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与大家分享两张不花钱的碟 [打印本页]

作者: 纯粹HIFI人    时间: 2011-9-14 10:55 AM
标题: 与大家分享两张不花钱的碟
华金·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DGG银圈版)和DGG 4D技术1994显示版

20110914414.jpg (172.61 KB, 下载次数: 315)

20110914414.jpg

20110914415.jpg (174.06 KB, 下载次数: 236)

20110914415.jpg

20110914417.jpg (223.75 KB, 下载次数: 255)

20110914417.jpg

20110914418.jpg (209.5 KB, 下载次数: 253)

20110914418.jpg

20110914419.jpg (166.89 KB, 下载次数: 324)

20110914419.jpg

20110914420.jpg (200.66 KB, 下载次数: 276)

20110914420.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9-14 12:51 PM
说说怎么个不花钱就能分享好碟?
作者: jp    时间: 2011-9-14 01:07 PM
有这等好事?
作者: 纯粹HIFI人    时间: 2011-9-14 02:30 PM
第一张是某年(没记错应该是92年)在友谊剧院的音响展凭票根抽奖得到的,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次参加过的音响展。回想当年没太多东西消遣,大家对音响都很好奇、很热衷,CD也是刚进入中国不久。刚出来工作不久的6个同事,4男2女,2个女的还是被我们强拉过去的。当时的气氛非常好,把大家聚在剧院的大厅里,舞台上摆着器材,有主持(如周道、谭天玄等)在一边播放一边解说器材和软件。看过、听过的器材都不太记得了,唯一记得的就是演示西湖(west lake)六角形大箱时在高音处出现拆音,大伙都窃窃私语说怎么几十万的箱会这样。要知道当时大家的工资都是几百一千的,这种箱的价格对于我们来说是天文数字。正所谓好事易忘,坏事传千里,哈哈!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4 04:57 PM
这真是好东西啊!看音展抽奖也得到这样的CD,真幸运啊。 有的烧友最喜欢AAD和ADD录音的CD,说是数码声少,认为这种录音的声底和LP接近。个人意见认同这种看法。
不过楼主保管CD的地方可能较为潮湿,这个好东西要好好保管。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9-14 04:58 PM 编辑 ]
作者: 纯粹HIFI人    时间: 2011-9-14 08:05 PM
是的,不用钱的通常不会珍惜,当时不知是宝 。幸好只是有碍观瞻,播放没问题。
从小听流行歌长大,音乐知识贫乏,古典听得少,开始并不觉得好,听完一整张就好似啃一部难懂的文艺小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后来耐着性子去听,一次又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它旋律的熟识,越来越喜欢听。现在它的旋律已刻进脑海,随时可以哼出某些片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4 08:24 PM
听古典是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能接近古典不容易啊,祝楼主听音乐快乐。
作者: 纯粹HIFI人    时间: 2011-9-15 09:55 AM
谢谢音版。讲回这张碟,正如大家所言,DG的出品不会突出什么效果去讨好人,讲求的是整体的音乐性,是一种刻板的真实。全碟分3部分,第1、3 part是吉他,第2 part是竖琴,分别是60年,66年的录音。吉他或竖琴与其它乐器配合得非常好,行云流水、跌宕起伏,旋律优美动听。编排独具匠心,段之间的过渡自然,旋律衔接得好,听起来就像是一部作品,简直是古典吉他演奏的经典。第一段《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比较出名,被誉为西班牙第二国歌。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5 11:40 AM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古典结它协奏曲,也是我最爱的结它协奏曲之一,其他的结它协奏曲就特别喜欢维瓦尔第的。罗德里戈虽然不像贝多芬那样伟大而出名,但因为《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旋律动听耐听,录音版本之多与那些著名作曲家的协奏曲“有得挥”(相比较)。借用一下楼主的帖子,发一些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CD版本;

阿兰祖兹协奏曲.jpg (110.46 KB, 下载次数: 242)

阿兰祖兹协奏曲.jpg

阿兰祖兹协奏曲 2.jpg (100.22 KB, 下载次数: 250)

阿兰祖兹协奏曲 2.jpg

阿兰祖兹协奏曲 3.jpg (82.83 KB, 下载次数: 239)

阿兰祖兹协奏曲 3.jpg

阿兰祖兹协奏曲 4.jpg (138.56 KB, 下载次数: 249)

