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约翰劳斯《吉普赛男爵序曲》作于1885年,为所作三幕歌剧《吉普赛男爵》的序曲。同年10月在维也纳剧场首演。乐曲充满匈牙利吉普赛民间音乐的元素,明朗热情,豪迈奔放,充满了活力和朝气。期间也不乏维也纳圆舞曲的富有情调的旋律。
《吉普赛男爵》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Johann Strauß II,1825—1899年)于1884年创作的歌剧作品,1885年10月24日在安迪亚维恩剧院首演。和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蝙蝠》一样,它是世界各地歌剧院的标准戏码,受到许多人的亲近与热爱。1883年,为了作品的上演,约翰·斯特劳斯应邀前往布达佩斯,这时和匈牙利作家姚凯伊(Maurus Jokais)相识,于是委托他根据自作的小说《莎菲》改写成歌剧剧本,可是姚凯伊的剧本对轻歌剧来说并不适合。于是这个剧本又由施尼扎(Jgnaz schnitzer)彻底改写,最后成为《吉普赛男爵》的剧本。这部歌剧洋溢着维也纳风轻快的气氛,也飘散着匈牙利的异国气息,是多彩多姿的作品。不过,剧中的喜剧要素并不太多,在我们耳边回荡的几乎是充满哀愁感的曲调。特别是莎菲所唱的吉普赛之歌等,都扣人心弦。这部轻歌剧的另一特色是重唱曲特别美,如第一幕的终场合唱非常精彩,远远超过了轻歌剧的水准。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30 09:15 AM 编辑 ]
-
8.550941吉普赛男爵序曲.gif
(30.49 KB, 下载次数: 200)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4 04:16 PM
舒曼:《曼弗雷德》序曲(戏剧配乐) 《曼弗雷德》序曲
英国诗人拜伦的哲学诗剧《曼弗雷德》的主人公,是一个对人生和人类都感到失望的人。
他怀疑知识、科学,鄙视芸芸众生的命运;他远离爱情,宁愿忍受折磨和熬煎,独自过着高傲孤寂的幽居生活。与此同时,他也摒弃宗教,否定上帝,否定现存世界中的一切秩序,表现出一种任何反动势力都不能使之屈服的坚韧不拔的反抗精神。曼弗雷德的形象是对当时那种伪善的社会产生深刻的失望以及悲观哲学思想的混合体,他同舒曼的内心世界有着某些相近之处,因此对舒曼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舒曼为拜伦的这部诗剧写了十六段配乐,包括一首序曲和十五段合唱、重唱、朗诵伴奏和器乐间奏。其中最杰出的是它的序曲,可以说,这首序曲是舒曼最有才气的作品之一。
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以其构思深刻、和声新颖以及如诗一般的形象和有力的心理刻划取胜。像舒曼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首序曲也有较多的主题,用以从不同的侧面去刻划曼弗雷德的性格。
序曲开始时,全乐队奏出三个强有力的切分和弦,给音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段引子的主题描写曼弗雷德黯然的沉思,或者说绝望的神伤(片段1)。
奏鸣曲形式的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体现出曼弗雷德激动、热情、苦恼、绝望等各种情绪和内心所受的折磨。序曲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声部奏出,表现出主人公温柔的一面,在情绪上不同于第一主题,但仍然笼罩着阴暗、忧郁的迷雾。
曼弗雷德的基本形象在这部序曲中有着真正的交响式发展,他愤世嫉俗的神态、慌乱不安的忧郁情绪、怀念恋人的忧愁、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都以磅礴的气势体现出来。曼弗雷德的结局是悲惨的,他竭力寻求的"忘怀"始终无法觅得,他在诗剧结束时终于平静地死去。经过序曲的引子主题再现,全曲结束。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陵网”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www.zg05.com/html/Article/5604.html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4 04:18 PM
巴拉基列夫:《三首俄罗斯民歌主题》序曲。
巴拉基列夫(Mily Alexeyvich Balakirev, 1837-1910),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1837年生于诺沃戈罗得,1910年卒于彼得堡。自幼学习钢琴。他创作的钢琴曲是辉煌的炫技作品。
巴拉基列夫是著名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五人强力集团”之首,他继承和发扬了格林卡的音乐传统,他的创作吸收东方(高加索)素材,强调音乐的标题性,他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巴拉基列夫少年时受作家兼音乐评论家乌雷贝舍夫(莫扎特传记的作者)的启发,在音乐上得到进展。1853~1855年在喀山大学数学系当旁听生。1855年到圣彼得堡,结识了格林卡和斯塔索夫,在艺术思想和美学观点方面深受他们的影响,格林卡也为他的民族主义理想所感动,鼓励他继续努力。1856年他首次以钢琴家和指挥家身份在圣彼得堡演出。1857年起相继结识了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鲍罗丁等人,于1861年他们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新俄罗斯乐派”,同时也称作“强力集团”或“五人团”,“巴拉基列夫小组”、1862年创建免费音乐学校,在学校的交响音乐会上巴拉基列夫介绍他和“五人团”同行的新作品,后来也介绍里亚多夫和格拉祖诺夫的作品、1867~1869年任俄罗斯音乐协会指挥。1870年后以后,“五人团”逐渐解体,他的思想消沉,停止了创作和演出。1871~1876年他任铁路官员。
