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了解《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 P6:中录“DG大禾花系列”CD [打印本页]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7:33 PM
标题: 了解《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 P6:中录“DG大禾花系列”CD
  本贴标题起名为《了解〈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意为了解,而非推荐。
  《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30CD套装)是由NAXOS公司提供ESA-BYTE原始母带、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出版、广东星外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被《企鹅唱片指南》冠以三颗星以上的NAXOS公司的一个套装产品。
  应该说,《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套装的商品名称起得有点哗众取宠,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标题党”的嫌疑。直到看完该套装的介绍,我才明白这个套装应该是“NAXOS唱片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才比较贴切和名负其实。
  不错的曲目(有点冷门),宁静的背景。这盒套装作为古典音乐的入门或作背景音乐播放,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从139元、30CD(每张4.67元)套装的低廉价格和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的营销模式的角度来看,其性价比以及购物的便利性等都是值得赞扬的。
  如果以HI-FI型老烧挑剔的耳朵来欣赏这套CD,而不考虑其性价比因素,这个由国内出版和发行的套装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而且,也有不少的烧友不太喜欢NAXOS CD的声音。因此,这套CD也就没有了了解的必要。但是,该套装中的每张CD的封套背面都印有中文的简要提示、演出团体和曲目以及企鹅的评鉴。
  由此,我们换个视角来看这个套装:如果我们循着这套CD的内容、演出团体和权威的企鹅评鉴(我认为,企鹅以音乐性为主,兼顾音响性。而TAS则以音响性为要)的线索,去寻找和购买自己心仪的、由NAXOS公司出品的原盘CD,就能为我们在“寻宝”的过程带来便利,并指明捷径。况且,NAXOS公司在唱片制作上所选的“音材”也能为我们拓展在选碟与聆赏方面的视野。从这个意义上说,NAXOS《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的这个套装中的专辑内容和企鹅对该专辑的评鉴,似乎就有了了解的必要。当然,是否喜欢NAXOS的风格和声音,那就另说了。

  说明:1、图片中的“目录”与“评鉴”为同一专辑封套背面的两个截面;2、专辑的介绍均取自网上。为缩短篇幅,部分资料作了剪辑。感谢原作者。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6 08:45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7:37 PM
  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

  碟数:30
  格式:套装
  出版社: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发行公司:广东星外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ISBN:6951082300226
  条形码:6951082300226
  ISRC:CND050458600
  ASIN:B004HO4UAG
  
  商品描述
  《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是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的、目前世界上最权威、曲目最丰富的一本唱片评介书籍,也是全球音乐爱好者和CD收藏家购买唱片的首要参考书。NAXOS(拿索斯)唱片是目前全球最畅销的三大古典名牌之一。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售出6张古典唱片,就有一张来自NAXOS!
  这套“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是NAXOS众多录音名品中的菁华之选,共包括30张唱片,都是被《企鹅唱片指南》冠以三颗星以上的发烧级古典极品,从各方面衡量皆属最佳演奏、最佳录音效果的典范!
  系列中包括了布达佩斯交响乐团演绎的伟大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全集》,被企鹅评鉴的鉴赏家们赞誉为“演奏热情及神采飞扬,音乐推进自然流畅……毫无疑问这是所有现存录音版本中的优胜者。”更有当今炙手可热的合奏乐团“柯达伊四重奏乐团”激情献上的《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76号》、1992年GFA国际吉他大赛首奖——杰森•米奥斯完美演绎现代吉他音乐《吉他桂冠》、被《企鹅唱片指南》称为“浴火凤凰般的弓法”的现代小提琴大师卡勒演奏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等等绝世之作。演奏乐团也包括众多世界顶级乐团如皇家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维也纳室内乐队及萨尔斯堡室内乐队等。
  此次采用的是由NAXOS公司提供的ESA-BYTE原始母带,弥足珍贵,音质完全不逊色于国外原版,令原始录音原汁原味地再现在听者面前。更有来自古典音乐权威人士、NAXOS总裁klaus-Heymann先生的倾情护航,亲自给中国古典乐迷越洋寄语推荐,实为极具收藏价值的古典珍品。

  《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清单:
  01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NAXOS-011)
  02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76第一~三号(NAXOS-012)
  03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曲64第四、五、六号(NAXOS-013)
  04 帕格尼尼: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NAXOS-014)
  05 泰雷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NAXOS-015)
  06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全集(NAXOS-018)
  07 吉他桂冠:杰森•米奥斯(NAXOS-019)
  08 艾尔加:第三号交响曲(佩内编篡)(NAXOS-020)
  09 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信,作品九(NAXOS-021)
  10 巴伯:第一、二号交响曲/《丑闻学校》序曲/第一首弦乐随笔(NAXOS-022)
  11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20,13号K.466,K.415(NAXOS-023)
  12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交响诗(NAXOS-024)
  13 舒伯特:第三、六号交响曲(NAXOS-025)
  14 马勒:第四号交响曲(NAXOS-026)
  15 理查•施特劳斯:意大利交响诗/妲奈之恋/《玫瑰骑士》圆舞曲(NAXOS-027)
  16 威尔第:歌剧大合唱精华集(NAXOS-028)
  17 瑞典管弦乐精华录(NAXOS-029)
  18 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109、110、111(NAXOS-030)
  19 韦伯: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波尔卡舞曲/F小调钢琴小协奏曲(NAXOS-031)
  20 英国著名弦乐精华录(NAXOS-032)
  21 勃拉姆斯/舒曼:大、小提琴复协奏曲/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NAXOS-033)
  22 德沃夏克:交响曲第三、六号(NAXOS-034)
  23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九号交响曲(NAXOS-035)
  24 莫扎特:交响曲25、32、41号《茱比特》(NAXOS-036)
  25舒曼/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NAXOS-037)
  26 海顿:交响曲82号《熊》、第96号《奇迹》、100号《军队》(NAXOS-038)
  27 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拉威尔:序曲与快板(NAXOS-039)
28 维瓦尔第:双簧管协奏曲集Ⅰ(NAXOS-040)
  29 维瓦尔第:双簧管协奏曲Ⅱ(NAXOS-041)
  30 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 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NAXOS-042)

  注:专辑名称后的括号内为CD印刷面的编号,NAXOS的原盘编号见封面图片的右上角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3 11:10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7:39 PM
  拿索斯公司简介

  拿索斯(NAXOS),HNH国际有限公司的唱片品牌,成立于1987年。这个成立仅十年的唱片品牌被公认为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后起之秀。
  1997年,NAXOS在法国嘎纳举行的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著名的大牌唱片公司,被授予嘎纳古典音乐唱片大奖(cannes classical awards)的“年度最佳品牌”(best label)称号。它出品的唱片已达两千余种,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所有标准曲目,演奏家大多为新秀中的佼佼者,也有少数业已成名的著名演奏家和音乐团体,更有不少本来鲜为人知的演奏家在NAXOS的宣传下渐渐成名。如钢琴家扬多、大提琴家克利盖尔、小提琴家卡勒尔、指挥家德拉霍斯等。
  NAXOS坚持以低廉的价格(40元)提供高质量的音乐享受,对大公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牌公司不得不竞相推出廉价系列的CD与之它抗衡,最终的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
  许多乐迷对拿索斯的音质抱有怀疑。其实,从八十年代末至今,它的录音质量逐年提高,精品不断,己稳定在较高的水准上,有近二百张“三星”级CD。
  1997年,原DECCA的著名制作人保尔·迈尔斯跳槽到拿索斯,使拿索斯的录音水准更上一层楼。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3 07:01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7:41 PM
  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包装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2 09:03 PM 编辑 ]

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包装.jpg (11.98 KB, 下载次数: 595)

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包装.jpg

包装盒(顶).jpg (232.84 KB, 下载次数: 608)

包装盒(顶).jpg

包装盒(侧).jpg (220.1 KB, 下载次数: 593)

包装盒(侧).jpg

包装盒(底).jpg (280.05 KB, 下载次数: 588)

包装盒(底).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7:47 PM
  01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CD印刷面编号:NAXOS-011 下同)

  帕格尼尼的这24首小提琴随想曲,可以说是他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代表作品。尤其是其第十三随想曲(魔鬼的哭声)、第二十四随想曲(主题与变奏),最有代表性。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2 09:04 PM 编辑 ]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jpg (141.91 KB, 下载次数: 585)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jpg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71.78 KB, 下载次数: 669)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评鉴.jpg (119.6 KB, 下载次数: 606)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7:52 PM
  02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76第一~三号(NAXOS-012)

  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其实也是“弦乐四重奏之父”。许多评论甚至认为,海顿对于弦乐四重奏这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要超过作曲家对交响曲发展的贡献。
  所谓“弦乐四重奏”,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所组成的。这四种弦乐器代表四个声部,从而构成一个高中低音相当完整的小型乐团。
  海顿经过数十年对弦乐四重奏这一曲式的创作,逐渐确立了其基本创作技巧以及四乐章的整体构架。又经过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等一代代后辈音乐大师的完善,弦乐四重奏逐渐成为了“室内乐”的代表形态,其拥有均衡的四部合声,音色容易协调,表现力丰富,音域宽广,富于音色对比。
  海顿从18岁开始创作弦乐四重奏,直到晚年一直未曾间断,作品往往是以曲集的方式出版,通常习惯以六首作品为一个整体,辑成一套。早期的作品作曲家自己称之为“多声部嬉游曲”或者“四声部嬉游曲”,在诸多方面还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海顿逐渐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形式。
  在众多作品中比较引人瞩目是晚年的一些作品,具有代表性的则是No.75-No.80这六首。这套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797年,也就是海顿写下《小号协奏曲》之后的一年。由于曾经出价转让给约瑟夫·艾尔道迪伯爵,所以有了《艾尔道迪四重奏》这样一个标题。实际上大家更熟悉其中三部作品的小标题:《五度》、《皇帝》、《日出》。d小调的No.76《五度》是因为其第一主题的主要动机为下降五度音型而得名。而降B大调的No.78被称之为《日出》,则因为整部作品体现出精神抖擞的气质而得名。C大调的No.77的第二乐章主题是著名的《皇帝赞歌》,所以被称之为《皇帝》。这个背景很能体现海顿“忠君爱国”的情结。在伦敦的时候,海顿便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示,很想为自己的祖国创作一首国歌。
  柯达伊四重奏团成立于1966年,由匈牙利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的学生组成。经过几次人员变动,柯达伊四重奏团已经成为具有匈牙利传统弦乐四重奏风格的演奏团体了。乐团成立初期,受到弗里吉斯·向陀尔、维尔莫斯·塔特拉伊和安德拉斯·米哈伊诸教授的悉心指导,尤其是后者对该重奏团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
  柯达伊四重奏团自成立以来成绩斐然,至今已获得“李斯特奖”(1970)、“匈牙利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称号(1990)以及“巴托克·帕斯托利奖”(1996)。该团在Naxos演绎的多款海顿的室内乐作品都获得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三星以上的好评鉴,1993年发行的室内乐专辑(海顿:弦乐四重奏Op.64)被古典CD杂志评为最佳唱片。
  柯达伊四重奏团的首席小提琴阿蒂拉·法尔瓦伊:16岁时即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师从斯尼科夫斯基教授。1979年获西盖蒂国际小提琴比赛二等奖。翌年获胡巴伊比赛一等奖。毕业以后,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的约瑟夫-西沃教授指导下继续深造。1980年加入柯达伊四重奏团。
  第二小提琴托马斯·萨博出生于布达佩斯。七岁即开始学音乐。1969年毕业于李斯特音乐学院。当时他已经是匈牙利国家乐团的成员了。后来成为布达佩斯节日乐队的第二小提琴首席。在大学期间,萨博研习并演奏室内乐,1969年成为柯达伊四重奏团成员。
  中提琴嘉博尔·费亚斯出生于杰尔,并在那里接受基本音乐教育。1963年—1967年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并成为李斯特室内乐团成员。1966年他进入柯达伊四重奏团,1968年该团在布达佩斯举行的莱奥-韦纳国际四重奏比赛上获一等奖。1969年,费亚斯个人获ARD慕尼黑三重奏比赛二等奖。
  大提琴杰尔吉·埃德尔:在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埃德-班达教授。完成学业后他继续在美国与加拿大的耶鲁大学(1978)、班夫中心美术学校(1983)以及威斯康星大学(1984—85)学习。他曾担任布达佩斯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多年。他还是埃德尔弦乐四重奏团的创始人。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2 09:05 PM 编辑 ]

海顿:弦乐四重奏曲三首.jpg (115.11 KB, 下载次数: 601)

海顿:弦乐四重奏曲三首.jpg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76第一~三号 演奏团体与目录与目录.jpg (143.5 KB, 下载次数: 556)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76第一~三号 演奏团体与目录与目录.jpg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76第一~三号 评鉴.jpg (155.26 KB, 下载次数: 601)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76第一~三号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7:55 PM
  03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曲64第四、五、六号(NAXOS-013)

  资料同上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2 09:07 PM 编辑 ]

海顿:弦乐四重奏曲三首 Op.64 No.4-6.jpg (131.63 KB, 下载次数: 579)

