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收集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相关的唱片 [打印本页]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3:29 AM
标题: 收集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相关的唱片
贝多芬D大调,柴可夫斯基D大调,勃拉姆斯D大调,门德尔松E小调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几部作品就是古典主义时期小提琴协奏曲的巅峰之作,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是音乐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曲目。
   以下,用自己闲散的时间收集一下与此相关的唱片,希望能给一些朋友在购碟时提供一些帮助。同时,在以四大小协为主的情况下,也会提及一些其他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3:56 AM
先来看一张低价的四大小协合集
DG双张,收录了全部四大小协,可惜演奏者不是同一人。演奏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的是著名的米尔斯坦,而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却是祖克曼,虽然名气不小,但是这张CD被评为三星带花的原因却是因为米尔斯坦。不过,这个唱片因为价格低廉,可以作为熟悉曲目来用。
这张DG画廊版收录了米尔斯坦的柴可夫斯基及门德尔松小协,从收藏角度来考虑,这张似乎更好一些。因为DG画廊快绝版了。

飞利浦的小双张,格鲁米欧演奏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也是即将绝版的唱片了,格鲁米欧的四大小协整个表现舒缓细腻,情感丰富,只是听勃拉姆斯小协时感觉没有海菲兹的过瘾。可能是个人口味问题了。这个也是三星带花!

不得不提的两套唱片:



海菲兹演奏四大小协画像版。这组唱片和下面提到的唱片在曲目上的组合有不同,而在录音方面我更倾向于后者。



海菲兹的速度飞快,那是很有名的。听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小协就很过瘾,但是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的小协总感觉没有米尔斯坦的DG画廊版温柔浪漫。虽然是三星带花的版本,我自己却是分开买的,勃拉姆斯和贝多芬选了海菲兹,老柴和门德尔松选了米尔斯坦。

下面提到的是另外一个著名的版本,SONY邮报版:



斯特恩的这个版本也是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的最著名。当然,作为收藏欣赏比较来说,这套唱片也是不应该舍弃的。

以下这套是帕尔曼在EMI的录音,但是基本上也是找不到了,发上来做个参考吧:
柴可夫斯基
勃拉姆斯
门德尔松
贝多芬


以上这些是同一人在相同唱片公司的录音,音色和技巧方面比较容易好对比一些

贝多芬斯特恩.jpg (34.18 KB, 下载次数: 703)

贝多芬斯特恩.jpg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4:00 AM
标题: 谢霖演奏的四大小协
谢霖的四大小协横跨了三家唱片公司,飞利浦,BMG,MERCURY
想要收齐也是比较困难了!
谢霖的演奏比较质朴,速度方面和米尔斯坦差不多,只是录音质量就见仁见智了:

水星版,收录了门德尔松的小协以及舒曼的小协。最难得的是舒曼小协这个曲目并不好找,印象中好像还有一张克雷默和阿格里奇在TEDIC的录音收录了舒曼的小协。


飞利浦的SOLO系列,音质还是很好的,同时收录了贝多芬的2首浪漫曲,指挥已经换成了海丁克。

BMG后来被SONY收购,但是我却没有看到SONY再版这张唱片!除了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还收录了拉罗的作品。不过音质我觉得还是比不上之前提到的。

谢霖在飞利浦的经典演绎,勃拉姆斯,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由海丁克指挥。这是早期的PH唱片,音质好,就是绝版多年。

谢霖演奏勃拉姆斯小协以及哈恰图良的小协。出自MERCURY(水星)公司。

亨里克·谢林(Henryk Szeryng,1918年9月22日-1988年3月8日),当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墨西哥籍波兰。五岁学钢琴,后迷上了小提琴。幼年的演奏给著名小提琴家勃·胡贝尔曼留下难忘的印象,遵照他的提议,被送往柏林随名师学琴。1933年在柏林首次公演,后又去华沙等地演出。在巴黎随那·布朗热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48年起在墨西哥音乐学院任教。此后去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奏。他知识渊博,懂七国语言,演奏风格高雅、安详,充满美感,被誉为真正拥有“古典的心灵”。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有很深的研究,享有“权威”的盛名。

  亨利克·谢林(1918年9月22日-1988年3月8日),波兰裔墨西哥小提琴家。

  谢林出生于波兰Zelazowa Wola,自幼在柏林师从著名小提琴及小提琴教育家卡尔·弗莱希。1933年,以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其个人首场演出之曲目。1933年至1939年,在

  巴黎师从娜迪亚··波朗瑞(Nadia Boulanger)学习音乐作曲。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通七种语言的他作为译员服务于波兰流亡政府,并在世界各地为盟军部队举办演奏会。在一

  次墨西哥城演奏会后,他接受了墨西哥大学的邀请,主持该大学的弦乐系。1946年加入墨西哥国籍。

  从此他热衷于教学,直到1954年才重开演奏会。1954年,他在纽约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他在世界各地频繁演出。为了表彰他对墨西哥的贡献,该国政府特别授予他外交官身

  份。1988年,他在德国卡塞尔旅行演出期间逝世。

  他的演奏以成熟、简朴、忠于原作闻名。他曾与另两位大师皮埃尔·富尼埃和阿图尔·鲁宾斯坦组成三重奏组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17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4:22 AM
标题: 大卫 奥伊斯特拉赫
大卫的演奏无可争议,但是很多都是历史录音
这张大禾花的双CD,第一CD的巴赫小协以及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的小协录音和演绎是很好的。2CD的贝多芬是历史录音

这张是非常有名的明盘,奥斯特拉赫演奏布鲁赫第一以及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录音演绎俱佳

现在这个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版本不行,如果遇见天使版,那就是撞大运了
历史录音。。。。。。。。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大卫,1908年生于俄国的敖德萨,他的父亲是具有犹太血统的音乐爱好者,母亲则是歌剧院的合唱队员,在父母的熏陶、感染下,5岁便跟随著名音乐教育家彼得·斯托利亚尔斯基学习小提琴,12岁就开始登台演出,1926年在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19岁那年得到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邀请,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他的协奏曲,使大卫很快就在国内取得声誉。1934年大卫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任该校教师,这时他才26岁,他还与钢琴家奥波林合作举办奏鸣曲音乐会,两人又与大提琴家克努舍维茨基组成三重奏团到欧洲数个国家巡演,而他个人演出的曲目几乎包括所有古典和现代最优秀的小提琴作品,遗憾的是克努塞维茨基过早地去世了,从此,心灰意冷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不愿意再与任何人合作,因为与别人合作,他始终找不到与克努塞维茨基一起合作时的良好感觉,就这样,他在后半生中再也没有演奏过三重奏。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作品

  大卫有着非凡的音乐才能和高深的艺术修养,以充满诗意般的抒情性演奏见长,有着惊人的表现力和精深的技巧,演奏风格纯朴庄重,富于热情,能使音乐达到十分高超的艺术境界,他那甜美、纯净的音色和激动人心的感情,强烈地打动着听众的心灵,被誉为是“莫斯科的帕格尼尼”,并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和斯大林、列宁奖金。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同时代的很多作曲家都将自己的作品题献给他,如米亚斯科夫斯基、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的小提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奏鸣曲等。大卫还善于指挥,1972年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莫扎特协奏曲全集,除独奏外,他还兼任指挥,特别是他为儿子的演出所指挥的乐队,被人们传为佳话。

  1955年他买下"冯塔纳伯爵",在他所拥有多把斯氏名琴中。"冯塔纳伯爵"是他最珍爱的一把,这把琴与奥伊史特拉赫一起参与了许多音乐会及录音,也伴他渡过了音乐生涯最辉煌的年代。目前,"冯塔纳伯爵"成为意大利收藏家彼得隆戈(PaoloPeterlongo)家族所有,并经常出借给优秀小提琴家,如乌扥乌季(UtoUghi)、意大利顶尖"音乐家合奏团"乐团首席玛丽安娜席尔布(MarianaSirbu)等人。1945年,奥伊斯特拉赫出访日本和美国,获得巨大的成功。在美国,著名艺术大师克莱欺勒、弗朗西斯卡蒂、埃尔曼、斯特恩、米尔斯坦等人都赶到卡内基音乐大厅聆听他的演奏。他见到了自己年轻时代的偶像、小提琴巨匠克莱斯勒,并为能博得他的称赞而引以为荣。

  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具有深不可测的情感内涵,那种热情、博爱的精神,使他的琴音具有声无限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位法国小提琴家曾说:“奥伊斯特拉赫是我一生听过的最完美的小提琴家,这种完美不仅由于他的技术足以和海菲茨匹敌的缘故,尤其难得可贵的是这种技术已经完全溶化在音乐之中。他的演奏是多么地诚挚而高尚啊!他的演奏经常表现出宏伟壮观的气魄,那雄浑的力度会打开每一个听者心灵的大门,他的音色时常流露出柔和和温暖,如同深情的阳光一般。他的演奏气质中具有一种悲剧的力量,将蕴含在俄罗斯民族心中无数世代的独特的心灵感受传达了出来。他的演奏中那种“悲天悯人”的巨大同情心使他的琴音挖掘音乐本身最深处的深刻的人性善的信念,这是非具备最博大的人性的人所有能及的。1974年10月24日,奥伊斯特拉赫病逝于阿姆斯特丹,终年66岁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44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4:34 AM
标题: 米尔斯坦的四大小协
米尔斯坦在刚才提到了他的DG画廊系列,收录了柴可夫斯基和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
而勃拉姆斯和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收录在EMI的唱片里,而且又是历史录音



下面这张是SONY的,还收录了西盖蒂的贝小协。不过曲目又是重复的


在他去世后,《纽约时报》发表的讣告说:“米尔斯坦是他那个时代中最接进完美的小提琴演奏家。”但是,米尔斯坦这个名字在听众中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无论过去和现在,这都是小提琴界一件悲哀的事情。米尔斯坦是一位不向被商业化屈服的音乐家,他深居简出,对成为名人的欲望感到厌恶

另一个经常被人们所忽视的事实是,米尔斯坦的职业艺术生涯长达72年。从他于1915初次登场同作曲家合作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协奏曲,1987年最后一次音乐会同纽约爱乐(指挥Erich Leinsdorf)合作贝多芬协奏曲。之后米尔斯坦因手臂受伤而结束职业生涯。若非如此,他的演艺生活会更长

米尔斯坦于1903年12月31日出生于乌克兰黑海边上的城市奥德萨,他是七个孩子中的老四。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本身并没有音乐背景(不象海菲兹,其父是一名狂热的小提琴手)。海菲兹于11岁举办独奏音乐会,而当时(1912年)7岁的米尔斯坦刚刚开始练习小提琴——米尔斯坦不是一名儿童天才。

  米尔斯坦的琴声十分独特,其贵族化的质感使听众充满敬畏,这种音质被描述如银铃一般,但由于50年代的录音技术所限,这种声音被表现得过于尖锐刺耳,对于听众来说太具穿透力。基于这个原因,听众对米尔斯坦的演奏颇有微词,并有些人排斥他,其对音准的表现技巧和准确性被称为海菲兹后第二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牺牲了一点点声音的表现来抒发其情感。他对于琴弓的驾驭也对此有帮助,被称为“弓之王子”也不足为奇。米尔斯坦对于揉弦表演不属于20世纪,只有上个世纪小提琴家约阿希姆那一代才有这种技法。通常米尔斯坦演奏时不使用过多的揉弦,他的方式是在高潮时用极高的频率扩展弦的震动,而平时的演奏则多使用滑奏。一般的小提琴手用琴来表现多愁善感,但米尔斯坦则用琴来显示崇高的思想,所以他也被称为“小提琴的贵族”。这种区别语言无法表达,只有听他的演奏才能感受到。


米尔斯坦的第一位名师是斯托利亚斯基(他也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老师)。米尔斯坦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拒绝被老师所左右。1915年米尔斯坦被邀请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协奏曲以庆祝作曲家50岁生日。在米尔斯坦的自传《从俄罗斯到西方》(SolomonVolkov代笔,Limelight出版)中有这样记述:“在第一次彩排时,我按自己的路子来演绎这部作品,显而易见我有点喧宾夺主,完全无视作曲家的存在。格拉祖诺夫从他的眼镜上方注视着我,喃喃自语道:你不喜欢我所要表现的方式吗?如此我才开始按作曲家的本意来演。但在彩排结束后,格拉祖诺夫对我说:你怎么想的就怎么演吧!因为我觉得你的方式比我的要好。”

  斯托利亚斯基充分发展了米尔斯坦的天份,1916年把他推荐到富有传奇色彩的奥尔教授门下(海菲兹的老师)。教授十分高兴的辅导米尔斯坦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习(其时该学院的院长是格拉祖诺夫)。但是,米尔斯坦本人对奥尔的评价并不高。在一次接受访问时,米尔斯坦表示:“你们听到的伟大的老师的事不过是无稽之谈……奥尔根本算不上是老师,他只会挑选根本不需要他的学生。”在另一次访谈中,他又说:“我不认为奥尔教授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学习的周围有一种氛围,这么多有天赋学生,在这里从同学中汲取的东西要比从老师那里要多。”尽管如此,米尔斯坦还是承认在此的生活是此生中最快乐的,还经常回忆起这个城市高贵的氛围。

  米尔斯坦在1945年得到一把由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Goldman。此琴伴其一生的时光。他把此琴重命名为Maria Teresa,其中"Maria"指他的女儿,而Teresa指他的妻子。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来临,奥尔离开俄罗斯,米尔斯坦回到家乡。从此他开始了职业生涯。十月革命席卷全国,开始米尔斯坦不觉得生活有任何变化,后来他在基辅遇到钢琴家霍洛维兹1921年二人在全国展开演出,主要是一些俄罗斯风格的协奏曲,这时他们被誉为“十月革命的孩子”。其中最令人铭刻在心是彼得堡音乐会,最后米尔斯坦又一次登场同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演奏其协奏曲,而霍洛维茨演绎了李斯特的作品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协奏曲。

  米尔斯坦的事业的转折点是Leon Trotsky邀请他和霍洛维兹赴欧洲演出,名义是“要让他们(西欧人)知道我们对待艺术的态度”。那时米尔斯坦从没有想到此行将永远离开故土(霍洛维茨于1987年回国)。从此米尔斯坦在欧洲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并跨过大西洋到达南美。尽管他同许多大指挥家如Mengelberg, Furtwangler, Knappertsbusch,Muck一起演出,但直到他在维也纳的登台后才开始为公众所注意,那一次的观众包括Arnold Schoenberg, Alban Berg, Karl Aeus Hartmann 和评论家Julius Korngold。他们对本次音乐会都大加褒评。

  1926年夏天米尔斯坦拜访小提琴家伊萨依。伊萨依对他说:“你的帕格尼尼巴赫都演得不错,你还想得到什么呢?”但米尔斯坦还是与伊萨依学习了几个月。事实上他没有从技巧上得到什么,离开巴黎时他得到了灵感。1928年米尔斯坦在美国第一次登台,演出戈得马克的第一协奏曲,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交响乐团协奏。二次大战中米尔斯坦得到美国公民权,此后他侨居伦敦和巴黎。晚年米尔斯坦执教于朱利亚音乐学院和苏伊士音乐学院,但社会影响没有梅纽因大。他的教学原则是:”我从不用我的方式来刻画他们,不教他们怎么演而教他们怎么想。”阿卡多和Friedman都曾受到他的指点。米尔斯坦82岁时在斯托克海姆演出了他最后的独奏音乐会(他也没有想到)。本次音乐会被名为"Master of Invention",此时是1987年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20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2:11 PM
标题: 穆特
对于穆特,之前看过JP上传的一篇描述穆特的音乐文章。其实穆特那张有名的卡门幻想曲是很不错的,只是她的演奏可能没有完全遵照传统,使得大家对她的看法褒贬不一。我觉得,其实要理性看待。穆特的技术已经到顶尖水平了,在演奏方式和感情投入上有自己的想法这也不足为奇。如果大家都演奏的千篇一律,还有什么可比性呢?其实,主要还是听众的取向决定了对演奏者的评价。一为传统派,二就是喜欢尝试新鲜的革命派。怎么听都无所谓

贝多芬小协
柴可夫斯基小协
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小协,这个事DG特别的大师版。
这一张勃拉姆斯的小协很有意思,收录了勃拉姆斯的大提琴


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德国小提琴演奏家。1963年6月29日出生于南德意志巴登的莱因费尔顿(Rheinfelden, Baden)。早年曾随赫尼希伯格(福莱的学生)学琴。七岁获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赛中获胜。赫尼希伯格逝世后,穆特考入阿伊达·斯托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温特图尔音乐学院,并最终成为斯托基的学生。1977年随卡拉扬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次年再度与卡拉杨合作,初次在柏林演出。1979年获“年度艺术家”奖,并获德国唱片大奖(Deutscher Schallplattenpreis)。此后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1990年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1995年,波兰作曲家彭代雷茨基把作品《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献给她,在莱比锡初演,这次演出为她赢得了两个格莱梅奖。1997年12月曾来中国演出,在北京世纪剧院举行了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音乐会。独奏之外,她也经常参加室内乐演奏,曾与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中提琴家基奥皮纳组成三重奏,在各地广泛演出。

