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2011年再折腾-给发烧挪窝(又要动房间了,期待。。。。) [打印本页]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01:16 AM
标题: 2011年再折腾-给发烧挪窝(又要动房间了,期待。。。。)
前因后果:
     决定再次折腾环境,给器材一个适合的场所,主要是两个原因:1、近期的家访,让我再次认识到音箱摆位和环境的重要性;2、原有环境存在的缺陷,对于我现有系统,已经影响到下一步升级前的调试。再加上天气缘故,这个夏天没空调,我自己倒没什么,但会让来访的烧友不自在。这些原因,让我不得不提前动用我那间闲置的独立空间了。

    动手前,专门测试了摆位。不同的摆位,同一套器材居然是完全不同的声音。当我从书房,移到挑空厅,5米多高的空间,让声音顿时舒展开来,最关键的变化是音场:这样的摆位,让音箱摆脱了后墙书柜的束缚,音场的深度大大加深,人声的定位更加真实,童丽就是刚刚高过吧台的位置,童丽1.58米,而我的吧台1.2米,听她唱歌,觉得是坐在吧台后面的高脚凳上,喝着红酒,娇媚的眼神迷离而恍惚;再听爵士,很久没听帕特里科亚.芭芭拉的《蓝色咖啡屋》里,声音如期在吧台后响起,比童丽的位置要更远更深一些,伴奏的区别出来了,童丽的伴奏后期拉开的痕迹很明显,导致一部分伴奏,由于左右不平衡,而出现箱声,而芭芭拉的伴奏就真实多了,从中间成圆弧装散开,偶尔的打击乐器,从舞台深处出来,让音场进一步变得开阔;穆勒那把琴的位置终于正确了,上次烧友来访,就指出这张碟,我的系统播放,乐器是趴着的。


      此外,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HEGEL H 70的音量不用再超过12点了,只需10点左右,就达到了原来书房的声压。并且,中高音的改善是巨大的,小提琴的线条更加壮实,听感更加饱满和顺滑,换上力宝声2010S2,进行对比,同一曲帕格尼尼的FOR TWO,H70的润泽、圆滑和平衡更加突出。试听的时候,我姐姐刚好来访,一听这曲子,就说了一句:这个好听呀。接着,换上她熟悉的犹太大眼妹,一开声,就惊呼:这个比以前好听多了,就放这里不错嘛。
  的确,挑空厅的摆位,让人声的变化最大,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空间的音染,同时,由于音场深度的加大,会进一步让声音更有立体感。这种空间的音染,一方面由于声音在大空间尤其是高度很高的空间,得到释放,尤其是中高频会因为反射得到弱化而明显变得圆润;另一方面是由于混响时间的加长(其实人声的美化,是因为这个空间的混响成了效果器,在这里唱卡拉OK绝对是很爽的)。需要注意的是:加长时间后的混响,对于低频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低频显得不如以前凝聚,有些发散和浑浊,力度上偏软;低频的这些变化,也有一个原因,6.5寸中低单元的书架箱在这个大空间,显然没有三分频的落地更有说服力。因此,在这个没有经过处理的挑空厅,显然也是不适合我目前的器材,如果要对这个空间动手脚的话,估计也是大阵仗,这也会影响我书房和会客的功能。

      再回头看看原来的书房空间,基本确定了几个问题:1、我原来的书房空间吸音偏重了,全覆盖的木质空腔吊顶、周边的带空腔的木质家具,地面全铺的榻榻米,而扩散偏少,对于AV系统倒是适合的,低频很干净,基本没有驻波;而HIFI系统,吸音过多,会让声音相对干和涩,这也是,我的PMC系统,虽然中低频表现相当不错,但总觉得高音不理想的原因(这点通过上述摆位的对比,是很明显的),同时,功放音量的变化,也说明了吸音过重,相同的声压,需要功放更大的音量;2、音箱太靠后墙的摆位,限制了音场的纵深,让音场前后压缩,我层尝试将音箱拉出距后墙1米,但发现需要采用极端内凹的摆位(接近45度)才能改善,而同时,音箱过近,指向性过强,让声音不够自然;3、短边放置器材,虽然,左右不平衡不是很明显,但对于过于通透的空间,一方面难以达到良好的隔音,另一方面,对于书架箱子来说,声音变数会进一步增大。而目前书房的环境和氛围还是蛮不错,也不想再动了。

       如此总总,让我不得不将眼光瞄向我准备用作家庭影院的空间,顺便也验证一下独立空间对于声音的改变.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2-8-4 12:49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01:22 AM
动手前,需要做点功课。功能规划:现阶段主要为HIFI服务,原有装修暂时不动了,来个短平快。但需要考虑到今后AV系统的摆放。

先上图,明天再细说吧,忙乎了2天,困死。

1、整个空间独立封闭,不算墙体的内部尺寸,长7.2米,宽3.5米,高2.8米,由于有90厘米用于壁柜了,实际使用长度是6.3米,面积22.05平米;吊顶30厘米,实际高度2.5米。这样,房间是比例为1:1.4:2.52,与黄金比例1:1.33:2.6相比,长度上稍短了些,宽度也稍窄了些,但基本作为HIFI听音和组建7.1的AV系统都足够了。
2、目前房间存在不少问题,而AV家庭影院,对于声学处理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更为合理的声学设计,才能满足苛刻的THX或者DTS摆位的要求。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大动干戈,那么,就小范围的动动手脚,在基本不动原有装修的前提下,尽可能达到首先满足HIFI双声道的效果。
3、器材和音箱摆位的考虑。下图,黑色为HIFI主音箱,绿边黄色的是AV 7.1系统的基本位置。由于,原有龙骨空心的地台和地台上有大面积的玻璃镜面等不利因素,器材和投影只能往窗户方向。
3、准备处理的问题:
1)吊顶,没经处理(填充吸音材料、龙骨避震处理等)的空腔木质吊顶不仅吸收中高频,还容易因为共振造成低频浑浊。好在,当时没有全部吊完,在音箱的顶部反射点,留下了大约3平米的空地,可以做做文章,准备在这里使用扩散材料,另外一处60X220厘米的灯槽,也可使用二维木质扩散板处理,这样有利于声音漫射和扩散;但由于是吊顶处的异形形状,如果使用木质材料,难度相当大,因此,考虑使用容易剪裁泡沫扩散板(经石头漆处理)进行DIY制作,为确保稳固,底面准备使用5CM聚酯吸音棉和大芯板,然后将泡沫扩散板覆盖在上面;
2)中间这两扇固定的装饰玻璃门。中间开度很大,对HIFI系统影响不大,对AV的两个侧环绕会有影响。考虑了几种方案,一是改为木质栅格,兼作扩散。二是改为吸音材质;最简单的做法,当然是悬挂一定厚度的装饰材质了。
3)主音箱第1和第2反射点,是扩散还是吸音,目前没想好。想等设备进去后,利用活动板来测试。
4)墙角的两个驻波点。一是做圆弧低频陷阱;二就是DIY两个吸音柱了;最简单的是利用闲置的落地箱和三角海绵或者空纸箱来代替了,当然视觉上估计不是很好看。
5)对于沙发后的地台,对于聆听区域的影响,现在是未知数。需要等器材进去后,进一步调整。
6)走线需要认真考虑。一方面要美观,另一方面要尽量的方便。此外,电源需要考虑专线引入的位置,给空开预留地方。
7)地面处理相对简单,除了地台以外的地面,全用地毯处理。准备采用便于清洗和更换方块地毯做底,而上面可以考虑3-4平米的整块厚地毯。当然,也需要器材进去后,进一步确认,现在对吸音比较谨慎。

