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广州名嘴陈扬谈音响 [打印本页]

作者: jp    时间: 2010-11-10 10:19 AM
标题: 广州名嘴陈扬谈音响
在11月10日的《南方都市报》上,广州名嘴陈扬先生在他的专栏发表《广州人音响发烧史》一文,很有意思呀,估计陈扬也是发烧友吧?现特意转贴给大家共赏。


广州人音响发烧史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1-10
作者:陈扬 广州早茶  
摘要:声音是一生不能回头的路。因此真正的音响发烧友,独自一人时才听纯音响。此时的爱,已是一种坚持,一份固守。


                                                                                陈Sir扬言(第390期)
                                                                                      阅读广州系列

      声音是一生不能回头的路。因此真正的音响发烧友,独自一人时才听纯音响。此时的爱,已是一种坚持,一份固守。
      现在还有人玩音响吗?在MP3的世界,连很多号称高档的音响都可以播放MP3了,而要是在音响发烧的岁月,MP3的音质真的没人能够接受:烂得再好的功放喇叭也无法把这坨烂泥扶上壁。但是没办法,假如用心听不难发现,电台的很多音乐都是MP3的。无论是音乐界录音界还是音响发烧友,这是一个赢者通杀的世界,MP3就是国王。
       广州人玩音响最狂热的时候,记忆中不在改革开放之初,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文革”后期。那时候工人几乎不用上班,学生几乎不用上学,还有大量“倒流”回城的知青,几乎人人都对文化生活的枯燥忍耐到了极限。于是不知道谁带的头,越来越多的人在小巷深处摆开工场“斗音箱”——— 自己用木头做“音箱”。一时间,各家各户的音箱越做越大,一只品质优良的八寸低音喇叭成了万众追求的奢侈品,而花县(现在花都)一间生产喇叭的工厂,一时间竟然成了圣地,买只8寸喇叭都要走后门。这股音响发烧潮所到之处,甚至有人家里不够地方,把半导体收音机放进水缸里收听,什么是发烧?这就是发烧。
    条件好一点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厚厚的东北松板精工细作打好音箱,配上一手的或者二手的电子管功放机,再配一个中华206唱机,那就是当时的顶级配置了。当时大量使用的是薄膜唱片,因为价廉,电木做的黑胶唱片也有,但是贵也少,普及和流传程度远不如薄膜唱片。那时候,有些音乐作品已经开始解禁。我第一次听到了《在银色的月光下》。而很多同好者已经开始半公开地听全套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等了。
      到了改革开放,音响热在广州和珠三角全面爆发,几乎家家或高档或低档地都有了一套音响。最简单的家庭音响是香港亲戚带回来的两个喇叭、四个喇叭、六个喇叭的收录机,而高档的则是价格过千的套装机。这时候电唱机已经逐渐在家庭绝迹,卡带进入千家万户。上世纪80年代,卡带把粤语流行音乐带进了每一个广州的家庭,而90年代则是CD年代,交响乐正是在这时大举进入毫无音乐教育背景的寻常人家。试想一下:窄巷陋屋,灯光昏黄,传出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那是怎样一幅城市文明的图景!
      至此,借助发烧音响,广州完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音乐启蒙。多少不识谱甚至没有在音乐厅听过一场交响乐的广州人对交响乐从陌生到熟悉到热爱,他们的音乐趣味也渐渐从交响乐扩散到民乐,从器乐扩散到声乐……这是我们这个城市值得记忆的一段音乐历程,而伴随着这段历程并且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音乐普及的,1980年12月开播的广东电台调频立体声台(后为广东电台音乐台)功不可没。这是广州的黄金岁月,是粤语流行歌曲的黄金岁月,是广东广播的黄金岁月,也是广州音乐普及的黄金岁月。
      渐渐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声音的味道开始变了。不再追求小提琴A弦的明亮,转而去追逐玻璃摔破的清脆了;不再追求大提琴几乎是用皮肤才感受得到的低沉了,改去听大炮的轰鸣了……音响在商业主导下烧得更烧,音乐渐渐离开,以电影原声重放为题材的家庭影院逐渐占领了原先音响的位置,纯音响在逐渐被抛弃的同时也成了奢侈品。
      声音是一种有着魔力的介质,听了好的就听不了坏的了,听坏了的耳朵就再也听不了好的了。声音是一生不能回头的路。因此真正的音响发烧友,一般朋友来听的是家庭影院,而独自一人或者知音来时才听纯音响。此时的爱,已是一种坚持,一份固守。大音希声,情到深处人孤独。
作者: jp    时间: 2010-11-10 10:26 AM
陈扬(1954年7月30日-)[1],中国广东广州人。电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资深媒体评论人。其作风以言辞犀利、作风强硬、形象亲民、热爱广州而著称,深受广州市民欢迎,被誉为“平民言论领袖”。
作者: jp    时间: 2010-11-10 10:29 AM
个人经历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0-11-10 12:41 PM
  “广州人玩音响最狂热的时候,记忆中不在改革开放之初,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文革’后期……一只品质优良的八寸低音喇叭成了万众追求的奢侈品……买只8寸喇叭都要走后门。”

