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以英国,德国,瑞士,美国HIFI器材的特点教你怎样玩HIFI
[打印本页]
作者:
TAOGE
时间:
2010-9-6 03:50 PM
标题:
以英国,德国,瑞士,美国HIFI器材的特点教你怎样玩HIFI
在购买音响器材前,大家一定要先确定自己喜欢什么风格的声音。
民用发烧器材在早期是有一定地域特点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特点越来越不明显,分析一下,早期的器材地域特点还是很有意思的。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无线电技术发展很早,他们的录音设备非常好,许多早期的模拟录音设备现在还在服役,而且口碑极佳,价格也非常昂贵。英国的发烧器材声音中规中矩,你可以认为这是褒义,也可以认为是贬义。说好听了就是声音平衡,不好听就是没激情。英国的器材声音一般相当平衡,能量分布呈金字塔形状,很适合播放古典音乐。但是我接触过的大多数英国器材低频的冲击力不强,播放现代音乐没有爆棚的感觉。如果说要爆棚,恐怕没有一个国家的器材比美国在这点上做的更好了。无论是美国的发烧器材还是美国的发烧唱片,在细节和动态上都表现的很夸张。这和美国的文化有很大关系,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没有欧洲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追求一些刺激的东西也很正常。美国的音响展上,厂商作为展示的时候基本也都选用的是一些很爆棚的曲目。Wilson Audio的音箱在我看来更适合作为HIEND级别影院系统,而Wilson在杂志上的广告基本也是作为影院宣传的。美国的发烧唱片公司,比如Chesky录制的唱片,给人感觉丰满毕露,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总之,美国的器材,和他的国家一样,霸气十足,但是缺乏底蕴,播放古典音乐听着总是不那么对味道。一些廉价的器材听起来感觉就是侵略性很强,完全是感官刺激。
瑞士是一个出产HIEND品牌的国家,像FM Acoustics,Nagra,Weiss这些顶级HIEND品牌都出自瑞士,而这三家都是做录音设备的,而且都是极其响当当的牌子。老牌的瑞士器材秉承了英国器材平衡的特点,但是比英国器材大气而且精致。这种听觉上的愉悦和这些器材极其过硬的测试指标是不无联系的,上述三家公司的任何一款产品拿出来测试,都会让你感叹瑞士的技术的实力。瑞士的HIEND品牌发烧级器材在工艺上的考究也秉承了瑞士手表的传统,极其精美,让人叹为观止。距离瑞士很近的欧洲另一大国家德国的音响器材就没有这么好了,虽然德国器材声音也十分出众,但是显然不如瑞士那么精致,平衡。无论是柏林之声还是MBL,虽然解析力都很高,但是乐器的质感和临场感均稍逊一筹。德国器材的声音感觉上都是绷的紧紧的,弹性很好,分析力很高,但是松弛度不好。听柏林之声的全套器材,定音鼓的尺寸缩小了好几号,而且余音全部淹没,感觉十分遗憾。而德国的专业器材厂生产的设备虽然好一些,但是仍然带有相同的味道,比如ADAM的音箱系统。有趣的是,如果将时间倒退几十年再看的话,德国的专业录音和公共扩声设备都是极其出色的,EMT的专业设备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大录音棚中服役。Klangfilm的剧院扩声用放大器和老Telefunken的钴磁扬声器单元在现代拥有众多追捧者。时代是发展的,德国的音响器材现在的声音风格虽然在我感觉不如以前,但是仍然拥有大量的追随者。
对于其他国家,比如北欧,法国,意大利,日本的器材的声音特点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这里要再次声明的就是目前HIFI器材不同国家的地域性声音特点正在越来越淡化,以上也仅仅是举的简单的例子,不可作为概括的定论,特例总是存在的,况且现在很多发烧器材都是OEM或者ODM生产,品牌的注册地已经不能作为任何参考依据,就此问题进行争论没有任何意义。此外,还是回到前面说的,主观评价因人而异,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只有客观的测试结果才能作为公认的依据。
一直以来,搞录音的都很鄙视发烧友,发烧友也对录音设备毫无兴趣。对于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去探讨是很有意思的。在现代这个社会,发烧友大部分都完全不懂设备原理,许多人对什么是正确的声音完全没有概念,玩音响仅仅是一个乐趣,调系统也是按照自己喜欢的声音调的。而对于录音设备,尤其是HIEND母带级设备来说,所要做的就是最真实的还原记录媒体中的信息,不能添加和丢失任何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好听的声音并不等于是最真实的声音,也就是说好听和低失真不能划等号。作为发烧友,他们需要的是好听的声音,用于满足自己的主观要求,满足审美的需要,而对于录音工作者,要求的是真实,精确。我们经常听发烧友形容自己的系统中频如何温暖,而录音工作者很少提及这个,除了那些完全是为了增加失真的电子管通道条来说,评价一个设备是否优秀的最终的指标是这个设备声音是否通透。
