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不可忽略的数码线材-数码线对比测试(USB对比、WHAT HIFI评价HD2、同轴线对比) [打印本页]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7 12:15 AM
标题: 不可忽略的数码线材-数码线对比测试(USB对比、WHAT HIFI评价HD2、同轴线对比)
      Hi-Fi 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发烧友都注意到线材在音响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虽然看起来这是一个尚令人怀疑的问题,部分人也认为线材所造成的差别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过于依赖系统而不能对不同线材之不同音响作出判断,但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线材已经成为整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看了网上近4万字的材料,发现这些线材的设计制作和复杂程度并不亚于整个Hi-Fi系统中任何一件器材。

刚刚看到一篇台湾人的评论文章提到这样一句话: 音響玩家一定聽過一句名言:「音響系統的表現不會比系統中最差的環節要好。」这句话的意思,耐人寻味。意思就是:一套音响,声音的表现看哪里?就是它最差的那个环节,即这套系统最好的表现受限于它最差的“瓶颈”而无法超越这个“瓶颈”。这也是众多HIFI玩家,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主要原因了。


随着CAS(PCHIFI)的发展,除了同轴数码线之外,USB1394这类除了资料采集或储存之外承担数字接口进行音频传输的线材,也逐步走进发烧友的视线,但很多人更多的是充满疑问:


USB接个移动硬盘,不就是传输数据吗?1394不就是家里的摄像机用来采集录像资料的吗?即使是用来传输音频信号,不就是一串“0101吗?只要连接正常,不出现“误码”没有理由会影响音质?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就实际对比测试下,这些“数据”线在CAS(PCHIF)系统里,到底能翻出什么“花样”出来?是否是真的不可或缺?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26 01:26 AM 编辑 ]

D-CABLE.jpg (107.45 KB, 下载次数: 372)

D-CABLE.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7 12:18 AM
在进行测试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下音响线材一些基本知识:

1、线材对音频信号有什么影响?

无论是信号线还是喇叭线的设计目的,是让音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没有改变,但在实际使用中一般的线材都像滤波器,它们存在电阻、电容、电感等,会对通对的信号产生影响,使得信号在传输中形成欠阻尼,损失音乐信息和细节等现象。由于存在电容和电感,所以传输电缆就具有其特殊的频率特性,即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有不同的时延(也即所谓不同的传输速率)和呈现不同的阻抗,显然,这会使信号产生一定的失真


音乐信号并非像电力一样只有5060hz,在流动的过程中同时含有各种频率成分的变化,不但要承受大能量,而且还要做到能无损失的传送复杂的音乐讯号才行。


2、线材传输哪几种信号?

1)标准电平信号线是指音源与功放之间的连接线,它的传输电平在1V左右,也是屏蔽型的传输线。这种线在音响界使用最广,令人感兴趣的是,用不同绝缘介质和金属材料制成的线材对音质有微妙的影响,为此厂家生产了多种型号规格的线材而满足人们对音乐欣赏层次不同的要求。高档成品线,用涂有防静电层的尼龙编织套作外层,内衬金属屏蔽套然后用无氧纯铜作芯线,再配以镀金插头,防止插头接触不好而产生噪声。


2)、强信号线是指音箱与功放之间的连接线,这类线往往没有屏蔽层,对于这种线材,关键是要降低其电阻,因为现代功放的输出电阻很低,所以对音箱线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如选用截面积大的或多股绞合线。线材从纯铜到银质线均有,比较贵价的一种音箱线为无氧铜音箱专用线,其主要特点是导电性能好,电阻率低,使用了它在重放声音时音色增加不少。


3)、弱信号线是指话筒到前置放大器之间或者数字音源到解码器之间的连线,通常都是屏蔽线。数码线就属于这类弱信号线。由于当前的音响器材的传真度和灵敏度有较大的提高,对信号传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信号线是用来传输数码脉冲信号或者音频交流信号的,它的传输原理比一般的直流电输送复杂得多,除了电流流过导线可以受到导线的电阻影响和产生磁场之外,还有高低频率之间的集肤效应、相位失真等影响,导线要平衡、低失真地传输全音频段(20Hz~20kHz或更宽广)的信号,那么对线的设计就要非常严格,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信号进行高传真的放大,由音箱还原出声音。


3、什么是好的线材?


1.接触性良好,多次插拔后的耐用性好。接触性不佳,则容易造成声音或图像信号劣质化甚至断讯,这绝不是消费者所能接受的。而我们在使用各种影音器材时,不免会因保养、变更摆放位置、换机等不同原因,将线材多次拆下和插上,一条质优的线材绝不能因经过多次的插拔后即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2.极低的传输损耗、良好的屏蔽性能。线材的主要目的是传输信号,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应是将信号真实完整无缺地传输,不因线材本身材质和结构造成信号损耗或出现失真引致声染色。故好的线材本身的阻抗和容抗要与器材间形成良好的匹配,使信号得以百分百的传送。


4、多长的线材合适?


