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管弦乐曲——序曲(第一辑结束篇) [打印本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3-15 08:59 PM
标题: 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管弦乐曲——序曲(第一辑结束篇)


俄罗斯旋律公司唱片:MEL CD 10 01662 名称:《劲爆序曲》(环保装)
    近日,我收了一张由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的演绎;俄罗斯“旋律”唱片公司的《惊爆序曲》,该录音团队是《敲击卡门》的原班人马,是1962年-1964年的录音,其录音水平一流(ADD)。1.拉罗《伊斯国王》序曲、2.马斯奈《费德尔》序曲、3.费迪南《泽姆帕》序曲、4.托马斯《迷娘》序曲、5《雷蒙德》序曲、6.苏佩《美丽的加勒蒂亚》序曲、7《轻骑兵》序曲、8.《农夫与诗人》序曲。
序曲是歌剧、舞剧等大型作品的剧前曲,最早只是为等待观众入场而演奏的简短音乐段落。

   《序曲》是一中小型交响作品,像文学作品的“前言”、“序”。序曲通常是庄严坚定、堂皇华丽、欢快活泼、张力十足、充满戏剧性、常带有进行曲式。它分为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最早的是蒙特威尔第尝试在歌剧开演前演奏一段器乐曲,作为歌剧的序幕的一种特有的管弦乐器乐曲;之后是法国作曲家吕利把“法国序曲”基本定型在歌剧作品中,随后意大利的斯卡拉蒂创立了三乐章的“歌剧前交响曲”。以后又变成单乐章的序曲。
    歌剧序曲一般用短小的乐段揭示歌剧的主题、、副题、情节,其作用是把听众(观众)带入歌剧所表达的情节中,来一个预示、“提振”的作用。也有一种是属于音乐会序曲的;比如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勃拉姆斯的《学院节庆序曲》、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等等,都是带标题的音乐会序曲,一般是因应事件、人物而创作的。
    昨晚我在看一个香港怀旧歌曲演唱会时,发现它也采取演唱会前演奏序曲的演出方法:参演的有麦洁文、关菊英、汪明荃、郑少秋等著名艺员,演唱会开始前,就由乐队把各个艺员演唱歌曲的旋律抽出部分串联起来,进行“联奏”,形成演唱会的序曲。
作为色彩斑斓、短少精干,又通常令人为之振奋的序曲,也是爱乐者津津乐道的谈资。一些经常在演奏录音中出现的序曲十分受欢迎,经久不衰。在录音制品中也有专门的序曲专辑的,相信发烧友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两张序曲吧(比如孔泽尔指挥辛辛那提乐团的“挑那”(RELARC)公司那张《著名序曲》)。在这贴中,希望网友上来晒晒你手中的《序曲》,来一个“序曲大赶集”。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18 05:16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3-15 09:06 PM
1931年出生于音乐家庭的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是继穆拉汶斯基、孔德拉辛、马克维奇等大师之后,最为重要的俄罗斯指挥家之一。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俄罗斯指挥家,父亲是著名指挥家,母亲是女高音,8岁就进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校学钢琴, 10岁进莫斯科音乐学院随其父学指挥,在学生时代已作为少年指挥家而登台。1955年从音乐学院毕业,当年指挥普罗科菲耶夫的舞剧《灰姑娘》大获成功,第二年苏联大剧院便聘他为舞剧指挥。1961—1973年任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65—1970年兼任大剧院首席,1974年还兼任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首席,1978年兼任BBC交响乐团首席,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与伦敦爱乐乐团也聘其为首席客座,后又在莫斯科组建文化部交响乐团,1982年起兼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任客座。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指挥风格,在强调结构的同时注意细节的刻划,他演绎的柴科夫斯基三大舞剧,堪称为杰出的典范,而他与文化部乐团演绎的肖斯塔科维奇与昔罗科菲耶夫的交响曲全集,也被认为是最出色的佳作。
俄罗斯唱片公司及其商标,Мелодия(Melodiya),中文意为“旋律”。成立于1964年的苏联时期,属国有唱片公司。作为音乐大国唯一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Melodiya 旗下曾汇集了一大批杰出的指挥家、演奏家,诸如奥伊斯特拉赫、吉列尔斯、罗斯特罗波维奇、里希特、孔德拉申、穆拉文斯基、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等,以及列宁格勒国立爱乐管弦乐团、苏联大剧院管弦乐团、鲍罗丁四重奏等世界一流的演奏团体。雄厚的实力加上廉价的唱片定价,使这一品牌受到世界各地爱乐者的普遍好评。尽管一些大师有大量录音是在 DG、EMI 等国外大公司录制的,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录音,尤其是早中期录音为这一公司独有。此外,公司成系列地录制了一批19世纪及20世纪苏俄作曲家的作品,很多都是首次录音。
苏联解体时,公司已积累的各种录音母带已达 60000 余种,其中不少尚未出版过。1994年,Melodiya 与 BMG 签约,由 BMG 代理出版其唱片至 2015 年,仍使用 Melodiya 商标。鉴于原母带录音质量不高,BMG 先在莫斯科做数码处理,然后送柏林做 20 位数字处理,使新版唱片音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3-15 09:20 PM

  DECCA 410 141-2 威尔第的七首歌剧序曲
《茶花女》序曲、《西蒙.波卡涅拉》序曲、《纳布科》序曲、《西西里晚祷》序曲、《圣女贞德》序曲、《波尼法西伯爵奥贝托》序曲、《路易莎.米勒》序曲理查指挥国家爱乐乐团   1983年的录音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5-13 01:08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1-3-15 10:17 PM
序曲有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它们的旋律明快、容易入耳,而且配器丰富,也不乏发烧友喜爱的爆棚效果。
作者: 孔老二    时间: 2011-3-16 01:57 PM
说到爆棚序曲,不能提到奥芬巴赫的《愉快的巴黎人》、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序曲、韦伯的《自由射手》序曲等等。这些都是名震一时的发烧序曲,音响性一流,相信许多发烧友都有这些序曲作为测试音响的法宝。

[ 本帖最后由 孔老二 于 2011-3-16 03:52 PM 编辑 ]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11-3-16 05:36 PM
某种角度上说,这类录音比较容易吸引耳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3-19 11:20 AM

Decca 4757470 6CD 祖宾.梅塔70岁寿辰纪念专辑

    这套CD收有多首序曲,在DECCA发行的这套6CD的梅塔70岁寿辰纪念专辑中,可以说是囊括了他演奏的作品范畴,包括了伯恩斯坦、罗西尼、伟伯、威尔第、苏佩、拉威尔、斯特拉文丝基、柯普兰、霍丝特、布鲁克纳、瓦格纳等作曲家的作品,通过这套唱片大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到这位指挥家的造诣和对不同作品的理解和诠释。
伯恩斯坦:《天真汉》序曲   
罗西尼:《绸梯》序曲、《威廉·退尔》序曲

威伯:《自由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
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茶花女》1幕和第3序曲

苏佩:《诗人与农夫》序曲
约翰·施特劳斯:《蝙蝠》序曲

拉威尔:《波莱罗》、《圆舞曲》、《达夫尼与切罗伊》第二组曲
斯特拉文斯基:《马戏波尔卡》、《春之祭》

科普兰:《为普通人创作的鼓号曲》
约翰·威廉姆斯:《星球大战》组曲、《第三类接触》组曲

威廉姆·克拉夫特:《4种打击乐器与乐队协奏曲》
艾夫斯《扫墓日》、《美国变奏曲》

霍尔斯特:《行星   埃尔加:《谜语变奏曲     布鲁克纳:《第8交响曲》

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黎恩济》序曲、《罗恩格林》序曲

艾楠Gottfried Von Einem):《费城交响曲》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洛杉矶爱乐乐团    以色列爱乐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祖宾·梅塔

      DECCA有出版精彩的收集家版本的惯例,这些套装CD中经常有在LP时代没有出版的录音。这个最新的梅塔70岁生日纪念专集也不例外,其中的一些录音真的是人们渴望的精品。

这是一张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序曲。罗西尼《威廉·泰尔》序曲和苏佩《诗人与农夫》序曲的表演非常活泼的,也是这套录音中最可爱的。拉威尔的波莱罗整体上运行平稳,但是缺少卡拉扬版本的激情和剧烈。春之祭同样过于温和。科普兰和艾夫斯无法与伯恩斯坦的精彩演绎同日而语。

    梅塔是布鲁克纳的忠实信徒,但是他的第8因为是被删节过的NOVAK版本,因此经常被忽视。瓦格纳歌剧片段有咆哮感觉,特别在《黎恩济》序曲,霍尔斯特埃尔加的作品很耐听。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3-19 03:24 PM 编辑 ]
作者: YSJ    时间: 2011-3-20 05:30 PM
俄罗斯序曲集

由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Mikhail Pletnev)指挥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演绎的的《俄罗斯序曲集》。收集了《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格林卡)、《伊戈尔王》序曲(鲍罗丁)、《节庆序曲》(肖斯塔科维奇)、《谢苗·科特科》序曲(普罗科菲耶夫)、《柯拉斯·布勒伊农》序曲(卡巴列夫斯基)、《沙皇的新娘》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戈凡西奇娜》序曲(莫索尔斯基)等等,效果不错,值得一听。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1-3-20 06:01 PM 编辑 ]

俄罗斯序曲集01.jpg (37.83 KB, 下载次数: 267)

俄罗斯序曲集01.jpg

俄罗斯序曲集02.jpg (42.35 KB, 下载次数: 290)

俄罗斯序曲集02.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1-3-20 05:35 PM
伟大的浪漫主义序曲集

本专辑中的音乐来自奥地利伟大的指挥家汉斯·史瓦洛夫斯基(Hans Swarowsky)、德国指挥家阿尔弗莱德·舒尔茨(Alfred Scholz)难得的指挥作品,整体表现极佳,而且录音还颇具发烧录音之姿。收录的是苏佩、勃拉姆斯、罗西尼几首著名的浪漫主义序曲作品。

伟大的浪漫主义序曲集A.jpg (46.15 KB, 下载次数: 284)

伟大的浪漫主义序曲集A.jpg

伟大的浪漫主义序曲集B.jpg (39.23 KB, 下载次数: 323)

伟大的浪漫主义序曲集B.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1-3-20 05:59 PM
轻骑兵序曲集

指挥家:鲍斯考夫斯基(Will Boskovsky)、索尔蒂(Georg Solti)
乐 团: 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

本集所收录的几乎都是十九世纪后半几位轻歌剧作曲家的序曲作品。这些序曲大部份都是为其轻歌剧所谱
写,作为开场之用。像「轻骑兵」、「诗人与农夫」、「蝙蝠」等,不仅风格独特,也十分受欢迎,更是
大家熟悉的亲切旋律。这类曲目鲍斯考夫斯基向来最为拿手,而索尔蒂的詮释则华美而富内涵,两人各擅
所长,各具特色。

专辑曲目:

01. 苏佩:轻骑兵 序曲 Light Cavalry Overture]
02. 苏佩:诗人与农夫 序曲 Poet and Peasant
03. 苏佩:维也纳之早午晚 序曲 Morning, Noon and Night in Vienna
04. 苏佩:慍怒的妇人 序曲 Pique Dame Overture
05. 苏佩:美丽的加拉西亚 序曲 The Beautifil Galetea Overture
06. 尼柯莱:温莎地方快乐妻子 序曲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Overture
07. 雷兹尼塞克: 猎神夫人 序曲 Donna Diana Overture
08. 小约翰.史特劳斯:蝙蝠 序曲 Die Fledermaus Overture

轻骑兵序曲集.jpg (31.4 KB, 下载次数: 277)

轻骑兵序曲集.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3-21 08:43 AM
YSJ上传的几张序曲集很新奇,前两张的版本很少见,DECCA那张索尔蒂指挥的序曲很有名,
望烧友们继续“给力”上传序曲的各种版本。
作者: YSJ    时间: 2011-3-21 02:12 PM
贝多芬序曲集

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 Egmond Overture),科里奥兰序曲(Coriolanus Overture)、莱奥诺拉序曲(Leonore Overtures)。。。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序曲,手头上现有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卡拉杨(Karajan)、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等演绎贝多芬的大师级人物指挥的贝多芬序曲集,诠释水平相当高。

贝多芬序曲集之托斯卡尼尼A.jpg (25.7 KB, 下载次数: 205)

贝多芬序曲集之托斯卡尼尼A.jpg

贝多芬序曲集之托斯卡尼尼B.jpg (25.01 KB, 下载次数: 222)

贝多芬序曲集之托斯卡尼尼B.jpg

贝多芬序曲集之卡拉杨Front.jpg (29.86 KB, 下载次数: 214)

贝多芬序曲集之卡拉杨Front.jpg

贝多芬序曲集之卡拉杨Back.jpg (35.07 KB, 下载次数: 206)

贝多芬序曲集之卡拉杨Back.jpg

贝多芬序曲集之哈农库特A.jpg (23.45 KB, 下载次数: 205)

贝多芬序曲集之哈农库特A.jpg

贝多芬序曲集之哈农库特B.jpg (28.2 KB, 下载次数: 209)

贝多芬序曲集之哈农库特B.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3-21 06:24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1-3-21 02:12 PM 发表
贝多芬序曲集

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 Egmond Overture),科里奥兰序曲(Coriolanus Overture)、莱奥诺拉序曲(Leonore Overtures)。。。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序曲,手头上现有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卡拉杨 ...

哈农库特版本是《贝多芬序曲》集,这个专辑只包括贝多芬的普罗米修斯的生民》序曲、《科里奥兰》序曲、《菲岱里奥》序曲、《艾格蒙特》序曲、《莱奥诺拉》序曲。贝多芬的序曲还有:《雅典的废墟》序曲、《向大夏献礼》序曲等。
简介: 唱片编号:Teldec0630-13140-2 。
哈农库特指挥欧洲室内乐团尼古劳斯·哈农库特德国指挥家,在奥地利格拉茨长大,就学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1952—1969年在维也纳爱乐乐团任首席大提琴。1953年联合维也纳的一些优秀演奏家,组成维也纳音乐协奏团,专以古乐器演奏早期音乐,任常任指挥。1992年首次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指挥大管弦乐团,引人注目,之后接替阿巴多任欧洲室内乐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哈农库特在提倡本真运动方面功绩卓著,他指挥欧洲室内乐团在Teldec公司与莱昂哈特等合作的巴赫康塔塔全集、贝多芬与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都是获大奖的名片,他处理的舒伯特的弥撒曲与贝多芬的序曲集,也得到很高的评价。


