 曼波 選自《西城故事》 作曲:雷昂納德•伯恩斯坦 改編:艾瑞克•克裡斯

极致立体声十号 辉煌.jpg (30.52 KB, 下载次数: 187)

极致立体声十号 辉煌.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11-1 11:41 PM
一直觉得RR的风格是威信,音响性及动态一流.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2 05:49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11-1 11:41 PM 发表
一直觉得RR的风格是威信,音响性及动态一流.
我和我的几个朋友都比较喜欢RR的CD,特别是大动态过后的空气震颤感是其它公司的产品所没有的。虽然价格稍高,但从品质上看还是值得的。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2 08:05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2 05:59 AM
  原音探究

  “原音探究”,是ABC公司在以前某一时期(一般为前一年)所出唱片的精选。所以,可以将“原音探究”视为ABC的精品碟。至于是否收藏,则要看其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

  原音探究Ⅱ(K2-092)

  第一首“弥撒”的合唱与伴奏气势宏伟,可谓惊心动魄。听惯了《中国管弦乐作品》(DG 471 393-2)中由歌曲小调改编的管弦乐“兰花花”,再听听第十二首由霍永刚演唱的“兰花花”又是一种感受。



  唱片名称:原音探究Ⅱ(真乐十六首)
  唱片编号:K2-092
  发行日期:2006年4月11日

  简介
  诚恳真挚的声音,加上纯净无暇的音符,应该能够触动您的心弦。就像精凋细琢的朴玉一般。您眼前的这张《恭贺新禧》是爱必希公司推出的第二张一年一度的传奇巨作。它收录了爱必希在2005年推出的16张唱片中的精华曲目,是爱必希在经过又一年的努力后带给大家的一份厚礼。动听的旋律,不仅给您十六段在生命中短暂停留的美好听觉经验,它所代表的,更是一种属于您个人永恒的感动。这是一张让您永隽回味的典藏名盘。它集中展示了爱必希的产品在各方面的高水准。涵盖了古典音乐、爵士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各个领域,包括像《奇迹的制造者》中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g小调”、《钢琴之王施坦威》中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等这些极品录音。为您呈现顶级音质该有的原汁原味与通透细緻。十六首超绝演绎,撩人的音色,肯定教您耳油直流。同时,它也是2005年最佳的音乐兼音响测试唱片,即使您不玩音响,也一定会爱上片中音乐的精致高雅的美感。

  曲目
  01 弥撒 合唱 选自《Hi-Fi监听王 II》
  02 我只是个乡村男孩 选自《当•威廉姆斯》 演唱:当•威廉姆斯
  03 外面的世界 选自《非常雪丽》 演唱:雪丽
  04 进行曲 选自《皇家芭蕾》 演奏:英国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
  05 梦想 选自《长发妹》 演唱:克莉丝朵•盖尔
  06 敲鼓的孩子 选自《真空管录音30年》 演唱:琼安•布鲁斯
  07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g小调 选自《奇迹的制造者 Disc 1》
  08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Op.27-2 No.14
  09 红楼梦 选自《三弄丝竹》 二胡演奏:徐芸
  10 化碟 选自《梁祝•黄河》 小提琴演奏:俞丽拿
  11 夜深沉 选自:《圣唐》 京胡演奏:张素英
  12 兰花花 选自《黄河号子》 演唱:霍永刚
  13 夜来香 选自《情人》 演唱:茜娜
  14 爱玛多之堤岸 选自《热梦飞扬》 演唱:欧若拉•安督哈尔
  15 堕入爱河 选自《纳京高》 演唱:纳京高
  16 将军令 选自《遇见•鲍比达》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3 08:09 AM 编辑 ]

原音探究 Ⅱ.jpg (29.62 KB, 下载次数: 187)

原音探究 Ⅱ.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2 06:06 AM
  原音探究 Ⅲ(K2-119)

  名称:原音探究Ⅲ
  编号:K2-119
  发行日期:2007年3月14日

  简介
  真乐十八首,真实还原,重播演释。
  本专辑为近年来已发行和即将发行的热销唱片。
  每碟壹曲精选,多首最新演绎经典名曲,全新风格亮丽而具吸引力,原汁原味、原音极品。

  制作札记
  喜欢搞音响,听音乐,转眼已是个人将近20年无悔的嗜好。对于Hi - Fi(High Fidelity,亦即高保真)的追求,相信同好您一定了解。但高度传真就是逼真,而逼真就是逼近真实,而非真实之本体。如果您曾参与音乐会的现场演奏,您可能会发现,视座位而定,“真”的音乐会音响效果不见得好听。太乾净、太渺茫、太平面,或太杂乱。
  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许多西洋、东洋及国内的玩家前辈总是建议我们要多听现场演奏呢?因为唯有透过自己对真实演奏的音乐感动性和音响真实感产生属于自己的共鸣和认识,透过音响硬体重现的效果才不仅是“好听的声音”,而更有真正的参考点。
  但时下号称“试音碟”或“监听盘”的光碟多半有相当好听的声音,但常常欠缺真实的临场音乐性和参考点价值,因为为了要使大多数的音响听它时都会令人觉得悦耳动听,在录制过程不免加入许多“人工甘味”。
  基于时下音乐软体欠缺一张“原汁原味”又具真实音乐性的唱片,这张《原音探究》经过1年在所出版的唱片中的蕴酿,终于问世了。

  曲目
  01 荣耀之歌 选自《极致立体声一号 - 红袖子》
  02 美女与野兽 演唱:苏珊•奥斯本 选自《极致立体声五号 - 绝对人声》
  03 查尔达斯舞曲 选自《吉它王》
  04 《汉第德》 序曲 选自《极致立体声二号 - 庄严》
  05 星尘 演唱:纳京高 选自《纳京高》
  06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选自《极致立体声六号 - 雄伟》
  07 土耳其进行曲 选自《极致立体声三号 - 欧罗巴之夜》
  08 别离 选自《极致立体声四号 - 夜莺》
  09 对你忠贞不渝 演唱:当•威廉姆斯 选自《当•威廉姆斯》
  10 也许,也许,也许 演唱:多瑞斯 选自《大都会 上海》
  11 女士 演唱:肯尼•罗杰斯 选自《真空管录音30年 II》
  12 序曲和圆舞曲 《吉赛尔》选曲 选自《安塞美专辑》
  13 香烟迷蒙了眼睛 演唱:蔡琴 选自《往事蔡琴》
  14 你在我心里 演唱:邓丽君 选自《灿丽的邓丽君•忆君集》
  15 彩云追月 选自《春花秋月》
  16 天上人间 演唱:罗兰 选自《百乐门》
  17 圣唐龙魂 演奏:上海民族乐团 选自《圣唐》
  18 现代舞剧《白毛女》选曲 上海舞蹈学校管弦乐队演奏 陈燮阳指挥 选自:《绝对Hi - Fi》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2 08:10 AM 编辑 ]