1883年起任俄罗斯宫廷音乐指导,1855-1856年,青年巴拉基列夫先后结识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位人物——格林卡和斯塔索夫,前者已是誉满欧陆,被尊之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的音乐大师,其作品巴拉基列夫当然已耳熟能详,而与大师本人的结识则促使小伙子励志继承大师的事业。格林卡于1857年逝世后,巴拉基列夫的一系列作品及其音乐活动充分体现了自己是格林卡事业的忠实继承人。如1857年的《以西班牙进行曲为主题的序曲》、1858年的《以三首俄罗斯民歌为主题的序曲》。1860年他与诗人谢尔比纳沿伏尔加河采集民歌,获得大量素材于1866年印发了《钢琴伴唱40首俄罗斯民间歌曲集》,这是俄罗斯民间音乐创作史上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他的第二部民间歌曲集是1898年出版的《钢琴四手联弹的30首俄罗斯民间歌曲集》。这是根据俄罗斯地理学会所采集的大量材料写成的。由于巴氏对民间创作情有独钟,其作品中大量纯粹的民间旋律与他本人创作的描绘民俗风情的歌曲和舞曲融为一体。如他的以俄罗斯民歌为主题的序曲、交响曲和声乐作品。又如60年代两次高加索之行,当地的民间作品使他塑造了多彩的东方音乐形象,如交响诗《塔玛拉》、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浪漫曲《格鲁吉亚之歌》等。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8-4 04:24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4 04:20 PM
韦伯;歌剧《优兰蒂》序曲(缺封面)
序曲的发展终于落到他的年轻的同时代人、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之父——韦伯身上。韦伯的歌剧序曲无论是音乐主题,或者是情绪色彩,都同歌剧本身密切相关,成为一种精致的音画,把听者引入歌剧的情绪氛围之中。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奥伯龙》和《优兰蒂》序曲,都是这类作品中的杰作。
韦伯是德国浪漫派音乐的先行者。在他仅仅四十年的生涯中,创作了歌剧、合唱、歌曲、交响音乐、室内乐、钢琴曲等许多作品。他的单簧管协奏曲、钢琴曲《邀舞》,以及他根据德国诗人柯尔奈的诗集写作的爱国歌曲集《诗琴与宝剑》,都是韦伯作品中深受欢迎、流传甚广的有名作品。在韦伯的歌剧作品中,《自由射手》、《奥布朗》和《优兰蒂》最为著名。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8-4 04:25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0 07:27 PM
小约翰劳斯《威尼斯的一个夜晚序曲》 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 为所作的轻歌剧《威尼斯的一个夜晚》的序曲。1883年在柏林首演。此剧中的唱段《卖鱼歌》、《安妮娜.卡勒米诺》、《圣马可广场》《请你乘这首船》《逛完圆舞曲》和《拉库纳圆舞曲》以及本序曲经常单独上演。作者在之前已经完成了八部轻歌剧。
《波尔蒂契的哑女序曲》一译《马赛罗尼序曲》法国作曲家奥柏(Auber)作于1828年,为五幕歌剧《波尔蒂契的哑女》所做的序曲,同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表现歌剧激烈复杂的戏剧性矛盾,带有船歌特征,富有那不勒斯旖旎风光和剧中哑女荏弱温顺的音乐形象。全曲时间月7分30秒。
4756268 帕瑞指揮法国管弦樂作品集埃罗尔德《赞帕序曲》 法国作曲家埃罗尔德作于1831年,为三幕歌剧《赞帕》的序曲。1833年作者亲自指挥在巴黎戏剧院首演。这歌剧的剧情与莫扎特的《唐璜》相似,故被称为“法国的唐璜”,但现在很少上演了,而序曲就经常单独演奏,流传很广。
企鹅三星带花(奥伯作品)★这一套辑的曲目全是法国管弦乐作品,除了圣桑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易白尔《海港》、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小丑的晨歌》与《死公主的孔雀舞》、《圆舞曲》、《库普兰之墓》、比才《采珠者》序曲、《迷娘》序曲、《阿莱城姑娘》与《卡门》组曲、古诺《浮士德》里的芭蕾音乐等代表性曲目 ,还有不少罕见的珍宝,例如:帕瑞《纪念圣女贞德逝世五百周年弥撒》、拉罗的歌剧《伊斯国王》序曲与芭蕾音乐《南姆纳》第一号组曲、萧颂降B大调交响曲、埃罗尔《赞帕》序曲、奥伯《皇冠上的钻石》。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0 07:54 PM
以下四首序曲没有进一步的资料和封面,有望网友鼎力补充,不胜感谢。
莫扎特《伊多梅尼奥序曲》 作于1781年,为三幕歌剧《伊多梅尼奥》所做的序曲。(又名《伊丽亚和伊达孟特》)的序曲,同年1月在慕尼黑首演。这是一部悲剧性的歌剧,整首序曲充满悲剧性和戏剧性的色彩。其中也有表现美丽勇敢的特洛伊公主伊丽亚的柔美轻捷的音乐形象。
《欧利安特序曲》德国作曲家韦伯作于1823年,为三幕歌剧《欧利安特》的序曲,同年10月由作者亲自指挥在维也纳首演。
《奥伯龙序曲》德国作曲家韦伯作于1826年,为三幕歌剧《奥伯龙》的序曲,同年4月有韦伯亲自指挥在柯特文花园剧院首演。
布阿德约《白衣姑娘序曲》法国作曲家阿德约为三幕歌剧《白衣姑娘》所做的序曲。1825年12月在巴黎喜剧院首演。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8-10 07:56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3 10:14 PM
DG 4775445 华格纳:序曲与前奏曲辑(原音再生系列) 贝姆、库贝利克、约夫姆、卡拉扬 瓦格纳《浮士德序曲》德国作曲家瓦格纳作于1840年。本来作为规模更大的《浮士德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因改变计划而成为独立的交响序曲。经多次修改,1844年在德累斯顿有作者亲自指挥首演。
