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音响越问越清楚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2 06:37 PM
标题: 音响越问越清楚
    “音响越问越清楚”,这是JP管理员拟定的标题。本意是通过我等菜鸟把关于怎么去欣赏一套器材、怎么鉴别声音的好与差等疑问一个一个提出来,由浅至深,由JP管理员不断解答,再加入大家的讨论,比较快地提高烧友们的HIFI水平。
    开这个新贴的最初想法是xxccgg兄提出来的,JP管理员建议由chengshuang兄来开贴,后经两位仁兄的一再谦让,我就冒昧顶上来了。。。呵呵。。。
    之所以如此唐突,确因我等菜鸟在HIFI之路上的弯路走得多了,困惑又总是挥之不去。希望通过此贴,在JP管理员、Z版、斑竹、芍药等一批优秀敬业的论坛维护者的帮助下,与朋友们一道分享各位版主把玩器材和音乐的心得。开篇之际,故此说明一下吧。
    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恐怕是很多烧友走上HIFI之路的初衷。作为菜鸟,我更是不能例外,特别是当器材调较到一定的水平,基本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声音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对器材还一知半解,更别提对声音的鉴别和欣赏。于是乎,迷茫接踵而至地袭来: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是声音?难道只是器材音质宁静、通透,中高频自然延伸和低频下潜有力的表现吗?
    我知道应该不是,曾和
zmalan版主有过一次长谈,其对HIFI理解的深度是我辈所不能企及的,令我气及败坏的是zmalan版主竟然和我年龄相差无几。人和人哪。。。呵呵。。。区别怎就那么大呢?很多朋友会说这没有可比性,是的,毕竟人生的历练、生活的环境、爱好与追求等等都不一样。但是,咱也算是沾上一点HIFI的边的人,怎就不知不解呢。。呵呵。。
    不好意思,废话有些多了,期待着大家多多跟贴吧,释疑解惑嘛。。。那么多版主在此。。怕啥。。
    让xxccgg兄和chengshuang兄见笑了


[ 本帖最后由 高宁 于 2008-12-2 11:23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08-12-2 07:02 PM
我也是半桶水,烧友的很多的问题我也答不上来,象你说的一样,论坛上还有那么多高手怕啥,知道点啥就贡献点啥吧!
作者: mikelee    时间: 2008-12-2 07:26 PM
沟通无界限,共同提高HIFI文化。
作者: chengshuang    时间: 2008-12-2 08:59 PM
强烈的支持高兄,强烈的支持本贴!

作为初级菜鸟,不得不顶,也希望大家都顶起来(好像有点猥琐,呵呵! ),畅所欲言!!!
作者: xxccgg    时间: 2008-12-2 10:33 PM
原帖由 chengshuang 于 2008-12-2 08:59 PM 发表
强烈的支持高兄,强烈的支持本贴!

作为初级菜鸟,不得不顶,也希望大家都顶起来(好像有点猥琐,呵呵! ),畅所欲言!!!

作为菜鸟的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中,下面的内容是在网上搜索的菜鸟基础入门篇,斑竹可以斧正或删帖!
首先不要追求器材,喜欢什么音乐?古典、现代、流行、通俗……?家里有卡座吗?录音机也行,找几盘质量好的、内容自己喜欢的磁带,认真地听!耳朵是需要锻炼的,首先听磁带,等耳朵已经可以明显地听出磁带的不足了,再换成CD机,
CD
的音质明显好于磁带,为了不把耳朵引入歧途,强烈建议购买原版的CD!例如:EMIDGBMGDECCAPHILIPSTELARCRCA等,这些品牌的唱片质量是有口皆碑的;要是楼主觉得贵,可以考虑购买NAXOS的,这个品牌向来以性价比高而闻名世界;要是喜欢现代流行歌曲可以选择Arista;要是喜欢爵士、乡村、声乐等,可以选择CHESKY RECORDS;要是喜欢民乐,可以考虑HUGO
至于器材方便,也是要循序渐进,当开始听CD时,建议:1万元左右的搭配选择。
要是能听出CD的不足,那就开始听LP吧!不过现在音源不太好找了,国外已经有开始玩LP了。
等到能听出CD的不足的时候,也就用不着别人说三道四了,因为那时你已经有自己的见解了!
作者: xxccgg    时间: 2008-12-2 10:36 PM
提供网址,供菜鸟朋友阅读:
http://itbbs.pcshow.net/viewthread.php?tid=350839004

[ 本帖最后由 xxccgg 于 2008-12-2 10:42 PM 编辑 ]
作者: xxccgg    时间: 2008-12-2 10:40 PM
提供两各网址,供菜鸟朋友阅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370850.html







[ 本帖最后由 xxccgg 于 2008-12-2 10:41 PM 编辑 ]
作者: chengshuang    时间: 2008-12-2 11:47 PM
如获至宝啊,感谢xxccgg兄,拜读先!
作者: jp    时间: 2008-12-3 09:02 AM
我觉得刘先生的音响二十要对刚入门的朋友来说,还是抽象了一些,我相信这里不少朋友看了之后还是难以把握要领。我认为应该从一些更浅显、更常见的问题问起,反而会更有指导意义,楼主好像还没有发问哟。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3 10:43 AM
原帖由 chengshuang 于 2008-12-2 11:47 PM 发表
如获至宝啊,感谢xxccgg兄,拜读先!