整体上,一些处理不想一下子做死,可以方便更换测试。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测试和学习的过程。

总之,需要考虑的事情还很多。好在,独立空间的折腾,对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影响,对现在书房的听音烧HIFI也没任何影响。虽然心情上迫不及待,但还是需要一些耐心。享受过程吧,让惊喜一点点的到来,这应该会是个很有趣的过程。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6-27 06:05 PM 编辑 ]

空间规划.JPG (79.52 KB, 下载次数: 422)

空间规划.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01:24 AM
这间房间寄托了我很多期望,一直没敢动手,就是担心经验不足,浪费时间和精力。好在,这次只是为HIFI服务,相对复杂的影院系统,要简单一些。

IMG_2065.jpg (85.04 KB, 下载次数: 443)

IMG_2065.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01:25 AM
事隔一年,又动起刷子和滚筒,感觉还是不错的,有些兴奋,有些期待,有些恍然,有些激动,有些。。。。

IMG_2072.jpg (133.99 KB, 下载次数: 471)

IMG_2072.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01:28 AM
上图占位,明天分解:


固定的玻璃门,当初为了雕刻这两块玻璃,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现在却是一个苦恼了。
整体拆掉,工程有点大,如何物尽其用,几个处理方案,目前,还没最终确定,美观实用兼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门的中间,弧形的天花,槽灯的位置准备用来悬挂投影。便于和器材和电脑的连接。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6-27 06:01 PM 编辑 ]

IMG_2078.jpg (162.3 KB, 下载次数: 409)

IMG_2078.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01:29 AM
镜子和地台,很可惜,注定不能当作舞台了。

由于空腔设计的地台和大面积的镜面,这个地方虽然是摆放器材的最佳位置,后面的壁柜其实是理想的AV器材配件箱,嵌入式的设计,很隐蔽。而投影在这个没有窗体的方位,更有利。总之,器材放在这个位置,能充分利用后面的90公分壁柜,走线最为合理;让整体空间更为简洁。当然,前提是必须把现有装修全部拆掉,这在目前,还不现实。只能暂时忍痛放弃这个诱人的计划,设计为聆听区域和休闲区域了。

     在开搞之前,我女儿就宣布了这个地台是她的主权,这面大镜子也不允许动,她要练习舞蹈,而也必须要需要考虑摆琴架的位置。哎,家里她是老大,必须听她的了,实在不行,把壁柜门拆了,给她折腾出个放琴的位置了。
     两边,左边是卫星电视的位置,便于看国家地理、HBO等喜爱的电视节目,同时这个地方也是高清播放器材的安家的地方,便于与顶部的投影连接,HDMI线可以短一些。数字输出走光纤或同轴到功放;右边是电脑桌,一方面便于工作,另一方面可结合投影,观看一些摄影作品和播放一些硬盘上下载的电影。走线如何美观需要重点考虑。

   这个聆听区域,可以在皇帝位后,很方便做出第2排观众位。如果朋友来的多,这的确比原来的空间灵活多了,不用大家席地而坐了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6-27 05:50 PM 编辑 ]

IMG_2074.jpg (123.49 KB, 下载次数: 436)

IMG_2074.jpg

IMG_2079.jpg (125.29 KB, 下载次数: 424)

IMG_2079.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01:30 AM
天花是个问题,让我很头疼,又不能拆。。。

感谢当初留空的想法,仿佛绘画的留白,给了我利用和发挥的机会。阶梯装的结构会不会能起到扩散的作用?中间的留白如何处理?后面的灯槽,是最容易处理的。方型二维扩散板很容易搞定了。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6-27 05:52 PM 编辑 ]

IMG_2080.jpg (109.64 KB, 下载次数: 398)

IMG_2080.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01:33 AM
有经验的朋友,多提提建议。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6-27 03:26 AM
好分享,越到后面就越明白环境的重要性!
作者: jp    时间: 2011-6-27 09:10 AM
大幅的玻璃门是个问题,能否去掉?另外地台是否悬空?
作者: WOOW    时间: 2011-6-27 10:16 AM
原帖由 jp 于 2011-6-27 09:10 AM 发表
大幅的玻璃门是个问题,能否去掉?另外地台是否悬空?


同意,玻璃门是个问题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12:05 PM
原帖由 jp 于 2011-6-27 09:10 AM 发表
大幅的玻璃门是个问题,能否去掉?另外地台是否悬空?


嗯,这个玻璃门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关键这2个门还是固定的,好在中间跨度蛮大的,足足2.5米,现阶段HIFI双声道影响不大,但对AV系统肯定有影响。目前,想到几个方案,一个是对玻璃面进行处理,做成栅格扩散;一个是做吸音处理,外蒙无纺布;另一个就是悬挂物品。
地台是木龙骨架构,内部未处理,因此,无法当作器材摆放基座。只能往窗户方向了。后期地面瓷砖部分,全铺地毯。地台需要器材摆放进来后,再做地面材质的调整。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12:07 PM
今天本地电厂两个发电机组故障,单位直接给拉黑2天,进行线路维修,还好家里还正常,工作只能带回家做了。这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夏天。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1-6-27 12:16 PM
呵呵。。。。。。KK版主开始搞房子了。。。。。。。。。。。
作者: luhui    时间: 2011-6-27 01:32 PM
我看还是把这二扇玻璃门的玻璃拿掉,形成格栅,样子也好看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05:58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11-6-27 12:16 PM 发表
呵呵。。。。。。KK版主开始搞房子了。。。。。。。。。。。


