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蒂领导的工作小组在二战中投身军事录音的研究,承担并完成了政府下达的录下由英国和德国潜艇内部发出的各种声音的任务,他们在声纳技术上的突破为皇家海军击沉德国潜艇立下汗马功劳。战后,Decca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为其录音事业带来新的生机。这种坚实的技术基础首先体现在唱片制版上,Decca所改良的动圈刻片刀,可以成功的将高频响应提升到每秒一万四千赫兹,大大提升了频响和信噪比,降低了失真度,在唱片业被传为神话。其后这一革命性科技伸展至音乐制作领域。1954年Decca发表划时代的“Full Frequency Range Recording”全频带录音技术,领先同行,以此制成的唱片在高频响应和音乐保真度方面都达到前所未见的高度。
在FFRR技术得到肯定之后,Decca唱片以LONDON这个品牌倾销美国,并迅速占领日本,拉美市场。50年代,Decca与德国德律风根(TELEFUNKEN)集团联合设立了一个以技术发展为目标的机构,以TELDEC(泰尔迪克)为商标发行唱片,后来TELDEC唱片公司因经营问题转入华纳唱片集团。随着唱片工业由SP向LP时代迈进,Decca重新加入到唱机制造中,其开发的世界首枚全音誉微沟纹唱头在当年几乎成为新一代高保真音响的主要音源,配合发行的一些古典唱片被广泛示范,出尽风头。1957年Decca推出的副牌商标Argo至今都是古典老乐迷心目中优质唱片的代名词。1958年Decca和美国RCA,Mercury等唱片公司同步跨入立体声时代,古典曲目如雨后春笋般激增。事实上早在1954年,Decca就开始将部门母带以声道分离的方式录制,并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将左,右声道刻在单一沟槽的两壁。在立体声LP幕后规格的商定中,Decca作为重要角色促成了这一国际规格的制定。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Decca发行的立体声LP一直被发烧友认定为音质纯净,毫无扭曲的高品质唱片。
50年代末,Decca在先进录音技术和金字招牌般的录音品质保证下,开始发展宏大的立体声歌剧录音计划。由库肖领导的录音小组与索尔蒂爵士在维也纳展开长期合作,录制瓦格纳的矿世巨作《尼博龙根的指环》全集。这一史无前例的录音计划足足延续了五年,耗费了难以计数的人力和物力。虽然它的出版在全球造成了空前的狂热,而且这套14张CD组成的《指环》全集在今天依然是唱片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宏篇巨著,但却引发了Decca在财政上的危机。70年代初,Decca不得不将股份出售给了宝丽金集团。加入宝丽金之后,由于得到巨大的财力支持,Decca迅速恢复元气,率先投入对数码录音的研究和使用,并继续在录音技术上独步一时。现在,Decca与同属宝丽金•环球唱片集团的Philips和DG鼎足而立,并在录音计划的制定,艺人的行政,场地及技术问题上享有自主权,其出品的唱片在艺术,音响方面一直维持至高的品位。作者: TAOGE 时间: 2011-6-21 11:07 AM
早在50年代立体声录音的萌芽时期,Decca公司的资深录音师威尔金森(K.E.Wikinson)先生便开始在广泛的实验中探索如何利用最佳的条件调合出清澄的音色和宽阔的舞台空间感。他认为,唱片上的音乐只有包含光辉开放的音响和一些细致入微的空间响应,才能让人感受到如临现场的愉悦,听到最鲜活的效果。几经实验,他炮制了一种独特的麦克风摆放阵式。这种后来被称为“The Decca Tree”的“麦克风树”,是以一组位于支架左右的麦克风及另一只垂直在适当距离的麦克风为主,这三支话筒构成的“麦克风树”矗立舞台,配合其他麦克风的辅助,可以将单点与多点方式录音的优缺点加以妥协,创造出细致,平衡又不失动态的录音效果。首先进行这种“麦克风树”录音实践的,是大名鼎鼎的曼托瓦尼乐团,至今他们那美到不可方物的弦乐音响都可令乐迷三月不知肉味。其后,这一麦克风摆法被推广到Decca的古典管弦乐和歌剧录音当中,以至于威尔金森在Decca乃至散见于美国Chesky唱片公司的大量唱片至今都成为发烧友搜寻不厌的目标。除此之外,造就Decca迷人录音特色的是其另一引以为自豪的录音原则。即古典录音都是在现场立即混音,以第一时间制成两声道的立体声母带。也就是说,Decca不会利用多轨录音的宽容性,在事后任意更动指挥原先已同意的声音。这种极端忠实于现场的制作精神对录音师的临场功力和音乐修养都提出了极大的考验。Decca古典录音中那种可以透视并给予听者无限想象力的音场空间感;以及那种逼真呈现艺术家动作,走位以及戏剧化场景的真实效果,正是依赖于这一录音哲学而得到保证的。至于非古典音乐的录音,Decca于70年代开发的“四相位录音法”(phase-4)开创了多轨录音的先河。这种可以有机安排录像定位的制作手段给予后处理较大的立体的效果同样令人惊讶,叹为听止。
[ 本帖最后由 TAOGE 于 2011-6-22 11:15 AM 编辑 ]作者: TAOGE 时间: 2011-6-22 10:51 AM
Sir Georg Solti -《歌剧指挥索尔蒂》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65373/
似乎成了惯例。大指挥家生前是神,死后是人。看过一个晚年卡拉扬在萨尔茨堡的录像,他在歌唱家、演奏家中间如同教皇一样被人供奉,对歌唱演员的指导课成了下旨的仪式。卡拉扬死后,批评之声汹涌澎湃,“空洞”、“华丽”现在是卡拉扬指挥风格的代名词。这种现象在伯恩斯坦身上同样出现过,那些针对伯恩斯坦的反崇拜言辞是在灵柩启动前夜就准备好的。势利的世界对大师并没有多少崇拜与赞美之心,在音乐这个问题上最终还是生者之间的一场利益之争。索尔蒂爵士1997年去世.没有卡拉扬、伯恩斯坦那种生前与死后反差的波澜。他活着的时候不是酒神,也不是帝王,更没有人们可以考察的戏剧性人恪与外在特征。崇拜与反崇拜两个相邻的使者,在没有成为偶像的索尔蒂那儿无计可施,束手无策。他是一个隐忍、充满意志力的音乐人物,显示出一点儿在人世间落落寡合的神情。
[ 本帖最后由 TAOGE 于 2011-6-22 11:16 AM 编辑 ]作者: TAOGE 时间: 2011-6-22 10:54 AM
Rachmaninov -《拉赫玛尼诺夫演奏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卷筒录音》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113383/