YSJ上传的这张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贝多芬序曲》专辑应该是囊括了贝多芬的全部序曲了。
CD1
1.普罗米修斯的生民序曲 Op.43     2.斯蒂芬国王序曲 Op.117      3.雅典的废墟序曲 Op.113     4.艾格蒙特序曲 Op.84
5.科里奥兰序曲 Op.62             6.命名日庆典序曲 Op.115      7.向大厦献礼序曲 Op.124
CD2
1.莱奥诺拉序曲 I序曲 Op.138     2.莱奥诺拉序曲 II序曲 Op.72     3.莱奥诺拉序曲 III 序曲 Op.72a
4.菲岱里奥序曲   Op.72b
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op.62
    科里奥兰是传说中的罗马英雄,莎士比亚以他的故事写成一部悲剧。传说491年罗马发生饥馑,科里奥兰提出,接受救济的民众必须同意废除保民官制度,否则不发给赈灾粮。为此他受流放的惩罚,后投奔沃尔西国王,带领沃尔西人打回罗马,在其母与其妻的恳求下,才从罗马撤兵。莎士比亚悲剧由维也纳剧作家科林改编为歌剧,贝多芬于1807年为它创作了这首序曲。这首序曲表现的是英雄科里奥兰为了比他本人更崇高的东西而放弃了复仇,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科里奥兰由于放弃了指挥权而被沃尔西人谋害;而在科林的剧本中,他则是自杀。瓦格纳对这个人物的评介是“他野性难驯,不虚伪,也不谦让。”这首序曲OP.63,C大调,奏鸣曲式,以科里奥兰本人庄严的姿态开头,紧接着是他的愤怒不安,他愤怒的对抗被一个柔美的主题打断,形成传统奏鸣曲—快板曲式中的对比。这个主题可理解为科里奥兰亲人们的乞求。在发展部,表现了英雄内心的犹疑不决,内心的矛盾,荣誉的崩溃,以及不以苦乐为意的自我毁灭而获得的胜利。结尾,乐队渐渐沉浮在一片寂静之中。
   这首序曲的版本,可选:1.克莱姆佩雷尔(Klemperer)指挥爱乐乐团版.EMICDM7 63611—22.卡拉扬(Karajan)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427 256—23.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429 76224.霍格伍德指挥音乐学会团版,Decca421 416—25.布吕根指挥18世纪乐团版,philips434 084—2(霍格伍德、布吕根版均为用本真方式演奏)。
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只创作了一部歌剧<菲岱里奥>(Fidelio)(原名为(莱奥诺拉>(Leonore)),他先后为<莱奥诺拉)写过4首序曲,最后定名为<菲岱里奥),只用了第四首,前3首都作为音乐会演出用。
《莱奥诺拉》序曲NO.1作于1805年。因贝多芬后来觉得作为歌剧序曲过于轻薄而舍弃不用,一直等贝多芬死后ll年才出版。这首序曲OP.138a,以安宁而富装饰性的引子开头,主体为轻松愉快的快板。主题乃3首<莱奥诺拉)共同选用的歌剧第二幕中弗罗莱斯坦躺在牢房里唱的一首挽歌<年华正茂)。在伤感的间奏之后,序曲回到快板的一些基本主题,就好像此时响起一片欢庆之声。
《莱奥诺拉》的NO.2序曲作于l805年,歌剧<莱奥诺拉>1805年首演时采用的就是这一首序曲,序曲开始时以森严的下行八度进行,代表弗罗莱斯坦走下地狱,然后是悲剧性的<年华正茂>的旋律。在主部中,这一旋律由圆号和木管,构成抒情的第二主题。展开部形成高潮,其中冠以小号。代表弗罗莱斯坦的解放。最后是急板,悲剧发展成为一首胜利之歌。
《莱奥诺拉》的NO.3序曲作于l806年,这是为歌剧的修改本而作,l806年3月29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这一首是所有4首序曲中,情感表达最为丰富的一首。这首序曲开始也是下行八度,表达弗罗莱斯坦走下地狱,然后是<年华正茂>,弗罗莱斯坦的悲歌作为奏鸣曲式宽广抒情的第二主题重新出现,戏剧性地往高潮发展。号声出现。宣布弗罗莱斯坦重获自由。号声之后,这首序曲中有几小节表达弗罗莱斯坦摆脱恐惧后的迟疑,他不相信自己还活着。号声又响时,自由的光辉照进牢房,弗罗莱斯坦与莱奥诺拉沉醉在光明之中。这首序曲中,贝多芬重新使用了奏鸣曲式,再现部中一些主题因素重现,表现得极有层次。
《菲岱里奥》序曲作于l814年,为歌剧重新修改而作,与<莱奥诺拉>第三号序曲比,这首序曲显得活泼而轻灵。因为贝多芬以为太重的序曲会减弱人们对歌剧本身的注意力。这首序曲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乐队全奏出类似号声的庄严音型,另一是从圆号二重奏到单簧管和其它木管乐器表达的沉思。序曲主题由圆号演奏的一个活泼主题构成,它结合并拓展了开头的音型。弦乐器上一个活泼、跳跃的音型提供了暂时的对比,但乐队不断回到开头的音型上去。这个音型用熟练的技巧从容地发展、再现,在兴高采烈的急板中达到高潮。
贝多芬:《菲岱里奥》序曲op.138
1805年首演的最初版本《菲岱里奥》中,听众听到的是现在被称作《莱昂诺尔第二号LEONORE NO.2》的序曲,这首序曲是对于歌剧中一些咏叹调主题的交响化创作,篇幅宏大,结构复杂,是一首伟大的作品。到了1806年,贝多芬在朋友的劝说下,对前一年首演失败的《菲岱里奥》重新做了修改,大大缩短了篇幅,从原来的三幕变成了后来的两幕,对一些场景和咏叹调也做了顺序上的调整,为了新一轮的上演,贝多芬创作了新的序曲《莱昂诺尔第三号LEONORE NO.3》,但是与对作品本身的改动相反,这首修改后的序曲可比原来的还要辉煌,有些地方把这个序曲看作是进入浪漫主义时代之后出现的第一个伟大的交响诗作品。这首经过精心构造而成的序曲,包括了整部歌剧的所有戏剧情节,虽说是跌宕起伏,栩栩如生,但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作曲家已经在序曲里告诉了观众整个作品的全部内容,大家听了这首序曲,对整个故事的发展就了如指掌了,那我们还要后面的歌剧有什么意义呢,这不就变为一个戏剧化的重复了么……比如说,作为第二幕高潮中戏剧性的一部分,那从远处传来、象征着Don Fernando部长到达监狱的小号声,如果在序曲中就出现了,那对于整个作品戏剧性的打折可不是一点半点了,也就是因为这样,当贝多芬在准备1807年《菲岱里奥》在布拉格的演出之前,他又将序曲做了改动,这次是大为精简,长度只剩下了原来的三分之二,并且很奇怪的将这个序曲编成了《莱昂诺尔第一号LEONORE NO.1》。但即使是这个序曲也并不能让作曲家自己满意,在1814年的最终版本中,贝多芬又重新创作了一首全新的序曲《菲岱里奥序曲FIDELIO OVERTURE》,这个序曲的长度是四个里面最短的,只包括一些这部歌剧中戏剧情节的提示,虽然短小精炼,与《莱昂诺尔第三号LEONORE NO.3》不可一比,但作为一部歌剧的开场白来说,她已经能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了。
《菲岱里奥》序曲 在贝多芬的全部创作中,绝大部分为交响乐作品,《菲岱里奥》是他唯一的一部歌剧作品。《菲岱里奥》的乐谱初稿至少有三个版本,原名《莱奥诺拉》,总谱完成于1805年秋,为了避免与当时一部受到欢迎的歌曲《莱奥诺拉威者夫妇之爱》相混淆,贝多芬不得不惋惜地改名为《菲岱里奥》,最后于1814年经过多次修改的《菲岱里奥》成为贝多芬创作生涯中最艰辛完成的一部作品。
贝多芬:《埃格蒙特》op.84序曲作于1810年,是贝多芬为歌德的戏剧《埃格蒙特》所写的序曲。埃格蒙特是16世纪荷兰人民奋起反抗异族统治压迫、争取只有和独立斗争的领袖,他被誉为荷兰的民族英雄。贝多芬用音乐塑造了埃格蒙特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荷兰人民不可战胜的坚强信念和胜利后的狂欢。1809至1810年写作《艾格蒙特》配乐的期间,贝多芬与泰丽莎·布伦威尔解除婚约,并受到泰丽莎·玛法蒂的求婚,因此身边事务非常忙碌,但除本曲外依然诞生了《第五号钢琴协奏曲》与《告别奏鸣曲》等佳作。
  此一时期的贝多芬浪漫主义的倾向已加深许多,这在一系列的歌曲与《艾格蒙特》中已充分显示出来。宫廷剧院负责人哈尔特委托贝多芬为歌德的戏曲《艾格蒙特》写作配乐,这对贝多芬是最好不过的题材了。因为当时对拿破仑一世感到非常失望的贝多芬,适时找到了他所喜欢的英雄人物“艾格蒙特”。艾格蒙特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在歌德的戏曲中,将史实稍微润色,把艾格蒙特当做未婚青年,编入他与克拉芬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以十六世纪,西班牙统治下的荷兰为背景。法兰德尔领主艾格蒙特伯爵,以脱离西班牙暴政、拯救祖国的独立运动领袖身份登场。最后他不幸遭逮捕,被宣判死刑。爱人克拉芬冒死搭救未果,服毒自尽。之后,临上断头台的艾格蒙特面前出现了克拉芬的幻影,向他祝福,这就是剧情的大纲。
《埃格蒙特》序曲以奏鸣曲式写成,它的音乐主题形象鲜明,是一首标题性音乐作品。埃格蒙特》序曲成功地概括了戏剧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全曲分为异族统治的压迫、荷兰人民的苦难、反抗暴政的斗争与人民的胜利三个部分,音乐的发展与戏剧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吻合。
贝多芬:《向大厦献礼》(又名:向剧院献礼)序曲op.124
1822年,维也纳的约瑟夫区的一家剧院落成后,选择皇帝诞辰日举行大典,剧院经理请贝多芬为之创作一部音乐。该剧院自莫扎特时代以来,一直以演出奥地利民间喜剧而著称,而贝多芬当时因时间仓促,来不及创作一部新作品,只能取《雅典的废墟》音乐,由当地诗人改写歌词。贝多芬更换了一首序曲,另加上一首合唱曲。在序曲中,贝多芬选用了巴洛克式的法国序曲风格,在引子中用了亨德尔式的附点节奏,在赋格中用了亨德尔的主题。这首《向大厦献礼》,OP.124,引接了吕利开创的法国式序曲曲式,分为两段:1.威严、持续的,C大调;2.活泼的快板。
全曲的版本可选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公司1996年录制的4D447 748—2。其序曲可选:1.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429762—22.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427 256—23.克莱姆佩雷尔指挥爱乐乐团版,EMICDM7 63611—24.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版,Sony47521
贝多芬:《命名日庆典》序曲 op115
这首《命名日庆典序曲》,OP.115,作于1814年,为国王弗朗兹的命名而作,C大调,其主题中出现《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的雏型。此曲在第二次上演时曾冠名为《狩猎序曲》,分为序奏“威严的”和主部“活泼的快板”两部分,尾奏中出《欢乐颂》的旋律。
这首序曲的版本可选:1.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437 644—2(与《斯蒂芬国王》序曲、《向大厦献礼》同为一张);427 256—2(贝多芬序曲专集)。2.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429 762—2(贝多芬序曲专集)。
贝多芬:《雅典的废墟》序曲op.113
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从公元前580年,雅典娜神庙建成之后,希腊人在这块大地上建造了大量举世闻名的建筑。公元前86年,罗马人攻占雅典后,因受皇帝偏爱,建起大市场、法院和图书馆。3世纪,赫鲁尔斯人人侵,建筑全部被毁。德国剧作家科策布根据这一历史,创作《雅典的废墟》,邀贝多芬为之配乐。此剧故事为:由于触怒众神之王宙斯,被罚长睡2000年的艺术女神米娜娃醒来时,雅典因在土耳其控制下已化成废墟,于是悲痛万分。这时,时辰之神马格利建议她到其他民族去寻找新家,并告诉她,布达佩斯刚新建一座艺术殿堂。然后米娜娃与马格利一起来到布达佩斯,最后以艺术女神在弗朗兹国王的胸像上戴上月桂树而结束。贝多芬为《雅典的废墟》共作了序曲和8段音乐,OP.113,其中第4曲就是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8段音乐包括:1.“全能的宙斯的女儿从睡眠中醒来,合唱;2.希腊一对男女的二重唱;3.同教僧侣的合唱;4.土耳其进行曲;5.舞台后的音乐,连接米娜娃和马格利来到布达佩斯;6.进行曲(庆典场景)和合唱;7.合唱与咏叹调;8.终曲合唱国王万岁
《雅典的废墟》的序曲可选:1.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 415 833—2,427 256—2(两张,贝多芬序曲集)。2.马舒尔指挥格万特豪斯乐团版,Philips,438 706—2(两张,贝多芬序曲集)。3.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 429 762—2(两张,贝多芬序曲集)。4.约夫姆指挥巴姆贝尔格(Bamberger)交响乐团版,RCA,9026 61212—2。海非茨与贝诺伊斯特(Benoist)合作演奏第四、五,RCA,09026 61778—2。蒙特(Monteux)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1949年录的序曲比较珍贵,RCA,09026 61893—2。
《普罗米修斯的生民》序曲。1800年,贝多芬被邀为维加诺编舞的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谱曲。普罗米修斯这位希腊传说中的巨人,不顾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禁令,偷盗天上的火种,把温暖、光明和启示传到人间。作为对普罗米修斯的惩罚,宙斯派神把他锁起来,让鹰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不断地被啄食,又不断地重新长好。维加诺编舞的这部舞剧情节按当时的说明书为: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崇高的人物典型。他发现他那个时代的人民愚昧无知,他用科学和文艺的途径传授给他们礼仪、风俗习惯和道德。根据这一概念,舞剧选用了两位获得生命的塑像。他们塑造得那么和谐,能够领略人间的所有喜怒哀乐。普罗米修斯把他们引领到帕那萨斯山,为的是请文艺之神阿波罗启示他们。阿波罗请安菲翁、奥利安和俄耳甫斯教他们音乐,请玛尔波门教他们悲剧,请特普悉科尔和潘教他们牧羊人的舞蹈,请巴科斯教他们英雄的舞蹈。
贝多芬当初曾对维加诺的构思感到失望,认为他没能在舞剧中充分表现普罗米修斯的英雄气概和为盗火而为人类所忍受的痛苦。贝多芬为这部舞剧创作的配乐,OP.43,作于1800—1801年,共包括序曲与16段音乐。这部舞曲配乐可选奥菲斯室内乐团演奏版,DG419 608—2,这是一个无论演奏还是录音都十分出色的版本。除此版本外,津曼(Zinman)指挥罗彻斯特爱乐乐团有一版,FonoDur115 454—2,表达得就比较表面。《普罗米修斯的生民》序曲,名家们都存有录音,可选;1.卡拉扬(Karajan)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27 2562(贝多芬序曲集,两张)、2.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429 76223.克莱姆佩雷尔指挥爱乐乐团版,EMI CDM7 63358—2 4.诺林顿指挥伦敦古乐团版,EMICDC 749 101—2
贝多芬《斯蒂芬国王》op.117
斯蒂芬一世是匈牙利的第一位国王,原为异教徒,后受洗成为基督徒。996年与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二世的女儿吉赛拉联姻,997年始平定匈牙利异教徒叛乱,1000年圣诞节即匈牙利王位,使匈牙利进入德意志模式。当时德国的剧作家根据斯蒂芬的事迹作成一部戏剧,邀贝多芬为之配乐。贝多芬这部配乐,0P112,作于1811年,包括序曲和9段音乐。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3-21 09:37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3-21 09:42 PM
关于贝多芬序曲的一些唱片封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3-21 09:44 PM 编辑 ]

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jpg (27.8 KB, 下载次数: 184)

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jpg

贝多芬序曲集.jpg (26.96 KB, 下载次数: 194)

贝多芬序曲集.jpg

贝多芬全部序曲.jpg (30.3 KB, 下载次数: 208)

贝多芬全部序曲.jpg

贝多芬第九科里奥兰.jpg (24.6 KB, 下载次数: 200)

贝多芬第九科里奥兰.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3-25 07:38 PM
    约翰.斯特劳斯《蝙蝠》序曲是一首演奏得最多的管弦乐曲之一,多次在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奏。有一个统计数字:《蝙蝠序曲》在25界新年音乐会上,上演了五次,并且是唯一连续三届出现在新年音乐会上的作品(198719881989年均为下半场第一首曲目)。该乐曲结构紧凑,对比强烈,旋律动听,卡拉扬、阿巴多、克莱伯、小泽征尔都指挥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过这个曲目。《蝙蝠》序曲也经常出现在众多的小作品录音中。(约翰. 斯特劳斯还有不多见演奏的轻歌剧《威尼斯的一个夜晚》序曲,1883年在柏林首演)
    约翰.斯特劳斯《蝙蝠》序曲——作于1874年,管弦乐曲,为三幕轻歌剧《蝙蝠》的序曲,童年45日在维也纳剧场首演。按西方惯例;轻歌剧很少在于大歌剧院上演的,但《蝙蝠》是个例外,自从马勒把这部轻歌剧列为大歌剧院夜晚正式公演的节目后,《蝙蝠》一直是许多国家第一流歌剧院的保留曲目。每年圣诞节,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必上演轻歌剧《蝙蝠》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节日。剧情:在一个化妆舞会上,以富翁爱森斯坦为首的一伙人趁法尔克博士酒醉,把他装扮成蝙蝠模样,抬到城市尽头。当法尔克醒来,在周围人们一片哄笑中狼狈逃走回家。从此他得了蝙蝠的倬号。一日爱森斯坦因侮辱公务员触犯法律,法尔克施计劝他入狱前参加一个假面舞会,爱森斯坦欣然答应前往。法尔克有约爱森斯坦的妻子罗莎琳达及女仆人阿德莱前往。舞会上,阿德莱扮作女明星与爱森斯坦作乐一番,接着罗莎琳达扮匈牙利贵族夫人上场,不明真想的爱森斯坦向前与她百般调情,羞态百出。次日,典狱长带着爱森斯坦回监狱,法尔克也到监狱探望爱森斯坦,告诉他原委,。最后法尔克在大家的要求下原谅了爱森斯坦。格局在皆大欢喜的气氛中结束。
以下是有《蝙蝠》序曲的CD: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3-25 07:39 PM 编辑 ]

维也纳87新年音乐会.jpg (48.17 KB, 下载次数: 206)

维也纳87新年音乐会.jpg

维也纳88新年音乐会.jpg (39.99 KB, 下载次数: 207)

维也纳88新年音乐会.jpg

维也纳89新年音乐会.jpg (30.45 KB, 下载次数: 204)

维也纳89新年音乐会.jpg

蝙蝠.jpg (34.55 KB, 下载次数: 185)

DG 400 026-2

DG 400 026-2

蝙蝠 001.jpg (32.87 KB, 下载次数: 198)

DG 410 027-2

DG 410 027-2

蝙蝠序曲.jpg (51.54 KB, 下载次数: 205)

蝙蝠序曲.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1-3-26 11:05 PM
罗西尼、威尔第:序曲集

由意大利著名指挥家阿巴多(Claudio Abbado)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绎两位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威尔第(Giuseppe Verdi)的歌剧序曲集,

阿巴多最初是歌剧指挥,后来则主要指挥交响乐,曲目十分广泛,他对罗西尼、威尔第等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演绎尤为出色,同时他也擅长德、奥、俄的交响乐以及现代作品。
阿巴多的指挥具有意大利风格,较为传统,忠于原作、注重细节,同时明快流利,富有生气,不乏热情,善于抓住音乐中最本质的东西。但一些作品也被认为缺乏个性。

罗西尼(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一生创作了近40部歌剧,把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体裁推向了高峰。他的歌剧遵循古典派的原则,旋律高雅,明晰,管弦乐绝不喧宾夺主,全音和声处处可见。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充满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同时他作了一些颇为细微但又十分有效的创造,他的代表性作品《塞维尔的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是根据法国戏剧博马舍的作品而作,仅用了13天时间,一时传为佳话。其搁笔之作《威廉·退尔》(Guglielmo Tell),也深受人们欢迎,特别是序曲,至今仍作为独立的乐曲在音乐会上演奏,这也显示出他卓越的管弦乐技巧。


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其中一些已被列入世界著名歌剧之列,被誉为歌剧之王。他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他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为世界歌剧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的代表性作品有《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伊达》、《奥赛罗》。。。等

专辑曲目:
1. Semiramide赛密拉米德序曲 (罗西尼)
2. The Silken Ladder 丝绸的梯子序曲(罗西尼)
3. Il Turco In Italia 土耳其人在意大利序曲(罗西尼)
4.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罗西尼)
5. Tancredi 坦克雷迪序曲(罗西尼)
6. Guglielmo Tell 威廉·退尔序曲(罗西尼)
7. Aida 阿伊达序曲(威尔第)
8. I Vespri Siciliani 西西里晚祷序曲(威尔第)
9. La Forza Del Destino 命运之力序曲(威尔第)

罗西尼、威尔第:序曲集-COVER.jpg (36.46 KB, 下载次数: 211)

罗西尼、威尔第:序曲集-COVER.jpg

罗西尼、威尔第:序曲集-BACK.jpg (31.26 KB, 下载次数: 221)

