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2.5CM的改变...... [打印本页]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0-1-27 03:25 PM
标题: 2.5CM的改变......
自十多年前803 S2 Matrix进门后,Harbeth 3/5A就沦为了配角,这么多年虽也不定期地轮换来听,但听3/5A已变得相对随便了许多,自认为对它已有相当了解了,不就是声音密度感强、有厚度吗,加上我比较怕折腾,所以摆位也只随便平放了之。前两天听了一些怀旧声后,令我又萌发了听听3/5A的欲望。说实话,论整体质素,3/5A是无法与大它好几倍的803S2 比的,尤其是之前把803的摆位**更到位后,这种差距就更大了。不过,正因受803调摆位收效明显的启发,这次试着把它微调一下,把它内拗了大约2.5CM,坐定开声,哗,声效立杆见影,声音更鲜活,透明度和音场明显改进,音像的密度和实在感更佳,低频析力更好(别小视这小东西,把它推起来以后,中、低频表现与其体积好不相衬,有一次放DG 小泽征尔指挥柏林、李云迪的普罗科菲夫钢协,当听到爆棚乐段时,一起听的一位多年发烧同学说,不了解的人会误以为是旁边的大箱在播放。其能“爆”也可见一斑)。不少人以为3/5A就是放放人声而已,但凭我的经验,其远不止此,只要你的功放能驾驭它,它的表现定会令你刮目相看,比如当一遍遍有密度、有厚度感的弦乐群响起时,很多比他大的箱子都会汗颜的,这时会令人不禁想起另一个经典品牌ATC。
当然,这过程中里海CD机功不可抹,能比马兰士提供更正确的音乐表现形态,表现真的很正确

另:刚看到一段有关的文字(原文其实并非写3/5A,不过从整篇原文看应是本坛/公司人士的 ):“很多年前,我曾看到一些资深玩家用Krell的A类大功率后级去推Rogers 3/5A,总觉得他们是“用大炮打蚊子”,实在是太夸张了。但当我实际听过之后,才发现这用大功率后级推出来的3/5A,与我平常听到的是大不相同!——3/5A此刻显得异常温顺,低频的量感和冲击力明显加强;中频的质感和密度焕然一新,其音色之鲜活,是一般胆机所难以望其项背的,那种反差就好比用胆机时是一位淑女抱着吉他低声吟唱,而现在呢,3/5A则变成了一位声情并茂的歌剧女主角,乍听之下,还以为是她的大哥9/5呢!”
我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听过一位媒体创意设计人士,用一套大的Threshold前后级(忘记型号了)+ 米格三分体CD机(也忘记型号了)推Rogers 3/5A,播“出埃及记”那种气势真的令人汗颜,听“鬼医”第13咳“Letting Go”,至今我仍未听回此曲中男声也能那么有力度、有厚度、有质感的声音。(在Rogers、KEF、Harbeth和Spendor的3/5A中,Rogers 3/5A的中及中低频密度感应是最突出的;在Harbeth和Spendor中我选了前者,Harbeth与Rogers比好像要清新舒展些;KEF据说比较全面,但推出市场相对迟些,无认真听过)