1 喇叭线长度选2m~2.5m为宜,这与实用的长度较为接近,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如超过5m,会使音域变窄,音乐的余韵和力度有所下降,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 在使用硬质束喇叭线,不可使线材过于弯曲。使用多股喇叭线时,因线径较粗,必须要保证线和端子接触面应大而牢固。


3 信号线的长度选1m~1.5m为好,因大部分发烧友通过对比试音,都认为信号线稍长一些对音质有利,也便于搬动和调校。(注:对于数码线材,国外HEADFI网站认为:数码线越短效果越好)


4 自制信号线使用时免焊镀金黄色插头,用螺丝钉固定时,按头电阻一般为5~50mΩ,而采用焊接处理时,接口电阻都在3MΩ以下,所以还是改用锡焊为好。


5、线材的指标

依据不同的冶炼加工方法,可以将高纯度铜细分为OFC无氧铜、LCOFC铜、PCOCC无氧单结晶体铜、Super PCOCC铜等;依据其纯度来分则有4N5N6N7N8N等,其中N代表9(Nine)4N表示其纯度达99.99%以上(即有49,称为4),以此类推。


市面上有太多号称6n甚至8n的线材,最离谱的还有所谓9n银线。具规模的炼铜厂都可以生产4n铜。进一步以化学方式除去含氧量与其它微量金属,是可以让纯度再提升,但仪器不一定测得出来。


6、线材购买占整套的比例多少合适?


大概应该花去整套器材费用的20%,要是你疯狂的话,那么就占30%吧,这是最高的,别花太多的钱。这是我作为一个音响评论员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作为一个商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真的愿意在音响上花更多的钱,那么你可以将钱花在功放、CD机、音箱上,声音也是有很大改善,而不一定非要花在线材上。(转自:范登豪设计师)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17 12:42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7 12:22 AM
用来进行测试两个主角。
1、 ECOSSE Executive数码线
    这条新的同轴数码线填补了Producer和Director之间的空白,它恒定的75Ω阻抗可用于转盘/解码器、DVD机/AV功放之间。Executive的线芯是超高纯度无氧铜导体,可以获得最大的频宽和最小的RFI/EMI/ESI干扰。而且它没有使用一般同价位对手常用的铜质端子,而使用了镀银的铜质端子,可获得更低的接触阻抗。Executive经过双重屏蔽,可以说是这个价位的“超级杀手”。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17 12:27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7 12:25 AM
2、古河(Furutech) GT2 USB数码线(1.2M USB-B)

型式:USB 2.0連接線
主導體:α處理OCC鍍銀線
主絕緣體:高密度聚乙烯
屏蔽:三層結構
端子:24K鍍金USB連接端子
型號:GT2 USB-A (Type A-A) / USB-B (Type A-B) / USB-mini B (Type A-mini B)
長度:0.6m / 1.2m / 1.8m / 3.6m / 5.0m
網址:
www.furutech.com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17 12:27 AM 编辑 ]
作者: my139mail    时间: 2011-4-17 01:25 AM
这个要鼓励一下KK版主呵呵
作者: jp    时间: 2011-4-17 10:41 AM
这个评测很及时,数码线是玩解码必不可少的一环,希望稍后见到USB线的对比测试。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7 11:21 AM
刚听完USB对比,差异之大可以说出乎意料。整理中。。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4-17 12:24 PM
期待测试报告,K版辛苦了
作者: 傑仔    时间: 2011-4-17 01:50 PM
学习了~~期待测评
作者: spitz    时间: 2011-4-17 04:57 PM
GT2用家看看!关注K版HIFACE和HD2的数字处理能力对比评测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8 09:55 AM
原帖由 spitz 于 2011-4-17 04:57 PM 发表
GT2用家看看!关注K版HIFACE和HD2的数字处理能力对比评测


需要耐心等等,我尽量快一些,还有AE星辉和HD2组合。。。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8 09:57 AM
测试器材:
音源 PC DELL T7400 工作站(WINDOWS 7 64bit系统)
解码:HD2+HD10(为什么用这套组合?一方面便于进行USB线和同 轴线的对比测试;另一方面,想听听解决了线材这个短板之后,这套组合的潜力还有多大?)
功放:力宝声2010S2
音箱:PMC TB 2i
线材:Audionote RCA信号线,AQ TAPY 8喇叭线,西电电源线等
这套设备使用近8个月,对于前端设备、电源以及线材的敏感超过预期,可以说,比较适合进行线材的对比测试。