  穆特是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演奏家,性格热情,具有着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个性,这使她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品位的艺术修养。卡拉扬去世后,她的演奏向多元化发展,曲目不局限于德奥古典、浪漫等传统作品,而加强了近现代作品的比重,经常演出卢托斯瓦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莫雷(Norbert Moret)、彭代雷茨基和里姆(Wolfgang Rihm)等人的作品。

  穆特在从梅纽因、阿卡多、罗斯特罗波维奇等演奏家身上吸取了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曾被喻为成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

  她的职业演奏家的生涯起始于1977年,那年她跟随赫伯特.冯.卡拉杨参加了萨尔兹堡音乐节。第二年,她再次和卡拉杨合作,初次在柏林演出。从那以后,这位被卡拉杨称为"自梅纽因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在全世界的各大音乐厅取得了巨大胜利。

  作为一位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安妮·索菲·穆特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1985年她首次在俄国演出。1988年进行加拿大和美国的演出。1990年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行的"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安妮·索菲·穆特也经常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和其他国际音乐节。

  现在,安妮·索菲·穆特更关注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如Witold Lutoslawski, Norbert Moret, Krzysztof Penderecki和Wolfgang Rihm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她的节目单上。她计划于2000年在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举办自己的音乐节,以献给上个世纪的小提琴音乐。1995年,作曲家Penderecki把作品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献给安妮·索菲·穆特,在莱比锡初演。这次演出为她赢得了两个格莱梅奖项。

  1986/86年,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为她在小提琴教育上作出的贡献而颁发给她荣誉头衔。1979年,安妮·索菲·穆特时年16,被授予"年度艺术家",并得到了著名的"DEUTSCHER SCHALLPLATTENPREIS"奖,1991年,她再度得到了这个奖项。1983年,她成为牛津大学"莫扎特"音乐协会的荣誉会长。1996年,她成为波恩的"贝多芬"音乐协会的荣誉会员。

  安妮·索菲·穆特经常举行慈善演出,支持如美国的"Artists against Aids"、慕尼黑的一所治疗儿童癌症的医院,重建波恩的贝多芬诞生地,慕尼黑的现代艺术之门。安妮·索菲·穆特一直支助"鲁道夫.爱波尔"基金,该基金1987年建立,旨在欧洲帮助有才华的年轻小提琴家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42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2:35 PM
标题: 梅纽因
前不久在中央音乐台看了一部介绍梅纽因的纪录片。说是梅纽因在青年时并未注重太多技巧,而是更倾注于感情。上了年级后,技巧才日臻成熟。


这是一张在EMI时期的录音,收录了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小协以及莫扎特的部分小协。像这种EMI双星,性价比颇高。

富特文格勒也曾经和梅纽因合作过贝多芬小协,历史录音

在DG录音的柴可夫斯基小协,及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

梅纽因与富特文格勒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及双提琴协奏曲,难得的历史资料

EMI天使版的门德尔松及布鲁赫小协

梅纽因在众多公司都有录音确实难得,这张是在NAXOS的门德尔松以及布鲁赫第一小协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年4月22日—1999年3月12日)1916年4月22日生于美国纽约,父母是俄罗斯犹太人,梅纽因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据说梅纽因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有一次曾愤怒地摔碎了一把玩具小提琴

  在他4岁生日那天,梅纽因得到了一把真正的小提琴,从此开始了展现他音乐奇才的生涯。他7岁因出色地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而震惊乐坛。

  七岁时在三藩市公开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曲,一鸣惊人。 1927年,十一岁的梅纽因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如同一颗新星划破长空,从此名扬天下。1928年灌录第一张唱片。1932年7月15日,他获得了一个16岁孩子可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同埃尔加亲自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录制埃尔加的协奏曲唱片

后来得到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指点。埃尔加称赞梅纽因“是我见到的最了不起的音乐人才”。这位少年奇才从未上过正规学校。13岁确立了巡回演奏大师的声誉。他在世界各地举行音乐会,都是由一位家庭教师陪伴左右。19岁那年,感到身心疲惫的梅纽因暂时离开了音乐舞台。但是18个月以后,这位年轻的音乐奇才又回到音乐舞台,并且越来越充满信心。此后,他的足迹遍布全球,给世人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在他漫长的演奏生涯中,梅纽因的曲目几乎囊括从古典到现代的所有小提琴曲目,被称为小提琴音乐“权威的诠释者”。

  梅纽因1929年首次在德国担任音乐会指挥,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走到后台激动地拥抱他,发出了那句著名的感叹:“现在我知道天堂里有上帝了。”此后定期来到柏林交响乐团担任音乐会指挥。柏林交响乐团指挥埃尔马·魏因加滕今天说:“梅纽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第一位伸出和解之手的伟大的犹太艺术家


在他心目中,中国是一个令他神往的国家,一本德文版的《老子》已经伴随他50多年之久。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书籍之一。

  梅纽因曾3次来华演出和讲学,他的艺术和道德风范给中国音乐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后不久的1979年,梅纽因与中央乐团在民族宫剧场演出。作为那次演出的指挥,李德伦先生与梅纽因有过一段亲切的交往。“那次他演奏的曲目有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由我指挥,他自己还边独奏边指挥了莫扎特A大调第5小提琴协奏曲,他还与盛中国共同演奏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他在排练和演出时都十分认真,他尊重中国艺术家,和我们共同讨论如何达到最好的艺术表现。”李德伦记得,梅纽因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并有相当研究,他的琴盒里总是放着一本德文版的《老子》。

  在游览故宫时,他不断地向李德伦提出各种问题。那次访华之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20世纪80年代初,梅纽因邀请李德伦担任巴黎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1997年,梅纽因作为指挥家再次访华,带着他的得意弟子、中国小提琴家胡坤,与中国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这一次,他又到李德伦家重叙旧情,共进晚餐。李德伦以一对夜光杯相送。1997年来华时,他已经81岁,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给“国交”排练时,在指挥台上从不落座,每次自始至终都站着指挥。连很短的休息时间,他也和周围的人讲述着音乐和演奏上的方方面面。

  令很多人记忆犹新的是,他在北京音乐厅为中国交响乐团排练时,自始至终都在指挥台上站着指挥,从不落座。而在很短的休息时间里,他也总是和周围人讲述着音乐和演奏上的方方面面。那次音乐会演奏的曲目之一是埃尔加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65年前,16岁的梅纽因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在埃尔加本人的指挥下曾演奏过这部作品,时至今日,那个单声道录音至今仍是这部作品的最佳演绎;当天,梅纽因指挥中国的乐团,由其得意弟子、中国学生胡坤再次演奏此曲,乐响丰饶、情感充沛。

  时隔两年,1999年3月13日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中国交响乐团音乐会开始前,音乐厅负责人走上舞台,语气沉痛:“昨天,小提琴家、指挥家梅纽因大师去世了,他是中国人民十分熟悉和热爱的音乐家。现在我建议,为梅纽因大师的去世默哀一分钟。”在中国人民心中,梅纽因是一位带来美妙旋律的音乐使者,他的艺术风采永远留在了中国,凝固成北京音乐厅舞台上绚丽的记忆。

  60岁时,在为他举行的贺寿音乐会上,他一登场竟对着台下的听众来了个倒立,引来全场观众热烈掌声。

  人们问他:“练瑜珈对拉琴有什么好处?”他说:“瑜珈功可以让人的精神得以高度集中,但又处于非常自然而放松的状态。这样,你就不再紧张,不再刻意思考,那种自然的感觉会随着你内心的某个点而不断地增进和扩大。身体的机能和自信心也就会随之加强。这对身体,对拉琴,对一切都有帮助。其实,人们经常缺少的就是那种自然的状态。”

  战後和指挥家福特万格勒有过许多次的合作并留下不少经典录音前年EMI百年纪念就由这位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执笔写序言,EMI并为他庆祝80大寿。

  近年来,梅纽因作为著名的指挥家(室内乐为主)活跃在国际乐坛。他本来计划1999年3月5日指挥华沙交响乐团在柏林演出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但因支气管炎发作取消了一切演出计划,住进了柏林的医院,3月12日因为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2岁


一九五二年,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到日本演出.当时正值战后恢复时期,高昂的票价,使一般人望而却步.

  当时,有一位擦鞋小童,听说有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来日本演出,便说什么也想听听,可是口袋里却只有几个小钱,怎能进的场去,他借贷变卖想尽办法,好不容易凑够了买一张最便宜入场券的钱.此事很快传开,终被梅纽因知道.演出完毕,梅纽因到后排观众席找到那个擦鞋小童,不顾他衣衫褴褛,把他的小手握得紧紧的,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孩子羞怯地答道:"我什么都不要,只是想听您的琴声."梅纽因激动异常,热泪夺眶,立即将自已当晚演奏的那把贵重的小提琴赠给了孩子,并与他合影留念,二人依依惜别.

  三十年后,梅纽因再度来日本演出,禁不住强烈地怀念起这个当年的小知音,说什么也要设法找到他.可不知他是否还在人间?或流落何处?他拜托陪同人员想方法设法寻找.不几天,终于得知,这个当年的擦鞋小童,住在一家贫民救济院.

  梅纽因立即驱车来到贫民救济院,当他终于认出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就是他思念己久的当年的小知音时,止不住老泪纵横,两人紧紧拥抱.

  梅纽因从交谈中细知,这位贫病交加的中年人,三十年来生活拮据,还要赡养老母.母亲去世后,家中已无可变卖.有人曾多次出高价收购他那把视为珍宝的小提琴,但他坚决不撒手.此时他动作迟缓地从内衣口袋中摸出那张三十年前的合影,又取出那把珍贵的小提琴,然后慢吞吞的请求梅纽因说:"我什么也不要.但愿能再次听到您的琴声."梅纽因打开了琴盒盖,取出那把和他阔别了三十年的旧琴,调了几个音,满含泪水地拉起了当年演奏过的几个曲子.在场的观众,几乎都掩面唏嘘,擦着眼泪……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36 PM 编辑 ]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5 02:37 PM
多次看到J兄的唱片介绍,获益良多。那PH的格鲁米欧的买不到了,遗憾!请教RCA的海菲兹的演绎,LIVE STEREO和头像版那张更好点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2:53 PM
原帖由 myzcj 于 2010-8-5 02:37 PM 发表
多次看到J兄的唱片介绍,获益良多。那PH的格鲁米欧的买不到了,遗憾!请教RCA的海菲兹的演绎,LIVE STEREO和头像版那张更好点


PH格鲁米欧那张小协不要买所谓的海印版,那是绝对的高仿。运气好,可能在一些城市的高价唱片店还能找到,比如,出国前在重庆的新华书店花了130块买了一张PH的布鲁赫小协全集,阿卡多演奏。其实正价也就85块钱。但是由于飞利浦停产,DUO系列已经被炒到了130元,从网上购买加上运费,几乎要用掉150元,所以想来想去还是在新华书店买了。再不买可能连毛都没有了。

  说到海菲兹在RCA的录音,有画像版和大红签之分。我觉得大红签的录音更好一些,LIVING STERO始终感觉声音发闷。而且,之前我提到过,在曲目的组合上,大红签版的组合似乎更加合理一些。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一脉相承,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都是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顶级大师。而由海菲兹演奏的勃拉姆斯和贝多芬听起来是十分过瘾的。而门德尔松和柴科夫斯那张,我觉得琴声比较硬,演绎来讲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少了些米尔斯坦和格雷米欧那种浪漫细腻的感觉。所以,有条件,可以把海菲兹和米尔斯坦的两套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小协比较一下。我是更喜欢米尔斯坦的一些!
     说来也是运气,这次我买的海菲兹四大小协,竟然是美国首版,一高兴,就突发奇想来找一点四大小协的唱片。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3:10 PM
标题: 克雷默的四大小协
克雷默是我以前比较喜欢的一位小提琴大师。他演奏的伊萨伊的小提琴无伴奏算是此中经典的唱片了。其实应该排在穆特之前介绍,只是在寻找唱片的时候首先翻出来的是穆特的,呵呵,只能稍微委屈一下了


与哈农库特合作的贝多芬小协及浪漫曲,三星带花版本。这张唱片只怕早就绝版了

飞利浦版的贝小协,也是绝版

由伯恩斯坦指挥,麦斯基担任大提琴与克雷默合作的勃拉姆斯小协,双提琴协奏曲。
这张是伯恩斯坦指挥的勃拉姆斯小协,只是没有勃拉姆斯的双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这张唱片要注意看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与钢琴协奏曲和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非是门德尔松著名的E小调。大家购买的时候不要买错了哦。不过,从曲目上来讲,这的确是难得的一张。


吉东·克雷默(Gidon Kremer)1947年2月27日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在当地经过早年的训练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学习。1967年,他夺得比利时伊莉莎白女王国际小提琴比赛首奖,开始扬名。在苏联国内期间,克雷默曾经与女小提琴家格林丹柯结婚,两人共同参加 1970年的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格林丹柯获得第四名,克雷默荣膺金奖,夫妻双跃龙门,一时传为乐坛佳话。
  1980年,克雷默移居西方,开始在国际乐坛上频繁亮相。1980年EMI公司发行了一张他和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克雷默的表现中规中矩,完全按照乐谱上的标记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的左手十分灵巧,困难的乐段都能轻松自如地处理好,看得出来是经过了苏联学派严格的教学体系的训练。卡拉扬严谨庄重的态度也限制了他乖戾脾气的发作。几年后,他和伯恩斯坦录制的同一首作品就远不是这样。这两位酒神狄尼奥索斯颠狂的子嗣,在此醉态可掬。克雷默的运弓异常油滑浮动,据说这是他独家研制的"悬浮弓法",采用不常听到的奥尔写的华彩乐段更加深了新奇的感受。伯恩斯坦左呼右应,调配洒脱。这是一次痛快的合作,两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应该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演奏。但是今天听来再也不觉得兴奋,可见,新奇的试验还需要适当的场合才行。
  克雷默早在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学琴的时候,就热心于演奏当代作曲家的新作。如施尼特克(1934- )的作品当时在国外还少有人知。他来到西方以后,大力宣传这些作品,录制了许多精彩的唱片。他不是依靠演奏别人不再演奏的作品来寻求新奇、掩饰自己的个性不足。而是恰恰相反,越是新颖创新的作品,他演奏得越出众,个性体现得越生动。施尼特克的作品,他录有《第二小提琴奏鸣曲》(钢琴家加夫里洛夫弹奏得很精彩),从录音到演奏都令人叹服。这首乐曲的音乐语言有独创的特色。虽然肖斯塔科维奇的影响很鲜明;在技巧上,多了几分玩耍的感觉。从施尼特克写下的大量的提琴作品判断,他一定深谙弦乐器,而且对艰深的技巧表现很感兴趣。克雷默曾经录过一首施尼特克根据帕格尼尼的作品主题创作的变形曲,长达30分钟左右,各种新奇的效果,应有尽有,没有天生对这类技巧作品的领悟能力和持久耐力,根本忍受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折磨。施尼特克作品风格博采众长、变幻莫测,一般人会觉得跟上他的变化很困难,而这却正合克雷默的胃口。1988年音乐会实况录下的《大协奏曲第一号》是施尼特克综合风格的一个范本。这是巴洛克气息和现代精神的幻 听什锦,把维瓦尔弟和贝尔格拧在一起,听觉上你也许感到很兴奋,思想上却不免困惑不解。这部作品以前别人有录音,但谁也比不上克雷默这么耀眼光辉。施尼特克的第二、第三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克雷默也留有录音。这些都是为勇于进取的听众准备的佳肴。
  1988年4月,克雷默在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大厅录下了古贝杜莉纳(1931- )献给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奉献曲》。这部写于1979年一1980年间的作品采用了巴赫《音乐的奉献》中的一个主题,运用威伯恩的管弦乐技法予以配器。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在音乐上把两位给我最深印记的作曲家结合在一起。"这部作品采用十二音列技法写成,内容相当复杂丰富。克雷默对这类作品的悟性,在当代实为数一数二。
  1990年DG公司发行的巴托克和雅纳切克的小提琴奏鸣曲是克雷默个性与乐曲风格完美结合的范例。巴托克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作于1921年,是献给当时巴托克单相思的恋人达隆尼的,显露出成熟的巴托克风格。第一乐章开始处的写法有点德西的影子,钢琴的织体很复杂。感情内聚热度,外呈甜美。第二乐章是巴托克式纯洁的表白,这是拒绝一切怜悯之情的清高自在。第三乐章是个狂野奔腾的乐章,充满活力与动力,是民间舞曲影响和巴托克精湛技艺的绝妙结合。

