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书法点滴 [打印本页]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4 10:57 PM
标题: 书法点滴
商代书法-------甲骨文
殷商的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当时出土的地点是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这里的甲骨埋藏十分普遍。大家知道,我国中医中有三味药名叫“龙骨”、“龟版”、“鳖骨”, “龙骨”就是骨化石,就是在清代的1899年,带字的甲骨偶然被人从药中发现,1903年刘铁云编成的《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甲骨文的著录资料。
-甲骨文其内容是商朝宫廷占卜问事的记录,是“卜辞”,是历史记录。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1-8-5 08:46 AM 编辑 ]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4 10:58 PM
甲骨文从结体上看,或对称、均衡,谨严规矩,或歪歪斜斜,错错落落,随心变形。
从章法上看,纵有行而横列不拘。(图1)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1-8-11 02:48 PM 编辑 ]

DSC_0492.jpg (115.3 KB, 下载次数: 438)

DSC_0492.jpg

作者: q13867    时间: 2011-8-5 08:56 AM
是科普的好文章,期待继续。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6 06:25 AM
原帖由 q13867 于 2011-8-5 08:56 AM 发表
是科普的好文章,期待继续。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6 06:26 AM

西周书法--------金文
原始文字是用绘画的,但在文字大量应用后,绘画的意味就逐渐减除,而变成书写了,信息社会的到来,书写也越来越少了,取代的是电脑打字。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1-8-6 06:27 AM 编辑 ]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6 06:28 AM
因为绘画的方式最适宜于极少数的文字,才可以自由发展,到了长篇文字,互相牵制,渐渐要分行布白,每一个字就不能独立发展,有同一篇文字里,笔画的肥厚,结构的疏密,转折的方圆,位置的高下,处处受到了压束,但都自然地产生了一种自然的美,这就是书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殷商大篇的甲骨文是中国书法的少年期,西周的长篇金文就是中国书法走向成熟的青年期了。这些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铭文,后世称之为“钟鼎文”、“金文”、“大篆”。

其中一类金文的笔画首尾尖细存蝌唞遗意,结体随形取势者,著名的《大孟鼎》铭文就是。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6 06:29 AM
(图2)《大孟鼎》是晚清出土四大国宝之一,铭文19行293字。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1-8-11 02:48 PM 编辑 ]

DSC_0493.jpg (168.21 KB, 下载次数: 425)

DSC_0493.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9 10:40 PM
(图3)《商尊》,出土在西周早期,腹内底铭文30字。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1-8-11 02:49 PM 编辑 ]

DSC_0494.jpg (138.03 KB, 下载次数: 414)

DSC_0494.jpg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9 10:42 PM
学习了,感谢王兄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9 10:43 PM
好久没见吴兄了。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9 10:46 PM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这段有点事处理,刚从广州回来,所以好久没上来了,感谢王兄挂心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9 10:52 PM
临潼出土的记载武王伐纣史实的《利簋》(图4)铭文书法,稚拙质朴,耐人寻味。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1-8-11 02:50 PM 编辑 ]

DSC_0495.jpg (118.3 KB, 下载次数: 258)

DSC_0495.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9 10:54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1-8-9 10:46 PM 发表
这段有点事处理,刚从广州回来,所以好久没上来了,感谢王兄挂心
回来就好,辛苦了。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8-10 06:56 AM
书法也是一种享受啊,谢王兄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0 08:01 AM
luhui兄,能达到共享的目的,心满意足。谢谢。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1 02:57 PM
其中另一类金文的笔画短粗融,体态斜侧,形体较散,烂漫多态。有《大丰簋》、《何尊》等铭文为代表。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1 03:11 PM
(图5)《何尊》西周成王时器,1963年宝鸡出土,内底铸铭122字.是短笔道作品,笔画首尾尖细露锋藏锋交替使用,有节奏的韵律.