测试方式:
    1、对比USB线(CANNON 打印机随机方口USB线 vs 古河 GT2 发烧USB线):HD2HD10之间用ECOSSE数码线连接不动,更换USB线,做对比。(注:这样的对比,只是进行普通USB线与发烧线的差异性对比,USB比同轴更容易让人疑惑,到底能改善什么?希望以后有条件做发烧线之间的对比测试)

    2、对比同轴线(MONSTER-魔声 interlink数码同轴VS 艺康斯Executive 数码同轴):HD2PC之间用古河GT2 USB线连接不动,更换同轴线做对比。(注:这样的对比,一方面进行USB和数码同轴哪个环节影响更大进行对比;另一方面由于线材档次同样是差价比较大,因此,现有条件下只能进行提升“幅度”的纵向对比,希望以后进行同档次之间线材的横向差异性测试)

    3、更换音源对比同轴线:音源更换为海美迪HD300A高清播放机,PCM源码输出。更换同轴线进行对比。(注:这个对比,主要想离开PC和播放软件环境,进行DSP直输播放测试。由于这台高清机使用多声道解码芯片,线路设计和内部软件重点放在多声道,因此,源码输出两声道声音几乎是纯粹的干、硬的数码味,想看看更换线材后到底改善幅度到底有多大?)


测试还在继续,如果有更好的测试方式,请提供参考,谢谢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18 10:13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8 09:57 AM
测试软件:

1
、播放软件:WaveLab 6。之所以选择这个软件。一方面这个软件特点线条较好,偏解析,声底比较干净,比FOOBAR更容易区别细微的差距;另一个方面,软件支持CUE,分轨波形,ASIO 自动适配采样率,切换驱动比较方便,对于线材试听,减少中间停顿时间,便于听感之间的比较,比音质更好的SAW在操作上要快捷很多。


2
、测试曲目:

1
)童丽的《梦江南》第1轨“月亮湾”:选择童丽,一方面童丽这张专辑,配器使用了很多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等乐器,有大量高频波形,便于对比差异;另一方面,通过WaveLab 6,观看波形,我们可以看到这张专辑的录音和后期混缩,是有问题的。很多音轨,都出现左右声道失衡,甚至某一时段,出现某一个声道电平“静止”的现象,这明显是后期人为的操作。因此,听感上,会形成一个“左右声道分离度增大”的虚假音场,这个虚假音场的存在,由于线材等影响,能表现出一定差异。

2
)《爵士女伶》第1轨“Jane Monheit- over the rainbow,飞跃彩虹“:选择这首曲子,完全是个意外。因为进行波形对比和录音师后期处理的比较,来验证童丽那张专辑左右声道失衡的问题。但听了之后,觉得也很适合进行线材的对比。一方面音轨中的萨克斯、小号、钢琴、低音贝斯等爵士专属乐器,对于对比鲜活度、定位、层次等方面很有参考;另一方面,不仅音场和氛围上的表现和童丽那张专辑有着'天壤之别’,而且除了这些音响性之外,动人的旋律、丰富的情感、浓郁的氛围以及歌者独特的演唱风格,再加上很多音乐之外的感受,让我对这张专辑尤其这首混合了爵士和现代流行乐元素的经典歌曲重新进行了审视。

3)数码母带录音24bit/48Khz--何日君再来 徐雯
   这是声场唱片出版的高清HDA《十亿掌声》中的一首,录音采用的是24bit/96khz采样,然后进行降频处理压片。这段音轨是直接从录音棚COPY出来的原始文档,只是用SAW进行了前后片头编辑,可以说原汁原味的数码母带。选择这段音轨,主要是进行USB线传输和播放高码率音频文件的对比。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18 07:42 P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8 10:00 AM
USB对比测试

    外观:古河GT2,包装很时尚,纸盒之外还有一层塑料盒子,盒子上印刷的线基分层示意图,印象深刻。USB线拿在手里,感觉很柔软没有想象中那么硬朗,蓝色的尼龙网线,配合金色插口,很耐看。材料构成偷下懒引用下台湾人的描述:藏在GT2藍色尼龍隔離網底下的材料,導體是Furutech自家獨門。α處理OCC鍍銀銅線,線徑為28AWG,絕緣隔離則應用了PEPVC與鋁箔屏蔽,這鋁箔屏蔽還加了兩層。看的出,材料、制作工艺、屏蔽效果都有独家秘笈,这是发烧线材必备的素质和宣传卖点。
   插上PCHD2USB接口,的确,接触的紧密性上比那条打印机线要好很多。


    听感:整体上,两条线都没有明显的毛刺,听感顺滑,比较耐听和舒适,这应该是后端解码的功劳了。但从CANNONUSB线(以下简称C线)切换到GT2,还是能听到明显的变化(所谓一耳朵的变化),GT2的音量觉得大声了些,人声更通透些,乐器的泛音更多,整体在原有顺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点水份。从随机线到发烧线的数倍差价,两条线肯定有差别,但差别如此明显有点出乎意料。觉得原来煲60小时后再对比的计划没多少必要了。
   为了少插拔线材,聆听曲目按先听C线一首,然后切换到GT2听同一首,接着听第2首,然后再切换到C线对比,如此交替,听完。