海顿:弦乐四重奏曲三首 Op.64 No.4-6.jpg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曲64第四、五、六号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39.49 KB, 下载次数: 608)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曲64第四、五、六号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曲64第四、五、六号 评鉴.jpg (167.14 KB, 下载次数: 676)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曲64第四、五、六号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7:58 PM
  04 帕格尼尼: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NAXOS-014)

  伊利亚·卡勒,以全然掌控乐曲的宏观角度,火花迸射地演出,乐团则以适当的沟通充分支持独奏,优雅地奏出流畅、眩目的意大利风。汇成此张“大师手中的大师”,经典完美版。
  师承俄罗斯名小提琴家柯岗(Leonid Kogan)的伊利亚·卡勒,拥有几乎可和帕格尼尼相匹敌的超凡技巧,身为帕格尼尼、柴可夫斯基、赫尔辛基三项大赛金牌得主的他,以全然掌控乐曲的宏观角度,火花迸射地演出,乐团则以适当的沟通充分支持独奏,优雅地奏出流畅、眩目的意大利风。录音有着适当的温暖堂音,麦克风也不会太靠近独奏者。由卡勒在本辑的表现看来,确实是个超卓的小提琴家和音乐家。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2 09:08 PM 编辑 ]

帕格尼尼: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jpg (203.48 KB, 下载次数: 574)

帕格尼尼: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jpg

帕格尼尼: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46.32 KB, 下载次数: 591)

帕格尼尼: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帕格尼尼: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 评鉴.jpg (148.23 KB, 下载次数: 581)

帕格尼尼: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8:06 PM
  05 泰雷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NAXOS-015)

  泰勒曼(1681—1767),德国作曲家,他的作品产生于后巴洛克和古典时期之间。出生于普鲁士(今德国境内)玛格地堡(Magdeburg),1701—1705年在利斯格(Leipzig),并就读于利斯格大学,自学多种乐器。25-28岁在沙劳(Sorau)。在这两个地方任职于多个教堂和私人乐团。1704年任莱比锡新教堂管风琴师,1708-1712年任爱森纳赫(Eisenach)乐长。1712-1721年移居法兰克福。40岁那年也就是1721年定居汉堡,任约翰教堂合唱团领唱与音乐指导,直至去世。
  泰勒曼是历史上最有贡献的音乐家之一。他沟通了以J.S.巴赫为代表的后巴洛克时期音乐和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早期古典主义音乐。他以纯熟的作曲技巧把巴洛克传统对位法、意大利的歌剧色彩和优雅的法国管弦乐组合起来。他的作品包括40首歌剧、44首受难曲、12套礼拜音乐、数不清的清唱剧、歌曲和乐器作品。
  泰勒曼和J.S.巴赫正好相反,他在世时作品很受欢迎,但逝世后长期被人遗忘,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再次被人发现,作品开始重登舞台和演奏会,并且很多作品开始被录音。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4 09:16 AM 编辑 ]

泰雷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jpg (134.9 KB, 下载次数: 594)

泰雷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jpg

泰雷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81.09 KB, 下载次数: 643)

泰雷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泰雷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 评鉴.jpg (112.43 KB, 下载次数: 578)

泰雷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8:35 PM
  06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全集(NAXOS-018)

  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在1833年5月7日生于汉第一个职业乐师家庭里。勃拉姆斯是继贝多芬之后德国、古典主义作曲家最优秀的作曲家,他被称为贝多芬的继承人。
  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被称为“三B”(因为他们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B)作曲家。暂且不说勃拉姆斯在音乐上的天分和贡献,单单之说,勃拉姆斯能与巴赫和贝多芬齐名,足可见勃拉姆斯在西方乃至世界音乐乐坛上的重要地位和显赫名声。
  “匈牙利舞曲集”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不但到处在演奏,而且被改编成不同的器乐曲。虽然每首乐曲的旋律和风格不同,但都混合着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的特色: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4 09:18 AM 编辑 ]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全集.jpg (155.76 KB, 下载次数: 575)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全集.jpg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全集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66.06 KB, 下载次数: 802)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全集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全集 评鉴.jpg (99.16 KB, 下载次数: 594)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全集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8:37 PM
  07 吉他桂冠:杰森·米奥斯(NAXOS-019)

  《吉他桂冠:杰森·米奥斯》是青年吉他演奏家杰森·米奥斯完美演绎现代吉他音乐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他是1992年美国吉他基金会比赛首奖得主,真是当今难得一见的未来的大师级人物。
  此辑选录的曲目都是当代美国及南美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南美洲的民俗风味,有当代迷离的和声,更有融合美国爵士、蓝调特质和非洲、古巴原始节奏的迷人音乐。

  注:本专辑封套上没有NAXOS原盘的编号,参考论坛孔老二兄的《抛开偏见——聆听拿索斯吧!》贴子中,YSJ兄提供的文字资料,其编号为:8.554719。下同。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5 08:12 AM 编辑 ]

吉他桂冠:杰森•米奥斯.jpg (108.33 KB, 下载次数: 352)

吉他桂冠:杰森•米奥斯.jpg

吉他桂冠:杰森·米奥斯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53.92 KB, 下载次数: 330)

吉他桂冠:杰森·米奥斯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吉他桂冠:杰森·米奥斯 评鉴.jpg (121.04 KB, 下载次数: 338)

吉他桂冠:杰森·米奥斯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8:38 PM
  08 艾尔加:第三号交响曲(佩内编篡)(NAXOS-020)

  艾尔加是公认的英国管弦乐大师。不过,正当艾尔加事业到高峰时,他的创作火花竟嘎然而止,以致在其生命最后的十五年,没有留下任何一阕大型的作品,只有关于《第三号交响曲》的片段。
  英国音乐学者兼作曲家佩内,从艾尔加死后的遗稿中,重新建构了《第三交响曲》的演奏版本。
  此曲于1988年首演时,被认为是一部极为杰出的交响曲,指挥保罗·丹尼尔的领导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掌控能力神乎其技,结构性令人信服!他通过不同的节奏与语法被融合在这首交响曲内,并且结构并没有因此而妥协!

艾尔加:第三号交响曲.jpg (147.31 KB, 下载次数: 346)

艾尔加:第三号交响曲.jpg

艾尔加:第三号交响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51.19 KB, 下载次数: 353)

艾尔加:第三号交响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艾尔加:第三号交响曲 评鉴.jpg (144.64 KB, 下载次数: 360)

艾尔加:第三号交响曲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8:40 PM
  09 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集 作品九(NAXOS-021)

  阿尔比诺尼,意大利的作曲家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作曲家,然而更以协奏曲与奏鸣曲而占有巴洛克时代音乐的一席之地。主奏者在沉稳的弦乐器与大键琴伴奏下,将高音域的主旋律发挥得淋漓尽致,轻快如顽童般、优雅如叹息般与伴奏者紧密地契合着。乐团与指挥的默契十足,将这两百多年前的音乐再度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集作品九.jpg (158.02 KB, 下载次数: 348)

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集作品九.jpg

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集作品九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85.05 KB, 下载次数: 344)

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集作品九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信作品九 评鉴.jpg (147.63 KB, 下载次数: 362)

阿尔比诺尼:双簧管协奏曲信作品九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8:43 PM
  10 巴伯:第一、二号交响曲/《丑闻学校》序曲/第一首弦乐随笔(NAXOS-022)

  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在1910年3月9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West Chester)的一个具有良好音乐环境的家庭。十来岁时,巴伯曾在当地教堂中任管风琴师,并就学于西切斯特中学。
  1926年,巴伯中学毕业,但早在1924年他已同时就学于费城柯蒂斯音乐学校。在这里,他学习钢琴、作曲、歌唱和指挥。1928年,巴伯因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而首次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巴恩斯奖,这使他得以首次出国旅行,访问了意大利等欧洲国。
  1933年,巴伯以他的第一部由较大型乐队演奏的序曲《造谣学校》再次荣获巴恩斯奖。1935年又获得了美国的罗马奖,1935与1936年两次获普利策旅行奖金。1935至1936年间,他又一次赴欧洲旅行。
  当巴伯逗留在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时,他拜见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此后,他来到罗马,在“美国研究院”从事作曲。
  在这段时期,巴伯写出足以证实他有旺盛的创作天才的作品,其中以《第一交响曲》最为著称。这是一部单乐章交响曲,由罗马奥古斯特奥乐队于1936年12月13日首演。次年又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出,这是该音乐节第一次演奏美国人的作品。
  此后,巴伯又分别于1936年和1937年写出了《弦乐柔板》和《第一乐队散文》,这两部作品在1938年被著名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A.Toscanini,1867—1957)选中,成为他指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交响乐队演出的最初两部美国作品。
  1938年,巴伯离开战云密布的欧洲,回到美国,在柯蒂斯音乐学校教授作曲与配器,并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写出了《第二乐队散文》和合唱作品《秒表与军械图》等作品。
  1943年4月,巴伯应征入伍,在美国空军中服役,他应约为空军写了《第二交响曲》。
  巴伯在战争年代创作的作品还有《小提琴协奏曲》(1939—1940年)、《摩羯宫协奏曲》(1944年)和《大提琴协奏曲》(1945年,曾获1947年纽约音乐评论界奖)等。
  五十年代以后,巴伯把他的创作重心移到了歌剧与声乐作品上。而此后所写的器乐作品只有《钢琴协奏曲》(1962年)闻名于世,勋伯格认为这部协奏曲与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相提并论,该曲还获得了普利策奖。
  巴伯的第一部歌剧《万涅萨》完成于1957年,歌剧脚本是梅诺蒂写的。巴伯的另一部歌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965—1966年)是应大都会歌剧院之约而写的,脚本源出于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

  原盘编号:8.559024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5 07:53 AM 编辑 ]

巴伯:第一、二号交响曲 《丑闻学校》序曲 第一首弦乐随笔.jpg (147.83 KB, 下载次数: 344)

巴伯:第一、二号交响曲 《丑闻学校》序曲 第一首弦乐随笔.jpg

巴伯:第一、二号交响曲 《丑闻学校》序曲 第一首弦乐随笔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71.25 KB, 下载次数: 374)

巴伯:第一、二号交响曲 《丑闻学校》序曲 第一首弦乐随笔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巴伯:第一、二号交响曲 《丑闻学校》序曲 第一首弦乐随笔 评鉴.jpg (121.18 KB, 下载次数: 330)

巴伯:第一、二号交响曲 《丑闻学校》序曲 第一首弦乐随笔 评鉴.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2 09:02 PM
在我们爱好古典音乐和很想进入古典音乐聆听世界的爱乐者中,不是全部都懂英文的,这套套装CD 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己有“三星”的光芒照耀,也有中文介绍,起码是我们能直观的了解曲目的内容,演奏家、乐团、指挥家的概况,这样听起来就能更深入其中了。至于对“拿索斯”的录音就见仁见智了,在考究录音质素上,不可以抛开价格这个要素,从性价比的角度,“拿索斯”应该是一个不二的选择。我个人对于“拿索斯”就十分受落,主要看上它的音乐库庞大而较为齐全,更看上他的“亲民价格”。
       5057兄的介绍很客观,他从几个角度阐述对这大包子的利弊,让我们权衡舍弃或收藏。我觉得:有了这套平均每张CD才4.67元的“三星评鉴”,对于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一杆“盲公竹”,可以通过它更深入了解其奥秘。我们这个坛子上很早有一个帖子《抛开偏见,聆听拿索斯吧》就是算为“拿索斯”鸣锣开道的帖子吧。尽管我已经有不少“拿索斯”的CD,但经过5057兄的这介绍,我还是在考虑把这个大包子拿下。多谢5057兄使我的钱包犯难。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2 09:06 PM
我个人认为‘拿索斯“的巴洛克音乐类和室内乐类的演录非常好,很有韵味,特别值得收藏。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2 09:16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2 09:06 PM 发表
我个人认为‘拿索斯“的巴洛克音乐类和室内乐类的演录非常好,很有韵味,特别值得收藏。

  音版在啊
  这套CD有些奇怪,在我的入门级系统播放,小音量时的听感不太习惯,但加大到正常的音量却还是不错的,估计我的系统有点问题。
  十分赞同音版对“拿索斯”的评价:“……至于对‘拿索斯’的录音就见仁见智了,在考究录音质素上,不可以抛开价格这个要素,从性价比的角度,‘拿索斯’应该是一个不二的选择。我个人对于“拿索斯”就十分受落,主要看上它的音乐库庞大而较为齐全,更看上他的‘亲民价格’。”正版的价格才30几元,确实让人十分受用。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2 09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2 09:37 PM
很多在大公司里找不到的冷门曲目,经常在“拿索斯”那里有惊喜发现的。因此我经常关注拿索斯。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6:53 AM
  11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20,13号K.466,K.415(NAXOS-023)