罗西尼、威尔第:序曲集-BACK.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4-1 01:30 AM
尼古拉.奥托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序曲
《温莎的风流娘们序曲》作于1847年。为所作三幕歌剧《温莎的风流娘们》的序曲。同年4月由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首次演出。歌剧脚本根据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改编。剧情为:破落爵士福尔斯塔夫看中了温莎绅士傅德和裴琪的钱财和他们美貌的夫人,分别向二位夫人写了内容相同的求爱情书。两位夫人决心惩罚这个想入非非的酒色之徒。她们三次相约福尔斯塔夫幽会。第一次幽会时,弗尔斯塔夫被两位夫人装入洗衣筐,连同衣服一起倒入泰晤士河边的烂泥沟。第二次被两位夫人化装成算命的老婆子,在傅德先生的棍棒下仓惶逃走。第三次被两位夫人骗往森林,在一群化装成仙女和精灵的人们的鞭打下高声求饶,狼狈不堪。
    乐曲采用奏鸣曲式。序奏部用中庸的小行板速度,F大调,4/4拍,有较独立的音乐形象。弦乐在低音区呈示歌剧第三幕第二场森林场面中《月出》的合唱旋律,曲调优美明朗,和声丰富而富于表情,使人联想到深夜森林的溶溶月色。随着音乐情绪的逐步高涨,出现了第一小提琴和木管呼应的段落。这一段落的音乐素材取自歌剧中《月出》之后的三重唱。随后乐曲转为2/4拍,快板,音乐情绪也变得轻快而活泼。F大调的主部主题先由双簧管和单簧管奏出,小提琴独奏与之呼应。在歌剧中,这是妖精嬉戏的舞蹈场面的音乐。接着小提琴呈示副部主题。这一主题柔美而富有表情,具有明显的舞会特点。这是作者专为序曲创作的唯一的主题。表现了一个轻歌曼舞的舞会场面。然后采用乐队合奏,奏出了强有力的结束部主题,情绪兴奋而欢快。展开部以副部主题为中心发展,规模也较大。在再现部中,各个主题都按照奏鸣曲式的程式一一再现,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乐曲曲调优美明朗,和声丰满而富于感情。不乏轻歌曼舞热烈欢块的舞会场景。这是一首旋律动听节奏明朗的好曲子。
奥托.尼古拉Carl Otto Ehrenfried Nicolai)(德)1810-1849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81069日出生于柯尼希斯贝格尔(K&ouml;nigsberg 当时属俄罗斯)。早年在柏林随策尔特(Zelter)学习作曲,后又在意大利随巴伊尼(Baini)学习歌剧。1833年担任德国驻罗马大使馆的管风琴师。此间创作了两部歌剧、一些教堂音乐和一系列的歌曲、钢琴曲。此后在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Trieste)和都灵(Turin)获得了名声。1841-1847年担任维也纳皇家歌剧院(Vienna Hofoper)指挥,并以第一流的指挥,创立了维也纳爱乐音乐会。1842328日指挥皇家歌剧院乐手演奏的音乐会,被认为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成立的标志,他也因此被视为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创始人。1948年回到柏林,担任柏林歌剧院指挥和柏林大教堂合唱团指挥。他在去世前不久完成的新德国歌剧《温莎的风流娘们》(Die lustigen Weiber von Windsor),是德国浪漫歌剧的顶峰。尼古拉于1849511日逝世于柏林。
下面介绍两个有关版本:
一.   MDG 601 1268-2 尼古拉.奥托《序曲》集


CD内容:1.《宗教节日》序曲2.《辉煌的变奏曲》单簧管与乐队3.《温莎风流的娘儿们》序曲4. 《返回的流亡者》序曲5. 《圣诞序曲》
德国北威州爱乐乐团∕大卫.斯特恩

约翰内斯.皮帕∕单簧管
简介: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位于德国西部、欧洲心脏地带,比邻荷兰和比利时,德国北莱茵州青年交响乐团成立于1969年,由著名音乐教育家埃米尔·布拉特教授和汉斯·门克生生创立。由来自全州每两年一次的“音乐天才”选拔赛中的取胜者和青年音乐精英组成,现有团员100名。直接归属于州文化部和音协领导。
乐团以独特的德国青年对音乐的悟性,精湛热情的演技和严格的学院派风格享誉国内外。演出的曲目从古典到现代,传统保留节目有四部:莫扎特的《后宫诱逃》,贝多芬的《费德利奥》,威柏的《自由射手》和比才的《卡门》及圣乐剧霍乃格尔的《约翰娜的火刑》和波可夫的《来自菲吕德尼古拉斯》等世界名作。
建团30年来,已进行过三百余场的公演。在德国大型音乐演出和庆典活动中经常与德国著名的交响乐团和来自世界各国一流的艺术团体共同献艺,其中最轰动的是1972年在德国慕尼黑第20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音乐会上呆容纳5000余名听众的法国韦莱·拉·罗梅尼式剧院和第八罗马教堂演出的圣乐剧《约翰娜的火刑》的成功。在第33、34届波恩“国际贝多芬音乐节”和1999年法国“天才音乐节”上,作为众多世界一流交响乐团中唯一的青年交响乐团,音乐家的艺术水平得到充分肯定。此外,他们还常常代表德国青年在总统府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进行表演。
乐团的足迹遍布德国和世界各地,尤其在欧洲许多国家进行过巡演,仅在法国就达10次之多。该团曾在2000年访华应邀参加2000年10月在江苏省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并在中国北京 上海 广州杭州等地进行极为成功的巡演。此次访华演员陈容庞大80余位青年音乐家将应邀在上海 南京 成都 重庆 武汉和杭州等城市参加各类音乐节和演出活动。

MDG 唱片公司简介:

自德国的古典音乐厂牌 MDG ,全名是MusikProduktion Dabringhaus und Grimm Music Production of Dabringhaus and Grimm),公司名字是取Werner Dabringhaus Reimund Grimm的姓氏组合而成,国外也称他们为「MD&G」或「MD+G」,其实都是 MDG。成 1978 ,目前 MDG 的总部设于德国 Detmold,他们的录音作品但频频获得国际级的奖项肯定,得到全球各地的音迷与音响迷的热爱「自然」是最高指导原则
0年 CD 的出现但改变人们听音乐的习惯,同时也改变人们对于录音的美学观。为与快速,数位录音的出现使得在同地方录音再经过混音成同时演出成为可能,事后的修剪编辑工作也变得过牺牲的却是錄音作品的音质与如现场的感受。MDG 录音清一色都是古典音乐作品,没有流行音乐或爵士乐的录音,他们坚持录音要在「真实」的空间收音,錄音室收音再经过混音与编辑;也多加回音器、限制器与波器等影响音质的电子设备,其想法可完全冲着音响迷而的,自然得到音响迷们的大支持总括來說,每个录音场所或有些许的同,MDG 录音有别于一般市面上过编辑的古典音乐录音,展现出非常真实的乐器质感、绝佳的平衡感、好的空间感以及没有压缩的动态,简单的,就是非常「自然」的录音效果!多样的录音技术以「自然」为錄音原则,视曲目的大小、演奏者的多寡寻找适当的地点錄音,在现场也采用最少的麦克风收音,以达到最纯粹的要求。MDG 通常是采用支麦克风收音,在錄音之前,录音师、制作人与演奏家经过讨论才决定麦克风的位置。知您有没有发现他们家的录音都有很好的透明?这跟他们所采用的鉴听耳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使用的是「静电耳机」,这一点也是与其它厂牌同之处。从麦克风的讯号直接经过DAC储存为PCM格式的资,他们有套制作系统:Sony 的系统用在即时处,在錄音当下直接处成磁带保存,也就是类似「直刻」的作法。而 Sonic Solutions 的系统则用在非实时处錄音。MDG 是一家大型公司,他们没有太多传统的包袱与商业的考,所以可以灌录一系同一个作曲家完整的曲目,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让乐迷能深入了解作曲家,同时也创造出属于 MDG 自己的特色。在规格上,他们但有出版 DVD-Audio,也有SACD 推出,但有声道的錄音,也有多声道的录音,包括自研发的 2+2+2 多声道錄音技术,可非常勇于尝试的錄音先驱。

类的音乐瑰宝MDG 錄音团队已在超过 30 个国家錄音,多年來他们从欧陆的维也纳录到南美的巴西,跑遍大半个地球,制作出许许多多演录俱佳的古典音乐专辑,同时也挖掘出许多优秀的演奏家与团体。目前旗下有汉堡交响乐团,竖笛教授 Dieter Kloecker、管风琴家 Benvan OostenTrenkner-Speidel 钢琴二重奏、钢琴家Christoph Ullrich、俄国钢琴夫人 Elisabeth Leonskaja 与钢琴家兼指挥的 Christian Zacharias 等。古乐部分则有古乐泰斗布根(Franz Bruggen)所率領的十八世纪管弦乐团的副团「十八世纪室内合奏团」(Camerata of the 18th Century)。而 MDG 特别钟情的室内乐录音,但录制许多世界首的曲目, Parnassus 三重奏与 Alta Ripa 乐家合奏团这些优秀的室内乐团卖演出,让这些难得一闻的曲目断的发光发热。除主要的 Gold Scene Reflections之外,MDG 还收集德国当地广播电台早期的音母带集结成知名演奏家的 Archive ,对于保存这些珍贵的音乐财产遗余。自然的录音效果、难得一闻的曲目、顶尖的演奏家、充满人文气息的演奏,MDG 录音作品是人类永恒的音乐瑰宝
二.

水星唱片-434 352-2《音乐万花筒》录有《温莎风流的娘儿们》序曲CD第二首伦敦交响乐团-马克拉斯指挥

指挥家马克拉斯— 指挥家与双簧管演奏家,1925111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斯卡奈塔第(Schenectady)在雪梨新南威尔斯音乐院接受音乐教育,1943年到1946年担任雪梨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1946年前往英国,1947年到1948年前往布拉格学习指挥,1948年以小约翰?史特劳斯歌剧《蝙蝠》首度在伦敦塞德勒威尔斯歌剧院(现英国国立歌剧院)登台。马克拉斯担任过汉堡国立歌剧院(1966年到1970年)指挥;英国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1970年到1977年);BBC交响乐团(1978年到1979年)、雪梨交响乐团(19821985年)首席指挥。1987年起担任英国威尔斯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他的曲目虽然广泛,但还是以斯拉夫音乐,特别是杨纳杰克的作品最受好评。英国皇室在1974年授予马克拉斯骑士封号,1979年封为爵士。
      Mercury公司宝利金环球唱片集团旗下的一家以制作唱片精品而久负盛名的名牌公司,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芝加哥。与DeccaRCA一样, Mercury被认为是象征本世纪录音黄金年代的三大典范之一。所出的“Living Presence”唱片几乎款款精彩,质量上乘,尤其是Mercury早年出版的唱片,每一张都是最发烧的绝响,令唱片迷搜寻不已。
Mercury公司旗下的古典音乐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主要有指挥家保罗帕里,杜拉蒂等;底特律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休斯敦交响乐团等欧美各大乐团。
      Mercury唱片公司有着极富传奇色彩的历程和录音特色。1945年公司由I。格林创立时,录音工业已从转速之战中解脱出来,录音磁带的发明和普及给录音工业带来蓬勃的朝气,令小公司也可以携带轻便的器材前往欧洲录音,打破了录音工业长久以来被大公司垄断的局面。总部设于芝加哥,由流行音乐起家的Mercury公司就是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投入到古典音乐唱片市场的。由于财力所限,涉足古典音乐对于初创的Mercury来说无疑是一种冒险行为。1947年刚加盟Mercury的哈默德先生决定尝试性的把一些他们所制作的78转(SP)的老唱片转制成LP 33.3转)密纹唱片重新发行。这批老录音中,包括有斯特拉文斯基亲自指挥的《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没想到这批打上 Mercury商标重新面世的老录音一经销售,就赢得了不错的声誉。1948年,哈默德先生聘请著名录音评论家霍尔掌管新成立的古典部门。很快他们便取得了二战期间德国录音在美国的代理权。这些录音大部分是从广播中录下来的,制成唱片内容十分新鲜,因而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佳绩。真正成为     Mercury打响知名度的是1950年他们发行的俄国作曲家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录音。这场音乐会在前苏联举行,由当时富有传奇色彩的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担任独奏。由于俄方使用的是早已被西方淘汰的次等录音设备,因此母带效果十分不理想。 Merctury取得发行权后,将母带移交给录音师罗伯特法恩(Robert Fine),当时他主持的Reeves Sound Studio主要负责处理Mercury的录音事宜。
罗伯特法恩不负重望,以脱胎换骨的效果挽救了这张纪录奥依斯特拉赫艺术的重要录音。这张唱片的发行,使Mercury在世界受到极大关注,空前的市场反应更令之大受鼓舞,坚定了他们继续开拓古典市场的信心。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4-1 01:36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4-1 02:19 PM
愚人节快乐!

愚人节快乐.jpg (49.05 KB, 下载次数: 214)

愚人节快乐.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4-1 10:31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4-1 02:19 PM 发表
愚人节快乐!

最近忙些什么?近来好少见您在这里发帖,硬件升级了吗?软件收藏了吗?有时间上来发帖晒晒宝贝。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4-3 09:49 PM
       罗西尼的序曲几乎可以说所有的爱乐人和音响发烧友都听过的,《威廉退尔》、《贼鹊》、《塞维利的理发师》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相信绝大多数的烧友收藏中都有罗西尼的序曲。罗西尼的序曲录音版本众多,这里很难一一列举,希望各位晒出自己的珍藏与大家共享;
    安东尼奥·罗西尼(Rossini Gioacchino Antonio1792—1868年),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1792229日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佩萨罗,他由此获得了佩萨罗天鹅的美称。他自幼爱好音乐,才华洋溢,钢琴、小提琴、中提琴无一不通。
罗西尼仅21岁时。1815年罗西尼接受那不勒斯著名剧院经理D.巴尔巴亚的聘请,任那不勒斯歌剧院、圣卡罗剧院和丰多剧院的艺术指导。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土耳其人在意大利》(1814)、《奥赛罗》(1816)以及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1816),此后又创作了《灰姑娘》、《贼鹊》(1817)、《摩西在埃及》(18181827年修改为《摩西》)、《湖上美人》(1819)、《塞弥拉弥斯》(1823)等歌剧。他在不满32岁时,已写作了25部歌剧。
    罗西尼的成功还在于他具有无穷的曲调创作的才能,擅长以音乐刻画人物性格。早年的演出生活使他深知舞台艺术的奥秘,懂得如何抓住戏剧的舞台效果,使音乐和情节结合得巧妙自然。他的作品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整个音乐生气盎然
罗西尼毕竟生活在王政复辟的年代,后来又成为欧洲各国君主、贵族的上宾,有时也难免有迎合宫廷趣味的倾向,如过分追求音乐的华丽、精美和炫耀声乐技巧等,而且为了完成应接不暇的创作任务,有时在不同的作品中重复用同一曲调,这些都曾遭到各国进步艺术家的批评。尽管如此,罗西尼在歌剧发展史上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18681113日,罗西尼在巴黎的寓所逝世。9年后,他的遗骸运回佛罗伦萨,他的故乡人为他的迁葬举行了极其隆重的仪式。   EMI 5628042   朱里尼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1.《绸梯 》  2.《布鲁斯基诺先生》 3.《坦克雷迪》  4. 意大利姑娘在阿尔及尔》  5. 《塞维利的理发师》  6.《灰姑娘》
7. 《偷东西的喜鹊》  8.塞米拉米德》 9. 《威廉退尔》
  DG(画廊系列)419 869-2  罗西尼《序曲集》
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录音时间:1972/1975年   《企鹅唱片指南》评鉴三星带花
    罗西尼时代的歌剧,音乐是唯一重要的因素。瓦格纳之前的歌剧,音乐是不可动摇的主体,情节不过是可以随意搭建的花架子,就像聋子的耳朵。因此,我们该不难理解罗西尼所经历的一切。当时唯美的欧洲人喜欢这样唯美的音乐,不论歌剧的情节发展是否合理可信,甚至荒谬和变形的人物形象也丝毫不会影响频繁的演出计划。那时的歌剧舞台已是一片繁荣,轰轰烈烈,作频出,歌剧可以一部紧接一部地写下去,只要有美仑美奂的音乐就好,哪怕是一出出连台的闹剧。歌剧作曲家真是比比皆是。其实,罗西尼的音乐还是精彩纷呈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等,当真有很多精彩的唱段,单是这些歌剧的序曲就能不朽,每一首作品都是那么的优美动听。但只限于音乐本身,那些使罗西尼很快成为富翁作曲家的音乐,因为今天罗西尼的大部分歌剧已经很难完整地见于舞台之上。罗西尼一生共写了四十部歌剧,大多数是喜歌剧,集成演奏这些歌剧的序曲似乎为很多唱片公司和指挥家所好。阿巴多的指挥风格时而激情洋溢、潇洒自如,时而神采飞扬、飘逸华丽。这款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罗西尼歌剧序曲集是1971-1978年的录音精选,好评如潮。
  PentaTone classics(荷兰五音)SACD PTC 5186 106      

马连纳指挥圣马田室内乐团
简介:本录音是Philips早期的名盘,LP时期古典迷们争先恐后都要抢购来细听,到后来CD时期头版更买至多次断货,因为飞利浦3位史创者一直把它当宝看待,所以再版量极少,仅试过一次以3CD套装形式出售,结果当然又是大卖.3位飞利浦的史创者在荷兰再次成立起唱片公司,名为PentaTone(五音).在范登豪等多家著名录音器材公司的支持下,五音公司毅然决定将之前带至荷兰的多卷Philips原始母带,DSD调频与RQR混音,以多声道SACD格式把这些名不经传的传奇录音重新出版,势要超越以前的奇迹!此录音理所当然也进入重制之列,经过RQR混音的母带果然极具逼力,74年的古董录音犹如咸鱼翻生,像生龙活虎般精彩!

    马连拿指挥的罗西尼序曲绝对是百听不厌的经典录音,爵士与圣马田室内乐团长久已来的配合已经达到指乐合一,越到后期越浑然天成.马连拿从容不迫的指挥使本身以活泼生动出名的多段罗西尼喜歌剧序曲大放异彩.如果你是位资深古典迷,你一定发觉本录音绝无夸张及造作成分,一切都回归自然,甚至心中念到"果然音乐还是不要刻意的好".如此经典的版本你又怎可错过,而且本片更是美国TAS榜单上的新成员,其录音的优秀程度绝对是得到肯定!