原音探究 Ⅲ.jpg (27.2 KB, 下载次数: 205)

原音探究 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2 06:12 PM
  安塞美:心中的芭蕾(ABC K2-106)

  本想介绍一下ABC的《皇家芭蕾》(2CD )(LDSCD 6065),但这套CD的名气实在太大,网上的介绍也很多,再作介绍已无必要。因此,介绍一下《安塞美:心中的芭蕾》这个专辑。
  《安塞美:心中的芭蕾》(K2-106)为单张“黑胶”CD,关注这张CD的烧友相比于《皇家芭蕾》的也不是很多。但经过我们圈内几个朋友的多次对比,感觉《安塞美:心中的芭蕾》的品质并不比ABC普通版的《皇家芭蕾》差,有朋友甚至说是安塞美指挥的芭蕾音乐精选中的精选。当然这只是个感觉,并不能当真。因为,市场和烧友公认的还是《皇家芭蕾》。


  名称:安塞美 心中的芭蕾
  指挥:安塞美
  演奏:瑞士罗曼德管弦乐队
  录音:威尔金森
  公司:ABC
  编号:K2-106

  曲目
  01 卡斯蒂列舞《領袖》選曲 作曲:馬斯奈
  02 馬德里舞曲《領袖》選曲 作曲:馬斯奈
  03 圓舞曲《天鵝湖》選曲 作曲:彼得•伊裹奇•柴可夫斯基
  04 小天鵝舞曲《天鵝湖》選曲 作曲:彼得•伊裹奇•柴可夫斯基
  05 第二幕 場景與雙人舞《天鵝湖》選曲 作曲:彼得•伊裹奇•柴可夫斯基
  06 終曲《葛蓓莉亞》選曲 作曲:雷奧•德力勃
  07 序曲和圓舞曲(第一幕)《吉賽爾》選曲 作曲:阿道夫•亞當
  08 雙人舞及變奏(第二幕)《吉賽爾》選曲 作曲:阿道夫•亞當
  09 進行曲《胡桃夾子》選曲 作曲:彼得•伊裹奇•柴可夫斯基
  10 糖果仙子舞曲《胡桃夾子》選曲 作曲:彼得•伊裹奇•柴可夫斯基
  11 阿拉伯舞曲《胡桃夾子》選曲 作曲:彼得•伊裹奇•柴可夫斯基
  12 花之圓舞曲《胡桃夾子》選曲 作曲:彼得•伊裹奇•柴可夫斯基
  13 《西爾薇亞》選曲:撥弦 作曲:雷奧•德力勃
  14 《浮士德》選曲:努比亞女奴舞曲 作曲:查理斯•古諾
  15 序曲與丁香花仙子《睡美人》選曲 作曲:彼得•伊裹奇•柴可夫斯基
  16 圓舞曲《睡美人》選曲 作曲:彼得•伊裹奇•柴可夫斯基
  17 《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曲 選段 作曲:彼得•伊裹奇•柴可夫斯基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3 07:23 AM 编辑 ]

安塞美 心中的芭蕾.jpg (25.78 KB, 下载次数: 183)

安塞美 心中的芭蕾.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6:03 AM
  几张老少咸宜的专辑

  流行交响乐(宝丽金 849 429-2)

  这是一张詹姆斯•拉斯特将当时的流行歌曲改编的管弦乐曲,一开声就讨好人的耳朵。聆听第6首“天堂里的笑声”(在天堂里的另一日),明显感觉东、西方文化面对死亡的差别。


  名称:JAMES LAST - POP SYMPHONIES(流行交响乐)
  出版:宝丽金
  编号:849 429-2

  简介
  一张获得相当好评的专辑。本专辑中丰富而恢弘的配器,将当时的流行乐曲演奏得颇有气势和深度,也更浪漫和多情。
  Polydor(宝丽金)为詹姆斯•拉斯特在1991年发行了名《Pop Symphonies》(流行交响乐)的专辑。音乐素材来源于当时的流行歌曲。
  这是詹姆斯•拉斯特第一次尝试用交响乐的方式来表现流行歌曲,所以取名为“流行交响乐”。
  1991年,詹姆斯•拉斯特创作热情不减,再加上录音技术的进步,该专辑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
  第一曲 Nights In White Satin(白纱之夜,有的翻译为白丝绸之夜)。低音滚滚而来,但是乐器的交代很清楚,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各司其职,结尾部分能让听众感受到录音棚的空间以及恰到好处的残响和堂音。
  第三曲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直译是“抱歉似乎是最难说出口的词”,有的翻译为“难以开口说抱歉”。在弦乐器和键盘的温柔旋律带领下,频率高亮的主乐器登场,再加上手风琴的协奏部分,把恋人的犹豫徘徊和浅浅的忧郁心情表现地淋漓尽致。

  曲目
  01 Nights In White Satin
  02 Angelia
  03 Sorry Seems
  04 Broken Wings
  05 Africa
  06 Another Day In Paradise
  07 Hotel California
  08 The Lady In Red
  09 Power Of Love
  10 One More Night
  11 Hard To Say I'm Sorry
  12 The Living Years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3 08:42 AM 编辑 ]

流行管弦乐.jpg (23.13 KB, 下载次数: 214)

流行管弦乐.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6:13 AM
  云之南(风潮唱片 TCD-5219)

  这是一张音乐与音响性俱佳的民族音乐发烧大碟。第1首“云之南”就让我联想到熟记于心、耳熟能详的“在一个美丽的地方”……

  名称:云之南
  发行时间:1998年1月1日
  唱片公司:风潮唱片
  产品编号:TCD-5219
  作曲:平远、浩瀚、史志有
  作词:欧阳谦
  MIDI:平远、赵德荣、胡爱珍、姜涛
  葫芦丝、曲笛、埙、箫:戴亚
  巴乌:戴亚、于天佑
  芦笙、口弦:王惠中
  琵琶、中阮、柳琴:张强
  大三弦、小三弦、彝笛:毕光贤(彝族)
  月琴:陆晓江
  独弦琴:田昌
  串铃:焦山林
  大自然效果:张颖
  女声:苏都阿洛(彝族)、李润莲(纳西族)、美维诗娘(彝族撒尼人)、龚琳娜(土家族)
  女童声:慈仁曲珍(藏族,四岁)
  男声:周磊(白族)
  伴唱:NOMAD演唱群
  合唱:中央民族歌舞团合唱团

  曲目
  01 云之南
  02 拉木鼓祭
  03 月上沪沽湖
  04 祭祖
  05 西双版纳
  06 女儿阿诗玛
  07 吹树叶的然迷
  08 阿細跳月
  09 望夫云
  10 涼山新娘

