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决定音像1:1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10:51 AM
标题: 决定音像1:1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作为HIFI发烧友,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对音乐和器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决定音像1:1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希望大家出来说说,谢谢!
作者: jp    时间: 2011-7-7 11:00 AM
音像1:1比例?是说音像和真实的一样大?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11:09 AM
去过不少朋友的家里,发现很多系统的结像不是太理想:有的音像太高漂浮在空中,有的严重的像是从天花板上面发音一样。有的结像太低,像是蹲在那里唱歌似的。有的小提琴听起来像大提琴,有的3米多大的古典钢琴听起来如爵士钢琴。。。。。我个人以为:结像除了座位的高低影响外,更主要的是系统的高中低三端的平衡,能量的分布问题。还有听音空间的比例问题。。。。。。。三端平衡的系统音像的结像应该是正常1:1比例,形体大小适中。我以为:如果高频的的量感较多,低频不下潜,音像就像没有扎根一样漂浮在空中,这样的系统结像往往是偏高的;中低频较多,缺乏高频量感,这样的系统结像往往偏低,而且通常还会伴有结像肥大,表情木讷,缺乏活生感等现象;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结像不够理想的可以通过调整房间内的物品吸音等方法来获取。。。。 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11:13 AM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感谢JP,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希望您出来帮助大家理清一下这个概念,好吗?
作者: jp    时间: 2011-7-7 11:19 AM
在家庭环境和普通家用器材中,声像大小要做到和现实一样几乎是不可能,只能做到有尽量接近的高度,音色尽量接近而已。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1-7-7 11:21 AM
我不相信1:1,也没这必要。 因为家里根本放不下整个维也纳交响乐团 。。。。。。更放不下一架波音747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11:40 AM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感谢马生兄,但是发烧就是无止境的啊。。。。。音像比例当然越接近越好,你说呢?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11:44 AM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JP兄您说的好啊,烦请您说一下如何让音像比例更接近真实?谢谢!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7-7 11:55 AM
这样的话题可以出一本书了,有多大实际意义,值得商榷。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1-7-7 12:04 PM
原帖由 忘情冷雨夜 于 2011-7-7 11:40 AM 发表
感谢马生兄,但是发烧就是无止境的啊。。。。。音像比例当然越接近越好,你说呢?

你还别说,有些还原还真能1:1,甚至比现实的还大,是一种放大了的模式,比如细节的重现。但总的来说,与现实世界比,音响系统毕竟是规模很小的东西,局限性太大了。。。。。。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7 12:12 PM
音像的高度与两箱的宽度也有一定的关系,距离太大,有时结像就会在天花板上。另外,象协奏曲之类的,在后期制作时可能会对主奏乐器的形态大小作些处理。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7 12:38 PM 编辑 ]
作者: gentleman    时间: 2011-7-7 12:18 PM
那么多大的音场才算大?还是感觉不到的音场先算大?有标准吗?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7 01:24 PM
关于音像的问题看来要说清楚还是比较难的,上面诸如JP、马指导等专业人士也还说得不够透彻啊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7 01:45 PM
做到尽量接近现场的象真性是个大工程,需要整套系统的高协调度与环境的配合。
作者: jp    时间: 2011-7-7 01:48 PM
原帖由 忘情冷雨夜 于 2011-7-7 11:44 AM 发表
JP兄您说的好啊,烦请您说一下如何让音像比例更接近真实?谢谢!

要达到这个效果,关键还是要花钱呀,要有大空间,然后用大口径低音、个头很大的音箱,再加上好声的大功率后级,也就比较接近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7 01:57 PM
这也是为什么大型器材的可贵之处,听听大西湖、大珍尼西斯在大环境的表现就可以感悟到什么,只是对于一般的烧友,代价太大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01:58 PM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马生兄言之有理!我曾经去了嘉兴海盐的一位烧友家听音乐,他的听音室是长:8米,宽:5米,高:3.2米,是让台湾专业公司量身定做的标准听音室。采用前硬中吸后扩散的方式,顶是是大面积的二次余数扩散板,地上是实木地板加地毯。音箱摆位采用刘汉盛的三七一摆位法。。。。。音箱是法国劲浪至尊乌托邦,音源是加拿大SIM AUDIO转盘加解码,前级是美国麦景图,后级是4台麦景图275,线材有德国阿卡贝拉纯银线,蛇王线等。。。。。播放歌剧,人声,爵士乐,弦乐三重奏,四重奏,交响乐,音像非常接近于现场。。。。。让我们真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作者: jp    时间: 2011-7-7 02:05 PM
原帖由 忘情冷雨夜 于 2011-7-7 01:58 PM 发表
马生兄言之有理!我曾经去了嘉兴海盐的一位烧友家听音乐,他的听音室是长:8米,宽:5米,高:3.2米,是让台湾专业公司量身定做的标准听音室。采用前硬中吸后扩散的方式,顶是是大面积的二次余数扩散板,地上是实木地 ...