这张专辑从华格纳作品中,挑出最经典的段落,让爱乐者能轻易的感受到华格纳音乐里的美感,包括:《漂泊的荷兰人》序曲、《罗安格林》第一幕与第三幕前奏曲、《唐怀瑟》序曲(贝姆指挥维也纳爱乐)、《齐格菲的牧歌》、《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一幕前奏曲(库贝利克指挥柏林爱乐)、《女武神》中〈女武神的骑行〉(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崔斯坦与伊索德》中第一幕前奏曲与〈伊索德的爱之死〉(贝姆指挥维也纳爱乐)、《帕西法尔》前奏曲与〈耶稣受难日音乐〉(约夫姆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浮士德序曲》(哥德斯指挥邦贝格交响乐团)、《黎恩济》序曲(贝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格鲁克《帕里斯与海伦序曲》、格鲁克的歌剧《巴里斯和海雷娜》的序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序曲。分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第一段是进行曲性质的快板,富于英雄气概。第二段是抒情的中板,同第一段形成了刚柔的对比。第三段是欢快活跃的回旋曲,分成a-b-a-c-a五个小段,是回旋曲的主题。这首序曲三个段落的主题各不相同,但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有密切的联系。
格鲁克:歌剧《阿尔切斯特》序曲
沃尔夫.费拉里《苏珊娜的秘密序曲》 意大利作曲家沃尔夫.费拉里作于1909年,为独幕歌剧《苏珊娜的秘密》的序曲,同年在慕尼黑首演。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8-13 10:31 P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8-14 07:19 AM
感谢音版。辛苦啦……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4 07:39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8-14 07:19 AM 发表
感谢音版。辛苦啦……
5057兄你好,在你的典藏中有哪些序曲是你印象深刻的?发上来让大家分享分享好吗。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8-15 07:23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8-14 07:39 PM 发表
5057兄你好,在你的典藏中有哪些序曲是你印象深刻的?发上来让大家分享分享好吗。
在音版你发第一集时,我看过自己的碟,都是你已经介绍过的啊。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5 05:13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8-15 07:23 AM 发表
在音版你发第一集时,我看过自己的碟,都是你已经介绍过的啊。
其实,我们平时接触的序曲并不全面,有一部分在网上也没有资料的,较为偏门。我尽量发掘,与大家分享。不过好像大家对序曲并不“感冒”,很少人跟帖,可能我的推介已经过时了吧?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8-17 02:44 PM
来张通俗的管弦乐曲《威廉泰尔序曲及其他著名序曲》
威廉泰尔序曲及其他著名序曲
指挥:孔泽尔
演奏: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出品:TELARC
编号:CD-80116
格式:DDD
产地:美国
内容
1、苏佩——轻骑兵
2、奥柏——魔鬼兄弟
3、埃罗尔德——扎姆巴
4、苏佩——诗人与农夫
5、雷兹尼切克——多娜·黛安娜
6、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菲欧
7、罗西尼——威廉·退尔
简介
这是一张序曲集锦,收集了六位欧洲作曲家的传世作品,如乐迷熟知的奥芬巴赫以神话为题材,写成的“地狱中的奥菲欧”。歌剧“威廉·退尔”是罗西尼个人事业上的顶峰。而苏佩的通俗音乐作品的影响,一直到今日,使得维也纳成为现代大众音乐的源流。“黛安娜”序曲是雷兹尼切克的代表作,此序曲极为绚丽快活,令维也纳人为之倾倒。奥柏的“魔鬼兄弟”序曲是一首充满活力的乐曲。“扎姆巴”序曲为埃罗尔德最受人喜爱的作品。整张CD音效极佳,值得收藏。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8-17 04:12 PM 编辑 ]
-
威廉泰尔序曲及其他著名序曲.jpg
(131.05 KB, 下载次数: 223)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7 05:33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8-17 02:44 PM 发表
来张通俗的管弦乐曲《威廉泰尔序曲及其他著名序曲》
威廉泰尔序曲及其他著名序曲
指挥:孔泽尔
演奏: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出品:TELARC
编号:CD-80116
格式:DDD
产地 ...
这是一张十分有名而爆棚的序曲集,辛辛那提乐团出色的管乐部使这张序曲格外辉煌,张力十足的音效令发烧友对这张CD爱不惜手。可能是音响发烧友不容错过的试音碟。谢谢5057兄的顶帖。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8 06:52 PM
莫扎特的歌剧序曲:
莫扎特《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序曲 莫扎特的这部《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是1幕歌唱剧,K50/46b,作于1768年。据J. J. 卢梭的《乡村占卜者》,由杰维尔夫妇自由改编成《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的恋爱》,由魏斯肯译为德文。受当时莫扎特家的医生梅斯玛(Messmer)委托而作。故事发生于17世纪科西嘉岛上巴斯狄亚村。序曲开头与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相似。
《卢乔.西拉》剧情描述写杀人如麻的独裁者西拉谋杀马略及其党羽,并贪得无厌强索马略儿子西瑟流士的妻子茱妮亚为己有,马略好友秦纳与西瑟流士密谋叛变,事败被捕。杀人魔王西拉突然宽大为怀,他放过马略儿子西瑟流士,并让西瑟流士与其妻子茱妮亚复合。西拉突然宣布放弃权力,并退於平民生活。搭配意大利风味浓厚的音响,莫氏初声试啼之作!