不搞不行啊,总不能你来玩的时候,跟我一起坐地上,然后,汗流浃背的吃冰冻西瓜吧

正如药版所说,烧HIFI越到后面越能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环境整好了,能充分发挥器材的潜力,可以事半功倍的获得更多的体验和对器材更加正确的认识;而通过这次折腾,能给论坛的朋友们一个借鉴(或者好例子或者坏典型),也是其中一个目的。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7 05:59 PM
原帖由 luhui 于 2011-6-27 01:32 PM 发表
我看还是把这二扇玻璃门的玻璃拿掉,形成格栅,样子也好看


嗯,搞成通透式的栅格,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案。这需要等器材进去后,视影响大小进行调整。
作者: cyblggogo    时间: 2011-6-28 09:10 AM
        个人意见,顶部不动,两个“驻波点”暂不处理,拆掉两个玻璃隔断,以后据实际情况在顶部第一反射点做小面积吸收或扩散处理,这样整起来比较简单。另建议K版施工时在地板上多垫报纸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8 11:36 AM
原帖由 cyblggogo 于 2011-6-28 09:10 AM 发表
        个人意见,顶部不动,两个“驻波点”暂不处理,拆掉两个玻璃隔断,以后据实际情况在顶部第一反射点做小面积吸收或扩散处理,这样整起来比较简单。另建议K版施工时在地板上多垫报纸


嗯,多谢兄弟的建议。由于空间比较规整,想法其实也很简单的,不大干戈的。在器材区域的地面要铺满地毯,房间太空旷了也不是好事,哈哈。在器材进去后,会重点考虑玻璃门、两侧墙体的反射点和天花的处理以及驻波的测试,这些地方都准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主要是进行一些必要的测试和调整,这个过程应该很有趣的。正在学习一些先进经验。

这个日本人对于吸音面积的计算方式,和空间残响的处理的方式,很有意思的,实施起来也很简单。

127818348459245.jpg (338.46 KB, 下载次数: 321)

127818348459245.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6-28 11:39 AM
是扩散为主还是吸音为主,国外一些比较突出的方案,也很有借鉴,无一例外,重点都放在反射点上。

扩散为主:

吸音为主:

作者: anjing    时间: 2011-6-28 12:35 PM
“烧”房子了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1-6-28 04:19 PM
K版的动手能力很强啊! 已到HI-FI的最高境界,"烧"房子了,环境处理好了等于升级了器材.羡慕K版有家里人支持,在不完全影响居家生活的条件下,能够处理听音环境.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2 11:08 PM
这几天头疼着呢,刚搞完卫生,突然想起来,白色乳胶漆的墙面,如果挂投影,容易反光;明天准备换颜色。但换什么颜色呢?黑色太压抑,除非,进行几种颜色的搭配,这个太浪费材料,也考究粉刷的功力;橙色,配DIY黑色吸音板很不错,但怕和原来装修的原木色重叠;咖啡色、墨绿色,比较稳重,但角线和踢脚板要是白色的才搭配;灰色属于百搭的,但觉得这个色太土。。。。

这两天在研究QRD 扩散,很有意思的东西,找到几个计算软件,很实用,计算也很标准。发现国内的QRD 扩散板(方型的),明显深度不足,大部分阶梯算法,居然都是不符合规范的,准备自己DIY一些,放天花上,这个工程有点大。。

DSCN4211.jpg (75.46 KB, 下载次数: 271)

DSCN4211.jpg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1-7-3 02:39 AM
KK版主真是花了大心思去做了啊。。。。。。。。。。。。。。你做好了到时我来看看效果。。。。。。。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3 09:06 PM
这次动作不小,低频的处理也稍微留意一下.毕竟以后你不可能老玩着小书架的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4 12:41 AM
在考虑用这种SuperChunk bass trap,     放在墙角,相对圆柱体的低频陷阱,这种DIY起来,简单些。



侧墙吸音板也想采用这种活动板,可以灵活调整,当然尽可能美化一些,毕竟是家居,还是想要一些氛围的。
吸音板如果想达到宽频吸收,必须要有一定的后空腔。这有些头疼,如果保留10公分,那么吸音板加玻璃棉的厚度要达到15-20公分了,这个有点夸张了。再考虑更好的瘦身方式。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4 01:11 AM
今天的成果,换墙色。选择了电脑调色的立邦1130,是一种类似咖啡色的颜色。第一次刷这么夸张的颜色。看来,看色卡和实际效果还是有差距的,对颜色中大片的红,有些出乎意料。如果采光不好的,这种颜色有点压抑,需要一些白色或黑色的家具或摆设去活跃下氛围。这种颜色,如果开投影,基本不用担心反光问题了。

晚上黄色灯光下的效果,如果不调整白平衡,拍摄的效果是一种非常亮丽的橙色,我女儿说这像她经常去的麦当劳的颜色。。。
吸音板准备采用单色原木色框,大面积黑色,看看效果,还凑活,起码拍摄出来不难看。不同色温的灯光,对于深色墙面来说,是个调色板,这点有充分体会了。

调整正常白平衡的颜色,专门挑了一把粗毛刷,目的,是刷出墙面的大颗粒,一定程度上形成粗糙的表面,这对声音反射是好处。估计,用石头漆,效果会更好。但室外漆用在室内有些奢侈了。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7-4 01:13 A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1-7-4 10:18 AM
继续追踪报道。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1-7-4 09:51 PM
KK版的动手能力赞一下 同时版主辛苦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5 10:38 PM
昨天地毯到了,效果很不错。在测试颜色搭配的时候,居然给我想到了解决玻璃门最简单的办法;今天去美术馆参观,灵感多多,顺便也搞定了侧墙吸音板的瘦身计划。
    这两天逛了几个国外论坛,几乎一致认同了:所有的第一反射点都应该是吸音。看他们的测试曲线,的确这些反射点采用吸音,能取得比扩散更好的曲线;这纠正了我的一些看法,准备做些局部调整。
   而他们对于DIY BASS TRAP的热衷,无论是专业录音室还是业余烧友,让我觉得鬼佬也很疯狂。后来,随意看了下国外成品的价格。。。一个1.2米的圆柱低音陷阱居然要一两千美金。。知道原因了。在DIY的同时,他们对于严格的标准(参考BBC或者其他专业PDF),对于各类吸扩板材的尺寸和声学数据的讨论,增减前后的曲线测试对比,让他们的DIY效果很好。这点值得我们国内烧友学习。一切来源于科学,发烧也不能烧昏了头,声学的效果不仅耳朵能听到,仪器也同样会证明这种效果。
   这让我想起黑格尔产品的设计,不仅耳朵听的舒服,也经得起AP等专业仪器的检验,成熟的产品不会是玄学造就的昙花一现,而是经得起时间沉淀和长久的把玩的。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7-6 08:31 AM
大工程。好事多磨。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6 09:25 AM
工程其实并不大的,局部小打小闹,为以后改造积累点经验。头疼的是,要为今后规划留一定空间。因此,考虑的要多一些,大部分东西都是活动的,方便以后调整位置。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6 03:11 PM
慢慢来,边听边调教,我于早两年搬到老屋利用书房搞了个试听环境陆续搞了1年多还在调整着。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0 09:47 PM
又是一个忙碌的周末,现在工作时间基本给占完,只能利用周末时间折腾了。