哈哈,这套的总价是多少?大听音室也是钱呀。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7 02:31 PM
现在上面诸位大侠专家总算是使出全劲说的有模有样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02:31 PM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这也是为什么大型器材的可贵之处,听听大西湖、大珍尼西斯在大环境的表现就可以感悟到什么,只是对于一般的烧友,代价太大了!》非常感谢芍药版主的真知灼见,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啊!希望芍药版主能否详细说说案例分析?谢谢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02:33 PM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谢谢LUHUI兄,也请您说说自己的感受啊?!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作者: q13867    时间: 2011-7-7 02:53 PM
发烧友追求极致可以理解,但CD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几乎没有不将形态做处理的,所以发烧友们再尽心竭力的还原也是在还原处理过的声像,个人愚见。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03:31 PM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q13867兄说的有理。但是,如果音响系统中播放的蔡琴的歌曲,你发现,蔡琴的音像只有1.2米高或者是1.8米高,是否我们可以忍受这种现象呢?
作者: 米其林    时间: 2011-7-7 03:48 PM
我的系统里 人声基本与我的头部水平 稍偏后于主箱垂直面 不知道这种定位是否在合理范围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7 03:53 PM
个人愚见:觉得以现在的优秀声学器材,还原这些器乐比例与形体站位是可以做到的,如超大的环境可以使用大口径喇叭阵列与电子分音加功放阵列来增加声压与能量感,难还原的是现场的是极自然无压迫的松融与真实音色。抛开器材的风格,越大口径的单元设计的大箱与充裕功率的前端保证就可以越接近。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1-7-7 03:54 PM 编辑 ]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04:15 PM
标题: 回复 24# 的帖子
米其林兄,你好!我个人以为:蔡琴的音像应该在两个音箱后面一点的中间的位置,蔡琴的高度应该在1.5米左右,蔡琴的口型应该如盛饭的小碗那么大。不知仁兄共鸣否?!
作者: 米其林    时间: 2011-7-7 04:18 PM
大致共鸣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04:22 PM
标题: 回复 25# 的帖子
芍药兄说的太好了,我们虽然无法真正达到1:1音像的比例,但是越来越接近的可能性确实存在的。。。。。所以我以《决定音像1:1比例的关键是什么?》这篇文章,来到昌业论坛,与各位烧友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大家一起来找找这个关键是什么?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7 04:26 PM
系统里 录音的人声高度应该是基本在聆听者的头部水平一般高的 太高和太低都是不对的,一方面跟座位高低有关,另一方面也可以调整音箱的倾角(或者前倾或者后仰),当然还跟听音环境也有关系,大家都可以试试看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04:28 PM
上次我去了1234兄家聆听音乐,我发现:1234兄的器材所发出的声音的音像可以说非常接近!故,在此,希望1234兄出来说说您的器材是如何调教达到这种音像接近真实比例的?欢迎欢迎!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7 04:30 PM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04:38 PM
标题: 回复 29# 的帖子
问题是德国老虎鱼公司录制的男声,音像高度在1.7米左右,1234兄家的器材就是发出的这种音像高度啊?想想,唱片的公司的不同录制方式也会造成音像比例的不同吧!?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7 04:51 PM
但大部分录音应该是正常高度的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7 04:55 PM
标题: 回复 33# 的帖子
仁兄说的有理!希望你也来说说决定音像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好吗?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7 05:03 PM
音像比例?的确不好言啊!首先要有理想的听音环境和优秀的音响器材;其次要有正确的听音软件,还要有聆听现在音乐会的经验,方能在器材放送音乐时去谈音像比例!
作者: zyf1234    时间: 2011-7-7 05:35 PM
从耒沒有研究过声像关系,回荅此问题,有点难。只要囗型定位正确,能看到一点发声,我想音像基夲正确了。同样乐噐定位正确,前后,上下,左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那末声像就很理想了。如果发声点是一个平面,何耒声像3D效果?
    所谓1:1。就是现埸效果,这是一个微观世界。沒有公式借签,完全靠心力决定!玩音响的意义不在于马到成功,而在于不断求索,奋力求成!
    重华斧下知其声,伯牙从此留嘉名。调和引得薰风生,绢丝相纠成织锦。
作者: desklong    时间: 2011-7-8 08:13 AM
音响系统和现场比还是不一样的吧 不必过于追求极致啊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08:31 AM
标题: 回复 35# 的帖子
luhui兄所言极是,我以为:在平衡对称的空间内,合理搭配的音响器材发出三段平衡的金字塔型的音乐类型,是能够接近音像真实比例的!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09:52 AM
标题: 回复 36# 的帖子
1234兄谦虚的态度,却深藏着对音乐,音像的独特理解!扎实的功底,深不可测的文化底蕴,是妙语连篇的滚滚涌泉啊。。。。。佩服佩服!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8 10:10 AM
这个话题非常好,从大家的热烈讨论中也受益匪浅!
请大家继续积极讨论!
作者: 华贵打火机1    时间: 2011-7-8 10:16 AM
标题: 华贵打火机1
闭着眼睛听音乐.任凭想像拟音像.!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8 10:20 AM
该话题的想象空间好大( ⊙o⊙ )哇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11:19 AM
标题: 回复 18# 的帖子
回复JP兄:音响设备加上装修加上音乐软件,估计在200万元左右。海盐的这个烧友以前家里弟兄多,非常穷,但是他从小喜欢音乐。。。。。后来,穷者思变,东拼西凑创办了一家迷你型的塑料粒子加工长,正好赶上好光景,通过几年后,身价已经最少1亿吧。。。。为了圆梦,在自己的厂区里,制造了标准的听音室,配备了自己喜欢的音箱器材。。。。。。所以,人生一定要有目标,即使你现在不富裕,当你锁定目标,披荆斩棘,相信:定能有所突破!玩音响玩音乐,也需要目标。没有目标,犹如墙头草,东风东倒,西风西倒。。。。嘴上不要总是说不可能,世上没有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古人总是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古人却不知:现代人通过发明抽水机,成功地把水往上走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11:22 AM
标题: 回复 41# 的帖子
《闭着眼睛听音乐.任凭想像拟音像.!》华贵打火机1兄说的妙啊,用意念来聆听音乐,高境界,顶!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11:27 AM
标题: 回复 40# 的帖子
感谢芍药兄的鼎力支持。。。。玩音乐,玩音响,通过昌业论坛,大家畅所欲言,方可进步如飞啊!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8 11:30 AM
原帖由 忘情冷雨夜 于 2011-7-8 11:19 AM 发表
回复JP兄:音响设备加上装修加上音乐软件,估计在200万元左右。海盐的这个烧友以前家里弟兄多,非常穷,但是他从小喜欢音乐。。。。。后来,穷者思变,东拼西凑创办了一家迷你型的塑料粒子加工长,正好赶上好光景,通 ...