曲目:

1.塞维利亚理发师   2.意大利姑娘在阿尔及尔   3.婚姻契约   4.软梯  5.坦克雷迪  6.布鲁斯基诺先生  7.土耳其人在意大利
8.虚假的快乐


Brilliant 1066521



《鹊贼》,《绸梯》, 《布鲁斯基诺先生》《塞维里亚理发师》, 《土耳其人在意大利》《意大利姑娘在阿尔及尔》, 《塞米拉米德》,《威廉退尔》墨西哥皇家乐团, 恩里克巴蒂茨


  

罗西尼的歌剧序曲:稠梯;塞米拉米德;贼鹊;威廉·退尔;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利亚等/杜瓦图指挥大都会交响乐团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这是唱片史上无与伦比的罗西尼序曲表演,里面有“塞维利亚理发师”、“灰姑娘”、“鹊贼”等名曲。乐团的龙飞凤舞,指挥的光芒四射,真是后无来者。甚至托斯卡尼尼的演绎都及不上莱纳的辉煌潇洒。莱纳的演绎显见总谱被改动的地方非常多,但口味极高级,效果精彩。在《贼鹊》序曲中,他用一对边鼓分置乐队左右两边打,包你听得开心到弹起。这也是唱碟史上少有奇妙现场感的录音,动态之狂野,显示录音师(L.Layto)在调好平衡后再不理会大高潮时RCA灯胆录音机的过载削波失真。听过得瘾,连失真也觉得悦耳。


  

    夏伊里指挥国家国家爱乐乐团的这个小双张,包括了罗西尼的14部歌剧序曲,也许算不得最好的版本,但也是比较出色的版本之一。以其质价比来说,还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企鹅评鉴三星。《软梯》是罗西尼据加维奥克斯的作品,由弗帕撰脚本,作于1812年的独幕歌剧。剧情为多尔蒙特视独生女古里亚为掌上明珠,终年关在闺房,不准与外界接触,但古里亚与多维尔暗恋,古里亚准备了软梯,每天傍晚便悬软梯迎接多维尔入房。听罗西尼的序曲,一般不必要去理会剧情,只要听“热闹”就可以了,因为他的“热闹”是出了名的。以他最著名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来说,本来就不是为这部歌剧所作,只不过是临时拿来一曲放在这里而已。与《塞维利亚理发师》、《威廉·退尔》、《贼鹊》等名篇相比较,《软梯》在他的作品里,只能算一个小角色了。但这部序曲听来也不乏热闹之处。全曲与罗西尼的其他序曲的模式大体相同,“一开始总是先来一段既威风又漂亮的引子。然后是舞曲节奏的第一主题,接下去是老一套的乐队全奏。弦乐沿着音阶跑,自高而低地冲过来又冲过去。铜管乐器一阵阵大吹之后,出来了第二主题。这回不用舞曲而是改用了进行曲节奏。由此便将音乐引向了出名的‘罗西尼渐强’。这期间,阿拉伯花样的音型和进行曲音型重复又重复,步伐与伴奏的力度加倍再加倍。配器随之增加浓度,音乐增加了温度。直到长号、大鼓参加进来,一起大吹大擂……每一听到这里,生性热烈也早就作好准备的意大利听众,便一齐狂热地高呼起来:‘大师万岁!’”监色引用部分为肖伯纳在《罗西尼百年》一文中为罗西尼的创作特色所作的精彩描述,大家可以听听是否如此。尤其是听完此曲,再去听听著名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看看吧。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4-3 09:58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4-6 10:13 AM
格林卡与他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米哈伊尔·格林卡(Mikhail ivanovich Glinka 1804-1857)又译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1804年生于斯摩棱斯克之诺沃巴斯科伊,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在圣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间,于1817年师从约翰·菲尔德学钢琴,同时还学小提琴与和声。1833年赴维也纳与柏林,师从西格弗里德·德恩学作曲。返回圣彼得堡后,创作歌剧《为沙皇献身》,1836年首演获得成功。1837年被委派为帝国圣堂乐长。1842年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首演。1844年访问巴黎时与柏辽兹相识,后继续旅行至西班牙,那里的民间舞蹈节奏使他心醉神驰。1847年回国,之后又多次出国旅行。1857年,格林卡在柏林去世,享年53岁。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是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的交响音乐顶峰之作,为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序曲,因写作的极其出色,因此直至今日仍然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而且还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轻音乐。序曲成功地展示出歌剧的主题思想,表达了正义战胜邪恶之后,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这部序曲的旋律轻快、华丽,演奏技巧高超,在俄罗斯管弦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鲜明生动的音乐语言概括了整个剧情,建立在整部歌剧的基本对比因素上,用奏鸣曲写成。全曲充满了明朗的色彩、欢乐豪爽的喜庆情绪和乐现主义的精神品格。

    关于这部作品,格林卡曾这样说:我采用的是突飞猛进的速度,这急板是欢乐的,象莫扎特的《费加洛的婚礼序曲》一样,而且也是D大调。当然,是另一种性格,是俄罗斯的。开头和结尾部象拳头~姬,中间是忧患一一大提琴在高音区的咏唱。在发展部,看来敌意也还不少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钢琴协奏曲版本的帖子,但只见标题不见内容,如果真的有钢协版本,那可以想象一定不错。
       1820年,俄国诗人普希金采用俄罗斯古老的民间童话,写成了他生平第一首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37年,作曲家格林卡决定用这个题材谱写歌剧,约请诗人编写歌剧剧词。遗憾的是普希金当年死于决斗中,未及动笔。后由五个作者先后分头编写,经作曲家本人修订完成。作曲家对剧词并不满意,但音乐创作是成功的,它是俄罗斯歌剧的典范品之一。该剧于18421210日在彼得堡帝国歌剧院首次上演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4-6 10:15 AM 编辑 ]
作者: 孔老二    时间: 2011-4-6 10:19 AM
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可以说是录音最多的序曲之一。几乎所有小品类的集成都可以见到这首序曲的踪影,特别一些用来测试音响的“示范碟”都喜欢拿它来作为必备曲目,值得推荐的序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4-8 08:02 PM
罗西尼的序曲可能是录音最多的序曲,几乎每个唱片公司都可以觅到它的踪影,同一个唱片公司甚至不厌其烦出品几个版本的罗西尼序曲集。在此再晒几个版本的罗西尼序曲集:
DG 431 653-2   罗西尼序曲
阿巴多欧洲室内管弦乐团

   DECCA SXL 2266甘巴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简介:俗称"手指指"的这张LP,包含罗西尼五部序曲:贼鹊,软梯,塞维利亚理发师,赛米拉米德和威廉退尔.是迪卡公司于1960年在伦敦金士威大厅的录音,该录音是罗西尼所有这五部序曲录音的最佳版本,即使是妇孺皆知的老曲目听上去也让人感到灿烂辉煌,鲜活如新.这版本非常精彩迷人以至于一般人都不敢拿其它的版本与之作比较.指挥甘巴有着惊人的逼力,拥有皇者之风的他可惜在乐坛活跃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其录音都是DECCA公司的珍贵资料,其中以此碟最为经典,是所有古典乐迷入门的必备LP之一.
曲目:01.贼鹊序曲
02.
软梯序曲
03.
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
04.
赛米拉米德序曲
05.
威廉退尔序曲

罗西尼序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黑胶编号2530 144

(1) 贼鹊    2) 丝绸的梯子       3) 塞米拉米   4) 塞维利亚理发师 5) 在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女孩  6)威廉?退尔

  黑胶编号AE-34411 卡拉扬指挥爱乐乐团  罗西尼序曲


DG 415 377-2   苏佩序曲集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1) 轻骑兵2) 维也纳的早、中、晚  3) 皮克圣母院  4) 美丽加西亚  5) 快活的强盗  6) 诗人和农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4-8 08:16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4-8 08:06 PM
经整理来自网上关于罗西尼的资料: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年-1868年),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生前创作了39部歌剧以及宗教音乐和室内乐。
    罗西尼的父亲是城镇小号手,母亲是歌唱演员。幼年当过铁匠的学徒,曾在教堂唱歌,在剧院演奏羽管键琴。1806年入波洛尼亚学园学习。还在求学时期就曾写成歌剧《德梅特里奥与波利比奥》。1812年他的《试金石》一剧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1813年又有正歌剧《坦克雷迪》和喜歌剧《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在威尼斯公演,这两部歌剧上演使他名扬海外。1814年那不勒斯有两家歌剧院聘请他任音乐指导, 而为圣卡洛剧院他写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以弦乐伴奏的宣叙调来代替清宣叙调,装饰音写在谱上。为那不勒斯写的另两部歌剧是《奥瑟罗》和《塞维利亚理发师》,后者初演受挫,但不久便大受欢迎,从此被誉为意大利喜歌剧一大名作。在此之后有《灰姑娘》和《摩西在埃及》问世。
    1822年与女高音歌唱家伊莎贝拉·柯尔布朗结婚,伊莎贝拉曾为罗西尼几部歌剧塑造过女高音的角色,其中有《塞密拉米德》,这是1823年在意大利所作最后一部歌剧。1882年,罗西尼访问维也纳,在那里遇见贝多芬,随后去伦敦一行。1824年定居巴黎,就任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院长,并为巴黎又写了三部歌剧,其中有《威廉·退尔》曾倾注全力,此后长期因神经衰弱而身体欠佳,这可能是搁笔不再写歌剧的原因。他在波洛尼亚曾被推举为音乐学园名誉园长,对该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但在1848年又离开该地。1855年他偕第二个妻子定居巴黎,作为艺术界和知识界的中心人物在那里安度他最后的十三年。罗西尼身后被葬于巴黎乐队在葬礼上用阿道夫·萨克斯创制的乐器为他演奏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演唱者包括帕蒂和尼尔森在内的众多的当时最伟大的歌唱家。)其灵柩于1887年又移葬于佛罗伦萨。

    罗西尼以创作喜歌剧而名垂千古。他的喜歌剧机智、明快、典雅,有层出不穷的逗趣和完全恰到好处的管弦乐配器,永远保留着艺术的青春。有几部歌剧只花了两周的时间就写成,却毫无粗糙草率之感,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自然流畅,妙趣天成。然而他的正歌剧《威廉·退尔》、《坦克雷迪》和《赛密拉米德》的音乐却是宏伟而壮丽的。他的《奥瑟罗》虽略逊于威尔迪同名的杰作,但仍有欣赏的价值,晚年写的两首宗教乐曲都是光辉之作,而青年时代所写才华横溢的《弦尔奏鸣曲》(弦乐四重奏)是从海顿、莫扎特的经典之作一脉相承而来。
   罗西尼把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体裁推向了高峰,在他的代表作品《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中,他从现实生活出发,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赋予作品以生气,歌剧的音乐形象鲜明,乐曲中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丰富的智慧,辛辣的讽刺,流露出真实和欢快的情绪。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但其一生大部分作品虽然在当时不可一世,但大部分缺乏深度,真正的传世精品只有《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和《贼鹊》序曲等少数几部。他是真正的音乐天才,乐思丰富,作曲神速,其《赛维利亚的理发师》全剧是在十三天内完成,被传为佳话。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l Barbiere Siviglia)和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一样,都是根据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的三部曲写成的。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1816年间为罗马狂欢节的演出而创作的,第一次演出由于有人故意捣乱而完全失败,但是第二次上演却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据说热情的听众还因此为罗西尼举行了火炬庆祝游行。
歌剧叙述了作为理发师的费加罗帮助一位美少女脱离贪财好色的监护人的控制,与其情投意合的心上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据说这部歌剧是罗西尼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完成的,是最体现罗西尼音乐天才的作品。序曲很长的慢板引子过后,主题开始时的音乐有效地把听者引入了欢乐而诙谐的气氛中,后又从管弦乐队深处升起了一个温馨而亲切的旋律,宛如一首充满青春活力和散发着爱情芳香的歌曲。后面的旋律又描绘出一个节庆欢乐的舞蹈场面。作品的结尾部分非常宏伟、宽广而华美,在毫无节制的狂欢气氛中结束。
   《威廉·退尔》(Guillaume Tell)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
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这首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是较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
第一乐章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乐章则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三乐章是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第四乐章,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所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软梯》(La scala di seta)是罗西尼创作的独幕歌剧。台本受弗朗索瓦的一部法国喜剧的启发,叙述一对秘密夫妻,软梯是丈夫爬进妻子闺房用的,因为妻子的父亲妒意甚浓,严加看管。这是罗西尼的第六部歌剧,1812年初演于威尼斯,在国外很少上演,但是序曲部份晶莹可爱,在音乐会上备受欢迎。
  《贼鹊》(偷东西的喜鹊)(La gazza ladra)是罗西尼创作的第二十部歌剧,于1817年在米兰首演。作品创作于欧洲连年战争岁月之后,迎合了民众渴求安宁的情绪。在这部歌剧中,罗西尼以其特有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皆大欢喜的喜剧气氛,从而使罗西尼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这部歌剧的剧情围绕着一把银匙的下落和作为小偷的一只喜鹊而展开,描写了一个美貌的少女被误判绞刑而最后获释,以及她的父亲同时被赦免的故事。
    与罗西尼其他的许多序曲一样,歌剧《贼鹊》序曲也采用了奏鸣曲形式。乐曲开始时是一段庄重豪迈,扣人心弦的小鼓滚奏,为即将出现的进行曲风格的合奏音乐定下了基调。鼓乐尚末停息,合奏部分的主题便雄壮而豪放地出现了。序曲的第二主题首先出现在双簧管上,并经过多次反复,强度逐渐加大,最后达到了暴风雨般的高潮。这种"渐强"是罗西尼惯用的手法,几乎在他的每首歌剧序曲中都可以听到这种渐强乐句,这几乎成了他的一种癖好,罗西尼的同时代人甚至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渐强先生。"但这是一种绝妙的癖好,在加强气氛、使人振奋、增强戏剧感染力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这种方式被后人称为"罗西尼式的渐强”。
   《塞米拉米德序曲》罗西尼为两幕歌剧《塞米拉米德》所写的序曲,该剧于182323日在威尼斯首演。歌剧脚本取材于法国作家、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悲剧《塞米拉米德》。
   《布鲁斯基诺先生序曲》《布鲁斯诺先生》是五部独幕歌剧《可笑的闹剧》系列的最后一部,它让年轻的罗西尼歌剧首次展示了他的天才。在1813年首演时,它序曲中第二小提琴所奏出的新的音调效果使得该剧引起不小的轰动。这部歌剧是高雅、俏皮、机智、抒情的混合物。1752年的首演,使它与小宝石般的洛可可风格的施威琴根宫完美结合。
《灰姑娘序曲》《坦克雷迪》《奥赛罗》
   《意大利姑娘在阿尔及尔》序曲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是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早期创作的一部二幕喜歌剧,首演于1813年5月22日威尼斯圣本尼迪多剧院,并一举成功。该剧描写了一位意大利女郎伊莎贝拉在阿尔及尔的一段离奇遭遇,法国文学家司汤达曾对此歌剧大加赞赏:“人们在音乐中首先要的是悦耳的歌曲,要的是轻松而不是激动,在《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中他们如愿以偿。”
序曲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写成。 从整体来说,这首序曲以木管乐器为主,优美而生动。灵活而巧妙的音响强弱的力度对比,极富表现力的旋律和雄伟的气势,是这首序曲的主要特征。
    序曲开始于悠然自得的弦乐拨奏,忽然一记蛮横的和弦带出了舒展的双簧管独奏。随后的木管快速音型和乐队的轰然和弦之间不成比例的对话,标志着音乐进入了正题,在乐队闹哄哄的将这一交谈引申并发展后,一段无忧无虑的天真旋律由双簧管奏出并由长笛等乐器加以俏皮的应答。轻巧活泼的旋律重复一次以后,管乐器与弦乐器相呼应地愉快地向前发展着,通过漫长的渐强手法,再次把乐曲推向了高潮,当这个高潮发展到顶点时戛然而止。在弦乐器奏出几个动机式的音型之后,乐曲进入了再现部。在再现部里,把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稍加变化相继再现之后,序曲便在绚丽多彩、辉煌灿烂的尾声中结束。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4-8 08:35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4-18 09:26 PM
1813年生于德国莱比锡的作曲家华格纳作有多部歌剧,一些歌剧的序曲一直经演不衰:《女武神》、《唐豪瑟》《莱恩的黄金》、《浮士德》、《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克里斯托夫哥伦布》、《仙女》、《爱情的禁令》。这些歌剧的序曲经常出现在一些小品专辑中,有时混搭华格纳的前奏曲、间奏曲。
    其中《女武神》、《尼伯龙根的指环》序曲经常被音响发烧友作为“试机碟”。
《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 实际上是歌剧第一幕的前奏曲,它那宽广的复调发展和铜管乐器占优势的音响,辉煌灿烂的气势,给人留下了洋溢着生命力的欢跃、雄伟的印象,充满了"瓦格纳风格" 乐曲采用了奏鸣曲式,C大调,中速,4/4拍。首先由整个乐队奏出英武庄重的"名歌手主题动机",表现了以萨科斯等十二位名歌手为代表的、尊严自恃的德国的市民形象。随后,长笛和双簧管依次在高音区奏出流丽抒情的旋律,表现了瓦尔特与叶娃的纯洁而真挚的爱情。以铜管乐器为主奏的辉煌的进行曲随后而至,描绘了名歌手们精神焕发的行进队列。后面还引用了许多歌剧中的动机,音乐极为丰富。最后在充满乐观情绪的高潮中结束。
《唐豪塞》序曲 一直是音乐会中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以音乐叙述出全部故事梗概,李斯特把它称为"根据歌剧剧情而写的交响诗"。这个序曲以巡礼者大合唱的曲调开始,由弱变强,具有赞美歌和进行曲的体裁特点,旋律悠缓庄重,充满了虔诚、崇高的情绪,描绘了缓缓而行的罗马朝圣者的行列。
《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这部歌剧是瓦格纳的早期歌剧作品。作曲家放弃了那种时髦的、庞大而华丽的歌剧创作特征,在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交融中,创造出一个充满德国情调的浪漫主义的传奇故事。这部歌剧是他转向乐剧创作的起步,用他的话讲,“奠定了一种新的体裁的基础”。歌剧的序曲,以无涯无际的大海与桑塔的抒情形象为基础,构成一幅美妙的音画。一个年仅二十八岁的年轻艺术家,从这里跨出因袭模仿的范围,开始踏上自己在歌剧创作,特别是在歌剧交响化方面的重要一步。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以“伊索尔德”动机开始,这个动机的核心是全曲的第一个和弦,即匪夷所思的“特里斯坦和弦”,紧接着一个变形,即“特里斯坦”动机。这两个动机给整部歌剧定下了基调,它们主导着整部歌剧,不断再现、衍生变化,有时放纵、有时拘谨、有时悲伤、有时热烈,几乎无处不在但又难以捉摸,这是“爱之水”对主人公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产生作用后,使他们彼此相爱,却又无法将爱情兑现,那无限的渴望,只有经历劫难,甚至生死的轮回,才能成为最后的救赎。“爱的渴望”与“爱的实现”之间只有唯一的通路——死亡,这从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开始相爱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