  男人是山,女人是云,在彩云之南,有座神话建立起来的宫殿。
  西南天际,穿云透雾而来的秘域原音。以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歌喉及音乐情调,音乐团体NOMAD走进另一座神化天堂!《云之南》是继《天唱》龙卷起西藏世界音乐风云之后的又一惊世巨作!它将带着我们掀起云南神秘的面纱!
  1、云之南——男人是山、女人是云,彩云之南,有座童话的天堂;凤尾竹楼、日月东西,岁岁年年,一方永远的人间。(歌词大意:阿妹想阿哥哎,阿妹阿哥心相印喽……)
  2、拉木鼓祭——木鼓,是佤族祭天的神器,人们以木鼓召唤最大的神-木依吉。传说,在夜静这时敲响木鼓。(佤族,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南部的山区中,“木依吉”是佤族最崇拜的神器,认为他是创造万物的神灵,因此许多重大的宗教活动都是为了要祭祀“木依吉”。)
  3、月上沪沽湖——天色渐晚,沪沽湖面开始平静下来;闪动的星星像是格姆山神的眼睛,引着“阿夏”的猪槽船,划进了泛着松香的花房……(阿夏:摩梭族语“情人”的意思,摩梭是纳西族的支系,主要居住在云南丽江地区宁蒗县美丽的泸沽湖畔;至今还存有母系家庭家庭及“男不娶、女不嫁”的“阿注婚”古俗。)
  歌词大意:
  男——我来了,门外长脚蚊子咬得不得了。
  女——不要来,火塘还有火,阿妈还没睡。
  男——快开房门,梁上的公鸡快要啼叫啦
  4、祭祖——腊月二十七的玉龙雪山下,纳西人虔诚地祭祀着一块刻有祖先形象的木片;他们说,树木会记得先人的声音;先人的灵魂,就住在树木上。(纳西族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分布在云南西北和四川西南金沙江的上游地区;过去普遍信仰“东巴教”,其为多神教,举凡天、地、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或者自然生物都被视为神灵。)
  5、西双版纳——翠竹林中,清风吹拂着幢幢竹楼;绿湖水里,盛开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朵莲花;这里是-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美好、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6、女儿阿诗玛——白云飘过石林,山风轻唤“阿诗玛”;美丽的阿诗玛,你不仅是撒尼人的女儿,你还是云南的女儿。(“阿诗玛”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动人传说。其内容为彝族撒尼女子阿诗玛逃离恶富的逼婚,而化为石峰的故事。后人只要对着石峰呼唤“阿诗玛”,石林都会传来同样的回声——阿诗玛……)
  7、吹树叶的然迷——当稻穗长得象马尾巴一样长的时候,山里的然迷们便在月明的夜晚,吹起野姜叶;他们说,这是然颇姑娘哭了七天七夜、再也哭不出来后,唯一能让情郎听见的思念。(然迷:哈尼语“小姑娘”的意思,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然颇:一位心灵手巧的哈尼姑娘之名,她的情人不幸战死于沙场。)
  8、阿細跳月——明月高挂的夜,是阿细人跳月的夜;篝火染红了天空,歌声抖落了星岸门……(阿细是彝族的支系)
  9、望夫云——望夫云,随风飘向银色的洱海,宁静的水面,翻起了汹涌的白浪;都说,那是南诏国的公主,想借着风吹开海水,再见一面化成石螺沉于海底的情郎
  10、涼山新娘——秋天的树叶黄了,金灿灿,最好看,一阵风把它带走了,飘过九座山……凉山彝族的新娘,始终不言、不动、不笑、不哭;直待离家的时分,才悄悄地拭去黑眸中的泪光……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3 09 AM 编辑 ]

云之南.jpg (27.88 KB, 下载次数: 222)

云之南.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6:16 AM
  竹舞(风潮唱片 TCD-4507

  聆听第6首“摇风”一曲,那醇厚、柔美的巴乌声,声声催得人心醉。让人仿佛置身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山寨,看到了傣族姑娘正与美丽的孔雀一起翩翩起舞……


  《竹舞》是鼓与芦笙共舞、笛与竹叶琴对唱,竹乐器家族充满律动感的音乐聚会。这是从乐曲到乐器,都与“竹”密不可分的专辑,音乐以“竹”为主题,搭衬着各种竹制乐器,在独特的鼓声、人声及节奏的律动下,展现竹的清雅、节气与清新。
  大自然的流水、虫鸣、细雨,笛声的悠长、排箫的绵密,巴乌的醇厚与芦笙的多情,“竹”的音乐,让您品味了东方新世纪。
  在音乐开出的竹林里,竹制乐器演奏出竹子千变万化的风情,是东方的风雅、神秘与清新。
  咚咚的鼓声,敲击出竹的生命力,柔美的人生,是竹在风中低吟,迷人的节奏,幻化成竹起伏如浪的呼吸。动静之间,竹子舞出了最动人的乐音。
  这是一张最懂竹、最爱竹、完全呈现竹文化与东方精神的音乐专辑。

  曲目
  01 竹舞
  02 竹林深处有闲心
  03 观竹
  04 春芽
  05 一池清凉
  06 摇风
  07 虚心
  08 唱遍山月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3 08:12 AM 编辑 ]

竹舞.jpg (21.45 KB, 下载次数: 199)

竹舞.jpg

作者: jp    时间: 2011-11-3 09:30 AM
JAMES LAST - POP SYMPHONIES这张专辑我很喜欢,在哪里可以买到呢?价格如何?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9:39 AM
原帖由 jp 于 2011-11-3 09:30 AM 发表
JAMES LAST - POP SYMPHONIES这张专辑我很喜欢,在哪里可以买到呢?价格如何?
  詹姆斯•拉斯特的《流行管弦乐》购于90年代末,当时当地的价格为98元,但目前在网上没能见到。一个月前在“莫翠”网店的“其它古典”栏中发现有詹姆斯•拉斯特的《流行管弦乐 2》,记得价格约80元左右。但昨天写贴的时候再去看,却发现没货了。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3 04:43 P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4:36 PM
  电影音乐之《THE BIG BLUE》(碧海蓝天)

  本专辑的封面为电影《碧海蓝天》的海报图片,与专辑的音乐内容十分贴切。如果你有一套调校良好的音响,而且能播放出那种非常自然、丰润的低频,专辑中那种诱人的美感(特别是低频)是很令人难以忘怀的。更有那庞大深邃的音场与优美动人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碧波浩淼的大海之中……
  聆听第11曲“LET THEM TRY”(让他们尝试)需提防在没有任何前奏而突如其来的歌声,可能会吓人一跳。

  专辑名称:THE BIG BLUE(碧海蓝天)
  发行时间:1992年6月29日
  专辑类型:电影原声大碟
  专辑配乐:艾瑞克·赛拉(Eric Serra)
  发行地区:法国、美国
  版  权:Virgin Records
  CD 编号:B000000WGK

