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讯号线需要煲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0-4-26 10:59 PM
标题: 讯号线需要煲吗?
郁闷的一件事,今天用刚刚购回的艺康斯The Conductor讯号线,换下200多元的秋叶原,结果发现变化不大,非要说变化,就是低频没以前的多了,是不是线煲得不够?The Conductor应该对系统有较大的提升才对呀,各位把把脉。要不大家小看秋叶原了,哈哈。准备挨砖!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4-26 11:01 PM
呵呵。。线材也是需要煲一段时间的,就我个人看艺康斯的The Conductor信号线不属于那种惊艳型,属于慢慢细品类型。。。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0-4-26 11:04 PM
好戏在后头呢...........................兄要有耐心哦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0-4-26 11:15 PM
这就放心了,看来时候未到。。。但不知要煲多久?初哥的问题成堆呀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0-4-26 11:17 PM
耳朵也要煲煲
作者: key_zhu    时间: 2010-4-26 11:18 PM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0-4-26 11:17 PM 发表
耳朵也要煲煲


这是关键 呵呵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4-26 11:18 PM
呵呵。。。老庄子朋友其实就经常听即可。。。。。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0-4-26 11:42 PM
突然有一天声音霍然开朗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0-4-27 12:46 AM
说实话,煲耳朵有时更不容易
作者: 52巡警    时间: 2010-4-27 01:02 AM
需要煲的!

煲煲更满意!
作者: my139mail    时间: 2010-4-27 09:29 AM
跟我一样,我在慢慢的“墩”着呢
作者: TAOGE    时间: 2010-4-27 09:39 AM
先煲它80-100小时。哈哈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0-4-27 03:16 PM
各位把脉开处方真是谢谢了,不管正方、偏方,能治病就是好方!听大家的继续煲,煲个七七四十九天,我就不信煮不烂,哈哈!
作者: my139mail    时间: 2010-4-27 04:18 PM
小心煮糊了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0-4-27 05:06 PM
滚刀肉啊
作者: WOOW    时间: 2010-4-28 02:10 PM
最近我也买了SMS2.3跳线,坦率的说用上它确实没有以前换上CS2.3的效果那么明显。变化是有,但对整个系统起的效果有多大。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来验证。
作者: jp    时间: 2010-4-28 02:19 PM
SMS2.3跳线在每套系统上的表现会有所不同,这是正常现象。
作者: wumingfashi    时间: 2010-4-28 03:10 PM
希望越大
失望也就越大
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
也许给你的惊喜也就越多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0-4-28 03:11 PM
原帖由 WOOW 于 2010-4-28 02:10 PM 发表
最近我也买了SMS2.3跳线,坦率的说用上它确实没有以前换上CS2.3的效果那么明显。变化是有,但对整个系统起的效果有多大。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来验证。


我在上讯号线之前,就换了SMS2.3跳线,刚换上的几天,有一些变化,但说不准是好是坏,很怀疑,但经过两个星期之后,发现了改善的迹象,而且很大,想象不到还能回到从前的配置。一个EVO1,播放起来居然贵气十足,这叫“暖暖的很贴心”,搞得我不断推迟换箱的打算,真想试试把里面的线全换掉,变成AE1也说不定,哈哈!所以我还是相信我的讯号线火候未到。
作者: wumingfashi    时间: 2010-4-28 03:18 PM
线材只能是微调
肯定没有三大件来的明显
希望老烧在评论线材时候
用词尽量别太夸张
否则新烧菜鸟看到那些华丽的词汇
经不住诱惑买下来一试时候
发现自己怎么听不到老烧那些形容词的效果,就会觉得被忽悠,心里很受伤的
希望菜鸟看见华丽的形容词别太心动
线材作用肯定是有效果的
只不过你的耳朵没有达到那境界
一家之语,请别对号入座
作者: key_zhu    时间: 2010-4-29 10:00 PM
原帖由 wumingfashi 于 2010-4-28 03:18 PM 发表
线材只能是微调
肯定没有三大件来的明显
希望老烧在评论线材时候
用词尽量别太夸张
否则新烧菜鸟看到那些华丽的词汇
经不住诱惑买下来一试时候
发现自己怎么听不到老烧那些形容词的效果,就会觉得被忽悠,心里 ...