说得好,一把好琴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个梦想,一套适合自己的音响也是爱乐者的知己。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11:49 AM
其实:一个良好的听音标准,大家较能达到一个共识的。
不过,没听过正确结像形体的烧友,没有参照的情况下,对这个概念也比较模糊。
HiFi,玩的就是心态!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11:53 AM
《一把好琴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个梦想,一套适合自己的音响也是爱乐者的知己。》这句话,芍药兄您说的太到位了。。。。。。。没有见多识广的修养,是不可能有这种高深的领悟的!顶!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12:06 PM
大家试着先把自家系统的三维空间先调出来:首先是离箱感,离箱感出来了,才能正确表现系统里的声场宽/深/高,。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让音像比例越来越接近真实。我们一起来试试,或许会让我们惊喜不已嗷!
作者: jp    时间: 2011-7-8 01:17 PM
在一般家庭环境下要做很多妥协,声学处理不能做得太多,音箱不能离墙太远,这样很难获得“离箱感”。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03:24 PM
标题: 回复 50# 的帖子
JP兄说的是实情啊,但是如果通过一点一滴的慢慢摸索,相信在少花钱的基础上,还是能够得到惊喜的!成功绝非偶然,过程不可避免!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7-8 03:46 PM
大环境大系统固然能够直逼现场听感,小家庭小系统,只要用心钻研,反复实践,方方面面不懈调校,辛勤的付出会换来像真度,音场,定位的逐步改善。当然越趋完美是要呈几何级的付出的。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1-7-8 03:49 PM
呵呵。。。。。。。俺来学习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03:51 PM
标题: 回复 53# 的帖子
谢谢逗你玩兄的支持!其实:音像和录音关系也很大的!能把站着拉的小提琴、站着唱的人声、与坐着拉的大提琴、坐着弹的钢琴高度区分开来已经很好了。。。。。。
作者: 2009lg    时间: 2011-7-8 03:54 PM
原帖由 忘情冷雨夜 于 2011-7-8 03 PM 发表
谢谢逗你玩兄的支持!其实:音像和录音关系也很大的!能把站着拉的小提琴、站着唱的人声、与坐着拉的大提琴、坐着弹的钢琴高度区分开来已经很好了。。。。。。
关键是把录音麦克放置在什么位置!
如果是把麦克风放置地面而录人站着唱歌的话,重播时就能显现一个人的高度了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8 04:00 PM
忘情兄对于音像很有见地,对于重播音乐也很有想法。这2天忙到死,一个下午4个会,抽空回一下。