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纳入于不少钢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
拉赫玛尼诺夫接受心理治疗时,其治疗师Dr. Nikolai Dahl要求他每天接受诊治,拉赫玛尼诺夫每次均需坐于漆黑的房间内,听治疗师不停重覆说:“你将开始创作协奏曲...你会工作得称心如意...你的协奏曲会是最好的...。”拉赫玛尼诺夫最终于诊疗期末时,完成了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于1902年与Natalia结婚,其意大利籍的妻子亦是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家。
拉赫玛尼诺夫喜欢于安静的环境创作,他曾说:“没有比安静独处对我更有帮助。”
“拉赫曼尼”在俄语有“挥霍无度”之意,拉赫玛尼诺夫之父正是一个胡乱挥霍的赌徒,最后更典当家业,弃妻儿不顾。作者: TAOGE 时间: 2011-6-22 10:54 AM
Sir Georg Solti -《舒曼交响曲全集》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887474/
索尔蒂爵士为英籍匈牙利指挥家。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曾在李斯特音乐院从名师学习指挥、作曲与钢琴。1933-1939年任布达佩斯国立歌剧院专职指挥。1942年在日内瓦国际比赛中获得钢琴优胜。1946年被驻德美军聘为慕尼黑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指导,由于指挥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成功而任拜仑歌剧院的指挥。曾加入德国籍。1953年始,先后在旧金山歌剧院及交响乐团、芝加哥抒情歌剧院、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任指挥或音乐指导。他录制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使其名声大振。1971年获得爵士称号后入英国籍。从1969年始,他任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兼常任指挥,还任过巴黎交响乐团与巴黎歌剧院、伦敦爱乐团的音乐指导及指挥。他早期的指挥虽给人以严谨拘束之感,但后期却逐渐转化为宏伟而具有魅力。作者: TAOGE 时间: 2011-6-22 10:54 AM
Various Artists -《女歌唱家歌剧唱段精选》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90784/
据我所知,卡拉扬指挥歌剧“波希米亚人”只有三次录音。另外两次都在六十年代初期。一次是Vienna State Opera House,现场录音,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九日,女高音弗雷妮,意大利男高音拉伊蒙迪Gianni Raimondi。还有一次是Milan Teatro alla Scala Orchestra,女高音和男高音仍然是弗雷妮和拉伊蒙迪,时间在一九六五年,这场演出还出了DVD。
普契尼在他的歌剧“曼侬•列斯科”于一八九三年二月一日成功上演的一年后完成了歌剧“波希米亚人”,当时普契尼三十六岁,一八九六年二月一日仍在意大利都灵皇家剧院首演。他的另一些著名的歌剧如“托斯卡Tosca”(一九零零年首演),“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一九零四年首演),“西部女郎Girl of the Golden West”(一九一零年首演),都是“波希米亚人”以后创作的作品。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杜兰多特Turandot”在他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去世时还没完成,由阿尔法诺Franco Alfano代补完成(柳儿自杀以后的十五分钟),并于一九二六年首演(关于杜兰多特更多的介绍待以后发布CD时再谈)。作者: TAOGE 时间: 2011-6-22 10:55 AM
V.A. -《小提琴大师之作》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825580/
西班牙演奏家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则是在法国接受了音乐教育,其风格轻快而典雅,而且还生逢其时,留下了一些让人愉快的录音。他的辉煌成就曾经给不少如风景明信片般优美的作品带来了灵感,例如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以及他的朋友圣桑所创作的包括A小调、B小调协奏曲在内的大量作品。萨拉萨蒂自己的作品通常性格外向,需要有超群的技艺才能完成演奏。本套CD中包括了这样的一些例子,其最著名的作品《流浪者之歌》也有两个演绎版本。
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问世过程一波三折,而芬兰人西贝柳斯的协奏曲也是经过了多次试演和修改,最终才由同样是匈牙利小提琴家的冯·维塞(Franz von Vecsey)主奏,得以粉墨登场。作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西贝柳斯将其独有的技艺体现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而这个作品现已跻身于当今最受欢迎的小提琴协奏曲之列。冯·维塞所作的《悲伤圆舞曲》很迷人,在这套专辑中也有收录。
如此说来,小提琴确也激发出了许许多多的伟大的音乐——除了作品本身固有的价值外,这套CD里也有着不少富有传奇色彩的演绎:谢霖和海布勒的莫扎特奏鸣曲、格吕米奥和哈斯姬儿的贝多芬奏鸣曲、鲁杰罗·里奇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等优秀录音,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作者: TAOGE 时间: 2011-6-22 10:56 AM
