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用PC遨游音乐的海洋——资深音乐爱好者余工家访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jp    时间: 2010-11-2 04:59 PM
标题: 用PC遨游音乐的海洋——资深音乐爱好者余工家访记录
我们论坛上有位叫YSJ的资深网友,大家应该都有很深印象吧?他前段时间发表了一篇题为《PC-HIFI再折腾》的帖子,详细讲了他玩PC-HIFI的感想和目前系统声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我平时接触到的发烧友当中,喜欢玩PC-HIFI的不多,这次有这么好能了解PC-HIFI的机会,我当然不能放过了,日前我和YSJ取得了联系,相约到他府上采访顺带调整一下系统的声音。
作者: jp    时间: 2010-11-2 05:11 PM
我因PC HIFI而和YSJ结缘,但实际上他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音乐爱好者。因为他的音响、电脑都是为了更好、更多地播放音乐。YSJ那5T容量的硬盘相当于13850张激光唱片,均为APE或FLAC格式,其中约有70%是古典音乐,其余的是民乐和New Age。他非常注重收集一些著名作品的各种版本,希望从不同的诠释方式当中去品味出大师们对作品的理解,像马勒的《第五交响乐》他就收藏了72个版本,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更是多达97个版本!
YSJ平时也会在我们论坛上发表一些音乐方面的帖子,对普及古典音乐具有积极的意义。尽管如此,我却认为YSJ在论坛上所表现出来的学识以及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只是其深蕴的内涵中十分之一二,可以说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因为工作太忙的原因,他不可能在网上谈得太多,当然也有YSJ为人特别谦逊的原因。只有当你与他促膝长谈时,你方能感受到他的“高”与“深”!
作者: jp    时间: 2010-11-2 05:16 PM
YSJ本身是番禺颇有名气的一位建筑设计师,因此下面我就称他作“余工”吧。余工在家里特设一间房作工作室、听音室兼书房,大约15平方米左右。由于工作的性质,余工习惯在晚上九点至凌晨两点工作,据说这个时段人特别容易有灵感。而余工本身又酷爱音乐,一定要边听音乐边工作才行,于是他就在工作室配置了一套小型音响系统:Diapason(歌剧之声)Karis音箱,ELECTROCOMPANIET ECI-3合并式功放。讯源当然是PC,这里拥有5T的音乐储存量,而且储存量每天还在快速增长,我去的时候看到余工的电脑正用“电驴”同时下载6张唱片,他的电脑可是24小时不关机的。解码器是美国的Lavry DA11,被誉为“小三强”之一,在PC-HIFI玩家中也是很著名的一个型号,同时它还有耳放的作用,负责驱动MB QUART QB450耳机。另外还有一台“丽特”P100再生电源专供LAVRY DA11使用。所用的线材基本来自英国ECOSSE(艺康斯),包括SMS 2.3音箱线、THE BATON XLR讯号线、BIG RED POWERCHORD“大红”电源线,余工说想再升级一下数码线,要我帮他顺便再多带一条ECOSSEEXECUTIVE数码线。所有的脚架和器材下面都加有SOUNDCARE(挪威钉)作避震之用。

DSC_0003.JPG (47.17 KB, 下载次数: 533)

DSC_0003.JPG

DSC_0006.JPG (58.45 KB, 下载次数: 507)

DSC_0006.JPG

DSC_0007.JPG (63.25 KB, 下载次数: 551)