最近小弟在折腾环境,看到过一个香港专家的测试文章,对于频宽50HZ-20KHZ的音箱,建议离后墙1.5米,而对于20HZ-40KHZ的音箱,推荐离后墙3.8米左右,而BBC对于听音环境40平米左右的建议,基本上也肯定了,普通家居环境很难具备理想化的条件;其二,对于完整结像,需要环境里6个平面的12个反射射点达到相对均衡的反射,减少直达声与反射声的延迟和忽扰,这需要整体器材达到一个相当平衡的水平,即有上,有下,有中间,这也是一般烧友的器材难以达到的。

毕竟忘情兄那么投资200万,拥有标准比例的听音室的朋友,对于很多烧友来说也是可望不可及的。但,如果烧友们多一些注重环境与器材的互补和搭配,或许,让音像尽可能接近环境和器材的最大潜力,那么也是很值得的。

因此,对于音像大小的追求,需要一个度,需要必要的妥协,空中楼阁或许很漂亮,但不如脚踏实地充分发掘自己所拥有的潜力,或许,更容易得到心态上的平衡。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1-7-8 04:01 PM
忘情兄说的是。。。。。。。。唱片的录音水准参差不齐,重放的器材档次不一,听音的环境处理有好有坏。。。。。。。。。一切的一切决定了音像比例的大小。哈哈。。。。发烧有时真的很容易。。。。。。有时又真的很难。。。。。。。。。就看咱们如何把握了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1-7-8 04:02 PM
原帖由 2009lg 于 2011-7-8 03:54 PM 发表
关键是把录音麦克放置在什么位置!
如果是把麦克风放置地面而录人站着唱歌的话,重播时就能显现一个人的高度了

2009兄好。。。。。。。。咱们又见面啦
作者: jp    时间: 2011-7-8 04:06 PM
原帖由 2009lg 于 2011-7-8 03:54 PM 发表
关键是把录音麦克放置在什么位置!
如果是把麦克风放置地面而录人站着唱歌的话,重播时就能显现一个人的高度了

在录音室里,人声录音一般都是近咪方式。如果是流行音乐现场录音,麦克风同样离歌手很近;如果是歌剧现场录音,麦克风会离演唱者远一些,但通常不会放在地面,而是采用在演唱者上方悬挂的方式。但不管怎么样,录音的讯号都被送到调音台。声像的位置会由录音师来加以调整。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8 04:15 PM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04:16 PM
标题: 回复 59# 的帖子
JP兄说到关键上了。大家共同沟通,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共同度过。。。。。其乐融融啊!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8 04:16 PM
某专业录音测试场所,苛刻的测试环境

某音响设计师的试听环境

由此看,专业和休闲,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关键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即可。