《假扮园丁的姑娘》莫扎特十九岁时写的《假扮园丁的姑娘》是一部喜歌剧,剧情复杂,多角恋爱,角色错乱:女伯爵薇奥兰特与情人贝尔菲奥列伯爵为情争吵,谣传她受伤而死,贝尔菲奥列闻讯逃亡。女伯爵化名乔装为女园丁桑德丽娜与仆人罗贝特(化名纳尔多)四处寻访,被拉戈涅罗市长安基塞雇用,原爱上女仆塞佩塔的市长弃旧图新,爱上桑德丽娜。市长的侄女阿尔明达原有情人拉米罗,现决定要和贝尔菲奥列结婚。桑德丽娜发觉后,拟予以惩罚。此时贝尔菲奥列因谋害女伯爵罪而被捕,薇奥兰特亮明真实身份,经过一系列的误会、争吵、和解,三对情侣言归于好,最后圆满解决。莫扎特早期的几部歌剧作品比较稚嫩,这部《假扮园丁的姑娘》就有所突破,加强了戏剧因素及人物性格,剧中各人物的感情纠葛刻划得淋漓尽致,为他以后的歌剧创作奠定了基础。
《牧人王》《牧人王》是莫扎特十九岁之作品。剧情简况: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解放了由独裁者统治的西顿城之后,决定把王位还给合法的继承人,也就是牧人阿明塔。
《克里斯特王伊多梅柳斯》《伊多梅纽》是慕尼黑选侯卡尔‧泰奥德尔为宫廷狂欢节而委约莫扎特写的,意大利脚本由瓦雷斯科(G.B.Varesco)根据丹舍特(A.Danchet)的剧本、康普拉(A.Campra)的歌剧《伊多梅尼》(Idomènèe)改写。古希腊题材的剧情为:克雷特(希腊南部一岛屿)国王伊多梅纽出征特洛伊凯旋率水师回国,途中遇风暴,向海神许愿将以登岸见到的第一个人为牺牲。不料第一个遇见的竟是王子伊达曼特,国王反悔,海神兴风作浪,迫国王践约。王子与未婚妻伊丽亚(特洛伊公主)坚决除妖,海神感动,不忍加害,即令国王逊位于子,并立公主为后。
《后宫诱逃》《后宫诱逃》首演于1782年,是莫扎特继《伊多梅纽》之后第二部获得关注的歌剧作品,原名为《贝尔蒙特和康斯坦莎》。在此之前,歌剧的主要语言载体是意大利文,而莫扎特的这部《后宫诱逃》则采用德语歌词和对白,因此被称为德国民族歌剧,当时奥地利的听众们对其充满热望。结果在维也纳民族剧院举行的首演获得极大成功,评论家们甚至认为《后宫诱逃》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剧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十六世纪土耳其的故事:西班牙青年贵族贝尔蒙特为营救被海盗劫持到土耳其巴夏的未婚妻康斯坦莎,与仆人一起潜入巴夏皇宫,但当他们策划着让康斯坦莎从后宫出逃时却被宫廷卫队发现并捉拿。巴夏王原本想将他们处死,但却被贝尔蒙特和康斯坦莎二人坚贞的爱情所感动,最后宽宏大量地将其一行人释放回国。
在当时的奥地利,带有异国情调的音乐非常受欢迎,莫扎特在创作时显然迎合了这种欣赏口味。因为《后宫诱逃》的故事发生在土耳其,所以作曲家在配器中特意加入了大鼓、三角铁、铜钹、短笛等乐器,并以独特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浓烈的东方色调和土耳其风情。这一特点在歌剧的序曲中得到了非常突出的体现,其篇幅短小却风格独特。莫扎特在给其父亲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说:“在这部歌剧序曲演出时,谁也没有对它感到不耐烦。”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所散发出的乐观情绪和奇妙魅力。
这首序曲采用传统的快-慢-快三段体写成。第一段是快速度的主题,带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热情爽朗,在节奏和力度上均充满了尖锐的强弱对比。这段序奏似乎预示着整部作品的喜剧性质,旋律中蕴含漫无节制的欢快气质;而众多特殊打击乐器的加入也凸现了作品的异国情调和东方风味。序曲的中段转为抒情而缓慢的行板,莫扎特在此处选用了男主角贝尔蒙特在剧中演唱的一段咏叹调旋律,原本剧情中的这段咏叹调是大调,而莫扎特在序曲中对它作了变体,以小调奏出,使这段行板旋律充满了哀伤和忧郁的色彩。序曲的尾声部分重新回到第一段的素材,再次显现出炙热而欢快的气氛。然而与众不同的是,莫扎特并没有为这首序曲设计一个传统的喧闹结尾,而是配以一段轻盈、明快的旋律,不知不觉地过渡到歌剧的第一场。如今这部序曲在被单独演奏时,通常在结束部分加上德国作曲家安德烈特别为其补写的一个93小节的尾声,以期在结构上遵循传统。
-
莫扎特魔笛序曲.jpg
(54.78 KB, 下载次数: 216)
-
莫扎特序曲 001.jpg
(45.66 KB, 下载次数: 198)
-
莫扎特序曲 002.jpg
(44.39 KB, 下载次数: 222)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8 06:57 PM
莫扎特歌剧序曲》指挥:卡尔.伯姆、列奥波德.哈格;
维也纳爱乐、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等。 专辑收录有13首序曲,出自莫扎特13部经典歌剧,常被单独拿出来在音乐会上演奏,甚至成了莫扎特歌剧的“形象大使”。究其原因是这些序曲自身紧凑的结构及优美的旋律,从而获得了比剧情更大的知名度。莫扎特的歌剧序曲早期的多以“快-慢-快”三段体形式,如:《后宫诱逃》;也有以交响乐形式出现的,如:《费加罗的婚礼》;更有以奏鸣曲形式,如:《唐璜》。专辑中这13首序曲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将莫扎特的13部歌剧穿起,颗颗夺目。