这2天的成果。吸音板。

IMG_2143.jpg (99.03 KB, 下载次数: 278)

IMG_2143.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0 09:55 PM
由于给LD否定了玻璃棉的采购权,本来设计中的聚酯吸音板+玻璃棉+空腔结构的标准吸音板,只能放在以后再实施了。

好在,上次装修还剩一点边角料,加上新购置的方块地毯,倒可以临时DIY一批吸音板应急使用。

先购置了一批8X2.5X0.1的杉木板,相比9厘板或大芯板,这些板材起码是实木的,环保不少。现在杉木也升价了,这点点就要100多了。

杉木板刷聚氨酯清漆,貌似不少烧友这样DIY的,但这样的效果在晚上的灯光下将一种灾难。充满节眼的杉木想后期效果好,第一就是打磨,尽量打磨的光滑,其二,千万千万不要用硝基的聚氨酯,一个是灯光下反光和不均匀的色调会惨不忍睹,另一个聚氨酯的味道会很久都不散;其三,在切割板材的时候,就想好和挑好纹理相对漂亮,节眼相对少的板材作为饰面。

打磨机放了近一年,现在又开始开工了。这个阁楼,一直想收拾,但貌似已经成了木工房了,看着越堆越高的杂物,充满无力和无奈,要好好清一清了。

IMG_2119.jpg (93.75 KB, 下载次数: 302)

IMG_2119.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0 10:04 PM
接着常规动作:

1、划线,板材按顺序标好标号,这是木工的一个好习惯,乱而有序,做一批DIY的小东东,养成标号和整理的习惯,能节约不少时间;

2、切割。每当开始DIY的时候,就YY有一台台式木工机台,电动工具永远比手动要来的轻松和精确。

3、刨整侧截面,对于杉木这类软质木材,需要加倍小心。

4、上钉,一定要上白乳胶,并且钉完需要及时清理胶水痕迹,否则,你后面上木器清漆,绝对要哭。

5、好多框框,本来还要做一些的。看来,真的是老了,弄了一整天,已经顶不住了,蹲着太久,老胳膊老腿已经酸胀的受不了了。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7-10 10:41 P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0 10:15 PM
组装吸音板,其实很简单。这些框架,52X52,最上面一层是0.8公分的方块地毯,吸音系数蛮大;第二层,4.5公分铺垫宝,从客厅使用来看,吸音效果还是不赖的;最后一层是3-6公分的空腔。

这些吸音板,已经给以后留了不少余地。只要替换相关材料,聚酯吸音板或玻璃棉,即可变成专业标准的宽频吸音板。

这些吸音板,全部做成活动的,方便进行吸音和扩散模块的替换。

这些吸音板,目前已经给我女儿预定了几块,以后她的涂鸦墨宝要正式上墙展示;

这些吸音板,如果不留痕迹的上墙,花了不少心思;

这些吸音板,其实还有不少妙处,且待后面分解。

1、切割铺垫宝。

2、铺上,组装,超级简单,随时替换。

3、完工。还不错,8公分的木框比较低调,不是很抢眼。方块地毯黑白间调,也很低调。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0 10:23 PM
一地的吸音板,以后,这些软木塞式的底部材料,会是留言板,会是装饰画,会是涂鸦展板,会是木雕挂件,会是海报。。

现在,累的要死,今天,还做了几块50X170CM,标准尺寸的吸音板,届时,要对比下,打散的效果好,还是一整块好。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0 10:39 PM
扩散板,已经想到了3种方案,三种不同的形式。但迟迟不敢下手。今天专门下载了realtrps网站的软件,对房间结构进行预估算。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软件,就是对房间的比例进行计算,共振以及谐振,谐振采用的公式:334/(距离X2),是对不同波长的二次反射的计算,谐振会是成倍增加。Realtrps是一家专业做声学模块的网站,他们这个软件的测试结果与CARA很接近,但不如CARA更专业。这两天需要好好研究下。

我的听音室的测试结果,宽度不足,长宽比 1:1.8,不如1:1.4更理想;因此,在200、300、400HZ会是谐振比较厉害的频段,扩散设计,应该针对这些频率。(蓝、黑、红,几条线分别代表长,宽,高长度相对声音波长,在这个长方形空间产生的谐振,而三者如果重叠,会造成这个频段的波峰或低谷,应该针对这些频段进行处理)

ModeCale.jpg (111.52 KB, 下载次数: 324)

ModeCale.jpg

作者: cyblggogo    时间: 2011-7-11 10:07 AM
佩服,这个要顶!
作者: jp    时间: 2011-7-11 10:25 AM
KK版主动手能力真强呀!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11 10:55 AM
真服了你了,墙面刷面我还可以,木工部分就无能为力了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1-7-11 10:57 AM
强。。。。。。
作者: ye123    时间: 2011-7-11 04:19 PM
佩服之致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3 11:24 PM
这两天一下班,见缝插针,抓紧听音室进程,并进行了初步测试。

1、铺地毯,由于高了0.8公分。必须要割门了。10来年前的门,质量还真不错。我和我父亲轮流替换,居然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搞定。


2、地毯铺设完成。颜色其实不错,但越发显得踢脚线的颜色太深了。象牙白的实木踢脚线,效果肯定要好的多。但考虑到低频陷阱(需要做斜度还有尺寸,没挂投影不好确定。投影幕布2.75米,净宽3.5米,没有多少富裕的地方了,但低频陷阱做小的话,不如不做)和走线的缘故,只能再等等了。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3 11:27 PM
3、临时用白送的8块30公分的三角海绵,藏在窗帘后做低频陷阱测试:事实证明,这种小尺寸和低密度的海绵,对驻波几乎没多大作用,但可以改善墙角一些混乱声波的走向;音箱两侧墙则需要多块吸音组合。