  此张CD是NAXOS发行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第一集,全部由简诺·扬多和精练的匈牙利室内协奏团在李格第独有风格且道地的指挥下共同完成,十足展现了他们合作的完美默契。
  片中,较早的A大调协奏曲一开始就呈现出非常迷人的清新气息。快板的第一章演奏得非常潇洒利落,第二章则有一种毫不做作的纯朴。D小调协奏曲的一开始指挥格格第营造出一种悬疑的张力,使得全乐章充满戏剧性。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20,13号.jpg (153.69 KB, 下载次数: 338)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20,13号.jpg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20,13号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41.56 KB, 下载次数: 357)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20,13号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20,13号 评鉴.jpg (140.32 KB, 下载次数: 346)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20,13号 评鉴.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3 08:18 AM
期望楼主继续为我们带来拿索斯三星典藏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8:48 AM
  12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交响诗(NAXOS-024)

  贝德里希·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有“捷克民族音乐之父”之称,在捷克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他的交响诗《Ma Vlast 我的祖国》是民族乐派的经典之作。
  《Ma Vlast 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讴歌祖国、讴歌民族解放、讴歌自由的交响诗篇。它由六首交响诗组成:
  第一曲“Vysehrad 威塞拉德城堡”。威塞拉德是布拉格市著名皇家城堡,乐曲表现游吟诗人的歌曲所激起的对历史的记忆。
  第二曲“Vltava 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乐曲描绘了沃尔塔瓦河的诞生和沿岸的风光与古迹。
  第三曲“Sarka 莎尔卡”,以古老的传说为主题,描写少女莎尔卡由于情人的不忠而向所有的男人复仇。
  第四曲“Z ceskych Luhu A Haju 波希米亚的原野和森林”,一支田园风格的乐曲,表现了波希米亚故土所带来的思绪和感受。
  第五曲“Tabor 塔波尔”,塔波尔是坐落在布拉格以南约100公里的城镇,胡斯教徒战争期间是捷克争取民族自由和反抗异族压迫的坚强堡垒,乐曲表现了胡斯教派誓死不变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六曲“Blanik 布拉尼克”,布兰尼克是布拉格附近一座山脉,传说胡斯教派的勇士们战斗并牺牲于此。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4 06:12 AM 编辑 ]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交响诗.jpg (186.3 KB, 下载次数: 363)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交响诗.jpg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交响诗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17.43 KB, 下载次数: 346)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交响诗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交响诗 评鉴.jpg (129.64 KB, 下载次数: 353)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交响诗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8:51 AM
  13 舒伯特:第三、六号交响曲(NAXOS-025)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舒伯特:第三交响曲(SCHUBERT:Symphonie N0.3)
  这首第三号,D大调,D.200,作于1815年。共4个乐章:
  l、序奏,庄严肃穆的慢板,D大调,转主部灿烂的快板,D大调,奏呜曲式。木管以附点节奏展示的第一主题依然为推进型,经过部出现序奏材料,第二主题先以A大调双簧管表现,依然有附点节奏。发展部两个主题都有共通的附点节奏动机。单簧管奏第一主题而进入再现部,终结部使用序奏材料。
  2、小快板,G大调,三段体。第一段主题类似李斯特后来作《圣伊丽莎自》中心主题用的德国民歌《玛丽亚的摇篮曲》,而中段为C大调,与舒伯特自己所作的歌曲《在这世上没有所爱的》旋律接近。
  3、小步舞曲,活泼地,D大段,三段体,性格上接近谐谑曲。主题强调弱拍,中间的D大调中段接近兰德勒舞曲,以双簧管、低音管旋律为主,有小夜曲的气息。
  4、活泼的急板,D大调,奏鸣曲式。采用塔兰泰拉舞曲节奏,以第一主题产生第二主题,发展部以第二主题的动机构成。

舒析特:第三、六号交响曲.jpg (124.09 KB, 下载次数: 361)

舒析特:第三、六号交响曲.jpg

舒析特:第三、六号交响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46.11 KB, 下载次数: 337)

舒析特:第三、六号交响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舒析特:第三、六号交响曲 评鉴.jpg (118.98 KB, 下载次数: 354)

舒析特:第三、六号交响曲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8:53 AM
  14 马勒:第四号交响曲(NAXOS-026)

  马勒与他的第四号交响曲
  马勒(1860—1911)在担任指挥家工作时主要是以指挥歌剧为主,可是在他的创作上却很少与此有关。他的音乐创作主要还是在于歌曲和十首交响曲,其中最后一首交响曲在他生前并未完成。另外最后一首交响作品是以中国诗集为歌词写成的《大地之歌》。他大部份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不指挥时,趁夏天度假的空当写成的。
  马勒从1899年的夏天开始写作他的第四号交响曲,当时他刚被聘任为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指挥一职。
  三年前他才完成第三号交响曲。当时他正待在力克利别庄度假,当假期快结束时,他忽然想到一些新的音乐题材,准备要把它们写进他计划中的新交响曲里。早先,马勒一直无暇照顾这首交响曲,因为七、八月间一直在校订第三号交响曲和《悲愁之歌》的总谱。
  隔年夏天,马勒在沃德湖畔买了一栋庄园,这下他终于可以清静一下了。为找到创作的时间,于是就产生了这首第四号交响曲。马勒趁这年冬天回维也纳时,将全曲的配器完成,并在隔年11月25日正式于慕尼黑推出这首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的终乐章取自马勒在1892年完成的一首管弦乐歌曲,是马勒取名为《儿童的魔法号角》歌集中最后一首歌曲。《儿童的魔法号角》原是由阿肯封·阿宁与克莱蒙斯布忍塔诺两人一同收集,出版于十九世纪初的一部民谣诗集。马勒将这首歌曲的精神散布到整部交响曲。
  马勒自己称这首歌为“天国仙境”。其实这首歌原是马勒计划放在第三号交响曲作为最后第七乐章之用,要接续在该首交响曲终乐章“那孩子告诉我”的答句乐章中。不过最后他还是改变了主意,将之放在第四号交响曲中。
  这首交响曲不仅仅反应了《儿童的魔法号角》中的纯真世界,同时也投射出马勒在创作这首交响曲时,置身于乡间的美好情境之影响。虽然第二乐章中出现了某些意象的恐怖,却依然被接下来的乐章所消弭于无形。

马勒:第四号交响曲.jpg (164.06 KB, 下载次数: 345)

马勒:第四号交响曲.jpg

马勒:第四号交响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30.09 KB, 下载次数: 344)

马勒:第四号交响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马勒:第四号交响曲 评鉴.jpg (93.4 KB, 下载次数: 333)

马勒:第四号交响曲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8:54 AM
  15 理查·施特劳斯:意大利交响诗/妲奈之恋/《玫瑰骑士》圆舞曲(NAXOS-027)

  《理查·施特劳斯:意大利交响诗/妲奈之恋/玫瑰骑士圆舞曲》,此辑之所以成为企鹅三星名盘,是因收录的俱是理查·施特劳斯一生最稀有的作品。
  《妲奈之恋》是上世纪初著名的指挥家克劳斯改编自施特劳斯的歌剧残篇的管弦乐版。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3 08:56 AM 编辑 ]

理查·施特劳斯:意大利交响诗 妲奈之恋 《玫瑰骑士》圆舞曲.jpg (135.57 KB, 下载次数: 337)

理查·施特劳斯:意大利交响诗 妲奈之恋 《玫瑰骑士》圆舞曲.jpg

理查·施特劳斯:意大利交响诗 妲奈之恋 《玫瑰骑士》圆舞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55.08 KB, 下载次数: 346)

理查·施特劳斯:意大利交响诗 妲奈之恋 《玫瑰骑士》圆舞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理查·施特劳斯:意大利交响诗 妲奈之恋 《玫瑰骑士》圆舞曲 评鉴.jpg (128.05 KB, 下载次数: 348)

理查·施特劳斯:意大利交响诗 妲奈之恋 《玫瑰骑士》圆舞曲 评鉴.jpg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1-7-3 09:02 AM
很好的资料介绍。。。。。。。。。。。。。谢谢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9:08 A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11-7-3 09:02 AM 发表
很好的资料介绍。。。。。。。。。。。。。谢谢
Z版早!   重庆这几天很热吧?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3 09:10 AM 编辑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1-7-3 03:08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7-3 09:08 AM 发表
Z版早!   重庆这几天很热吧?


是呀。。。。。。。热的受不了。。。。。。。。。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3:31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11-7-3 03:08 PM 发表


是呀。。。。。。。热的受不了。。。。。。。。。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3:33 PM
  16 威尔第:歌剧大合唱精华集(NAXOS-028)

  威尔第(Giusepe Verdi, 1813—1901)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于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隆高勒,比在莱比锡出生的瓦格纳晚5个月。他的父亲是当地旅馆的老板和杂货商。
  这是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民家庭。父亲打发他到附近布塞托一个鞋匠家去住,他在那里学习管风琴,并在镇上管弦乐团工作。当他被镇民送往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却遭到拒绝,被拒原因是他的岁数太大(超过了14岁)。从未受过训练,缺乏音乐才能。
  他回到布塞托,后来开始写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该剧于1839年他26岁时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歌剧取得了成功,使他获得了创作三部新歌剧的合约。
  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使他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第一流的作曲家。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威尔第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一些革命歌曲鼓励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五十年代是威尔第创作的高峰时期,他勤奋不懈的创作,先后写出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
  威尔第谱写了《阿伊达》之后16年就再没有写过任何歌剧,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最后两部震惊——悲剧性的《奥塞罗》和喜剧性的《福斯塔夫》。
  威尔第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今天演出最多的四大名作是《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和《阿伊达》。

  原盘编号:8.550241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5 07:53 AM 编辑 ]

威尔第:歌剧大合唱精华集.jpg (123.21 KB, 下载次数: 366)

威尔第:歌剧大合唱精华集.jpg

威尔第:歌剧大合唱精华集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58.91 KB, 下载次数: 332)

威尔第:歌剧大合唱精华集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威尔第:歌剧大合唱精华集 评鉴.jpg (155.94 KB, 下载次数: 345)

威尔第:歌剧大合唱精华集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3:35 PM
  17 瑞典管弦乐精华录(NAXOS-029)

  一份相当实用的瑞典名曲合辑,赫尔辛堡交响乐团与卡穆的合作相当优美,应该对大部分人都有吸引力,不应只局限于瑞典。整份演出非常的活泼,尤其阿尔芬和拉森几首曲子的演出更是在当今录音版本的首选之列,不但录音品质极优,曲目搭配也合宜。
  拉斯·拉森·埃里克Larsson, Lars-Erik(1908年生于阿卡普;1987年卒于赫尔辛基)。瑞典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1931年任斯德歌尔摩歌剧院合唱队长。1937—1954年任瑞典广播电台指挥及评论员。1947—1959年任斯德哥尔摩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1961—1965年在乌普萨拉大学任音乐系主任。
  雨果·阿尔芬Alfven, Hugo(1872年生于斯德哥尔摩;1960年卒于法伦)。瑞典作曲家,小提琴家,乌普萨拉大学音乐指导(1910—39)。作品有5首交响曲、合唱曲和3首瑞典狂想曲,其中最著名的为第一首,作于1904年的《仲夏守夜》(Midsommarvaka)。
  佩特森-柏格Peterson-Berger, Wilhelm(1867—1942)瑞典Peterson-Berger也是一位深受德奥曲式风格影响的作曲家。他原先担任诗人与乐评,大力鼓吹华格纳的音乐,或许他最令人怀念的功绩是把几齣华格纳乐剧翻译为瑞典文。自己谱写的几首管絃乐曲语法与结构类似白辽士、李斯特,强调以充满戏剧性的交响手法来完成,但却只是叫好不叫座,鲜少在瑞典以外国家公开演奏。

瑞典管弦乐精华录.jpg (160.06 KB, 下载次数: 351)

瑞典管弦乐精华录.jpg

瑞典管弦乐精华录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68.77 KB, 下载次数: 349)

瑞典管弦乐精华录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瑞典管弦乐精华录 评鉴.jpg (112.11 KB, 下载次数: 334)

瑞典管弦乐精华录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3:38 PM
  18 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109、110、111(NAXOS-030)

  简诺·扬多(Jeno Jando)是古典音乐录音史上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而由此为这位钢琴家所带来的赞誉也正在与日俱增。事实上,扬多迄今为止在Hungaroton与Naxos两种品牌所留下的近百张唱片录音,足以说明他在录音方面不输给任何一位大师级钢琴家,包括录音最多的阿什肯纳吉与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在内。
  扬多是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院的钢琴教授,演奏曲目之广泛让人叹为观止。虽然本身已经拥有超凡的演奏技巧,但是扬多仍然抱持着谦虚的赤诚之心。他最敬佩的钢琴家是霍洛维兹,他认为霍洛维兹的演奏具有超现实的戏剧性,而这正是他自己所欠缺的部分。
  善于灵活地处理不同类型钢琴独奏曲目的才能,同样也表现在扬多与其他音乐家共同合作的室内乐方面。我们可以从他与科达伊四重奏合作录制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或者舒曼及勃拉姆斯的钢琴五重奏等录音作品中,清晰地感受到他对这些作品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表现力,而他所灌录的贝多芬的“大公”和“鬼魂”钢琴三重奏的成功更是有口皆碑。

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jpg (156.54 KB, 下载次数: 366)

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jpg

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52.96 KB, 下载次数: 351)