专辑前八首由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乐队、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管弦乐团、布拉格国家剧院乐团演奏。后五首由哈格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8 07:07 PM
《剧院经理》故事内容是描写18世纪萨尔兹堡一家皇家歌剧院经理的作风,和围绕着他身边的一群小人物的丑态。这种采取现实题材的作风,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因为那时代的歌剧内容不是神鬼仙灵,就是才子佳人,没有谁敢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在这出独幕剧里,莫扎特对剧院经理弗兰克这个人物,赋予极大的同情。因为弗兰克重视艺术,作风正派。但当时朝野的风气一味要演意大利式的歌剧,而剧院的经费又少。于是就有表面上是爱好音乐,骨子里是捧女伶、做生意,像艾勒那样的人物出现。他是银行家,有的是钱,他愿意贴钱给弗兰克波,以换取弗兰克对一位不走红的女歌手赫尔茨夫人和一位从未上过台的漂亮小姐西尔伯克·朗格小姐的录用。而且还要挂头牌当首席。在这其中还夹着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布夫,他天天迷着要上台唱歌剧。其庸俗、无视艺术的恶劣态度,拜金与逢迎,正反映出了一个真正有心于艺术人物的苦恼所在。弗兰克在心灰意懒之余,决心辞职不干。赫尔茨夫人虽然是不走红的明星,毕竟还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她惋惜地说:“弗兰克,歌剧界需要你,我真是想像不出你这样的人走了以后,音乐和艺术界会变成什么样的局面?” 弗兰克的回答耐人寻味,也是全剧神髓所在,弗兰克的台词是:“小姐,你不必替音乐担心,多少年它都挨过来了,它与个人无关,至于歌剧则会继续演下去的,经理嘛!和过去一样,仍然有好有坏,你要知道,庸医是不能够催毁真正的医学的,而假的先知也不会影响宗教信仰,至于歌剧,虽然它缺少奋斗,但毫无疑问它也会获得生存。”
剧情描述剧院经理在组织剧团时甄选歌手,发生两个女歌手争作首席女高音的风波,两位女高音在争夺主角之位,互相竞飙歌技,男歌手们并加入调解纷争。阐述「每个艺术家都追求荣耀,但若欲压过他人以突出自己,即使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显得渺小」的寓意。序曲开头莫氏就营造出如交响曲般的若大音响,听起来真的非常大块朵宜。
《费加洛婚礼》剧情延续着罗西尼《赛维里亚的理发师》,叙述已婚的阿玛维瓦伯爵觊觎仆人费加洛的未婚妻苏珊娜,伯爵夫人亦为阿玛维瓦伯爵的风流烦恼,於是一连串逗趣的故事展开,最後费加洛以机智妙计解决所难题,喜剧收场。此剧搭配轻快的序曲,适合此剧剧情,莫氏成功的欢愉序曲。
《唐璜》莫扎特的《唐璜》是一部喜歌剧,作于1787年,由蓬特撰写脚本。蓬特根据贝尔塔迪的脚本《石客记》改编。首次把唐璜这个人物写成戏剧的是莫利纳的《塞维利亚的淫棍和食客》和莫里哀的《石宴》。14世纪西班牙传奇人物唐璜用意大利语称为唐.乔万尼。蓬特在撰写此剧时,强调了唐璜追逐女性的失败。莫扎特的两幕歌剧《唐·璜》初演于1787年。剧中的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颜无耻,但又勇敢、机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骗了许多村女和小姐们,但他终于被鬼魂拉进了地狱;他本质上是反面人物,但又具有一些正面的特点。所有剧情都是围绕唐·璜和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被唐·璜杀死的司令官这个中心而发展的。 歌剧 《唐·璜》把生活和哲理的因素揉合在一起,着重于人物的心理刻划,为十九世纪大为发展的音乐心理戏剧开创了先例。 歌剧的中心思想,在它的序曲中已经有了具体的反映。这首序曲用奏鸣曲的形式写成,其中的主题主要描写唐·璜 那种玩世不恭的性格,充满生命力和火热的情绪,是乐观和愉快的形象。莫扎特把序曲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 《女人心》
剧情描述叙述着老光棍阿丰索认为女人是靠不住的, 9q)Kfz两名军官里耶摩与费南多为了争一口气,和阿丰索打赌,两人故意以驻防为由离开家乡,然後再偷偷假扮成外国人互相追求对方的未婚妻,测试她们的忠诚。最後当然被阿丰索所猜中,但在他的劝说下,两对恋人重修旧好。序曲开头利用双簧管与乐团定音鼓呼应的方式,有《魔笛》序曲的味道
《魔笛》剧情描述夜之后请求王子塔密诺帮她找回被祭司带走的女儿潘密娜,塔密诺带着夜之後送给他的魔笛与捕鸟人巴巴吉诺前去救帕蜜娜,塔密诺与潘密娜相遇後彼此一见钟情,并历经爱情的考验後,俩人终成眷属。此剧充满着圣洁性与紧凑性,序曲开头用定音鼓展开示显神圣庄严,接续後为第一小提琴丶第二小提琴追逐出现了紧张性,再经过一阵定因鼓後,又开始移调追逐音符,然後开始如万花筒般所有乐器声音开始融合,此首序曲非常有创意。
《狄托的仁慈》剧情描述罗马皇帝狄多特立维特丽亚为皇后。不过,维特丽亚却为狄多废除的前皇帝女儿,为了替父报仇,她唆使爱她的塞斯托刺杀狄多皇帝,事情败露後,狄多王却仁慈地宽恕所有参与谋杀的人。搭配如此短的序曲,且序幕内容新意较少,可惜!