    童丽的“月亮湾”开头有几乎1分钟的乐器SOLO,主要以古筝、竹笛、琵琶为主,GT2感觉乐器的泛音更多些,声音多了不少细节,余韵婉转,增添了些许色彩和灵动,而人声则增加少许肉感,童丽沙哑的嗓音特点更加明显,吐气齿音更加柔和,刻意的带颤音的唱腔没有那么硬了,整体人声觉得比较实,口型更自然;伴奏起来后,人声背后的电子低频更清晰些,宽松发散的感觉更舒服一些;但觉得音场反而不如C线好,整体厚度上不如C线来的丰满,仔细听下去,觉得乐器分离度很大,两个箱子来回“独”奏,很不自然。对于这个疑问,后来经过WAVELAB分析,觉得这跟录音有关。越差的录音,越不自然的配器,如果系统传真度越好,重播能力越强,则听感只能更加恶劣;而C线较低的解析,则弱化了这些虚假的“声场”和不自然,反而觉得听的“正常”些。这种不自然,在很多口水歌专辑中也不同程度存在,我总结了16个字:人声娇媚,配器别扭,音场古怪,听感缺憾。我现在觉得,如果用这些口水歌来调较音响,会是个美丽的“悲剧”,得不偿失。

    Jane Monheit
的“over the rainbow”(飞越彩虹),是两条线差别表现最大的一首曲目。开场33秒的清唱,GT2表现的人声更有质感,Jane起伏延伸的嗓音更抓人一些;钢琴起来后,与C线相比,仿佛拉开了一层薄薄的幕纱,并且舞台的灯光也明亮了许多:伴奏乐器的声音明显明亮很多,那种给乐器包围的感觉,宽阔而丰满的音场和自然的契合度不仅跟童丽的那首月亮湾有“天壤之别”,萨克斯、小号等金属乐器增加的光泽度清晰而又柔和(小号那段独奏SOLO尤为明显),即明亮而又没有压力的舒适听感,让氛围和情感更加真切而浓郁,整体鲜活感也增色不少。以前听过很多次这张《爵士女伶》,但从来没有觉得如此好听和如此感动。当听到jane唱到“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skies are blueAnd the dreams that you dare to dream really do come true。。。在彩虹之上的某个地方,天空是如此蔚蓝,如果你有梦想那么就一定会实现”,不由想起《英国达人》里的小康妮,脑海回想纯净如天籁般的童音重复着同一首歌,同一段歌词,我觉得我能理解阿曼达忍不住融化的眼神和闪烁着怜惜和母爱的点点泪花,听这首歌,不能不感动。甚至,我暂时中断了试听,而去搜索了这首歌的不同版本去对比和聆听,我发现,当一首歌真正感动你之后,即使再差的音质,同样也能找到感动:http://www.56.com/u98/v_MzcwNjA1ODM.html(小康妮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0NzUxMjI0.htmljane 版,2004年电影《明日世界》的片尾曲),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9_ma6Hdta4/(纯真使团-the Innocence Mission 版)


     回来听24bit/48khz"何日君再来"(徐雯)这段音轨.开场有一段很有意思的现场录音特效,显示一个优雅的穿高跟鞋的女士,开门走出胡同,胡同里充满北京那种胡同文化的氛围:吆喝声、下棋、打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听人声我觉得说得是广东话....接着的吉他和萨克斯空气感十足,人声厚实、圆润,较好的平衡感,让聆听即使音量放到11点以后,也毫无压力感,声音出来完全没有了数码味。记得初次听到这首曲子,有点小小震撼,让我找到了在广州听瑰宝落地的感觉。两条线没有我预料中的差距拉大,反而缩小了,整体GT2C线的差别就是力度和更加明亮、光泽和延伸更好的中高频以及更大的动态,更深的音场。听这首DEOM,我想起一句话:一万的系统发出10万的声音。CASPCHIFI)听这类HDA才是超越CD的最大依仗。
    这首试听曲目,我上传到115,需要尝鲜的朋友,可以下载试听下:

http://u.115.com/file/t2cf2516da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18 10:21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8 10:05 AM
题外话:我从硬盘里找来两段《梁祝》音轨,一段是CD RIP16bit/44khz,一段是黑胶转录的24bit/192khz,通过Adobe Audition 转换频谱图,再进行频响测试,能看到二者明显的差距。首先,从频谱图上,我们看到16/44.1的频宽明显比24/192的要窄的多,20khz的削波让人很不爽,而24/192不仅高频延伸至45Khz,没有了CD的一刀切,而且细节要丰富的多;而从频率解析来看,16/44.120Khz的陡降同样远不如24/192的曲线来的平滑和好看;这些在听感上反应出来的就是密度、细节、质感的区别。DG已经开放下载50张专辑的母带级别数字音频,虽然只有16/44.1,但据说也是比CD好听的多。因此,这些高质量的音频今后的确会给CD带来很大压力。