  雅纳切克的《小提琴奏鸣曲》写于1919-1921年间,是同类作品中最具独创性的奇构。雅纳切克晚年热恋一位少妇,这是他热切的表白、温柔的抚爱、纯洁的心迹赤裸裸的展示。感情异峰崛起,突兀其来,上然不受成规约束,变化之大、投入之深达到惊人的程度。全曲由4个独立构思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以小提琴热切期待的呐喊开端,钢琴低声部连续强奏,暗示出悲剧性的色彩。悲伤的冲动与无奈的守望交替进行。第二乐章是温馨的抚爱伴以热烈的倾诉。第三乐章像是篇黑色幽默的乡间舞曲。第四乐章是精彩的总括。粗硕的表面下掩饰着一颗受尽痛苦折磨却永不疲倦的心灵美得令人颤栗的表白。克雷默和阿格里奇这位称职的搭档在此入情入境,活化出这两位作曲家情感深处的隐秘。这是一张演绎者本人都感到十分满意的唱片。录音也十分优秀。
  克雷默这样擅长现代作品,并不意味着他在古典领域就无所作为。1992年现场录制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音色美妙绝伦,感情充沛自溢。在这么长的篇幅中,很难自始至终保持这样纯美的声音。现在,把第一乐章处理成长河浩大的规模已成定式,克雷默一反其道,以更加活跃的姿态出现,颇显精悍。第二乐章神圣的静谧感尤其出色。第三乐章以轻快、干净的发育和织体来营造跳跃的气氛,更觉生动感人。克雷默继承了胡贝尔曼演奏这部巨著的精神。他采用改编自贝多芬为钢琴创作的华彩乐段。这张唱片是继施奈德汉之后的名演。
  从1985-1995年,克雷默和阿格里奇一起录下贝多芬全部10首小提琴奏鸣曲。这套唱片的录音非常好,两个演奏家的琴声十分逼真。在《A大调第二奏鸣曲》的开始,克雷默飘逸闪烁的进入,十分传神。
  作为一个无畏的探险家,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人。一个为遭受不公正对待的作品仗义直言的小提琴家,克雷默被许多评论家看成是二三十年代胡贝尔曼的当然继承人。两位小提琴家对纷纭复杂的时代都有异常敏锐的嗅觉,两人在不拘一格地处理音乐作品上同样具备惊人的胆识。克雷默在曲目的选择上比胡贝尔曼广泛得多,他不仅对新作品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而且对许多不常听说的小作品也倾注了同样的心血。从一定意义上说,克雷默是一位帮助我们跟上时代步伐的艺术家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39 PM 编辑 ]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5 03:24 PM
请问RCA的红签版本是否是RCA标志的红色那种,米尔斯坦那张DG双张录音什么都不错,感觉超值!上次在朋友那对比了60CD大包子里听的海菲兹那张画像贝小协和单张正价版没区别,J兄对比过吗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3:35 PM
红签版应该就是你说的头像版,而画像版则是LIVING STERO版。
米尔斯坦在DG的双张其实也就是柴和门的小协。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小协是由祖克曼演奏,经典性上还是欠缺了一些。所以我选择的是米尔斯坦的DG画廊版。

至于你说的60C中的海菲兹小协,应该是收录的大红签版的,所以和单张正价版比没有差别也属正常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5 03:43 PM
多谢答疑了,呵呵,准备再弄张海菲兹的红签版
入了套大卫100周年在DG的那套,演绎的不错,就是好多都是单声道录音,初听不是很习惯
请问J兄推荐的大卫在EMI的是单声道录音吗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3:47 PM
不是的。大卫那张天使版的贝多芬小协是立体声录音,布鲁赫第一小协是单声道录音。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3:50 PM
标题: 祖克曼
祖克曼平时听的很少,除了那张DG的小双张听一下他演奏的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小协外,其他基本就没有涉足了。
不过,这次来了兴趣,也特别关注了一下祖克曼,竟然发现有一些很不错的唱片。下面就介绍几张

画廊版的贝多芬小协,还有改编自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D大调钢琴协奏曲,说是贝多芬第六钢协。曲目上有点意思。

祖克曼在RCA录制的勃拉姆斯和布鲁赫小协。祖斌梅塔指挥

老版的CBS公司录制的柴可夫斯基小协。指挥使祖斌梅塔

飞利浦公司录制的门德尔松小协

伯恩斯坦指挥的门德尔松小协。
上述几张在下确实没有听过,是这次发帖时寻到的,还请知道的朋友上来交流心得。

平夏斯·祖克曼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轻的一位。1948年7月16日出生于特拉维夫。从小随父亲学习,最初学雷高德笛和单簧管,8岁考入特拉维夫音乐学院,随费赫尔(Ilona Feher)学习小提琴。1962年斯特恩美国-以色列基金会的赞助下,至美国朱利亚德音乐学院,随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Ivan Galamian)深造。1966年参加意大利斯波莱托音乐节,崭露头角。1967年在纽约参加第25届莱文特里德比赛(Leventritt Competition),与同学郑京和并列第一名。1968-1969年替代生病的斯特恩参加一系列演出,开始成名。

  此后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音乐城市和音乐节上,与许多知名的指挥家和乐团合作演出。1997年4月曾访问中国,在北京举办音乐会。作为室内乐演奏家,他经常与巴伦勃伊姆、阿什凯纳齐、帕尔曼等人合作演出。

  1980年代后,开始作为指挥家活跃在舞台。1980-1987年担任了圣保罗室内乐团(Saint Paul Chamber Orchestra)音乐总监。此外还担任过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夏季音乐节音乐总监、伦敦南岸音乐节音乐总监、达拉斯交响乐团的国际夏季音乐节音乐总监及首席客座指挥。还指挥过许多北美乐团,诸如芝加哥、匹兹堡、密尔沃基、蒙特利尔等交响乐团。1998年受聘为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乐团(National ArtsCentreOrchestra of Canada)音乐总监。此外还是美国密尔沃基交响乐团(Milwaukee Symphony Orchestra)的常驻艺术家,曼哈顿音乐学校的楚克曼表演项目的主席

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夸张卖弄,也不过分热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极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则充满了甜美和荡气回肠。他还有一个十分独特的演奏个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强调突如其来的重音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13 PM 编辑 ]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5 03:53 PM
大卫那张天使的也要入一张,刚看了下DG那个双张,就贝小协是祖克曼的,其他三首都是米尔斯坦的,感觉祖克曼演绎的贝小协也不错,呵呵,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4:07 PM
呵呵,这我倒是没注意细看。那这么说来,DG双张确实性价比高啊。
其实能出唱片的演奏,都是不差的。只是说看个人口味和风格是否喜欢而已。当然,在群星闪耀的黑夜,始终还是有少数几颗是更加明亮夺目的。那就被是被称为瑰宝了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4:09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4:27 PM
标题: NAXOS
NAXOS的四大小协早期有很多名演,可惜都是历史录音。后期出的又没有其他公司那么有名了。不过性价比很高。听听不同的版本,或者是听一些名家的历史演奏也是很不错的。

海菲兹早年在NAXOS的录音,收录莫扎特第四第五小协和门德尔松小协

西盖蒂的历史录音要追溯到上世纪20,30年代了。这张是勃拉姆斯和门德尔松小协


胡贝尔曼演奏的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小协

克莱斯勒演奏的贝多芬和门德尔松小协

以上这些历史录音都是名家演出,传说中的人物,可能只有海菲兹离我们近一些。听一听作为收藏还是可以的

下面这几张就是NAXOS年代比较新的唱片了。录制水准还是很高的
贝多芬小协及两首浪漫曲

门德尔松和柴可夫斯基

勃拉姆斯及布鲁赫第一小协

这是一张柴可夫斯基的精选,收录了柴一钢协,三大芭蕾舞剧精选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曲目比较广泛,初入门的朋友可以听听,熟悉曲目。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4:35 PM 编辑 ]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0-8-5 05:12 PM
非常精彩的帖子,简直是购买唱片的指南,J-M兄弟辛苦了,在国外都费心发帖。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5:20 PM
原帖由 中国爱乐人 于 2010-8-5 05:12 PM 发表
非常精彩的帖子,简直是购买唱片的指南,J-M兄弟辛苦了,在国外都费心发帖。


其实对于老板凳来说,这些意义不大。主要是介绍给那些对唱片不是很熟悉的朋友。这样可以省去了很多寻找的麻烦,在这里一次性看个够!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0-8-5 05:21 PM
哇!楼主的家是唱片库吗?羡煞人也。望继续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5:28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8-5 05:21 PM 发表
哇!楼主的家是唱片库吗?羡煞人也。望继续



非也,在下家的电脑,硬盘大,没事儿就下载了来听。唱片倒不可能全部收齐,部分还是有滴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5:39 PM
标题: 郑京和
其实郑京和的小协历来评价还是很高的,至少是比穆特高。她的一些唱片都获得过企业鹅三星带花的评价。

韩国女小提琴家。1948年3月26日生于汉城的一个音乐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她的家庭始终弥漫着浓郁的音乐气息,兄弟姐妹七人中竟有6位成为音乐家。因此将她的家庭比喻为“音乐艺术的摇篮”

诗毫不过份的。她4岁开始学钢琴,6岁改学小提琴,9岁在汉城交响乐队合作下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1960年赴美深造,入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师从于加拉米安大师的正式学生。在加拉米安大师的严格科学的培训下,她的演奏技巧日新月异,再由于她本人具有聪慧的头脑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获得了优秀的学习成果。郑京和在与加拉米安学习6年之后,在小提琴的各个方面都到了相当成熟和完美的境界。1967年,19岁的郑京和获美国勃文垂特国际比赛一等奖,在比赛中,她的天才获得了充分的展示。1968年与纽约曼乐管弦乐团合作在纽约首次演出获很大成功,后多次与欧美亚著名管弦乐团合作演出。近年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1970年与普雷文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柴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大为轰动,从此确立这位极富自发性的女小提琴家在20世纪后期国际乐坛的地位,她被誉为:现代小提琴艺术王国中的新皇后


郑京和欲从海费兹学艺,好不容易获得大师约见,赴约,迟到五分锺,管家开门时说:“海先生今日不见你。”


  第二次,郑京和早到五分锺,管家应门,又说:“海先生今天也不见你。”

  第三次,郑京和准时到,进入书房,取出小提琴,才弹了三个音符,海费兹说:“你还是学中提琴吧。”



这是DECCA的双张,收录了贝多芬,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以及西贝柳斯的小协。
勃拉姆斯的小协是在EMI的录音,还有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这张几乎没人推荐过,可能勃拉姆斯的作品不太适合女性演奏。(杜普雷的大提琴除外,开个玩笑)。作为收集郑京和的小协版本,这个还是可以的



DECCA传奇系列,门德尔松和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这张唱片录音很好的,不要以为他是传奇系列录音就不行


郑京和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和布鲁赫第一小协

这张唱片是弗朗克,德彪西,拉威尔的小提琴奏鸣曲。郑京和,鲁普合作。企鹅三星带花。虽然本篇基本是说小提琴协奏曲的,但是这张郑京和的唱片确实不容错过。顺道就在这儿提了。以后还会在后续的帖子里介绍其他郑京和的小提琴协奏曲唱片。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05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5:56 PM
标题: 穆洛娃
优秀的小提琴家实在很多,穆洛娃的演奏感情也是非常丰富的

穆洛娃于1959年出生在俄罗斯莫斯科的近郊区。她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9岁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后升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在学琴过程中她曾师从过两位名家,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小提琴大师列奥尼德•科冈,另一位是目前在世界上名气极盛的小提琴教育家、前苏联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弟子布朗教授。

穆洛娃本人具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是一位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奇才,她在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名扬世界,1975年在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981年在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再获第一名,(我国的胡坤获此次比赛的第五名)1982年又在前苏联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小提琴比赛的冠军,从而一举轰动了国际乐坛。

  1983年,穆洛娃离开前苏联来到西方,此后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职业演奏家,若干年后,她与郑京和、穆特、美岛丽、丽拉等人一起,被世人誉为20世纪后期最杰出的女小提琴演奏家

她的演奏十分丰富,时而外柔内刚、时而外刚内柔,时而坚毅挺拔、时而儒雅清淡,她虽是科冈的嫡派传人,但在风格上却有着许多发展和变化,譬如,她的“大刀阔斧”就显得比科冈略微含蓄理智,而她的声音除了饱满宏大以外,还多了几分细腻的甜蜜感,这与科冈那种略带“傻气”的直率声音有着明显的区别。由此看来,穆洛娃是在她老师科冈的风格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从而真正建立起了属于她自己的穆洛娃风格,即今天人们所听到的“穆洛娃之声”。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门德尔松的小协版本。贝多芬小协也收录其中,由嘉迪纳这位古乐大师指挥,绝对会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非常不错飞利浦唱片公司录制。

与小泽征尔合作的柴可夫斯基和西贝柳斯小协也是上乘作。

东京现场演出的勃拉姆斯小协,阿巴多指挥,能找到的话,不要错过。此版早就绝迹江湖了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08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6:12 PM
标题: 个人的最爱
听了多个版本的四大小协,自己最喜欢的几张唱片: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贝多芬小协,海菲兹演奏贝多芬及勃拉姆斯小协的红签版,米尔斯坦演奏门德尔松及柴可夫斯基小协的DG画廊版,格鲁米欧在飞利浦发行的DUO双张的四大小协,谢霖在水星唱片录制的舒曼和门德尔松小协。
     以上提到的众多版本其实都是比较好的演出,购碟时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演奏家来选择。

之前看到的一些四大小协的唱片中,时常会收录其他的小提琴作品。如西贝柳斯,布鲁赫,普罗科菲耶夫等。。。
下面会介绍一些除了四大小协以外,非常好听的小提琴协奏曲的著名唱片。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10-8-5 06:33 PM
原帖由 J-M 于 2010-8-5 06:12 PM 发表
听了多个版本的四大小协,自己最喜欢的几张唱片: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贝多芬小协,海菲兹演奏贝多芬及勃拉姆斯小协的红签版,米尔斯坦演奏门德尔松及柴可夫斯基小协的DG画廊版,格鲁米欧在飞利浦发行的DUO双张的四大 ...

除了Kleisler,我们能听到的5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的演奏都出来了。但lz将Kleisler的录音的封面帖出来了,应该是也有收藏吧。估计又是录音音质问题
实际上,贝多芬的小协应该听一下Kleisler的演奏,光是他自谱的华彩段就能听出他对作品的理解有多么深厚。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6:36 PM
标题: 柯岗
说了半天竟然将这位伟大的人物介绍掉了。呵呵,因为这张唱片藏在一个角落里,一时没想得起来。
前苏联的演奏家都是后来才被欧美国家的听众所认识,柯岗就是其中一位。EMI留下了下面这段传奇的录音,虽然并非什么发烧录音,但是听柯岗的演奏,真的是如沐春风

勃拉姆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拉罗小协


门德尔松小协,布鲁赫第一小协。这张很难找,我只是在网上见过,连APE下载都没找到。



列奥尼德·柯岗是继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之后最重要的苏联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6岁开始在当地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10岁考取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特殊儿童班,随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奠基人之一A·扬波尔斯基教授学琴。1940年他16岁时,便在莫斯科交响乐队的协奏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7年,柯岗获第一届世界民主青年联欢节小提琴比赛一等奖,1951年在布鲁塞尔获伊丽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和金质奖章,由此引起世人瞩目。
柯岗作为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其艺术个性却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完全不同,他特别擅长演奏戏剧性的音乐,动作泼辣明快,感情悲壮激昂,音乐对比鲜明,气势刚强雄劲,这些独特的个性,被人成为“柯岗式”的手法,与海菲兹的演奏有些相似。在柯岗的演奏生涯中,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演奏炫技性的乐曲为主,第二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重点移到涉猎广泛的小提琴曲目方面,因此柯岗不仅有辉煌的技术,更有广泛的曲目积累。前苏联的小提琴家的演奏,通常会表现出一种“坚定的意志”出来,具体表现在对于乐句的处理和运弓之上。
Kogan持弓与众不同——他持弓的位置比一般人偏上,因此其演奏的音色特别亮丽,中气十足,穿透性也特别强;特别是高音区的时候小提琴的声音犹如银铃一般泛着迷人的光泽,这种特性十分适合演奏类如Brahms、Tchaikovsky小协这些技巧与思想性并重的浪漫主义作品。Kogan的揉弦要比Oistrakh快,因此Oistrakh的琴声深沉浓郁,耐人寻味;而Kogan的琴声却亲切直率,有如春风扑面。Kogan因为演奏基础特别扎实,技巧十分了得同时对作品领会相当深刻,因此有人评论Kogan的技巧是类似约阿西姆的,而并非帕格尼尼型。
除了交响乐,柯岗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歌剧的指挥舞台上。1989年,他在莫斯科成功指挥了威尔第的《茶花女》。1990年,他应邀出任莫斯科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指导,十五年来,成绩显著。在他的引领下,乐团迅速扩大了演奏曲目范围,不仅表演传统俄国音乐,同时也演奏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作曲家的作品。1996年秋季,乐团表演了全套马勒交响套曲,赢得音乐界喝彩。
1982年12月17日,乌克兰小提琴家列奥尼德·柯岗卒于莫斯科。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50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6:43 PM
原帖由 flightjinn 于 2010-8-5 06:33 PM 发表

除了Kleisler,我们能听到的5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的演奏都出来了。但lz将Kleisler的录音的封面帖出来了,应该是也有收藏吧。估计又是录音音质问题
实际上,贝多芬的小协应该听一下Kleisler的演奏,光是他自谱 ...