DSC_0007.JPG

作者: jp    时间: 2010-11-2 05:20 PM
其实今年初余工在购买DIAPASON KARIS音箱和音乐之旅ECI-3功放时也发表过一篇帖子,里面还涉及到两款解码器的比拼,详见这里:http://www.changye.com.cn/bbs/vi ... t=%2BYSJ&page=1
作者: jp    时间: 2010-11-2 05:32 PM
余工为什么会选择KARIS和ECI-3呢?原来这里还有一段故事:余工原来用的是丹拿音箱和NAD音箱,随着聆听时间的增长,他越来越觉得这套系统缺乏感情色彩,不能满足他的欣赏要求。当时余工估计是NAD推不好丹拿的缘故,于是他就在网上搜寻能推好丹拿音箱的搭配方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HIFI168网上看到一个说用EC推丹拿会好声的帖子,因此他才认识EC,再通过查找EC资料才找到昌业网站,然后在昌业论坛上又了解到EC是DIAPASON的佳配,再实地一听,当即中毒,于是余工干脆把原系统除掉,将DIAPASON KARIS和ECI-3一同迎娶回家。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0-11-2 05:59 PM
PC HIFI玩法多多,以一套耐听的系统化解数码音源,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我的一位朋友也是4台笔记本与两台台机24小时不停的下载音乐与高清影片,使用的是特别委托电信拉的10M宽带,也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大乐趣.看来专那一方面都有特别着迷的.
作者: J-M    时间: 2010-11-2 06:47 PM
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我之前也打算用HD10做解码配一套PC系统,可惜时间没来得及。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0-11-2 10:16 PM
我也在网上下载过很多版本的ape之类的,但是因为总觉得在电脑前没办法认真地听音乐,所以没去折腾pc-hifi
作者: J-M    时间: 2010-11-2 10:43 PM
我朋友也是设计院的,经常是半夜安静的时候开始工作,非常能体会Y兄的难处和苦衷。谁不想好好安静的听音乐?只是每个人情况条件不同,我是非常佩服Y兄的
作者: yang11    时间: 2010-11-2 11:05 PM
标题: 近场听音乐。
电脑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工具了,上机的时间长、频率高。选用一个合适的近场音乐系统很是必要的。Y兄的配置是方案之一;直接上主动式音箱不失为一种简洁的方案。显示器要选用NEC或者艺卓的。视、听是二个关键环节。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10:47 AM
由于聆听环境较小,余工直接将Diapason Karis音箱放在工作台的两侧,这有些类似近场的摆法,对声音应该是有好处的。但由于音箱太靠近后墙和侧墙,其中右侧的音箱还是放在墙角,而且房间本身的中高频的反射比较强烈,所以造成房间无论低频和中高频都有些过量,在听感上表现为低频不够清晰和爽快,而偏强的反射也使声音的细节和层次感受到了影响。

原来的摆位情况,音质仍有提升空间.JPG (51.12 KB, 下载次数: 402)

原来的摆位情况,音质仍有提升空间.JPG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10:52 AM
继续。

LAVRY DA11解码器兼作耳放之用.JPG (49.6 KB, 下载次数: 384)

LAVRY DA11解码器兼作耳放之用.JPG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10:56 AM
余工的器材一览。

余工器材一览.JPG (72.45 KB, 下载次数: 366)

余工器材一览.JPG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11:02 AM
再看看可爱的小K。

DSC_0001.JPG (50.52 KB, 下载次数: 358)

DSC_0001.JPG

DSC_0002.JPG (60.78 KB, 下载次数: 362)

DSC_0002.JPG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11:20 AM
尽管环境不是很理想,余工对器材还是很用心的,拉了音响专线,器材和脚架下面也加了挪威钉。

音响专线.JPG (52.35 KB, 下载次数: 358)

音响专线.JPG

脚架与解码器下面均装有SOUNDCARE避震钉.JPG (70.11 KB, 下载次数: 378)

脚架与解码器下面均装有SOUNDCARE避震钉.JPG

DSC_0015.JPG (45.16 KB, 下载次数: 362)

DSC_0015.JPG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11:23 AM
既然知道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好办了:我先是把两只音箱尽可能地往前移,离侧墙和后墙尽量远一些,特别是让右侧的音箱离开墙角是很关键的一步。接着把两只音箱做大角度内拗,让它们的轴线直接对着聆听者的双耳。一般来说,通过大角度内拗并朝向聆听者双耳来获得更多直达声、减少周围不良反射声的影响,再采用近场聆听的方式,是解决恶劣聆听环境音效不佳的一大利器。果然经此调整之后,余工的系统在低频的清晰度、音场的三维感都有明显改善,细节浮凸而又自然,洗练的线条感则让我领略到Diapason Karis音箱的实力。
接着我又把ECOSSEEXECUTIVE数码线替换下余工原来使用的DIY数码线,系统的音质立刻又再提升一步:声音更加宽松饱满,细节丰富之余又有一种润泽成分萦绕其中……

将右侧音箱尽量拉离墙角并作大角度内拗.JPG (57.89 KB, 下载次数: 358)