5.JPG (187.87 KB, 下载次数: 258)

5.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1 03:18 PM
到了西周中期,从穆王到夷王90年间,金文又有二类,一类以《墙盘》为代表。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1 03:35 PM
(图6)《墙盘》,又称〈史墙盘》,西周恭王时器,1976年出陕凤西扶县,是同时出土一百多件青铜器的精品,是解放以来出土青铜器中字数最多最美者。
墙,作器人名, 史,官职, 盘,洗器。共18行284字。铭文歌颂始祖并祈福。
起笔转接多圆锋,是后世藏锋圆笔之祖。险绝中见平正,仪态万千,纵有行,横有列。
真是落落珠玉,体象卓然。

6.JPG (186.48 KB, 下载次数: 247)

6.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1 03:54 PM
这类以《墙盘》为代表金文,还有《卫盉》,恭王时器,1975出土,书法精美。(图7)

7.JPG (186.91 KB, 下载次数: 280)

7.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1 03:58 PM
还有〈大克鼎〉,孝王时器,1890年出土,铭文290字,其书法深受历来金石家、书法家所重。(图8)

8.JPG (179.42 KB, 下载次数: 429)

8.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1 04:02 PM
在《墙盘》未出土之前,〈大克鼎〉是金文首席。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1 04:40 PM
另一类以笔势瘦劲,体势渐趋纵长方整的。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2 04:40 PM
其代表作是(图9)铭文。
西周中期器,1975年出土的青铜器,腹底及盖内有铭文157字。
其笔道瘦硬劲健,方圆兼备,有波势变化,是金文作品中的瘦金书,
结字呈纵长方体势,章法布白纵有行,横有列,整肃清爽.

9.JPG (169.17 KB, 下载次数: 295)

9.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2 04:56 PM
(图10)的《豁簋》,厉王年器。1978年出土陕西,形体高大,有铭文124字。
中锋为主,沉稳,劲健,纵收得体,外柔内刚,得圆笔、藏锋、含蓄浓厚的笔趣,
纵观全局,字间呼应,行间映带、揖让、错落,不齐又齐,齐又不齐,气血贯通,浑然一体.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1-8-12 04:59 PM 编辑 ]

10.JPG (172.49 KB, 下载次数: 309)

10.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2 05:09 PM
下面的铭文,西周宣王时器,清道光末年出土,铭文497字,晚清出土四大国宝之一,抗战时曾为日人所有.后商人购得归国有,原藏南京博物院,现藏台湾.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2 05:17 PM
图11)《毛公鼎》,铭文章法若水波荡漾,气意流畅,威严有磅礴动势,是我国金文书法中精萃.

11.JPG (154.11 KB, 下载次数: 280)

1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8-13 12:41 AM
复习,谢谢王老师.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5 09:36 AM
芍药版客气了,我也是看看温旧而知新。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5 10:03 AM
而下面的《散氏盘》是西周厉王的时器,有是一篇有357字的契约铭文,以书法论,这在金文中最为特殊的,有向右下倾斜的笔道,有结字重心向右下角推移的动感,各字体势有趋向横扁斜向,章法有行列但斜向夸张字字皆动,一篇全活。
是金文书法标新立异的范例。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5 10:07 AM
(图12)《散氏盘》

12.JPG (188.92 KB, 下载次数: 247)

12.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5 10:40 AM
《虢季子白盘》,宣王十二年时器,111字,此铭从书法上看与其它铭器没多大区别,最特殊的是它的章法,字距行距有意拉大,如夜间闪灼的星月,不急不迫,给人以静态的美。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5 10:42 AM
图13)《虢季子白盘》

13.JPG (159.65 KB, 下载次数: 247)

13.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5 11:00 AM
下面两幅是西周的甲骨文和陶文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5 11:01 AM
(图14)甲骨文,从书法上看,字细而微,最大的字长才8MM,最小字长才1MM;笔道挺劲,且多方折,尖细露锋;结字松散而有势;随形布排,为卜所用的章法。

14.JPG (84.86 KB, 下载次数: 258)

14.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5 11:09 AM
(图15)陶文。这段陶文共八字,在泥坯上用尖状器刻写然后烧制,笔道轻重不定,结字随意信手,带明显的山野之气.

