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版主说摄影—摄影技巧和相机推荐 [打印本页]

作者: acmecn    时间: 2009-6-4 01:27 PM
标题: 版主说摄影—摄影技巧和相机推荐
请懂得摄影的版主和广大爱好者积极参与

[ 本帖最后由 acmecn 于 2009-6-4 01:32 PM 编辑 ]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6-4 01:34 PM
很想学摄影,可惜爱好和事情太多,没时间学。
作者: acmecn    时间: 2009-6-4 01:45 PM
原帖由 中国爱乐人 于 2009-6-4 01:34 PM 发表
很想学摄影,可惜爱好和事情太多,没时间学。

那也不用很想了,摄影毕竟不是你的爱好之一
作者: jp    时间: 2009-6-4 01:58 PM
这个帖子好,带有科普意义。
作者: 木土    时间: 2009-6-4 02:00 PM
转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 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2、 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越好。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 1200 dpi 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而 6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 2400 dpi 的扫瞄器同级。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码相机只要 200 万 ~ 300 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 35 mm 相机了。不过,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 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象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对于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时当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STANDARD,这可比FINE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

3、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LCD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满意,但笔都对S75还是挺满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在LCD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LCD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可是旁轴的呀!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
??总之,相机是拍摄的结束,之前的过程才是关键。

4、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SONY 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CCD的灵敏度以及电路的增益来提高CCD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噪声的问题,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似。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F2.0左右。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 DSC-S75在拍一些手机按键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
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这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
  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量的基本原则。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明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

6、 几个误区
  习惯使用UV滤镜
  对于传统的摄影师,UV镜是必备之一。但由于DC光灵敏度区间向长光波端偏移,就是说对红光及红外光敏感而对蓝紫光(尤其是紫外光)并不敏感。所以在数码相机上加用UV镜将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学性能不好的UV镜还会对成像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就,UV就不必了。

  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当然,用普通胶卷相机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光灵敏度低,并需要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存在快门延时的毛病,如:S75的快门延时近0.1S,比用快速胶卷的胶卷相机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在光线较弱时,更是如此。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夹紧胳膊肘,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但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装在一个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拍摄特写或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漠视后期处理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实上,用普通的胶卷相机拍摄也是如此。 当然,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进行后期加工,但有人会认为这已失去"保真"的真实含义了。其实它仍是在摄影创作的基础上,经创意构思,运用各种数码技术手段,将摄影素材优化或组合,从而化平淡为神奇的重新创作的艺术作品。

  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准。你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热点),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见图)。能够进行照片编辑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主要优点之一。

7、知识在运用中体现价值--运用在于实践
  不一定是"工多艺熟",但要想"艺熟"就必需要"工多",数字摄影也不例外。所以,尽可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多拍一些照片。拍摄时,注意记录拍摄时所用的相机设置和光线条件,然后研究结果,看看哪种条件下哪种设置最佳。专业摄影师在拍照时对同一图像总要拍摄好几次,每次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曝光时间等设置,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有LCD显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轻松地观察并删除你不喜欢的图像,所以不必担心会因"滥拍"而造成存储量不足,尽管放心地去拍摄多种曝光的图像吧,这样,最终至少会有一张好照片。

[ 本帖最后由 木土 于 2009-6-4 02:02 PM 编辑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6-4 05:06 PM
其实摄影和hifi来说门生很多。。。在下谈不上能开贴讲述,只是偶有心得,说到摄影,我想起尼康的那句话“影像随心”,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概括你所拍的就是你心中所想的,而有时候现实总不会很完美,所谓十全九美嘛,但通过影像我们又可以去展现心目中那份意境。。

就摄影来说对于初入门的朋友,我个人觉得首先要拍清晰,除非是一些特殊艺术表达的方式除外,对于一张照片首先要清晰明了,还有让欣赏你作品的人能清楚你在表达什么。。。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6-4 05:12 PM
还有一个就是对于你手中相机、镜头、脚架等器材的熟悉程度,对于摄影者来说,器材就如同士兵手中的武器,对于你的器材熟悉程度很大部分决定了是否可以出好片,比如你的镜头各个焦段下的最佳画质的光圈是多少?镜头可用最大光圈的大小?相机各个功能键的使用和设置(偏于快速的拍摄)?相机不同感光度设置下的画质?三脚架和云台适合什么机身加镜头组合?快装板的素质...........等等。。所以了解手中的器材很重要。。。
作者: vincent_he    时间: 2009-6-4 07:46 PM
我有几个朋友,当时觉得单反数码相机也不贵,当时低端的数码单反也就6K~7K,结果买了不久就束之高阁,这时候才发现并不是真的喜欢摄影!
    个人觉得,刚开始有想学摄影想法的朋友不要一下子就买高端的机器,先买一些有手动功能的普通的的相机来使用,普通的相机用不好,给你单反也好不到哪里去。用好了,当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再上单反比较好。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6-4 08:38 PM
楼上所言有道理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玩法,摄影作为一个爱好而单反作为一个系统,普通数码相机也有优点,虽然画质来说和单反比较是有所不及但便携、轻便,出门很轻松,有几次在炎炎烈日下在野外,扛着沉重的机身、镜头、摄影包、脚架真想扔了,那时我在想如果有一部普通DC大小,但有单反感光元件和画质的小DC多好,比如莱卡的旁轴。。。
作者: 老梁    时间: 2009-6-4 09:16 PM
我认为,玩相机与玩音响基本道理应是一样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我提倡:起点要高一些,逐步配套。很久以前,我们学习华罗庚数学优选法就提到0.618,为什么不从0.1开始呢?又为什么不从1开始呢?而选0.618这个数值呢?我过去玩音响到现在玩相机都是遵循这个优选法法则。朋友们,请您们想想这是否有理。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6-4 09:23 PM
说到画面清晰,有几个因素,一个是拍摄中的对焦,对焦就像瞄准器,对准你想拍摄的对象,而不是其他地方,第二是(排名不分先后)震动带来的影响,说起来和音响中的振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样,所以沉重的脚架总能大行其道,而摄影也一样,轻微的震动,包括相机本身反光板的细微振动都会对成像带来较大影响。。。