阿兰祖兹协奏曲 4.jpg

阿兰祖兹协奏曲 5.jpg (139.12 KB, 下载次数: 243)

阿兰祖兹协奏曲 5.jpg

阿兰祖兹协奏曲 7.jpg (98.56 KB, 下载次数: 256)

阿兰祖兹协奏曲 7.jpg

阿兰祖兹协奏曲 8.jpg (85.55 KB, 下载次数: 231)

阿兰祖兹协奏曲 8.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5 11:43 AM
在上传有关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和《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资料分享:
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这位从三岁起就双目失明的盲人作曲家,是20世纪音乐史中具有崇高地位的特殊领导人物,同时也是西班牙乐坛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由于《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成功,更使罗德里戈一跃成为西班牙继阿尔班尼斯(I.Albeniz)、格拉那多斯(E.Granados)、法雅(M.Falla)、图里纳(J.Turina)之后,西班牙乐坛最亮丽的一颗慧星。
罗德里戈于19011122日诞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Valencia)的一个小城镇沙冈多(Sagunto)。他在三岁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然而或许是宿命的作弄,还是上苍给予夺去他灵魂之窗的补偿,罗德里戈在幼年时便展露出惊人的音乐才华。少年时期,罗德里戈在瓦伦西亚名作曲家洛佩兹(E. Lopez)的鼓励与培育下,天赋的音乐才华迅速得到西班牙音乐界的重视。
1920年开始,罗德里戈曾在欧洲各地旅行了三年,并广泛地采撷各地不同的风土民谣做为音乐创作上的素材。1924年发表了第一首交响乐小品《魔术师》,隔年又因发表了《五首管弦乐小品》而得到了西班牙政府的奖励。19271932年的六年间,罗德里戈前往巴黎,拜入名作曲家保罗·杜卡(Paul Dukas)的门下学习作曲,并随毛里斯·艾曼纽(Maurice Emmanuel)、安德列·皮洛(Andre Pirro)研究音乐史与音乐美学。在此同时,他也受到法雅多方的支持与鼓励,从而愈加坚定他投入祖国音乐的创作的使命感。
1933年罗德里戈与土耳其钢琴家维多莉亚·卡米茜(Victoria Kamhi)结婚,她是李斯特的嫡传弟子,同时也曾随名钢琴家海吉约(Gera Hegyey)学琴,是一位相当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她曾在奥地利与巴黎求学,但自从与罗德里戈结婚后,即中断自己的演奏事业而全力协助双目不便的丈夫。次年,罗德里戈果返回西班牙后,因获得西班牙政府的奖学金(Conte de Cartagena),又再度重返巴黎继续深造。此后三年,罗德里戈曾旅居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而在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后,罗德里戈为了祖国的利益,毅然的回国担任马德里大学的历史及音乐教授,并同时担任管弦乐团指挥,及受聘为国家广播电台的音乐顾问。
1939年,罗德里戈在马德里完成其一生中最伟大的钜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顿时声名大噪,成为西班牙众所推崇的代表性作曲家,并迅速在国际乐坛间崭露锋芒。而在作曲之外,罗德里戈在音乐演奏与音乐论着方面,均有非凡卓越的表现。罗德里戈的作品虽以《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最为著名,但在吉他之外,他也写作许多著名的钢琴作品如《英雄颂》、小提琴协奏曲《夏》、长笛协奏曲《牧歌》、竖琴协奏曲《小夜曲》以及大提琴与声乐作品等。另外他也曾写作一首小提琴随想曲(Capricho),是题赠给西班牙小提琴泰斗萨拉沙泰(P. Sarasate)。才华迅速得到西班牙音乐界的重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5 11:45 AM
毫无疑问,《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是音乐史上不朽的杰作之一,也是吉他音乐最具说服力的代表作。众所周知,在罗德里戈写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之时,马德里皇家音乐院的吉他主任教授马撒(Regino Sainz de la Maza)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给他参考,而罗德里戈对吉他的认识与了解,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吉他家的介绍与解析。因此,在完成《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之后,罗德里戈便将作品题献给马撒。此曲于1939年在马德里完成,而在1940年的12月11日由阿南巴利(J.M.Arambarri)指挥马德里室内管弦乐团(马撒担任吉他独奏)做历史性的首演。