16BIT 44.1Khz (RIP CD WAV)频谱

24BIT 192Khz (黑胶转录 WAV)频谱

两个音轨频率检测和对比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18 10:08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8 10:09 AM
最后总结下:USB发烧线由于更好的接头紧密性、更好的材质、更稳定的传输特质和更科学的屏蔽手段,相比随机USB线的确在解析、细节、动态等方面有可听到的改善,对人声、乐器和音乐的表现上则会带有自己的特点,当听了20多个小时,习惯了发烧USB线的声音后,更换到随机线,这种改善和改变会觉得更加的明显。我还发现,如果相距不到1,近场聆听(主机移到功放旁,不得不在这个距离继续使用电脑来记录听感),会发现比皇帝位更多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并不是翻天覆地的差距,只是一种锦上添花或者画龙点睛的感觉,渐渐融入之后,聆听也会不知不觉成为轻松的愉悦和享受。同时,也发现,如果你更加深入的去理解音乐,那么进行比较聆听的时候,会更加的投入,会发现更多的细节变化,我想,在计划进行器材调整或者更多的测评比较之前,我应该去找音乐情迷版主学习更多欣赏音乐的途径和知识,或许,这些东西对于聆听比钻研那些枯燥的理论更加有趣,更有意义。

接着,我们继续进行数码同轴的对比,正在争取多弄一条跟艺康斯数码同轴对等的数码同轴线,如果商家都如昌业一样多提供些免费试听的机会,或许这种对比会更有指导意义。。。。。
作者: spitz    时间: 2011-4-18 10:26 AM
咸菜的作用个人感觉本就是细微调节系统的,不大可能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系统处于短板时,咸菜的作用只会降低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8 10:42 AM
原帖由 spitz 于 2011-4-18 10:26 AM 发表
咸菜的作用个人感觉本就是细微调节系统的,不大可能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系统处于短板时,咸菜的作用只会降低



这种提升,需要自己去选择。系统调教,越到后期,这种提升难度越大。线材等周边调整,提升“1%”,对于不同发烧友来说或许是不同的感受和标准。
对于发烧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心态,我越来越觉得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种理解同时应该有一定的限度,任何东西所谓物极必反,水桶效应,放在哪里都有一定科学性。
理性发烧,快乐享受,不背离音乐这个主命题,我觉得乐趣也不少的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1-4-18 03:29 PM
K版的文章太精彩了 ,完全可以在影音杂志上发表,建议在视听前线上投稿.
作者: 坚少    时间: 2011-4-18 09:43 PM
现在很多大厂都纷纷推出发烧级的USB线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9 11:02 AM
刚看到WHAT HIFI 杂志,4月份对HD2的评价,其中说到USB问题。

我简单翻译下:

    (HD2简单介绍。。略) 由于使用USB供电进行数模传输,因此(HD2)对高质量的连接线缆有更高的要求。当我们使用超过3米的USB线,看到出现了故障;而当我们使用高品质的USB线缆,我们发现黑格尔(HD2)的模拟输出,与很多CD播放机相比,能够输出更平衡、细节更多的声音,声音顺滑,但低音下潜和动态反应稍弱。当我们将它连接到更好的DAC或数字接受器,我们发现音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如果你需要在PC和HI-FI系统增加一个DAC环节,那么这个小盒子HD2的USB是个经济的方案-(并且会有)良好的收益。

    WHAT HIFI对 HD2的评价:

   优点:细节、平衡的声音
   缺点:USB供电和敏感的USB电缆
   结论:从您的电脑到您的双声道音乐,一个简约并有较高性价比的方案

   这个结果跟我听HD2的结果基本相符,HD2有一个声音顺滑、悦耳,并且较平衡的模拟输出,动态稍弱,如果它接上质量更高的DAC(例如HD10\PD-1)会有更好的声音 ,同时,使用更好的USB线缆,会有更佳的表现。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19 11:52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9 11:47 AM
顺便看了WHAT HI-FI 2010年8月,对HD10的评价,看到很有趣的一个关于Hegel设计师的传闻:我们深信,传言说Hegel总设计师(Bent)从来不会错过一场摇滚音乐会,这点一点不夸大。(他们是在听了HD10,播放新音乐《恐怖海峡》中充满活力和丰富多彩的吉他演奏以及演绎了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舍赫拉查德》之后得出的结论)(что главный инженер Hegel Бент Холтер не пропускает ни одного рок-концерта, не преувеличены. Захватывающий дух драматизм, глубина и масштаб )

WHAT HI-FI 对HD10的评价
优点:有力、层次、动态惊人的声音,从PC播放音乐印象深刻
缺点:原则上--没有!
结论:我们强烈建议-作为传统DAC或者作为个人电脑的声卡 (它会升级,或者更确切地说,能够“丰富”美轮美奂的CD播放器,并且,当连接到电脑上,也可以忘记CD了。 )(он поможет 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ть, точнее «витаминизировать» звучание CD-проигрывателя среднего класса, а при подключении к компьютеру и вовсе забыть о дисках.)