对于一个常年从事录音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录音师,他可以在一个很低失真,细节保留完整,非常干净通透的系统中,利用各种效果器,如均衡,混响等配合房间的环境声学特点对系统的声音进行调整,做出符合审美需求的声音,也就是发烧友所喜欢的那种声音,当然了,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而对于发烧友,即不懂技术也不懂设备,如何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声音呢?他们只有通过不同器材的搭配,通过线材所具有的声音特点来达到自己的要求。虽然我不能说后者的方法最终获得的结果不如前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后者的方法没有前者主动。
关于线材,有必要说几句。线材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给发烧友设计的,世界上99%的录音棚中根本没有贵价的线材,最常用的就是Mogami,加奈美,Gotham这些牌子,剩下的1%基本是收了钱,给线材厂家做推广,这样卖线的厂在卖的时候可以堂而皇之的说某某录音棚采用的是我们的某某线材。所有发烧级成品线材都是对原始信号进行了修改,在某些频率上进行衰减或者提高,从而对声音产生变化,达到发烧友调味的用途,而对于录音设备来讲,理想的连接线就是0损失传输。至于某些发烧友说某某高档线材换上去之后什么“高频瞬间改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什么“细节比原机线多出百倍”,说句不好听的,都是瞎掰,完全是因为听觉心理学的作用。那些线材对某些频率进行了衰减或者提升使得一些频率的信息在听觉上凸出,人耳主观上的感觉发生了变化。物理规矩不可能打破,导线不可能增加原始载体中记录的信息,只能丢失,越来越少。发烧线材的存在是为了发烧友调味工具,就好比做菜的调料。同时,同档次的线材的价格比同定位的CD机,功放,喇叭这些便宜多了,发烧友可以不动大件,花相对少的钱来换换味道,免得长期听一种声音产生审美疲劳。对于录音师来说,只要有足够的经验,仅仅通过一个均衡器就可以模拟一款发烧线材的声音,只是有些可能很快就能实现,有些要用一些时间。对我来说,德律风根和大盾电子管的声音差别就可以通过一个均衡器来模拟出来。这个问题…不多说了,否则都说明白了就没意思了:)
对于HIEND母带级录音设备,技术指标的要求是极端严格的,说句不好听的,90%的发烧器材(极少几个HIEND品牌除外)从技术指标来看,连给人家擦鞋都不够。当美国的母带工程师在分析两款母带设备因为低于基频-120DB的某些失真成分对声音产生的影响的时候,目前仅有的能对器材进行客观评价的发烧杂志:Stereophile,却在测试中对着AP测试的结果,煞有其事地说-100DB的失真已经是可以忽略了(inaudible)。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根据我的观察,所有HIFI级和大多数HIEND级别民用器材,对声音有一定程度的染色,他们都带有明显的自己的声音特点。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HIFI厂商研发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出无音染的设备,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满足发烧友的需要:有一定的失真,有自己的特点,满足调味的需要。而剩下的一些HIEND级别器材,要么是失真度极低,比如Boulder,比如Halcro,要么就是对听觉心理学有一定深入研究,知道何种失真是好听的,何种是不好听的,并且根据需要做出具有自己声音特点的器材,这就比如KONDO。对于Boulder,Halcro这些NB品牌,他们的产品则能满足母带级录音设备的要求,注意,仅仅是满足而已,并不是说他们就有多么优秀。对于民用发烧系统,所谓的系统声音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搭配,也就是这个原因:搭配不好,不符合听觉心理学中愉悦人的声音的特点,自然难听。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环境声学,99%的发烧友会对一根线,甚至一个器材架子,甚至CD机下面垫的象棋子对声音的影响津津乐道,却不知道自己房间的声学条件如何。一个没有经过正确声学处理的房间,如果测一下,恐怕吓死人,某些频率塌陷10db,某些频率拱起10db估计是常有的事情。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耳朵,估计完全不可能发现问题的所在。而不同品牌的音箱,线材因为频率响应曲线的不平直,与房间配合或者不配合,刚好提现出了所谓的“搭配好坏”的问题。环境声学这牵扯到了一个另外一个很深的问题,录音棚需要什么样的声学特点,家用回放应该如何,小房间怎么调整,大房间如何调整,这就是又一个复杂话题了。
声明是搬来上传的,不是本人原创!希望能帮一些迷茫之中的烧友一些启发
作者:
轻舟已过
时间:
2010-9-6 04:12 PM
好文章,顶起来
作者:
TAOGE
时间:
2010-9-6 04:13 PM
作者:
jimmy_yip
时间:
2010-9-6 04:40 PM
受教了,谢谢!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9-6 05:03 PM
好文章学习了
作者:
TAOGE
时间:
2010-9-6 05:10 PM
作者:
杅山客
时间:
2010-9-6 05:15 PM
作者:
海马
时间:
2010-9-7 10:37 AM
的确不错谢谢
作者:
37.8度
时间:
2010-9-7 08:59 PM
好文章,学习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