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固有思维所迷惑 |
作者:剑萍 出处:《视听前线》2009年6月 发表时间:2009-06-03 15:13:19 |
![]() 珠玉在前 在发烧历程中很容易形成固有思维。例如在某个场合听了某件器材好声,便认为这个牌子所有的器材都一定好声,反之亦然;还有就是认为某个牌子的音箱搭A功放好声,而对于B功放、C功放并没有实际搭配过,便凭自己的“经验”主观认为肯定是不合适的。我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和类似的错误绝缘,想不到最近还真的犯了一次错。![]() 对于“法宝”这款落地箱的搭配,我是非常谨慎的,先后做过多次试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应选ELECTROCOMPANIET PI-2;从与“法宝”价格相当的角度来看,则应选ELECTROCOMPANIET ECI-5。为什么会这样选呢?首先讲讲PI-2,这款功放售价一万多元,有100W/声道的十足输出,曾入选本刊2008年度编辑推荐名单。 PI-2 厉害的地方在于可以使“法宝”呈现“漆黑”的音乐背景以及有宽度和深度的音场;同时,PI-2能将交响乐的雄浑的气势、鲜活的跳跃感以及干净利落的节奏感表现得比较到位;播放爵士乐时,贝司和鼓的声音干净、结实、紧凑,让你发现来自英国的“法宝”其实也能把低频重播得相当逼真;在PI-2驱动下的“法宝”能再现透明生动的人声,质感致密,同样具有很高的像真度。而对于ECI-5,它具有更大的输出功率,为大电流设计,成名已久。我认为在两万多元这个价位里,它是最能表现“法宝”柔美一面的选择。在ECI-5驱动下的“法宝”对古典音乐的表现是内敛含蓄的,富有品味、颇有修养。给我的感觉是很宽松、流畅、自然,而且能够将古典音乐那种典雅、端庄的气质很好地表现出来,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水乳交融的气氛,可以真正打动聆听者,让你觉得古典音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由于这个结论我是花了很多功夫才得到的,而且一直是我自己独立在做实验,所以,我很珍惜这个成果,也对它非常有信心。后来当有发烧友问我“法宝”的搭配时,如果价格是在三万元以内的,我总是很肯定地向他们推荐这两款功放,而对其它产品基本不予以考虑。其间也有朋友询问用挪威HEGEL(音响哲学)H200搭配“法宝”可否,我也是“先入为主”地否定了。这是因为“法宝”在ECI-5驱动时,那种声音实在是太美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担心声音相对中性、率直的H200加入后,会削弱这种美感。由于这种固有思维的存在,虽然我没有实地用H200搭配过“法宝”,但仍主观地认为H200并不适合“法宝”。 ![]() 没想到会这么好 这次搭配试验除了HEGEL H200和RUARK“法宝”之外,还有作为比较对象的ELECTROCOMPANIET ECI-5,节目源则为HEGEL CDP 2A,CD机和功放之间采用平衡接法。首先上场的是ECI-5。我想将ECI-5和“法宝”营造出来的美感再重温一遍,以便和H200作一个比较。播放殷浩演唱的《红豆》时,感觉“法宝”出来的人声很饱满、很柔润,无论是人声还是二胡、吉他,都仿佛有一种滋润成份包裹其中。整体感觉是甜美、阴柔、滑溜的,不紧不慢,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ECI-5搭配“法宝”有此效果不禁让我为H200捏着一把汗。但实际的重播效果却让我松了一口气:在H200驱动下的“法宝”虽然不似用ECI-5那么浓郁,不过它也能再现出其它方面的美态,那就是——“宁静、细致、清新、清晰”。那么这样的声音会失之于淡而无味吗?当然不会,我可以很轻易地发现人声其实是带有适度的甜味的,这种甜味和声音中蕴藏着滋润成份无须刻意就可以感受得到,但同时又不会过分。我认为这种具有高透明度、相对中性的重播效果并没有削弱声音的感情气氛,在宁静、清纯的音乐背景下,演唱者那种“深情款款”的演绎方式一样可以点滴不漏地尽收眼底,试问这样的声音怎么会没有人情味? 在与ECI-5最擅长的“感性”进行过比较后,H200继续显示出它在其它方面的优点,例如声音的跳跃程度、音场的宽度和深度、音乐场面的宏伟程度,H200都要比ECI-5稍胜一筹,毕竟H200功率更大,阻尼系数也更高,对“法宝”的驾驭自然也更加轻松。特别在播放《黄河》钢琴协奏曲时,似乎还让我能感受到一些音乐之外的东西,要做到这点其实一点都不容易。这张《黄河》是由朝鲜人民共和国国立交响乐团演奏,中央电视台录音棚首席录音师李小沛先生亲自担纲本碟后期母带处理。“法宝”在H200的驱动下,一开声便营造出庞大而透明度高的音乐画面,这点是我原先没有预料到的,让我可以发现不少“法宝”以前不曾展现过的优点。在《黄河船夫曲》这一乐章中,“法宝”能再现出铿锵而跳跃的钢琴声以及绵密而鲜活的弦乐群,对于一款英国的音箱来说并不容易做到,这显然是得益于H200的加入。及至《黄河颂》这一乐章时,大而实在的钢琴发出深情的鸣响,朝鲜钢琴家那种庄重、严谨同时又充满虔诚、圣洁的演奏方式,让我重新遇到了“久违的革命激情”。可以说,在当今商品化的社会里,能听到如此“革命化”声音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想想现代人演唱的《东方红》与五、六十年代的人会有多大的差异,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了。艺术的表达方式总是和社会大环境紧密相关的,而朝鲜目前的社会状态决定了他们的艺术工作者能以比较“革命化”的方式去演绎《黄河》,相信这种演绎方式也更加贴近作品所想表达的意境。在这里,我再次要感谢由于H200的加入,可以让“法宝”以一种“更大气、更透明”的方式去播放音乐,从而让聆听者能更容易地“解读”出音乐背后隐藏着的东西。 同样还是这个原因,也使我发现朝鲜人民共和国国立交响乐团在演奏《保卫黄河》这一乐章时的“拘谨”,是由于对当时中国的形势理解得不够深刻?还是因为不够熟练导致不能任意挥洒自如?总感觉钢琴部分不如朗朗版本那么狂野奔放、畅快淋漓,在表现中国军民那种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抗日精神时总觉得有所保留,不够激昂振奋,不能不说这是该版本的一个遗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演奏下一首《鲁丝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时,由于这部作品基本上是交响乐团的必练曲目,所以朝鲜人民共和国国立交响乐团在演奏上显然要比刚才熟练得多,显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与此同时,H200凭着良好的洞察力,通过“法宝”向聆听者表明——《鲁丝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和《黄河》钢琴协奏曲两者在混音状态上是完全不同的。 结论 ![]() ![]() |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