Various Artist -《迪卡之声示范天碟》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883779/
01. Beethoven: Symphony No.5 -- I. Allgero con brio 07
02. Britten: Prince of Pagodas -- Transition 03:17
03. Britten: Peter Grime -- Interlude III 02:33
04. Britten: Noye's Fludde -- Lord Jessus, think to me 03:15
05. Herold Lanchbery: La Fille Mal Gardee -- Introduction 03:24
06. Schubert: Winterreise -- Der Lindenbaum 05:12
07. Wagner: Goterdammerung -- Funeral Music 06:37
08. Chabrier: ESPANA 07:10
09. Albeniz: Suite Espanola -- Asturias 06:37
10.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 Spring: I. Allegro 03:16
11. Handel: Water Music -- Hronpipe and Andante 08:08
12. Puccini: La Boheme -- Si, Mi chiamano Mimi 10
13. Beethoven: Symphony No.9 10:32
CD2 DECCA - DECCA Sound Sampler - CD2
01. PUCCINI:Turandot-Nessun Dorma 03:00
02.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1 - I. Maestoso 06:09
03.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 Un bel di Vedremo 04:39
04. R.STRAUSS:Also Sprach Zarathustra - Einleitung 01:59
05. BIZET:Carmen - Prelude 02:19
06. J.STRAUSS:Auf der Jage(At the hunt) 02:16
07. REVEL: Daphnis et Chloe - Part I (extract) 05:24
08. SAINT-SAEN: Danse Macabre 07:05
09. RODRIGO:Concerto de Aranjuez -I.Allegro con Spirito 06:16
10. FALLA:Tthe Three- Conered Hat - Part I (extract) 05:10
11. JANACEK:Jenufa - Prelude 01:54
12. HANDEL:Messiah - Hallelujah 03:48
13. Carmina Burana - In Gedeonis Area 04:29
14. HOLST: The Planet - Mars, the Bringer of War 07:14
15. Arie Antiche - Paisiello: chi vuol la Zingarella 02:28
16. IBERT: Paris - Suite symphonique: VI Parade Foraine 01:40作者: TAOGE 时间: 2011-6-22 11:09 AM
DECCA 公司出版的《Ultimate》极致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此外,该系列还以不同体裁作为类别划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协奏曲、休闲古典、巴洛克、歌剧等主题选集。虽然这个系列中某些选曲的录音年份有些久远,但演绎者中不乏宗师级的人物,故欣赏价值也是颇高的。全系列由环球公司下属的德国 EDC压片生产,品质优良,而封面设计则简约而不失典雅。该系列比较适合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欣赏、收藏,通过这套入门级的CD能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乐友,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还没有听过的演绎版本。
多年来,海飞兹只独家为胜利唱片公司录音,但是在一九四二年,美国音乐家联盟禁止进行所有录音活动,直到演奏者与唱片公司关於「权」的关係能取得平衡。胜利唱片公司(与哥伦比亚)未取得共识之际,笛卡DECCA在一九四三年与音乐家达成共识,於是一九四四年,渴望重返录音室的海飞兹开始在笛卡录音。这些录音在英国以「Brunswick」这个厂牌发行,其中有不少录音以各种不一样的欧洲厂牌出现在市面上。爱乐者与唱片收藏家可以在克雷顿(James Creighton)於一九七四年由「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提琴唱片收藏家,1889-1971」(Discopaedia of the Violin, 1889-1971)一书中,第313到328页记载海飞兹录音的内文中发现。在这里听到的小曲录音中,有不少曲子在海飞兹的音乐会安可曲目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几乎第二辑全部的曲子可说是以某种方法表现出美国民谣与流行音乐。作者: TAOGE 时间: 2011-6-22 11:18 AM
Sir Georg Solti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9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