  简介
  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目是“THE BIG BLUE OVERTURE”。一开始是宛如海洋般深邃的空间,用沉缓的弦乐带出了主旋律——由GILBERT DALL’ANESE吹奏的SAXOPHONE。
  SAXOPHONE并不是一下就冲进来,而是渐渐的、有些迟疑的。但进入之后又像是带出了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能让人淡淡的徜徉在这个空间中。可是突然似乎又有了变化,整个音乐几乎停顿了下来,不过之后再由类似钟音的声音带回了原本的自在……
  在这张专辑中,还有其他几首比较有特色的作品。
  第五首LA RAYA是一首比有民俗风的歌曲。在之中用了一些打击乐,而用两种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同样的旋律,也是颇具特色。
  第七首在短短的三分零七秒鐘,换了大约换了四个段落,最后用钢琴弹出SAXOPHONE在第一首由吹奏的主旋律。
  第11首LET THEM TRY是十分好玩的作品。在音乐当中加入了电影当中的对白,很有节奏感的音乐,再加上小喇叭的主旋律,相信看过这部片的人都会对一开始安佐因为救出了一个被困在海底的人,得到了报酬,和他弟弟开车开怀大笑的那一段有蛮深的印象,就是这段配乐啦。
  第16首一开始是类似水晶音乐的华丽,但接着却加入了重节奏的鼓,甚至似乎还有爆破的声音。这样软软又硬硬的组合,给人不同的感受。
  最后一首MY LADY BLUE是唯一有人唱歌的曲子,整个气氛也是十分的未来感。
  艾瑞克•赛拉(Eric Serra)1959年9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自小就看得出拥有敏锐的音乐天分,5岁起便开始玩吉他。
  赛拉一生受父亲的影响甚大,其父克劳德•赛拉(Claude Serra)乃法国极富盛名的词曲创作者,再加上他7岁丧母,使得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并把全副心力投入在音乐上。
  赛拉因有着炉火纯青的吉他演奏技巧而受到乐界的重视。15岁的时候,他的功力足以成为一名专业的摇滚和爵士吉他乐手,于是演唱会伴奏和录音室配唱录音的邀约接踵而来,当时一些走红的艺人如Youssou N’Dour、Mory Kante、Didier Lockwood都曾与赛拉合作,参与录制的作品起码超过30张专辑。
  1980至1984年间,赛拉成为大牌歌手Jacques Higilin的乐队班底,在所有表演场合中固定弹奏低音吉他,结果这般磨练使他的演奏技巧更上一层楼。

  曲目
  01 THE BIG BLUE OVERTURE
  02 DEEP BLUE DREAM
  03 SAILING TO DEATH
  04 RESCUE IN A WRECK
  05 LA RAYA
  06 HUACRACOCHA
  07 WATER WORKS
  08 BETWEEN THE SKY-SCRAPERS
  09 REMEMBERING A HEART BEAT
  10 SPAGHETTI DEL MARE
  11 LET THEM TRY
  12 SYNCHRONISED INSTANT
  13 HOMO DELPHINUS
  14 THE MONASTERY OF AMORGOS
  15 FOR ENZO
  16 CRUISE OF THE DOLPHIN TRIBE
  17 VIRGIN ISLANDS
  18 THE THIRD DIVE
  19 LE**ING THE WORLD BEHIND
  20 MY LADY BLUE

  影片及作者简介
  法国人杰克和希腊人恩佐从小就认识,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就是潜水,但是两个人的出发点不太一样。杰克对大海有一种深深的依恋,就好象人对母体的归属之感。恩佐则把潜入大海作为冒险和挑战。杰克显然胜过恩佐一筹,恩佐不服气,他为了超过杰克,越过了自己的极限,等浮出水面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与他心心相通的杰克按照他的要求把他放入了大海中。
  恩佐死后,杰克强烈地感受到了大海的召唤,他不顾女友的请求回到海里。在海中,他见到了被他们放生的海豚。他伸手去摸海豚,但是没有够到,他试了又试。终于,他下定决心放开了握着缆绳的手,和海豚一起游向大海的深处。
  本片为1988年坎城影展的开幕大片,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着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电影。1988坎城影展开幕大片,1988凯撒奖(最佳音乐及最佳摄影)。
  本片的配乐非常的有名,获得过1989年的恺撒奖,在发烧友当中也备受推崇。在浩如烟海的电影原声音乐中堪称上乘之作。曲作者是Eric Serra(吕克·贝松的御用配乐人)。
  本片是吕克•贝松和Eric Serra早期合作的作品,所以商业味还不是很浓,除了少量情节化的变奏外,就是大片大片的蓝天碧海和宿命式的梦幻感。据说Serra为作这出配乐,还被吕克•贝松每天拉着去潜水,硬是被逼得从旱鸭子变成了潜水好手,也许正因为如此Serra才会写出如大海般湛蓝忧郁的音乐。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4 09:21 AM 编辑 ]

碧海藍天.jpg (32.02 KB, 下载次数: 168)

碧海藍天.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4:53 PM
  电影音乐之《Vangelis》(南极物语)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这一节目吗?……

  名称:Antarctica 南极物语
  作曲:Vangelis 范吉利斯
  编号:P33P 20068
  公司:Polygam 宝丽金
  发行时间:1988年

  简介
  這張CD也可算得上是一張極品名碟。故事講的是一個日本科學家去南極考察,歷盡艱險,成功後不得不把拉雪橇的狗留下,接著就是狗在冰天雪地為了生存而奮鬥的故事。
  此碟音域寬闊,高音區極為透明,備受美國TAS的推崇。唱片封面是一片蒼茫大地,只有銀灰色的Antarctica幾個大字和一幅南極地圖,音樂也是一樣乾淨透澈,一如南極那片純淨自然的天地,博大開闊,像水晶一樣透明,而那宏大的音樂中隱隱的悲涼更是讓人產生無盡的冥想。
  Vangelis在此碟中所表現的浩瀚氣魄與大自然景象可說是前無古人,錄音水平也非一般,結象力與空氣感都是電子樂中的極品。其中很多段落被經常用作一些電視節目的片頭曲或背景音樂。大家應該很熟悉。

  曲目
  01 Theme from Antarctica
  02 Antarctica Echoes
  03 Kinematic
  04 song of White
  05 Life of Antarctica
  06 Memory of Antarctica
  07 Other Side of Antarctica
  08 Deliverance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4 07:32 AM 编辑 ]

南极物語.JPG (19.65 KB, 下载次数: 217)

南极物語.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5:28 PM
  奇幻的旅程——科幻影视名曲(TELARC CD-80231)
  ——孔泽尔最畅销的二十张专辑之一

  孔泽尔将带你去太空进行奇妙的星际旅行。太空浩淼,悄无声息,但第5首“穿越黑洞”总是要闹出点动静来的……


  名称:Fantastic Journey《奇幻的旅程——科幻影视名曲》
  公司:TELARC
  编号:CD-80231
  演奏: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克莱蒙契克合奏团
  指挥:艾瑞克•孔泽尔、雷诺•古莱蒙契克
  类别:电影音乐