将右侧音箱尽量拉离墙角并作大角度内拗.JPG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11:32 AM
摆位前后的对比。上图是摆位前的情形,下图是摆位后的情形。

原来的摆位情况,音质仍有提升空间.JPG (51.12 KB, 下载次数: 372)

原来的摆位情况,音质仍有提升空间.JPG

DSC_0012.JPG (52.81 KB, 下载次数: 367)

DSC_0012.JPG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11:34 AM
为获得更佳的音质,我还向余工建议:在音箱后墙加一块羊毛挂毯;在聆听座位后面放一排毛公仔;侧面窗户的窗帘改用丝绒质地的。我当时只随便说说,想不到余工立刻付诸行动,并在“昌业音响”论坛上余工很高兴地谈了调整的效果,原文照录如下:“依据剑萍兄的指示,在网上定购了手工羊毛挂毯。下午到货,晚上立即将它挂在后墙上。一放音乐,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欣喜若狂’。原来一直都不很满意的交响乐已基本满意,情感张力也开始有了,《鼓诗》也可以听得下去。现在真的可以很舒畅地欣赏音乐了。”、“今天下午,见到小孩房里有个大毛绒狗,经商量把它放在自己书房的听音位置后面。随即听了柯岗的学生伊利亚•卡勒演绎的《帕格尼尼: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又听了由钢琴家拉扎尔.贝尔曼和小提琴家克里斯蒂安.费拉斯主奏,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怕影响小孩学习,所以音量放得较小。尽管如此,仍听得出音效的变化,最突出一点就是:声音变得更加‘干净’了。晚上,趁小孩回学校学习。听了名列‘三冠王’、由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演绎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号交响曲》。不知不觉,一口气把三部交响乐连续听完了,这在我的古典音乐听音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一般听完一首交响乐后总要歇歇,换换其它音乐)。这时,我突然悟到:Karis在演绎交响乐时,其情感的表现是既内敛又高贵的,人可以很容易与音乐的情感融在一起,又可很轻松地抽身出来,这一点我特别满意。小小的一个道具,竟有如斯变化,不高兴也不行了,值得喝一杯……”


作者: seanlee    时间: 2010-11-3 11:53 AM
强贴,不过JP只拍自家产品,没有拍拍设计师的PC,挺好奇的是设计师的PC是什么样的配置。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11:57 AM
好的,立刻就看看余工的PC。

DSC_0010.JPG (56.4 KB, 下载次数: 365)

DSC_0010.JPG

作者: seanlee    时间: 2010-11-3 11:59 AM
貌似TT机箱,不知配置怎样,嘿嘿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01:03 PM
这个可能要YSJ来回答才行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0-11-3 01:11 PM
一般玩PC HIFI的电脑配置不会太低。
作者: LG    时间: 2010-11-3 02:01 PM
“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更是多达97个版本!”

服了Y兄了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02:05 PM
像余工如此狂热而执着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在当今是越来越少了,那么他是否出生于音乐世家?余工坦然并不是这样的,他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一是出自天性,二是后天环境、甚至是际遇的影响。他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二胡,中学之后成了宣传队的文艺骨干。在80年他去武汉读大学的时候,首次通过收音机听到了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的演奏,以后他就固定收听这个节目并逐渐喜爱上了古典音乐,为此他还决定放弃对乐器的研究,全身心地遨游在古典音乐这片海洋之中。毕业之后,余工分配到武汉大学教建筑学,经济上的稳定也使他可以多买自己喜爱的唱片。有一次,出国朋友给他带回来了卡拉扬指挥的“贝九”,他一听,完全给震住了,直如“醍醐灌耳”——世上还有如此完美的演绎!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02:05 PM
自此之后,余工就把收藏的重点放在国外名家的专辑上。后来,九十年代初下海到了番禺之后更是令他如鱼得水,唱片收藏量急剧上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余工发现有些唱片很难买到,特别是一些老一辈指挥家像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等人的唱片。而这些老唱片虽然录音不佳,但其艺术性却是崇高的,其深邃而广博的演绎方式也是普通版本所难以比拟的。因此,余工认为卡拉扬是很幸运的——本身是一代宗师,巅峰期正好处于古典音乐的黄金时期,后来又得益于先进的录音技术让自己的杰作流芳于世,在当今浮躁的年代是很难再出像他那样的大师了。再加上余工又喜欢版本比较,普通的购买方式已是难以满足其要求。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余工发现了网络上其实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音乐资源,不仅有许多经典唱片可供下载,而且同一曲目不同版本也比比皆是,他可以很方便地随意“剪”出一个片断而作细微的版本比较,于是由2005年起他就开始玩起了PC HI-FI,从此一发不可收。
作者: jp    时间: 2010-11-3 02:08 PM
针对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古典音乐比较少的现象,我想让余工谈谈如何培养对古典音乐兴趣的问题。余工认为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官欣赏、感情欣赏、理智欣赏。

