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100%原创】挑选购买音响实战经验谈(二)
[打印本页]
作者:
benwei
时间:
2003-5-23 01:52 PM
标题:
【100%原创】挑选购买音响实战经验谈(二)
我认为发烧友购买一件音响是非常痛苦的事,不仅要眼观、耳听,更重要的是明辨,从挑选品牌,型号,不断地奔波于搭配,比较,试听,痛苦地在预算和理想之间作出妥协,还要通过各种杂志、互联网翻查各种资料,而收到更多方面对于心仪的产品的评论,看看自己的选择是否具备眼光,到最后还要选择好的经销商,毕竟JS的使用手段层出百穷,轻者卖贵野,重则买到“流野”(假货),一句话:买音响不是轻松事。
我本人最近也是痛苦经历着这一过程,积累下来的经验,向大家分享一下,如果各位大侠觉得我的观点未够全面,请指正小弟,使我进步。
一.不要轻信杂志上、网站上的任何撰稿文章
许多音乐杂志上和不少网站上的文章(其实许多网站上的文章都是转载杂志的),我相信不少是厂家聘请“枪手”写的,特别是一些具体介绍某种品牌某种器材的文章。不能说这类文章内容完全不可信,但我认为只能作为参考,因为一般专门为厂商写的文章,都会比较正面评述该器材,文字方面会扬长避短,器材本身的优点肯定会说,甚至不惜笔墨来写,而器材缺陷则轻描淡写,甚至会以一种优美的形容把缺点反而说成优点,例如:声音亮丽,有可能该器材是音色偏薄等等,使人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字的魅力。当然杂志里面会有由专家级的发烧评测专家写的文章,内容比较客观,即说优点,也说不足,常见一些器材之间进行对比的文章,这些可信程度就会比较高,是我们发烧友的至爱;而网上由于发言自由度比较高,枪手就更多了,所以看这些信息时候一定要明辨,人家说好的,并不一定真的是好,说差的,并不一定真的是差,杂志和网站论坛上的文章和言论,都可以购器材作为参考,但不能全信,要明辨内容,要多方采集更多资料,看看其说的是否真实。
二.请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敢打个保票,喜欢音响的发烧友,虽然不是个个都是“金耳朵”、“银耳朵”,但对音色的捕捉一定是比常人敏感的,我相信如果一个听不出1万元的音响和1的千元音响有什么区别的人,他不会走去发烧音响,而专业理论掌握多少,能否对一套器材挑出问题那是另外一回事。我这样说的意思是,一套音响好不好,用自己耳仔去收货是最好的方法,我掏钱买音响,自己觉得好听,那就是好的,觉得不好听或者不满意的,即使未必能知道问题是什么,也说明那套器材或者配搭上存在问题,而其他人的观点(包括杂志、网评或者是现场的销售人员,店里老板)都只是参考,也不需要担心自己不会听,相信自己的耳朵,当然有一个相熟信得过的朋友一起去听,交流意见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请相信自己的耳朵”
作者:
双虎龙跃
时间:
2003-5-23 04:08 PM
我已经反复说过多次了:“真理都是相对的!”——噢!我搞错了!这原话应该是马克思说的。
发烧友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没有错;在网站上发表意见是应该的;“枪手”受雇去写器材评论文章有理——他要靠这个去生活的吗!这些都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力,也是真正体现言论自由、民主生活的一个缩影。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统治和影响,国人在潜意识里都存在着“非白即黑”或“非友即敌”的思想观念。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当中可谓举不胜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要么是红得发紫;要么就是嗅不可闻。
有一些人觉得老美的布什总统还是一个挺有创新思想和举措行为的人,因他一上台就搞了一个什么“单边主义”;因伊拉克战事他又设立了一个所谓的“非友即敌”的政策。其实,只要懂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都会明白,布什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崇中媚华”的洋人。他搞得这些东西,那一样不是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当中攫取的呢?
从我本人来讲,不太赞赏“笔名制”;而是比较欣赏像日本的《立体声》杂志与台湾的《音响论坛》杂志那样的“实名制”,我认为:这是实力与自信的象征。他怎么说某某器材如何如何的好或如何如何的不好都没关系,这是他个人的权力,也是他个人的喜好所在。作为一个读者的任务是:看他所说好的(或不好的)一面之辞与你自己所亲身感悟到的东西是否能相吻合或大致相近。久而久之,这个人是在说瞎话,还是在说实话,还是一半瞎话一半实话等等不就大白于天下了吗?!