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 评鉴.jpg (138.14 KB, 下载次数: 388)

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6:49 PM
  19 韦伯: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波尔卡舞曲/F小调钢琴小协奏曲(NAXOS-031)

  弗利斯的钢琴弹奏相当稳定,他得到许多来自指挥欧杜伊以及优秀的爱尔兰小交响乐团的支持,这个演出具有更佳的深度(尤其是钢琴小协奏曲更优秀)。两个协奏曲的慢板乐章都进入极为专心的状态。比较起其他版本、NAMOS这张CD不仅录音更好、同时整体更为合理而具有说明力。
  Weber,Carl Maria von (1786-1826),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

韦伯: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 波尔卡舞曲 F小调钢琴小协奏曲.jpg (124.88 KB, 下载次数: 360)

韦伯: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 波尔卡舞曲 F小调钢琴小协奏曲.jpg

韦伯: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 波尔卡舞曲 F小调钢琴小协奏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23.28 KB, 下载次数: 378)

韦伯: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 波尔卡舞曲 F小调钢琴小协奏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韦伯: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 波尔卡舞曲 F小调钢琴小协奏曲 评鉴.jpg (88.35 KB, 下载次数: 350)

韦伯: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 波尔卡舞曲 F小调钢琴小协奏曲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3 06:51 PM
  20 英国著名弦乐精华录(NAXOS-032)

  这是斯塔特和优秀的伯恩茅斯乐团为NAXOS录制的三场弦乐音乐会中最出色的一场。《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特别令人难忘,技巧精湛,奏出最为轻快的风格,毫不费力,《圣保罗组曲》和《腾跃组曲》朝气蓬勃,演奏几乎无人可与之媲美,《富人与穷人变奏曲》尤其富于创新。
  本集英国弦乐作品中属于现代时期的不少音乐作品我们反倒不如那些经常在网上见到的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的作品熟悉,而英国作曲家虽然不少,特别出名的却少于德法奥意匈俄等国,但他们(也许还有美国)近代的音乐却是整个西方音乐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英国著名弦乐曲.jpg (143.32 KB, 下载次数: 362)

英国著名弦乐曲.jpg

英国著名弦乐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68.29 KB, 下载次数: 430)

英国著名弦乐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英国著名弦乐曲 评鉴.jpg (87.81 KB, 下载次数: 365)

英国著名弦乐曲 评鉴.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3 09:07 PM
谢谢推荐!
作者: 暗夜之手    时间: 2011-7-4 02:53 AM
好贴,论坛多一些这样的介绍多好,谢谢楼主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4 06:36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7-3 09:07 PM 发表
谢谢推荐!
  帖子还没发完,这个到手才10来天的包子就在昨天下午被一个酷爱音乐,但对HI-FI并不十分在意的朋友给强行掳走了。说是这套包子中有他长期寻找但又未能找到的曲目。 幸好这个包子的资料与图片都已准备好了。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4 07:43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4 06:38 AM
原帖由 暗夜之手 于 2011-7-4 02:53 AM 发表
好贴,论坛多一些这样的介绍多好,谢谢楼主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4 06:40 AM
  21 勃拉姆斯/舒曼:大、小提琴复协奏曲/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NAXOS-033)

  勃拉姆斯:大、小提琴复协奏曲(篇幅较长,但故事感人)
  众所周知,勃拉姆斯与19世纪杰出的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友谊深厚,这不仅是因为约阿希姆曾经为勃拉姆斯所作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咨询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且这首作品还是在他的演奏之下而成功的。
  早在这许多年之前,勃拉姆斯还是默默无闻的时候,有一次,20岁的勃拉姆斯与匈牙利的小提琴家雷米尼组成了二重奏在作巡回的演出。在一次音乐会上由于钢琴破旧,怎样调整也是总与标准音高低半度音。开演在即,于是勃拉姆斯便凭借着他的才智,在为小提琴伴奏时进行了即席转调,弹高半度音,从而完美地与雷米尼演奏了贝多芬的《克鲁采奏鸣曲》。
  音乐会演出时,约阿希姆在座,当他得知此事以后,对勃拉姆斯的才华推崇倍至,于是便将勃拉姆斯引见给了音乐界的前辈舒曼和李斯特。后来在舒曼与李斯特的大力推崇下,勃拉姆斯才得以进入了音乐圈。
  勃拉姆斯的性格含蓄内向,在曲风方面倾向于古典的风格,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一生的作品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可以说篇篇皆为上品。
  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的友谊深厚,约阿希姆既是他的益友,也是他的良师,两人的友好情谊长达30年之久,但是后来两人却由于一件事情险些翻了脸。
  那是1880年,勃拉姆斯发现与他交往多年的约阿希姆近来越来越有些心理上的变态,他常常无端地指责他的妻子阿玛丽与勃拉姆斯的出版商希姆罗克之间有着不正当的关系。
  作为朋友,勃拉姆斯深知约阿希姆的猜疑是毫无根据的,他的妻子阿玛丽是无辜的。但不管勃拉姆斯怎样从中作着各式的调解,似乎都无法使约阿希姆减除妒嫉的心理。
  于是勃拉姆斯便给阿玛丽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
  在信中他写道:“我向来知道你所遭遇的困难,首先让我告诉你,我从来就没有相信过你丈夫的想法或话语,因为你实在没有任何理由会那样做。我一直对你满怀着同情,如今因为与你相处过,我更完全站在你这一边,我多么希望能为你们的和解作出点什么。然而你也应该看得出来,即使我与你的丈夫有着长达30多年的友谊,即使我对约阿希姆敬爱和欣赏,即使艺术将我和他连接在一起,但我和他的交往仍然总是十分地小心谨慎,以至我很少和他长久或是密切地相处在一起,也从来没有想过和他同住一个小镇上,或者定下来和他一道工作。现在我也告诉你,而且比你更早就知道,约阿希姆是以怎样一种令人不悦的怪异方式折磨自己和他人,这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程度。就如同我已无数次告诉过约阿希姆一样,我认为而且相信他严重地误会了你,并且衷心地希望他能放弃那些可怕而又错误的幻觉。”
  勃拉姆斯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想一方面消除约阿希姆的猜疑,另一方面是使他们夫妻二人和好如初。但是不想最后夫妻二人的关系非但没有好转,而且还闹到了法庭。
  在法庭上阿玛丽将勃拉姆斯写给她的这封信公布于众,以其为旁证来证实自己的人品。但为此,约阿希姆大发其火,从此便断绝了与勃拉姆斯的来往与联系。
  虽然两位相处了30余年的朋友至此不欢而散,但是约阿希姆在此后的一些音乐会上仍然在继续演奏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因为他懂得勃拉姆斯音乐的价值。
  两位朋友的友谊来往虽然中断了,但是他们彼此还都非常惦记着对方在事业上的进步与发展。
  1887年,勃拉姆斯准备创作一首弦乐协奏曲。最初他想写成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后来又想将其写成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
  但是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作品,勃拉姆斯都深感自己对弦乐器的了解不够深入。虽然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此前曾经无比地辉煌与成功,但那时因为是有约阿希姆在做他的技术顾问与指导,所以就使他得以顺利地完成。
  现在却不同了,自己和约阿希姆友谊中断,没有人能来帮助自己在一些具体的弦乐演奏上提供咨询,因此勃拉姆斯很苦恼。
  随后勃拉姆斯给舒曼的夫人克拉拉写了一封信,向她讲述了自己心中的郁闷。
  克拉拉很快给勃拉姆斯回了信,在信中她说,希望勃拉姆斯能和约阿希姆重修旧好,这样无论是对他个人或是对事业,都有好处。
  勃拉姆斯听从了克拉拉的劝告。于是在1887年的7月,他便给约阿希姆寄去了一个明信片,投石问路。
  在信中勃拉姆斯写道:“我近日要创作一首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二重协奏曲,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需请你合作,不知意下如何?”
  约阿希姆在收到明信片以后,便很快地复了回函,他在信中表示,非常乐意合作,于是一对朋友又重归于好了。
  勃拉姆斯在约阿希姆和友人的帮助下,很快便完成了《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的创作,并且于1887年的10月18日在科隆举行了首次公演。
  当时的首演是由约阿希姆演奏小提琴,豪斯曼演奏大提琴,勃拉姆斯亲自指挥。
  勃拉姆斯在这首作品编号为102的二重协奏曲中,力求体现的是一种内在、深刻、含蓄的美感。
  勃拉姆斯将这首作品题献给了约阿希姆,在总谱的扉页上勃拉姆斯这样写道:谨献给约瑟夫·约阿希姆。此作品系为他而作。
  当您了解了这些发生在音乐后面的故事之后,再聆听勃拉姆斯的这首《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时,是不是就更多了一层感觉呢。
  舒曼:大提琴协奏曲
  Schumann(1810—1856)一生只写了一首Cello Concerto。然而,西洋音乐史上,尤其在浪漫时期,写Cello Concerto的作曲家,除了Dvo?ák(乱码。应该是德沃夏克吧?)外,很难有人能与Schumann相提并论。Schumann艰深得多,Dvo?ák则完全不同,属於不同的世界——犹如顶著浪漫时期的两根柱子,但顶著不一样的天。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4 08:32 AM 编辑 ]

勃拉姆斯 舒曼:大、小提琴复协奏曲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jpg (134.95 KB, 下载次数: 356)

勃拉姆斯 舒曼:大、小提琴复协奏曲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jpg

勃拉姆斯 舒曼:大、小提琴复协奏曲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32.19 KB, 下载次数: 361)

勃拉姆斯 舒曼:大、小提琴复协奏曲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勃拉姆斯 舒曼:大、小提琴复协奏曲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评鉴.jpg (110.98 KB, 下载次数: 350)

勃拉姆斯 舒曼:大、小提琴复协奏曲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4 06:42 AM
  22 德沃夏克:交响曲第三、六号(NAXOS-034)

  德沃夏克第六交响曲
  1880年作。这一年的8月27日至9月20日写完草稿,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于10月15日完成。献给维也纳宫廷歌剧院和爱乐乐团指挥汉斯·李希特,但首演是1881年3月25日于布拉格举行,李希特指挥的演奏是1882年5月15日于伦敦进行的。1882年出版,是德沃夏克出版的第一首交响曲,时至今日仍被列举为第一交响曲。
  这部作品属德沃夏克作品中表现民族感情最强烈时期的创作,它比“第八”、“第九”更完美、更出色,可以说是交响乐中的杰作。
  德沃夏克正是凭着此部交响曲从布拉格歌剧管弦乐团内一个不太出名的大提琴手成为扬名全欧洲的作曲家,也借此证明了自己是继承贝多芬传统的伟大交响乐作曲家。整部作品旋律优美,狂热中暗含安宁,让人仿佛置身于波西米亚森林和草地,徜徉在安静的甜蜜夏夜,特别是谐谑曲部分的三重奏,可说是由短笛演绎最为浪漫的独奏篇章。
  这部交响曲的另一特色是能找到在德沃夏克之前多位交响乐作曲大师的影子,如贝多芬、舒曼和勃拉姆斯。整部作品的核心继承了捷克传统,特别在谐谑曲部分。所有特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部完美的交响曲。
  德沃夏克第三交响曲
  1872年开始作曲,1873年4月—7月间配器还尚未完成,此后又作了大量修改,于1874年3月30日由斯美塔那指挥在布拉格首演,留下的就是这未出版的原稿。

德沃夏克:交响曲第三、六号.jpg (182.96 KB, 下载次数: 357)

德沃夏克:交响曲第三、六号.jpg

德沃夏克:交响曲第三、六号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37.85 KB, 下载次数: 359)

德沃夏克:交响曲第三、六号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德沃夏克:交响曲第三、六号 评鉴.jpg (201.55 KB, 下载次数: 336)

德沃夏克:交响曲第三、六号 评鉴.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4 11:51 AM
看到自己有四张.拿索斯的收得少.
另拿索斯有一批德国压片的音质不错.碟片比较厚,边缘光滑,拿起来也很有手感.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4 12:03 PM
楼主辛苦耕耘,必有好报!我们都为你鼓掌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4 01:12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7-4 11 AM 发表
看到自己有四张.拿索斯的收得少.
另拿索斯有一批德国压片的音质不错.碟片比较厚,边缘光滑,拿起来也很有手感.

