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分享]最近收的三张瑞鸣唱片听感,欢迎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4-25 08:08 PM
标题: [分享]最近收的三张瑞鸣唱片听感,欢迎探讨






《粉墨是梦》一和二

《伶歌》。。。

[ 本帖最后由 zmalan 于 2009-4-25 08:09 PM 编辑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4-25 08:41 PM
很久没买国内出的唱片了,记得以前买过雨果的一些发烧碟,去年又买了黄红英《九月的故事》。。。

听说目前国内瑞鸣出的唱片挺火的,就托朋友帮我买了三张,当时买的时候听说还有德国版,想想潜意思现在国内都有喜欢炒作的风气,就没买德国版而是就买的普通版,45一张。

拿到唱片垫在手里沉甸甸的,从精美的封套和唱片资料看还真对得起价格,比EMI、DG这些公司大气多了,三张唱片里面都有详尽的曲目编排介绍、演奏者、歌者的介绍,全部还是中英文对照的。

三张唱片到手也有半个月了,都听完了一片,听音第一直观感受也许说出来大家觉得崇洋,但事实上我的第一听音感受就是觉得录音很夸张,其实从曲目的编排来说,我个人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充分在表达和展示中国民族器乐的风格,演唱者也很用心,唱片的文案也做得很用心,但整个曲目和唱片听完觉得少了一些自然地成份多了一些夸张的因素。。

就频段来说,三段都很出色,即使在一般的系统里面也会听到不错的低频、和气势,但总感觉是人为地故意这么做出来的显得不自然,就像做菜鲜美的味道不是来自于菜品本身而是佐料放出来的。。。比如浑厚的弦乐齐奏只有最多二十来人的演奏(粉墨唱片内页图片)有点觉得夸张。。

曲目的改编来说见仁见智,有的曲目总觉得演奏出来和唱片中关于曲目背景的介绍脱节,比如就《粉墨一》中的“红楼梦”、“花木兰”来说,“红楼梦”采用宝玉用二胡、黛玉用古筝对答,且全曲充斥着忧伤、凄凉的二胡,这个编曲很有创意,但这曲目是表现的两人相见的情景啊所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你想要是两个青春无敌、两小无猜的情侣相会,多么浪漫充满青春气息的场景,旁边有人拿一把二胡在凄凉的伴奏你说会有啥效果?宝玉的青春和灵性被一把二胡磨去了,古筝倒是吧黛玉江南女子的柔、灵弹了出来,我觉得要用二胡也应该是“葬花”的时候用吧。。相会就大可不必了。。而第二曲“花木兰”二胡的运用个人觉得也比较失败,一首很提气的曲目,谁说女子不如男,怎么用二胡来拉啊。。。有点不明白,到底是展现乐器还是曲目本身的含义?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4-25 08:58 PM
不过也有编排不错的,比如《伶歌》中的“满江红”就很不错。。大气而带着不甘,演唱者我看了一下是关栋天,把岳飞那种不甘和悲愤还是表现得不错,“将近酒”这些曲目也不错,那种洒脱和独白时的不羁表现不错。。而第二首的京韵表现很让人回味等。。总的来说我觉得《伶歌》的到位程度比《粉墨》系列好。。虽然《伶歌》的录音也显得夸张了点,但曲目本身表达的味道还是出来了的。。。而“粉墨”系列感觉就是一个乐器展示会。。

不过从瑞鸣这三张我觉得还是看到了瑞鸣对国内民族音乐做的努力,这一点我们应该感谢瑞鸣和另一个也为民族音乐领域的保留和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的雨果公司。。。