-
莫扎特序曲.jpg
(10.47 KB, 下载次数: 211)
-
莫扎特序曲 戴维斯.jpg
(46.59 KB, 下载次数: 214)
-
莫扎特序曲 马连纳.jpg
(25.92 KB, 下载次数: 202)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8-18 07:30 PM
看着音版介绍的这些资料,可想而知,得花多少精力啊。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18 08:53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8-18 07:30 PM 发表
看着音版介绍的这些资料,可想而知,得花多少精力啊。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为大家服务,应该的。大家高兴,我就更高兴!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20 10:24 AM
平时我们接触到的序曲不外乎是带标题的序曲和音乐会序曲,由于其可听性极高,因此广受爱乐者的欢迎,但有一些序曲是在偶然的机会才知道它的存在,这些并不经常上演的序曲,可能不是热门曲目,但仍然值得关注聆听。这个帖子是企图尽量发掘所有的序曲与大家分享,但在下无才,有些序曲仍无法了解齐资料,有望网友帮忙发掘:
维尔赫斯特:《阿拉贡霍塔》序曲
格林卡:?《马德里告别之夜》序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27 08:48 PM
交响音乐至今上溯的三百余年前,与歌剧一起,开始走向了定型与规范。为了能够使剧场安静下来,在十七世纪的歌剧演出之前,乐队先演出开场音乐或间奏音乐,而由此产生了交响音乐的最早的一种形式,那就是歌剧序曲。作曲家在歌剧序曲中加进了自己的构思,使其具有独立的表现意义。于是歌剧序曲便成为今日交响音乐的一个重要的渊源。
1607年蒙特威尔弟的歌剧《奥菲欧》问世。作曲家创作了由管弦乐队独立演奏的“序曲”。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首歌剧序曲。尽管歌剧是以演唱的声乐形式表达人物与剧情,但蒙特威尔弟探索运用管弦乐去刻画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并烘托戏剧气氛。当时这些代表了一定形象的音乐,已开了交响发展技巧的先河。
莫扎特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中表现了坚毅、机敏、乐观、明快的音乐风格。序曲的第一主题朝气蓬勃、生动有力;而第二主题则充满不折不挠的坚毅动力;第三主题又仿佛是对女主人苏珊娜美丽形象的生动描绘。整部作品以丰富的交响性体现歌剧嘲讽贵族社会的内涵,是18世纪喜歌剧序曲的代表之作。
管弦乐队担任着整部歌剧的伴奏,为不同的场景奠定情绪、创造气氛。在序曲、幕前曲、间奏曲和结束曲中,乐队是独立发挥作用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戏剧性的力量和热情。他根据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戏剧而创作的同名歌剧《茶花女》,是一部经久不衰的杰作。在这部歌剧的序曲中,先是由弦乐奏出了一个柔和的引子,之后便是一个极为宽广迷人的旋律。这是一个象征着爱情的主题。在歌剧中我们还能多次听到并辨认出这个主题。正像作曲家通常所做的那样,在歌剧序曲中,往往包含了全剧最重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最富于戏剧冲突的因素。
勃拉姆斯的《学院庆典序曲》是作曲家为答谢德国布累斯劳大学授予其学位而于1880年创作的一首作品。这是一种独立的、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序曲,又称“音乐会序曲”;其中不少都有文字标题,因而又称“标题性序曲”。
序曲的一个“序”字,带有初始之意。真正意义上的交响音乐就是从序曲开始的。17世纪的欧洲随着歌剧所产生的序曲,使交响音乐大河注入了开阔而规范的河床。此后,在意大利,作曲家萨马丁尼创作了被人们称作“初期交响乐”的作品,那时已有了后来交响曲中四个乐章的雏型。在德国,柏林乐派和曼海姆乐派的作曲家也致力于交响音乐的创作,那时的管弦乐队已被人们称作是一批从事交响音乐创作的艺术家。从三百多年前的17世纪开始,交响音乐在欧洲走过了他的童年,走向了成长与成熟……。
把器乐的序曲从歌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这对交响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萨马丁尼在这方面最先做出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实际上当时欧洲各国的作曲家都做出了同样的探索,例如捷克的作曲家米恰等等。
我们现在听到的是海顿《告别交响曲》第四乐章,在海顿的全部创作中,交响乐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正是在这个领域里他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改革,奠定了古典主义器乐创作的基本原则,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
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会上的音乐,其历史始于十七世纪。在中世纪既没有音乐会,也没有我们今天所说的管弦乐队。在十七世纪末以来逐渐形成的音乐会活动从前都是闻所未闻的。那时人们不知道什么叫做音乐厅,也不知道我们今天所说的乐队指挥,就连今天音乐会上常用的管弦乐器也大部分在十七、十八世纪才产生,特别是音乐本身的精神实质,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的作曲家们的杰出的艺术创造,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所知。(转帖)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27 08:50 PM
萨马丁尼序曲 Roberto Gini 乐团:Orchestra da Camera Milano Classica
著名指挥家芝尼(Roberto Gini)带领的米兰古典剧艺乐团(The Orchestra Da Camera Milano Classica)则最擅长演绎萨马丁尼的作品而名闻于世,这个绝配组合,携手录制了萨马尼丁大部份最重要的管弦乐作品及序曲,一些更是首次录制成CD发行,是欣赏欧洲优雅古典文化及意大利米兰交响乐传统的最理想之选。