  简介
  过去十年来孔泽尔与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出过的三张科幻CD:《星际科幻名曲》、《科幻影视名曲集》、《星际科幻名曲集(二)》,都曾获Billboard排行榜的冠军。而这张《惊异的旅程》,在音乐性上更上层楼,将50年来最好的科幻电影音乐收集于此。在表情上也包括了喜、怒、哀、乐及人类所有的奇特和潜在的微妙和神秘,有如马勒的交响曲那么丰富,聆听这CD可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到达宇宙最深远的地方。
  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的音乐领域是多样性的。这张以太空和科幻电影主题曲为主的CD是继《星际科幻名曲集(二)》(Star Tracks II),《毛骨悚然》(Chiller),《科幻影视名曲集》(Time warp)等名碟之后推出的极具空间感的唱片。
  数字录音记下了由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所创造的太空之音,多数是好莱坞一些太空电影经典的插曲,由于气氛塑造得极为成功,聆听这张唱片可以带领我们穿时空,到达宇宙最深远的地方,但这必须先经历人性的起伏、英雄事迹、善恶之争,然后才是美丽新世界。
  16首曲目大部份是由科幻音乐作曲家约翰•威廉士(John Williams)及杰瑞•葛登史密斯(Jerry Goldsmith)所作。其中有蝙蝠侠:是由丹尼•艾夫曼(Danny Elfman)作的,令人想起宇宙深暗的管弦乐组曲。
  第2首名曲出自1951年的科幻经典之作“地球末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其中由伯纳德•赫玛德(Bernard Hemard)所作的凄美宇宙疏离名曲在康泽尔和乐团演奏之下,有如身置于一艘失去动力的宇宙飞船,缓缓地飘向无边无际的尽头,让人感到渺小如感动的叹息。
  另外还有如蝙蝠侠、世纪大战、万兽之王、会飞的男孩、惊异传奇、先锋特攻队、吵闹鬼、法柜奇兵、月球过客、恶胆屠龙等著名的主题音乐及一段由保罗•佛立曼(Paul Freeman)所作的合成器效果音乐,名曰“穿越黑洞”(Through The Black Hole)。

  目录
  01 Suite From 'Batman'
  02 Outer Space From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03 Prelude From 'War Of The Worlds'
  04 End Title From 'The Black Hole'
  05 Through The Black Hole
  06 End Title From 'Twilight Zone, The Movie'
  07 End Title From 'The Boy Who Could Fly'
  08 Main Theme From 'The Beastmaster'
  09 End Title From 'The Explorers'
  10 End Title (The White Horse, Into The Sunset) From 'Dragonslayer'
  11 Carol Ann's Theme From 'Poltergeist'
  12 Suite From 'Moonwalker'
  13 A Busy Man From 'Star Trek V, The Final Frountier'
  14 Escape From Venice From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15 The Cantina Band From 'Star Wars'
  16 Main Title From 'The Last Starfighter'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4 07:29 AM 编辑 ]

奇幻的旅程.jpg (37.97 KB, 下载次数: 192)

奇幻的旅程.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5:45 PM
  影视作品之《奇幻历险记》(TELARC CD-80342)
  ——孔泽尔最畅销的二十张专辑之一

  如果你是个音乐发烧友,请你一定记得、并且要坚定地回避这个专辑。因为,这是一张空前可怕的CD。但如果你是个音响发烧友,那么你就有可能如同饕餮之徒,可以酣畅淋漓地享受到本专辑给你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感与刺激。尤其是第20首“魔鬼终结者”,那以四吨重的压碎机录制的节奏、乐曲结束时用多种可怕的声音合成起来的巨大爆炸声,彷佛让你置身于影片中最后铁工厂的场景,着实能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千万别让愤怒的邻居来你家敲门哦。

  唱 片 名:奇幻历险记
  唱片公司:TELARC
  唱片编号:CD-80342
  演奏乐团: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
  指 挥 家:Erich Kunzel
  出版时间:1994
  播放时间:65:39
  类    别:电影音乐

  简介
  此张《奇幻历险记》是ERIC KUNZEL系列中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唱片之一,1994年发行之初在世界HI-FI届引起过轰动。专辑成功的原因:
  一、曲目选得好。众所周知,KUNZEL指挥系列唱片一向走通俗路线,《奇幻历险记》也不例外,所选曲目均为当时最卖座影片的配乐,浅显易懂,大投资影片音乐的宏大规模也给TELARC特有的大动态录音提供了充分的发挥余地。
  二、技术保障。TELARC并不是世界上最HI-FI的厂牌,却是在技术上最具有创新意识的唱片公司。
  《奇幻历险记》包含了三项重要的音频技术:
  1、毁灭音响于无声之间:这是世界上第一张把低音下潜至5HZ的唱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都知道,人耳的有效感知范围是20HZ - 20KHZ,低于20HZ的低频,人耳基本没有察觉力,只能依据震动来感知了。5HZ的低音,对于人耳来说等同于“死寂”,对音箱来说可是个不小的考验,喇叭鼓膜的前后伸缩幅度大得令人恐惧。所以奉劝各位在聆听TRACK 3、5、19、20、21的时候,别因为听不到声音而极其豪放的旋大音量。否则,当你听到声音的时候,你的器材多半已经过载了。
  2、独特的采样技术:TELARC拥有专利的20BIT采样技术,是巨大动态的前提保障。相对SONY的专利1BIT来说,20BIT采样录音的音频,不如1BIT来得清亮透彻,声场定位也比较含糊,细节部分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为此许多人都觉得TELARC出品的唱片音质很“闷蛋”。
  其实解决“闷蛋”的方法很简单——旋大音量!TELARC的20BIT技术是专门为大音量设计的,只有在大音量下,你才能感觉到排山倒海的动态响应,而高音区的穿透力也会突然展现,令人促不及防。
  3、两个喇叭的环绕声:《奇幻历险记》是世界上第一张应用了Spatializer虚拟环绕声技术的唱片。
  Spatializer的原理是改变原有讯号的相位差,通过录音人员的构思与方便的实时操作,就能让舞台上的乐器形成包围房间的效果。TRACK 5是电影《侠盗罗宾汉》的一段射箭音效,如果APE也能真实还原Spatializer虚拟环绕声的话,利箭从你身边瞬间穿过的逼真效果,准保惊得你一身冷汗。
  《奇幻历险记》是一张空前可怕的片子。在这里演奏“侏罗纪公园”时,你听得到暴龙的吼声、脚步声、咬碎骨肉的嘎札声;演奏“魔鬼终结者”时,你会听到以四吨重压碎机做成的节奏,结束时有一巨大的爆炸声,彷佛影片中最后铁工场的场景。
  这些效果都录得非常逼真,频率低达5Hz,所以若将音量开到12点钟方向,你的身体或许会被打到墙上,而且喇叭会受到伤害。整张片子以Spatializer的效果录制,不用任何译码器,即可以两个喇叭产生相当好的3D环绕效果,大大省了消费者的荷包。

  目录
  01 万世英雄
  02 铁勾船长
  03 效果声音
  04 侏罗纪公园
  05 效果声音
  06 侠盗王子罗宾汉
  07 亨利五世
  08 树魔
  09 辛巴达奇航记
  10  深渊
  11 诸神恩仇记
  12 火箭人
  13 阴间大法师
  14 魔鬼总动员
  15 公主新娘
  16 法师与战士(电视连续剧)
  17 王者之剑
  18 猎杀红色十月
  19 效果声音
  20 魔鬼终结者
  21 效果声音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5 09:05 AM 编辑 ]

奇幻历险记.jpg (44.04 KB, 下载次数: 204)

奇幻历险记.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3 05:50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11-3 05:45 PM 发表
  影视作品大碟:奇幻历险记
  ——孔泽尔最畅销的二十张专辑之一

  如果你是个音乐发烧友,请尽量回避本专辑。因为,这是一张空前可怕的片子。如果你是个音响发烧友,那么你就可以尽情地享受本专辑给你带 ...