关于HD 10 USB的表述:最大的惊喜,这个DAC能够通过USB玩PC上的音乐。HD10,也许是我们的脑海中唯一一个可以同时演绎巴赫的降B大调和雅克•路西耶(Jacques Loussier)爵士三重奏的产品。但通常,我们在听了酒吧里的几声低音嚎叫后,我们就会受不了,不得不(从它的USB)转到“光学”(SPDIF),虽然我们认为USB和SPDIF的之间的区别并不大。这同样,适用于你如何连接到放大器 - 如果考虑(HD10)的完全平衡电路的话,卡侬头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较轻微的RCA动态,虽然这个差异也许也同样很小。(很含蓄的老外,呵呵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19 11:49 AM 编辑 ]
作者: spitz    时间: 2011-4-19 12:11 PM
对Hegel产品越来越有兴趣了!K版知道HD2/HD20大概多久上市?价格?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19 12:15 PM
我也在等,我也急,准备把现有设备来个大清洗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4-19 08:04 PM
等几大唱片公司开放大容量的数字软件,就是数字HIFI的辉煌时期,我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作者: WOOW    时间: 2011-4-19 11:11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4-19 08:04 PM 发表
等几大唱片公司开放大容量的数字软件,就是数字HIFI的辉煌时期,我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这一天估计不那么乐观,但估计可能会开放16/44.1格式,
作者: J-M    时间: 2011-4-20 04:56 AM
等HD2价格
作者: kaixin    时间: 2011-4-25 04:01 PM
HD20后面会不会是数字播放器?呵呵,期待啊。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26 01:11 AM
数码同轴线对比试听


由于魔声同轴与艺康斯差距太大,没有可比性。周四,从相位传真兄那里弄来一条““奇迹””数码同轴线试听,煲练了2日后,进行数码同轴线的对比测试。
测试器材不变, USB线用GT2不动,只是更换同轴线来试听对比。
测试软件:wavelab,采用ASIO驱动。
测试曲目:童丽《梦江南》-月亮湾、尘缘;《爵士女伶》-飞跃彩虹;《帕格尼尼 FOR TWO》第1



wavelab2.jpg (474.42 KB, 下载次数: 219)

wavelab2.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26 01:13 AM
对比线材:MONSTER-魔声 interlinkECOSSE-艺康斯Executive 和相位传真的“奇迹”数码同轴线。
外观:处理照片的时候,才发现,这三条线外观其实跟听感有些类似,嘿嘿。
“奇迹”数码同轴线:线长1,线芯材质单晶铜,采用特殊数码屏蔽技术。银色的接头配合黑、红、白三色编制外套,外观时尚,略显华丽。线材手感颇有质感,线基略硬一些,但弯曲自然,接头紧密,插拔没什么问题。蓝色的磁环打着英文LOGO,并标示了一个方向“▽”箭头,注意这条线是有方向性的,三角箭头应该指向解码器,方向不同,听感略有差异,正确的方向声音更厚一些,音场更加开阔,而反向则偏薄、音场略有压缩。

    艺康斯Executive数码同轴线:线长0.8,线芯是超高纯度无氧铜导体,采用数码双重屏蔽技术。外包装很大气,精致宽大的硬壳纸质包装内,还有一个静电包装袋,而里面的线材本身却很内敛。银色的接头和大红色PVC外皮,外观中庸和内敛许多。线基粗壮,但很柔软,PVC上印制着线材型号英文字样,接头专门有透明软质外罩,保护紧固螺丝不与其他线材接触,防止意外短路,此外,这条线的接头是采用镀银铜制材料,在插拔的时候,明显感觉材质的柔软度,接头接触很扎实,插拔顺滑。这条线没有标明方向性,测试过正反插拔,变化几乎不可闻,还是按照顺着英文字母的方向使用。