  这个包子里有我比较喜欢的几张碟。我想,到时候干脆去买拿索斯的原盘算了。
  另外,昨天和朋友一起聆赏《威尔第:歌剧大合唱精华集》中的“游吟诗人”时,发现音场方面的一个问题:合唱和乐团的位置基本正常,但有一个钢质的打击乐器(很冷门的乐器,过去从没听到过)的位置却出现在左音箱的前沿,这就显得有些不太正常了。不过,这一瑕疵并不影响我对这张《威尔第:歌剧大合唱精华集》的喜欢程度,那合唱的气势,真令人激情澎湃……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4 01:21 P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4 01:14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4 12:03 PM 发表
楼主辛苦耕耘,必有好报!我们都为你鼓掌
谢谢音版的鼓励!作为论坛上的朋友,应该让大家一起分享的。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4 06:32 PM
  23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九号交响曲(NAXOS-035)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革命)
  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
  这是由于1932年以来,随着苏联加强整顿国内的体制,艺术受到“社会主义写实”教条路线的指导,结果连早已扬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受到苏联当局的批判。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
  《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
  虽然此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降E大调,OP.70,作于1945年,该年11月3日,由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演,首演时称为“我们伟大胜利的凯歌”。但因此曲以小交响曲的方式表现胜利,第二年就受到“不正经,无足轻重”、“灰暗的”批判。
  1948年肖斯塔科维奇与柴科大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等一起,被指称为“古典传统的破坏者”、“反人民的、形式上义作曲家”。“堕落的亚欧资本主义文化追随者”。

  原盘编号:8.550427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5 07:46 AM 编辑 ]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九号交响曲.jpg (117.48 KB, 下载次数: 340)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九号交响曲.jpg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九号交响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55.51 KB, 下载次数: 342)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九号交响曲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九号交响曲 评鉴.jpg (129.04 KB, 下载次数: 338)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九号交响曲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4 06:34 PM
  24 莫扎特:交响曲25、32、41号《茱比特》(NAXOS-036)

  莫扎特第四十一交响曲
  古代传说中有个人类的保护者和救世主。这个至上的神灵就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 “宙斯”。在古罗马神话中也称为“朱庇特”(jupiter)。
  主神“朱庇特”不仅出现在造型艺术中而且还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他同样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他就是莫扎特的《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
  这部作品是在1788年8月10日完成的。是莫扎特一生中最后创作的一部交响曲。这也是莫扎特全部交响曲中最为庄严、雄浑的一部。
  这是一部宏伟壮观的史诗般的杰作。因而被柴科夫斯基称为“交响音乐的奇迹之一。”
  用灿烂的C大调写就的第一乐章凯旋般地响起,随即升向明亮的高度,在强有力的终曲乐章里,莫扎特怀着威严的崇高情感唱出了通过艺术而得到解救的颂歌。
  在这部作品中,已经明显地体现出后来贝多芬交响曲所具有的特征鲜明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戏剧性。这首交响曲的形象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占主导地位的是英雄气概的戏剧形象。
  这首交响曲规模宏大,基本主题连续不断有力的发展,鲜明的对比显得特别突出。其中各乐章之间是对比的,而每一乐章本身的回答也是在对比。这种内在的对比和冲突是以富有动力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相比他摆脱了前一部交响曲中那种难以解脱的哀怨和感伤之情,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作曲家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进取精神。
  莫扎特第二十五交响曲
  时间行进到1772年十月,莫扎特父子又一次前往意大利旅行演出,直到第二年3月中旬才回到故乡萨尔兹堡。
  在返回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莫扎特写下的几首交响曲作品,都拥有非常浓郁的意大利风味。这些作品包括降E 大调的第26号(K.184/161a)、C大调的第22号(K.162)、G大调的第27号(K.199/161b)以及D大调第23号(K.181/162b)。
 1773年10月起至第二年,莫扎特又创作了一大批交响曲,其中包括降B大调第24号(K.182/173dA)、g小调第25号(K.183/173dB)、D大调第30号(K.202/186b)、A大调第29号(K.201/186a),此外创作日期不确定的C大调第28号(K.200/189k)通常也被归入这批作品中。
  在这五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中,又以《g小调第25交响曲》最为耀眼,不但因为其诸多方面显现出的与众不同和超群品质,更因为它是作曲家的第一部小调交响曲。
  莫扎特第三十二交响曲
  《第32交响曲》篇幅非常短,而且只有一个连续乐章,不过内部结构分为快——慢——快三个段落,所以它更像是一部意大利歌剧序曲,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音乐风格上都能反映出来。
  与以前的“巴黎”相类似,《第32交响曲》的配器编制也非常大,除了弦乐之外还包括长笛、双簧管、小号、低音管以及多达四支的圆号,并且有定音鼓加入,所以整部作品依然是辉煌壮阔的格调。
  作品的第一部分由一个华丽的乐句开始,独特的乐思形成了鲜明的强弱对比效果,而其第二主题则具有喜歌剧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一个优美的行板,它出现的非常令人意外但却并不唐突,在第一部分嘎然而止后,它轻柔地进入,这个3/8拍的优美段落是一个微型的回旋奏鸣曲,弦乐与管乐始终进行着优雅地对答,令人感到一份恬淡的惬意;
  最后的第三部分由一段充满紧张气息的弦乐与定音鼓合奏拉开序幕,四把圆号逐渐显现出它们的威力,整部作品以非常有冲击力的乐队齐奏收尾,大气磅礴。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紧凑而丰满,充分显现出莫扎特在交响曲创作方面技术更趋完善。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4 06:37 PM 编辑 ]

莫扎特:交响曲25、32、41号《茱比特》.jpg (131.43 KB, 下载次数: 339)

莫扎特:交响曲25、32、41号《茱比特》.jpg

莫扎特:交响曲25、32、41号《茱比特》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11.21 KB, 下载次数: 332)

莫扎特:交响曲25、32、41号《茱比特》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莫扎特:交响曲25、32、41号《茱比特》 评鉴.jpg (132.2 KB, 下载次数: 360)

莫扎特:交响曲25、32、41号《茱比特》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4 06:38 PM
  25 舒曼/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NAXOS-037)

  舒曼 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 作品44
    这首优美、活泼的五重奏乐曲,就像舒曼众多其他室内乐作品一样,写于1842年。
  这是一部开山之作,后来衍生出众多浪漫时期的钢琴五重奏——包括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及弗兰克的同类作品。在钢琴与弦乐四重奏的高度融合中,它为同类的后续作品设下了标准,同时乐器之间生气蓬勃的交互作用,也为室内乐曲立下完美的典范。
  舒曼将这首《钢琴五重奏》献给妻子克拉拉,但她因生病无法参加此曲在莱比锡1842年12月6日的首演,结果钢琴演奏由好友门德尔松替代。在临时受邀的情况下,门德尔松大胆地以视奏的方式完成演出。
  勃拉姆斯 f小调钢琴五重奏
  31岁的勃拉姆斯完成这首f 小调以钢琴佩双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大提琴,也是他唯一的钢琴五重奏作品,其实是他一首双钢琴奏鸣曲改写成的。是舒曼太太克拉拉建议勃拉姆斯如此改编的。
  这曲经常被演奏,有着如同交响乐般丰富的音色,是勃拉姆斯最杰出的室内乐作品。

勃拉姆斯 舒曼:钢琴五重奏.jpg (135.71 KB, 下载次数: 354)

勃拉姆斯 舒曼:钢琴五重奏.jpg

勃拉姆斯 舒曼:钢琴五重奏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49.3 KB, 下载次数: 318)

勃拉姆斯 舒曼:钢琴五重奏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勃拉姆斯 舒曼:钢琴五重奏 评鉴.jpg (121.55 KB, 下载次数: 341)

勃拉姆斯 舒曼:钢琴五重奏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4 06:46 PM
  26 海顿:交响曲82号《熊》、第96号《奇迹》、100号《军队》(NAXOS-038)

  海顿第一百交响曲(军队),G大调,Hob.1.100,作于1793-1794年。曲名来自有军乐风格的第二乐章,由海顿自己命名。这首交响曲与《时钟交响曲》是海顿最著名的作品。
  海顿的第九十六交响曲(奇迹),D大调,Hob.1.96,作于1771年。关于此曲的标题,传说为:此曲首演时,海顿准备指挥,坐在后排的听众为一睹他的风采,纷纷挤到台前,天花板上的一盏吊灯突然掉下,幸好观众们都聚到了台前无一人伤害。海顿见状脱口而出“奇迹”,成了此曲标题。后狄斯为证明此事,曾问海顿,海顿却根本不知有此事,可见是一则轶闻。
  海顿第82交响曲(熊),在编号上是六部巴黎交响曲中的第一部,但在创作年代上却是最后一部,作者的总谱手稿上标明写于1786年。
  “熊”的标题是喜欢标题音乐的巴黎人自己加上去的,可能因为在末乐章开始部分,低音弦乐器首先发出的“嗡嗡”声类似熊的吼声。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5 07:48 AM 编辑 ]

海顿:交响曲82号《熊》、第96号《奇迹》、100号《军队》.jpg (139.27 KB, 下载次数: 364)

海顿:交响曲82号《熊》、第96号《奇迹》、100号《军队》.jpg

海顿:交响曲82号《熊》、第96号《奇迹》、100号《军队》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46.41 KB, 下载次数: 355)

海顿:交响曲82号《熊》、第96号《奇迹》、100号《军队》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海顿:交响曲82号《熊》、第96号《奇迹》、100号《军队》评鉴.jpg (109.16 KB, 下载次数: 335)

海顿:交响曲82号《熊》、第96号《奇迹》、100号《军队》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5 06:12 AM
  27 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拉威尔:序曲与快板(NAXOS-039)

  德彪西的室内乐作品不多,但贯穿他全部创作生涯的始未——属于初期作品的g小调弦乐四重奏以及晚年的三首奏鸣曲(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1915;为长笛或小提琴、中提琴和竖琴创作的g小调奏鸣曲,1916;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16~1917)。弦乐四重奏的诞生是作曲家才华崭露,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最后三首奏鸣曲——显示出他走向更为抽象,更为精炼的风格。
  g小调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893年。在这期间,德彪西已完成了根据马拉美的诗所写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并且正在创作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这首作品是献给伊扎依四重奏团的成员——伊扎依(Ysaye,Eugene)、克瑞克布姆(Crickboom,Mathieu),冯·豪特(Leon Van Hout)和雅克布(Jacob,Joseph),并由该团首演。
  拉威尔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902年。此时,年轻的拉威尔已发表了《天方夜谭》(1898)、《水之嬉戏》(1901)等引入注目的作品。又加上此弦乐四重奏,更确定了他做为音乐家的地位。此曲是继弗朗克和德彪西的弦乐四重奏之后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04年,在巴黎由海曼(Heyman)四重奏团演出,引起当时社会上强烈的反映。拉威尔把这首作品呈献给“我亲爱的老师——福雷”。1910年由迪朗(Durand)出版社出版。
  德彪西和拉威尔都只写了一首弦乐四重奏,却都是他们俩各自重要的室内乐力作。在弦乐四重奏的写作上,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共同点是都采用套曲曲式的构思方法,第二乐章采用拨弦、第三乐章加弱音器等,但两者在材料的处理方法上却是不同的。这两首作品以其瑰丽的旋律,华美的色彩和新颖的风格震惊乐坛,不仅成为专业演奏团(组)在音乐会和国际比赛上的标准曲目,同时也受到乐迷们的喜爱,成为最受欢迎的室内乐曲目。

德彪西 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拉威尔:序曲与快板.jpg (144.87 KB, 下载次数: 322)

德彪西 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拉威尔:序曲与快板.jpg

德彪西 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拉威尔:序曲与快板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63.11 KB, 下载次数: 355)

德彪西 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拉威尔:序曲与快板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德彪西 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拉威尔:序曲与快板 评鉴.jpg (77.19 KB, 下载次数: 350)

德彪西 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拉威尔:序曲与快板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5 06:14 AM
  28 维瓦尔第:双簧管重协奏曲集Ⅰ(NAXOS-040)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是巴罗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
  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
  十八世纪初的一本威尼斯旅游手册中记载:“……最佳小提琴手巴蒂斯特.维瓦尔第和他的儿子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词句。
  维瓦尔第十五岁受戒,1703年领受神职,由于他生有一头红发,人们都称他为“红发神父”。两年后他因病去职,在威尼斯仁爱女孤儿院里当了一个普通的提琴教师及乐长。
  在维瓦尔第的悉心指导下,孤儿院乐队和唱诗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他本人作为一个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声望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一些爱好音乐的贵族千里迢迢来到威尼斯,只是为了聆听他演奏小提琴。
  在维瓦尔第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音乐作品源源不断的从他的鹅毛笔端流淌出来,最出色的还是他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的器乐作品。
  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维瓦尔第在1704年开始作曲,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705年,是一组12首三重奏奏鸣曲。1713年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奥托尼在维拉》(Ottone in Villa)。
  从此他把自己看作歌剧作家,尽管很多人仍然认为他是小提琴家,他一生创作了近50部歌剧,其中存世的仅有21部,而且不少只是片段。而他创作最多的还是协奏曲,人们公认他对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了数百部这类作品,大部分是小提琴协奏曲。最著名的是 Op.8,其中前四首即众所周知的《四季》,常被单独演奏;第五首《海上风暴》、第六首《愉悦》及第十首《狩猎》也都非常有意境,充满了巴洛克的一贯风格。
  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积淀的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使维瓦尔第的作品洋溢着清纯的气息,如同亚平宁半岛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快乐。
  由于有一支听命于他的乐队,维瓦尔第大胆地进行试验和创新,他的协奏曲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主流乐器的组合。他的天才创作大大丰富了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其小提琴高把位的运用也为日后的炫技技术的发展作了铺垫。巴赫对他钦佩有加,早在魏玛时期就改编过他的几部协奏曲。维瓦尔第清纯甜美的意大利风格对巴赫音乐风格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