EMI ISRC CN-A09-99-2268-00    瓦格纳歌剧序曲和前奏曲
CD1
1.(女武神) 女武神骑行
2.(众神的黄昏)黎明与齐格弗里德的莱茵之旅
3.(众神的黄昏)齐格弗里德之死和葬礼进行曲
4.(莱茵的黄金)众神走向圣堂
5.(齐格弗里德)森林低语
6.(女武神)沃坦告别和魔火音乐
CD2
1.(汤豪塞)序曲
2.(黎恩济) 序曲
3.(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
4.(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
5.(纽伦堡的名歌手) 第一幕前奏曲
滕斯泰特Klaus Tenstedt l926德国指挥家,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钢琴与小提琴,毕业后在哈莱歌剧院任首席小提琴其后又担任这个剧院的合唱指挥。1954年后任卡尔•马克思剧院的首席,1958--1962年在德累斯顿歌剧院任指挥,l962--1971年任斯韦林歌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l971年到瑞士定居,1972年起任基尔歌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79年起任汉堡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l983年起住伦敦爱乐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滕斯泰特是典型德奥风格的指挥家,富有哲理性,逻辑思维强,对作品整体把握有相当的深度,在指挥中多有即兴发挥。滕斯泰特擅长指挥德奥后期浪漫主义作品,有“近代马勒作品指挥专家”的美誉,而他指挥的瓦格纳管弦乐也是最精彩的诠释。(摘自“音乐圣经”)

CD1:
1《爱情的禁令》序曲
2.《E小调交响曲》
3.《浮士德序曲》
4-8.魏森东克夫人歌曲集
9.黎恩济序曲
CD2:
1.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序曲
2.仙女序曲
3.致敬进行曲
4.帝国进行曲
5.齐格弗里德牧歌
本专辑收录部分wagner早期及上演率不算很高的作品,如cd1上的歌剧《爱情禁令》序曲,E大调交响曲等。开场的《爱情禁令》及其爆棚!而单乐章的E大调交响曲的演录则实属罕见。
CD2
则收录《哥伦布》、《仙女》序曲、两首进行曲及为我们耳熟能详的《齐格弗里德的牧歌》。
  4775445     華格納:序曲與前奏曲輯(原音再生系列)      貝姆&庫貝利克&約夫姆&卡拉揚
《漂泊的荷兰人序曲》、《汤豪瑟序曲》
这张专辑从华格纳作品中,挑出最经典的段落,让爱乐者能轻易的感受到华格纳音乐里的美感,包括:《漂泊的荷兰人》序曲、《罗安格林》第一幕与第三幕前奏曲、《唐怀瑟》序曲(贝姆指挥维也纳爱乐)、《齐格菲的牧歌》、《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一幕前奏曲(库贝利克指挥柏林爱乐)、《女武神》中〈女武神的骑行〉(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崔斯坦与伊索德》中第一幕前奏曲与〈伊索德的爱之死〉(贝姆指挥维也纳爱乐)、《帕西法尔》前奏曲与〈耶稣受难日音乐〉(约夫姆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浮士德序曲》(哥德斯指挥邦贝格交响乐团)、《黎恩济》序曲(贝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1. 黎恩济序曲
2. 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3. 汤豪瑟序曲
4. 汤豪瑟/之饮酒歌
5. 齐格弗里德牧歌
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EMI CDM-7 69019 2
柏林爱乐 卡拉扬  华格纳序曲


UCCD-7083  华格纳:前奏曲与序曲集、苏提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4-18 09:30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4-25 06:38 PM
门德尔松的《松下夜之梦》序曲
门德尔松 (1809-1847),德国作曲家,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1829年在巴赫逝世后首次指挥《马太受难曲》,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尔的指挥家。他创作了《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几部重要的作品。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新音乐学院任院长。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飘渺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共写过两部音乐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十七岁那年所作的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次年改编成管弦乐曲,被称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为《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其中的序曲就选用了当年所作的序曲。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充满了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人们很容易混淆戏剧配曲《仲夏夜之梦》OP.61与《仲夏夜之梦序曲》 OP.21之区别。《仲夏夜之梦》 OP.61管弦乐曲,作于1812年,为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喜剧的配乐,同年10月在波茨坦首演。
而《仲夏夜之梦序曲》OP.21作于1826年,原为四手联弹钢琴曲。音乐构思源自于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后改编为管弦乐曲,18296月圣约翰节在伦敦演出。该曲虽为独立的序曲,但1840年伦敦柯文特花园皇家剧院上演《仲夏夜之梦》时,曾以本曲作为开场音乐。十六年后,门德尔松写出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OP.61)共十二曲。其中引用了本曲的一些主题素材。柴可夫斯基曾称赞该曲是“一首令人惊奇的,充满灵感和诗意的新颖之作。”
在虚无缥缈的短引子之后,音乐进入小提琴顿音奏出的轻盈灵巧的第一主题,描绘了小精灵在朦胧的月光下嬉游的舞蹈。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欢乐而愉快,由管弦乐齐奏伴随着雄壮的号角,呈现出粗犷有力的舞蹈音乐,并立即转入热情激动而温顺的恋人主题,曲调朴素动人。经过多次音乐的发展变化,乐队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题,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在后来门德尔松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编为组曲演奏。这里选用了其中最为著名的两首:《夜曲(E大调)》和《婚礼进行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4-28 07:41 PM
《芬格尔山洞序曲》(又名:赫布里底群岛序曲) OP.236管弦乐曲,作于1830年,1832年在伦敦做过修改。同年在伦敦柯文特花园皇家剧院举行的乐友协会音乐会上首演。门德尔松对首演的情况很满意,不过,在乐谱出版之前,他又三易其稿,直到1833年才出
版发行。出版时总谱上的标题是《芬格尔岩洞》,而乐队分谱则印着《赫布里底群岛》,现在这两个名称同时通行,不产生歧义。

        门德尔松在二十岁时离开柏林,游历欧洲,足迹远至那不勒斯、维也纳、巴黎、伦敦,沿途各国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滋养了他,归来之后便写出了很多作品,也正由于此,他的不多的几部交响作品里最优秀的几部都与这次旅行有关,其中包括第三交响曲《苏格兰》、第四交响曲《意大利》和序曲《芬格尔岩洞》。  

    《芬格尔岩洞》这首序曲又称作《赫布里底群岛》,是门德尔松1829年夏季在苏格兰远游至赫布里底群岛时开始构思的。这次游历,门德尔松没有急于把他在赫布里底获得的灵感写成完整的作品,他带着粗犷浪漫的心情继续旅行,直到一年多以后,才在罗马完成了序曲的第一稿。门德尔松对完成的手稿很不满意,他认为传统规范的音乐手法的运用妨害了音乐粗犷质朴的原始本性,他要求在音乐里保留鲸鱼油、海鸥和鱼肝油的腥味

    位于大不列颠岛北大西洋的赫布里底群岛地处苏格兰北部北高地外的西北沿海,分内赫布里底和外赫布里底两个群岛,包括五百多个岛屿。由四十多个主要岛屿和无数荒岛组成,分布着数万居民。这里地处高纬度地区,受北海寒流侵袭,气候寒冷。赫布里底群岛分布面积大,地形和航线复杂,早期海盗以这里为藏身的乐园,西欧和北欧航海民族早就对这片群岛有所认识,除苏格兰、爱尔兰、英格兰人以外,挪威
人、荷兰人、高卢人都在这里有早期活动。赫布里底地貌奇特,有许多奇绝的景观,门德尔松的序曲《芬格尔岩洞》描写的芬格尔岩洞就是突出的一处。其中斯塔法岛上以苏格兰民间传说中的英雄芬格尔的名字命名的岩洞,以其管状岩柱和悦耳的回声而闻名于世。洞高三十米,宽七十米。海浪冲击洞中岩石,会发出旋律般的音响,芬格尔洞是斯塔法岛上一大排洞穴奇景之一。斯塔法是古挪威语,意思是石柱。斯塔法岛上的洞穴中有天然形成的巨型石柱,石柱规则整齐,有如鬼斧神工。芬格尔洞在这些洞穴里最为著名。芬格尔洞纵深69米,宽12米,海水直通洞内,洞口高出海平面20米,洞内水深7.6米。洞里的石柱由红色、紫色、棕色的玄武岩构成,上面披挂着绿色和黄色的海生植物和苔藓,岩溶产生的白色石灰质点缀其上,洞顶上垂下黄色、红色、白色的钟乳石,海涛冲击下,洞内产生一阵阵轰鸣,阳光映入,色彩斑驳陆离。

      18297月,与门德尔松同游的旅伴卡尔·克林格曼用文字记录过进洞的经历:我们乘船驶去,紧贴着呼啸的大海攀登一个个石柱桩子进入芬格尔洞,其绿色无比的海水咆哮着涌入山洞,从没有见过比它更稀奇古怪的景象了。一根根石柱可以比做一架巨型管风琴,在黑暗中轰鸣,毫无意义地陈列在那里,孤零零地,里里外外都是灰蒙蒙汪洋一片。来自欧洲内陆的诗人克林格曼看来并不欣赏这荒凉的北方海洋,他写道:巍峨的高地和无际的大海除了产生威士忌、雾和糟糕的天气外,别无他物。而门德尔松却被苏格兰风光和芬格尔洞迷住了,他在这里盘桓很久,伫立在岩石上凝望大海,头脑中很快产生了一个音乐主题,这就是《芬格尔岩洞》序曲的前八个小节。
    有人问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之行的感想,他说:“很难说清楚,不过用声音来表现的话,大体上是这样”说着就在钢琴上弹起来,就出现了该首序曲开头的主题,该曲以生动的音乐形象描绘了赫布里底群岛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在他给姐姐芳妮的信里写道:为了让你理解赫布里底群岛给我的印象之不凡,我脑子里出现了这个音乐……”接着他写了21 个小节的乐谱,这就成了序曲《芬格尔岩洞》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的音型模仿涌浪起伏、潮进潮退,不加修饰,完全是对海的崇敬和仰慕。从此,一首出色的音乐会序曲诞生了。瓦格纳听过这首序曲后,称赞门德尔松是一个“第一流的风景画家”。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4-28 07:45 PM 编辑 ]

芬格尔山洞序曲.jpg (32.21 KB, 下载次数: 170)

芬格尔山洞序曲.jpg

芬格尔山洞序曲 B.jpg (32.14 KB, 下载次数: 161)

芬格尔山洞序曲 B.jpg

芬格尔山洞序曲 C.jpg (38.13 KB, 下载次数: 169)

芬格尔山洞序曲 C.jpg

芬格尔山洞序曲 D.JPG (31.32 KB, 下载次数: 152)

芬格尔山洞序曲 D.JPG

芬格尔山洞序曲 E.jpg (33.34 KB, 下载次数: 155)

芬格尔山洞序曲 E.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4-28 07:46 PM
转网文: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岩洞》序曲是一种单乐章交响作品,又称做音乐会序曲。序曲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用作歌剧、清唱剧、舞剧的开始曲,起初只起到预示演出即将
开始,请观众注意的作用。到斯卡拉蒂的时代,序曲定型为快、慢、快的固定组成形式,称做意大利序曲,也叫做交响曲。事实上交响曲在维也纳乐派的音乐实践下
形成了完整的四个乐章形式后,还有人把这种交响曲称为:序曲。海顿的12伦敦交响曲在伦敦上演时就被称做序曲。18世纪中叶以后的古典序曲大多
采用奏鸣曲式的戏剧性结构,歌剧序曲起着预示剧情和引导听众进入戏剧的作用。到了19世纪,序曲开始脱离歌剧,形成单独演奏的音乐会序曲,浪漫派音乐家后
来把它发展成交响诗。门德尔松的音乐会序曲《芬格尔岩洞》是这类体裁中第一个出现的,算是开了风气之先。

《芬格尔岩洞》序曲采用奏鸣曲式,全曲演奏下来约10分钟。音乐的第一主题就是前面提到过海浪拍击岩洞的固定音型,由大管、中提琴、大提琴奏出,反复出
;第二主题要平和自由得多,出现在大管和大提琴上;奏鸣曲的展开部是门德尔松反复修改的部分,大海在这里骚动不安,然后发展成汹涌的浪涛,经过激烈的冲
突,最后又回到安宁的潮声中去。音乐自始至终在描摹北方的大海,所以有人形容这首乐曲是一幅浪漫主义风景画。

近年来有一些介绍《芬格尔岩洞》序曲的文章,把这首序曲与爱尔兰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芬格尔联系起来,进一步说明门德尔松的这段音乐有英雄史诗的意味,这
是缺乏根据,至少是牵强的。这种说法的逻辑过程如下:芬格尔是民间史诗中的英雄,他的儿子莪相(又译做奥西安)是吟唱诗人,他的诗歌记叙芬格尔的英雄事
迹,莪相诗歌在启蒙运动时期出版,歌德读过莪相诗集,他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人公是莪相的崇拜者(歌德的小说中只写出维特读莪相,并未见得是崇拜
者),门德尔松是歌德家座上客,可能也受过歌德的启发,所以当他游览芬格尔洞时,联想到战斗中牺牲的英雄和他们的英雄业迹,于是推导出这首序曲中有英雄崇
拜的内容,也就有了现实意义。这个过程迂回的太遥远了,而且以主观测度做为导向,很难令人接受。门德尔松就是门德尔松,他无须用任何音乐以外的东西来装
饰。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762年前后出版的由苏格兰诗人詹姆斯·麦克弗森发现莪相的史诗,原来却是伪作,那里面把爱尔兰英雄都说成是苏格
兰人,曾激怒了爱尔兰学者。
    19世纪是浪漫主义时期,由于启蒙运动的推动,欧洲的文学、艺术、音乐全面进入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艺术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迷恋。在浪漫主义音
乐里,大自然景物不再是简单朴实地被描绘,而是音乐家获取灵感和力量的源泉,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之间形成一种亲缘关系,产生出无拘无束的艺术个性。
门德尔松的交响序曲《芬格尔岩洞》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作品,音乐不仅描绘自然景物,更寄托着作曲家的主观抒情,而感情的抒发,又主要是个人化的,把握
住这一特点,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内容。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5-1 10:18 PM
标题: 英国指挥家、英国乐团、英国作曲家的得意演绎联姻之作——英国序曲

    这是极少出现在录音出版物的奇缺制作——《维多利亚音乐会序曲》,不过这个录音并不“发烧”。据闻这个公司的制作秉承平顺(庸)风格,在录制巴洛克音乐是还使用古乐器,因此听起来有点单薄。对于音响发烧友来说可能有点“不够过瘾”。

1.乔治.麦克法伦《追逐》序曲

2.皮尔逊《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

3. 萨利文《麦克白》序曲

4.科德《普洛斯佩罗》序曲

5.埃尔加《傅华萨》音乐会序曲

6.休伯特.帕里《传说的悲剧》序曲

7.亚历山大.麦肯齐《不列颠-航海》序曲

当代英国著名指挥家劳埃德.琼斯指挥英格兰北部爱乐乐团

作曲家简介:

乔治.麦克法伦  英国作曲家、教师。曾在皇家音乐学院、剑桥大学音乐系任教,1883年受封,最后几年双目失明后通过向秘书口授继续创作,作有12部歌剧、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8部交响曲等,1877年卒于伦敦。
皮尔逊.亨利.雨果1816年生于牛津,英国作曲家、教育家,任教于爱丁堡大学音乐系,作有数目不详的歌剧。
阿瑟.萨利文  英国作曲家、指挥家、管风琴家。1856年成为皇家音乐学院第一个获得门德尔松奖学金的学生。曾为话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配乐,作有多部轻歌剧,值得关注他的大提琴协奏曲、爱尔兰交响曲。
弗雷德里克.科德 英国作曲家、教师,就学与皇家音乐学园,创立了英国作曲家协会,1932年卒于伦敦。
爱德华.埃尔加 英国作曲家、指挥家,埃尔加是英国比较出名的音乐家,他也是多产作曲家,他的作品数量庞大,它的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成为演奏家争相演绎的作品之一。《威仪堂堂进行曲》、《爱的致敬》、《夜之歌 晨之歌》更是耳熟能详的“金曲”。埃尔加作为作曲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把高雅脱俗的陈述与流行风格相结合。
休伯特.帕里 英国作曲家、教师、作家。1900-08年任牛津大学音乐教授,1898年受封爵士,1903年受封男爵。1918年卒于苏塞克斯的拉斯廷顿。
历山大.麦肯齐 苏格兰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教师。就学于皇家音乐学园、宗德斯豪森音乐院,1888-1924年任皇家音乐学园园长,值得关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1935年卒于伦敦。
赫利俄斯(HELIOS)唱片公司英国唱片公司Hyperion Records Limited亥伯龙唱片公司的子公司Hyperion Records Limited亥伯龙唱片公司,成立1980年。Hyperion 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巨人的名字,是太阳神、月亮神和缪斯女神之父,中文又译作“许珀里翁”、“亥帕瑞恩”等。
    Hyperion 是一家追求全面的唱片公司,出版的曲目从12世纪一直到20世纪,并特别注意早期音乐,其中《维多利亚圣乐集》、蒙泰韦尔迪的圣歌、费奥里罗的小提琴协奏曲、谢泼德的宗教合唱曲、普赛尔的赞美诗与礼拜歌曲、亨德尔的神剧《约书亚》等,都有很高的品味。在古典和浪漫曲同方面,Hyperion 也筹划了很多大制作。如《舒伯特艺术歌曲全集》、《海顿交响曲全集》、《浪漫钢琴协奏曲集》、《李斯特钢琴曲全集》、《拉赫曼尼诺夫钢琴作品全集》、《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及交响乐的钢琴版全集》等,都令人瞩目,此外录制的福莱等人的室内乐作品也广受好评,尤其是31张CD的《舒伯特艺术歌曲全集》,张张被评为“企鹅三星”。
    Hyperion 每年出版约 80 个品种CD,迄今已出版了约1000种唱片,其中20多张唱片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此外一些唱片还多次获得包括留声机唱片奖在内的多种国际唱片奖。
    Hyperion 作为一个唱片品牌,曾获得1996年度在法国嗄纳举办的 MIDEM 古典音乐比赛“最佳品牌”大奖。它还曾被誉为“不列颠最响亮的唱片品牌”。除 Hyperion 外,公司还有一个 Helios 商标(Helios,中译“赫利俄斯”,即太阳神,Hyperion 的儿子)。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5-1 10:30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5-7 09:45 PM
1786年生于奥尔登堡的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玛利亚.冯.韦伯在德国音乐史上是一个开拓者,他在格局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使歌剧完全摆脱意大利影响的束博,表明本国民间曲调形式怎样可供歌剧及其他体裁所用。韦伯作曲技术精湛在运用形式和技法对肖邦、李斯特、柏辽兹和马勒都有所启迪,德彪西说:韦伯管弦乐的音响,是从“对每件乐器有深入骨髓的了解而获得的”。韦伯的歌剧序曲经常被作为单独的管弦乐曲演奏和录音,他的序曲气势磅礴,特别《自由射手》(又名:魔弹射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许多发烧友的“试机宝典”。
   《魔弹射手》(Der Freischütz, J. 277)
开始创作于1819年,1821年在柏林首演成功,直至今日,它仍是在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歌剧脚本是韦伯的朋友金特根据德国作家阿佩尔的故事集里关于恶毒猎人的古代民间传说改写而成。作者认为这部作品是他唯一完整的歌剧作品。
歌剧的故事情节是:青年猎人马克斯在一次射击初赛中失败了,他正为第二天的决赛发愁,因为如果继续失利,按照猎人的风俗习惯,他就不可能同自己的恋人阿迦特成婚。这时,一个已经将灵魂出卖给魔鬼的声名败落的猎人卡斯帕尔乘虚而入,他因为自己的死期将至而急于找个替身,便诱骗马克斯到鬼魂出没的狼谷炼制百发百中的弹。决赛开始了,马克斯的目标是从花丛中飞起的一只小白鸽,殊不知这是阿迦特的化身。一声枪响白鸽落地,奇迹出现了,智慧与公正的隐士用法术将马克斯的枪口移向躲在树上的卡斯帕尔,存心害人的卡斯帕尔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马克斯和阿迦特终于得救。剧本反映了善良与爱情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主题。
在《魔弹射手》管弦乐序曲中,韦伯充分发挥了器乐的表现能力,把人们带入了神话般的境界。作品引子中的第一主题非常著名,由圆号吹出主旋律,呈现出大自然的幽静和谐的气氛,也体现了神话的色彩。后来又出现了阴森的主题、马克斯的咏叹调和阿迦特形象的主题,最后在强有力而辉煌的音乐中结束。
   《邀舞》(Aufforderung zum Tanz op.65, J. 260)
又称降D大调“华丽回旋曲”,作于1819年,原来是为他本人演奏而写的,后来由柏辽兹编配成管弦乐曲,使之名声大作。这首著名的标题钢琴舞曲,是在正式音乐作品中采用圆舞曲最早的一例,韦伯用通俗易懂的音乐,描绘了绅士邀请女伴共舞和舞会中欢腾热烈的气氛,以及舞蹈结束时男女落座的情景。由于它本身就具有一种华丽的技巧和管弦乐效果,所以曾两次被改编为管弦乐曲(1841年由H.柏辽兹,1896年由F.魏恩加特纳)。这种把生活风俗性内容和舞蹈音乐结合起来的写法,为后来浪漫派作家写作标题性的钢琴舞曲提供了范例。
乐曲开始先由大提琴奏出彬彬有礼、温和热情的旋律,仿佛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士向女舞伴发出邀请,随后由单簧管奏出典雅轻松的旋律,表示女舞伴羞答答地表示了拒绝,这样的对话经过几次之后,女方终于点头同意。随后是欢乐的舞蹈场面,先是全乐队奏出情绪轩昂的圆舞曲,极快板,音乐粗犷而雄壮,紧接着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典雅和谐的旋律。经过一段飘逸的独奏舞曲之后,音乐描绘了急速的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舞蹈场面,舞会达到了高潮。随后,一切全都安静下来,舞蹈结束了,接着就是尾声,这是开头一段的简略重复,表明在兴尽舞歇之际,这对青年男女殷切地相互致意。
   《三个平托斯》(Die Drei Pintos, J. Anh.5)
是在韦伯过世60多年后,他的孙子向马勒(Gustav Mahler)呈示一份他祖父留下来的完全残缺不全的喜歌剧手稿,希望马勒能据以将之续完,马勒接下了这个挑战,经过反复研究这些手稿之后,感到兴趣与日倍增,再经过半年对这部歌剧进行修订、编写,于1888年在莱比锡成功地指挥了这出歌剧的首演,自此以后这部作品演遍了德国。
后来马勒在维也纳也再将之搬演,同样受欢迎。由于这出歌剧的首演异常成功,带携了马勒也声名大噪,并使他获得了一个固定收入的职位——他被贝尼兹基男爵(Baron Fanz Von Banicoky)聘为布达佩斯歌剧院的音乐总指挥,任期十年。贝尼兹看重马勒,希望通过马勒之能来挽救日益枯萎的布达佩斯歌剧院。
   《奥伯龙》(Oberon, J. 306)
是韦伯最后一部歌剧。创作于1826年,同年韦伯过世,从此这部作品石沉大海。该剧的脚本是当时一位无足轻重的小诗人J.P.普兰切创作的英语剧本。剧中描写众仙之王奥伯龙和仙后蒂塔尼娅争吵后,找到一个获罪的骑士到东方经历了种种荒诞的冒险和爱情纠葛,最后骑士和他的情人在魔法号角下脱险,奥伯龙和仙后和好如初,骑士也被赦免,双双爱情大团圆。这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传奇,在伦敦上演时受到欢迎。歌剧的结构松散,音乐缺乏内在的统一和连贯性,更像一部戏剧配乐。但是序曲写得概括、生动,继承了《魔弹射手》和《欧丽安特》(Euryanthe J. 291)的传统,是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曲目。
韦伯选用德国民间故事,且采用新鲜的音乐语言,建立了与内容相适应的表现手法,集民族特征与浪漫主义色彩于歌剧之中,把德国的歌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艺术风格直接影响之后的欧洲歌剧。可以说,韦伯的天才所获得的充分的收获并不只在他自己的歌剧作品里,而在瓦格纳的歌剧和乐剧里。作为德国歌剧的开山鼻祖,此前他继承的是莫扎特和贝多芬歌剧创作的传统,韦伯是浪漫派的建立者,在他之后瓦格纳把这一派发展到了最高峰。

    DG 453 486-2
1-4《音乐会曲》(为钢琴与管弦乐团)
5.
《魔弹射手》序曲
6.《阿布·哈珊》序曲
7.《奥伯龙》序曲
8.《幽灵主宰》序曲
9.《邀舞》华丽回旋曲
10《三个平托斯》序曲
11.《欧丽安特》序曲
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钢琴∕普涅特涅夫

DG 469 693-2
韦伯《自由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欧利安特》序曲、《阿布.哈森》序曲、《宝仕.奥莎》序曲、《欢乐序曲》、库贝利克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5-7 10:03 PM
     众艺术家序曲 、间奏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1.约翰·斯特劳斯:《吉普赛男爵》 序曲
2.马斯内:《黛依丝》(冥想曲)
3.凯鲁比尼:《阿纳克里翁》 序曲
4.韦伯:《魔弹射手》 序曲
5.斯密特:《圣母院》 间奏曲
6.普契尼:《修女安杰利卡》 间奏曲
7.普契尼:《曼侬·莱斯科》 间奏曲
8.马斯卡尼:《友人弗立兹》 间奏曲
9.洪佩尔丁克:《汉塞尔和格丽泰尔》 序曲
10.门德尔松:《芬格尔的山洞》序曲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5-7 10:05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5-20 09:31 PM
莫扎特的歌剧序曲
莫扎特是一位多产作曲家,歌剧的作品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魔笛》、《费加洛婚礼》、《唐乔瓦尼》、《唐璜》、《女人心》、《后宫诱逃》《狄托的仁慈》、《假扮园丁的姑娘》等流传甚广,这些歌剧的序曲和一些唱段经常编辑在一些专辑里发行,成为爱乐者的必备收藏。莫扎特的歌剧序曲乐韵悠扬,明朗轻快、轻松愉悦,因此也是我经常聆听的曲目。

《巴斯蒂恩和巴斯蒂恩娜》序曲作于1768年,管弦乐曲。为同年应梅斯梅尔医生之邀所做的独幕小格局的序曲。同年在维也纳梅斯梅尔私邸首演。歌剧脚本采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俊所作歌剧《乡村占卜师》的德文改编版。剧情为:牧羊青年巴斯蒂恩和牧羊姑娘巴斯蒂恩娜相爱,但有互相埋怨,最后在牧羊老人柯勒的帮助下和好如初,终于结为夫妻的故事。
《假傻姑娘》(又译《狡猾的姑娘》)序曲作于1768年,为所作三幕喜歌剧《狡猾的姑娘》的序曲。次年在萨尔茨堡首演。剧情为:匈牙利军官弗勒卡索与仆人西蒙借宿一人家,分别爱上主人家美丽的姑娘嘉普塔和女仆涅塔。一番阻滞最后皆大欢喜,莫扎特年仅十二岁就创作了这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作品。
《假园丁》序曲作于1774年,管弦乐曲。次年1月在慕尼黑首演获得成功。当时的情景“剧场全部客满,许多人未能入场,每一首咏叹调都赢来暴风雨般的掌声和万岁的欢呼声。剧情为:贝尔费欧伯爵与未婚妻维奥兰特侯爵小姐反目,一去不返。维奥兰特假扮园丁出外贝尔费欧,愚蠢的地方长官爱上了假扮园丁的维奥兰特,而地方官的女仆异性相嫁给主人,拒绝了侯爵小姐的男仆纳尔多的追求,掌管的侄女为向贝尔费欧求爱而抛弃了情人拉米罗。经过一连串的误会、争吵与和解,最后原来的三对情人皆成眷属,只有愚蠢的地方长官一无所获。
《魔笛》序曲作于1791年,管弦乐曲,首演于维也纳。《魔笛》是作者最后的一部歌剧,上演后的两个月,作者就离开了人世。带有童话色彩的这部歌剧剧情为:王子塔米诺在荒山中打猎迷路,误入夜王国,忽遇大蟒追赶,被夜女王的三位侍女所救。王子塔米诺爱慕夜女王帕米娜,在大祭司和捕鸟人的帮助下,王子和帕米娜结为夫妇。
《费加洛婚礼》序曲作于1786年,首演于维也纳宫廷剧场。剧情为:阿尔马维华伯爵轻浮好色,追求着夫人的使女苏珊娜。在善良纯洁的苏珊娜将要和男仆费加罗举行婚礼之际,伯爵企图横加阻拦,面对无耻的挑战,费加罗毫不退让,与苏珊娜圆满举行了婚礼。此剧一年演出了八场,次年在布拉格演出更受到欢迎,成为歌剧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后宫诱逃》序曲作于1781-1782年。剧情为:西班牙贵族青年贝尔蒙特的爱人康斯坦茨及女仆布兰肯,被海盗劫去卖至土耳其,土耳其总督把他们软禁宫中。贝尔蒙特和男仆得悉她们的下落后赶到土耳其,伪装成建筑师和园丁混入后宫,与康斯坦茨和女仆见面并救出宫外。
《蒂托的仁慈》序曲作于1791年,为罗马帝国列奥博德二世加冕为波西米亚国王所作两幕歌剧的《蒂托的仁慈》序曲。童年9月在布拉格首演。剧情为:罗马皇帝蒂托爱上友人赛斯托的妹妹西尔维娅,先帝的女儿韦迪利亚因未能得到蒂托的垂爱而怀恨在心,唆使曾追求过自己的赛斯托刺杀蒂托,不了西尔维娅拒绝了蒂托的求婚。而表白她与赛斯托的好友安尼奥的爱情。蒂托为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成全了他们。赛斯托在暗杀蒂托失败后被捕,但没有说出是韦迪利亚所指使,蒂托只好下令杀了他。在刑场上将行刑时,已成皇后的韦迪利亚良心发现,当众说出自己的阴谋,蒂托觉得一切都市爱情所至,于是宽恕了他们。
《剧场经理》序曲作于1786年,首演于维也纳。剧情为:剧场经理弗朗克在一次戏剧季节演出遭受失败后,决定成立新剧团,许多演唱家和演员前来应聘,弗朗克与其中一部分人签订了合同,由于薪酬问题引起纷争,弗朗克声称不再成立新乐团,这时大家决心为了艺术不再计较,剧团终于在欢呼声中成立了。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5-20 09:33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5-20 09:38 PM

SONY & BMG莫扎特“两部弦乐小夜曲、三部序曲”
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科林·戴维斯 指挥
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序曲及小夜曲》古典之美,工整而严谨。在这张唱片中,三部歌剧序曲——《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和《唐璜》是由英国指挥大师科林·戴维斯率领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而两部耳熟能详的小夜曲则由其指挥著名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这其中无论是序曲还是小夜曲,诠释与演绎都非常出色。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序曲雄浑而壮阔,极具辉煌效果;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小夜曲则充满精致圆润的美感。科林·戴维斯对于莫扎特作品的演绎向来体现着工整而严谨的古典之美,从而深受广大乐迷的追捧和喜爱。
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序曲: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
戴维斯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SONY & BMG
《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序曲:费加罗的婚礼 魔笛 唐璜》这张由日本RCA公司录制发行的唱片,收录了英国当代著名指挥家科林·戴维斯爵士所指挥的莫扎特三首歌剧序曲与两部小夜曲。其实这些不同时期的录音原本分散在RCA所出版的不同唱片中,1999年日本RCA公司特别将这些优秀演绎集合到本张专辑中,作为“RCA RED SEAL BEST 100”系列精选中的一张而推向市场,大受好评和欢迎。英国指挥大师科林 " 戴维斯对于莫扎特作品的演绎向来体现着工整而严谨的古典之美,从而深受广大乐迷的追捧和喜爱。
三部歌剧序曲——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歌剧《魔笛》序曲和歌剧《唐璜》序曲是由他指挥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而两部耳熟能详的小夜曲则是指挥著名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这其中无论是序曲还是小夜曲,诠释与演绎都非常出色。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序曲雄浑而壮阔,极具辉煌效果;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小夜曲则充满精致圆润的美感。RCA的录音原本就非常厚实温暖,再加上日本RCA采用先进技术的整理加工,使得整张唱片的表现十分优异,很好的体现了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莫扎特:歌剧序曲 卡尔·伯姆
本专辑的13首序曲全部来自莫扎特的13部歌剧的序曲,前面的八首由卡尔·伯姆大师分别指挥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乐队、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管弦乐团、布拉格国家剧院乐团演奏。后五首由哈格尔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


NAXOS 8.550185
1.Apollo et Hyacinthus K.38
《阿波罗与海辛特斯》序曲
2.Bastien und Bastienne K.50《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序曲3-5.Mitridate, re di Ponto, K.87《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序曲
6-8.Lucio Silla, K.135卢乔.西拉》序曲
9.La finta giardiniera, K.196《假扮园丁的姑娘》序曲
10.Il re pastore, K.208《牧人王》序曲
11.Idomeneo, K.366《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序曲
12.Die Entfuhrung aus dem Serail, K.384《后宫诱逃》序曲
13.Der Schauspieldirektor, K.486《剧院经理》序曲
14.The Marriage of Figaro, K.492
《费加罗结婚》序曲
15.Don Giovanni, K.527
《唐乔凡尼》序曲
16.Cosi fan tutte, K. 588《女人心》序曲
17.The Magic Flute, K. 620
《魔笛》序曲
18.La clemenza di Tito, K.621
《狄托的仁慈》序曲
虽然是小公司的小制作,但NAXOS公司出品的这张《莫扎特序曲》唱片却包括了作曲家几乎所有重要的歌剧序曲作品,在齐全度上显然要超越马里纳和戴维斯的录音。尤其是其中的早期序曲,如:《阿波罗与海辛特斯》、《本都山之王米特里达特》等作品,历史上很少被录制,因此而显得珍贵。而从这些早期序曲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察觉出莫扎特在少年时,就已经具备了何等灵巧的乐思和创作激情。担任指挥和演奏的是英国指挥家巴瑞&#183;华斯华兹和伊斯特罗波利坦乐团,这个组合为NAXOS公司录制的一系列莫扎特、海顿交响曲在评论界中拥有非常不错的口碑。著名的《企鹅激光唱片指南》对于这张唱片也赞誉有佳,评定为三颗星,称其演奏风格刚劲有力、录音甚佳。不过对于录音甚佳的评语我实在不敢苟同,NAXOS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录音质量一直不太稳定,而这套序曲应该属于其中录的比较差劲的一张,主要问题在于音色偏紧、听感上显得比较小气,且高频有些过量而低频不足。不过考虑到其丰富的曲目以及低廉的售价,也就相对可以接受了。我们选择其中的三首早期作品——《阿波罗与海辛特斯》、《本都山之王米特里达特》以及《卢桥&#183;西拉》提供试听。其中后两部作品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三段式意大利序曲,均分轨为三个乐章,结构上就好像是一部小型交响曲。至此我们已经为大家推荐了所有的莫扎特歌剧序曲。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5-20 09:42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5-20 09:46 PM
马连纳的莫扎特歌剧序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5-30 08:50 PM
弗朗兹··苏佩的《诗人与农夫序曲》《轻骑兵序曲》是家喻户晓的著名序曲,还记得六十年代电台的天气预报班头音乐就是使用苏佩的《诗人与农夫序曲》里面的乐段。这两首序曲也经常成为音乐会的上演曲目,也是录音最多的序曲之一。苏佩的主要序曲:《诗人与农夫序曲》、《轻骑兵序曲》、《黑桃皇后序曲》、《 维也纳的早、中、晚序曲》、《美丽的加拉蒂亚序曲》、《快乐的强盗序曲》。
    弗朗兹··苏佩(Franz von Suppe18191895年),奥地利作曲家。1819418日生于斯巴拉特,1895521日卒于维也纳。少时学长笛,16岁随母迁居维也纳,进音乐学院,受业于S.泽希特和L.von 赛夫里德。自1841年起在约瑟夫市剧场等处从事指挥和作曲。1865年开始一直在利奥波德市剧场工作。