F兄是此中高手,还望以后多多指教。克莱斯勒那张是以前淘的YLJ。当时没在意就放角落里了,后来学习了知识才知道是一张非常重要的唱片,呵呵。不过现在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听海菲兹米尔斯坦以及格鲁米欧的,这三个人几乎就是三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了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7:11 PM
标题: 新版的格鲁米欧四大小协
飞利浦公司关闭以后,将母带卖给了DECCA公司。但是,其中有些珍贵录音被公司老总带走开发了另外一家唱片公司。

现在想买格鲁米欧的DUO系列四大小协也比较难,但是下面的唱片是可以买到的
贝多芬协奏曲,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布鲁赫的幻想曲

新出的这种唱片其实就是跟飞利浦用的是同一个母带。但是家新公司的唱片的音质却是非常好。想欣赏格鲁米欧四大小协的朋友不妨慢慢等待,将来该公司肯定会出完格鲁米欧的四大小协的!



1921年3月21日生于比利时维莱用温。他的外祖父是当地的乡村乐长,很喜爱音乐,格鲁米欧5岁即从外祖父学琴。他9岁进入沙勒罗瓦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2岁进入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从师伊萨伊的学生杜布瓦学琴,两年后夺得学院一等奖;同时学习对位法与复调音乐。1939年获维厄唐奖和普自姆奖。1940年成为比利时政府新设立的演奏荣誉奖的第一个获奖者。30年代末,他在布鲁塞尔音乐学院毕业后,曾去巴黎师从埃奈斯库短期进修,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1940年春天,格鲁米欧首次公开露面,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由明希指挥,布鲁塞尔交响乐团协奏。评论界惊叹不已,称为恍然蒂博再现。但是,同年法西斯德国入侵比利时,格鲁米欧刚刚开始的演奏生涯迫不得已中断,只私下参加杜布瓦组织的弦乐四重奏团的活动,并为盟军多次义演。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格鲁米欧复出,和BBC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在英国的首演,名盛一时。以后到各国旅行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1949年,格鲁米欧接替了他的老师杜布瓦任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从此,他尽心教学,出外旅行演出越来越少。出国访问的次数就更少了,那些有幸听到他的实况演出的人,一定还记得他1952年2月16日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奏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1953年4月9日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精彩场面。幸好,从50年代起,Philips公司就开始为格鲁米欧录制唱片,而且音响效果非常好。这就为我们欣赏格鲁米欧的艺术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格鲁米欧早年的唱片中,1955年12月录制于阿姆斯特丹的勒克的小提琴奏鸣曲,相当有代表性。纪尧姆·勒克(1870-1894)是比利时具有罕见才华的作曲家,在巴黎师事弗朗克与丹第,因患伤寒而早逝。作品不多,但异常精美。这首小提琴奏鸣曲梅纽因也曾经录过,热情沉醉,听后觉得凄凉得不得了。格鲁米欧的表现理智得多,他的揉指快而幅度不大,发音清晰纯净。第一乐章清秀高洁、遗世独立的精神得到相当透彻的再现,热情激动的情绪有所收敛;第二乐章安然静谧,浮想联翩;第三乐章激昂奋进,矫捷有力。勒克用第一乐章的乐思,巧妙地贯串全曲,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是弗朗克的典型手法。格鲁米欧优雅有力的风格就是在这样高热度的作品中也能够保持冷静,不被融化。在同期录制的德彪西的〈小提琴奏鸣曲》中,格鲁米欧舍弃了一般采用的梦幻一般的进入,他把重点放在了揭示这梦幻的面纱下隐藏着的古典主义的真容。

  格鲁米欧喜欢把小提琴的弓毛绷得相对松弛,依靠压力较轻的运已来取得绵延无尽的运弓效果和纯净的音质。这种手法在两根高音弦上的效果尤佳。塔蒂尼《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和维塔利的《恰空》中,都有许多双音段落,格鲁米欧的演奏干净清晰,他独特的运弓方法,使这些双音听起来格外激动人心。他在50年代和哈斯基尔合作,录下了贝多芬的《10首小提琴奏鸣曲集》和莫扎特的几首小提琴奏鸣曲,这些录音使格百米欧的名气大大地超越了比利时的疆界,传往世界各地。他在甜美、干净、精雅的演奏中偶尔加入一个趣味高雅的下滑音,这些成了他早期风格的标志。

  进入60年代,格鲁米欧录下了大量精彩的唱片。包括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全集(科林·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布鲁赫、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协奏曲(海汀克指挥);维厄唐的第四、第五协奏曲(罗森塔尔指挥);还有贝多芬、茹拉姆斯、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和维奥蒂(第二十二号)的小提琴协奏曲。其中,维厄唐的两首协奏曲最为出色。莫扎特的5首协奏曲也演奏得异常精美,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其中第五协奏曲第一乐章激昂的主题,格鲁米欧拉得雄浑有力,音色炽烈。门德尔松第一乐章热情洋溢的主题,格鲁米欧采用了顿挫有致的运弓处理,把热情抑制下来,表现了他独特的趣向。在独奏作品中,巴赫的第一首独奏奏鸣曲的急板乐章,拉得热力四射,无人能比。格鲁米欧还自己演双簧,录过一次勃拉姆斯的《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他的钢琴演奏相当雄浑有力。这期间,格鲁米欧更加注重自由速度的运用这类显示个人风格标记的手法,音色更加温暖(优质的录音也有帮助),炫技的表演已经无影无踪。

  进入70年代,格鲁米欧录下了巴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稍后,和克雷伯斯一起录下了《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些乐曲都处理得相当优美雅致、富有热情。1971年和科林·戴维斯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温暖、舒缓,许多音符上做了深情的留恋。不过,协奏曲中劲道的力量却有所损失。1974年和科林·戴维斯合作录制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要好一些。格鲁米欧把自己隐在作曲家的身后,让音乐直接倾诉给听众,这种不张扬炫耀的风格,是他多年修炼磨硬的成果。1975年录下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对一个法--比学派的小提琴家来说是相当令人吃惊的成就,强烈的抒情气息贯穿全曲。虽然俄罗斯味不是那么地道,但是仍然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帕格尼尼第一和第四小提琴协奏曲、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还有一些小提琴和乐队的浪漫曲,其中有挪威作曲家斯文森(1804一1911)的《G大调浪漫曲》,维尼亚夫斯基《传奇曲),柏辽兹惟一的一首小提琴和乐队的作品《沉思与随想》,贝多芬的两首通俗易懂的浪漫曲,这些作品都很切合格鲁米欧的风格特点。

  格鲁米欧的风格还是最适合演奏莫扎特的作品,他和同样以演绎莫扎特著称的钢琴家克林合作录制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集充满灵感,配合默契,秀美可爱,把这些难以传神的作品演奏得惹人爱怜。他和钢琴家保尔·克罗斯利的合作更是水乳胶融、浑然一体。他们录制的舒伯特奏鸣曲集是格鲁米欧三次录音中内容最丰富的。作为法比小提琴乐派的传人,福雷的两首小提琴奏鸣曲是格鲁米欧最喜爱和屡演不厌的作品。

  福雷是精秀典雅的法国音乐的代表人物,现已被公认为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虽然他的音乐在法国以外传播不广,但他细腻优美而又绝非因循守旧的音乐语言,具有出人意料的感染力。他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写于30岁时,是他第一次感情危机的反映。福雷的夫人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出版家,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位女强人。福雷在婚后的社会地位上受到相当大的压力。人们只知道他是"某某夫人"的丈夫,却不知道他是一位深沉内秀的作曲家。他的夫人对他的创作也是不屑一顾,把他精心结撰的《船歌》、《夜曲》等钢琴谱用来覆盖果酱瓶。福雷在精神世界方面与《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马赛尔·普鲁斯特同气相求。他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魂牵梦绕,你一旦进入他的世界,就不免迷恋其间,像进入了一座构造十分精妙的迷宫一样乐而忘返。格鲁米欧和克罗斯利准确地把握了这首乐曲青春梦幻的气息,把听众带进了一个早已一去不复返的风雅君子出入其间的世界。相隔41年后,福雷再度写下了他的《第二小提琴奏鸣曲》。这首作品是晚年耳聋不断加剧、创作不受重视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阴霾的战火在心理上引起的综合反映,在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骚动和不安。这两首奏鸣曲的录音,小提琴与钢琴之间的平衡十分理想。

  70年代,格鲁米欧又重录了一遍勒克那首令人惆怅感叹的小提琴奏鸣曲,还录下了泰勒曼(1681-1767)的12首小提琴独奏幻想曲,科雷利的12首小提琴奏鸣曲(作品5)。这些录音都已经成为经典。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格鲁米欧1978年录制的巴赫的小提琴与大键琴奏鸣曲集。这套唱片的音色之美,就是在以室内乐录音著称的Philips公司中,也属稀有之物。格鲁米欧精致、典雅、有力、纯净的演奏风格在此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格鲁米欧还和许多音乐家一起,合作录制了众多的室内乐作品。其中,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最有代表性。莫扎特晚年写下的两首弦乐五重奏(KV515,DV516)是室内乐作品中的瑰宝,只有这样精美的演奏,才不辜负莫扎特的绝世才华。

  他的大量精美的唱片是我们聆听音乐大师倾诉心曲的最佳媒介,Philips曾经出版一套60张的大全集,可以说是将他的演奏生涯作了完全记录。格鲁米欧在演奏炫技作品时,有一定局限。像帕格尼尼的作品本身需要的就是火花四射、心惊肉跳的演出效果。格鲁米欧的处理过于冷静,显示不出这些作品当年何以夺人心魄的扭力。我们前面讲到的勒克的奏鸣曲,他的相对平静的演奏也不如梅纽因热情忘我的投入更加催人泪下。

  格鲁米欧拥有一把名为“泰坦”的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但在音乐会上和录制作品时,通常使用一把1744年制造的瓜乃利·德尔·吉苏小提琴。1973年,比利时王室册封他为男爵。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52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7:27 PM
华裔小提琴家林昭亮演奏的门德尔松,布鲁赫第一小协,此唱片获得企鹅三星带花评价

CHANDOS公司录制的勃拉姆斯小协,布鲁赫第一小协。CHANDOS公司的录音向来以精致闻名,只是好的名版太多,这张就淹没在了大海中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9:24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7:54 PM
标题: 阿卡多
卡拉扬生前说过:“假如让我举出10位当代最好的小提琴家的话,阿卡多一定是在我左手的某个指头上。”
  阿卡多生于意大利都灵,6岁学琴,早年在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学习。1954年,年仅13岁的阿卡多便登台举办了其首场独奏音乐会,当时演奏曲目之一是“帕格尼尼随想曲”。15岁时他荣获日内瓦小提琴大赛冠军,17岁那年,他在最权威的小提琴比赛——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赢得金奖,这更使他名声大噪,自此开始其全球性职业演奏生涯,并驰骋国际乐坛40余年而不衰。
  阿卡多作为小提琴领域中出类拔萃的的人物,多年来录制了大量的唱片,其中包括帕格尼尼的协奏曲全集,这为他赢得了“当代帕格尼尼”的美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意大利总统亲自授予他意大利最高国家荣誉——“大十字骑士勋章”。1996年阿卡多也被我国中央音乐学院授予荣誉教授称号。
  阿卡多的演奏曲目涵盖了从维瓦尔迪、巴赫直到当代作曲家的极为广泛的作品。当然,他最为擅长的还是帕格尼尼的作品,比如他经常演出并几次录制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和协奏曲
SONY版的贝多芬小协,与朱里尼合作

飞利浦出的柴可夫斯基小协以及钢协,科林戴维斯指挥,阿劳钢琴

找到了一张LP的封面, 这张也是LP封面。

门德尔松的精选集,收录了阿卡多演奏的小协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7:59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8:56 PM
标题: 海菲兹的介绍
1912年10月,柏林。   来自俄罗斯的11岁小男孩海菲兹在著名的指挥家尼基什领导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协奏下,以出乎在场所有人意料的成熟演技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一代风气之先的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也在听众席上,听了海菲兹的演奏,他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赞叹到:“你我也许该怀着多么满意的心情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啊。”克莱斯勒与海菲兹,两位20世纪小提琴的巨人,虽然分属两代人,但都是各自一代中最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他们俩不仅地位相当,连生日也是同一天,莫非冥冥之中上苍果真属意于这一天来造就人间的琴圣吗?   海菲兹1901年出生于立陶宛,父亲是首都维尔纽斯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当海菲兹3岁时,父亲往他手里塞了一把小提琴,这就算是举行了最简洁的授徒仪式。父亲教了两年后便对琴技进展神速的儿子感到束手无策了。于是海菲兹被送入了维尔纽斯音乐学院师从马尔金教授学琴。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环境中海菲兹的进步更为惊人。一年后,海菲兹便在音乐会上成功的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协奏曲,一时间,“天才”、“神童”的桂冠纷纷落到了这位年仅6岁的孩子头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和深造。奥尔慧眼识才,自然愿意亲自培养这个孩子。怎奈沙皇的法律严禁犹太人入住圣彼德堡,况且学校也从未招收过如此年少的琴童,这可难煞另外海菲兹父子。所幸奥尔惜才如命,为此事积极与身为学院院长的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斡旋,方才解决了这道入学难题,那就是将父子俩双双招收入校,做奥尔大师的学生,其时海菲兹的父亲已年逾四十。奥尔此举堪称用心良苦,有了父亲在身边照顾生活上的一切,海菲兹便毫无后顾之忧,他全身心的随奥尔学习了整整六年,完美的掌握了作为一名优秀小提琴家所应具备的一切技能,成长成为奥尔班上涌现的最杰出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代言人。   学成后的海菲兹踌躇满志,1911年在乌克兰的三场音乐会只算小试牛刀,便赢得了“小提琴天使”的美誉。1912年在柏林的一举成名更使他人气直升,势头直指那批前辈大师们。1917年,作为犹太人的海菲兹与父亲一同迁居美国。就在同年的11月27日,16岁的海菲兹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他在美国的首演。他一口气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的《第二协奏曲》、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和维塔利的《恰空》等10余首技巧艰深的乐曲,博得听众们雷鸣般的掌声。这场“划时代的音乐会”向世人宣告:20世纪的小提琴的新王者诞生了!   此后海菲兹开始了他在世界范围之内的演出,1920年他在伦敦的皇后大厅以无可挑剔的技艺演奏了埃尔加的《B小调协奏曲》,最后便一路向东,先后在印度、以色列、蒙古、朝鲜、日本以及中国的上海和香港等地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人们的热烈欢迎。   海菲茨在1931年11-12月间,曾到中国旅行演出,分别于11月14日及17日在天津举办了两场音乐会,地点均在天津的峡蝶影院;时在北平的德国人雷兴与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结伴,同观了海菲茨的精彩演出。雷兴为刘的挚友,也是业余钢琴家,并在闲暇时光常与刘切磋技艺。当时刘天华学习小提琴技艺,并已达到相当精深的程度,关于海菲茨的北平演出,雷兴曾记曰:在音乐会里,我坐在他(刘天华)旁边,听海菲茨表演。他用了极端紧张着的注意力,把每一次引弓的挥送,每一次发出的声音,都吸收到他的脑中去。演毕后,我问他说:“这演奏你觉得怎样?”“这真是我们的能力所了解不了的。”他回答说,“你会说这话么?”我继续说:“以你的本领说,自然也可以在他旁边一显身手的。”“不然,不然”他拒绝说:“我所能的,是每一个人都能用坚毅勤勉学来的,但是这里这位确实天才家!”听了他的这些话,我不得不思及舒伯特了,它对于伟大的同代者贝多芬简直视之为山斗,高高的不可攀,然而他自己并不知觉它也是可以一般地在他的旁边存在的人物。   大提琴家费尔曼去世后,他和皮亚蒂戈尔斯基组成二重奏团,录制过30多张唱片,特别享名。   1925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美国犹太籍小提琴家庞大“家族”中的一员。这时,他的那些前辈或者同辈们又有谁能与之争风呢?惟有伟大的克莱斯勒的地位兀自岿然不动。他们作为不同艺术风范的杰出代表,为对方树立的一个参照的艺术对立面,从而双峰并列的屹立在整个小提琴坛的最前沿。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提琴的音准取决于演奏者手指按弦的位置是否准确,半毫米之差音已经大不相同,因此小提琴演奏中出现杂音、错音是再所难免的。然而,这条定律在海菲兹身上却失去了作用。海菲兹的演奏就是以高度的精确和完美作为其最鲜明的艺术特征的。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在演奏中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和闪失。每次演奏前,他都一丝不苟的设计好整部作品的布局和所需的弓法、指法。指挥泰斗托斯卡尼尼对海菲兹的这种卓绝超凡的才能赞不绝口,称他是自己见过的小提琴家中“唯一能演奏得完美无缺的艺术家”。向来文笔犀利,出语辛辣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先生对此耿耿于怀,终于有一次忍不住给海菲兹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海菲兹先生,请问你能否拉错一个音以表明你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位神呢?”   1987年12月10日,一代琴圣病逝于洛杉矶。   这位生前曾在乐坛掀起惊涛骇浪的伟大小提琴家就这样平静的归于永道;正如《时代周刊》在纪念他的文章中所说:“如果海菲兹从来没有存在过的话,小提琴演奏艺术将永远不会达到今日的高度和如此完美的水准......作为个人,他给世界留下了扑朔迷离的问号;所谓小提琴演奏家,他将在今后的几个世纪中引起无可估量的反响。”   海菲兹曾经坦言:“每一个有特点的提琴家都可以通过他的声音,他的音调为人们所辨认出来,就象我们通过讲话的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在讲话那么容易。有谁能讲清楚人们的内在感情是怎样和他的手指的颤动协调在一起的呢?我的小提琴所发出来的声音是我内心所感受到的声音,这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感情。通过纯粹的模仿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只是采用适合别人的方法是永远也取不到最好的效果的。虽然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有用的东西,但是必须使用自己的创造性。当然是有一些学习小提琴技巧的标准方法,这些大家都非常熟习,用不到在这里讲了。但是艺术的微妙之处,就是那些把一般的小提琴家和伟大的小提琴家区别开来的东西,这一定是来自演奏者的内在感情而不是外界的影响。你可以造就一个提琴家,但你永远也不可能造就一个艺术家!”   “尽管我把我的生命奉献给了音乐,尽管我非常热爱音乐,可我还是认为音乐不能是生活中的唯一内容。假如我全部的生活就是听音乐、想音乐、演奏音乐的话,那实在太可怕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去学习、去欣赏。我感到,我对其它的事情知道得越多,学习得越多,我就越是能成为一位更好的艺术家。”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8:58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9:12 PM
艾萨克·斯特恩(1920—2001)是出生于俄国的犹太人后裔,未满一岁即随父母移居美艾萨克·斯特恩国。10岁时举行首场独奏音乐会,15岁以后便开始了职业音乐家生涯,20世纪40年代起已成为美国最活跃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之一。斯特恩是一位技艺非凡的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毕生未曾停止过音乐会演出活动直至去世。北京音乐界和广大听众应能记得1999年11月19日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式,后来被称为“世纪绝唱”的音乐会上,他应邀再度来京与李德伦合作,两老于20年后又一次联袂演出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动人情景,此时他已年届八旬,距病故仅只一年多。他的演奏活动持续了近70年,如果按他自己所说,婚后也依然每年几乎大半时光都在巡演中度过,一直到年老体衰才稍减音乐会密度,则认真计算起来他绝对应被列入演奏家演出频率最高档次。“献身”之说,仅此便已无可质疑。   斯特恩并非职业教育家,经历中没有专任或兼任小提琴教师一说,但他在成名之后对于同行后辈及青少年音乐学子们的热切关爱与扶持却是音乐界对他广为称道的为人特色。也许是出于他自身成长历程,他一生中对发现音乐人才的关注几乎全似本能反应,并将热心帮助具有天赋素质和卓越才华年轻人的成长视为职责所在,这的确与有些名家对待同行后辈的态度颇不相同。曾得到他的帮助后来成为乐坛明星的演奏家们的名字确实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名声显赫的平科斯·祖克曼和伊扎克·帕尔曼便是极好的例证,现今享有极高声誉的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年轻的新秀王健也可以纳入其中。北京、上海以及西安的音乐界艾萨克·斯特恩都不会忘记他两度来华在几处音乐学院和大小音乐厅所举行的小提琴公开课,那么长时间精力充沛地对大、小学生们细致、耐心、生动、精辟的上课教学示范,赢得了多么热烈兴奋雷鸣般的掌声。斯特恩在回忆录中提到有人认为他是想当“教父”,他说:“我仅仅是在将过去岁月中朋友们曾经赋予我的东西传给他们。”回答得简单却真切。和培养新人一样,作为著名演奏家,他对新作品的关切和支持、推动也是很值得大书一笔的,回忆录中提及的数例苦练当代作曲家小提琴协奏曲新作获得轰动并继续推广,十分令人感动。 其实斯特恩和大多数著名音乐家最不同的一点并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他还是一位非常热心而且能干的“社会活动家”。这必须要与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事件联系起来说,这也成了他后半生音乐生涯中的大事。美国和国际乐坛许多人都知道,主要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活动,美国的,也是国际最具有声望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才得以在20世纪60年代初濒临拆除的危急时刻获救,并保存下来,随后并在他亲自介入下长期参与筹款翻修,经营决策,使这所有着重大影响的美国“音乐圣殿”直到如今仍旧闪耀着灿烂光辉。这是斯特恩在个人的职业演艺活动之外,又耗费已经有限的精力,为众多音乐家,也是对公共音乐生活和社会演艺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里当然不能不提及1979年6月斯特恩的首次访华和后来获得奥斯卡最佳记录片奖的影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的拍摄。这应该说是中美两国刚刚正式建交后的带有外交内涵、规模不小的一次大型“社会活动”。斯特恩虽只是以小提琴大师身份访华,却除了合作的钢琴家、随行的全家之外,同来还有一个包括导演在内的电影摄制小组,著名的美国华裔作曲家周文中教授也应邀来参与协助工作,浩浩荡荡二十多人。这次访问,尤其是音乐会和公开教学真个是盛况空前,就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中国音乐界而言,一位外国音乐家来华如此的规模和影响,确实从未有过,对此,回忆录中有相当篇幅的记述。斯特恩在这项外交“社会活动”中大大显示出了他的“人民外交”才能。《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这部纪录影片留下了这次活动的不少镜头,影片于次年获奖后在许多国家公映,产生了很大国际反响