韦瓦尔第:双簧重协奏曲Ⅰ.jpg (152.16 KB, 下载次数: 335)

韦瓦尔第:双簧重协奏曲Ⅰ.jpg

韦瓦尔第:双簧重协奏曲Ⅰ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82.47 KB, 下载次数: 339)

韦瓦尔第:双簧重协奏曲Ⅰ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韦瓦尔第:双簧重协奏曲Ⅰ 评鉴.jpg (147.35 KB, 下载次数: 347)

韦瓦尔第:双簧重协奏曲Ⅰ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5 06:16 AM
  29 维瓦尔第:双簧管协春曲Ⅱ(NAXOS-041)

  资料同上。

韦瓦尔第:双簧管协春曲Ⅱ.jpg (140.83 KB, 下载次数: 340)

韦瓦尔第:双簧管协春曲Ⅱ.jpg

韦瓦尔第:双簧管协春曲Ⅱ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175.2 KB, 下载次数: 374)

韦瓦尔第:双簧管协春曲Ⅱ 演奏团体与目录.jpg

韦瓦尔第:双簧管协春曲Ⅱ 评鉴.jpg (130.26 KB, 下载次数: 358)

韦瓦尔第:双簧管协春曲Ⅱ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5 06:18 AM
  30 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 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NAXOS-042)

  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
  1828年秋,舒伯特病情已经加重了。但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仍写下了两首惊世骇俗的作品:《C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956》《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960》。前者是舒伯特室内乐中的扛鼎之作,后者则堪称是贝多芬之后最好的钢琴奏鸣曲之一,也是他的遗作。
  舒伯特最著名的室内乐作品中,《鳟鱼五重奏》被灌录23次,《死于少女四重奏》被灌录14次,《单乐章弦乐四重奏》被灌录14次,《吉他型大提琴奏鸣曲》被灌录13次,而这首《弦乐五重奏》只灌录过9次。这首作品较少被演出,可能是由于其长度。如果完整演奏全曲需要55分钟左右,不演奏第一乐章呈示部的反复部分也要47分钟左右。另外一个原因是曲中有很多“交响曲化”的艰深段落,对于乐手的耐力和技巧是非常大的考验。
  这首五重奏为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2把大提琴而作。比起弦乐四重奏,这部作品更加浑厚、丰富,体现了舒伯特对于死亡的不祥预感以及他固有的乐观精神,情感起伏很大。不论从写作技巧还是精神层面来看,它都是室内乐作品中永恒的瑰宝。
  舒伯特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
  舒伯特作有的二首弦乐三重奏,一首是完整的降B大调D581,另一首是只有第一乐章和少部分第二乐章的降B大调D471。完整的降B大调D581作于1817年,1869年2月15日由约希姆等首演。

舒柏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 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jpg (155.81 KB, 下载次数: 337)

舒柏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 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jpg

演奏团体与舒柏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 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目录.jpg (140.77 KB, 下载次数: 375)

演奏团体与舒柏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 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目录.jpg

舒柏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 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 评鉴.jpg (139.42 KB, 下载次数: 356)

舒柏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 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 评鉴.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5 06:50 PM
  介绍几张“中录”的“DG大禾花经典珍藏系列”CD

  通过desklong兄《卓越大禾花特价古典有了解的吗?》帖子提供的信息,在卓越网上看到了《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和“DG大禾花经典珍藏系列”的促销活动。经与朋友商量,抱着买来试试,不行送人的心态,分别购买了这两款商品。在此,将其所购得的“DG大禾花经典珍藏系列”的十几张CD也一并作个介绍。

  近期在卓越网销售的“DG大禾花经典珍藏系列”,是由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部提供版权、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出版的系列CD。
  之所以介绍“中录”的“DG大禾花经典珍藏系列”的CD,是因为该系列的CD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价格低廉。该系列CD每套(单、双张)原价36元,促销价9元,且买2送1,其实际价格为6元,仅为DG出品的大禾花系列CD价格的1/10左右;
  2、“名气”不小。《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具有“企鹅”的光环,而这一系列的CD则有DG“大禾花”的名气;
  3、讨人耳朵。该系列CD因在国内压盘,品质虽有所下降,但仍保留了DG大禾花系列原CD的声底。与NAXOS《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相比,更讨好我的耳朵;
  4、包装精良。与普通套装的包装相比,该系列CD的包装在普通的CD盒上,外套一个精美的包装盒,由此也增加了商品的制作成本。
  5、入门帮手。和NAXOS《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一样,作为古典音乐的入门,应该是个低成本的选择。
  6、选择性强。系列CD不同于套装产品,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偏好选择购买相应的单个专辑。

  :1、专辑名称后的括号内,前面是“中录”的编号,后面的是DG的原盘编号;2、资料与图片均取自卓越网,所贴图片为CD外包装的图片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6 09:16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5 06:56 PM
  巴赫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2CD)(UDG SH-031-2 DG 457 701-2)

  演奏:米尔斯坦
  作曲:巴赫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是巴赫柯登时期的作品。二百多年来,这套作品被小提琴家们视为试金石,一生最想“征服”的作品。伟大的俄国小提琴家米尔斯坦录制这套唱片的时候已经七十岁,高雅的气质与成熟的艺术性不论在分句、旋律的发展上都有极美、极高水平的演出,七O年代出版后被英国《留声机》杂志赞叹为“令人惊叹的演出”,企鹅评鉴更认为这是一个“最令人满意”的版本。
  米尔斯坦的演奏具有贵族般的优雅气质,音乐中最困难的技艺障碍都被轻易地征服,细致的指法、精准的弓法,确保每个乐思紧密相连。

  曲目
  COMPACT DISC 1
  01- 04 Sonata No. 1 g-moll BWV 1001
  05- 12 Partita No. 1 H-moll BWV 1002
  13- 16 Sonata No. 2 g-moll BWV 1003
  COMPACT DISC 2
  01- 05 Partita No. 2 d-moll BWV 1004
  06- 09 Sonata No. 3 C-dur BWV 1005
  10- 16 Partita No. 3 E-dur BWV 1006

巴赫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jpg (14.72 KB, 下载次数: 338)

巴赫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5 07:00 PM
  贝多芬 第二十八及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2CD)(UDG SH-021 DG 463 639-2)

  钢琴:吉列尔斯
  作曲:贝多芬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01,106(大荷花版)》收录了其中极难挑战的两首作品——“第廿八号”与“第廿九号”。其中“第廿八号”之前只出现在9CD的套装全集中,并没有以单张发行过。
  吉利尔斯的演奏宛如希腊的帕德嫩神庙——工整平衡,却无时不迸发出戏剧式的热情,而能将这两种极端的特质做高度的统合,建造无比壮阔的音乐形象。
  其实贝多芬在最后十年所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以各乐章为单位来串连的形式,已经因为贝多芬为使作品本身达到心理或结构上的完整度而被破坏了。其中“第29号”还充满高度实验性格,除了破天荒的慢板乐章之外,当时为了能弹奏此曲,钢琴制造商还得应付贝多芬的需要,做出“附琴槌的钢琴(Hammerklavier)”,间接影响钢琴本身的演进。
  吉列尔斯是俄罗斯钢琴乐派的卓越代表,其演奏雄劲有力,被称为“钢铁般的触键”。这是充分把握贝多芬精神,高技巧发挥和令人热轿沸腾的演奏,录音也很好。
  吉得尔斯最后十年为DG所灌录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无疑是他个人一生艺术的精华所在,完美的触键和录音让我们更正确定地深入贝多芬的世界。
  要提到乐界著名的“未竟之功”,那么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吉利尔斯在开始往西方发展之际,于DG录制全本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计画,最后只差几首没录完,最令人感到惋惜。不过在这里,吉利尔斯留下了他晚年对贝多芬钢琴作品的精雕精琢,充满高度力与美的重要诠释,与他的“学弟”李希特其实是分庭抗礼的。

  曲目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Klaviersonate Nr.28 A-dur op.101
  01 Etwas lebhaft und mit der innigsten Empfindung.Allegretto, ma non troppo
  02 Lebhaft,marschmabig.Vivace alla Marcia
  03 Langsam und sehnsuchtvoll.Adagio, ma non troppo, con affecto- attacca:
  04 Geschwinde,doch nicht zu sehr und mit   Entschlossenheit.Allegro
  Klaviersonate Nr.29 B-dur op.106
  01 Allegro
  02 Scherzo. Assai vivace
  03 Adagio sostenuto. Appasionato e con molto sentimento
  04 Largo- Allegro risoluto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5 07:04 PM 编辑 ]

贝多芬 第二十八及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jpg (13.45 KB, 下载次数: 341)

贝多芬 第二十八及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5 07:03 PM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2CD)(UDG SH-013 2 DG 449 740-2)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
  钢琴:波里尼

  《贝多芬:后期钢琴奏鸣曲》意大利钢琴家波里尼在一九六零年就以十八岁的低龄获得萧邦钢琴大赛的首奖,包括鲁宾斯坦和卡巴列夫斯基等传奇人物担任的评审团一致给他最高的肯定。早期的成功使他被定位在萧邦的演绎上,可是他却不愿多录唱片。到七零年代以后他再度崛起,将自己从浪漫风格转到古典乐派上,开始弹奏贝多芬和萧邦早期的练习曲作品。
  大钢琴家柯尔托曾说,要弹奏萧邦的练习曲,非得技巧与音乐性兼备不可,而波里尼一旦精通了两者,就自然地在贝多芬诠释上获得精进。这套曲目就是他在当时录下来的杰作。在他之前,没有太多钢琴家胆敢进录音室挑战这些乐曲,除非有惊人的体力、技巧和深刻的音乐性与结构观。
  然而波里尼毕竟成功了,他以三十岁出头的年纪录下的这些录音,至今还被视为经典。贝多芬在其中展现了人类智性在音乐上最深沉的一面,而波里尼则在钢琴上让这些意念重生。
  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与弦乐四重奏相似、流露出常常、陷晦的意境,这套录音收录了贝多芬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波里尼的演绎鲜活、细腻、纯净而飒爽。对作品的刻画契入灵魂。被公认为是贝多芬晚期奏鸣曲成就最高的演奏。

  曲目
  COMPACT DISC 1
  01- 04 Sonate No. 28 A-dur op.101
  05- 08 Sonate No. 29 B-dur op.106
  COMPACT DISC 2
  01- 03 Sonate No. 30 E-dur op.109
  04- 06 Sonate No. 31 As-dur op.110
  07- 08 Sonate No.32 c-moll op.111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5 07:05 PM 编辑 ]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jpg (15.39 KB, 下载次数: 359)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5 07:08 PM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艾格蒙特序曲(UDG SH-017 DG 463 626-2)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弗里乔伊
  作曲:贝多芬

  《贝多芬:第9交响曲(大荷花版)》。弗里乔伊是匈牙利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这位功力非凡的匈牙利人指挥柏林爱乐的贝九完全摈弃德国乐团常有的缺点,既继承发扬了宽厚的音色,又能带出更多的清新气息。乐句的层次线条清晰分明,完全没有过分的雕琢和凝重。尤其是在末乐章中,弗氏的功力表露无遗,层叠递进,高潮迭起。几位领唱者表现出色,特别是合唱进入前的一段男中音引子宣叙调,费舍尔-迪斯考的气魄会使人为之一振。
  这张录音的重要性,也在于它是DG在Stereo初期(1957—1958年)的里程碑录音之一。大家可以发现,乐团不仅动用柏林爱乐,四位独唱家皆是当时就实力而言最具人望的选择;另外,补白部分也收录了从LP大禾花系列直接转录下来,首度以CD型式发行的“艾格蒙”序曲,同样是很有艺术价值的演出。

  曲目
  01 “Egmont” Overture
  Sostenuto ma non troppo- Allegro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01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02 Molto vivace
  03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04 Presto-
  05 Presto- ?O Freunde, nicht diese T?ne!?- Allegro assai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艾格蒙特序曲.jpg (12.01 KB, 下载次数: 339)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艾格蒙特序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5 07:09 PM
  勃拉姆斯 钢琴四重奏(UDG SH-020 DG 447 407-2)

  演奏:阿玛道斯四重奏团
  指挥:吉利尔斯
  作曲: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作品25》勃拉姆斯的三首钢琴四重奏,来自于他生涯的中、晚时期,对这位身处浪漫风潮的古典曲式后继者而言,选择创作这种曲式,似乎是迟早要面对的宿舍;就像他其余的交响曲、奏鸣曲一样,步入莫扎特、舒伯特的曲式中,除了是一种型式的复活外,也象征了他在自我怀疑的过程中,又证明了,增加了一点信心,在这三首作品中,勃拉姆同时以一咱不为人察觉的方式,放入了极前卫的语言,这些手法后来为二十世纪音宗师发觉,乃以“前瞻者”称呼勃氏,勋伯格并将G小调四重奏以二十世纪配器法改为管弦乐曲。
  20世纪最重要、最受赞誉的钢琴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基础,极受推崇的音乐搭挡:吉利尔斯与阿玛迪斯以呈现出色彩绚丽、音乐元素异常丰富的风格为我们演绎了勃拉姆斯的G小调钢琴四重奏,构建了一个与环球公司之音乐合奏特点相得益彰的音乐再生力。
  早在1970年唱片首发时,这些苏联-盎格鲁-奥地利的明星表演者们便很自然的获得了超常的关注:“丰富而生机昂然的勃拉姆斯精巧的G小调钢琴四重奏表演正如你想听到的演奏”。由于他成功的出访美国,第二场钢琴演奏会的成绩已为吉利尔斯赢得了强有力与令人敬畏、尊重的勃拉姆斯风格的声望,他也将其融入了合作的音乐当中,将自己富有特色的洞察力渗透到每个细节。