LS真是实话实说,
我现在用的还是100元级的线,我还是省了买线的钱,多买点好的软件,呵呵,你说呢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0-4-29 11:05 PM
原帖由 wumingfashi 于 2010-4-28 03:18 PM 发表
线材只能是微调
肯定没有三大件来的明显
希望老烧在评论线材时候
用词尽量别太夸张
否则新烧菜鸟看到那些华丽的词汇
经不住诱惑买下来一试时候
发现自己怎么听不到老烧那些形容词的效果,就会觉得被忽悠,心里 ...

你用你的线,我用我的线,没人请你看评论,你说的诱惑是来自自己的内心深处,与评论者无关.............................兄对不住俺这也是实话实说
作者: wumingfashi    时间: 2010-4-29 11:19 PM
我自己也玩线的
因为我听的出变化
我只是让新手别盲目的去投入太多
还不如多买软件练耳
等到了能听的出来的时候再买也不迟
我说错了吗?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0-4-29 11:24 PM
兄说的没错........................你所说的新手已不是俺那个时代发烧的新手啦,时代不同啦,兄莫用老眼光看新手哦..............................与时俱进吗.兄台你说呢
作者: 白珊瑚    时间: 2010-4-29 11:30 PM
我自己也玩线的
因为我听的出变化
我只是让新手别盲目的去投入太多
还不如多买软件练耳
等到了能听的出来的时候再买也不迟
我说错了吗?

朋友这个说法严重支持!信者得救也。我也是过来人了,浪费啊!
作者: h83961    时间: 2010-4-29 11:36 PM
原帖由 WOOW 于 2010-4-28 02:10 PM 发表
最近我也买了SMS2.3跳线,坦率的说用上它确实没有以前换上CS2.3的效果那么明显。变化是有,但对整个系统起的效果有多大。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来验证。

老兄原来的线可能太劣了,换上CS2.3当然效果明显啦,艺康斯不竞是名线,而再换同品牌的SMS2.3只是升级,其效果自然就不会太明显了,只是质的提升而已,即变得更高贵一些吧。比如一个人食得太多燥热,饮第一碗凉茶就觉得热气大减,效果明显,而当热气退得七七八八时再饮第二碗凉茶时,当然就不如第一碗了。
作者: h83961    时间: 2010-4-29 11:39 PM
原帖由 老庄子 于 2010-4-28 03:11 PM 发表


我在上讯号线之前,就换了SMS2.3跳线,刚换上的几天,有一些变化,但说不准是好是坏,很怀疑,但经过两个星期之后,发现了改善的迹象,而且很大,想象不到还能回到从前的配置。一个EVO1,播放起来居然贵气十足, ...

同感
作者: wumingfashi    时间: 2010-4-29 11:51 PM
耳力和经验需要时间来累计
并不是有好器材就可以了…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0-4-29 11:56 PM
所以“一步到位”往往是一厢情愿的事
作者: 白珊瑚    时间: 2010-4-29 11:56 PM
耳力和经验需要时间来累计
并不是有好器材就可以了…

佩服,佩服,这个论坛多了你这个有经验的烧友,可以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作者: h83961    时间: 2010-4-29 11:56 PM
有人说线材是微调作用,也不尽然,如果系统档次上去了,就差线材的话,换上靓线(所谓靓线即是与系统档次相等)其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如果原线材上了一定档次且已搭配好的话,再升级其他线材效果就不会太明显了,弄得不好还会有负效果。
比较支持JP的观点,线材对于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表现,且效果也有不同。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0-4-30 12:20 AM
先换器材,都定下后再换线材,逐步深入。
作者: h83961    时间: 2010-4-30 12:25 AM
原帖由 juncool 于 2010-4-30 12:20 AM 发表
先换器材,都定下后再换线材,逐步深入。