一点感受,不对之处欢迎指正。。。
作者: jp    时间: 2009-4-26 11:45 AM
我也有同感。三张中我听了《粉墨是梦》,录音是不错的,但有一种为“效果而做效果”的感觉,曲目的意境不够,缺乏一些灵魂性的东西。
作者: 小肖    时间: 2009-4-26 11:32 PM
我觉得其实不客气的说就是缺乏音乐的感染力,作品本身空洞了一些。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09-4-27 03:31 PM
我觉得确实《伶歌》是这三张唱片中最值得品位的,《粉墨是梦》1和2虽然改编自经典戏曲名段,但有些配器的雀不是很理想,而且录音刻意强调了HI-FI性,减弱了戏曲本身的一些音乐内涵,不过总的来说还算是近年来国内出的精品唱片了。用新民乐的方式改编戏曲作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的戏曲文化,也算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作者: 芍药    时间: 2009-4-27 04:16 PM
伶歌与粉墨1还是很优秀的国产精品,粉墨1或许是1在选曲上太优秀了,2显得不太耐听
作者: HiFi123    时间: 2009-4-29 11:47 PM
我买了伶歌、粉墨1、炫技三张碟,和Z版一样买了普通版,经过几个月的聆听,我们一家子,最经常听的是伶歌。
粉墨1的改编有新意思,初初听呢,感觉这效果非常棒,大动态,很是生猛,但听久后感觉不过尔尔,拿来试下器材不错。可以说是张凸出效果的CD。
作者: dfhr    时间: 2009-4-30 03:39 PM
听这种唱片简直就是摧残神经!
作者: HiFi123    时间: 2009-4-30 04:20 PM
还不至于吧!
作者: p845120    时间: 2009-5-10 09:20 AM
这三张唱片,我最喜欢的,也是印象最深的也是《伶歌》,最近经常听!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9-6-2 04:35 PM
Z版,烧碟一段时间以来,虽说听音较杂,但系统对绝大部分音乐软件的表现都很轻松,这个倒也自得其乐。可最近碰到问题了,烦请帮助诊断一下:在广州李源处入手了以《伶歌》(德国版)为代表的几张碟片,都是正版原装的,但在系统上低频段却有浓得化不开——大约就是浑浊的感觉。这个,我非常奇怪,系统表现一直很宽松、大气的,这是怎么了?不知您的《伶歌》是否也是这样?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6-2 05:25 PM
在我的系统中未遇到这个问题,这张唱片的低频虽然有点夸张,但表现还是很有气势,低频的分析力也很不错,我的是普通版。。。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高兄检查一下摆位或者家居环境?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9-6-2 06:23 PM
如兄台所分析的话,我的问题应该是后者,因为是睡房听音,所以环境问题很难弄.奇怪的是几乎其它类型的软件(包括交响和爵士)播放的效果还是相当令自己满意的,会不会也和器材正常使用的时间不长(不满一个月)未煲透有关?
作者: HiFi123    时间: 2009-6-2 08:00 PM
会不会是脚架引起的?
太重的脚架出来的低音不一定好,可能会非常死,没有那种弹性。
我听的是普通版《伶歌》并无兄台说的这种情形。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9-6-2 08:20 PM
谢HIFI123兄,我的脚架是重了一点(52KG/对),但紧和缺少弹性也不该造成浑浊感呀,对比其它的正版软件,我想是不是这个所谓的德国版的<伶歌>会是盗版了?按理说这张碟并不是很考量器材啊
作者: 大番薯    时间: 2009-6-2 08:40 PM
这三张碟,是从发烧角度来录音的,因此,比较强调音响效果,说得难听一点,有点夸张,特别是低频段。尽管如此,并没有像“高宁”先生所说是哪样浑浊。李源先生我较为熟悉,我也常到他处邮购唱碟,绝不会有盗版的(除非有事先说明)。我敢肯定,是器材出了问题。我使用的AE200与美丽安z140搭配,低频段很干净,结实,饱满,没有一点浑浊感。请您换一换器材再试播一下,不要“疑神颖鬼”,更不要错杀良民。顺便说明,此种情况与煲机无关。

[ 本帖最后由 大番薯 于 2009-6-2 08:42 PM 编辑 ]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9-6-2 08:45 PM
呵呵,接受批评,我再拿到其它系统上试试,只奇怪于为什么其它软件没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抱歉!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6-2 09:43 PM
高兄这点和煲机无关,因为煲熟的器材和未煲熟的器材,其差别肯定有,但总的来说声底还是平衡的,高兄目前的情况有点像某个频段不平衡所致,所以高兄试试尝试摆位和环境看一下,或者拿到其他系统试试。。。。还有问题,高兄再一起探讨,怎么解决。。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9-6-5 11:03 AM
报告Z版,调整了一下摆位,再将为功放腾出专门的供电专线,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但即使是通过多器材试听和耳机监听,该碟的中低频段还是有些夸张了,不知是不是这样?
作者: 芍药    时间: 2009-7-9 12:59 PM
应该说,系统搭配到位,这几张碟还是很干净的
作者: 开心POLO    时间: 2009-8-18 10:02 AM
个人觉得这三张比起国产的其他的那些所谓的人声碟好太多哦,起码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起码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内有唱片公司在做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歌剧”为什么不认同呢?记得雨果以前就出过一张京剧的人声碟(殷诚中的红灯记)在个大音响展上大放光芒,我很支持瑞鸣的这几张碟,(粉墨是梦1,2  伶歌 国色 )最近又出了一张姹紫嫣红非常的好听,推荐大家去听听,只要还按照这样的思路出唱片我就会一直支持他们。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09-11-5 09:51 PM
其实国产CD制作过程中如果去掉DSD的成分,可能就少了些夸张的东东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09-11-6 11:54 PM
不知Z兄注意到没有,大凡国产发烧碟都以DSD为制作处理方式,本人就一直质疑此种方式,原装进口的CD碟再怎么烧好像也没用到DSD处理呀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09-11-7 06:21 PM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我听过瑞鸣的目录碟,初听感觉不错,但不耐听。好像太“发烧”了。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11-7 06:32 PM
原帖由 逗你玩 于 2009-11-6 11:54 PM 发表
不知Z兄注意到没有,大凡国产发烧碟都以DSD为制作处理方式,本人就一直质疑此种方式,原装进口的CD碟再怎么烧好像也没用到DSD处理呀


是的“逗你玩”兄。。。。按照道理说DSD处理之后会更好。。。谁知道效果反而只是提升了hifi性。。。其实我们看许多古典录音包括欧美许多流行录音就是普通版。。。没有采用什么高级的后期处理技术。。确显得耐听,当然其hifi性也是很棒的。。。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9-11-7 06:33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1-7 06:21 PM 发表
我听过瑞鸣的目录碟,初听感觉不错,但不耐听。好像太“发烧”了。


是的。。我也是这样感觉。。总觉得声音有些“冲”。。。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09-11-7 06:37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9-11-7 06:33 PM 发表


是的。。我也是这样感觉。。总觉得声音有些“冲”。。。

我觉得不自然。我还是认为:声音“自然”才是正道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09-11-7 07:39 PM
就是香港的唱片公司好像也没用所谓的DSD方式制作与处理CD唱片呀,但听起来一点儿也不差,该有的DD都有.大陆的唱片公司制作与处理水平应该也不差,为何要加"咸菜"而且越加越变味.我不懂啊.....真不懂!
作者: wlx    时间: 2009-11-16 05:00 PM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2292&page=3#pid84998

很认同“开心POLO”的观点。。。我也有瑞鸣的几张蝶。。。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