  曲目
  JOHANNES BRAHMS(1833-1897)
  Klavierquartett Nr. 1 g-moll op.25
  01 Allegro
  02 Allegro, ma non troppo
  03 Andante con moto
  04 Rondo alla Zingarese: Presto Ballades
  Balladen op.10
  05 Andante- Allegro- Andante
  06 Andante- Allegro non troppo- Molto staccato e leggiero - Andante
  07 Intermezzo. Allegro
  08 Andante con moto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5 07:41 PM 编辑 ]

勃拉姆斯 钢琴四重奏.jpg (17.43 KB, 下载次数: 348)

勃拉姆斯 钢琴四重奏.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5 09:21 PM
连环炮!好!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5 10:11 PM
更希望出些冷门厂牌的廉价碟,如山度士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5:48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5 09:21 PM 发表
连环炮!好!
闲着也是闲着,来个“加场演出” 。就是近来天气太热 ……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6 07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5:59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7-5 10:11 PM 发表
更希望出些冷门厂牌的廉价碟,如山度士
  冷门的厂牌滴没有 ,倒是找到了由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出版、星外星唱片, Sony Music发行、引进RCA版本的BEST 100大包子,价格1999元,在书店里单张的价格为36元。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6:06 AM
  勃拉姆斯 钢琴协奏曲 幻想曲(2CD)(UDG SH-010 2 DG 447 446-2)

  钢琴:吉利尔斯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约夫姆
  作曲: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幻想曲,作品116》勃拉姻斯所作的协奏曲并不多,钢琴协奏曲也只写了两阕,但却颇有特色:与同类作品不同,追求钢琴与管弦乐团的平衡交叠。本碟收全了两首协奏曲。吉利尔斯诠释贝多芬、勃拉姆斯方面是不容小视的大家。琴音丰富,音色华丽,有如彩虹般光彩夺目。录音更是晶莹、细腻,层次丰富。不容错过的超值唱片。
  钢琴家吉利尔斯的足迹广及全苏联各地,1947年到欧洲演出,1955年在美国首演。吉利尔斯从1951年起担任莫斯科音乐院教授并得到“人民艺术家”称号,1962年得到列宁奖。除了钢琴独奏,吉利尔斯也是个出色的室内乐演奏家,最常合作的搭档包括他的连襟,也就是小提琴家Leonid
Kogan。吉利尔斯的唱片数量极多,曲目广从巴赫到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音乐是相当典型的俄罗斯传统学派,音色变化丰富而且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倾向于以内在表达作品深刻的内容无一不是受到老师涅高兹的影响。
  录音师回忆到:虽然当年DG的唱片都没有这种规格,但是录这张唱片的时候,我们还是试着使用四轨录音。吉利尔斯的勃拉姆斯第二号协奏曲已经得到很高的评价,所以我们录起来非常轻松愉快。但是他很少演出第一号协奏曲,所以在录音前和约夫姆整整沟通了三天,只是吉利尔斯急着要回莫斯科,而当时由卡拉扬统领的柏林爱乐也竟然没有录过这首乐曲。在时间相当急迫的情形下,完美主义的吉利尔斯还是慢条斯理的要求这要求那,光钢琴的位置就调了八次。曾有记者问到约夫姆最喜欢录音,约夫姆毫不犹豫选了这张唱片,这确实是一张相当令人难忘的好唱片。

  曲目
  JOHANNES BRAHMS(1833-1897)
  COMPACT DISC 1
  Konzert für Klavier und Orchester Nr.1 d-moll op.15
  01 Maetoso
  02 Adagio
  03 Rondo. Allegro non troppo
  COMPACT DISC 2
 
 Konzert für Klavier und Orchester Nr.2 B-dur op.83
  01 Allegro non troppo
  02 Allegro appassionato
  03 Andante
  04 Allegretto grazioso
  Fantasiasien op.116
  05 No. 1 Capriccio. Presto energico
  06 No. 2 Intermezzo. Andante
  07 No. 3 Capriccio. Allegro passionato
  08 No. 4 Intermezzo. Adagio
  09 No. 5 Intermezzo. Andante con grazia ed intimissimo sentimento
  10 No. 6 Intermezzo. Andantino teneramente
  11 No. 7 Capriccio. Allegro agitato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6 06:07 AM 编辑 ]

勃拉姆斯 钢琴协奏曲 幻想曲.jpg (14.5 KB, 下载次数: 282)

勃拉姆斯 钢琴协奏曲 幻想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6:10 AM
  勃拉姆斯 弦乐四重奏集 德沃夏克 弦乐四重奏作品96(2CD)(UDG SH-027-2 DG 457 707-2)

  演奏:阿玛道斯四重奏团
  作曲:勃拉姆斯、德沃夏克

  《勃拉姆斯:弦乐四重奏;德沃夏克:美国四重奏》是一张温暖而又充满抒情风味的专辑。一九九八年届满五十周年的阿玛迪斯四位团员以良好的默契奏出布拉姆斯弦乐四重奏里丰沛的旋律与多彩的变化,而且不会流于多愁善感,被《The Stereo Record Guide》誉为是“完美的录音与极佳的演出”。
  在著名的德沃夏克《美国》弦乐四重奏里,阿玛迪斯弦乐四重奏以柔和严谨的手法来发展这首乐曲。本辑的勃拉姆斯弦乐四重奏从未曾以CD发行。
  阿玛迪斯弦乐四重奏是当今最具盛名的四重奏乐团。此闻名于世的四重奏成立于1947年,却因中提琴手的逝世而于1987年解散。因此此专辑是绝对值的收藏!

  COMPACT DISC 1
  Streichquartett c-moll
  01 Allegro
  02 Romanze. Poco Adagio
  03 Allegretto molto moderato e comodo-Un poco più animato
  04 Allegro
  Streichquartett a-moll
  01 Allegro non troppo
  02 Andante moderato
  03 Quasi Minuetto, moderato- Allegretto vivace
  04 Finale. Allegro non assai
  COMPACT DISC 2
  Streichquartett B-dur
  01 Vaivace
  02 Andante
  03 Agitato (Allegretto non troppo)
  04 Poco Allegretto con Variazioni
  Streichquartett F-dur
  01 Allegro ma non troppo
  02 Lento
  03 Molto vivace
  04 Finale. Vivace, ma non troppo

勃拉姆斯 弦乐四重奏集 德沃夏克 弦乐四重奏作品96.jpg (17.12 KB, 下载次数: 306)

勃拉姆斯 弦乐四重奏集 德沃夏克 弦乐四重奏作品96.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6:12 AM
  勃拉姆斯 小提琴奏鸣曲全集(UDG SH-016 DG 463 653-2)

  小提琴:施奈德汉
  钢琴:西曼
  作曲: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全集》绝对是勃拉姆斯小提五奏鸣曲最正宗最精致的版本之一。施奈德汉享有二次大战后德奥小提琴界第一人的美誉,施奈德汉的诠释为正统的德奥学派风格,被誉为是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等维也纳乐派的最佳代言人。施奈德汉的琴声纤细,但隐含着高贵从容的豁达之气。

  曲目
  JOHANNES BRAHMS(1833-1897)
  Die Sonaten fur Violine und Klavier
  The Sonatas for Violin and Piano
  Les Sonates pour violon et piano
  01-03 Sonate NO.1 G-dur op.78
  in G major·en sol majeur
  04-05 Sonate NO.2 A-dur op.100
  in A major·en la majeur
  07-10 Sonate No.3 d-moll op.108
  in D minor·en re mineur
  11 F.A.E. Sonate WOO Post.2
  fur Violine and Klavier
  for Violin and Piano·pour violon et piano
  (3.Satz/3rd movement/3e mouvement)

勃拉姆斯 小提琴奏鸣曲全集.jpg (17.26 KB, 下载次数: 309)

勃拉姆斯 小提琴奏鸣曲全集.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6 11:39 AM
山度士有套30周年的包子,480元,评价是比正价的差点,欧洲压盘。一直没敢拿。
RCA很多重复了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12:35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7-6 11:39 AM 发表
山度士有套30周年的包子,480元,评价是比正价的差点,欧洲压盘。一直没敢拿。
RCA很多重复了
山度士30周年的包子,480元。30CD,每张才16元,性价比很高啊。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6 01:22 PM
按照他目前单张95的高价来说,是的。
还有就是看曲目是否喜欢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6 01:30 PM
比较遗憾点的是,我喜欢的一些曲目在这套里很少,如鲍罗丁三重奏的,也是山度士的狡猾之处,没有RCA那套那么多的名盘。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1-7-6 01:36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6 01:35 PM
曲目我懒得贴了,想看的到这里参考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40477/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7-6 03:09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7-6 01:35 PM 发表
曲目我懒得贴了,想看的到这里参考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40477/

这套CD大部分都是比较现代的作曲家的作品,除了阿尔比诺尼、胡梅尔、肖邦、万哈尔、拉赫玛尼诺夫、埃尔加、戴留斯等,其他暂时不敢接触。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6:36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7-6 01:30 PM 发表
比较遗憾点的是,我喜欢的一些曲目在这套里很少,如鲍罗丁三重奏的,也是山度士的狡猾之处,没有RCA那套那么多的名盘。

山度士的确狡猾。我也看了一下,喜欢的不多。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6:40 PM
  卡尔·奥夫 协伊伦之歌(布兰诗歌)(UDG SH-028 DG 447 437-2)

  演奏:德意志柏林歌剧院
  指挥:约胡姆
  作曲:卡尔·奥尔夫

  《卡尔·奥夫:布兰诗歌(大荷花版)》布兰诗歌是德国作曲家奥尔福平创作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曾赢得举世爱乐者和任何接触音乐的人的喜爱,它被用在当今巨星迈可·杰克逊环球演唱会的开场作出场音乐,它同时也出现在许多电影中石破天惊的段落中。
  这首作品取材自中世纪游唱诗人音乐,在这里因为约夫姆优异的指挥,让许多人更清楚地听到它生动的音乐律动和强烈的原始性格,片中他请来在当时正值盛年的费雪狄斯考和雅诺薇兹这两位同样是当时德语歌唱界最顶级的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家,连同约夫姆,他们的演出为同为德国人的奥夫的作品带出更为道地的色彩,这样的结果就使得这份演奏成为历来最令人难忘的一份布兰诗歌的版本。
  中世纪的抒情诗集作歌词,二十世纪的作曲家配乐。约胡姆的诠释尽得日耳曼风格。管弦乐演奏干净利落,合唱恰到好处地表现世俗而放荡的意象。
  Carmina Burana

  曲目
  Fortuna Imperatrix Mundi
  01 O Fortuna
  02 Fortune plango vulnera
  ⅠPRIMO VERE
  03 Veris leta facies
  04 Omnia Sol temperat
  05 Ecce gratum
  Uf dem anger
  06 Tanz
  07 Floret silva nobilis
  08 Chramer, gip die varwe mir
  09 Reie
  Swaz hie gat umbe
  Chume, chum, geselle min!
  Swaz hie gat umbe
  10 Were diu werlt alle min
  Ⅱ IN TABERNA
  11 Estuans interius
  12 Olim lacus colueram
  13 Ego sum abbas
  14 In taberna quando sumus
  Ⅲ COUR D'AMOURS
  15 Amor volat undique
  16 Dies, nox et omnia
  17 Stetit puella
  18 Circa mea pectoral
  19 Si puer cum puellula
  20 Veni, veni, venias
  21 In trutina
  22 Tempus est iocundum
  23 Dulcissime
  Blanziflor et Helena
  24 Ave, formosissima
  Fortuna Imperatrix Mundi
  25 O Fortuna

卡尔·奥夫 协伊伦之歌(布兰诗歌).jpg (15.72 KB, 下载次数: 301)

卡尔·奥夫 协伊伦之歌(布兰诗歌).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6:42 PM
  柯达依:哈利·扬诺斯组曲 匈牙利诗篇、加兰特舞曲、马洛切克舞曲(UDG SH-009 DG 457 745-2)

  指挥:弗里乔伊
  演奏: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作曲:柯达依

  《柯达伊:哈利·亚诺什组曲(大荷花版)》DG最有味的录音。柯达依作品集包括其最著名的三首管弦乐作品《哈利·扬洛斯》、《加兰特舞曲》和《马洛切克舞曲》,还有一首录音版本极少的全唱曲《匈牙利诗篇》。柯达依的作品有着最浓厚的匈牙利民族色彩,同为匈牙利民族的弗里乔伊演绎柯达依的作品有令人慑服的权威性。
  这里的《哈利·亚诺什》组曲是弗里乔伊在1961年录制的第二次版本,也是弗里乔伊个人最后一张录音。这些带有浓厚匈牙利民间曲风的作品显得美丽多彩而且令人兴奋,柏林RIAS交响曲乐团在这张专辑的表现更被《企鹅评鉴》等媒体大力盛赞为“第一流的演出”。