顶,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线材就东风,万事俱备了,东风尤其重要,否则一点作用也没有。
作者: 唯乐    时间: 2010-4-30 12:41 AM
原帖由 老庄子 于 2010-4-26 10:59 PM 发表
郁闷的一件事,今天用刚刚购回的艺康斯The Conductor讯号线,换下200多元的秋叶原,结果发现变化不大,非要说变化,就是低频没以前的多了,是不是线煲得不够?The Conductor应该对系统有较大的提升才对呀,各位把把脉 ...
这样就是有效果了,低频没以前多就是效果,以前的低频是错的,不应该有的,现在正确了你反而觉得不习惯。我有这方面的经过:以前买了一对4千多元的台湾TcM喇叭线来替换原有520元不知姓氏的喇叭线,换上后第一个感觉也是低频少了很多,但来的非常清晰,非常凝聚。不像先前的轰鸣,乱窜。中高频的轮廓顿时清晰呈现凹出来。大家都知道TCM的线中低频是特别饱满特别厚的。不必担心,煲些时间注意下中高频变化。
作者: wumingfashi    时间: 2010-4-30 01:59 AM
在一套中高级系统上
线材的加入
改变是非常的明显
投入是必须的
我现在说的是刚入门没有多久的朋友
在经验和耳力不是十分到位的情况下
没有必要投入太多
即使你有条件一步到位
我也觉得在线材上没必要投入太多
这样你就体会不到从中的变化
而许多经验恰恰就是慢慢在这慢慢变化当中得到的…
要知道,发烧没有捷径
只有时间去累计的…
作者: audiolab    时间: 2010-4-30 02:09 AM
线材是在三大件基础上调声的,跟器材搭配有很大关系,特质不匹配,就会出现没效果或者反效果的现象。
并且我亲身的体验也是先要正本清源,最近拉了几条电源专线,又改善了一下听音环境之后,各种线材的区别才开始分明起来,之前从来不玩儿电源线,现在反而是电源线的提升最明显(从昌业入了大红)。

从线材特质而言,信号线相对于大电流的电源线和喇叭线而言,调教更为精致,换句话,如果你有合适声底的电源线和喇叭线,信号线的区别才能充分显现。

不同厂牌的信号线,体现的音色也不同,总的来说,突出高频解析力,增加中频密度,提升低频下潜和弹跳,很多时候在一种线材上不可兼得;从芯线的材质上,铜线,银线,镀银铜,或者铜线里的高纯度无氧铜,方芯铜,单晶铜,声音特质也是各有不同。
Eccosse的线其实我也用的不多,只是the Baton的平衡信号线,大红电源线,producer数码线而已,但是从听感上,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字 -“润”,其实这个声底已经很难得了,兼顾了高频的顺滑,低频的弹跳,中频的温暖,并且更重要的是三频衔接和量感很均衡,这一点已是功底深厚,有些百搭气质了。从昌业上学习了一下,感觉Eccosse在铜线的选材,编织,衬垫和屏蔽上下了很多功夫,而且显然是有专门的主观较声系统的,所以从线身到接头,其实很少“HiFi像”,但是很多器材一上,就是靠这个“润”,一下子声音就鲜活起来。
如果真的是痴迷高低频延展,瞬态响应,中频的突出密度,低频的量感,那真的不用再煲了,换个其它特质的线吧,只是要接受失去的特点。

其实也很同意高手们指点的观点,就是听音练习是个持续深入理解的过程。我自己的体验,差不多学听10多年,关注的声音特质顺序是:
低频的膨胀式量感 ->高频的清亮 ->高频的解析力 -> 中频的温暖 -> 中高频的顺滑 -> 低频的弹跳性 ->低频的瞬态 -> 低频的下潜 -> 中高频的贵气 -> 中频的密度和线条感 -> 声场的三维形制 -> 三频的润泽 -> 三频的衔接和平衡

因此,不同阶段,对线材的期望也有所不同。当然现在还在努力学听中,... ... 期待大家的分享,也分享自己的体会。

[ 本帖最后由 audiolab 于 2010-4-30 02:11 AM 编辑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4-30 02:27 AM
原帖由 audiolab 于 2010-4-30 02:09 AM 发表
线材是在三大件基础上调声的,跟器材搭配有很大关系,特质不匹配,就会出现没效果或者反效果的现象。
并且我亲身的体验也是先要正本清源,最近拉了几条电源专线,又改善了一下听音环境之后,各种线材的区别才开始分 ...


audiolab兄说的很对。。也很有心得啊。。。其实对于线材的变化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环境会有一些出入,但正本清源确实很重要,还有系统如果平衡了对于线材的变化也是非常敏感的。。。而平衡相对来说比音色要难一些。。。。而你对声音或者系统的理解有多少也会影响判断。。。玩音响和欣赏音乐也是如此。。。。。。。其实不管银线还是铜线。。。材质有其物理特性,但关键是设计师如何去调配把握好这个度,但首先要平衡,还有频段衔接要好。。这样整体听起来才会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在这些基础上加入设计师的理念和理解,但首先基础要做好。。。

[ 本帖最后由 zmalan 于 2010-4-30 02:37 AM 编辑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4-30 02:29 AM
原帖由 wumingfashi 于 2010-4-30 01:59 AM 发表
在一套中高级系统上
线材的加入
改变是非常的明显
投入是必须的
我现在说的是刚入门没有多久的朋友
在经验和耳力不是十分到位的情况下
没有必要投入太多
即使你有条件一步到位
我也觉得在线材上没必要投入太 ...