这张CD早期已经成为音响发烧友的“试机级”的珍藏,Telarc公司的录音胜在够爆棚。多谢启帆兄分享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6:31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1-3 05:50 PM 发表

这张CD早期已经成为音响发烧友的“试机级”的珍藏,Telarc公司的录音胜在够爆棚。多谢启帆兄分享
:handshake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6:33 PM
  进行曲之《HI-FI进行曲精选》(RCA 09026-61249-2)

  第1首,歌剧《阿依达》中的“大进行曲”就让人荡气回肠……

  名称:身历声的进行曲
  演奏:Boston Pops Orchestra/Arthur Fiedler
  指挥:费德勒
  公司:RCA
  编号:09026-61249-2
  录音:1958

  简介
  这张进行曲集又称《身历声的进行曲》,在LP时期就相当有名的唱片,录音时间分别为1958、1959及1962年,录音师是Lewis Layton。
  这张唱片共收录了近20首从歌剧或古典作品中选取的进行曲。如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里著名的“大进行曲”、西贝柳斯的“卡雷里亚组曲”、柏辽兹《浮士德的沉沦》的“拉科奇进行曲”、贝多芬《雅典的废墟》的“土耳其进行曲”等,令人听了有荡气回肠的感觉。而有的进行曲如舒伯特的“玩具兵进行曲”、柴可夫斯基的“小型进行曲”以及“洋基佬进行曲”都是相当可爱且散发出一股至情至性的童真。
  费德勒处理这些曲子,可说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些音乐让波士顿普及管弦乐团演来平易近人,活泼生动。
  费德勒于1894年12月17日生于波士顿。1924年创建由25人组成的波士顿小交响乐团(后改名为菲德勒小交响乐团),自任指挥。
  1929年,以波士顿交响乐手为主(除了首席之外)组成波士顿流行乐团,费德勒被任命为音乐总监兼指挥,定期举行一系列逍遥音乐会,大受欢迎。
  1979年7月10日,费德勒逝世于波士顿。
  进行曲是一组由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进行曲的实用目的是统一行进着的队列的步伐和速度,同时也可以创造一定的情绪与气氛。
  进行曲节奏坚定鲜明,强拍清楚突出,结构方整,有清晰的周期性,在节奏类型和结构上接近舞曲。
  进行曲虽然是拍子、速度差别很大,音乐带有不同性质,但其基本节奏特性是很容易辨识的。其曲式采用三段体,中段富于曲调性、抒情性、伴奏简单明快,常采用军鼓和其它打击乐器。
  进行曲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歌剧之中。但由于为群众所熟悉喜爱,因此常作为单独作品在音乐会上演奏。各国作曲家在这个体裁上写有不少世界名作。
  进行曲的速度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慢速进行曲,每分钟75拍;快速进行曲,每分钟约108-128拍;急速进行曲,每分钟约140—160拍。

  曲目
  01 Verdi Aida: Grand March
  02 Herbert March of the Toys
  03 Sousa Semper Fidelis
  04 Tchaikovsky Marche Miniature
  05 Traditonal Yankee Doodle
  06 Morse Up the Street
  07 Berlioz Rakoczy March
  08 March of the Siamese Children
  09 Procession of the Sardar
  10 Le regiment de Sambre-et-Mekuse
  11 Beethoven Turkish March
  12 Alford Colonel Bogey
  13 Emmett Dixie Emmett
  14 Gould American Salute
  15 Strike Up the Band!
  16 War March of the Priests
  17 Sibelius Alla Marcia
  18 March of the Charioteers
  19 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4 09:49 AM 编辑 ]

HI-FI 进行曲精选.jpg (36.82 KB, 下载次数: 198)

HI-FI 进行曲精选.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6:43 PM
  进行曲之《华丽威猛的进行曲》(TELARC CD-80122)
  ——孔泽尔最畅销的二十张专辑之一

  第1曲“奥林匹克鼓号曲”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曲子。聆听此曲,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欲上战场与敌浴血奋战,或想上赛场与人同场竞技的冲动感觉。

  名称:华丽威猛的进行曲
  公司:TELARC
  编号:CD-80122
  演奏: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指挥:孔泽尔
  出版:1987
  时长:55:18
  类    别:管弦乐曲