余工边工作边听音乐.JPG (50.03 KB, 下载次数: 332)

余工边工作边听音乐.JPG

作者: YSJ    时间: 2010-11-3 02:57 PM
原帖由 jp 于 2010-11-3 01:03 PM 发表
这个可能要YSJ来回答才行了。
不久前,因原来电脑的硬盘容量已有点紧张,又重新装了一部电脑(图片中的那部是旧的),先汇报一下目前这部新电脑的具体配置,然后再谈谈我对PCHIFI电脑各种配件的思考,请各位高手多多指教,
具体配置是:
电脑机箱:安钛克P183静音型机箱。
电源:ANTEC 安钛克 TPQ-850 80Plus 铜牌
主板:华硕 P7P55D(全固态电容、全封闭电感、带1394火线口)
CPU:Intel 酷睿 I5 760
内存:KingMax 2G/1333 *2
硬盘:希捷2T*4
显卡:七彩虹/逸彩9500GT CF(被动散热)
刻录机:先锋118CH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11-3 03:03 PM
最近我也在听小K。。。。。

现在很少看到认真的PCHIFI的帖子,期待。。。。。。。
作者: 杅山客    时间: 2010-11-3 03:33 PM
YST电脑的配置确实是高手 ,特点是静音和稳定 ,想必显卡也是静音版的
作者: jimmy_yip    时间: 2010-11-3 03:58 PM
强啊,特别是房间处理问题,又学习啦,多口问句,哪里的羊毛挂毯好?谢谢!
作者: YSJ    时间: 2010-11-3 04:34 PM
原帖由 杅山客 于 2010-11-3 03:33 PM 发表
YST电脑的配置确实是高手 ,特点是静音和稳定 ,想必显卡也是静音版的
显卡不带风扇,被动散热,完全静音。
作者: YSJ    时间: 2010-11-3 04:36 PM
原帖由 jimmy_yip 于 2010-11-3 03:58 PM 发表
强啊,特别是房间处理问题,又学习啦,多口问句,哪里的羊毛挂毯好?谢谢!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是网购的。
作者: 柴进    时间: 2010-11-3 09:05 PM
只不过再如何静音,电脑里CPU 和电源始终还是有风扇的。。

不过Y兄选了大功率,大品牌的电源很重要,对声音有提升。
另外全固态的大牌主板也对声音有好处。。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0-11-3 09:38 PM
能边享受音乐边工作是一种幸福!
作者: 杅山客    时间: 2010-11-3 09:41 PM
估计CPU的风扇也拆了,直接风冷
作者: bestforwarder    时间: 2010-11-4 11:25 AM
DA11用于PC HIFI是比较合适的选择,DAC1和HD10相对声音都直白了些
作者: jp    时间: 2010-11-4 11:34 AM
按照余工的理解,所谓“感官欣赏”,就是优美的旋律让聆听者感到悦耳动听,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对于刚入门的朋友,余工建议选择一些东欧民族乐派和乐器色彩较丰富、比较浅显的作品去听。因为东欧的文化背景和感情的倾诉方式与中国相似,比较容易获得聆听者的共鸣,像肖邦、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斯美塔那的作品都是很好的选择。而乐器丰富、叙事简单的作品则可选《园丁的女儿》、《快乐的巴黎人》等。
作者: jp    时间: 2010-11-4 11:36 AM
到了下一个层次“感情欣赏”,就是要求聆听者能读懂作品中的喜怒哀乐,让自己的思绪随作曲家的旋律共同游动。那么如何能较快地达到这一步?余工认为首先应从这四个人的作品入手:巴赫、莫札特、贝多芬、马勒。巴赫是音乐之父,他制定了古典音乐的规矩方圆。莫札特的作品反映出愉快的心境,其富有灵气和活力的特质正是一种童心的表现。贝多芬的作品则反映出成年人的追求、抗争和奋斗。而马勒的作品则是对生与死的思考。所以,由莫札特到贝多芬再到马勒,其实就是人类整个生命历程的写照。知道了这些特点之后再去聆听他们的作品,就相对容易把握其中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以此为基础,再去聆听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因为其他作曲家基本上都是处于与上述四位相近的年代,会以他们四位各自为“原点”再分别加入自己的风格,在表达方式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作者: jp    时间: 2010-11-4 11:39 AM
原帖由 jimmy_yip 于 2010-11-3 03:58 PM 发表
强啊,特别是房间处理问题,又学习啦,多口问句,哪里的羊毛挂毯好?谢谢!