  文章把我们带回到空前的发烧时代。记得有一段时间,不少的发烧友纷纷用惠威的8吋喇叭做竖哑铃式土炮音箱。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
作者: WOOW    时间: 2010-11-10 01:06 PM
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AV绝对不会比不过HIFI,AV的声音比很多HIFI都要正确。之所以很多人认为AV不如Hifi是因为很多人玩的AV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事实上AV 对声音的要求远远比HIFI高。一般家庭比较难以实现。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11-10 01:44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0-11-10 12:41 PM 发表
  “广州人玩音响最狂热的时候,记忆中不在改革开放之初,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文革’后期……一只品质优良的八寸低音喇叭成了万众追求的奢侈品……买只8寸喇叭都要走后门。”

  文章把我们带回到空前的发烧时 ...


那时惠威八寸算是很高的配置了。。。。。还有一个6.5寸的。。我那时用的是飞乐和银笛的喇叭做的。。。 。。后来换成南京。。
作者: Simon_LIU7    时间: 2010-11-10 01:46 PM
作为广州人,顶陈扬!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0-11-10 02:11 PM
好文,唤起了我们对八九十年代音响行业顶峰时期的回忆,有些声音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0-11-10 02:21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10-11-10 01:44 PM 发表


那时惠威八寸算是很高的配置了。。。。。还有一个6.5寸的。。我那时用的是飞乐和银笛的喇叭做的。。。 。。后来换成南京。。
  确实是。后来在播放TELARC的《奇幻历险记》中的恐龙音效和“终结者”时的那个地动山摇,至今仍记忆犹新……
  90年代后期,在第一次搬新居时,我才终结了土炮而进入了崭新的AE时代——AE109和现在的月影三号。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0-11-10 02:23 PM 编辑 ]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0-11-10 02:59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0-11-10 12:41 PM 发表
  “广州人玩音响最狂热的时候,记忆中不在改革开放之初,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文革’后期……一只品质优良的八寸低音喇叭成了万众追求的奢侈品……买只8寸喇叭都要走后门。”

  文章把我们带回到空前的发烧时 ...
回忆起以前兄长用飞乐喇叭自己做音箱,音箱线用电线,8080收录机的一声道插上音箱后,音效变化真大.后来自己和朋友用银笛喇叭做音箱,前端用走私二手马兰士器材,也听了一段时间。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0-11-10 03:12 P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0-11-10 02:59 PM 发表
回忆起以前兄长用飞乐喇叭自己做音箱,音箱线用电线,8080收录机的一声道插上音箱后,音效变化真大.后来自己和朋友用银笛喇叭做音箱,前端用走私二手马兰士器材,也听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确实也试过用收录机推音箱,当时感觉音效好了不少。但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作者: desklong    时间: 2010-11-10 09:47 PM
比较喜欢他的主持风格 和香港有个主持人有点类似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0-11-11 04:15 PM
回忆。。。。。。。。。。。回忆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