[ 本帖最后由 马生 于 2010-1-27 05:39 PM 编辑 ]
作者: 2009lg    时间: 2010-1-27 04:21 PM
这就是玩音响的乐趣所在,特别是在不花钱的原则下,通过摆位、避震、调整脚架高度,从而改善音质。
本人在调高4厘米脚架高度后,声音有了质的变化。
作者: jp    时间: 2010-1-27 04:29 PM
是的,玩音响就是要求变,要变才有好声的可能,所以,不妨多摆位,多加一些吸音、扩散物体,或者玩玩钉脚等,花费不多,但效果有时却是超出想象之外。
作者: x.l    时间: 2010-1-27 04:33 PM
哈哈,我现在正想把脚架调低到正常的24寸呢.以前的略有偏高.
作者: x.l    时间: 2010-1-27 04:43 PM
我的AE1用的是平衡摆法,不内拗,听感上最正.
作者: jp    时间: 2010-1-27 05:03 PM
如果内拗会怎样?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1-27 07:59 PM
呵呵。。。发烧在于折腾和尝试。。。。 。。。在摆位上确实如此。。。不过各家情况不同,其实书架箱摆位好了一样会有一个不错的舞台感。。。声音提升很大的。。。曾经听过全套MBL前后级推3/5A,也是让人刮目相看。。。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0-1-27 09:45 PM
原帖由 2009lg 于 2010-1-27 04:21 PM 发表
这就是玩音响的乐趣所在,特别是在不花钱的原则下,通过摆位、避震、调整脚架高度,从而改善音质。
本人在调高4厘米脚架高度后,声音有了质的变化。

脚架调高后声音具体有何变化?厚了?从容了?
作者: jp    时间: 2010-1-27 10:29 PM
今天刚去了2009LG处家访,发现他将脚架升高4厘米之后效果改善很明显,刚好现在又见到马生这个“2.5厘米”的帖子,两者真是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呀!
作者: 老梁    时间: 2010-1-27 10:49 PM
音箱摆放,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是有不同的声场效果的。但这种变化,是好?是坏?各人感受是不同的,原因是:每人的听感器官存在差异,器材的品质存在差异,房间的几何尺寸以及布局存在差异,不可一刀切,不然就成了教条,束缚我们的思维。
多年前,我经常对玩音响的朋友说:要解放思想,要破除迷信,要勇于实践,寻找出一个最佳点,做到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也能办到事。
今天,到了2009lg朋友家一叙,他家的音箱脚架调高了约2。5cm,声场效果就能有明显的改善,因为三个月前,我曾到过他家。
调整、摆位是玩音响的一种乐趣,如何调校,并无公式可循,调校恰当,就能将器材的潜质发挥出来,但不可能有质的改变。
作者: 2009lg    时间: 2010-1-28 08:36 AM
老梁昨天可能喝了一点酒,听错了,应该高度升了足足“4厘米”(有照片为证),目前脚架总高度为69厘米。
脚架升高后,效果却是改变很大,为此,自元旦新年以来,我心情一直很好,到处跟我的发烧友讲,有的也到我家来听过,在确认是朝着“好”的方面改善后,我才有“胆”力邀老梁和JP两位同志家访。
由于下午还要工作,昨天中午只听了1个小时,试了人声、小提琴协奏曲,还有一张以前我很少拿来听的《大腿》。两位前辈评价说“总体表现可以,器材玩得比较尽”。
在说到提升幅度时,我说脚架升高后效果提升了20%,比换一台功放的效果还要明显。老梁又批评说“效果不能量化的,只能说有明显的变化”,又接受了老梁同志的批评教育。

[ 本帖最后由 2009lg 于 2010-1-28 08:38 A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0-1-28 09:01 AM
稍后对2009LG的系统做详细报道。
作者: 2009lg    时间: 2010-1-28 09:58 AM
任何一种调整都只能针对自己系统的特点而进行的。我的系统在脚架未调整之前,总体也还是可以的,人声、弦乐表现都可以,只是在听一些大动态时,感觉低音混浊,速度慢。一句话,就是低音多,音量大时嗓声多。脚架升高的原理,主要是把低音反射降低,使低音下潜的少了,从而改善了整个声音的高、中、低3个平衡。声音平衡了,也就好听了。
老梁昨天照了一些图片,有一些是世霸箱的说明书,有具体数据图片的,他答应今天上来的。不知什么时候能搞好。老同志干什么都慢,就是拉尿快。