一般装饰市场都有卖,关键是要够厚、够大。
作者: YSJ    时间: 2010-11-4 11:39 AM
作为纯PCHIFI,其电脑配置并不一定需要非常高档,即使是目前最普通的CPU等都已完全可以满足音乐的播放要求了,当然,若经常多工作要同时进行,CPU适当快些、内存适当大些是有好处的。另外,它也有一些特点,选配PCHIFI电脑时,我会较关注机箱、电源、主板这三大件。
作为PCHIFI电脑机箱,我关注的重点是:静音、避震、散热、机箱的结构设计与外观形状等。
电源我还是喜欢一些大品牌及较大功率的电源,它们良好的电源高压滤波电路设计及散热设计可保证电源的输出稳定,同时也使电源能达到超静音的效果。
主板是构建PCHIFIR的一个重要元素,主要还是要求工作稳定、尽量能减少主板内本身的电磁干扰,所以,大品牌(如华硕、技喜、微星。。。等)、采用全固态电容、全封闭电感的主板是我考虑的重点,另外,若主板本身带有1394火线口则会更方便。
作者: jp    时间: 2010-11-4 11:57 AM
年初YSJ选购EC和DIAPASON时和梁师傅的合影。


作者: 52巡警    时间: 2010-11-4 01:15 PM
好久米有见梁师傅,找个时间跟他老喝喝茶吹吹水。
作者: jp    时间: 2010-11-4 04:32 PM
至于“理智欣赏”则是最难达到的一个阶段。它要求聆听者不再受旋律、感情的影响,能够“跳出”作品之外,像读一本哲学书一样去看待一部作品,剖析出作曲家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聆听者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作曲家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观点、艺术手法的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资料。
音乐并不总是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要剥离出音乐之中的“文字性内容”就必须从博览群书开始,为此余工向我推荐了不少书籍,像《世界名曲欣赏》、《艺术哲学》、《外国音乐曲名词典》、《美学概论》、《傅雷家书》、《音乐圣经》、《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以及《莫札特传》、《贝多芬传》等。在这些书籍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本:一是1986年出版的柯民望撰写的《世界名曲欣赏》,书页已经发黄,但余工在上面所做的注释和读后感依然历历在目;二是法国人丹纳的《艺术哲学》,行家对它的评价是:“读者一定会被丹纳广博的学识、独特的思路、缜密的分析、精辟的见解所折服。而且,你会发现,原来艺术的本源是这样的。你会发现,阻碍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重重迷雾在渐渐散开。”这些书对于一般人来说是相当枯燥的,但余工能把这么多书反复阅读并加以探索,其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确实让人敬佩!

余工推荐的好书.JPG (75.01 KB, 下载次数: 286)