  苏佩是维也纳轻歌剧体裁的创始人之一。1858年奥芬巴赫的轻歌剧在维也纳轰动一时,当然也刺激了这都市的作曲家们写作轻歌剧的冲动。这时的苏佩也突然醒悟自己该走的路,就是写作这类轻松愉快的音乐,于是写出《寄宿学校》,于18601124日发表,而这一天就被视为维也纳轻歌剧的诞生日。从此之后,苏佩的许多轻歌剧就接连发表,作有轻歌剧、喜剧配乐、舞剧等舞台音乐作品200多部,其中轻歌剧30多部。其他作品有追思曲、序曲、交响曲、四重奏曲和歌曲等。他的作品曲调明快,具有动听的维也纳音乐风格,曾风靡一时。代表作有轻歌剧《黑桃皇后》(1864)、《美丽的加拉蒂亚》(1865)、《轻骑兵》(1866)、《法蒂尼察》(1876)、《薄伽丘》(1879)、《尤阿妮塔》(1880)等。轻歌剧《诗人与农夫》的序曲 (1846)及若干其他轻歌剧序曲迄今依然流传颇广。 维也纳的早中晚序曲(1844    美丽的加拉蒂亚序曲(1865

《轻骑兵序曲》(Light Cavalry) 是出自奥地利作曲家苏佩(1819~1895)所作的同名轻歌剧《轻骑兵》,1866321日首演。时至今日,虽然歌剧本身已极少演出了,但本曲和《诗人与农夫序曲》却成为作者流传广泛的代表性作品。
该序曲更是轻歌剧序曲中最为人们喜爱的作品之一,并被改编为管乐合奏曲。 音乐一开始,由小号和圆号以高亢嘹亮的号角性音调奏出轻骑兵主题,使人仿佛看到了一支英武潇洒、精神焕发的轻骑兵队伍。紧接着,长号用合奏与这一主题相呼应,形成了浓厚的军营气氛。随后,小提琴以极快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型奏出一个轻捷明快的主题,表现了轻骑兵机敏欢悦的形象。由小号为主奏的进行曲主题紧接着就出现了,这一主题不仅充分发挥了加洛泼舞曲欢快的特点,而且还运用了模仿马蹄声的描写性表现手法,生动逼真地表现了轻骑兵队伍的行进,这是这部作品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旋律。 乐曲的中间部转为小调,小提琴奏出匈牙利吉普赛调式的主题,如歌的旋律宁静而忧郁,带有悲歌的色彩,表现了歌剧中骑兵队长回忆往事时百感交集的心情。乐曲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骑兵进行曲经过反复和发展,再次形成欢乐的高潮。最后,以乐队强而有力的全奏终曲。
《诗人与农夫序曲》(Poet and Peasant) 作于1846年,同年在维也纳首演,管弦乐曲,为苏佩所作三幕歌剧《诗人与农夫》的序曲,后曾被改编为多种器乐曲。乐曲以歌剧的旋律为主要音乐素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序曲中最为有名的旋律是表现农夫音乐形象的第三部分主题。这一主题采用三拍子圆舞曲的形式,纯朴清新的旋律具有浓厚的乡村气息。

迪图瓦 苏佩序曲.jpg (69.89 KB, 下载次数: 150)

迪图瓦 苏佩序曲.jpg

苏佩序曲.jpg (48.34 KB, 下载次数: 155)

苏佩序曲.jpg

苏佩序曲 3.jpg (56.75 KB, 下载次数: 174)

苏佩序曲 3.jpg

苏佩序曲 4.jpg (76.89 KB, 下载次数: 164)

苏佩序曲 4.jpg

苏佩序曲 5.jpg (42.81 KB, 下载次数: 176)

苏佩序曲 5.jpg

苏佩序曲 6 001.jpg (54.69 KB, 下载次数: 183)

苏佩序曲 6 001.jpg

苏佩序曲 6 002.jpg (50.76 KB, 下载次数: 165)

苏佩序曲 6 002.jpg

苏佩序曲 迪图瓦.JPG (170.54 KB, 下载次数: 188)

苏佩序曲 迪图瓦.JPG

苏佩序曲集.jpg (69.25 KB, 下载次数: 149)

苏佩序曲集.jpg

苏佩序曲集 001.jpg (48.94 KB, 下载次数: 157)

苏佩序曲集 00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3 08:46 PM
俄国著名作曲家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序曲
     
仅知道格林卡有这样一个歌剧,但对于他的这部歌剧的序曲的专门录音制作就知之甚少。过去在电台的介绍中听过,觉得十分受落。值得想网友推荐。查找了网上不少资料,只能有纳索斯公司的《伊凡.苏萨宁》的歌剧录音,没有单独的序曲录音。
         NAXCD  8111078-80帕沙耶夫指挥波修瓦大剧院乐团灌录的《格林卡:伊凡•苏萨宁》
格林卡为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喜爱、熟悉当地民歌,1830年到意大利求学,回国后于1837年任宫廷唱诗班乐长,1839年辞职,后游历欧洲。1857年病逝于柏林。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真正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之后,俄罗斯相继出现了一大批思想成熟,技法高超的民族音乐大师。
格林卡的两部歌剧《伊凡•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不仅是俄罗斯歌剧宝库中的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歌剧史上的杰作。他的代表作还有管弦乐序曲《马德里之夜》等。此外,他还作有管弦乐曲、室内乐曲、钢琴曲和歌曲等。“让我每时每刻都和人民在一起,我要和人民同甘苦,共欢乐。”格林卡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他与俄罗斯民众的亲密关系,而且也可以用来概括他的音乐创作。
《伊凡•苏萨宁》五幕歌剧,罗森编剧,格林卡谱曲,1836年12月9日在圣彼得堡首次公演。首演前的彩排时,尼可莱一世莅临观赏。由于他的命令,把剧名改称《献给沙皇的生命》,但苏联政府又使它恢复原名。这部歌剧是俄国民族音乐创始人格林卡开始开拓国民主义道路的最早作品,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格林卡以前的俄罗斯音乐,如果除去俄国正教的音乐和民谣,几乎看不到俄罗斯色彩。以歌剧为中心的艺术音乐,不是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就是以意大利风格或手法写作的俄国作曲家作品。
而格林卡开始作曲活动的时代,就是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自由主义与国民主义时代。在俄国,由朱可夫斯基、普希金和果戈尔等人,逐渐在开始推动国民文学运动。格林卡本人也和这些文学家交往,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努力成为真正俄国民族艺术的创造者之一。在《伊凡•苏萨宁》一剧中,格林卡虽然仍承袭意大利歌剧的样式,却丰富地创作出俄国民谣特色浓厚的旋律。同属南斯拉夫民族的波兰人音乐要素,在这部歌剧中也担当了重要任务。俄国和波兰的民族音乐的相互对比,使戏剧的更具艺术效果。此剧是和他的另一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成为奠定俄国民族歌剧的重要基石。
1834年因父亲过世,从意大利与德国之旅归国的格林卡,决定谱写民族题材的歌剧。次年春天,在诗人朱可夫斯基的建议下,着手写作《伊凡•苏萨宁》。不过,同一个题材早就由意大利人卡沃斯(1775—1840)写成歌剧,在1815年于彼得堡上演过。但那是在台词之间加入合唱,用18世纪俄国音乐喜剧的样式作成的,算不上是正式的歌剧。格林卡这出歌剧,以英雄伊凡•苏萨宁为题材,描述苏萨宁自波兰人手中,解救沙皇的故事。新鲜的音乐、洋溢着的爱国情操,并一面采用俄国波兰民谣旋律,一面运用意大利的抒情调为媒介,公演时获得巨大的成功与赞誉。
拿索斯发行的这套《格林卡:伊凡•苏萨宁》由亚历山大•梅里克-帕沙耶夫指挥灌录,是一个四五十年代的录音,非常珍贵。拿索斯目前全球最畅销的三大古典名牌之一,其优质之录音及演绎备受国际权威乐评人及音响界鼎力推崇,它的宗旨是尽量避免重复录制同一曲目,故曲目广泛,从西洋古乐至现代作品,曲目应有尽有,俨然成为世界上最全备的古典音乐CD的百科全书。拿索斯不独在销售上赢得偌大的成功,同时亦赢得了权威乐评界的拥戴,各国权威音乐杂志如《留声机》、《CD评论》、《美国CD指南》、及著名的《企鹅古典唱片指南》等,经常给予高度推荐,就以2009年版《企鹅古典唱片指南》为例,有近1300款的拿索斯录音被评为三星及三星以上荣誉。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3 09:00 PM
《伊凡.苏萨宁》序曲作于1836年,为所作四幕歌剧《伊凡.苏萨宁》的序曲。同年11月在彼得堡首演。歌剧原名为《为沙皇献身》。1939年经后人修改更名为《伊凡.苏萨宁》。叙述寻找新沙皇的波兰侵略军被农民苏萨宁引入森林,波兰侵略军全军遭受覆灭的故事。
      序曲段落较长。在强烈的音响后,双簧管奏出歌剧末尾万尼亚悼念苏萨宁时出现的俄罗斯民歌风格的旋律,使这一富有田园风味的乐曲多了一层黯淡哀伤的悲剧色彩。序曲结尾部规模较庞大,最后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演奏时间约为9分钟。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1-6-4 07:56 AM
很好的介绍帖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7 06:04 PM
德沃夏克的《狂欢节序曲》又名《波西米亚狂欢节序曲》,作于1891年,管弦乐曲。本曲为作者所作的《自然、生命与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1892年为答谢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作者名誉音乐博士学位,由德沃夏克亲自指挥国民歌剧院管弦乐团在布拉格首演。
《自然、生命与爱情三部曲》这三个作品合起来是一个整体,贯穿着统一的思想和共同的、表现自然的音乐主题;分开来,又是三首独立的管弦乐序曲。在第一部《自然序曲》OP.91里,作曲家采用抒情的手法,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它好似一首田园诗;第二部,作者用人们欢度狂欢节的景象和感受,来表现旺盛不熄的生命之火,所以又叫《狂欢节序曲》OP.92;第三部,描写爱情和嫉妒的矛盾。作曲家选用莎士比亚名剧《奥瑟罗》OP.93寓意深刻的、悲剧性的内容来表现这个主题,所以又叫《奥瑟罗序曲》。但是,在这三部曲里,《狂欢节序曲》更通俗,更受人们的喜爱。
 《狂欢节序曲》奏鸣曲式,快板,A大调,2/2拍。乐曲首尾部分描写了人们欢度狂欢节的景象,音乐情调明朗,曲调热烈奔放,充满生机,热烈欢腾的旋律,具有强烈的民间节庆气氛,也表现生命力欣欣向荣和蓬勃发展的动机。
  
DECCA  4737982  
德沃夏克:4-6号交响曲&狂欢节序曲
    克里提兹与伦敦交响乐团于1963-1966年间合作录制了德沃夏克的九首交响曲,这套作品自六○年代出版以来,不仅从未曾DECCA的目录上绝版,更成为演奏的经典范本,也成了这位早逝指挥家最伟大的音乐成就。企鹅唱片评鉴便给予全集之录音三星带花的最高荣誉,评鉴认为:「CD转录效果为DECCA之最高质量,饱满而活泼,气氛极佳。

  

DG 453 124-2    德沃夏克的第789交响曲和狂欢节序曲,由洛林马泽尔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7 06:13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7 06:11 PM
斯美塔娜《被出卖的新娘序曲》作于1863年,为所作的三幕喜剧《被出卖的新娘》管弦乐序曲。1866年在布拉格首演。1870年有作者本人指挥首演修订版。《被出卖的新娘》来自捷克作家卡列尔..萨比那的歌剧脚本。这首序曲主要是捷克民间舞蹈的曲调,旋律奔放,又开始旋风式的旋律到最后欢腾气氛中结束,都带有戏剧性的意味。
  《被出卖的新娘序曲》剧情大致是:美丽、纯真的农村少女玛仁卡与穷苦青年叶尼克真诚相爱,暗订终身。可她的父亲库西纳欠地主米哈大笔债务无力偿还,经媒人克查尔的说合,答应把玛仁卡嫁给米哈后妻之子、结巴而愚钝的瓦舍克,但遭到玛仁卡的拒绝。她机智地在并不认识她的瓦舍克面前说玛仁卡的坏话,说服他不同意拟议中的婚事。媒人克查尔得知玛仁卡爱着叶尼克,就说服叶尼克以三百元的代价出卖玛仁卡,并在由叶尼克提出的契约中写明玛仁卡只能给米哈的儿子为妻, 由此给玛仁卡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但是经过一番周折后,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叶尼克早就知道自己是米哈与前妻的长子,生母死后他被后母赶出家门,契约中的规定乃是一场巧妙的恶作剧。一对有情人尽释前疑,终于幸福结合了,而媒人克查尔和米哈的后妻在既成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失败。
《被出卖的新娘》是斯美塔那所创作的歌剧中唯一在国外正式上演的一部。同时也是他创作的第二部歌剧。作品音调热烈,音色悦耳,并带有欢快的波尔卡曲式。它是捷克音乐中最受赞誉的作品,也被称为是至今为止所有的民族歌剧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DG 429 183-2   
库贝利克
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日本唱片艺术最佳版本)斯美塔娜《被出卖的新娘序曲》

  
斯托克夫斯基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企鹅三星)
1.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2.埃内斯库《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一号》   3.
斯美塔娜《伏尔塔瓦河》   4. 斯美塔娜《被出卖的新娘序曲》   5. 华格纳《唐豪瑟序曲》   6. 华格纳《崔斯坦与伊索德第三幕序曲》

  
CHAN 8412   Geoffrey Simon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斯美塔娜《被出卖的新娘序曲》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12 06:31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13 12:05 PM

勃拉姆斯的《学院节庆序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于1880年。勃拉姆斯18793月在德国布雷斯劳大学被授予名誉博士称号,为此作者为答谢而作此曲,1881年在布雷斯劳大学首演。作者自称这是一首“非常快活的大学庆典序曲、”令人欢笑的序曲“。全曲明朗欢快,与同时期完成的《悲剧性序曲》形成鲜明的对比。

《伊戈尔王子》由俄罗斯作曲家包罗丁作于1887年,是一部四幕歌剧的序曲,鲍罗丁所作《伊戈尔王子》,他本人未能完成该作品即先谢世,之后又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1890年首演于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该剧叙述一位12世纪的俄罗斯英雄被波罗维茨人俘虏的故事。这个序曲由格拉祖洛夫根据作者生前所定的计划及遗稿编成。
    鲍罗丁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科学家。出生于圣彼得堡,是一个亲王的私生子,出生时登记为秦王家奴之子,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中民族性最强的作曲家,他从俄罗斯民歌中吸取灵感,并受到某些东方音乐的影响,1962年结识把拉基列夫受到巴氏的音乐启迪,尔后加盟强力集团1862年至1867年间创作第一部交响曲,1867年在巴拉基列夫的指挥下首演,作品数量不多,大致有交响乐两部,管弦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弦乐四重奏两首,歌剧两部,即《勇士》和《伊戈尔王子》及歌曲。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13 06:13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13 12:27 PM
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
奥芬巴赫是德裔-法国作曲家指挥家、大提琴家。其父是科隆犹太教堂歌咏班的领唱。他在年幼时就已经对音乐极感兴趣,1833年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同时在喜歌剧院乐队演奏大提琴。由于他自小体弱多病,父亲因此不许他学习音乐,但是跟许多音乐家一样,再大的阻挠也无法阻止他对音乐的热情,所以他仍秘密学习大提琴。1853年开始创作轻歌剧,《美丽的海伦》、《地狱中的奥菲欧》、《霍夫曼的故事》、《愉快的巴黎人》都是奥芬巴赫的得意之作,广受欢迎。奥芬巴赫的轻歌剧富于戏剧性,音乐形象生动,洋溢通俗切的旋律和轻松快乐的乐思。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和《愉快的巴黎人》是演奏最多的曲目之一,无论在新年音乐会上或一般的音乐会上,这两首旋律畅快动感十足的管弦乐曲经常上演,经久不衰。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曲目。
天堂与地狱序曲,原名《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管弦乐曲,为所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的序曲,作于1858年,同年10月在巴黎“快乐的巴黎人”剧院首演《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乐韵轻巧可爱,首演当年连续上演了两百多场。
  奥菲欧希腊神话中有名的诗人和歌手,其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他在去地狱寻找死去的妻子欧律狄刻时一路歌唱,感动了冥王、冥后,答应让欧律狄刻返回人间。但奥菲欧在将近地面时忘记冥王的叮嘱,回顾其妻,导致她重回阴间。奥菲欧悲痛之极,决心终身不娶。
在奥芬巴赫之前,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地曾和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曾就同一题材先后创作过正歌剧《奥菲欧》和《奥菲欧与欧律狄刻》,这两部作品都是西洋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奥芬巴赫则把正歌剧改为轻歌剧,把悲剧改为喜剧,剧情改编为:音乐学院院长奥菲欧不务正业,偷偷至郊外与牧羊少女纠缠;其妻欧律狄刻美丽而骄傲,视丈夫为平庸之辈,也常去郊外与牧羊少年幽会。不巧,两人在郊外相遇,大吵一场之后决定分手。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得知此情,喜出望外,立即施展催眠术将欧律狄刻带入地狱。奥菲欧刚因获得自由而沾沾自喜时,神的化身出面干预,命令奥菲欧前去恳求主神朱庇特准予领回妻子。奥菲欧无奈,只好乘气球去天堂拜见朱庇特。在临别时,众学生合唱《老师,再见》为奥菲欧送行。在冥府中的情节与原悲剧大致相同,但最后,奥菲欧对再次失去妻子毫不悲伤,而是独自兴冲冲地回到人间。在结尾中,作者还借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种种言行影射讽剌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这部歌剧本身并不太出名,但这首序曲却成为世人十分喜闻乐见的作品,经常单独演出,还常常被引用到影视作品中。序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欢乐的喜剧气氛
我手中的SONY公司查尔斯王子签名的“皇家系列”,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1968、1971、1992的录音,这张CD另有奥芬巴赫的《愉快的巴黎人》和索贝的《美丽的加拉蒂亚序曲》。SONY这个“皇家系列”的录音可以称得上“试音级”的录音,当年SONY公司出版这个系列是 20-bit录音技术,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一张比才的《卡门》组曲的CD,其录音与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一样张力十足,音场广阔。


地狱中的奥菲欧 B.jpg (86.72 KB, 下载次数: 165)

地狱中的奥菲欧 B.jpg

地狱中的奥菲欧 C.jpg (80.76 KB, 下载次数: 163)

地狱中的奥菲欧 C.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6-15 01:47 PM
这帖子很强大,那个肯出让一张萧提指挥的这个迪卡传奇系列的这张碟给我 不胜感激!