    4、隔断玻璃是这样处理的,方块地毯足够的厚度和自然弹力,居然刚好卡到里面,还能成一个弧度,后部空腔和弧度,连吸带扩散,效果很明显,如果拿掉,能听到明显共振。(后面出现的驻波,这个角落几乎不可闻)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3 11:38 PM
     初步测试

      器材进去后,按预想的摆位,音箱离后墙1.2米,侧墙60公分。一开声,吓了一跳:驻波太厉害了,耳朵里仿佛突然飞进来100个蜜蜂。。。。厉害到,影响了正常的音场地位,人声空洞,乐器乱成一锅粥,整体沉闷,跟以前干净、准确、速度和密度相对平衡的听感,差距太大了。难道这就是独立空间的特点??郁闷了足足20分钟。。。。
     接着开始折腾,吸音板,板到用时方恨少。。看来,还是不是省;吸音板不足,调整的结果不理想,只能动摆位了。
作为长方形矩形空间,在没有多余家具的前提下,进行音箱的摆位,能精确到以公分计算的改变,这有点出乎意料。
当最终确定到最干净的摆位后,用米尺一量,离后墙1.9米,侧墙75厘米。。。我X,这不就是1/3摆法吗?白忙活了,早知道一步到位。这个摆位,看来不是空穴来风,的确是最佳的点,由于宽度不足的前提下,采用横向1/3,音箱距离过近,音场会变窄,采取1/4明显要好很多。摆位基本消除了80%的驻波,这有点出乎意料。
     摆位确定后,再动吸音板,效果就很明显了。在确保音箱前的第一反射点后,陆续对后墙,角落进行了测试。活动吸音板的作用体现出来了。当吸音板最后定位,1.7米的吸音板,放到角落,剩余驻波的影响减低到最小。
    最终,声音基本正常了,但大音量下,还是有稍许驻波。因为,担心吸音过重,声音太干,而吸音板和扩散的布局还未最终确定,因此,计划分开做声学模块。但实际上,即使没上扩散板,音场高度、深度、宽度,都大大超过以前客厅的2个摆位了。但驻波问题,让空间音染偏重,声音不够干净,这明显是吸音不足,加上,家具基本没放里面,空间太空旷,让驻波和共振更明显一些。看来,吸音板还是需要继续增加,尤其是音箱两侧的平行墙体,如果不加的话,无法解决中、高频的驻波问题。

     吸音板的位置还不是最后定型,都要上墙的,如果很多块的话,颜色需要调剂一下,要不整体太压抑了。为此,幼儿园放假的女儿,这两天努力的画画,我答应她了,给她两块自留地展示她的作品。

     最后比较郁闷的是,这个颜色和搭配,照出来太黄了,大面积的黑色和红色也有点压抑,需要进一步美化和找一些浅色装饰中和一下,由于是靠北的房间,还是比较闷热,听的我汗流浃背的,周末装空调才能让人呆的久,还好,味道一点不大,花了大价钱购置的环保涂料和木器漆,还是比较靠谱的,但购置一些绿色植物,买两篮菠萝,消除下隐患是必须的。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4 12:02 AM
小结下:这两个晚上的测试,验证了一些理论也纠正了一些惯性思维。
1、摆位。不要仅仅去看反射点。声波的传输是环状的,考虑应该是一个面和一个整体,而不是单单几个点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这张图,就会明白为什么1/3摆位,能将声波和反射的相互影响减少到最少,而墙角为什么是驻波最严重的区域了;而听音位是最干净的区域,这有助于减少干扰,获得更多的细节。这些都是有科学理论支持的,而不仅仅是凭空想象的(重叠越多,越容易造成干扰和杂讯)


      当看到如果扩散16Khz需要3米深度的扩散体,而100hz则只需要5CM。我就知道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大多数几乎一个规格的二维扩散板是多么的幼稚的,这需要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

     2、低频陷阱的作用。刚刚,我又专门测试了4个角落。前墙的角落无疑是影响最大的。我临时放置的吸音板,目前无法拿下来。否则,不仅BOOM 声不断,而且明显影响了结像和定位。而足够大的尺寸是必须的。目前市场上的圆柱低频陷阱,只有1米高,我对这个尺寸绝对持怀疑态度。而国外卖天价的ARC的bass traps,一方面需要根据室内空间,确定直径,并且建议叠加一定高度使用;另一方面,里面的材质构成,尤其是铝箔的半相穿孔率是有严格测试数据支持的。因此,我们自己DIY也好,购买成品也好,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选择DIY 30公分以内的直径或直角边的低频陷阱,是毫无意义的(这也是很多烧友DIY之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了,不是不够好,主要是不够大,设计不合理)。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7-15 10:00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14 12:13 AM
不急,接下来慢慢调试,边试听边找出原因然后解决,吸收低频空腔的空间是个量的问题,我觉得还少了些! 特别是在在家庭环境下,不为过的,中高频就需要留意一下是否过吸.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1-7-14 12:17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4 12:28 AM
3、吸音多少才足够?对于要音场还是干净的声音,我会去选择干净,因为干净的声音,能让人听的更久,能坐的住。音场的营造,其实是带有一定的空间音染的,而这个音染的度,则是每个人不同的。吸音要多少才足够?这需要进一步去测试。前面日本人说的理论,空间6个面的总和,古典需要20%的吸音面积,爵士则需要30%,前者重视乐器的平衡,后者重视低频的质量,有一定道理。但这都需要进一步去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独立空间,吸音会比开放空间更讲究,更重要。而扩散由于对各个频段要求不同,自己DIY更需要注意科学和合理。


4、最后就是独立空间对功放的影响了。看来,H70在以前的摆位,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潜力。放到独立空间之后,觉得驾驭PMC的书架箱更轻松了。虽然摆位离后墙差不多2米,但低频的量感和质量反而更好,而高音部分的改善是最大的,童丽一些录音走偏锋的专辑,金属摇滚一些刺激的连奏,没有以前的压迫感,而是一种游刃有余、高而不飘,爆而不乱的听感,音场加深加宽,更合理的定位,让整体的,层次上了一个台阶。听小提琴,那种密度加强后的”韧劲“,更有实体感;而听24bit的爵士,重口味,强韵味的伴奏和吟唱,在浓郁的风格之下,多了很多细微的细节。。这些都还是在空间调试不完善的情况下获得的新鲜的感觉。这会让人更加期待。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4 12:30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7-14 12:13 AM 发表
不急,接下来慢慢调试,边试听边找出原因然后解决,吸收低频空腔的空间是个量的问题,我觉得还少了些! 特别是在在家庭环境下,不为过的,中高频就需要留意一下是否过吸.