说起对焦现在相机都有数个不同的对焦模式,而更进化到人的脸部识别等智能对焦功能,一般常用的有组动态对焦(佳能叫法有所不同)、单点对焦、最近优先对焦、手动对焦、连续对焦等,不同对焦模式适合不同的应用范围。。。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拍摄场合,拍摄主体等做出合理的选择,比如拍摄一个静止的物体、微距和单一的主体(人物等)可以选择单点对焦模式,而拍摄一些大的场景可以选择智能的组动态对焦(佳能好像是联动对焦,就是自动选择几个对焦点合焦),而在一些光线较暗或者拍摄微距时选择手动对焦也是不错的方法,合焦率高,对于运动物体可以选择连拍加连续对焦,或者连拍加单点锁定等模式,其他在一些准专业机身还有对焦陷阱模式等,也是方便用家能根据不同场所都能准确对焦而开发的功能,所以阅读说明书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振动也就是机振,许多机身都有反光板预升功能来减轻机振,而用脚架也是不错的选择,国产价廉物美者可用百诺,但是人在按快门时手的下意识位移是大多数照片模糊的因素,所以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哪怕那时你的快门速度较高超出了安全快门也会导致画面细节的模糊。。

[ 本帖最后由 zmalan 于 2009-6-4 09:27 PM 编辑 ]
作者: HiFi123    时间: 2009-6-4 11:16 PM
首先一定要避免单手持机拍摄的习惯,这是一大忌。
作者: 芍药    时间: 2009-6-5 12:27 AM
: : : 这个话题很大,上专业摄影网了解一下更好!:lol:
作者: liu168a    时间: 2009-6-5 10:47 PM
兄弟。。。。我只想跟你说一句:不要太过依赖器材,世上没有垃圾的机器,不要太过注重某牌子而去踩某某牌子是拉圾,不要以为你入了贵价机+牛头就能出好片。你问一问懂摄影的人(顾名思义不是器材派)买什么机好,他们答得很随便很简单,买自己喜欢风格的机子,入合适的镜头去拍吧。摄影界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器材后面的头,但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作者: liu168a    时间: 2009-6-5 10:51 PM
入一本最基本的书,里面主要是介绍相机的原理、结构、使用等等方面的。了解后多拍多交流,多看别人优秀的作品。
作者: cielolee    时间: 2009-6-7 03:23 AM
摄影和音响发烧友确实有共通之处,都需要投入烧器材,更需要精神内涵。我见过许多摄友都喜欢听着音乐工作、看片,特别是玩黑白暗房的。有个老师跟我说如果长时间一个人呆在暗房里放照片,精神上会很压抑,听着音乐就舒服多了。本人对摄影比音响更熟悉一些,正好见开了这样一个帖子,就跟大家讨论一下。首先我觉得玩摄影跟烧音响应该一样的是确实是自己喜欢,而不能是生活条件好了跟潮流,这样是不可能玩好的。能确定自己是真的喜欢,真的想玩,那么要入门就要先确定两件事,一是自己想拍什么样的题材,别说什么都喜欢,我还没见过什么人样样都拿手的,世界上知名的大师也是如此;二就是自己初期的预算是多少。我觉得摄影器材还是在自己的预算内买最好的,特别是一些能长期用的器材,能一步到位是最好了,避免中间过程浪费。比如一些传统的手动金属相机、镜头、三脚架等。如果预算不够,还不如不买,因为一些器材买的时候觉得先入门,不用太好,可是买回来就觉得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反而成了鸡肋。当然也不是越贵越好,还是要看自己拍摄的题材类型。有些人拿着个DC也能拍出很精彩的照片,有些人装备旗舰数码单反和几万的镜头,拍出来的东西还是很乏味。
作者: seanlee    时间: 2009-6-7 11:50 AM
摄影师所要掌握的的技术就是要把自己的眼睛训练成镜头,任何景物眼睛一看就能把曝光值读出来,掌握了这个技术,任何器材都能灵活使用,至于图片的品位,构图方式等就只能看个人的修为和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了。不过实事求是的说,现在的数码相机对摄影爱好者而言的确是太方便了,反而对摄影技术的提高并不利。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