谈到这里,还有一则故事是关于吉他大师塞戈维亚(A.Segovia)何以终其一生不曾演奏《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典故。据说当塞戈维亚得知罗德里戈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题献给马撒之后,心里非常不高兴,因此尽管罗德里戈在1955年又完成了另一首吉他与管弦乐的杰作《贵绅幻想曲》题献给塞戈维亚,但他仍耿耿于怀罗德里戈未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题献给他……不知这个故事是否属实,不过塞歌维亚终其一生不曾演奏《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却是事实。


至于曲题中的「阿兰胡埃斯」,是距马德里南方约五十公里处,一个前往格拉那达(Granada)途中闻名的小城。这里原来是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但由于接受了来自地中海温润的阳光与海风,故蕴育出一片繁茂的森林土地。此外西班牙王室卡洛斯一世与菲利普二世都曾在这里兴建行宫,其建筑甚为壮丽,故又有「小凡尔赛」之称。十八世纪之前,这里一直都是王室重要的渡假胜地。

三. 乐曲分析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是以D大调写成,全曲共由以下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旺盛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


乐曲开始由吉他在低音提琴持续弱音伴奏下,以轻快活泼的Rasqueado弹奏出布雷里亚斯(Bulerias)节奏的D大调和弦。而在这段导奏部份还有另外一个音型,这两个音型所组合而成的导奏基本上一直在第一乐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后,管弦乐登场重复了一次导奏,再由第一小提琴和双簧管唱出明朗的第一主题。主题之后,管弦乐立刻以升F大调奏出更强烈的动机音型。继而吉他再呈示出优美的第二主题,并以微妙的转调前进,令人联想起热情的佛拉明哥舞蹈。此时低音管奏出谐趣的音型,并由管弦乐再度奏出的音型,而吉他快速的音阶与三连音则巧妙地将乐曲带入属调(A大调)。在此大提琴重返第一主题,并顺势将乐曲带入发展部,此时吉他混合着Rasgueado与极为快速的音阶与管弦乐相互竞奏,其间繁复的转调呈现出华丽而独特的色彩。在此,提示部所使用的音型也一再出现。乐曲最后先返回D大调经由第二主题的重现,再由管弦乐依第一主题奏出华丽的终止部后,吉他再度以导奏部份的音型静静地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慢板(Adagio)


这一乐章即是全曲最撼人的心弦的著名乐章,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从未予人沉重呆滞的感觉,其中又以该乐章中悦耳动听的主题,最能表达出幽怨凄美的情感,令人难以抗拒。事实上,这个乐章在结构上虽为A-B-A'-C'-A"-Coda所组成,但其中B、C的气氛却与A大同小异,因此整个乐章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变奏曲。A段(B小调)首先由吉他奏出悠扬而抒情的琶音(Arpeggio),接着由英国管吹出如梦似幻的主题,相同的主题在吉他与英国管的相互呼应下,乐曲进入E小调的B段,再回到B小调三连音符的A'段。继之双簧管以A小调弱奏导出C段,不久吉他独奏以E小调奏出与第一主题相同的旋律,吉他独奏之后,双簧管以谱例九呼应吉他,继之长笛、短笛及双簧管以轻快的三连音将管弦乐导入另一新的音型。于此,吉他继续其即兴式的演奏,而在进入Piu mosso后则交由管弦乐渐渐导引出全曲技巧最难、表情最浓的装饰奏(Cadenza)。此时吉他再度回到最初的动机,并奏出华丽且充满的想象的音型,在此演奏者若不具高超的技巧与音乐性,极有可能会将乐曲的情境意趣破坏殆尽。接着乐曲在三次强而有力的吉他Rasgueado后进入高潮,管弦乐除了以强音复示最初的主题,并乘势以升F小调带出A"。乐曲最后在B大调的上行分散和弦中,由吉他以织柔的拨弦及泛音(harmonic)幽静的结束。


第三乐章:雅致的快板(Allegro gentile)