       魔声interlink:相比上述两条线,就寒酸多了。线长1,黑色PVC外皮,接头和线身都很山寨,仿佛说:我就是那个小黑人,表理我。这条线同样标明了方向性,但听感貌似同样没什么变化。接头特别紧密,紧密到我不敢轻易插拔,觉得接头工艺有待大大改进。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26 01:14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26 01:16 AM
       听感:“奇迹”和艺康斯都是比较有特点的线材,因此,哪一条更换廉价的魔声同轴,都有可闻的提升。更换同轴,比前面更换USB,这种提升或者差异性更大一些。使用魔声同轴,试听这几个曲目,比较明显的差距是声音相对干和涩,乐器泛音少,并少了一层光泽和水份,琵琶、小提琴等乐器高频段有尖刺和压迫感,人声密度和质感不足,不够圆润和精致,背景不够干净,整体听感比较毛糙;而音场和动态方面均有压缩的感觉,听感不够开扬,鲜活感和整体氛围受到影响。由于听感差异比较大,不具备可比性。因此,下面主要对比“奇迹”和艺康斯。

1)“奇迹”线:特点是音场开阔,并且上下拉的比较开,乐器分离度较大,中频稍薄,高频飘逸,低频量感相对少一些,属于解析力和透明度较好的线材。中高频的印象比较深刻,中频的薄不是那种干薄,有一定密度和质感,高频在乐器的表现上,去的比较深,比较远,听人声听感尤为舒适,甚至有些华丽。

      初始换线,听童丽,觉得比听惯了的艺康斯要好听和抓耳,人声甜中多了一点娇媚,古筝、琵琶的泛音很好听,连奏的高频充满弹力,并带了一圈光晕。由于上下拉的比较开,人声结像偏上,“月亮湾”开场的乐器两端分离更加夸张,形体上纤细一些,显得中间不够饱满;“尘缘”突出的是童丽的唱腔,吐气声清晰可闻,声线肉感稍弱,但清脆悦耳。

      听“飞越彩虹”,开场的清唱,JANE的声线薄了一些,密度和质感稍弱,吐气的声音明显一些,声线高扬之后,有稍许压迫感。钢琴起来后,伴奏营造的音场包围感没有明显差异,伴奏的声音更大一些,整体氛围更明亮一些,低音贝斯量感稍显不足,金属钹的声音有些怪异(听了好几遍,钹声比较隐晦),定位稍靠前,深度不够,中场小号的SOLO没有预想中的更加明亮,反而黯淡了些,高频段有些力气不足。整体人声韵味充足,歌者细腻的感情和情绪随着乐曲展开,整体氛围由于过于明亮,低音乐器低频量感稍显不足,爵士特有的氛围不够浓郁,但说清雅可人也不过份。
      帕格尼尼的FOW TWO,很久没听了,再次聆听,整体富有特点的堂音没有明显差异,小提琴的声音明显纤细了一圈,实体感稍弱,因此,吉他的声音比较突出一些,拨弹,轻灵而富有节奏;结像,小提琴偏左,稍靠前,深度不足,吉他略偏中间,两件乐器交相呼应,整体氛围感亦然不错。



    2)艺康斯:特点是声音醇厚(相比“奇迹”,这种醇厚比较突出,无论是人声或乐器),这种醇厚并没有影响应有的解析力和透明度,高频圆润,中频饱满,低频相对弹力和量感充足了,相比“奇迹”而言,三段更加平衡,高、中、低没有特别突出哪个频段,音场同样没有刻意雕琢的感觉;人声或许没有那种惊艳、华丽的听感,但舒适顺耳,久听不腻;弦乐乐器,多一份圆润和水份,仿佛抹了一层油,更加顺滑。如果没有听“奇迹”或许还感觉不出这种醇厚下的重量,平淡下的平衡,圆润中的顺滑。