斯特恩的演奏细腻中见出宏大,追求精确完美,力度多变,音色温馨的品性。作为音乐家,斯特恩在室内乐方面的造诣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他与钢琴家伊托明、大提琴家罗斯演奏的三重奏,是室内音乐的经典。   艾萨克·斯特恩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但他首先是一个小提琴家。斯特恩1920艾萨克·斯特恩年7月21日生于俄国Kreminiecs(现在的乌克兰),出生10个月随父母移居美国旧金山,6岁学钢琴、8岁学小提琴、16岁崭露头角、23岁登上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10年之后成为一代小提琴宗师。他从来都不是什么音乐神童,1999年,79岁的艾萨克·斯特恩在自传《MyFirst79Years》(《我的头79年》)里回忆,17岁的他初登纽约TownHall的舞台,本以为从此成名,没想到被评论界讥讽为:“运弓太重,高音刺耳,先回家练几年再说”,年轻的斯特恩备受打击,竟漫无目的地坐着公共汽车游荡了6个小时,不知何去何从。突然间,这个17岁的年轻人大喝一声:“Danmit.Iwanttoplay!(他妈的,我就是想拉琴)”。苦练之后,斯特恩才有今天。 艾萨克·斯特恩更加不是一个炫耀技巧的杂耍师傅,他一向都是朴实、厚实而且扎实的。斯特恩没有米尔斯坦的柔丽,没有海菲茨的精确,但是他爽快、不拖拉、有速度,不为了一个乐句纠缠不休,更了不起的是,斯特恩的音乐能达到一种真正与人“交流”的能力,因为他有一副仁慈的心肠。   艾萨克·斯特恩是有史以来录制唱片最多的音乐家,是曾经为卡内基音乐厅免受拆毁大力游说、四处筹款的人,是第一个和约翰·肯尼迪面对面提议要建立“国民艺术委员会”的人,是里根、老布什、密特朗亲手为之颁发奖章的人,是一手提拔过帕尔曼、马友友、朱可曼等大批后辈的人……谁不曾受过他的影响?甚至于像我这样一个走在音乐边上的人。他不仅是一个演奏家(morethanaplayer),他的存在甚至超越了生命的形式(largerthanlife)。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9:13 PM
斯特恩和海菲兹的介绍只能放在这里了。还请各位多包涵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9:14 PM
标题: 所谓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
四大之后又排了一个十大,兴许是乐曲优美的太多,四大的排名确实太少了吧!


其实,所谓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是国外一些唱片公司根据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难度划分、编排出版的一套曲目。由于各自选择的曲目略有差异,因此,所谓的“十大”也不尽相同。不过,音乐史上所指的“十大”,主要是以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的作品为主,作品包括: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拉罗《西班牙小提琴与乐队交响曲》(此曲虽然是用了套曲性的五个乐章,事实上却是一部地道的小提琴协奏曲)。
    由于这些音乐大师的生平、创作风格、思想个性及其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因此其作品表达的内容也各具特色。如家境优越的门德尔松,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就充满着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情绪;贝多芬在创作《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时,正沉浸在甜蜜的初恋阶段,所以作品亦显得欢快、浪漫;圣桑把自己的协奏曲比作山和湖,在被人们称为“船歌”的第二乐章里,用泛音组成的音阶琶音,就像清澈的湖面泛起金光,吸引着沉浸于爱河的恋人在此泛舟;帕格尼尼则似乎是通过他的协奏曲向世人展示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勃拉姆斯以他的哲理性思维,解释他那深不可测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气息注入在短歌中;西贝柳斯则用他那出色的音乐“画笔”歌颂了芬兰美丽的自然风光,用音乐唤起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9:41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9:26 PM
标题: 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
之前在众多的四大小协的唱片中,经常都会出现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没有从帕格尼尼开始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延续性。

布鲁赫的小提琴是我比较喜欢的小协,为了收他的全集可没少耽误功夫。不过找来找去,似乎只有阿卡多录制了全集,其余的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再不就是苏格兰幻想曲。就在前日,终于狠下决心买了一套飞利浦DUO系列的全集,心底的大石总算是放下了。
   布鲁赫的小协有三首,而阿卡多那个全集收录了苏格兰幻想曲(其实也是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小夜曲。说他们是小提琴协奏曲也没错。



   说起这张唱片,我自己还有些小故事。记得三个多月以前,我曾经在重庆的一家唱片行看到有卖的,85元一张。我当时没有听过布鲁赫小协,更不知道有十大小协的名头,所以没有下叉。后来脚受了伤,在家休养了2个月,每天无所事事就只有听歌打发时间,无意中就听到了布鲁赫的小协。于是我又找到了这张唱片的APE和相关资料,看完之后当真是惊讶有余。于是拖着伤腿去唱片店,想把此片拿下。谁知道这张唱片就在数日前一抢而光,又因为是飞利浦的片子,老板也无法确定能否找到货。于是就开始了2个月的煎熬。最气人的是,淘宝上仅有的两个卖家也把价格炒到130一张。加上运费,代价当真不小。
     直到脚伤痊愈,我才花了一天时间游走于重庆的各个唱片行,终于让我在新华书店里找到了,一看标价130元。哎,没办法,忍痛拿下。回家后立刻听了一遍,那种感觉,和听APE是没有办法比的。收唱片,真的是特别费力的事。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9:40 PM 编辑 ]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5 09:41 PM
阿卡多的炫技相当精彩,入了两张阿卡多演绎的小品,很喜欢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09:42 PM
标题: 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其他的相关唱片
之前提到过的与四大小协相关的唱片就不再重复了,下面发一些比较好的演绎

海菲兹的布鲁赫第一小协,维厄当第五小协。这张唱片是美国首版。很难得
现在出的SACD版,录音是相同的
这张却是大红签版了。
以上三张,我建议大家有条件就买一张,不要买重复了

绝版唱片,过下眼瘾吧,我也只能仰天长叹

祖克曼的版本,同时还收录了同为十大小协之一的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

美岛丽和梅塔合作的西贝柳斯小协以及布鲁赫幻想曲。曲目还可以

林昭亮布鲁赫第一小协,幻想曲。三星带花
被SONY收购后的新版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09:55 PM 编辑 ]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5 09:46 PM
请问J兄现在在国外吗?应该买碟比国内方便吧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10:00 PM
我在苏丹呢,只有一些流行摇滚唱片和阿拉伯文的唱片。
回国的时候买几张阿拉伯语的音乐听听地道的阿拉伯歌曲,很有意思

今天在这边办签证,所以有时间坐下来发下帖子,过几天去到现场工作,可就没这么方便发帖了。呵呵,今天趁手热,就多发一点吧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10:02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5 10:30 PM
标题: 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
帕格尼尼的每首小协都很好听,而录制了全集的还是只有阿卡多一人,所以,在选择上没有什么太多思考的东西。除非是想换换感觉,听听其他人的演绎

这里阿卡多有两个全集一个是3CD,另外一个是6CD的环保装
3CD
6CD
不同的是,6CD收录了阿卡多演奏的24随想曲。价格要贵一些。但是3CD那套音质比环保装要好些

帕尔曼演奏的第一小协和卡门幻想曲

穆洛娃的第一和维厄当的第五小协(之前海菲兹也录过维尔当第五小协)
这张是DG倾力打造的唱片,沙汉姆演奏的帕格尼尼第一小协以及十大小协之一的圣桑第三小协

谢霖演奏的第一和第四,SOLO版,这个价格便宜,可惜找不到了
现在出的是这种SACD版,90元就可以买张SACD唱片。唱片公司的推广工作真的是大费苦心
第三小协,这个就贵了,绝版

格鲁米欧的第一第四小协,绝版

NAXOS也出过第一第二小协。30来块钱,便宜啊

再来张乱劈柴的唱片。飞利浦DUO,帕格尼尼精选,收录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小协。格鲁米欧演奏的是第一和第四小协,谢霖演奏的是第三小协,第二小协却是由一位叫吉特里斯演奏的(Ivry Gitlis)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5 10:44 PM 编辑 ]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6 02:46 PM
J兄的帖的很多PH的都买不到
作者: J-M    时间: 2010-8-8 04:49 AM
买不到很正常,好的唱片总是消失的很快。多看看DG公司的吧,貌似还多一些
作者: J-M    时间: 2010-8-8 05:10 AM
标题: 西贝柳斯
海菲兹演奏的西贝柳斯和普罗科菲耶夫小协。SACD,这个现在好像卖85一张。录音有点早了

同一个录音,红签版的音质感觉要好些

美国首版,其实都是一个录音

费拉斯与卡拉扬合作的西贝柳斯小协,DG画廊版,这张唱片评价很高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历史录音,还收录了柴小协

除了有西贝柳斯小协,还有芬兰颂

沙汉姆演奏的西贝柳斯和柴小协



肯尼迪和拉特尔合作的西贝柳斯小协以及第五交响曲

三星带花的版本,西贝柳斯与尼尔森的小协,CBS老版

后来的邮报版。
NAXOS的曲目好像更广一些

穆特和普列文合作的西贝柳斯小协

以上这些,当然是林昭亮的为首选了。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8 05:27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8 09:11 PM
标题: 圣桑第三小协(引子与回旋曲,死之舞,哈瓦纳斯......)
说到圣桑的小提琴作品,除了最有名的第三小协以外,还有几首非常著名的小提琴作品。可能有些朋友对名字很陌生,但是下面介绍一些唱片,相信一般的烧友手里都应该有那么一张两张的。。。。。。



苏联双雄,收录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哈恰图良小协,圣桑的哈瓦纳斯;柯岗演奏肖松的音诗和圣桑的引子和回旋曲
RCA日本版,非历史录音,可以说在此曲目上是最好的一张唱片。就是买不到了!

再来一张绝版唱片,谢霖演奏的
第三小协,哈瓦纳斯,引子与回旋曲,拉威尔的“茨冈”

帕尔曼与祖斌梅塔合作的“引子”,哈瓦纳斯

这是另外一张非常有名的唱片。帕尔曼和马丁农合作的引子,茨冈,哈瓦纳斯。录音超好

郑京和也演奏了相同的曲目


下面这两张唱片可以说是超重量级的,一个是知名度,另外一个是演奏者
看过《天道》这部电视剧的朋友对这张唱片不会陌生。除了有圣桑的引子和哈瓦纳斯外,还有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而且是被推为情感最到位的一个版本。就是感觉录音好像干了一些,这个也是RCA早期录音的一个特点

海大爷的这张唱片的标题是流浪者之歌,也收录了引子和哈瓦纳斯。不过这个版本的流浪者之歌,可以说是最没有默契的一个版本,但是也是最叹为观止的一个版本。一把小提琴带着整个乐队跑,乐队拼命追都追不上。只能叹服海爷那神乎其技的技术了!