SOLTI.jpg (48.61 KB, 下载次数: 150)

SOLTI.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6-15 02:49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6-15 01:47 PM 发表
这帖子很强大,那个肯出让一张萧提指挥的这个迪卡传奇系列的这张碟给我 不胜感激!
芍版,这张碟的编号是不是:460 977-2?网上评介很不错。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6-15 03:19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16 05:14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6-15 01:47 PM 发表
这帖子很强大,那个肯出让一张萧提指挥的这个迪卡传奇系列的这张碟给我 不胜感激!

芍版你好,有时想要的就找不到,想不到的时候就到处都有,看缘分啦。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16 05:33 PM
DECCA 传奇系列 160  977-2是一张俄罗斯著名管弦乐曲,其中包括多首序曲。
鲍罗丁:歌剧《伊戈尔王子》序曲、格林卡:「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序曲、穆索尔斯基:《莫斯科河的黄昏序曲》(选自「霍凡斯基党人之叛乱」)、鲍罗丁:《鞑靼舞曲》(选自歌剧「伊果王子」)、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索尔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DECCA传奇系列录音相当不错,而且还包括许多著名指挥的著名演绎,不错的选择。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6-17 07:38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16 05:33 PM 发表
DECCA 传奇系列 160  977-2是一张俄罗斯著名管弦乐曲,其中包括多首序曲。
鲍罗丁:歌剧《伊戈尔王子》序曲、格林卡:「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序曲、穆索尔斯基:《莫斯科河的黄昏序曲》(选自「霍凡斯基党人之叛乱」) ...
  很不错的一张专辑。找了点资料与大家分享:

  名称:Romantic Russia(浪漫俄罗斯)
  作家:鲍罗廷、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
  指挥:SOLTI(萧提 或译:索尔蒂)
  演奏:伦敦交响乐团、巴黎音乐院管弦乐团
  公司:DECCA
  编号:460 9772-2

  简介
  这是一张录音与演奏技术均优异的专辑。大师萧提驱策伦敦交响乐团以满满的张力与极快的速度演奏这些俄罗斯名家作品,使得整张专辑气势如万马奔腾,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聆来不仅畅快而且过瘾。另外收录巴黎音乐院管弦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二号交响曲《小俄罗斯》同样具有大师的风格典型,戏剧力极强,乐音的活力与律动感呼之欲出。录音优秀,有强大动态与浮凸音像,强奏与高潮处更能感受其无与伦比。
  留声机杂志评鉴
  《俄罗斯管弦名曲》各方面表现均极出色,已难找到如此令人赞叹的演奏与录音了……不曾听过《路斯兰与鲁密拉序曲》以如此迅捷的速度演奏;想来是因伦敦交响的演奏技术优异,而这首作品以如此速度演奏并无不妥之故。
  柴可夫斯基《第二号交响曲》有着萧提的典型作风——第二乐章特别令人难以抗拒,第三乐章与终乐章同样出色。录音品质极佳……
  企鹅唱片评鉴
  萧提以电光火石般的手法诠释有史以来最令人激赏的《路斯兰与鲁密拉序曲》……
  伦敦交响的弦乐部份自始至终令人亢奋,这便是我们给予他们三星带花的原因……附录的曲子都很成功(1998年版)。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6-17 07:55 A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6-17 09:51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16 05:14 PM 发表

芍版你好,有时想要的就找不到,想不到的时候就到处都有,看缘分啦。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1-6-17 09:52 A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6-17 07:38 AM 发表
  很不错的一张专辑。找了点资料与大家分享:

  名称:Romantic Russia(浪漫俄罗斯)
  作家:鲍罗廷、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
  指挥:SOLTI(萧提 或译:索尔蒂)
  演奏:伦敦交响 ...


辛苦您了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6-17 09:57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1-6-17 09:52 AM 发表


辛苦您了
论坛一家人。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17 04:50 PM

斯《迷娘序曲》、《雷蒙德序曲 水星公司 434 321-2,保尔.帕雷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
    法国作曲家托马的歌剧《迷娘》的序曲《迷娘》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创作的。歌德笔下的威廉·迈斯特,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市民青年的代表,他要摆脱狭隘的生活天地,走向自由世界,到实际斗争中去认识生活的意义。
    歌剧《迷娘》的序曲包含歌剧的五段音乐:第一段是老艺人在迷娘养病时所唱的摇篮曲,吐露了慈父对爱女的舐犊深情。第二段是老艺人的竖琴音乐。第三段是迷娘对威廉倾诉自己的身世时所唱的歌。这首歌很有名,被称为“迷娘之歌”。这是一首波洛涅兹体裁的三拍子舞蹈歌曲。第五段是菲丽娜的福拉纳舞曲。福拉纳是一种六拍子的威尼斯舞曲,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情趣。五段音乐既不是随意的凑合,也不是顺着在歌剧中出现的次序排列,而是按照美学原则精心剪裁的一幅镶嵌画。
  法国歌剧作曲家托马出身音乐世家,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828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32年获得Prix de Rome大奖,1856年起任该学院教授,他的学生中有著名的马斯涅。他一生共创作20部歌剧,以迷娘和哈姆雷特闻名。迷娘于1866年完成,18661117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风靡一时 ,以后渐渐绝迹于舞台,只有少数版本流传下来。大约100年前,如果让人说出法国著名的三大歌剧,迷娘和卡门,浮士德并列三甲。迷娘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部,第1000场演出于歌剧问世的第28年,而卡门在29年,浮士德在第35年。迷娘能否再现昔日辉煌?大概是不会的了,和卡门,浮士德相比,它的第一场里含有过多的陈述,缺乏动人的音乐。
《迷娘序曲》  作于1866年。为所作歌剧《迷娘》的序曲。歌剧取材于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本曲以歌剧中迷娘和费琳娜的两首咏叹调为主要音乐素材,形象鲜明,常单独演出。
    乐曲一开始,竖琴以小行板的速度奏出如同缓缓流水的弹拨声,展现了失去记忆的罗塔里奥弹着琴弦四处吟唱的情景。接着圆号奏出歌剧中迷娘歌唱的咏叹调《你可知那地方》的主题旋律,接着小提琴用如歌的音色重复这支温柔深情的曲调。这首咏叹调为第一幕中迷娘由麦斯特从杰尔诺的皮鞭下救出后所唱。当时麦斯特询问米娘身世,自幼被拐走的迷娘茫然无知,不过她记得一首歌,于是便唱起这首咏叹调。其格茨描绘了她的家乡——意大利美丽的大自然和宏伟壮观的大理石建筑。乐曲波涌般的节奏和徐缓悠扬的旋律,充满了思念和赞颂的情调。随后出现了歌剧中另一首咏叹调的主题旋律。这首用波兰舞曲风格写成的咏叹调,为第二幕中费琳娜扮演《仲夏夜之梦》中的仙后蒂塔尼亚时所唱。乐曲采用欢快的跳进音程,华丽的装饰音和附点节奏。最后乐曲出现了源自歌剧第三幕中费琳娜演唱的一段唱段的主题旋律。这支根据意大利民间舞曲《福尔勒拿》风格写成的流丽明快的旋律,将乐曲推向一个欢乐的高潮后结束了全曲。
(雷蒙德序曲资料暂缺)望网友帮忙




DG 431 653-2     阿巴多指挥欧洲室内乐团      罗西尼序曲《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塞密拉米德序曲》、《土耳其人在意大利序曲》、《威廉.退尔序曲》、《灰姑娘序曲》、《绸梯序曲》、《偷东西的喜鹊序曲》

    在听过许罗西尼序曲众多版本后,本人认为这是一个演录水平都相当不错很值得推荐的序曲版本。本以为一个室内乐团演奏较为“爆棚”的罗西尼序曲会“有心无力”。但听过之后,才知道凡事靠想象是会出现偏颇的,-

        阿巴多1978创办欧共体青年交响乐团EuropeanUnionYouthOrchestra)并任总监。1992在欧洲室内乐团ChamberOrchestraofEurope)任音乐总监,阿巴多在任期间录制了不少唱片。阿巴多的指挥富有生气、明快流利,具有意大利素质。他对交响乐队了如指掌,得心应手,善于抓住音乐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从而得心应手地控制整个乐队的演奏。“他指挥的意大利歌剧堪称一绝,在当代指挥家中是无与伦比的。”罗西尼是意大利的作曲家,阿巴多指挥演绎罗西尼的作品可谓是相得益彰,得心应手。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17 04:58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17 04:56 PM
本帖虽然罗列了那么多序曲,其实还有很多序曲还未加推介,一些不怎么知名的序曲或不经常上演的序曲,还有待我们去深入了解,本帖对一些大家已经熟悉的序曲就略过不谈了;比如柴可夫斯基为工艺展览会音乐会而作的《1812》庄严序曲,这首序曲可以说评介铺天盖地,网上和音乐刊物都有许多高质量的评述,我再在这里推介就显得相当不明智了。在这里一定会有挂一漏万的情况,这又与在下阅历太浅有关。 大家如在以后还能搜到那些序曲,有劳上传分享。 第一辑暂时告一段落,稍后我将再尽力搜罗有关序曲上传分享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6-18 06:16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17 04:56 PM 发表
本帖虽然罗列了那么多序曲,其实还有很多序曲还未加推介,一些不怎么知名的序曲或不经常上演的序曲,还有待我们去深入了解,本帖对一些大家已经熟悉的序曲就略过不谈了;比如柴可夫斯基为工艺展览会音乐会而作的《18 ...
言版已经介绍得非常详细,辛苦啦。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18 05:25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6-18 06:16 AM 发表
言版已经介绍得非常详细,辛苦啦。

多谢支持,你是昌业的铁杆烧友了,有你们的支持,昌业网更精彩。希望继续支持! :handshake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6-18 06:05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18 05:25 PM 发表

多谢支持,你是昌业的铁杆烧友了,有你们的支持,昌业网更精彩。希望继续支持!
音版客气。如有合适或值得介绍的,我们同努力!: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6-18 06:06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18 06:35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6-18 06:05 PM 发表
音版客气。如有合适或值得介绍的,我们同努力!

下一辑的《序曲》有不少很难找到资料,但我会尽量的,也很希望你能帮手搜集上传,共同完成《序曲》推介。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6-18 07:56 PM
  音版介绍得够全面的啦。大多数的专辑我都还没见过呢。
  介绍一下我所知道的中国序曲作品:

  1、《龙迹》(天弦唱片 CCD-2388)
  第一首《第一交响序曲》。作曲:关峡。

  此乐曲是关峡根据所作歌剧《悲怆的黎明》,于2003年12月重新结构而成的。乐曲的主体旋律由于被用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配乐中而广为传播,家喻户晓。
  作曲家认为作品“在挖掘那一代人心灵层面的崇高美,表现普通人身上所蕴含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及其深层表达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乐曲开端,铜管声部勾画出寥廓的天宇,弦乐奏出第一主题众望所归地磅礴显现,仿佛朝霞烘托的冉冉红日越跃出山顶或波澜壮阔海面;又好象是置身于激情燃烧年代的景象里……钢琴流水般细诉出质朴柔和的曲调,如一只白色的蝴蝶,轻盈而愉快地翻飞在青葱岁月之间,仿佛是一位讲述者在叙述或咏唱曾经有过的一种忘我奉献的情怀,用平凡与信念感染年华。
  乐曲中部,在鼓声狂燥的敲击之上,铜管奏出方才第一主题的变奏,所有的声部都在紧张的行进,鼓点的敲击仿佛心跳的节律,像是死神的降临和对命运的抗争,展现出黎明前的黑暗和生死之战的残酷。斗争与希望对比交织着,然而鼓舞的力量从来没有放弃过。
  经过殊死的较量后,大提琴奏出废墟般的宁静,在一片狼籍的惨烈寂静中,异常柔美的小提琴独奏开启了一种可能,仿佛劫后余生的一个生灵在呼唤和找寻她的挚爱,木管的深情的回应并与之相互倾诉着久别重逢的缠绵;随后一个个乐器声部逐次加入,仿佛一朵莲花在一瓣瓣展开花苞,最终绽放在令人震憾的光明中。乐曲最后,木铜管声部与弦乐声部次第与小提琴交织,展现出一幅甜美,稳定的安宁景象,充满着勃勃生机,蕴藏着无限的力量与希望,并令人回忆起曾经奋斗的荣光。
  作为一个完美回忆的结局,乐曲又回复到最初那段感人至深的著名第一主题。乌云尽散阳光普照,庞大的乐队合奏,愈演愈烈,在激情燃烧中嘎然而止,将“崇高”永恒“定格”在信念的碑文上。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2-10-14 01:13 PM 编辑 ]

龙迹.jpg (26.91 KB, 下载次数: 199)

龙迹.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6-18 07:59 PM
  2、中国管弦乐作品(DG 471 393-2)
  第十首《春节序曲》。作曲:李焕之。

  《春节序曲》是最能表达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欢乐气氛与心情的优秀作品。每年的除夕和大年初一至初三,能聆听这首曲子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和舒畅心情的事啊。

  《春节序曲》是我国人民最为耳熟能详的作品。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抗日战争时期,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间。李焕之便以自己当初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创作了一部《春节组曲》,写于1955-1956年间。
  李焕之当时曾说:“算起来,从参加陕甘宁边区的春节活动到创作《春节》的时间,整整有十个年头。光阴消逝了,但记忆还是新鲜的。我进入构思,好比是重新生活一次。不,要比重新生活一次还要丰富得多。形象思维的翅膀,带着我遨游了自从我参加革命以来的一系列的生活体验与艺术积累。”
  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作品由四个乐章构成,分别是“序曲”、“情歌”、“盘歌”以及“灯会”,其中又以“序曲”最常被演出。
  《春节序曲》所展现的是在黄土高原纯朴民风的背景下,热烈欢腾的场面和浓烈的抒情意味。其中,作曲家对热烈的大秧歌舞场面作了动人的描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以热情洋溢的笔墨抒发了作曲家对陕北民风的讴歌,他把黄土高原的粗犷和陕北民歌的苍劲悠长天然浑成地溶进泊泊的乐思。欢快的锣鼓点和轻巧的秧歌舞步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恢弘的节日画卷。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6-20 09:37 AM 编辑 ]

中国管弦乐作品.jpg (72.38 KB, 下载次数: 201)

中国管弦乐作品.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1-6-18 08:29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1-6-18 07:59 PM 发表
  2、中国管弦乐作品(DG 471 393-2)
  第十首《春节序曲》。作曲:李焕之。

  最能表达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欢乐心情的好作品。

  《春节序曲》是我国人民最为耳熟能详的作品。
  春节是中国人 ...

我不知在那里听说这张《中国管弦乐》有个很雷人的别称“禽流感”。 今天在朋友那里聚会刚好就听了一段《苏三组曲》,这张CD录音很好,里面的《春节序曲》可以说是中国优秀的管弦乐曲,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曲目之一。至于那张《龙迹》我以前介绍过,感觉上录音比较爆棚,但“味精”很重。多谢5057兄,有好东西继续介绍。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18 08:31 PM 编辑 ]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6-19 01:12 AM
一直想买《卡拉杨经典序曲集锦》,DG公司为纪念卡拉杨诞辰95周年而制作的精选。感觉是很难寻觅。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1-6-19 06:35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6-18 08:29 PM 发表

我不知在那里听说这张《中国管弦乐》有个很雷人的别称“禽流感”。 今天在朋友那里聚会刚好就听了一段《苏三组曲》,这张CD录音很好,里面的《春节序曲》可以说是中国优秀的管弦乐曲,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曲目之一 ...
  前段时间,也不知怎么的就迷上了这张专辑,每天必听,可能也是得了“禽流感”吧 。与PHILIPS 录制的中国作品《音乐会组曲》(536 326-2)相比,以我的口味,更喜欢这张由DG录制、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演奏的《中国管弦乐作品》。
  《中国管弦乐作品》专辑中的“兰花花”和“苏三起解”还可以作为发烧友测试自己音响系统的速度与控制力的工具。在这里赞一个中国爱乐的定音鼓手,他把定音鼓敲击得如此出神入化,以至于让人感到撕心裂肺 ;也赞一个“兰花花”中的大锣声——虽然只有这么一下……
  正如音版所言,《龙迹》的“味精”味很重,不知道是李小沛的录音还是混音师混音时出的问题。单从录音的角度讲,李大康操刀录音的、被称为“龙迹 2”的《凤凰涅磐》(RMCD-1011)则要好一些。
  言归正传。“春节序曲”我们一般听到的是由管弦乐演奏作为开场。而由彭家鹏指挥,维也纳国家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的“2003年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第一曲的“春节序曲”则是由中国的民族打击乐器——小鼓、小锣、中锣和钹组成的打击乐作为开场,感官上更为热烈,也与春节的节日气氛更为贴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一下视频进行欣赏(8:07起):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MzA3NDI4.html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6-20 09:42 AM 编辑 ]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1-6-19 11:29 AM
一直不看好瑞鸣 唱片,曾听过瑞鸣 国乐炫技和瑞鸣精选,总的感觉不耐听,HIFI味太重,个人以为既不是录音也不是混音的过,而是配器。
而雨果唱片的阳春白雪 音乐味和音效都很好。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