余工推荐的好书.JPG

作者: jp    时间: 2010-11-4 04:36 PM
当我让余工给古典乐迷提出更多建议时,他却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理由婉拒了。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余工听了那么多的古典音乐、看了那么多的相关书籍,怎么会说不出来呢?余工坦言,他以前确实能谈很多,例如推荐版本、对指挥家和演奏家的评点等,他当年都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但随着听的音乐和看的书越多,他反而变得越来越不敢说了,总是诚惶诚恐,生怕自己会说错。这是因为随着对古典音乐理解的加深,他就越能发现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也越能发现自己以前在音乐理解上的偏差和肤浅之处,好像是处于一种“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地。我认为余工说的是事实,但也有谦虚谨慎的成份,在此惟有祝愿他早臻化境,然后我再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去分享他的心得好了。
作者: 杅山客    时间: 2010-11-4 04:56 PM
境界越高,态度越谦虚,这是修养
作者: LG    时间: 2010-11-4 05:03 PM
坛内网友真正属于音乐爱好者少一点,而玩音响、听大众化音乐的网友却多一点
作者: jp    时间: 2010-11-4 05:06 PM
余工纯粹是将音响作为音乐的播放工具,而对音效反而不是其关注的重点。
作者: cooljack93    时间: 2010-11-4 06:03 PM
想问问,pc是如何接到解码器上的呢,usb ?IEEE ?还是什么呢
作者: jp    时间: 2010-11-5 09:08 AM
记得余工好象是用计算机的USB端口,另加USB-同轴转换器,然后接到HD 10上的,一般来说用同轴音质更好。
作者: cooljack93    时间: 2010-11-7 05:04 PM
想问问USB-同轴转换器哪个型号的
作者: YSJ    时间: 2010-11-7 06:59 PM
目前是用丽特U-S1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10-11-9 03:40 PM
ysj兄在音乐方面确实是很有些积淀的
作者: jp    时间: 2010-11-9 03:46 PM
FLIGHTJINN应该找个时间和YSJ来个煮酒论音乐呀,你们一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0-11-10 01:39 AM
非常精彩的好帖! 前几天很忙,直到今天凌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详细地看完。JP版每次家访后都会写一篇好文,向大家分享心得并介绍经验。感谢JP版和余工对古典音乐入门的解读,在下受益菲浅。余工对古典音乐的深刻理解及造诣、执着的钻研精神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10-11-10 09:17 AM
  请教一下YSJ兄,你是用主板的同轴输出到解码器的吗?具体需要怎么样设置呢?
作者: jp    时间: 2010-11-10 09:22 AM
爱乐兄过奖了。其实余工对音乐的理解非常深刻,收藏也非常丰富。这次访谈虽然有两个多小时,但我感觉还是意犹未尽,而余工也似乎未完全阐述他对音乐的理解。所以,有机会的话,我觉得应约上两三个音乐爱好者,在宽松、安逸的环境里,在美酒的熏陶下,来个彻夜长谈,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呀!
作者: YSJ    时间: 2010-11-10 10:57 AM
原帖由 中国爱乐人 于 2010-11-10 01:39 AM 发表
非常精彩的好帖! 前几天很忙,直到今天凌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详细地看完。JP版每次家访后都会写一篇好文,向大家分享心得并介绍经验。感谢JP版和余工对古典音乐入门的解读,在下受益菲浅。余工对古典音乐的深刻理 ...
非常感谢爱乐兄的赞赏,真有点承受不起的感觉了。
作者: YSJ    时间: 2010-11-10 10:58 AM
原帖由 fdxxy2007 于 2010-11-10 09:17 AM 发表
  请教一下YSJ兄,你是用主板的同轴输出到解码器的吗?具体需要怎么样设置呢?
   我是从USB=》丽特U-S1同轴转换器=DA11,原来的电脑装有黑金三声卡,曾比较过同轴输出、光纤输出、USB输出、USB=》同轴转换器输出。AB比较后我较喜欢最后者;故一直用到现在,原来所比较的同轴转换器是坚少让给我的不知什么品牌(可问坚少)的同轴转换器,后来换了丽特U-S1。按我想象,若是普通DAC,用独立声卡的同轴输出可能会更好。对于高级一些的DAC,估计用高级些的声卡用同轴输出比USB转同轴输出更好。
   USB转同轴不用设置,电脑会自动识别的。
作者: fdxxy2007    时间: 2010-11-11 03:01 AM
多谢YSJ兄赐教,看来我也不用主板上的同轴算了,  但我买的创新声卡还是插不下去,销售商恐吓我说剪任一根电源线都得不到保修。 我决定等过保修期再心安理得地剪掉那根万恶的电源线,现在还是先考虑一下老兄说的USB形式。

看图

001.jpg (187.45 KB, 下载次数: 361)

001.jpg

002.jpg (264.02 KB, 下载次数: 359)

002.jpg

作者: 登革热    时间: 2010-11-11 10:52 PM
那条电线果然厉害,居然可以这样拉!!
作者: 登革热    时间: 2010-11-11 10:54 PM
请教ysj, 目前用什么usb线接us1?