圣桑另外一首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死之舞》,也被称为《骷髅之舞》
郑京和的三星带花版

水星公司这张唱片收录的曲目都是和死神相关的。一向的爆棚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8 10:11 PM 编辑 ]

NAXOS.jpg (20.37 KB, 下载次数: 469)

NAXOS.jpg

林昭亮.jpg (23.44 KB, 下载次数: 487)

林昭亮.jpg

作者: J-M    时间: 2010-8-8 10:20 PM
标题: 圣桑第三小协的一些版本
NAXOS是必须要出来的
帕尔曼和巴伦博伊姆合作的第三小协,以及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十大小协之一)。其中西班牙交响曲被评为最好的两个版本之一,另外一个当然是海菲兹。

郑京和好像对圣桑有点偏爱,连不常出现的第一小协也录制了一张唱片

拉赫林和祖斌梅塔合作的圣桑第三和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小协

飞利浦的DUO精选

三星带花的版本,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这个也是林昭亮的三星带花唱片,门德尔松和圣桑



这张唱片是我看到过的唯一的一张圣桑小协的全集,录音还不错。


圣桑的这个曲目录音也是比较多的,我自己在下载后,选了两张唱片作为收藏。多了实在是听不了!如果有朋友想选唱片的话,可以考虑帕尔曼那张和巴伦博伊姆合作的MASTER版!现在还比较好买到。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8 10:45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8 10:56 PM
标题: 西班牙交响曲(拉罗)


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同时还有圣桑的“引子”,绝版。。。。。。。。。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8 11:00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8 11:07 PM
标题: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的介绍
拉罗虽然是法国人,但是祖父一辈却是地道的西班牙人。而这部作品确实是用上“色彩瑰丽”这个词在恰当不过了。在众多的各种风格协奏曲中,这一首带有明亮活泼的南方色彩的作品显得格外醒目。有人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这应该是归类于交响曲之内的。这样想的理由也相当简单,就是乐队部分的比例比其他协奏曲作品都大的多。同时作为小提琴协奏曲来看结构也是相当庞大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曲中相当多地使用有西班牙风格的民间舞曲素材,以显西班牙民族开朗、明快的风情。拉罗的这个作品,是题献给同时代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萨拉萨蒂的。作品的第一次公演也是由萨拉萨蒂本人在巴黎进行的。据说萨拉萨蒂在这个首场公演的音乐会上就将第三乐章给省略了。可以理解作为独奏演奏家来说对于这个作品的一些部分并不怎样关心。这样的事情到了后来也经常发生,到了近代被认为对该作品演绎有权威性的弗兰西斯卡蒂也经常是在公开演奏会上,甚至在录音中将这个第三乐章省略不演了。理由大多是认为加上这个第三乐章的话显得整个作品过于陈长。与其说听众们没有耐心倒不如说独奏演奏者缺乏耐心……。   记得,有人问过海费茨说,你认为哪部作品是最难的?海费茨非常肯定地回答说“莫扎特、贝多芬协奏曲!……”。我想海费茨这样说的理由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从作品音乐性和完美展现的问题。虽然从演奏技术的角度上来说像恩斯特、帕格尼尼等的作品具有相当的难度,然而从作品的整体而言,使用基本不出问题的高难度技巧过关和充分展现作品音乐性又完全是两个层次的问题了。掌握一些高难技巧至多能够成为一个高超的“小提琴演奏家”,而在此基础上的展现音乐作品性格、音乐性才是音乐艺术家们所应该司职的。拉罗的这部作品也是这样一部性格分明需要展现作品不同其他的作品。往往一个技艺精良的演奏者演奏缺乏人们可以体感的西班牙风格。而技术精良情感欠缺的演奏也确实让人觉得不疼不痒毫无情趣。   这个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的控制。拉罗在第一乐章开头就使用了“Molto Ritmico(保持节奏地)”以强调节奏控制的要点。速度变化自然是决定节奏的一个要因,然而过分的速度变化也会破坏节奏的稳定变化。另外第一乐章中的速度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觉得保持一个较平稳的速度时产生的节奏感才让人满意,并且能够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热情和活泼性。第二乐章的开头在有节奏乐队伴奏下的小提琴如歌般的独奏柔美富于抒情性。在经过一段乐队拨奏制造出的西班牙波莱罗舞曲后,乐队与独奏的交替换位相当富于戏剧性。仅仅三小节的华彩乐段被拉罗轻轻的一笔掠过,而后乐曲进入三部式的重复第一部并且结束于一片宁静之中。经常为人所省略的第三乐章恰恰是西班牙风格浓厚的一个乐章(包括弗朗西斯卡蒂、海费茨和费拉斯等都留有省略了该乐章的录音)。虽然整个乐章中小提琴没有特别的一些技法安排,但是许多演奏家在此乐章中频繁使用揉音,以求一种火热的情感和对比。第四乐章又是一个优美无比的慢乐章。独奏小提琴在稳定的乐队支撑下的独奏抒情而有节奏感。乐队的弦乐部分在使用了弱音器的情况下显得更加沉稳。华彩乐段也是相当节俭,并没有特别显山露水的感觉。第五乐章是一个变形了的回旋曲。记得弗朗西斯卡蒂对于这个乐章的演奏要求就是“能否给于音乐以欢快、洋洋自得的情绪”。对于充满色彩的舞曲,手指上的工夫自然重要,然而在技巧性乐段间的G弦和A弦上的三连音旋律主题的处理更加复杂。特别是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   西班牙交响曲作于1873年。这首乐曲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它罕见的标题。实质上,本曲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在拉罗的作品中,经常可看到类似本曲这样“名不副实”的现象。或许是由于曲中所出现的奇特节奏、旋律,以及这些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格,所以作者才有意加上这个标题的。这首乐曲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拉罗的代表作。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首乐曲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全曲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 本乐章是全曲中最充实有力的乐章。 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自由潇洒,之后紧接优美抒情的旋律为第二主题,经发展后小提琴的第一主题则显得苍劲浓郁。乐章在异常华美的氛围中结束。   第二乐章 诙谐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3/8拍子。三段体,西班牙色彩很浓的乐章。乐曲在快速与慢速不断交替中发展,小提琴则悠然自得地歌唱。   第三乐章 间奏曲,不太快的稍快板,a小调,2/4拍子, 三段体,如同前面乐章一样,有浓厚的西班牙情调。管弦乐部分展示出西班牙风味十足的序奏后,主奏小提琴奏起“半拖半拉而前进”的主题 。这一主题也含有前面的序奏那样很有个性的节奏。中段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奔放的主题,这个主题技巧性的快速音群热烈、华丽地发展,造出了顶点。   第四乐章 行板,d小调,3/4拍子,三段体。 这是情绪化而富有旋律美的乐章。管弦乐奏出带有哀愁味的沉重的序奏, 主奏小提琴奏起了感伤味十足的主题。 不久,像是“拨云见日”一般,又出现新的民谣般甜美的主题。最后,乐章以简单的尾奏轻轻地结束。   第五乐章 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 这是灿烂生辉的回旋曲,小提琴在此把它的华丽技巧做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奏小提琴奏起了轻快的回旋曲主题,并经过多次发展变化,最后由全体乐器以最强音在D大调主和弦上结束乐曲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9 12:43 AM
原帖由 J-M 于 2010-8-8 04:49 AM 发表
买不到很正常,好的唱片总是消失的很快。多看看DG公司的吧,貌似还多一些


嗯,现在买DG和DECCA的多些
作者: J-M    时间: 2010-8-9 12:48 AM
我是买飞利浦的多一些。前一阵买的杂,但是竟然一张DECCA的唱片都没有买。
作者: J-M    时间: 2010-8-9 12:52 AM
标题: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单声道

敏茨演奏,还有维厄当第五小协



Joshua Bell,曾获得格莱美奖的美国小提琴家。出身于印第安纳,受业于吉戈德(Josef Gingold),1981年14岁就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在科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与美国各大乐团合作协奏曲,也参加室内乐演出。其演奏追求音色的表达与细腻的层次显示,在室内乐方面似有更好的表现。华盛顿邮报曾称Joshua Bell是他同世代中最好的小提琴家之一。People杂志票选“全球50大最俊美的人”。
特别提一下Joshua Bell使用的琴。目前他使用的是巨匠Antonio Stradivari(史特拉第瓦里)于1713年的制成的名琴Stradivari ex-Gibson(或称ex-Huberman)。1987年在意大利克里蒙纳举行的纪念Antonio Stradivari逝世250周年展览会上,1936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失窃的这把名琴也出现在展会上。2001年Joshua Bell售出怀有深厚感情的Stradivari ex-Tom Taylor,再斥资百万美元买下这把名琴。当Josh初次演奏这把红色亮漆的名家乐器时,也许是魔力使然,他直觉认为这把琴是为他而生,历经了50多年不见天日的沧桑后,借着Joshua Bell超然的琴技,名琴得以重现往日的神采。(整理自网络)
这张2CD的套装,Joshua Bell演绎了众多法国名家的代表作品,如圣-桑的“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爱德华·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埃尔内斯特·肖松的“音诗”,马斯奈的“沉思曲”,拉威尔的“茨冈”等。充分展现了Joshua Bell均衡的实力和优雅的表现力,带给我们诗一般的享受。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9 12:55 AM 编辑 ]
作者: wlx    时间: 2010-8-9 01:03 AM

呵呵 我有这张
作者: J-M    时间: 2010-8-9 01:10 AM
标题: 维尼亚夫斯基
十大小协里介绍的最后一位,也许在知名度上不如其他。但是,维尼亚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千万要记住。
我也是在数月前才听到维尼亚夫斯基的小协。原因是不知道下载什么音乐听了。正好有位朋友介绍说听一下维尼亚夫斯基的小协。这名字还真的不太熟悉,作为菜鸟,看来要补的课还很多啊。连十大小协之一的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小协都不知道。
    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被评为十大之一,一是要有可听性,二是要有技巧难度,第三是要有深度和着重感情的色彩。这首第二小协,不,应该是两首小协,都是值得一再欣赏的佳作。

三星带花的版本。沙汉姆的琴声有点凄凉和哀怨,听着让人起鸡皮疙瘩。

帕尔曼

NAXOS的合集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9 04:43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9 04:45 AM
标题: 其他的唱片
斯特恩演奏的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和布鲁赫第一小协

奥斯特拉赫演奏伊萨伊,维瓦尔第,巴赫,维尼亚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萨拉萨蒂作品

海爷。。

谢霖演奏希曼诺夫斯基和维尼亚夫斯基小协。第一个曲目很少见到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9 04:50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9 04:58 AM
在发帖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了解了不少知识,虽然花了点时间,但是是值得的。唱片的很多曲目都是重复的,不好系统的归类,有些前面提到的唱片在后来就没有再发了。还请各位看官见谅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0-8-9 02:05 PM
j兄涉猎真广啊,佩服
作者: J-M    时间: 2010-8-10 12:11 AM
多谢!
其实我没有那么多收藏,基本上每个小协我就只收一到两张。多了也听不完。大多数曲目都是通过APE下载听的。
作者: J-M    时间: 2010-8-10 04:27 AM
标题: 其他一些好听的小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格的马克小协

格的马克,康果尔德小协

巴伯尔,康果尔德小协

塔蒂尼3首小协。这张录音是非常好,这张SACD好像也不贵。
NAXOS的

这几位的小协,除了德沃夏克,其他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是比较陌生的。沙汉姆那张唱片,还有康果尔德的小提琴奏鸣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相当好听
塔蒂尼的小协属于巴洛克晚期,古典主义初期,因此旋律也是异常华丽。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10 05:24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10 04:58 AM
标题: 其他好听的小提琴协奏曲(二)
敏茨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两首小协,有极高的评价。

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小协

[attach]11578[/attach]郑京和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与斯特拉文斯基小协


肖斯塔科维奇小协,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单声道录音。同时收录了罗斯特洛波维奇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立体声录音

肖斯塔科维奇协奏曲全集。这套唱片让我省了不少钱。

CHANDOS出的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协奏曲。这个也是不错的录音

格拉祖诺夫和德沃夏克小协

卡巴里夫斯基和格拉祖诺夫的小协。沙汉姆演奏。三星带花!

俄罗斯的音乐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10 05:53 AM 编辑 ]

郑京和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jpg (23.06 KB, 下载次数: 388)

郑京和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jpg

作者: J-M    时间: 2010-8-10 05:26 AM
标题: 其他好听的小提琴协奏曲(三)
胡梅尔的小协师出于莫扎特
海顿对后来者的影响是空前的。这张DUO系列收录了海顿的大协和小协。不过都未能达到顶峰水平

凡事这类作品,我通常的第一选择就是拿索斯

不能错过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全集,格鲁米欧演奏。三星带花
帕尔曼也在DG出过全集。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10 05:31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0-8-10 05:01 PM
楼主简直像举办“小协”展览,大开眼界啦。 继续!唔好俾距停!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0-8-10 05:10 PM
原帖由 J-M 于 2010-8-5 09:26 PM 发表
之前在众多的四大小协的唱片中,经常都会出现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没有从帕格尼尼开始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延续性。

布鲁赫的小提琴是我比较喜欢的小协,为了收他的全集可没少耽误功夫。不过找来找去 ...

未拥有PHILIPSDE 布鲁赫的这双CD,“走宝”、可惜、悲伤啊!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10 07:40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8-10 05:10 PM 发表

未拥有PHILIPSDE 布鲁赫的这双CD,“走宝”、可惜、悲伤啊!


音版不用悲伤,J兄介绍的好多PHILIPS厂牌的,俺都没有,岂不要更悲伤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0-8-10 09:19 PM
原帖由 myzcj 于 2010-8-10 07:40 PM 发表


音版不用悲伤,J兄介绍的好多PHILIPS厂牌的,俺都没有,岂不要更悲伤

您误会啦,我是说J-M如果未拥有PHILPS 布鲁赫的小协就惨啦。我很早以前就拥有这套双CD了,而且是“01”德国版。我觉得无论录音、演绎都太好啦。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0-8-10 09:30 PM
布鲁赫第二第三小协录音确实很少,第二小协印象当中海飞兹录过,那双cd中还有一首小提琴和乐队的小夜曲,我在philips的另一套双张当中听过,不常见,但很动听
作者: J-M    时间: 2010-8-10 10:51 PM
迷版说的好,我的那套布鲁赫小协是04版的。哎,所以之前说了,生不逢时啊。很多唱片都买不到了,现在是碰到一张就收一张。价格高点就高点了。唱片不在多,而在精。平时能听音乐的时间就那么几个小时,唱片多了,反而会对音乐本身的内涵缺少认识。手里有一两个经典演绎比较,就可以了。有的唱片我是只买一张。
   其实这次发帖,也让自己找到了不少唱片。重庆的几个唱片行还有些库存都被我挖掘了一下。不说掘地三尺,但是也有那份心了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10 11:28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8-10 09:19 PM 发表

您误会啦,我是说J-M如果未拥有PHILPS 布鲁赫的小协就惨啦。我很早以前就拥有这套双CD了,而且是“01”德国版。我觉得无论录音、演绎都太好啦。

是小弟理解有问题,抱歉!你们都在诱惑小弟,这么多好版本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0-8-11 12:06 AM
兄弟辛苦了,整理了这么多小协的唱片很有参考指南价值!学习了。怎么十大小提琴协奏曲没把中国的梁祝列进去,占世界人口这么大比例的群体都非常喜欢的作品,说什么也要在世界小协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0-8-11 12:20 AM
梁祝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和幻想,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从音乐的整体包括对乐器和和声的应用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另外,西洋音乐的话语权毕竟不在我们这里,而十大也都是古典和浪漫时代的作品,所以作为现代作品,梁祝没被排上也是正常的
作者: J-M    时间: 2010-8-11 04:09 AM
原帖由 juncool 于 2010-8-11 12 AM 发表
梁祝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和幻想,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从音乐的整体包括对乐器和和声的应用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另外,西洋音乐的话语权毕竟不在我们这里,而十大也都是古典和浪漫时代的作品,所以作 ...


呵呵,JUNCOOL高人也

我之前看过关于十大小协的评选,确实如J兄所言,以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为范围。所以,梁祝未能入选也就不奇怪了。不过,爱乐兄倒是提醒了我。
作者: J-M    时间: 2010-8-11 05:27 AM
标题: 梁祝
孔朝晖版梁祝,金碟
普通版


1 西崎崇子《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完整版)
2 俞麗拿《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化蝶」
3 呂思清《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化蝶」
4 陳軍《梁祝》二胡協奏曲,「化蝶」
5 陳軍《梁祝》二胡協奏曲,「化蝶」
6 西崎崇子《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化蝶」
DVD
1.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全曲)   小提琴/西崎崇子、樊承武(指揮)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  
  2.  「黃河」鋼琴協奏曲(全曲)   鋼琴/殷承宗、艾德里安?利伯(指揮)捷克電台交響樂團




民乐全集
民樂欣賞 1 小放牛】梁祝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醒獅(高胡)
霓裳曲(民樂五重奏)
喜相逢(笛子)
小放牛(笛子)
月夜(二胡獨奏)
茉莉花(揚琴琵琶柳琴協奏)
手挽手(琵琶與手鼓協奏)
故鄉的回憶(笛子與樂隊伴奏)
【民樂欣賞 2 鳥投林】廣東音樂與古曲
流水行雲(民樂)
紅豆曲(民樂)
妝台秋思(廣東音樂)
禪院鍾聲(廣東音樂)
鳥投林(廣東音樂)
平湖秋月(廣東音樂)
旱天雷(廣東音樂)
潯陽夜月(琵琶)
喜洋洋(揚琴琵琶柳琴協奏)
彩雲追月(廣東音樂)
紅燭淚(民樂)
十面埋伏(琵琶)
紫竹調(民樂)
【民樂欣賞 3 春吟】民樂獨奏篇
二泉映月(二胡)
江河水(二胡揚琴協奏)
良宵(二胡)
春吟(二胡)
漁舟唱晚(古箏獨奏)
幽蘭逢春(曲笛)
蘇武牧羊(簫)
昭君怨(三弦、簫)
平沙落雁(揚琴、簫)
姑蘇行(笛子)
【民樂欣賞 4 高山流水】古曲篇
汗宮秋月(二胡)
杵歌(民樂合奏)
月光曲(廣東曲)
出水蓮(民樂)
梅花三弄(笛子)
蕉石鳴琴(民樂)
高山流水(古箏)
蕭湘水雲(民樂)
大浪淘沙(民樂)
寒鴉戲水(古箏獨奏)
雨打芭蕉(廣東音樂)
月兒高
【民樂欣賞 5 春江花月夜】江南絲竹
春江花月夜(琵琶、簫)
小霓裳(民樂合奏)
流水(古箏)
鷓鴣飛(民樂)
行街(笛子)
中華六版(民樂)
文將軍(民樂)
普庵咒(民樂)
陽春白雪(宋琴)
雪山春曉(民樂)
錦上添花(民樂)
春郊試馬
【民樂欣賞 6 空山鳥語】劉天華二胡名曲
閒居吟
獨影搖紅
空山鳥語
月夜
悲歌
病中吟
光明行
苦悶之謳
獨弦操
梁祝(古箏獨奏曲)