发烧确实没有相对的捷径,历练很重要。。。。。只有以包容的心态才会理解和听到更多。。。。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4-30 02:32 AM
原帖由 audiolab 于 2010-4-30 02:09 AM 发表
线材是在三大件基础上调声的,跟器材搭配有很大关系,特质不匹配,就会出现没效果或者反效果的现象。
并且我亲身的体验也是先要正本清源,最近拉了几条电源专线,又改善了一下听音环境之后,各种线材的区别才开始分 ...


audiolab兄对艺康斯的理解也不错,在平衡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理念这条路是走的不错的。。。
作者: TAOGE    时间: 2010-4-30 09:38 AM
在一套中高级系统上线材的加入改变是非常的明显
同意。自打我我从月影升级到雨后C7后音效有了质的飞跃。后又将信号线,音箱线升级到德国敏力高级型号提升非常明显。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作者: jp    时间: 2010-4-30 09:47 AM
原帖由 audiolab 于 2010-4-30 02:09 AM 发表
线材是在三大件基础上调声的,跟器材搭配有很大关系,特质不匹配,就会出现没效果或者反效果的现象。
并且我亲身的体验也是先要正本清源,最近拉了几条电源专线,又改善了一下听音环境之后,各种线材的区别才开始分 ...

AUDIOLAB对线材的认识很透彻呀。确实,对线材的认识也是一个发烧友对声音认识的成长历程:开始时觉得线材没什么用,随便买些便宜线接上去就用。后来,听说线材有作用,就想办法借些线来试试,果然能听出变化,于是便对线材产生了兴趣。但这时往往对各种线材的特性都不熟悉,也不知道自己的系统需要什么样的线材,更不用说把握全套线材出来的总体效果了。在随后的玩线过程会经历许多波折,甚至要犯错误,例如好的线材会把低频收得更凝聚,线条更清晰,质感更好,但自己却习惯那种臃肿、膨胀的低频,反而觉得好线材的低频不行,还是原来的好。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之后,发烧友才会最终知道各种线材的特性,并且学会以最低的代价换取自己系统最需要的声音。
作者: TAOGE    时间: 2010-4-30 09:54 AM
好的系统声音要平衡,有了好的系统线材也要平衡。如系统声音不平衡那就要用线材来调校。哈哈绕口令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0-4-30 02:47 PM
这么多高手对线材的认识如此深刻,真是受益匪浅。其实,线材是在主要器材搭配下的选择这是明摆的,我的主材搭配是昌业典型的入门型:CD-1+美丽安z140+AE evo1,线材的选择也是艺康斯,因此线材带来的变化应当是积极的。如果不明显,莫非是昌业的理论和实践有了问题?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0-4-30 03:28 PM
信号线的外皮上有没有标明方向?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4-30 03:30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0-4-30 03:28 PM 发表
信号线的外皮上有没有标明方向?


什么信号线呢。。。。。。。。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0-4-30 03:42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10-4-30 03:30 PM 发表


什么信号线呢。。。。。。。。
我没用过多少信号线。
我现在用的信号线是在90年代末期买的怪兽线,线上有标注方向的箭头。半月前,我在某音响公司与老板聊天,他推荐我另一种信号线,具体的什么牌子记不起来了,价格比我的线高出好多那线也标注着方向。可能是我的系统一般吧,试了半个月后就还了。所以我提出线的方向问题。
作者: jp    时间: 2010-4-30 03:45 PM
有的线有,有的没有。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0-4-30 03:50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0-4-30 03:28 PM 发表
信号线的外皮上有没有标明方向?


艺康斯的有吗?
作者: jp    时间: 2010-4-30 03:59 PM
没有。
作者: TAOGE    时间: 2010-4-30 04:02 PM
看线上的英文字母,从左向右就是信号的流向。CD→功放
作者: WOOW    时间: 2010-4-30 07:46 PM
没有方向的线,自己选定一个方向就可以了。就像LS说的。从左往右。从右往左都可以。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0-4-30 11:25 PM
没有方向的线,可以顺线身的英文字母排列顺序认定方向,即字母开头为出,字母结尾为进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