15.JPG (80.6 KB, 下载次数: 251)

15.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10:20 AM
西周时期的字是这样的,西周时期的音乐是怎样的呢?当时的音乐机构是大司乐。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舞队的编制,如周时的《大武》典章乐舞,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等,有很多乐诗歌留在后来的《诗经》中。
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个侧面,十分活跃。世传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于此时。这反映出演奏技术、作曲技术以及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古琴演奏中,琴人还总结出"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器"的演奏心理感受。著名的歌唱乐人秦青的歌唱据记载能够"声振林木,响遏飞云"。更有民间歌女韩娥,歌后"余音饶梁,三日不绝"。这些都是声乐技术上的高度成就。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10:27 AM
周代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成就还可以一九七八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葬中的古乐器为重要标志。这座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媲美的地下音乐宝库提供了当时宫廷礼乐制度的模式,这里出土的八种一百二十四件乐器,按照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几乎各类乐器应有尽有。其中最为重要的六十四件编钟乐器,分上、中、下三层编列,总重量达五千余公斤,总音域可达五个八度。由于这套编钟具有商周编钟一钟发两音的特性,其中部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曾侯乙墓钟、磐乐器上还有铭文,内容为各诸侯国之间的乐律理论,反映着周代乐律学的高度成就。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10:42 AM
春秋战国书法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2:54 PM
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石刻文字(刻石、石鼓文)、金文(钟鼎、货币等)、墨迹等表现出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的艺术特点,这与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总的社会变革、文化思潮相一致的。
春秋战国的文化思想,其中有强调以“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等等,以“中和”为“美”,这一“实际理性”的领域,包括了书法艺术在内。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3:09 PM
春秋战国五百载,东方诸国书法多。它较多地传受了西周成熟期的书法系统。
如金文的《王孙遗者钟铭文》、《楚王鼎》和《秦公鼎》等。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3:19 PM
(图16)《王孙遗者钟铭文》,金 文字体中柔婉流动、结体疏密夸张显著、体势纵长。

16.JPG (164.53 KB, 下载次数: 265)

16.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3:24 PM
(图17)》《楚王鼎》参差错落、结体狂怪。

17.JPG (95.1 KB, 下载次数: 263)

17.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3:39 PM
《秦公鼎》是秦武公时器,1978出土陕西,在平阳区域,故称平阳秦公钟,同出土还有一组八件同铭乐器。此钟131字,为秦公祭祀祖先之词。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3:56 PM
《秦公鼎》(图18),为刻写所成,笔道时而成圆笔藏锋、时而显尖细露锋,时而圆融流动,时而折劲挺,寓方于圆,寓圆于方笔画轻重变化多姿,融笔法、刀法之妙趣于一体,诚书法与篆刻之楷模,笔画细瘦,刚健婀娜,实为金文中的“瘦金”,结字自然得态,章法疏朗如夜空之点点明星,悦目怡神,令人心醉。

18.JPG (181.3 KB, 下载次数: 316)

18.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4:07 PM
近年在秦公大墓出土的文物中石磬铭文,(图19),字数不多,但字形优美,结构均衡,对称、稳定,笔道均匀圆融。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4:12 PM
(图19)几字完全是极其漂亮的小篆写法,由此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基础是秦文。

19.JPG (159.86 KB, 下载次数: 230)

19.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4:23 PM
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说是在中国书法史上最可称道的是产生了划时代的优秀书法作品《石鼓文》。石鼓是唐代年在钟鼎石鼓之乡陕西凤翔发现的。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4:39 PM
石鼓一直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石共十个,每个一米多,上下都平,作鼓形,每石刻一篇有韵的诗,其体载为四首,与我国第一部诗总集《诗经》同体,其书法艺术人们给予很高的评价。
清康有为是这样评价的:“石鼓文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载,自有奇采。”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6 04:49 PM
(图20)《石鼓文》,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笔势圆劲挺拔,笔法圆中见方,结体促长引短,务取其称,体势方整纵长,字距行距均衡,错落有致。

20.JPG (161.5 KB, 下载次数: 247)

20.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8 10:43 PM
秦代书法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8 10:51 PM
汉字发展中的任何一种形体,都绝不是任何一个人所能创造出来的,它的形成是千百万人书写中逐步形成的。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8 10:55 PM
如(图21)的秦陶文,其中有篆书、还有隶书。还有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的“咸”字。

DSC_0531.jpg (146.07 KB, 下载次数: 300)

DSC_0531.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18 11:00 PM
(图22)竹简,1975年出土,其书体可以说明秦隶的典型。

DSC_0532.jpg (100.49 KB, 下载次数: 273)