吕思清

薛伟

沙汉姆

梁祝代言人俞丽拿

这个很陌生吧,徐惟聆

西崎崇子

梁祝五十周年纪念版,西崎崇子

西崎崇子,水晶纪念版

西崎崇子在RCA录制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11 05:46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11 04:39 PM
标题: 西崎崇子
小提琴演奏家西崎崇子
梁祝”这首家喻户晓的乐曲,有着不少的版本,也有不少的乐手以各种乐器(如:高胡、小提琴、钢琴、柳琴等),搭配中西乐队演奏过。但能令人一想起‘梁祝”,便想起的乐手,似乎只有日本的西崎崇子。

西崎崇子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是她修长的手指上那枚硕大的蓝宝石戒指,而是她白皙的颈项上的两颗红斑。那可不是吸血僵尸的杰作,而是她‘夹’琴日久有功。她说话时语调清晰,干脆俐落。

西崎崇子早年读完书后,便留在美国开演奏会。后来回过日本两年,这期间在日本及欧洲各地演出。1974年,她到香港演出时因机缘巧合遇到了她的另一半,便在香港定居至今。

初到香港时,西崎崇子在演出之余也从事教学工作。她回忆说:“当时我觉得突然间要生活在一个小地方,文化活动也很贫乏,来观赏音乐会的观众大多是洋人而非华人,来来去去都是那些熟面孔,而且只有小猫两三只。”为了推广与普及音乐,也为了使西崎崇子有更好的发挥机会,除了安排她与香港交响乐团演出外, 她的先生也从国外邀请著名的音乐家与乐团到港演出。在一次交谈中,有位朋友建议西崎崇子专攻华族音乐,这点正好与她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在经过仔细的研究后,决定从人人皆知的‘梁祝’着手。

“一向来我所接触的都是西方古典音乐,与‘梁祝’的风格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老实说最初我并不喜欢‘梁祝’,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对乐曲越来越熟悉,终于发现它别有洞天,才下功夫苦练。”

西崎崇子的首两个“梁祝”录音都是跟日本乐队合作的。在做完第一个录音后,原作者陈钢告诉她说她的“梁祝”华族味道不够。为了使她更了解乐曲的精神,陈钢向她阐述了“梁祝”的故事背境,使她得到一些启示。过了几个星期,第二个录音完成了,西崎崇子觉得很满意,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某些香港乐评家认为第一个录音比第二个录音更有华族色彩,真是顺得哥意失嫂情。

为了尝试不同的演奏风格,在与两个日本乐队合作后,西崎崇子便与捷克交响乐团合作了第三个录音。那时她已熟能生巧,对乐曲的演译也作出了重大的改变。录音的效果令她非常满意。

接着,她有机会到中国上海与“梁祝”的原班人马合作演出。西崎崇子非常重视这次的演出。决定要摒弃以往的演奏方法,以全新姿态出现。在去年八月间趁吴国闻到香港,她便与国闻学二胡,以便从乐器特色贯彻乐曲的精神,从而做出调整,如在慢板地方将速度放得更慢,以奏出象二胡般的滑音。由于在上海的录音室非常宽阔,令她非常放松,在天时、地利及人和的条件的配合下,她奏出了至今仍令她回味不已的音乐。

至于她的最新尝试,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的录音,她表示它的华族色彩很浓厚,令她十分惊喜。虽然由于舞台小,受到乐手的包围及与指挥「面面相对」,使她感到不自在而加快了演奏速度,但乐队所发出的音响之大,及高胡及笛子等的独特音色却给她一种全新的感受。美中不足的是冷气机噪音太大,严重的影响了录音的进度。

在五个录音中,西崎崇子最喜欢上海及新加坡的演奏。至于那一个才是她的最爱,她表示必须再仔细聆听比较后才可以做出选择。

西崎崇子的演奏生涯少不了“梁祝”,而“梁祝”与她的搭配也使到她在香港的音乐会场场爆满,观众群中又多了不少年轻的新面孔。

“有时虽然我演奏的是西方乐曲,但观众还是来观赏,因为他们期望我在谢幕时演奏华族乐曲。”西崎崇子喜滋滋的说。除了华族乐曲,西崎崇子也作多方面的尝试,如在曼谷演奏泰国乐曲,被誉为演奏得比泰国人还要好!在未来的一年中,她已经有了五个录音计划:华族传统戏曲音乐、台湾小品、日本曲子、典型中国乐曲及亚细安曲子等。

对这么一个孜孜不倦,永远都在改变,作新尝试以追求更高境界的音乐家,你是否要认识她多一点的冲动呢?若有的话,通过她的音乐,应该是最佳途径吧!
作者: J-M    时间: 2010-8-11 04:55 PM
吕思清,男,青岛人,1969年生。著名旅美小提琴家。他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这位被国际权威音乐杂志《The Strad》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的杰出中国小提琴家,目前是是拿索斯远东录音公司旗下的专属签约演奏家

吕思清四岁随父亲及叔叔学习小提琴;八岁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师从王振山,成为这所著名学府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学生,被誉为"乐坛神童";11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学习;14岁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7岁夺得举世瞩目的国际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金奖,是第一为夺得此奖的东方人。19岁赴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师从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德罗希·迪蕾女士及姜康先生。吕思清曾赢得过北京、英国及美国的多个国际比赛奖项。目前他还应邀担任北京交响乐团,昆明交响乐团特邀独奏家及香港拿索斯音乐中心小提琴系主任。

2000年 使用六把斯特拉迪瓦里,瓜奈里及阿玛蒂意大利名小提琴录制了《 维瓦尔弟 [四季] 名琴版 》CD ,被权威乐评家称为“ 演绎与录音均A+天碟级,是可遇不可求的无敌制作 ”;

吕思清的琴声早已遍布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洛杉机好来坞碗型剧场,加拿大多伦多福特中心,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威格莫尔音乐厅,瑞士日内瓦维多利亚音乐厅,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大会堂,克林姆林宫以及日本东京山托利音乐厅等世界著名的演出场所。 与吕氏合作过的国际知名乐团包括英国皇家爱乐乐团,Halle交响乐团,Guildford爱乐乐团,瑞士伯尔尼交响乐团,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交响乐团,西班牙Bibao交响乐团,葡萄牙爱乐乐团,挪威斯塔凡格交响乐团,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美国好来坞碗型剧场乐队,阿斯彭节日乐团,辛辛那提室内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日本读卖新闻交响乐团,九州交响乐团等。他还多次受邀以客座演奏家身份参加美国阿斯彭,罗文尼亚,瑞士日内瓦,蒙特瓦维,阿斯柯那,芬兰萨沃林纳,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日本,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等多个重大的国际音乐节活动。   在年轻的日子里,吕思清选择了用小提琴与世界各地的人们沟通和交流,他让中国的《梁祝》世界化,让世界的《四季》在他的琴上流淌出非同凡响的色彩……家慢慢成了联络吕思清演出事务的中心,其美妙绝伦,激动人心的琴声遍布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洛杉矶好来坞碗型剧场,瑞士日内瓦维多利亚音乐厅,北京人民大会堂,台北国家音乐厅,香港大会堂以及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芬兰,西班牙,巴西,哥斯达黎加,韩国,泰国,澳门等全世界近30个国家及地区,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及如潮的好评如潮


许多人评价吕思清的《梁祝》时说,他用更大的气魄和更宽宏的视野,将这段精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做了极为深刻的诠释。对此,吕思清本人认为,“《梁祝》作为一个爱情悲剧,一首被称为‘中国交响诗’的名曲,仅演奏出女性的细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在总的演绎上崇尚一种大气魄、大景观、大视野;在演奏个性上我把大悲大喜推到极点,在速度上、力度上、段落的处理上我都加强了对比,使我的演奏能达到深情处细腻、委婉,激愤处坚决、有力,我更于抗婚投坟的快板处加快了演奏速度,让音乐的高潮更具壮烈感。”


自述梁祝
  第一次拿起“梁祝”的谱子是十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刚获得帕格尼尼首奖,同时还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学,十年后,当爱乐者看到这张“梁祝”唱片时,这已经是我第四次的录音版本了。而我已在中国及国际的音乐会上亦演奏过这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近百次“梁祝”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从1959年问世到现在,已被演奏过无数次,录音版本也数不胜数,我相信大家对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出爱情悲剧,以及陈钢,何占豪创作此曲的经过已很熟悉,在此我想不用多说了。在我的第四版“梁祝”问世之时,我想与广大的音乐爱好者谈谈这十年来我演奏“梁祝”的一点感受。
技术分析
  从技术上来说,“梁祝”的技巧看似平凡,但实际上是非常困难。首先是音准,优美的旋律线条容不得一丝偏差,屈就五声音阶的写法及和弦指法非常别扭,再加上仿人声唱腔的滑音,仿筝的琶音等,高超的技术是拉好“梁祝”的首要条件。当然,五声音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乐队难题
  乐队部分的困难也是很大,作品本身比较单薄,稍失平衡就会破坏乐曲的唯美,所以独奏与指挥之间的沟通及指挥对中式乐句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至于此曲的音乐表现,常有这么一种说法:即女性演奏家的“梁祝”比较能表现出祝英台这个女性的细腻及思想感情。对此我很同意,但“梁祝”作为一个爱情悲剧,一首被称为“中国交响诗”的名曲,仅演奏出女性的细腻是远远不够的。我虽偏重于封这个爱情故事中主要角色—祝英台的女性悲剧的阐述和控诉,但在总的诠绎上却崇尚一种大气魄,大景观,大视野,以此大力揭示随着时间逝去的生活留给人们的那一块久久难忘的心中块垒,即是一曲对那种时日,那种环境,那些人物的无可奈何的悼歌,又是反衬了如今万花筒似的变化多端的生活,祝祷人们珍惜在自由天地翱翔的爱情……,因此在演奏个性上我绝不取中庸之态,定是把大悲大喜推到极点,在速度上,力度上,段落的处理上我都加强了对比,以增强其歌颂忠贞爱情,控诉封建残暴的戏剧性矛盾街突,使我的演奏能达到深情处细腻,委婉:激愤处坚决,有力,我更于抗婚投坟的快板处加快了演奏速度,让音乐的高潮更具壮烈感。
作者: J-M    时间: 2010-8-11 05:31 PM
标题: 徐惟聆
1960年1月1日出生于上海,早年受父亲徐起鹏的启蒙和指导,接受了严格的音乐教育和训练。中央音乐学院徐惟聆教授[1]后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李牧真和林耀基教授。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就读期间,她受到当时来华访问的音乐大师艾萨克·斯特恩、耶胡迪·梅纽因及小泽征尔等人的关注和高度赞赏,并且作为最有前途的中国青年演奏才俊之一出现在由斯特恩亲自监制的著名奥斯卡获奖纪录影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中。
二十年后的1999年11月
  斯特恩应邀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在闭幕式音乐会上,当年被大师们誉为“杰出多才的青年演奏家”的徐惟聆与大师同台演出。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音乐会在音乐界引起轰动,成为纪录影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二十年后的续集》的重要内容。   生活经历
1980年 徐惟聆赴美
  在著名的朱利亚和曼哈顿音乐学院深造,获得音乐学士和硕士学位。她先后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多萝西·迪雷和拉菲尔·布朗斯坦。在荣获曼纳格小提琴比赛第一大奖后,徐惟聆又以其出色技巧陆续获得其它多种奖项,包括瓦尔多·梅奥艺术天才奖和国际艺术家大奖等。
1984年 徐惟聆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
  1984年 徐惟聆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奏厅举行成功首演,被《纽约时报》誉为“造诣不凡的音乐家”。徐惟聆是第一位在卡内基音乐厅及林肯中心埃弗里·菲舍尔音乐厅举办音乐会的中国大陆音乐家。
[编辑本段]与乐团的合作
  除经常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之外,徐惟聆曾与许多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合作,包括纽约市交响乐团、纽约室内乐团、纽约曼哈顿室内乐团、查尔斯顿交响乐团、明尼苏达狄卢斯交响乐团、伦敦室内乐团、法国康城交响乐团、匈牙利布达佩斯广播交响乐团、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瑞典诺克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德国汉诺威交响乐团、原西德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和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此外还有原中央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及新加坡交响乐团等。徐惟聆应邀于1993年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为声名显赫的“勋级会”大汇演举行独奏音乐会。徐惟聆在1997-1998音乐季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演出科恩戈尔德小提琴协奏曲,被香港媒体誉为“世界级的演出”。1998年10月徐惟聆应邀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在德国和中国举行巡演,赢得广泛赞誉。在1999年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和翌日的音乐会上,徐惟聆与香港管弦乐团和指挥家艾德敦合作,演奏了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2003年12月11日,徐惟聆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得到各届高度评价。在2005年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徐惟聆与钢琴家陈萨一起举行了“徐惟聆与陈萨独奏音乐会”。2007年10月,在法国诺曼底杜韦尔市举行的由各国政要参加的世界妇女经济论坛上,徐惟聆作为特邀嘉宾以其演奏为论坛拉开序幕,她是该年度论坛获此殊荣的惟一音乐家。2008年10月11日,徐惟聆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纪念伯恩斯坦音乐会”上担任独奏,她对伯恩斯坦《小夜曲》的出色阐释赢得包括杰米·伯恩斯坦在内的听众及评论界的高度评价。
[编辑本段]唱片
  徐惟聆在繁忙丰富的演出活动之外还录有多张唱片,其中拿索斯唱片公司录制发行的由她担任独奏的科恩戈尔德和戈德马克的小提琴协奏曲深得国际音乐评论界和唱片界人士的称赞,是拿索斯唱片公司自成立以来发行的反响最为热烈、获得评价得高的唱片之一。美国《音乐爱好者》杂志刊载专文评论,称徐惟聆“出色的演奏可称之为声誉鼎盛,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张优秀录音作品”。英国《BBC音乐杂志》称赞徐惟聆的演奏“充满力度,富有个性、活力和情感”。澳洲著名的《音响》杂志称赞她“无论从演奏技术还是音乐表达上,徐惟聆都表现出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世界权威弦乐艺术杂志《斯特拉德》(Strad)评价徐惟聆的演奏音色“温暖而从容”。
作者: J-M    时间: 2010-8-11 05:32 PM
标题: 孔朝晖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孔朝晖,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王振山、隋克强教授。在校期间任红领巾少年交响乐团首席,两次获中国作品演奏比赛第一名,还多次受到遇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斯特恩,尼曼·梅纽因等的指导。他曾在我国举办遍的各种音乐比赛中多次名列第一。也是近年来在我国和国际音乐舞台上最活跃的演奏家之一。孔朝晖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北京音乐厅爱乐室内乐团首席。
  1985年4月孔朝晖在北京举辨了中国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作品的独奏音乐会,并于同年9月由太平洋音像公司录制成盒式录音带。同年12月又应广东省人民政府的邀请,前往马思聪的家乡举办了专场音乐会:1986年11月他随中国青年交响乐团赴西欧六国巡回演出,1987年9月他应澳门总督的邀请赴澳门参加“首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并与葡萄牙著名指挥家席尔瓦·佩雷拉和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
作者: J-M    时间: 2010-8-11 05:34 PM
俞丽拿(Yulina 1940—),中国女小提琴演奏家;浙江鄞县姜山镇人(今浙江宁波市),生于上海。幼年学钢琴,1951年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就学,先后师从窦立勋、谭抒真,曾被选入外国专家班学习,1962年在该院毕业。现任上海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任小提琴、中提琴教研室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上海宁波经促会副会长、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董事长