作者: jp    时间: 2011-7-8 04:18 PM
关于音场的三维度、逼真性,这些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要实现起来很不容易,只能是一步一步去接近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04:22 PM
标题: 回复 52# 的帖子
《大环境大系统固然能够直逼现场听感,小家庭小系统,只要用心钻研,反复实践,方方面面不懈调校,辛勤的付出会换来像真度,音场,定位的逐步改善。当然越趋完美是要呈几何级的付出的。》王白石兄说到好啊!我们不能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坚定信心,不懈努力,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的!上帝关了一扇门,但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
作者: jp    时间: 2011-7-8 04:24 PM
从KK版主提供的图片来看,该设计师的试听环境也很一般,主要是房间的反射太强,对音质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他是尽量避开这些弊端,例如他采取近场聆听的方法,以减少反射声的影响,一般发烧友很少会离得这么近去听。另外他把身后的门打开了,便于低频的“排泄”,这样也不易产生驻波。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04:24 PM
标题: 回复 62# 的帖子
仁兄的图片真漂亮,谢谢你的支持!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05:17 PM
标题: 回复 55# 的帖子
2009lg 兄,您的幽默,让我心情愉悦!谢谢您的支持!同时,请您也来说说接近真实音像的关键是什么,好吗?这样我们就可以博取众人之长,摒弃个人之短啊!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8 05:28 PM
kkman2002兄的图片中的主人公怀中抱着一条狗在听音乐。。。。。估计这里面有奥妙,有学问。。。。。为什么呢,个人愚见:如果音箱器材发出的声音刺耳,声音不平衡,估计,这条狗早就夺路狂奔了。。。。。以前,我好像看过关于通过猫狗的敏锐听力来调试音响的文章,不知众位烧友如何理解。。。。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谢谢!
作者: guhelim    时间: 2011-7-9 11:45 AM
刚刚看到这贴;也说一下吧 从目前喇叭的体积和听音房的大小;追求音像1:1是不切实际的;就算西湖 的旗舰也不行因为音乐厅的交响乐队的大小与音乐厅的大小;以及管风琴的低频的高音压却不带压迫感的声音;不可能紧靠几个 18寸 的单元就能还原的;我们能追求只是音像等比例这点西湖就做得不错
作者: guhelim    时间: 2011-7-9 11:53 AM
标题: 回复 62# 的帖子
功放是ModWright;难道这个就是Dan Wright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9 12:16 PM
我的一位朋友的器材是属于一般般的:音源是英国美丽安MCD200,功放是音乐之旅EC-3,音箱是AE109,线材:2付艺康斯大红电源线,讯号线是英国AUDIO NOTE的27股4N纯银,喇叭线是艺康斯的MS2.3(3米)。音箱离后墙1.5米,二箱距离侧墙50厘米,内凹角度25度。电源是从电表里直接拉了一天6平方的电源专线至听音室,墙插是二手的美国荷宝,相位是:人面对正品字型墙插:左火右零。当然,人面对器材的尾插(正品字型)也是左火右零。他的听音空间是:长是4.7米,宽是3.4米,高是2.9米。顶上全部是50CMX50CM的二次余数木制扩散板,二边侧墙是用宽30cm,高2.9米的长方形包裹玻璃纤维棉的吸音块,音箱后面是实墙,二个墙角用板材围成半圆形低频陷阱,里面灌冲海绵,每个低频陷阱上用冲击钻打上3MM的小孔,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是3.5CM。听音位沙发后面是整片书柜和CD柜。。。。。播放辛德勒名单,白头佬,民歌蔡琴,陈洁丽的一水隔天涯,马勒5号交响曲,多手仔等碟片时,我都无法深信这么一般的器材竟能播放出如此质感强烈,音像比例合适,声场错落有致,纵深包围感良好的音乐来!!!可以负责任的形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总算真正感悟到:有品质合理搭配的HIFI音响,只有空间合理制造,重视电源,重视音箱摆位,重视器材避震。。。。非常有可能制造出让人感到美妙的音乐来的!
作者: guhelim    时间: 2011-7-9 12:18 PM
标题: 回复 71# 的帖子
但是永远无法再现出现场庞大的气势和规模感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9 12:25 PM
其实音像1:1比例是一种概念,一个目标,能够越来越接近真实音像,是我们HIFI发烧友的目标!关键是如何接近音像1:1比例?
作者: guhelim    时间: 2011-7-9 12:45 PM
极大地喇叭 极大的空间;卡玛的传奇老大或许可以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9 01:38 PM
你好guhelim兄,毕竟我们是工薪阶层啊,应该把钱用在刀口上啊!接近音像真实比例是我们烧友在不化大笔金钱的基础上进行的努力探索。。。。。。。
作者: 华贵打火机1    时间: 2011-7-9 02:24 PM
标题: 华贵打火机1
每个发烧友可根椐自巳的实际去追求理想!实际最好!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9 02:54 PM
言之有理啊,华贵打火机1兄!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10 10:45 AM
我以为:欣赏音乐是一种艺术的精神活动,要有感觉;HIFI发烧是一种理论的技术活动,要有逻辑。通过HIFI发烧达到欣赏音乐的高度境界,是一个人感觉和逻辑的整合活动,能够作这样整合的人,是一个智慧和比较完美的人,是一个感性和理性水平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人,是艺术和技术的统一。所谓一个人的才情就是这样体现的,才是理论的技术的思维;情是感觉的艺术的思维。拥有才情的人是可爱的人。从这个观点出发,光拘泥于HIFI技术,在器材里出不来,甚至把HIFI器材的无限升级当作炫耀财富的手段,并只知听火车汽车咆哮和打碎玻璃声音的人不是真正的HIFI发烧友,他没有将技术和艺术结合的本领。即便承认这样的人有才,于情是没有的。而自认懂得欣赏音乐,却无视器材高低,并根本否认器材对欣赏音乐有重要作用的人,最多也是有情无才的水准,这样的人跨出家门半步你就会发现其实他很蠢。HI-FI发烧的目的是为了艺术地生活着,完成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大烧友,它讲究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器材的绝对价值,不然就不是大烧友而是大烧钱了!
作者: zyf1234    时间: 2011-7-10 12:11 PM
玩音响,玩者是业主,应有像用人之正确心态.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必容所短,天下和谐矣!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7-10 12:46 PM
原帖由 zyf1234 于 2011-7-10 12:11 PM 发表
玩音响,玩者是业主,应有像用人之正确心态.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必容所短,天下和谐矣!