  简介
  在这张唱片中,艾瑞克•孔泽尔指挥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将军乐、交响曲和通俗音乐三者结合在一起,为您演奏出十一首著名的进行曲。
  一、约翰•威廉斯:奥林匹克鼓号曲
  约翰•威廉斯是目前美国家喻户晓的名作曲家之一。出生于1932年,早年就读加州大学,受教于Mario Castelnuovo-Tedesco门下。60年代曾为许多科幻电影、电视影集作曲并加盟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担任钢琴演奏、编曲、指挥等多项工作。也在这个时侯,他的音乐获得了艾美奖,从此开始受到广泛的注意与赏识。
  威廉斯曾为六十多部电影作曲并担任音乐指导,包括《星际大战》、《大白鲨》、《E•T》、《第三类接触》、《超人》、《帝国大反击》、《法柜奇兵》、《绝地大反攻》、和《魔宫传奇》。他荣获四次奥斯卡奖,十五次葛莱美奖同时拥有多张金唱片。
  这首《奥林匹克鼓号曲》是威斯于1984年为洛杉矶奥运会开场所作。
  二、约瑟夫•苏克:迎向新生
  约瑟夫•苏克是国际知名的作曲家与小提琴家。出身于音乐世家,11岁进入布拉格音乐学院进修理论、作曲与演奏。三年之后开始正式作曲,并于1981年成为德弗札克的荣誉学生。
  苏克于1892年毕业之后创立了著名的《捷克四重奏》,维也纳首演后即获得布拉姆斯、汉斯里克等名家的衷心赞誉。他后来与德弗札克的女儿结婚,并任教于母校指导作曲,新一代的作曲家如:马提奴、波胡斯拉夫即出其门下。
  除了交响诗和其它大编制的乐曲,苏克也为管弦乐团写了许多轻快的交响进行曲,作于1920年的《迎向新生》即为他在1932年的奥运会赢得奖赏。
  三、艾德华•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
  在1897年的皇定进行曲与清唱剧的表演之后,艾尔加才真正显露出他善于掌握英国仪礼乐曲特质的才华。从此之后他筹划了一系列的管弦进行曲,并以莎士比亚的名剧《奥塞罗》第二幕:《光荣战争的壮丽堂皇与骄傲》为标题,共计五首作品。
  第一首完成于1901年,在同年十月十九日利物浦的首演即相当成功,一周后在伦敦的演奏也同样受到热最的回响。
  有人批评艾尔加这首作品不能充分反应他的才华,但他说:我知道有许多人喜欢以音乐来庆祝,而我正是为这些人而创作。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威风凛凛进行曲》著名的旋律正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四、约翰•艾尔兰:史诗进行曲
  约翰•艾尔兰是英国名作品家。1893年就读于皇家音乐学院,受教于C.V.史丹佛门下;离校后在许多教堂担任唱诗班指挥举风琴弹奏。在1904年至1924年间,他逐渐建立起自已的风格而跻身英国名作曲家之林。
  他的音乐具有英国国家乐派的活力与旋律,同时又融合了法国印家乐派的和谐精妙之处。
  1923年艾尔兰重回皇家音乐学院任教,直到1939年退休。令人振奋的《史诗进行曲》作于1942年。
  五、彼得•伊利契•柴可夫斯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之加冕进行曲
1883年柴可夫斯基受莫斯科委托作一首典礼进行曲,用以庆祝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正式加冕礼;同时亦受典礼委员会的聘请写一出清唱剧——《莫斯科》。
  由于感激沙皇两年前在他经济窘困时的慷慨援助,柴可夫斯基回绝工作酬劳以为报答。
  而为了感谢他对典礼的贡献,亚历山大坚持赏他1500卢布;但令柴可夫斯基失望的是,这份皇家礼物竟然是一只钻戒,而不是现金。
  由于柴可夫斯基非常重视这出清唱剧与进行曲,遂将之纳入1891年在美国卡内基厅的开幕演奏会中演出。
  六、赫特•白辽士:拉科奇进行曲
  (摘录自《浮士德之天谴》作品24):当白辽士24岁时,哥德名著《浮士德》正好发行法文版。“这本书令我十分着迷,”白辽士写道:“我无法放下这本书,我不断地读它,无论是吃饭、去剧院,甚至在街上。”
  由于这本书的启发,他写了《浮士德八景》,并将之送给歌德以微求他的意见。
  因歌德对音乐并不在行,遂找来柏林名作曲家卡柴尔特(门德尔颂的老师)共同批评;而最后两人对此曲的评价却是十分严苛的贬抑,令白辽士非常失望,从此将它放置一旁。
  直到1845年当白辽士在欧洲巡回演奏时,他才摘录一些《浮士德八景》中的乐章,并加入自已虚构的情节,动手写一出《戏剧性的传奇》。
  白辽士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提到拉高济进行曲的背景由来:当我们要离开维也纳的前一晚,有个爱乐者带着一些老乐曲来找我,并告诉我:如果想使匈牙利人喜欢你,一定要写些他们所熟悉的民族曲调。
  于是白辽士选择了毕哈里为荣耀领导匈牙利反抗奥地利的拉高济王子而写的《拉高济进行曲》,将它编入作品中,而且果然在匈牙利的首演中获得空前的成功。
  这进行曲不止是进行曲,同时也像是凝聚了匈牙利人对独立自由的渴望,而终于在两年后引发暴动。
  由于乙曲的成功,白辽士遂将它编入《浮士德的天谴》中。
  七、华格纳:双鹰进行曲
  约瑟夫•法兰兹•华格纳是奥地利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军乐指挥和作曲家,共写过800首作品,包括小型轻松歌剧。但其中以进行曲而令他享有盛誉,最出名的一首便是作于1893年的《双鹰进行曲》。
  这首作品几乎成为奥匈帝国半正式的军队进行曲,并且为他赢得了《进行曲之王》的称号,享有与《华兹之王》——约翰•史特劳斯同样的地位。
  八、朱里亚斯•弗齐克:斗士上场
  朱里亚斯•弗齐克是捷克的军乐队指挥与作曲家,1872年生于布拉格,1885年至1891年间就读于布拉格音乐学院研习小提琴、巴松管和作曲,德弗札克即是他的老师之一。他后来加入奥匈帝国军乐队吹奏巴松管。
  在13年的任期中,他共写了近三百首作品,包括进行曲、舞曲和序曲,为他赢得众多声誉。
  朱里亚斯最著名的进行曲即是《斗士上场》,此曲也常被运用于传统马戏团配乐,但其名称为《闪电与烈焰》。
  九、约翰•菲利浦•苏沙:星条旗万岁
  1896年当苏沙在欧洲渡假时,却突然传来他乐队经理的死讯。于是,苏沙立刻返回美国。
  他的回忆录《勇往直前》中记载道:这是我事业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当我在汽船的甲板上踱步沈思时,突然我脑中像有个乐队在演奏一般响起有韵律的节奏,而在整个旅程中它不断的响起,清楚地重复着同样的曲调。在船上时我并没有马上将它写在纸上,直到靠岸后我才将这脑中乐队所演奏的乐节写出,而且分毫不差。
  苏沙带回美国的这首曲子就是《星条旗万岁》,同时也是他136首进行曲中钟爱的作品,甚至是最有名气的一首。虽然它19次被提议为正式的国家进行曲均未成功,但无疑的它已成为美国的音乐象微。
  十、理查德•海曼:进行曲组曲
  1、军乐鼓舞
  2、76个低音大喇叭
  3、壁垒南街之游行
  一提到“大众通俗音乐”,大部分的人都会联想到孔泽尔、威廉斯等人。而将当代音乐与管弦乐团结合并带动流行的,这些才华洋溢的音乐家的确功不可没。
  理查德•海曼,就是今日通俗音乐最富盛名的编曲家。他除了编写通俗歌曲,并担任许多演艺名人的音乐指导。如:鲍勃霍伯、钱宁卡森、安迪威廉斯、白潘、奥薇亚纽顿琼等人。70年代他以迪斯科节奏编曲的《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曾获排行榜金曲。
  《军乐鼓舞》一曲是取材自同名的音乐喜剧,内容叙述美国与瑞士因巧克力而引起的战争。而《76个低音大喇叭》,则是1957年百老汇名剧《音乐家》中的音乐。《壁垒南街之游行》由史帝夫亚伦、雷伯德克与罗伯海加特共同合作。
  这三首极受欢迎的进行曲均收录于《进行曲组曲》中,由理查德•海曼编曲,艾瑞克•孔泽尔指挥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共同演出。
  十一、理查德•海曼:天使进行曲
  本曲为理查德•海曼将南方土乐加以改编而成。