俞丽拿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最权威的演绎者之一;她不仅在《梁祝》创作期间多次向曲作者何占豪、陈纲先生提出宝贵意见,而且还顺理成章的在1959年作品首演时担纲独奏;数十年来她演奏了无数次《梁祝》,技艺炉火纯青,感情细腻丰富。其间俞丽拿曾和不同的指挥家、乐团合作,数度将这部作品灌录成唱片,均是非常优秀的版本。   其中,俞丽拿在1996年与BMG唱片公司合作录制的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担任协奏的是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指挥则是俞丽拿的爱子李坚,在这个版本中,俞丽拿的琴音宏大、坚实有力,刻划了一个爱憎分明、落落大方、充满自信的“祝英台”形象,艺术风格较之从前更加成熟。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俞丽拿《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1959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年仅18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一举成名。俞丽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发行量多达一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界金唱片奖,她还首演许多中国作曲家的新作品,为中国作品演奏风格的研究做出良好的贡献。   1960年,在上海女子弦乐四重奏(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弦乐组合)中担任第一小提琴,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二届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并获奖。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弦乐大赛中获得成功。她还培养了许多国内外比赛的优秀学生,并经常担任国际、国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包括柴科夫斯基青年音乐家比赛。在中国,俞丽拿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1993年,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以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   俞丽拿与BMG录制的CD她在国内演出频繁,还应邀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俄国、新加坡、菲律宾、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演出。   1990年,她以第一位访问台湾的大陆艺术家身份,在台北演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轰动台湾。她还录制了许多张独奏和重奏唱片,其中包括与英国BBC乐团,与俄罗斯爱乐乐队合作录制的唱片。她演出过三十多套重奏音乐会曲目,是中国国内掌握重奏曲目最多的一位小提琴家。   从1962年起,她就在上海音乐学院执教,培养了许多国内外比赛获奖的优秀学生,并经常担任国际、国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包括最有权威的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并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际音乐节中担任教授。   1993年,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以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
作者: J-M    时间: 2010-8-12 12:48 AM
标题: 海顿小协
翻了一张ARCHIV录制的海顿小协,古乐版。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12 12:58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12 02:20 AM
标题: 威尔第
这套是CHANDOS公司出的威尔第的小提琴变奏曲,录音堪称华丽。绝对的发烧唱片,极强的可听性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12 02:22 AM 编辑 ]
作者: artemisbaby    时间: 2010-8-12 08:47 PM
貌似第一张dg小双张声音很薄,比rca海爷的薄很多....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13 01:41 AM
J兄的梁祝都有这么多版本啊,佩服佩服,怎么没有刘云志那个版本,小弟只有这样,小弟想再收张俞丽娜的和沙汉姆的,不知兄以为如何
作者: J-M    时间: 2010-8-13 03:26 AM
我只有孔朝辉的版本。

沙汉姆的梁祝,之前听一位老朋友说:听过沙汉姆演奏的梁祝,其他的都可以不听了。我倒觉得有点夸张!我有几张沙汉姆的唱片,他的琴音色特别凄婉,让人悲从心来。所以,他的梁祝很可能会多一些惆怅离别之情。
俞丽拿是首演,在情感的把握上应该更加到位,但是不知道哪个版本的录音更好一些。
   孔朝辉的演奏,在情感上有一股抗争的情绪,琴声要“刚”一些。
其他版本都没有比较过了。
梁祝这首曲子,只要不是剑走偏锋,都应该是不错的演绎。毕竟曲调优美,光是旋律就能吸引人了。所以,实在没必要纠结于版本。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0-8-13 11:29 AM
我听过西崎崇子\盛中国\吕思清,感觉西崎最柔美,但是吕思清给我的印象最深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13 03:57 PM
原帖由 J-M 于 2010-8-13 03:26 AM 发表
我只有孔朝辉的版本。

沙汉姆的梁祝,之前听一位老朋友说:听过沙汉姆演奏的梁祝,其他的都可以不听了。我倒觉得有点夸张!我有几张沙汉姆的唱片,他的琴音色特别凄婉,让人悲从心来。所以,他的梁祝很可能会多一 ...


好的,多谢J兄的解惑
作者: J-M    时间: 2010-8-13 04:14 PM
相互交流,呵呵
作者: J-M    时间: 2010-8-15 02:31 AM
标题: 维瓦尔第
SONY出品的维瓦尔第11部协奏曲,包括了两首小协

帕尔曼演奏的4部协奏曲

穆洛娃在ARCHIV录制的双小提琴协奏曲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15 02:42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15 02:47 AM
算起来,自己最先听古典音乐就是从维瓦尔第开始的。《四季》的一个选段是我中学英语听力教材的片头曲。正经开始听古典音乐,也是从维瓦尔第的《和谐的灵感》开始。因此,对这两部作品是有特殊感情的

名琴四季
之前在唱片店碰见一位朋友,犹豫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是否要这张唱片。老板看他犹豫,就只说了一句:飞利浦唱片都绝版了,卖完就没了!这位朋友一听,立马下叉。心里也暗自为这位朋友庆幸,没有错过这张古典音乐入门的好唱片。

4首管弦乐协奏曲,三星带花。


作为入门,维瓦尔第的音乐可以很容易吸引听众。到了后来,接触了更多的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就相对来说很少听了,除了巴赫以外。不过,这个还是看个人喜好,像有些朋友就特别喜欢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其实,要怎么听都是自己的事儿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15 03:07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17 03:00 PM
标题: 普罗科菲耶夫
敏茨,这张之前就有介绍过了

斯特恩的邮报版

帕尔曼

林昭亮

沙汉姆

普罗尅菲耶夫的小协版本比较多,还是很好买到的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17 03:05 PM 编辑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8-19 12:59 AM
原帖由 J-M 于 2010-8-13 03:26 AM 发表
我只有孔朝辉的版本。

沙汉姆的梁祝,之前听一位老朋友说:听过沙汉姆演奏的梁祝,其他的都可以不听了。我倒觉得有点夸张!我有几张沙汉姆的唱片,他的琴音色特别凄婉,让人悲从心来。所以,他的梁祝很可能会多一 ...


赞同。。。。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0-8-19 09:30 AM
名琴四季现在都是交由迪卡压片了,飞利浦的尾碟被炒得很高。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19 04:42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0-8-19 09:30 AM 发表
名琴四季现在都是交由迪卡压片了,飞利浦的尾碟被炒得很高。


还好以前买到PH的
作者: J-M    时间: 2010-8-19 09:25 PM
重庆有家唱片店还有几张尾碟,价格没有变
作者: J-M    时间: 2010-8-22 05:33 AM
标题: 当代十大小提琴家
1、弗里茨·克莱斯勒  

  (Fritc Kreisler,1875—1962)  

  弗里茨·克莱斯勒是20世纪初叶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他生于维也纳的一
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音乐迷,这对克莱斯勒产生重要影响。7岁时克莱斯进
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0岁毕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比小提琴学派的著
名教授马萨尔,当他以毕业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时,年仅12岁。因此,
克莱斯勒的演奏兼有维也纳人的温暖人情味和法兰西式的贵族风度,这使得他的
演奏风格新颖而独特,同时代的小提琴家几乎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如海菲兹、埃
奈斯库、蒂博、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等。克莱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标志性风格,
是对颤指(揉弦)的运用,他赋予颤指技巧以戏剧性的风格,无论是悠扬的歌唱
性旋律还是快速音型的技术性段落,在此,颤指都已成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
添色彩的手法,而这一点,正是他的前人们所十分谨慎从事的事情。  

  2、乔治·埃奈斯库  

  (Georges Enescu,1881—1955)  

  乔治·埃奈斯库是一位通才式的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他生于摩尔多瓦地区维
尔纳弗县的利文镇。作为作曲家,其代表作管弦乐《罗马尼亚狂想曲》奠定了他
作为罗马尼亚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的地位。对于他的钢琴演奏,连著名钢琴家阿图
尔·鲁宾什坦都这样说:“他是一位就连我也要感到眼红的非常了不起的钢琴家。”
而作为指挥家,他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完全的尊重。埃奈斯库小提琴演奏的最重要
特征在于,他将法比小提琴学派的演奏手法于他在童年时代就很喜爱的罗纪尼亚
民间音乐中的吉普赛音乐(拉乌塔里,Laoutari)的表演传统有机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演奏风格。由于他的包括作曲在内的多方面的音乐才能,
使他的演奏给人们的印象不只是在拉琴,同时也是在即兴创作,他的每一次演奏
都是新鲜的,都像是演奏新作。埃奈斯库在小提琴演奏的运弓方面有他独到之处,
他喜爱弓幅宽阔的连音奏法,这使他的演奏充满了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3、亚沙·海菲兹  

  (Jascha Heifetz,1901—1987)  

  亚沙·海菲兹是当今世界小提琴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生于立陶宛的维尔
纽斯,3岁便开始学习小提琴,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6岁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
而后,他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大名鼎鼎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奠基者奥波
尔德·奥厄教授。毕业后,海菲兹即前往柏林、斯堪的那维亚演出,1917年夏,
他及全家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并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首次登台,演奏帕格尼
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这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尤其是他对左手高难度技
巧的把握,右手运弓的稳健和娴熟,令所有在场的观众,其中大部分是演奏家们
的折服。1925年海菲兹入美国籍。海菲兹十分注意小提琴基本功的训练,尤其
对音阶的练习,主张音阶练习要占整个练琴时间的一半以上。其演奏风格体现了
他魔鬼般的技术和火一般的热情的个性,现代化的古典主义风格是他所遵循的,
他的演奏像“美声”歌唱,每一个滑音都经过精雕细琢,而每一次运弓又都体现
着音乐性,他的这种音乐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结合,使他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小
提琴家,并影响了其后的很多小提琴家。  

  4、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David Oistrach,1908—1974)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于乌克兰的
敖德萨,5岁时开始随敖德萨音乐学院教授、著名苏联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亚斯
基学习小提琴,12岁首次公开演出,16岁举行第一次独奏音乐会。三十年代,
他获得了多个比赛的奖项:1935年第二届全苏音乐演奏家比赛第一名,1935年
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二名,193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小提琴比赛
第一名。这些成绩使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尤其比利时的那次比赛,在7个一
等奖中,苏联人获得了6个,由此奠定了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世界的地位。奥伊
斯特拉赫的演奏富于抒情的诗意,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
没有完全照搬,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
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
久远延绵。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曾于1957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5、耶胡迪·梅纽因  

  (Yehudi Menuhin,1916—2001)  

  耶胡迪·梅纽因是一位与海菲兹旗鼓相当的犹太裔小提琴家。他生于美国的
纽约,儿童时便显露出良好的乐感,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7岁便在他的老师路
易·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协奏下演出了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1926
年他及全家前往欧洲,并在巴黎与埃奈斯库有了历史性的会见,遂成为埃奈斯库
的学生。1927年,11岁的梅纽因第一次登上卡内基音乐厅舞台,在纽约交响乐
团协奏下,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31年他又在巴黎音乐学
院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梅纽因早期在柏林的演奏曾得到爱因斯坦的关注和赞
赏,他在世界各地举行的音乐会上,演奏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使他闻
名于世界。梅纽因在演奏时,握弓时肘的位置明显比手高,这种高手肘“从肩部”
就开始的各部分都参与的运弓方式,能使换弓时声音保持不断,声音饱满而结实,
并能在弓根以非常弱的力度,用全部或四分之三的弓毛使人几乎觉察不到的换
弓,这种方法与他的前辈奥厄提倡的应当保持在能使肘与手形成一条直线的位置
的方法显然不同。梅纽因的双手比起正常的标准略为短些,这影响到他右手的运
尤其弓子运到弓尖时,但他恰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演奏亲切而诚挚,清醒
而脱俗,出色的手指技巧和雄浑美妙的音色风格,是他的个性特征所在。  

  梅纽因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我国访问演出。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8-22 05:36 A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10-8-22 05:37 AM
6、艾萨克·斯特恩  

  (Lssac Stern,1920———)  

  艾萨克·斯特恩是一位俄国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敖德萨
西北350公里的小城克里门内兹,当他出生仅10个月时,全家移居美国旧金山。
斯特恩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8岁从波拉克学习小提琴,11岁首次公演,12岁
转到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布林德门下学习,14岁时,师徒公开演奏了巴赫的双
小提琴协奏曲。1943年,斯特恩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一场极为成功的独
奏音乐会,由此成为世界级的小提琴家。斯特恩的演奏细腻中见出宏大,追求精
确完美,力度多变,音色温馨的品性。作为音乐家,斯特恩在室内乐方面的造诣
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他与钢琴家伊托明、大提琴家罗斯演奏的三重奏,是室内
音乐的经典。  

  斯特恩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我国访问演出。  

  7、列奥尼德·柯岗  

  (Leonid Kogan,1924—1982)  

  列奥尼德·柯岗是继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之后最重要的苏联小提琴家。他生
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6岁开始在当地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10岁考
取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特殊儿童班,随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奠基人之一A·扬波尔斯
基教授学琴。1940年他16岁时,便在莫斯科交响乐队的协奏下,演出了勃拉姆
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7年,柯岗获第一届世界民主青年联欢节小提
琴比赛一等奖,1951年在布鲁塞尔获伊丽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和金质奖
章,由此引起世人瞩目。柯岗作为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其艺术个性却
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完全不同,他特别擅长演奏戏剧性的音乐,动作泼辣明快,
感情悲壮激昂,音乐对比鲜明,气势刚强雄劲,这些独特的个性,被人成为“柯
岗式”的手法,与海菲兹的演奏有些相似。在柯岗的演奏生涯中,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演奏炫技性的乐曲为主,第二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重点移到涉猎
广泛的小提琴曲目方面,因此柯岗不仅有辉煌的技术,更有广泛的曲日积累。  

  8、萨尔瓦托雷·阿卡尔多  

  (Salvatore Accardo,1941———)  

  萨尔瓦托雷·阿卡尔多是一位全能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他生于意大利的都灵,
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3岁在那不勒斯举行了首次职业演出。1955年在韦尔切
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1956年在日内瓦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两年
后的1958年,又在热那亚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意大利广播之春奖和
小提琴比赛第一名,从此挤身世界优秀小提琴家行列。或许是意大利人的缘故,
阿卡尔多对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情有独钟,他是第一个全部录制帕格尼尼所有
六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家,同时还录制过帕格尼尼全部24首随想曲,他演
奏的帕格尼尼的作品是用心歌唱,而不是炫耀技巧。同时,他对其它作曲家的小
提琴作品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全方位的演奏和录音。阿卡尔多的演奏注意追求
非常歌唱性的声音,他认为小提琴本身就是一个歌唱性的乐器,因此首先要歌唱,
然后才是技巧,因此在他的演奏中,哪怕是平淡无奇的乐句也会有着最美妙的表
达。  

  阿卡尔多曾于1996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9、伊扎克·帕尔曼  

  (Itzhak Perlman,1945———)  

  伊扎克·帕尔曼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
夫,5岁开始学琴,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选到美国电视台演出,随后即移居
美国。由于帕尔曼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
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移居美国
不久,就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获得“以美基金会”奖学金,进入美
国著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雷教授学琴。1964
年,帕尔曼在美国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被人称作“小提琴王子”。
帕尔曼演奏的最大特点,是把浪漫主义的热情、洒脱和古典主义的和谐、均衡完
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能驾驭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并图图用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
同的音乐内容。帕尔曼有一双令人羡慕的大手,但手指却十分伶俐,他的运弓饱
满且极富倾诉力,他十分注意声音的歌唱性,其松驰的演奏,带给人们的是情感
的波动,人们从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力和美。帕尔曼擅长演奏帕格尼尼、维尼亚
夫斯基、巴赫等人的作品,尽管他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面对那些炫技性的段
落完全驾轻就熟,但他对乐曲十分逻辑地音乐处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才是他
演奏成功的基石。  

  帕尔曼2002年8月将到我国访问演出,先在广州,而后去北京、上海。  

  10、平夏斯·祖克曼  

  (Pinchas Zukerman,1948———)  

  平夏斯·祖克曼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生于以色列的
特拉维夫,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8岁时进入特拉维夫音乐学院。1962年,14
岁的祖克曼来到美国,进入朱丽亚音乐学院随加拉米安教授学习。1967年,在
第25届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由此奠定了他世界小提琴家的地
位,并开始了他作为职业小提琴家的生涯。祖克曼到目前为止已录制发行了90
多张专辑,全部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曲目,还获得了21项格莱美奖提
名,其中两次获奖。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夸张卖弄,也
不过分热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极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则充
满了甜美和荡气回肠。他还有一个十分独特的演奏个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强调突
如其来的重音。这些使祖克曼的演奏别具一格,十分醒目。  

  祖克曼曾于1997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作者: J-M    时间: 2010-8-22 05:45 AM
以上资料是从网上寻得,可能有些信息比较陈旧了,需要改正。

对于这个十大,我觉得19世纪出生的演奏家还是应该排除“当代”之列吧。头两位虽然留有很多录音,但很多为历史录音,没有办法完全领略大师的风采。
而且,既然有了海菲兹,为何没有米尔斯坦?既然有了祖克曼,为什么却没有谢霖或格鲁米欧呢?这个排位,还是不能让人完全信服啊
作者: TAOGE    时间: 2010-8-22 10:21 AM
好文,长知识。让我们了解了众多的演奏家。谢谢楼主!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0-8-22 09:16 PM
这种十大,应该是某些网上的音乐爱好者所作吧,作为演奏大师,每一位都有其特点,音乐爱好者也各有所好,加上录音的多寡和质量高低各有不同,要举出大家都肯定的十大,可能也是很困难的了
作者: myzcj    时间: 2010-8-23 04:39 PM
大卫的studio录音真少,好多都是单声道录音
作者: J-M    时间: 2010-8-26 01:21 AM
当时的录音都不算“发烧”,但是大师的魅力还是让人心动。大卫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作品真的有玄门正宗的感觉,没有一点轻佻卖弄,实实在在的。那时苏联的小提琴演奏是世界性的。当然有可能时代背景也成就了一批苏联音乐家。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10-8-26 01:15 PM
一般来说,“5大”最受认可的排法是:Kreisler、Heifetz、Oistrach、Grumiaux、Milstein。他们基本上都是某种派系、某种风格或者演奏某些作品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10大可就不那么好排了。
另外,排名这东西不用太纠结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0-8-26 06:50 PM
f兄所言甚是,各花入各眼,在爱乐杂志上看到过争论kresler和heifetz谁是王者的文章,很有意思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