这是一首写作技巧相当高超的轮旋曲。乐曲一开始吉他独奏以二声部对位带出序奏,继而接着由管弦乐引回D大调并陆续展开吉他和乐团间的精彩对话。在这个乐章中,除了序奏中呈现的主题外,根据这个主题而导引出来的衍生句及插入句,不断的在转调与竞奏中推移前进。其中吉他独奏的技巧至为艰深,管弦乐的配器与音型也不断变化,例如其中有一段G大调的旋律,即是由弦乐拨奏(Pizzicato)与吉他的分散和弦交织而成。而在接下来的D大调部份,吉他与管乐间更是不同的音型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交错而不紊乱的美感。在终止部(Coda)之前出现的旋律经过两次转调前推,吉他和管弦乐再次的交替出现,并步步将乐曲带入华丽欢愉的气氛中。最后,管弦乐以活泼的D大调主和弦次序渐弱,就在吉他下降的分散和弦中宁静的结束全曲。在此一乐章中,罗德里戈运用了包括赋格(Fugue)、卡农(Canon)、变奏曲(Variation)等多种样式的创作手法,其间匠心独运的管弦乐配器,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来自网络)

作者: 纯粹HIFI人    时间: 2011-9-16 12:18 PM
音版的博学使我等受益匪浅。不怕大家见笑地老实说,听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是啥乐曲,只知道是吉他音乐,不知道作曲是谁、演奏是谁,有啥背景,只觉得越听越好听,为了发帖说明才在网上搜了一些资料。 这从而证明了好的音乐是不分国界、不分语言的。好的旋律、伟大的作品可以打动不懂音乐的人。听音乐也不一定要先知道它是谁作的、谁演奏的,这种“盲听”也许有种好处,不会受其他因素干扰,自己去领悟、感受,甚或与音乐作情感的交流。现在看到音版提供这么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作曲、演奏技巧和细节,回过头再听,或许有新的发现与感受,这也是一种除玩器材的乐趣之外的另一种乐趣。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6 01:14 PM
原帖由 纯粹HIFI人 于 2011-9-16 12:18 PM 发表
音版的博学使我等受益匪浅。不怕大家见笑地老实说,听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是啥乐曲,只知道是吉他音乐,不知道作曲是谁、演奏是谁,有啥背景,只觉得越听越好听,为了发帖说明才在网上搜了一些资料。 这从而证明了 ...

很贴切的体会:“盲听”。音乐是一种语言,旋律可以打动人,听音乐不必刨根问底。
作者: 纯粹HIFI人    时间: 2011-9-19 11:06 AM
第二部分是罗德里戈的一部竖琴协奏曲,由著名的竖琴演奏家萨巴莱塔(1907 - 1993)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同样非常精彩。乐曲比较轻快,个人觉得处理手法和《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好相似。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9 04:46 PM
罗德里戈的西班牙风格音乐元素加上竖琴弹跳而清丽的声音特质,就是很值得聆听的音乐。 我就很喜欢迪特斯多夫和亨德尔的竖琴协奏曲。
作者: 纯粹HIFI人    时间: 2011-9-20 12:03 PM
第三部Concerto in D op.99作曲 Castelnuovo-Tedesco是由于民族问题而被迫移居美国的犹太裔意大利作曲家,有“意大利的布拉姆斯”之称。1932 年与吉他大师西戈比亚相遇后,才开始为吉他作曲。而这首 Concerto in D op.99 更是与西戈比亚作了无数次的商讨,了解吉他的特性后,绞尽脑汁而成的作品。之后对吉他余情未了,1961 年也为I. Presti和A. Lagoya夫妇俩作了一首吉他二重奏。虽然身居美国,却在他的作品中,泄露了对祖国的怀乡之情。Concerto in D op.99的第二乐章Andantino alla romanz,就是以家乡的三首民谣所组成的。

第一、三部的演奏者是Siegfried Behrend(贝伦德)很多人并不熟悉,1933 年诞生于柏林,自幼随父习艺,18 岁开始演奏,为当代的德国代表性的吉他演奏家,不幸在1990年因为飞机失事而遇难。Siegfried Behrand是个可以胜任的演奏家,没有技巧的障碍,但音色上却较为淡薄,尤其是吉他的第一条弦,开始时误以为是用Folk Guiltar来演奏(Folk Guiltar 用的是钢弦)。虽然在音色上逊色,但他却胜在速度比别人快,Scale run 快而准,很刺激。在 Rodrigo 的作品的第一乐章里,有很出色的表现,与柏林爱乐合作无间,尤其是第三乐章的很多部分,与弦乐的齐奏是一致无误。相当完美,非常难得。 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们都清楚柏林爱乐在乐迷心目中的地位,而贝伦德就是唯一和柏林爱乐合作过的吉他演奏家,这张唱片就是一个宝贵的见证。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