DSC_0532.jpg

作者: ye123    时间: 2011-8-19 11:36 AM
多谢版主分享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26 06:48 AM
原帖由 ye123 于 2011-8-19 11:36 AM 发表
多谢版主分享
谢谢!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26 06:55 AM
秦刻石,是秦始皇东行郡县时为了炫耀其文治武功而刻的。宋人根据秦朝的临本摹刻的现存在西安的为最好,这就是《峄山刻石》。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26 06:57 AM
《峄山刻石》(图23》

DSC_0533.jpg (169.7 KB, 下载次数: 354)

DSC_0533.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26 07:03 AM
《泰山刻石》(图24)表明残泰山刻石今藏于山东泰山泰庙,现仅存十字,只有八个字完好。

DSC_0534.jpg (139.98 KB, 下载次数: 318)

DSC_053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8-29 03:24 PM
行行都是门学问,研究进去,乐趣就多了,包管时间不够用.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8-29 03:27 PM
王兄这贴我要花点功夫好好看看,很好的学习帖,感谢王兄的辛勤和不遗余力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29 04:09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8-29 03:24 PM 发表
行行都是门学问,研究进去,乐趣就多了,包管时间不够用.
芍药版说的是,只是我们还远远学习不够。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8-29 04:10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1-8-29 03:27 PM 发表
王兄这贴我要花点功夫好好看看,很好的学习帖,感谢王兄的辛勤和不遗余力
谢吴兄喜欢,将不断奉上。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1 04:53 PM
《琅琊台刻石》(图25)曾传说已堕于海中,此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剥泐严重,字迹漫患。其文字有:“六合之内,皇帝之上,西有流沙,南有北户,东有东海,北有大夏,人迹所至,无来臣者”。记载秦国的疆域,受到了历史学家的重视。

25.JPG (211.96 KB, 下载次数: 282)

25.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1 05:05 PM
秦代的其它文字,秦刻符。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金、玉、木、铜为之,上刻文字,割而为二,国君与派出的军事将领各存其一,用时相合,即合符。验证真假,始得执行王命。其中虎符是老虎形的符。秦虎符流传至今的有三件,其中一件为“杜虎符”,见下图(图26)。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1 05:13 PM
杜虎符。1978出土,长9CM,铭文竖行左起错金书:“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图26)

26.JPG (108.58 KB, 下载次数: 269)

26.JPG

作者: zhoujl    时间: 2011-9-1 05:58 PM
白石兄,虎符被我找到了,能对上否?

IMG_3675ms.jpg (245.41 KB, 下载次数: 279)

IMG_3675ms.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1 08:09 PM
zhouji兄,谢谢你的西安“虎符”现身,完全对得上。
zhouji兄,行万里路,拍千张相。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4 11:19 PM
秦诏版,诏权、诏量。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初,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字。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4 11:28 PM
权量之上多刻、或铸有统一度量衡的“诏书”,木制器上,把|“诏书”另刻于铜版之上钉在量器上,历千年之后,木质腐朽,仅留铜质的“诏版”。如(图27)

DSC_0537.jpg (167.21 KB, 下载次数: 310)

DSC_0537.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5 10:55 PM
诏权,即刻有诏书的权。
有24斤、8斤、16斤、20斤不等,秦权著名者有:《高奴权》,1964年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权前后两面均有铭文,共分三段,一面是铸造的阳文。(图28)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5 10:57 PM
《高奴权》,(图28)

DSC_0538.jpg (90.45 KB, 下载次数: 264)

DSC_0538.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5 11:07 PM
《26年陶诏量》(图29),陶量诏书,系工匠制坯时将诏文刻成戳子,以二行四字为一戳,依次打印在坯子上烧制而成,
陶器易损,两千年后完整的秦陶诏量,尤为难得。

DSC_0539.jpg (99.6 KB, 下载次数: 268)

DSC_0539.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5 11:08 PM
真漂亮!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5 11:17 PM
又有瓦当文字:“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如(图30)

DSC_0540.jpg (102.16 KB, 下载次数: 255)