乔万尼·巴蒂斯塔·萨马丁尼(意大利语: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1700或1701年-1775年1月15日),法国血统的意大利作曲家。早年从父学习音乐,1720年在宫廷乐队任双簧管手,1728年起终身担任乐长。萨马丁尼是古典主义早期重要的作曲家,创作了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交响曲,对奏鸣曲式的形成有重大贡献。海顿的交响曲与萨马丁尼的作品很有相似之处,但是海顿本人否认受到了他的影响。 乔万尼·萨马丁尼之兄朱塞佩·萨马丁尼也是作曲家。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8-27 08:54 PM 编辑 ]
-
照片 2493 萨马丁尼序曲、奏鸣曲 B.jpg
(79.89 KB, 下载次数: 192)
-
照片 2493 萨马丁尼序曲、奏鸣曲 A.jpg
(68.18 KB, 下载次数: 195)
-
照片 2492 萨马丁尼 序曲 A.jpg
(86.59 KB, 下载次数: 192)
-
照片 2492 萨马丁尼 序曲 B.jpg
(115.94 KB, 下载次数: 203)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31 09:13 PM
柴可夫斯基:《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887年底,柴科夫斯基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旅行指挥,此行不仅奠定了他的国际声誉,还结交了同时代的大音乐家布拉姆斯、德沃夏克等人。1888年4 月他载誉回国后,《第五交响曲》的构思渐渐在他每天喜爱的散步中逐渐成熟,8月底已全部完成了“不比别的作品差”的全部配器。紧接着他又以极快的速度在 10月19曰完成了这部《哈姆雷特》幻想序曲,题献给格里格。1个月后,柴科夫斯基在圣彼得保亲自指挥了它。评论家普遍认为“莎士比亚这个极具哲理的悲剧不适合用音乐形式来表现。”柴科夫斯基之所以选用这个题材,与他这个创作时期有关。在《第四交响曲》开始时,悲剧的成份己替代了过去作品中巨大的抒情性。《第四交响曲》使我们听到一种迟钝而又险恶的力量在干预心灵生活。而在《第五交响曲》中可以感觉到这种力量在整部作品中增长着的使人寒冷的气息,在悲剧第三幕的《第六交响曲》中,一种前所未闻的阴暗力量在吞噬着,将人拖向死亡和毁灭。《哈姆雷特》在他的这个创作时期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幻想序曲《哈姆雷特》是柴科夫斯基的第三部受莎士比亚戏剧启发的管弦乐作品。第一部是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部是写于1873年的幻想曲《暴风雨》。这三部作品尽管命名不同,但作曲家在其中所运用的手法却基本相同:用音乐的形象去现表从戏剧中选出的一些富有感情或画面的成分,然后以纯音乐线条编织成曲——门德尔松写《仲夏夜之梦》序曲的手法。即使在《暴风雨》中,其结构与奏鸣曲式毫不相干,且各段之间也缺乏有机的连接,但从纯音乐的角度上看,形式上仍是平衡与完满的。
-
哈姆雷特 苏堤.jpg
(94.75 KB, 下载次数: 210)
-
哈姆雷特 苏堤 001.jpg
(48.26 KB, 下载次数: 193)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31 09:15 PM
Nasox 8.553017
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暴风雨、幻想序曲:哈姆雷特、埃德利安·黎珀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
8.553017哈姆雷特序曲.gif
(20.37 KB, 下载次数: 198)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31 09:16 PM
8.550517
柴可夫斯基《G小调第一“冬日之梦”交响曲》、幻想序曲《哈姆雷特》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指挥:埃德利安·黎珀
-
8.550517[1]哈姆雷特序曲.gif
(28.18 KB, 下载次数: 197)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31 09:17 PM
Amadis 7007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维特纳,乔纳森指挥卡索维亚爱乐乐团
据说约阿希姆也写过《哈姆雷特序曲》。约阿希姆早年曾希望朝作曲家方向发展,《哈姆雷特序曲》等作品接近李斯特的风格,而之后的作品则主要为小提琴而作,擅于发挥高超的演奏技巧,并结合匈牙利民族风格。
-
7077[1]哈姆雷特序曲.gif
(42.22 KB, 下载次数: 203)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31 09:17 PM
Amadis7066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意大利随想曲
维特纳,乔纳森指挥卡索维亚爱乐乐团
-
7066老柴序曲.gif
(45.88 KB, 下载次数: 206)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31 09:19 PM
约阿希姆《哈姆雷特序曲》Marco Polo Western 8.223373
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哈姆雷特序曲、“纪念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序曲、西崎崇子、明斯基,梅尔指挥史特加广播交响乐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9-18 03:35 PM 编辑 ]
-
8.223373约阿希姆哈姆雷特序曲.gif
(37.23 KB, 下载次数: 191)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8-31 09:19 PM
8.555848约阿希姆《哈姆雷特序曲》(为钢琴二重奏改编)
钢琴∕科恩,克里斯蒂安∕马提斯,斯尔科-托尔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如雷贯耳,在发烧友心里,1812序曲是他们步入发烧行列的步阶之一,几乎无发烧友未听过1812序曲的。除了这首令发烧友着迷的序曲,柴可夫斯基还有两首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幻想序曲《哈姆雷特》是柴科夫斯基的第三部受莎士比亚戏剧启发的管弦乐作品。第一部是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部是写于1873年的幻想曲《暴风雨》。这三部作品尽管命名不同,但作曲家在其中所运用的手法却基本相同:用音乐的形象去现表从戏剧中选出的一些富有感情或画面的成分,然后以纯音乐线条编织成曲——门德尔松写《仲夏夜之梦》序曲的手法。即使在《暴风雨》中,其结构与奏鸣曲式毫不相干,且各段之间也缺乏有机的连接,但从纯音乐的角度上看,形式上仍是平衡与完满的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9-18 03:35 PM 编辑 ]