嗯,不急的。这个空间就准备调试用的。一张带脚凳的躺椅,会让这个调试和体验更符合我的性格,哈哈。
今天无意看到药版几年前去桂林胡子发烧窝拜访的帖子,他那个空间花了不少心思的
作者: jp    时间: 2011-7-14 09:53 AM
音箱后面的窗户对音质也有明显影响的,请留意。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4 12:31 PM
原帖由 jp 于 2011-7-14 09:53 AM 发表
音箱后面的窗户对音质也有明显影响的,请留意。


嗯。抽烟比较厉害。窗户全密封可能性不大。准备加多一层木质活动的,中间设计成尖劈扩散板材质。两侧做推拉开关,做临时透气,透风用,并加密封垫做好隔音。小区晚上其实很安静,关了玻璃窗,唯一的空调室外机噪声也没有了,但还是要注意自己的音响声音不要扰邻。
作者: jp    时间: 2011-7-14 01:04 PM
隔音是一方面,主要是大幅玻璃窗会吸收低频、反射中高频。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1-7-14 02:48 PM
K版动手能力强。。。。。。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1-7-14 04:47 PM
就KK版主“自己的音响声音不要扰邻”其实版主多虑了,逗你玩以为一套调校好的音响系统应该不存在扰邻的问题。 这亦是逗你玩在论坛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好音响系统在自己试听的空间中感觉声音很大,但只要走出试听的房间就应该听不到太大声音。这是逗你玩的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 请KK版主指正
作者: 米其林    时间: 2011-7-14 06:36 PM
原帖由 逗你玩 于 2011-7-14 16:47 发表
就KK版主“自己的音响声音不要扰邻”其实版主多虑了,逗你玩以为一套调校好的音响系统应该不存在扰邻的问题。 这亦是逗你玩在论坛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好音响系统在自己试听的空间中感觉声音很大,但只要 ...

   同意 同意  我的小影音房  就是这样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1-7-14 10:52 PM
米其林兄才是影音调效之高手,在多声道能调效出逗你玩所说的两声道效果,小弟十分佩服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15 09:26 AM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1-7-14 12:31 PM 发表


嗯。抽烟比较厉害。窗户全密封可能性不大。准备加多一层木质活动的,中间设计成尖劈扩散板材质。两侧做推拉开关,做临时透气,透风用,并加密封垫做好隔音。小区晚上其实很安静,关了玻璃窗,唯一的空调室外机噪 ...


是的,一般家庭难以离开窗户,我的处理是使用双层中空玻璃,比普通的单层隔音好一些,再加上厚窗帘就可以缓解一些。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5 10:35 AM
原帖由 逗你玩 于 2011-7-14 04:47 PM 发表
就KK版主“自己的音响声音不要扰邻”其实版主多虑了,逗你玩以为一套调校好的音响系统应该不存在扰邻的问题。 这亦是逗你玩在论坛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好音响系统在自己试听的空间中感觉声音很大,但只要 ...


呵呵,扰邻问题,主要是我和Z版一样都是夜猫子,工作和听音乐弄到到半夜1、2点是常事,再差的音响,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想音量和不干扰他人休息兼顾,只能在隔音方面狠下功夫了。而据我所知一套调较比较出色的系统,声音的穿透力会更强。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5 10:54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7-15 09:26 AM 发表


是的,一般家庭难以离开窗户,我的处理是使用双层中空玻璃,比普通的单层隔音好一些,再加上厚窗帘就可以缓解一些。


原来的是普通的铝合金窗户,加装中空玻璃或双层窗,动作有点大。但仅靠厚窗帘处理,玻璃窗的共振和反射不能根治。我想简单点,直接在铝合金窗里面加一层8-10公分的木质窗体。中间双开,两头固定或反之。固定部分设计成尖劈木质扩散体(只扩散中、低频),确保足够的硬度,减少共振;活动的部分,采取实木框,布制厚帘的方式,推拉轨道方式开关,并做减震隔音处理,关闭时能作为辅助吸收。窗户2.5X1.8米的开度,计划降低高度,摇头部分密封,做吸音和隔音处理,整体缩小为,1.2X2.5米。木制窗体还可以设计成画框方式,跟其他吸音板,统一风格,毕竟是家居,想让这些声学处理尽量“隐形”化,计划慢慢来了,一边听,一边调试,一边做手工,找点乐子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5 10:56 AM
原帖由 逗你玩 于 2011-7-14 10:52 PM 发表
米其林兄才是影音调效之高手,在多声道能调效出逗你玩所说的两声道效果,小弟十分佩服

看了J版的家访,心痒痒。计划9月份上广州,如有机会,一定去米兄家观摩学习
作者: jxjdz    时间: 2011-7-15 02:12 PM
原来的是普通的铝合金窗户,加装中空玻璃或双层窗,动作有点大。但仅靠厚窗帘处理,玻璃窗的共振和反射不能根治。我想简单点,直接在铝合金窗里面加一层8-10公分的木质窗体。中间双开,两头固定或反之。固定部分设计成尖劈木质扩散体(只扩散中、低频),确保足够的硬度,减少共振;活动的部分,采取实木框,布制厚帘的方式,推拉轨道方式开关,并做减震隔音处理,关闭时能作为辅助吸收。窗户2.5X1.8米的开度,计划降低高度,摇头部分密封,做吸音和隔音处理,整体缩小为,1.2X2.5米。木制窗体还可以设计成画框方式,跟其他吸音板,统一风格,毕竟是家居,想让这些声学处理尽量“隐形”化,计划慢慢来了,一边听,一边调试,一边做手工,找点乐子

=========================

希望能看到  k版  加装 木质窗户的 完工图。。。
作者: 米其林    时间: 2011-7-15 02:46 PM
原帖由 米其林 于 2011-7-14 18:36 发表

   同意 同意  我的小影音房  就是这样

   我指的是双声道时。
作者: 米其林    时间: 2011-7-15 02:47 PM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1-7-15 10:56 发表

看了J版的家访,心痒痒。计划9月份上广州,如有机会,一定去米兄家观摩学习

  欢迎  欢迎!多给意见!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1-7-15 03:58 PM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1-7-15 10:35 AM 发表


呵呵,扰邻问题,主要是我和Z版一样都是夜猫子,工作和听音乐弄到到半夜1、2点是常事,再差的音响,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想音量和不干扰他人休息兼顾,只能在隔音方面狠下功夫了。而据我所知一套调较比较出色的系 ...