日本的《立体声》与台湾的《音响论坛》杂志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呢?说的通俗点,就是因为“实名制”的缘故!久而久之,你不是对这本“杂志”而是对某一个“实名制”中的“枪手”产生了信任感和推崇感。
“实名制”的结果就会使得每一个“枪手”要更加珍惜他手中的这杆“枪”(笔);他也会更加的尊重他自己的这个“名号”——现实生活中那有自己不要自己脸的人呢?!
可怕的是:“笔名制”成了“不要脸人”的瘟床,也造就了这个社会大批的“不要脸人”陡增。试想:用一些不断更新的、永不会重复的“笔名”去写一些文章,“枪手”他会对读者负责任吗?他会对自己的这个用一次或许再不会使用的“笔名”负责任吗?他还会写出真正负责任的器评文章吗?
可悲的是:人们对这种所谓的“笔名制”倒还挺赞赏的,言名曰:中性公正也!因没有让那些厂家、商家或专业写手——不不!用词不当,应该是“枪手”去写文章觉得心里很有“谱”。哎!愚昧之极呀!
或许,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们国内的一些音响刊物,为什么在公信力和影响力方面老不敌海外的一些音响刊物的知名度高的原因吧!
只要出来发表意见和评论,这就意味着相对真理(或相对谬论)的出台。
那还有没有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谬论)呢?有!闭上嘴永不讲话!
人从不会说话到会诡辩;从没有思想到会逻辑推理,都是从这“相对真理”之中慢慢地启蒙、学习、觉悟、成熟与老道起来;人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去感激这些“相对真理”的存在,否则,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时间和过程要比现在慢长得多得多!
伟大和智慧的人就在于:他会实时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作者:
benwei
时间:
2003-5-24 12:13 AM
双虎龙跃,关于“枪手”的问题,可能我说的观点言重了,我也看到不管市场状况如何,总是会有一批“写手”(我觉得“枪手”是贬义词)依然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写出不少客观、真实反映器材水平的文章,值得我们所有发烧友的尊敬。
我自己也是从事做产品推广工作,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看到国内的平面媒体大部分首先看重的是商业目的,而忽视了自己作为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在商业目的和社会责任之间进行选择时候,社会责任往往会妥协于商业目的,“硬性广告+软文”几乎是所有报刊媒体的广告销售手法,就是只要客户在其报刊上刊登了硬性广告,报刊会配套一定文字数量的软性文章介绍客户的产品,而这些软文很多时候都不是报刊记者来写的,往往是有厂商提供或者厂商聘请广告公司或者“枪手”来写,这样无可避免地在一份专业报刊上出现由厂家自卖自夸的文章,我觉得这个是中国报刊产业的一个悲哀。
由此我才把这个观点进行分享,建议大家在选择时候不要过于偏信音响杂志上文章,一定要明辨。
作者:
双虎龙跃
时间:
2003-5-24 12:12 PM
你觉得把音响器材交给“报刊记者”来写就会“中性公证”吗???
——十分圆滑无楞角的文字表述;好的很多却又不会有重大缺点的评论;大都一样的八股文笔形式;你不会从文中找到特别的激情但也不会得到十分沮丧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及四平八稳。
国内一位十分知名的Hi-Fi音响厂家的设计师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从那些杂志专业人员的器材评论当中,你很难看得出一个有着多年音响设计经验与文化背景的公司,与一个刚入道公司的产品之间会有什么多大的不同点。
让谁来写,由谁来写;是让杂志社的专业人员来写,还是由厂家或商家的技术人员来写等等,我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本质的关键。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是写出来的东西其客观、中性、深入的程度到底有多少;“作者”对自己名号尊重和严肃的程度到底会有多高。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不看器材评论中的具体品牌和型号,那么,这些器材评论中的文字表述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和区别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杂志社也是经济实体,他是要靠厂家和商家的广告支持才能生存和发展的,你看——中国老百姓所期望的“绝对真理”破灭了!
我认为:“实名制”是解决这一问题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中国有句古话:“人过留名,鸟过留声”,对十分要脸面的国人来讲,谁也不愿意给读者、给后人留下一个骂名吧!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