同感同感,看来玩HIFI太讲究学习了,网上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请教JP管理员:既由浅入深,那我等就从HIFI之路一开始就存在的诸多困惑开始提问,请您和各位版主不吝赐教哦。当然,也望广大菜鸟朋友对问题不断地给予完善和补充。
好好的工作,让金钱给毁了;好好的生活,让HIFI给“毁”了。。呵呵。。。
在我们这座和HIFI沾不上边的县城,我更没想到自己竟一头扎了进来。两年前,这里热播一部叫《天道》的电视连续剧,大家都说好看,但我却被剧中主人公对音响器材的赏玩着迷不已。当《天国的女儿》经主人公的器材再通过电视机倾泄出来的时候,似从天际飘落、又润无声息地浸入整个心扉,任你去想象、去理解。。。还有《流浪者之歌》,贵妇的哀怨与命运的抗争皆俱,想不被征服都难啊(直到今天,我都不明白那电视的放音效果怎会有那么好)。当然,还有主人公的深遂和睿智,也是剧中的一大看点。
于是,开始玩HIFI,也注意到大部分音响店经营的器材、包括很多和我一样的菜鸟朋友使用的器材多为CD+前后级(或合并式)功放+音箱+线材,这和《天道》中展示的六七台机器推一对音箱(我想,那应该是多功放分音吧)是不一样的。
这样,也就被困惑了: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多线、多功放分音是否有必要?如有必要,那样的投入是否是HIFI赏玩的较高层次,不合适普通的发烧友?那么,广大菜鸟朋友应如何在购买器材中明智地选准自己需要的东西呢,单功放、又功放、多功放?

[ 本帖最后由 高宁 于 2008-12-3 10:57 A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08-12-3 11:06 AM
《天道》这部电视剧我是看过的,觉得很不错,涉及商战、情感、伦理、音响、警匪,很有看头,我连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也看了。现在可以买到碟片,也可以在“优酷”网看到。高宁是被这部片中的音响吸引了?看来这部片的“毒性”还是比较大的! 当然,里面的音响玩法是有夸张成分的,例如用两台前级的玩法就不可取。作者其实对音响半懂不懂,但又必须利用音响这个工具来引发里面的爱情和商战。所以,一般人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对我们的这些行内人来说却是破绽多多,这就有如让刑警看警匪片那样,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对于发烧友来说,一般开始都是买普通的CD机、合并式功放、音箱三大件。再升一级,可能功放、CD机、音箱会更高级了,例如音箱升级,功放分成前后级、CD机加解码器等。再上一级,就要选用多单元的大型音箱了,从解码器或唱头放大器出来讯号先送给前级,然后经过电子分音,给音箱每个单元选择其最适宜的频段,然后用独立的后级分别驱动各个单元,这样的效果最好,但花费也最大,对发烧友的功力要求也最高。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3 11:11 AM
原帖由 jp 于 2008-12-3 09:02 AM 发表
我觉得刘先生的音响二十要对刚入门的朋友来说,还是抽象了一些,我相信这里不少朋友看了之后还是难以把握要领。我认为应该从一些更浅显、更常见的问题问起,反而会更有指导意义,楼主好像还没有发问哟。

JP说的抽象,我觉得很多HIFI文章阅毕后都常有这样的感觉。
对我来说,就是不太好意思说出来,缘于不太敢表流自己的肤浅。。嘻嘻。。但话说回来,一代名家,他一说的东西大家都懂,那似乎就不叫名家了。艺术,更是如此。。。
作者: jp    时间: 2008-12-3 11:19 AM
我是说刘先生说的那些东西,必须要有一定发烧经验积累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精妙之处。对于刚入门的朋友,关键是多听多比较,各种类型、价格、品牌的器材都要多听一下。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3 01:11 PM
原帖由 jp 于 2008-12-3 11:19 AM 发表
我是说刘先生说的那些东西,必须要有一定发烧经验积累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精妙之处。对于刚入门的朋友,关键是多听多比较,各种类型、价格、品牌的器材都要多听一下。

经JP版主这么一说,方知自己看文章和艺术的角度又有失偏颇了呵呵。。。
JP,你说的“多听多比较,各种类型、价格、品牌的器材都要多听一下”。这的确是很好的方法,想必也是大多烧友的共识。但是,如果和我一样的烧友,无法、或者没有那种多比较、试听的条件机会,可否还有没有其它提高的办法?
反正,我是瞎人摸象了,当初购进的器材只是在网上不断地搜索,不断地对比各网站的评论和专家的测评,完全不知道这样的搭配是否会出好声。好在,购入后还不至于后悔,但遗憾毕竟是存在的。比如现在,如推AE200,我就一定会选择美丽安或音乐之旅的功放,而不选择我这套国产前后级了。
还有,即便是选择了,我又该通过什么的途径和方法去了解自己的器材,然后才明白设计师究竟给的是什么声音呢?