[ 本帖最后由 2009lg 于 2010-1-28 10:04 AM 编辑 ]
作者: x.l    时间: 2010-1-28 10:44 AM
原帖由 jp 于 2010-1-27 05:03 PM 发表
如果内拗会怎样?
声音变紧,不够宽松,太过集中在中,上部.
作者: jp    时间: 2010-1-28 11:08 AM
其实稍内拗一些,角度不要太大,对着肩膀外侧即可,这样可以增加直达声、减少反射声,对改善音质还是有好处的。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0-1-28 12:16 PM
呵呵。。。。JP版主和老梁去2009lg兄家去家访了啊。。。 。。可有图片。。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0-1-28 12:34 PM
原帖由 jp 于 2010-1-28 11:08 AM 发表
其实稍内拗一些,角度不要太大,对着肩膀外侧即可,这样可以增加直达声、减少反射声,对改善音质还是有好处的。

认同,对于绝大多数家庭环境应是适用的。我感觉,直达声是成像的基础,如果受反射声影响太厉害的话,3D感会变得混,声音平面化,结果是现场感不好。不过有时候由于搭配或调 教的原因,令到直达声不好听或不耐听,于是不得不减少直达声。

[ 本帖最后由 马生 于 2010-1-28 12:50 PM 编辑 ]
作者: 2009lg    时间: 2010-1-28 01:54 PM
我也有一个见解:如果感觉自己箱声音偏浓厚、偏暗(即中、低多),甚至不内拗,平行。如果感觉声音偏亮丽(即爽过头),可以内拗,角度可调整,角度越大,中、低音较多,达到你满意为止。

[ 本帖最后由 2009lg 于 2010-1-28 01:56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0-1-28 01:56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10-1-28 12:16 PM 发表
呵呵。。。。JP版主和老梁去2009lg兄家去家访了啊。。。 。。可有图片。。

很快就上。
作者: jp    时间: 2010-1-28 01:59 PM
原帖由 2009lg 于 2010-1-28 01:54 PM 发表
我也有一个见解:如果感觉自己箱声音偏浓厚、偏暗(即中、低多),甚至不内拗,平行。如果感觉声音偏亮丽(即爽过头),可以内拗,角度可调整,角度越大,中、低音较多,达到你满意为止。

哈哈,我的感觉正好和你相反呀。我认为:如果声音偏肥、偏木、声音不鲜活细腻,那就要内拗;如果高频偏多,有锐利、明亮感,就可以不内拗或者少内拗。
作者: x.l    时间: 2010-1-28 02:00 PM
原帖由 jp 于 2010-1-28 11:08 AM 发表
其实稍内拗一些,角度不要太大,对着肩膀外侧即可,这样可以增加直达声、减少反射声,对改善音质还是有好处的。
完全正确,是有小小的, 大概10度左右.离后墙1米左右.
作者: 2009lg    时间: 2010-1-28 02:12 PM
原帖由 jp 于 2010-1-28 01:59 PM 发表

哈哈,我的感觉正好和你相反呀。我认为:如果声音偏肥、偏木、声音不鲜活细腻,那就要内拗;如果高频偏多,有锐利、明亮感,就可以不内拗或者少内拗。
这就奇怪了。我与JP的感觉完全是相反的,今晚再拆腾一下。。。。
作者: 2009lg    时间: 2010-1-28 02:13 PM
应该不会这样。大家有什么高见。。。。。。。。。(我认为内拗了,其音场居中且深一点,人声也跟着居中,中音就偏厚,其低音也就相应多)

[ 本帖最后由 2009lg 于 2010-1-29 01:18 PM 编辑 ]
作者: 2009lg    时间: 2010-1-29 01:12 PM
此帖张榜已有一天了,潜伏下来的高手该出手就要出手,总不能潜伏不出声、不干活。要不,党组织可能就要把你评为烈士了。
论坛呀,与JP观点不同也很正常。 不知JP听到没有?

[ 本帖最后由 2009lg 于 2010-1-29 04:47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0-1-29 03:31 PM
哈哈,没问题的,百家争鸣嘛。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0-1-29 11:48 PM
学习了。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