    童丽的“月亮湾”,基本是USB对比测试时的听感,音场有些怪异,人声稍甜但不娇媚,乐器泛音充分,但不夸张,听感上略平淡;“尘缘”,童丽的唱腔,吐气婉转一些,声线多了一丝柔软和肉感,入耳不单单是清脆,而是多了一些柔情和余韵。整体上,童丽的声音不如“奇迹”好听挠人,但多一些舒适耐听的感觉。
     飞跃彩虹,没有USB试听时的主观情绪“干扰”,听感上更注重于比较和对比。开场的人声,明显加厚,声音比较扎实,由于厚度的增加,声音高扬的时候那种压迫感减弱了;钢琴起来后,低音键的量感明显让弹片更加松弛,伴奏明显小声了些,整体舞台相比暗淡一些,低音贝司清晰而有足够的重量,金属钹听的正常了,定位更远,更深一些;中场SOLO的小号,声音不暗也不亮,对比USB的光泽度,多了一些含蓄和情绪化,有趣的是,乐手吹奏夹杂的口水声明显了,仿佛勾画出一个鼓着腮帮子的形象。略暗淡的伴奏,醇厚的人声,量感充足的低频,让整体氛围感略胜一筹。
       帕格尼尼 FOR TOW,整体堂音依旧丰富,小提琴形体大了一圈,琴腔共鸣感觉更好一些,高把位更加细腻和顺滑,耳油的感觉出来了;定位上,小提琴偏左,靠后一些并且偏上一些,吉他中间偏右并且位置稍下,形成琴上吉他下,错落有致,舞台纵深较好;吉他的拨弹柔和和婉约,与提琴的呼应感觉更融洽些。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26 01:35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4-26 01:23 AM
        两条线特点比较鲜明,这种鲜明,在我接着,把两条线接到高清播放机海美迪HD300和欧博D6解码器上时,更加明显。试听主要以24bit/96Khz 192Khz 为主,原本高清播放器HD300由于解码芯片是多声道,电路设计也多侧重多声道输出,因此PCM源码输出两声道,声音是明显的干、硬、薄、尖的数码声,分别接上“奇迹”和艺康斯连接解码器HD10,艺康斯醇厚、平衡的声底更容易改善和软化这种数码声,人声、乐器更加圆润,数码DSP干净的背景让声音更加纯净, HD10良好的动态、解析和层次,播放动态、密度和质感上有所提升的24bit高清音频,让声音已经勉强可以接受,但听16/44.1还是没戏,音源的素质就这样了,线材不是神仙;而将音源换回PC+HD2,解码器换成欧博D6,艺康斯的醇厚与声底同样偏厚的D6有所重叠,听感上的改善就不如更加开扬、中高频略加修饰的“奇迹”明显,当“奇迹”和声底同样清澈、纯净的HD2配合,能比较好的改善D6声场压缩,声底偏于肥厚,韵味有余而鲜活度不足的缺陷。


      因此,从这两条线的表现来看,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更多体现在声音风格和技术处理上,而不是素质上,在1000元以内,两条线都属于超值,而艺康斯的国内定价应该明显偏低的。数码线虽然不如模拟信号线差异明显,但同样需要合理的搭配,而解码器对于数码同轴线敏感性也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1-4-26 01:36 A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1-4-26 10:16 AM
很有参考价值的数码线评测!
作者: pilotyang    时间: 2011-5-9 02:38 PM
为我而写么?这是这两根线,呵呵。同轴比了,跟QED600的线,有差别,不大,USB线手头没有第二根方头的,所以就没比了
作者: pilotyang    时间: 2011-5-9 02:48 PM
我把艺康斯接头处外边的塑料体给拿下了,我以为是出厂时保护不受氧化的,赶紧给装回去
作者: YUEQUFEIYANG    时间: 2011-5-22 07:55 AM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1-4-19 11:02 AM 发表
刚看到WHAT HIFI 杂志,4月份对HD2的评价,其中说到USB问题。

我简单翻译下:

    (HD2简单介绍。。略) 由于使用USB供电进行数模传输,因此(HD2)对高质量的连接线缆有更高的要求。当我们使用超过3米的USB线 ...

版主:您好! 对于HD2的缺点是这样描述的“  USB供电和敏感的USB电缆”,至于USB电缆我的理解是要用高品质的线材,不能太长;但“USB供电”的缺点是怎么回事?对声音会不会有影响?

[ 本帖最后由 YUEQUFEIYANG 于 2011-5-22 08:27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5-23 08:29 AM
原帖由 YUEQUFEIYANG 于 2011-5-22 07:55 AM 发表

版主:您好! 对于HD2的缺点是这样描述的“  USB供电和敏感的USB电缆”,至于USB电缆我的理解是要用高品质的线材,不能太长;但“USB供电”的缺点是怎么回事?对声音会不会有影响?


对USB敏感,就是对线材有所要求,就像HIFI器材对线材的要求一样,数字同轴相对USB线来说更敏感一些;USB 供电对声音没有影响的,对于USB线,Ayre的工程师在白皮书中同样建议,最好不好超过3米;关于USB供电的问题,我专门咨询过BENT先生,HD2采用USB供电只是出于成本和产品定位上的考虑。其实,提供便携性服务的电子产品,尽量精简外置设备,很常见的。例如苹果的 MINI MAC,新版本取消了外置电源盒,采用内置方式,目的就是客户反应外置电源盒不方便。
作者: ty89    时间: 2011-10-2 10:25 AM
好文,学习了
作者: ttww007    时间: 2011-10-20 11:37 PM
深度潜水中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12-25 08:57 PM
今晚又在“数码与影音”栏目逛了逛,感觉K版很强大,他的帖子都是技术指导性质的帖子,难得的强人啊!我真心佩服!唯有努力学习。
作者: vdh903    时间: 2011-12-25 10:08 PM
我用的也是gt2。我也看看这条线的评价。谢谢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2-2-25 12:38 PM
技术性高的帖子,值得深度学习!
作者: luhui    时间: 2012-2-26 09:02 AM
学到了不少东西啊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