[ 本帖最后由 登革热 于 2010-11-11 10:55 PM 编辑 ]
作者: YSJ    时间: 2010-11-12 12:13 AM
原帖由 登革热 于 2010-11-11 10:54 PM 发表
请教ysj, 目前用什么usb线接us1?
由于U-S1的接口是扁口而不是通常的小方口,导致一些专业的USB线不能用,后来在网上**DIY了一条,该线比原机线稍好一些.

[ 本帖最后由 YSJ 于 2010-11-12 12:16 AM 编辑 ]
作者: 登革热    时间: 2010-11-12 09:41 AM
是啊,那个扁口不好,我问过丽特的那个小伙子,他说不出加强版了. 所以不能方便的享受更好的usb线.
在请教ysj,用什么软件播放ape,哪个版本好.怎么设置好?

[ 本帖最后由 登革热 于 2010-11-12 01:29 PM 编辑 ]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0-11-23 10:17 AM
有时间看来要向Y兄多请教了,目前本人也将收藏的CD逐步存放到了硬盘,正在考虑硬盘播放的问题。Y兄对音乐的理解,本人深表赞同。欣赏古典音乐其实没有想象的那样困难,也没有什么特定形式,会因为个人的理解和角度不同产生差异;所以初次接触音乐,能感受音乐的美感是最重要的,这和听流行歌曲没什么区别的。如:莫扎特的星星变奏钢琴曲,即使第一次听古典的朋友也会有所感觉,其不但旋律优美,还节奏明快愉悦,一般小朋友听了都会手舞足蹈,所以说古典音乐其实也是很通俗的,只是以前我们接触太少,了解不多罢了。因此,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时期等的了解是必需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格和流派问题。我很赞同Y兄的观点,多阅读相关的音乐资料,只有充分了解后,你才会懂得从哪个方向去欣赏和感知。至于,很多评论都会说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云云等,随着对音乐的深入了解,你会发现,这个思想内涵的话题会和个人观点、理解差别很大,当中或多或少都会夹杂有个人的情绪在里面,所以像Y兄此类对古典音乐涉足达到一定境界的朋友就深有感触了。由此也就引出出了很多版本之纷,这种偏好,完全和个人喜好和理解角度有关,所以不要完全相信于什么大师的评论,当然很多还是比较中肯的,所以作为参考意见是有益的。
    讲欣赏音乐,音效这个话题是不可能避免了。我原来也是一名音响爱好者,开始的精力基本上都用于音响的调试上,完全忽略了欣赏音乐,而是在听音乐。从我个人的经验,真正欣赏音乐,器材并非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前我是不听单声道录音的,有点底噪都受不了,非常注重于音效。现在只要不是太差的,我都能接受,如果只是专注于音效,你会发现会少欣赏了很多好的音乐。比喻Y兄提到的一些30/40年代的录音,其中不乏好的演绎,但录音效果是比较差的。所以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不应单单停留在器材的理念上,而应从音乐的感受上出发,这样听音乐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了。虽然器材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太差那也会影响音乐表达的,如:听钢琴音乐,没有一定水准的器材,播放出来的效果就会影响了你的听感,而间接得影响了你的情绪和判断。故相应的器材同样是必需的,所以要更好的欣赏音乐,在器材和音乐性之间应当找到平衡点,不要一味的盲目。
    以上个人浅见,借Y兄之帖,一抒己见,不正之处,请朋友们指正。
作者: 香槟    时间: 2010-11-23 02:34 PM
理性的赞同音乐三步论。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0-11-23 10:46 PM
很有深度的家访,对音乐欣赏的三段论分析很有意思。做个记号,改天好好学习下。
作者: jxjdz    时间: 2011-2-1 02:10 PM
好像 ysj  后来还 购入了  hegel 的解码器,是吗。。
作者: YSJ    时间: 2011-2-1 02:21 PM
没有购入了hegel 的解码器,与DA11对比后我个人还是喜欢DA11多些,最后升级到DAC202了.
作者: jxjdz    时间: 2011-2-1 02:33 PM
dac202  是不是 更贵。。。
这个牌子的 解码器,好像很有名啊。。。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1-2-2 11:58 PM
错过JP的HD10。。。。那个快枪手太彪悍了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