DSC_0540.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29 10:13 AM
春秋战国,音乐舞蹈首先是用于祭祀和宴享等重大典礼,对百姓来说主要是娱乐休息。起初,宫廷乐舞与民间乐舞是严格分家的。到战国时代,宫廷乐舞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成分,产生了 郑声、楚舞、楚音、宋音、卫音、齐音等等,这些带有浓厚民间乐舞色彩的宫廷乐舞,是历史前进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战国时代宫廷乐舞活动的规模是很大的,从曾侯乙墓出土数十件成套的编钟、编磬来看,不仅规模大,而且乐器功能也相当先进,解决了音乐史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楚音以屈原的《九歌》为代表。
在音乐理论方面,先秦诸子各自坚持自己的音乐观。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29 10:32 AM
一件秦代乐府钟被发现, 这是一件保存极好的秦代青铜钟,一侧用小篆字体刻有“乐府”两字,说明此物为秦代乐府中的乐器,这一乐府钟的内壁有四条调音带,其音为C调,它向人们首次证实乐府早在秦代就建立了,它是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29 03:44 PM
汉代书法


汉代书法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从汉字形体发展看,汉代仍应用着小篆、但占统治地位的是隶书,这时期除隶书定型化,草书、行书、楷书也应运而生。
这个阶段的书法由实用进入独立欣赏艺术阶段,书法在当时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受“中和美”思想的支配,人们不断追求书写的规范化和程式化,所以隶书发展为带有波磔,结体呈横势扁方的今隶。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29 03:54 PM
两汉在隶书定型化的过程中,产生行、草书。
1949年出土的《武威医简》,有不少章草和今草。说明“汉兴有草书”。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29 03:55 PM
{图31)《武威医简》

1.JPG (110.52 KB, 下载次数: 257)

1.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29 04:10 PM
汉代的书体,除了篆隶草行之外,楷书也已萌芽,远在标准隶书形成之前,汉人书迹中就有了楷书或者楷书的因素。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9-29 04:14 PM
(图32)中的点、横、捺、勾、折、竖等等楷书的基本笔画俱备。

2.JPG (119.55 KB, 下载次数: 242)

2.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0-21 03:44 PM
汉代书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汉初的书法仍沿秦代书法传统。如下面的几幅。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0-21 03:49 PM
(图33)《五凤二年刻石》隶书,三行,奔放活泼,神气外露。

3.JPG (158.93 KB, 下载次数: 217)

3.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0-21 04:00 PM
(图34)《霍巨孟刻石》笔道沉稳有力,结体平正中见险奇。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1-10-21 04:03 PM 编辑 ]

4.JPG (174.22 KB, 下载次数: 268)

4.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0-21 04:10 PM
(图35)《莱子侯石刻》,隶书,七行,行五字。行间有竖格。

5.JPG (184.57 KB, 下载次数: 229)

5.JPG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10-25 03:49 PM
看着王兄发的这些图片,真的很感叹古人的智慧,汉字之美是世界上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民国时期曾有那么几位高人,居然要废黜汉字,幸好未能得逞,不然我们今天就只能用拼音了。感谢白石兄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0-25 04:02 PM
“汉字之美是世界上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 吴兄说的在理!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1-4 03:45 PM
西汉书法,值得一提的是竹简、帛等汉人的墨迹,如下图。这些墨迹,既有篆书圆融流动的笔意,也有八分(隶书)的波桀与行草的连笔,也可以看到时真书的源头。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1-4 03:48 PM
(图36)

6.JPG (97.14 KB, 下载次数: 224)

6.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1-4 03:50 PM
(图37)汉代木牍

7.JPG (112.6 KB, 下载次数: 255)

7.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1-4 03:57 PM
西汉书法中的金文作品也是值得重视的,如下图的铭文,篆隶混用,笔道方折。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1-4 04:01 PM
(图38)

8.JPG (172.35 KB, 下载次数: 292)

8.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1-4 04:30 PM
另一类铭文是草隶,如下图,特点是潦草,稚拙、一些字还遗笔掉点,是西汉金文的支流。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1-4 04:36 PM
(图39)谷口鼎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1-11-4 04:38 PM 编辑 ]

9.JPG (101.1 KB, 下载次数: 256)

9.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1-4 04:43 PM
西汉中还有用小篆,在书法中最精美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新嘉量铭文。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1-4 04:45 PM
(图40)新嘉量铭文

10.JPG (168.37 KB, 下载次数: 321)

10.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11-4 04:46 PM
这些字体真漂亮!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3-11 11:09 PM
(图41)

41.jpg (171.64 KB, 下载次数: 278)

41.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2-3-11 11:10 PM
(图42)

42.jpg (167.48 KB, 下载次数: 273)

42.jpg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