KK版主关于音响之声音穿透力一说逗你玩持保留意见。逗你玩认为音响系统的声音穿透力应该不是指在听音室所听到的音乐声音能穿墙而出扰邻,应该是指音响发出的高中低三个频段一个表现力吧。关于这一点逗你玩真没有认真想过。逗你玩所说的音响不扰邻也只是自家音响听音时自家卧室与自家单元房外基本听不到音乐声,即使是夜深人静之时。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播放迪斯科音乐 。如果说声音穿透力逗你玩倒是有个例子:本小区逢周六周天有住户在自家唱卡拉OK的声音大白天老远就能听到,如果这也属于穿透力的话,那逗你玩实在无语。上述所说如有得罪望KK版主海涵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5 05:56 PM
原帖由 jxjdz 于 2011-7-15 02:12 PM 发表
原来的是普通的铝合金窗户,加装中空玻璃或双层窗,动作有点大。但仅靠厚窗帘处理,玻璃窗的共振和反射不能根治。我想简单点,直接在铝合金窗里面加一层8-10公分的木质窗体。中间双开,两头固定或反之。固定部分设计 ...


呵呵,我也很期待,但封窗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做家里LD工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5 05:56 PM
原帖由 米其林 于 2011-7-15 02:47 PM 发表

  欢迎  欢迎!多给意见!


热烈期待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5 06:25 PM
原帖由 逗你玩 于 2011-7-15 03:58 PM 发表

KK版主关于音响之声音穿透力一说逗你玩持保留意见。逗你玩认为音响系统的声音穿透力应该不是指在听音室所听到的音乐声音能穿墙而出扰邻,应该是指音响发出的高中低三个频段一个表现力吧。关于这一点逗你玩真没有认 ...


感谢逗兄指正。哈,我这人脸皮比较厚,不怕说的。
    关于穿透力,个人理解主要是50hz以下的低频和1000-2000HZ频段的高频声音,低频正如您说的迪斯科电子低频伴奏或者爵士低音乐器、交响定音鼓等,由于量感和共鸣,声音会显得颇具力度感;而高频,例如唢呐、长号,声波会比低频传的更远;这些声音正因为泛音和谐振的存在,容易形成比其他频段更多的穿透力,而这种穿透力在好的系统中应该是清晰和透明的,有足够延伸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吸音和隔音相结合,尤其是门窗的处理,单单靠调教音响,形成稳定的声音定向和相对凝聚的声场,也不足以解决这些声音的扩散和传播的。
作者: andywangseven    时间: 2011-7-15 07:41 PM
K版的笔记本电脑(粉色的那台),小弟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SONY的YA系列啊!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15 10:09 PM
原帖由 andywangseven 于 2011-7-15 07:41 PM 发表
K版的笔记本电脑(粉色的那台),小弟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SONY的YA系列啊!


呵呵,照片白平衡没调,偏色了,是灰白色,三星Q330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17 11:54 AM
咖啡很香啊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20 11:15 PM
上墙了
特地找朋友要了2盆植物,吸下味道,朋友还专门扎了2朵大红色的礼花,觉得太夸张,去掉了。这两盆东西,居然让驻波改善了不少
空调很给力,终于能顶过这个炎热的夏季了,但听音乐只能开到睡眠模式,否则,排风的噪音还是有影响。
看电影,很舒服,足够远的距离,视觉没有以前那么压迫。重看了第九区,很有深度的一部科幻片。
吸音板上墙后,效果比放地上好,听小提琴很毒,发现听交响比以前好很多,用星辉1号测试了下《万宝路》、《红魔鬼》,很火爆,小家伙,不慌不乱,底气很足,整体层次比以前要清晰的多,音场就在音箱后面的区域,一个比以前大的多的舞台的感觉出来了,很过瘾。但发现人声有些听不习惯了,充满整个空间,仿佛皇帝位消失了,以前动动脑袋就会感觉人声结像的偏移,但现在居然怎么动结像都没多大变化,更夸张的是,站在音箱后面,居然在地台也自然形成了类似正面的音场效果。。。这样的变化,让人一下子不是很适应。

驻波还是存在。吸音还要加,低频还要处理,天花的扩散也要做,路漫漫啊。..

放了投影后,发现,无法将低频陷阱做到43.2公分了,两边只余下35公分,这有点郁闷了,除非把投影幕布往前挂了。现在幕布藏在窗帘盒里,很不错的。就是有点高,投影还没调够位置。。。是继续做supper bass traps还是改圆柱型?这是个问题。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20 11:21 PM
这几天,女儿画画的积极性特别高。下面两块自留地就是她的专属特区了。今天和她一起给她的“作品”用彩色卡纸做了一个画框,女儿亲手用工字钉,按上去,特别有成就感,兴奋的把爷爷、奶奶、哥哥、姐姐都拉上来了。。。。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20 11:27 PM
由于地板太黑,而原来的金沙黑大理石不够厚,干脆去建材市场切割了两块4公分的花岗岩,”印度红“还是蛮好看的。

功放下面依然用原来的6公分重达上百斤的石材,以后不准备买器材架了,这块石头刚好够放下一块声美丽层板

作者: jp    时间: 2011-7-21 10:01 AM
KK版主的听音环境很漂亮呀,恭喜!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21 02:45 PM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1-7-20 11:15 PM 发表
吸音板上墙后,效果比放地上好,听小提琴很毒,发现听交响比以前好很多,用星辉1号测试了下《万宝路》、《红魔鬼》,很火爆,小家伙,不慌不乱,底气很足,整体层次比以前要清晰的多,音场就在音箱后面的区域,一个比以前大的多的舞台的感觉出来了,很过瘾。但发现人声有些听不习惯了,充满整个空间,仿佛皇帝位消失了,以前动动脑袋就会感觉人声结像的偏移,但现在居然怎么动结像都没多大变化,更夸张的是,站在音箱后面,居然在地台也自然形成了类似正面的音场效果。。。这样的变化,让人一下子不是很适应。


有效果,有成就,正面的作用很多,恭喜其它的可慢慢细调 到时候抽个时间去采访你的发烧窝.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1-7-21 03:07 PM
想去北海。。。。。。。。。。。。。。。。。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1-7-21 03:39 PM
恭喜KK版主发烧窝重新开张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21 06:42 PM
原帖由 jp 于 2011-7-21 10:01 AM 发表
KK版主的听音环境很漂亮呀,恭喜!


还有好多没完善呢,另一面的吸音板版面也要美化一下。此外,准备加一层象牙白踢脚线,顺便做线盒,满地的线,看的头疼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21 06:45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7-21 02:45 PM 发表


有效果,有成就,正面的作用很多,恭喜其它的可慢慢细调 到时候抽个时间去采访你的发烧窝.