  曲目
  01 奥林匹克鼓号曲
  02 迎向新生
  03 威风凛凛进行曲
  04 史诗进行曲
  05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之加冕进行曲
  06 拉科奇进行曲
  07 双鹰进行曲
  08 斗士上场
  09 星条旗万岁
  10 理查•海曼:进行曲组曲 ⑴军乐鼓舞;⑵76个低音大喇叭;⑶壁垒南街之游行
  11 理查德•海曼:天使进行曲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5 07:05 AM 编辑 ]

华丽威猛的进行曲.jpg (35.67 KB, 下载次数: 184)

华丽威猛的进行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6:51 PM
  论坛J-M兄的《收尽大提琴精品》以及音版和其他朋友介绍过的大提琴作品已经不少了,这儿只介绍两张大提琴专辑:

  低音本能: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BIS-NL-CD-5026

  名称:BASSIC INSTINCTS
  演奏:拉提交响乐团大提琴与贝司合奏团
  公司:BIS
  编号:BIS-NL-CD-5026
  特色:大牛筋展技发烧天碟

  网友hifi168点评:
     最近BIS推出了一张名为《BASSIC INSTINCTS》的专辑,这张专辑特别之处是当中所收录的曲目都是由大提琴和贝斯进行演奏的,由Sinfonia Lahti Cello & Bass Ensemble这支乐团演奏,这支乐团由六把大提琴和四把贝斯所组成,全队10位乐手。而专辑里面的曲目都是特别为大提琴和贝斯重新改编过的,当中有大家熟识的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舒曼的《童年情景》、拉克马尼诺夫《练声曲》、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以及蒙迪的《查尔达斯》共7首作品。而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当中的《图画展览会》,相信大家平时听交响乐版和钢琴版听了很多,如果换成只有六把大提琴和四把贝斯演奏会是什么效果呢。听后不得不赞叹这10位乐手技艺之高超,他们把大提琴和贝斯这两种音域不算宽广的乐器玩得出神入化,把《图画展览会》每一幅的神髓都能一一展现出来。而“画展”之后的曲目则由六把大提琴演奏,不过对于这班技艺如此高超的乐手来说《野蜂飞舞》和《查尔达斯》等都是小菜一碟了。另外,这张碟的录音水准也是相当高的,大提琴和贝斯的质感收录的自然厚实,是近期值得推荐给乐迷们的一张弦乐精品。

  简介
  1985年芬兰拉提交响乐团将大提琴与低音提琴部门加以扩编,这个部门顺便也就自行组成“拉提交响乐团大提琴与贝司合奏团”,对外演出特殊音乐会。其灵魂人物为拉提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伊卡·帕里。他出身西贝流士音乐院和莫斯科音乐院,这张2004年新片全部由他亲自编曲。
  重头戏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由六支大提琴搭配四支低音提琴(贝司)演出。其中《御花园》和《市场》采用整体降低八度的改编手法,《雏鸡之舞》的大提琴加上弱音器。
  此外,帕里也让部份乐段采用“近琴桥弓”演奏法,并且将两支贝司和一支大提琴做了特殊音高调整。其余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黄蜂的飞行》、舒曼《梦幻曲》、蒙提《萨达斯舞曲》、佛瑞《西西里舞曲》、拉赫曼尼诺夫《无词练声曲》和德布西《小黑人》,则全部以六把大提琴担纲。全片充满醇美松香味,肯定是音响发烧友斗机之极品利器。

  曲目
  展览会之画、大黄蜂的飞行、梦幻曲、萨达斯舞曲、西西里舞曲、无词练声曲、小黑人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4 08:53 AM 编辑 ]

低音本能:画展(大提琴版).jpg (43.43 KB, 下载次数: 195)

低音本能:画展(大提琴版).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7:01 PM
  杜普蕾:爱尔加与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EMI 7243 5 55527 2 3)

  如果你不知道本专辑的名称,同时也未看到过封面而进行盲听,有可能你会觉得演奏大提琴的是个男乐手。不管你想没想到,反正我是没想到杜普蕾演奏大提琴的张力会有如此之大。

  片名:爱尔加与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指挥:巴比罗利
  演奏:杜普蕾
  协奏:伦敦交响乐团
  录音:1965年8月19日
  地点:伦敦金斯威音乐厅
  公司:EMI
  编号:7243 5 55527 2 3

  简介
  20世纪最伟大的75个录音第二名。
  你只需听一会儿,就会明白杜普蕾如何能够取得成功了,不仅仅是每一乐句显示出,每一个小节都是如此。这完全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演奏,所达到的境界是别人难以超越的。
  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一部交织着恋情、亲情与乡愁的作品。德沃夏克与斯美塔那一样,都认为用音乐来赞颂祖国、抒发人民对更加美好的未来的信念,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在德沃夏克的晚年作品中,有着浓郁的乡愁和强烈的个人情感。也正是这一点,令他的作品充满了复杂情愫,表现出动人心弦的真诚。
  不容置疑,这部作品明显让人感受到一种少有的、饱经风霜的悲壮之美。它的感染力在于:首乐章中的雄伟勇武、温柔抒情这两个主题并不像多数协奏曲那样充满矛盾,而是相互依存和补充,相得益彰地融合与张扬。温情脉脉、带有深深的悲悼情感的次乐章与首乐章的英雄性主题相互烘托,强化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末乐章带给人们的并不是沉沦的情绪,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期待早日返回故乡与亲人见面的激动心情。
  淳朴的情调、宽厚的音色、柔美的旋律,加上传统的创作形式,是德沃夏克式音乐的最高体现,即便很少接触协奏曲的人也会为那种真诚的内心倾诉深深打动。曾是德沃夏克老师的勃拉姆斯都十分感慨地说:“我从来不知道大提琴协奏曲可以写得这么美,否则我自己也会写一首。”
  历来最受推崇的是傅尼埃与罗斯特罗波维奇的版本,好像杜普蕾的“专利”只是拉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其实,这一几乎没有一本唱片书提到的版本有相当的感染力。杜普蕾的演奏一向洒脱奔放,而在这部作品中却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感性,毫无矫饰,再现出作品中浓浓的人情味。

  曲目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01 I. Adagio - Moderato
  02 II. Lento - Allegro molto
  03 III. Adagio
  04 IV. Allegro - Moderato - Allegro, ma non troppo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B191 Op. 104
  05 I. Allegro
  06 II. Adagio ma non troppo
  07 III. Finale (Allegro moderato)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5 06:49 AM 编辑 ]

杜普蕾 爱尔加与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jpg (30.22 KB, 下载次数: 175)

杜普蕾 爱尔加与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11-3 07:20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0-28 06:36 PM 发表
启帆兄手中还有很多音乐精品,不要吝啬啊,快来分享,我们期待呢!!!
音版,你交代的任务我可完成了哦。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11-4 07:44 A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11-3 10:34 PM
精彩的介绍.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