真够绕口的,读起来更是费劲。
作者: zyf1234    时间: 2011-7-10 02:15 P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1-7-10 12:46 PM 发表

真够绕口的,读起来更是费劲。

     是有点半生不熟.耒点爽口的.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这种精神可贵,如果有人能做到,何愁何事不能办成?!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10 04:39 PM
标题: 回复 81# 的帖子
1234兄,说的好,顶!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11 09:07 AM
玩HIFI音乐的人其实分两类:一类叫声音审美派,一类叫声音刺激派。声音审
美派是传统的、年纪比较大的那种人,他们从HIFI音乐中获得情感的愉悦并完成关于声音
的审美过程;声音刺激派是新锐、年纪比较轻的一类,他们从HIFI音乐中获得听觉的高度
刺激并完成情感宣泄的过程。两种流派严格意义上都是审美,但主要兴奋点不一样,前者
主要是心理活动,后者主要是生理活动。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1-7-11 09:29 AM
“前者主要是心理活动,后者主要是生理活动”,有意思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11 09:40 AM
标题: 回复 84# 的帖子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12 10:36 AM
我玩HIFI不乱烧钱的秘诀:

1、提高HIFI水平的唯一途径就是烧友之间的交流,最好是设身处地的到烧友群中,聆听他们的器材,交流彼此的心得,尤其是那些从80年代坚持到现在的老烧友,他们的经验简直就是一笔财富。

2、现在的HIFI杂志上的器材文章绝大部分是枪手文章,你不要指望能从这些文章得到真实的信息、正确的指引,更不要被文章的翩翩文字迷惑了思想。因为定义一件器材的好坏只能依靠你自己实地的聆听。

3、不要盲目升级,不要因为对现有器材的不满意就急着换其中的某一件或一整套;事实上,不经过仔细调教合理搭配,10万元的器材组合比起2万元的好听不了多少;同道理,贸然更换现有器材中的某一件有是不明智的。

4、不要以为升级器材就一定能换来声音脱胎换骨的变化,因为只要搭配得当,2万元的组合比起5万元的组合也就是差一点点;如果你在乎的是音乐而不是那“一点点的差别”,那么钱就自然省下来,留着干更有意义的事或升级10万元器材吧。

5、不要“唯品牌论”,因为随着AV/数码时代的到来,大量国外纯HIFI品牌因为HIFI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已经改变了产品经营策略,声音趋向日益“AV化”,品位有所降低;事实上,众多品牌因为老板易人,早以名副其实,原有的声音神韵丧失跆尽,只有一个昔日招牌在骗人了。
作者: yang11    时间: 2011-7-12 10:57 AM
标题: 很有道理
“忘情兄”总结的非常好!
   听音本是主观产物,声音的差别远远小于价格的差别。初级“烧友”多是对器材的盲目崇拜,中级或者高级烧友升华到感性加理性共同领略、感悟音乐。
    第2、3、5条正是点击到了时下“音响界”之穴位,本已是受众很小的空间,再这样“折腾”,恶性循环已在所难免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12 11:02 AM
标题: 回复 87# 的帖子
感谢yang11兄的共鸣!三人行,必有我师。。。。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7-12 11:03 AM
上述几位专家都说到点子上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12 11:05 AM
标题: 回复 89# 的帖子