欢迎,欢迎,9月份跟Z版一起来吧,泡海水,看美女,吃海鲜,顺带来指点一下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21 06:47 PM
原帖由 逗你玩 于 2011-7-21 03:39 PM 发表
恭喜KK版主发烧窝重新开张


谢谢逗兄关注。第一次正儿八经搞独立听音环境,希望有些得失和经验,能给坛子里烧友一些借鉴。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作者: zyf1234    时间: 2011-7-22 03:22 PM
不但动手能力強,而且是精稠细作,细节设计巧妙合理,与原装修融汇贯通。吸音框上挂镜框,巧夺天工,深藏功效,富有诗情,音响含笑。锦上添花,好生羡幕。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25 11:22 PM
总结得好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26 08:46 AM
继续完善中,现在就是缺时间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28 10:05 PM
哈哈,我搞到现在都没有完工,也是常常调整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28 10:08 PM
另外怎么论坛的一位大烧也正好搞听音室。目前应该布好专线了。
一组4平方与6平方的七股陪耐力线音响专线、西门子空开是少不了。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1-7-29 08:41 AM
K版的新听音室真不错 ,花费了很多心血,太令人羡慕了。同时这种分享也给其他朋友带来了帮助和启示。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29 09:41 AM
经过反复思量和考虑,决定整一个标准的supper bass traps。basstraps,3个结构。空腔和面板的不同,虽然都会对低频吸收有效,但会对中、高频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这个需要注意。现在中高频感觉不错,但低频在70-100HZ有点问题。无意中,发现168的周道前辈,几乎跟我一样的结构,而驻波,即使他邀请了台湾调音高手也无法彻底解决。看来,长矩形空间,比例很关键,家庭过小的空间,也会进一步导致后期调整的困难。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29 09:46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7-28 10:08 PM 发表
另外怎么论坛的一位大烧也正好搞听音室。目前应该布好专线了。
一组4平方与6平方的七股陪耐力线音响专线、西门子空开是少不了。


专线,一直想弄,但一直下不了决心。主要是滤波器效果很好,接上和不接上,在新的空间,差距太大了,不接上,声音粗糙、解析力不足,改善最大的是背景的宁静程度,声音毫无压迫感,能安静的听上数个小时。特定测试了,滤波器接一般墙插和空调墙插(独立排线6平方)的效果,发现差距很小,难道滤波器对专线不感冒?
作者: jxjdz    时间: 2011-7-30 04:04 PM
地上 铺的,真的是 纯羊毛的地毯吗

贵不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7-31 08:40 PM
那么大的面积,全部纯羊毛的话费用不会低哦.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7-31 10:52 PM
不是羊毛地毯,那太奢侈了。羊毛地毯,在南方潮湿天气,很容易发霉的。用的可拆卸的方块化纤地毯,打底用的,减少原来瓷砖的硬质表面反射。以后在音箱前,添置一块3-4平米,足够厚的高毛纯地毯,就OK了。
今天折腾了一天,终于搞定Supper Bass traps的框架,明天上清漆(防水、防潮处理)后,就可以拼装了。由于投影幕布的问题,因此这个低频陷阱将采用三明治型的2层结构,分块组合,2部分都是采用无纺布进行蒙皮处理,但购买的无纺布看来有些问题,一点也不像布,倒很像纸或者透声布,很薄,难道买了假货?玻璃棉板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结实,终于知道为什么叫玻璃棉了,表面有很多透明的,很脆的玻璃纤维。这一定要注意密封了,否则在房间内飞散,对身体肯定不好,还好用的面积不大。

依旧是活动的,随时可以更换和改进。整完,上个过程图吧。

今晚吃了一整只田七鸡,喝了4两58度的二锅头,看来,还是干活好,饭量见长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7-31 10:55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1-8-1 09:13 AM
太牛了!
作者: jxjdz    时间: 2011-8-1 09:32 AM
我现在的音响房,是 复合木地板
需要 安装你这样的 方块化纤地毯 吗??

如果需要的话,,方块化纤地毯,在建材市场买,还是在哪里买???

一平方的 价格 大约 是多少??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8-1 10:32 AM
地板反射得太厉害时候可使用一些化纤地毯,特别是听音环境的墙面太光滑与房间有大面积的玻璃窗。听音环境最好还是整体设计。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8-2 08:47 AM
原帖由 jxjdz 于 2011-8-1 09:32 AM 发表
我现在的音响房,是 复合木地板
需要 安装你这样的 方块化纤地毯 吗??

如果需要的话,,方块化纤地毯,在建材市场买,还是在哪里买???

一平方的 价格 大约 是多少??


很便宜的,淘宝上也有卖,我找本地朋友要了一些,效果只能算凑合,觉得打底不错,必须要满铺,否则还是容易滑动。
一般10元左右一块,40-50元一平方。底部用PVC防滑那种,面料有丙纶和尼龙,后者脚感好一些,并且不容易脱毛,厚度选择厚一些的比较好,便于找平。考虑方块地毯,主要考虑到南方潮湿天气,可以随时拆卸晾晒。房间在北面,用满铺地毯,容易发霉,清理也不方便,当然整体效果会比方块地毯更好看一些。

你的木地板不用满铺,可以考虑3-4平米的整块高毛地毯,放在音箱前面就可以了。方块地毯放在木地板上也会很滑,不安全,不推荐使用。

推荐使用葡萄牙软木,你的木地板很平整,适合这种软木材质,很多录音室也是采用这种多孔的软木地板,脚感很舒服,200左右一平方。以后我的地台也准备满铺一层,解决空腔共振问题。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8-2 08 AM 编辑 ]
作者: jxjdz    时间: 2011-8-3 09:38 AM
在网上查找了一下  葡萄牙软木
作为上墙 的材料是蛮不错的。。。

无论是 贴墙上,还是 铺地上,,
主要 的作用是什么呢???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8-3 10:21 AM
多孔材质并且柔软(上海世博会,葡萄牙馆就是采用这种材质,给黑心的游客扣掉不少,有点象软木酒瓶塞),吸音很不错的
作者: jxjdz    时间: 2011-8-3 10:31 AM
我突然想到,,

我音响房 靠阳台面 有 一整排的  铝合金窗户,
不知道在 窗户上 粘上 这种葡萄牙软木,,行不行。
(这一排窗户也就是  音箱 的 后方 )

对 音箱 后方 的声学处理, 是否有 正面的帮助!!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