  曲目
  01 - 06 Háry-János-Suite
  07 Marosszéker Tanze
  08 - 12 Tanze aus Galánta
  13 Psalmus hungaricus op.13

柯达依:哈利·扬诺斯组曲 匈牙利诗篇、加兰特舞曲、马洛切克舞曲.jpg (14.39 KB, 下载次数: 291)

柯达依:哈利·扬诺斯组曲 匈牙利诗篇、加兰特舞曲、马洛切克舞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6:45 PM
  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UDG SH-004 DG 463 649-2)

  演奏:李赫特
  作曲:贝多芬、莫扎特

  《贝多芬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大荷花版)》莫扎特的第二十钢协是一首革命之作,最受浪漫乐派作曲家喜爱的,让十九世纪人视其为浪漫乐派的先锋。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李赫特对于钢琴协奏曲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触,美妙而敏锐掌握风格与表现性,充满活力,美感十足!
  李赫特的音乐是充满令人不可解的神秘气息和热情,他拥有超人般的精力和技巧,却总是只演奏乐谱中的要求,而又能常常看到其它音乐家所未能洞视的深度。所以他被称为与作曲家拥有同等深度了解乐曲力量的稀有钢琴家。
  李赫特的曲目极广,上自巴哈下自现代乐派无所不包。然而他最受迎的还是他的浪漫派钢琴音乐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是李希特五○年代末期的录音,富有深刻思想的乐音与出色的钢琴演奏,表现出莫扎特作品中奇妙的美感。李赫特指下的莫扎特,严酸、且透漏一种强烈不屈的意志力,风味自是非比寻常。他的贝多芬则风格堂堂,在悠扬沉稳的步伐中,散发音乐的喜悦与执着。在六○年代初期录制的贝多芬第三号钢琴协奏曲里,李希特不但弹出作品的含蓄之美,末乐章也是火花四射,充满刺激感。

  曲目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1-3 Konzert für Klavier und Orchester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4-6 Konzert für Klavier und Orchester
  7 Rondo für Klavier und Orchester B-dur WoO 6major

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jpg (14.63 KB, 下载次数: 298)

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6:47 PM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UDG SH-005 DG 447 438-2)

  钢琴:阿格里奇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阿巴多
  作曲:普罗科菲耶夫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夜之加斯巴(阿格里奇)》两首乐曲均蕴涵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阿格里奇的演奏流利酣畅,富有流动性。本片是其代表作,多年来一直是DG的镇库之宝。
  普氏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20世纪钢琴文献中伟大的精品。而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无论在节奏或旋律上更是个中奇葩。
  阿根廷的女钢琴家阿格丽希在她首次的协奏曲录音中并未选择她赖以成名的萧邦钢琴协奏曲作品。相反的,禀承她在第一张录音中的强烈自我要求,她再一次将女性主义带入钢琴协奏曲的领域,以两首以钢铁和前卫着称现代协奏曲挑战历来属于男人天下的作品,再加上拉威尔的加斯帕之夜,本片正好呈现出本世纪钢琴乐派最艰深的一面。
  而阿格丽希则成功地向全世界引领翘望的乐迷证明了她足以与男性钢琴家匹敌的惊人技巧和控制力,这是这位女钢琴家的成绩,也是全世界女性的成绩。

  曲目
  SERGE PROKOFIEV(1891-1953)
  Konzert für Klavier und Orchester Nr.3 C-dur op.26
  01 Andante-Allegro
  02 Thema. Andantino
  Allegro Moderato
  Thema. L’istesso tempo
  03 Allegro ma non troppo
  MAURICE RAVEL(1875-1937)
  Konzert für Klavier und Orchester G-dur
  01 Allegramente
  02 Adagio assai
  03 Presto
  Gaspard de la nuit
  01 Ondine. Lent
  02 Le Gibet. Très lent
  03 Scarbo. Modéré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jpg (15.03 KB, 下载次数: 356)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6 06:49 PM
  舒伯特 晚期三首奏鸣曲(2CD)(UDG SH-011-2 DG 474 613-2)

  钢琴:波里尼
  作曲:舒伯特

  《舒伯特:后期钢琴奏鸣曲》听波里尼这样深思熟虑又同时具备绚灿技艺的钢琴家,演奏技巧艰难结构精巧的作品是一件相当过瘾的事。这里波里尼以一贯严谨的态度,为我们发掘出舒伯特奏鸣曲中结构的美感。录音温暖、丰润,想选一张相当安全的版本,仅此无他!
  舒伯特留下不少钢琴作品,但是地位始终没有办法与他的艺术歌曲相提并论,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后,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舒伯特钢琴作品里独一无二的热情、抒情与即兴。
  波里尼1960年参加第六届国际肖邦比赛,获第一名,之后又拜米凯兰杰里为师继续深造。波里尼善于演奏幅度、力度较强的作品,比如贝多芬。波里尼追求触键的准确、清晰,有“如在无菌室中培养出来的清洁”之称。

  曲目
  COMPACT DISC 1
  1-4 Klaviersonate c-moll D 958(op.post)
  5-8 Klaviersonate A-dur D 959(op.post)
  COMPACT DISC 2
  1-4 Klaviersonate b-dur D 960(op.post)
  5 Allegtetto c-moll D 915
  6-8 Drei Klavierstücke D946(op.post)

舒伯特 晚期三首奏鸣曲.jpg (14.02 KB, 下载次数: 336)

舒伯特 晚期三首奏鸣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7 06:02 AM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奏鸣曲 魏伯恩:变奏曲布列兹 第二奏鸣曲(UDG SH-008 DG 447 431-2)

  斯特拉文斯基 彼得鲁什卡/普罗科菲耶夫第七奏鸣曲/魏伯恩 变奏曲/布列兹 第二奏鸣曲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普罗柯菲耶夫第七奏鸣曲魏伯恩变奏曲布列兹第二奏鸣曲》波里尼一向是当代钢琴大师中倍受争议的人物,不过这个非凡的录音却让所有人观点达到惊人的统一,“彼得鲁什卡”是钢琴独奏作品中难度最大的作品之一,是现代音乐含金量最高的一张唱片,波里尼也因此片被誉为诠释现代音乐的权威。

  IGOR STRAVINSKY(1882-1971)
  Trois Mouvements de 《Petrouchka》
  Drei Satze aus Petruschka
  Tre movimenti da “Petrouchka”
  01 Danse russe,Allegro giusto
  02 Chez petrouchka
  03 La semaine grasse,Com moto-Allegretto-Tempo giusto-Agitato
  SERGE PROKOFIEV(1891-1953)
  Klaviersonate Nr.7B-durop.83
  Piano Sonata no.7
  in B flat major
  Sonate pour piano n'7
  in si bemolle maggiore
  01 Allegro inquieto-Andantino
  02 Andante Caloroso
  03 Precipitato
  ANTON WEBERN(1883-1945)
  Variationen fur Klavier op.27
  Variations for Piano
  Variations pour piano
  Variazioni per pianoforte
  I Sehr maBig
  II Sehr schnell
  III Ruhig flieBend
  PIERRE BOULEZ(1925)
  Deuxieme Sonate pour Piano
  Zweite Sonate fur Klavier
  Second Sonata for Piano
  Seconda Sonata pre pianoforte
  01 Extremement rapide
  02 Lent
  03 Modere,presque vif
  04 Vif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奏鸣曲 魏伯恩:变奏曲布列兹 第二奏鸣曲.jpg (16.25 KB, 下载次数: 352)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奏鸣曲 魏伯恩:变奏曲布列兹 第二奏鸣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7 06:05 AM
  威廉·拉索:街头音乐 三首布鲁斯乐队和交响乐队协奏曲 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UDG SH-026 DG 463 665-2)

  《威廉·拉索街头音乐三首布鲁斯乐队和交响乐队协奏曲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拉索(1928—2003),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其创作领域和指挥活动横跨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歌剧三大领域。著名作品有:交响曲两部;摇滚康塔塔《内战》、《大卫》、《解放》;舞剧《两个流浪者》等。

  WILLIAM RUSSO(1928)
  Street Music op.65
  A Blues Concerto
  1 1st Movement
  2 2nd Movement
  3 3rd Movement
  4 4th Movement
  Corky Siegel,Barmonica and piano
  Three Pieces for Blues Band and Symphony Orchestra op.50
  5 1st Part
  6 2nd Part
  Solo Violin:Stuart Canin
  7 3rd Part
  Siegel-Scbwall Band
  Corky Siegel,barmonica and electric piano·Jim Scbwall,guitar
  Al Radford,bass·Sbelly Plotkin,drums
  GEORGE GERSHWIN(1898-1937)
  8 An American in Paris
  San Francisco Sympbony Orcbestra Seiji Ozawa

威廉·拉索:街头音乐 三首布鲁斯乐队和交响乐队协奏曲 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jpg (16.03 KB, 下载次数: 350)

威廉·拉索:街头音乐 三首布鲁斯乐队和交响乐队协奏曲 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7 05:48 PM
  肖邦 波兰舞曲(UDG SH-023 DG 457 711-2)

  演奏:波里尼
  作曲:肖邦

  《肖邦:波兰舞曲(大荷花版)》肖邦生前一共出版了8首波兰舞曲(含《幻想波兰舞曲》),死后又以OP.71出版了3首,加上死后陆续发现的,总计有17首。
  波兰舞曲的起源不可考,但确定其形态的是波兰王亨利,其最初的雏形是当时的波兰贵族们在舞会上用的舞曲,其实早已被淘汰了,韦伯后来开始把这种形式用于乐器制作,肖邦在韦伯创作的基础上对这种形式进行了发展。
  肖邦的波兰舞曲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以强壮的、雄纠纠的节奏,叙述波兰往昔封建时代的繁华;另一类则为忧郁的情绪,反映在沙皇俄国压制之下苦难的波兰。
  波兰舞曲是波里尼在七○年代录制一系列出色的萧邦作品里,最精彩的一张。
  波里尼是1960年华沙萧邦大赛金牌得主,他以独一无二的艺术与技巧、忠于作曲家的要求以及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具体呈现出这些作品的精华。
  企鹅评鉴在提到这张唱片时表示:波里尼出色的掌握住音乐里精细的诗意……这是权威的演出,就某方面来说比鲁宾斯坦的演出更有说服力。

  Polonaise
  01 Polonaise cis-moll op.26 No.1
  02 Polonaise es-moll op.26 No.2
  03 Polonaise A-dur op.40No.1
  04 Polonaise c-moll op.40 No.2
  05 Polonaise fis-moll op.44
  06 Polonaise As-dur op.53
  07 Polonaise-Fantaisie As-dur op.61

肖邦 波兰舞曲.jpg (14.77 KB, 下载次数: 370)

肖邦 波兰舞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7 05:50 PM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拉威尔:加斯巴之夜 普洛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UDG SH-032 DG 463 678-2)

  演奏:波格雷利奇
  作曲:肖邦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拉威尔加斯巴之夜普洛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钢琴怪才波格雷利奇对肖邦奏鸣曲惊世骇俗的解构和重建,最具魔幻的加斯巴之夜。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01 FREDERIC CHOPIN(1810-1849)
  1-4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op35
  02 MAURICE RAVEL(1875-1937)
  5-7 Gaspard de la nuit
  03 SERGE PROKOFIEV(1891-1935)
  8-11 Piano Sonata no6 in A major,op82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拉威尔:加斯巴之夜 普洛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jpg (16.24 KB, 下载次数: 338)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拉威尔:加斯巴之夜 普洛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7-7 05:51 PM
  本贴内容全部介绍完毕。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8-3 10:31 AM
20117月份获奖名单推荐
主论坛最佳人气帖
决定音像11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作者:忘情冷雨夜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1622&extra=page%3D3%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主论坛最具影响力帖
高烧不退,痛并快乐着……     作者:空山鸟语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1680&extra=page%3D3%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昌业产品用家使用心得优秀帖
音乐之旅和马克列文森组合      作者:yan68646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1775&extra=page%3D3%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page=1

数码与影音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暂缺

音乐大家谈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了解《企鹅评鉴三星极品全收藏》 P6:中录“DG大禾花系列”CD    作者:sunwz5057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1510&extra=page%3D1

文艺杂苑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美”——大美新疆    作者:zhoujl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2373&extra=page%3D1


以上获奖者各奖励100元内CD碟一张,考虑到CD碟各人的喜好及收藏不同,可由烧友自由选择碟片,昌业代购寄出。请上述得奖者将个人真实姓名、邮寄地址和电话号码心仪CD的名称以短消息的形式发到我的信箱里,以便统一选购尽早寄出奖品。

CD请备选两张至三张,如第一选择没有货源将在备选里挑选。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8-3 12:44 PM
谢芍版以及管理员和各位版主。谢谢!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