作者: LG    时间: 2011-7-12 11:07 AM
标题: 回复 86# 的帖子
总结的很好
挖掘器材的潜能,升级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12 11:23 AM
原帖由 忘情冷雨夜 于 2011-7-12 10:36 AM 发表
我玩HIFI不乱烧钱的秘诀:

1、提高HIFI水平的唯一途径就是烧友之间的交流,最好是设身处地的到烧友群中,聆听他们的器材,交流彼此的心得,尤其是那些从80年代坚持到现在的老烧友,他们的经验简直就是一笔财富。  ...


楼主对音响的感悟非常深刻,令人佩服!
器材仅是我们追求理想音效的一个非常基础环节,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小,如果还是仅仅停留在器材方面,会忽略很多。
无论是高或者低价位的器材都涉及到与环境系统的结合,都需要调教,都不是一朝能解决的事情,但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精力,这是关键!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7-12 11:27 AM
原帖由 忘情冷雨夜 于 2011-7-12 10:36 AM 发表
我玩HIFI不乱烧钱的秘诀:

1、提高HIFI水平的唯一途径就是烧友之间的交流,最好是设身处地的到烧友群中,聆听他们的器材,交流彼此的心得,尤其是那些从80年代坚持到现在的老烧友,他们的经验简直就是一笔财富。  ...

楼主搞点这样的论题倒是比较实际,整些有用的,莫去动辄就是1;1对普通家庭简直就是空中楼阁。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12 11:56 AM
标题: 回复 92# 的帖子
非常感谢芍药兄的支持!我非常愿意来到昌业论坛与大家共同分享hifi的乐趣。。。。。
我喜欢昌业论坛的纯净气氛,而非家电论坛里面的谩骂,挤压,讽刺,挖苦,帮派。。。。。。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12 12:12 PM
标题: 回复 93# 的帖子
感谢《在路上》兄,决定音像1:1比例的关键,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目标,一个非常复杂的浩大工程。。。。。如果我们有机会去聆听几场高规格的歌剧,弦乐四重奏,交响乐。。。。。有理由在经济的允许下,在音乐的驱使下,对音响搭配,听音空间的合理制造,等等方面,追求接近真实音像比例的冲动来!当然,失败的可能性极大!但是,想想:只要曾经奋斗过,拼搏过,成功与失败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1-7-12 12:21 PM
标题: 回复 91# 的帖子
感谢LG兄的共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
作者: zyf1234    时间: 2011-7-12 06:42 PM
具体一点应该是耳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心里因素决定着耳朵的平衡.今天住房大了,吃得好了,有的还有汽车.谁人满足?玩音响,最重要端正心态,不要异想天开.完美在心中,好高鹜远
永不完美.
作者: LG    时间: 2011-7-12 08:24 PM
摘一句“hifi168论坛”一位楼主的话,非常精辟;“一个对人生,对家庭负责的人,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与额度,不要仅仅为了发烧而发烧,要懂得享受包括亲情在内的人生美好,这样,你的业余爱好才有更高的意义。”

我想,这应该就是正常业余爱好与痴迷不误的界线了吧!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12 09:26 PM
原帖由 忘情冷雨夜 于 2011-7-12 11:56 AM 发表
非常感谢芍药兄的支持!我非常愿意来到昌业论坛与大家共同分享hifi的乐趣。。。。。
我喜欢昌业论坛的纯净气氛,而非家电论坛里面的谩骂,挤压,讽刺,挖苦,帮派。。。。。。


谢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话题合则诚交,话题不合不如一笑而过.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1-7-13 03:50 AM
其实个人觉得在普通家居环境中追求1:1确实意义不大,因为我们还原的只是唱片,唱片也是经过录音师处理后的产物,财力充裕者可以去追求接近那种形体感,音响器材本无十全十美,而音乐本来回归的是感动。。。。。。。。。。。去努力过去就是一种经历和收获。。与君共勉。。。。 。。。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