-
8.555848约阿希姆 哈姆雷特序曲.gif
(20.07 KB, 下载次数: 226)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8 03:34 PM
威尔第13首序曲与前奏曲(DG 419 622-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威尔第:13首序曲与前奏曲》作品选自《纳布科》,《埃尔纳尼》,《强盗》,《麦克白》,《利格莱托》,《茶花女》,《阿伊达》等,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
威尔第13首序曲与前奏曲(419 622-2)(CD).jpg
(196.26 KB, 下载次数: 228)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8 03:34 PM
8.554077威尔第《序曲》《前奏曲》和芭蕾音乐。莫兰迪指挥匈牙利歌剧院管弦乐团
1.《命运的力量》序曲
2.《纳布科》序曲
3-4《茶花女》第一幕和第三幕前奏曲
5.《弄神》前奏曲
6.《阿依达》前奏曲
7.《女祭司之舞》、8.《小摩尔人之舞》
9.《凯旋进行曲》
10.《芭蕾音乐》
11. 《假面舞会序曲》
12. 《斯蒂费利奥》序曲
13.《强盗》序曲
14.《莱尼亚诺之战》序曲
15.《西西里晚祷》序曲
-
8.554077威尔第序曲 前奏曲..JPG
(109.49 KB, 下载次数: 212)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8 03:37 PM
8.555246 弗朗茨. 施雷克尔
“Ekkehard”交响序曲、幻想序曲、《寻宝者》第3幕间奏曲、《命中注定》前奏曲、《百音钟》前奏曲、塞派布斯科,埃德加指挥斯洛伐克爱乐乐团(缺封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9-18 03:41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9-18 03:42 PM
华格纳序曲《纽伦堡的名歌手》、《罗恩格林》、《帕西法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费城管弦乐团∕蒂勒曼
蒂勒曼一九五九年生于柏林——他的双亲具有音乐天分,但只成为了业余音乐家——在决定做一名指挥之前,他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在增加的私人教课中学习指挥和作曲,同时又在卡拉扬基金会随柏林交响乐团的Giusto Cappone习中提琴,后在一些比赛中获得钢琴和小提琴奖。大学毕业后他在柏林德国歌剧院(The Deutache Oper) 任合唱团声乐教师,同时他担任当时已年过七十的卡拉扬的助手,他从这位大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与卡拉扬一起工作是蒂勒曼音乐教育的关键部分,但聆听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的录音也显得同样重要。蒂勒曼说,“富特文格勒展示了怎样能把自由与框架、灵活与结构、兴奋与控制结合起来,这些看上去都是自然而然的,但却如同一幅图画并不是哪里都能做到的。他对整个作品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富特文格勒1942年与柏林爱乐演奏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无法超越的。要么放弃指挥事业,要么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人能够如此接近完美的演奏这部作品”。一九八五年,蒂勒曼被指定为柏林德国歌剧院的重要指挥。三年之后他在纽伦堡做常任指挥,在许多重要的意大利歌剧院频频露面之后的一九九三年他被指定为Teatro Comunale di Bologna的首要指挥,在罗马他指挥了全套贝多芬交响乐,同年他带了Orchestra of the Accademia di Santa Cecilia巡演日本和美国。
蒂勒曼比较迷恋于中欧浪漫主义作品,而他对瓦格纳、舒曼、勃拉姆斯和理查•斯特劳斯的阐释赢得了很多喝彩。“我试图慢慢地发掘音乐遗产”,他说,“我在柏林这个愉快的位置上能够指挥所有着迷的瓦格纳与斯特劳斯的作品。《特里斯坦》我指挥了45次演出——我这个年纪有谁做到了这么多?——而且还有50次《名歌手》”。在2003年的拜洛伊特音乐节上,蒂勒曼第一次演出《名歌手》就大获成功,在未来十年里他也将成为那里的重要角色 (2002年指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2006年指挥新版《指环》)。蒂勒曼还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爱乐乐团的客座指挥,并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科文特花园的常客。如果他真的离开了柏林,那么四十多岁的蒂勒曼在缺少新星指挥家的音乐界里是不会没有邀约的。
蒂勒曼意识到了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扬留下的传统。“我在这种环境里长大。我听到了那些美妙的音乐会。人们给我富特文格勒的录音,使我在家里就能够享受这些,正如每个在意大利歌剧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意大利人可以在家里欣赏那些作品一样。但是你必须建立新的传统,而不是仅仅继承旧的成就”。
蒂勒曼渴望把艺术和政治分离,不喜欢政治正确性的要求。他还拒绝对德国历史进行全面的道歉。“我企图尊重一切事实”,他说,“从没有哪件事情是彻底错误的。历史上曾有黑暗的时刻,但也曾有闪光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他认为政治在音乐中并没有地位。蒂勒曼说如果音乐好,那么作曲家的道德品质或政治因素就没有关系。
-
华格纳 浮士德序曲.jpg
(114.92 KB, 下载次数: 237)
作者: ty89 时间: 2011-10-30 02:19 AM
音乐版主老师在11楼和15楼分别提到的卡拉扬两张碟,哪张的选曲更经典更熟悉些呢?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0-30 01:11 PM
原帖由 ty89 于 2011-10-30 02:19 AM 发表
音乐版主老师在11楼和15楼分别提到的卡拉扬两张碟,哪张的选曲更经典更熟悉些呢?
这个很难评价,我只能说都是很经典的作品。
作者: ty89 时间: 2011-10-30 09:28 PM
卡拉扬两张一起买下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1-1 10:09 AM
原帖由 ty89 于 2011-10-30 09:28 PM 发表
卡拉扬两张一起买下了
哇!ty89兄真的有点一发不可收拾啊!慢慢来,别急。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