[ 本帖最后由 高宁 于 2008-12-3 01:13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08-12-3 01:17 PM
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机会试听、比较的话,可以耳机发烧,买一台中价位的CD机,然后花5000元左右买一幅早有定评的优秀耳机以及耳机放大器,这样也有助于你比较快地树立起正确的聆听标准。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3 01:22 PM
我就先提这些问题吧,请各位菜鸟朋友们跟贴,总觉得这也是很好的提高方式。
还有,跟大家提一个请求:如有机会,请各位听一听八达MA-3MKII、MA-100MKII 这部前胆后石的功放,因为我现在在使用的功放就是它,或者艺术家等。接下来,我们可以在国产和进口器材中作一些讨论,各位版主以为如何?
作者: jp    时间: 2008-12-3 01:36 PM
MA-3MKII、MA-100MKII 是比较经典的国产功放了,表现还是不错的,我认为你目前的系统还是比较均衡的。艺术家的声音比较清淡、清晰一些,有不少发烧友会觉得没有什么味道,不过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它的6.6还是有水平的。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4 01:01 AM
其实国产器材中有一些不错的精品,像当年的风之声大王子、欧博的和韵、艺术家都是不错的,国产器材我本人并无偏见,但是其一致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见过某国产名牌功放其内部元件在不同批次也不同。。。
作者: jp    时间: 2008-12-4 09:01 AM
欢迎其他朋友继续提问。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4 10:31 A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8-12-4 01:01 AM 发表
其实国产器材中有一些不错的精品,像当年的风之声大王子、欧博的和韵、艺术家都是不错的,国产器材我本人并无偏见,但是其一致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见过某国产名牌功放其内部元件在不同批次也不同。。。

完全赞同Z兄的观点。
作为国人,对国产的品牌我们是热爱的,曾接触过的好几种国产品牌,舍得用重料制作(内部元件不同批次不同的现象在我使用的八达放大器上就存在,但细究起来倒是对整机性能的改进。。可以理解。。),个人认为从物美价廉的这个角度来讲是没得话说的。但是,似乎在音乐味和细节的分析力上,整体水平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尤其是中低价位的产品。有很多朋友是这样认为的:CD机最好选日产的但可选国产,放大器嘛从节省的角度选国产也是不错的,但音箱最好别用国产,意大利、英国箱等才算是精品。
呵呵。。。我有些蒙,最起码看到的一个事实是:5、6千价位的国产箱很多都用上好的原木制作,而这个价位的进口箱多半是使用密度板。。。用料实,但为什么就没别人的那么好声?
Z兄,不知这问题你怎么看?我认为这对朋友们认识器材、选购器材都很重要
作者: jp    时间: 2008-12-4 10:41 AM
首先有个问题要纠正,现在已经很少音箱用原木做箱体了,因为很容易变形。国产音响发展的历史很短,设计师对技术、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够深厚,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就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似的。这次我专门去了美之声展房听它的音箱,本来我是抱较高期望的,但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感觉设计水平还是偏低呀。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4 11:02 AM
箱体制作材料问题,这个主要取决设计师对声音和美的理解,以前意大利的产品喜欢使用原木,比如世霸等,但自然原木做箱体很容易如JP版主说的变形,这一点意大利人比较有耐心,他们将原木在自然界中先风干两三年才加工制作,不知国内厂家会不会这么做?其实箱体只是音箱组成的一部分,好声与否并非只取决于箱体材料,一个音箱的设计还牵涉到空气动力学、声波的传导、结构力学、电子、美学、电声等等诸多方面,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很难,其中设计师本人的修养、对声音的理解和声音美学的认识尤为重要,君不见无数国人仿造Proac经典的1SC和2.5包括箱体结构、喇叭单元、分频器参数都一模一样但确难以做出Proac的声音,国外许多产品所用元件都是订制的,且筛选率很高,比如音乐之旅功放用的东芝管,电子市场就可买到同型号,但直接替换就不行。。。我以前那部最早的剑桥功放用的三肯管也是,买来直接替换后居然保护不开声了。。。。 。。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4 04:29 PM
Z兄,相同的参数和元件,却得不到相同的声音,这个深奥了。能够想象得到的是,相同的元件,品质的参差不齐导致音色的迥异这可以理解。想问的是:设计师的修养、对声音的理解和声音美学的认识,在器材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能否以放大器或音箱为例说明一二?
音箱送修了。。。郁闷啊。。。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4 04:41 PM
原帖由 jp 于 2008-12-4 10:41 AM 发表
首先有个问题要纠正,现在已经很少音箱用原木做箱体了,因为很容易变形。国产音响发展的历史很短,设计师对技术、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够深厚,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就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似的。这次我专门去了美之声展房听它的 ...

如果JP管理员能告诉我们缺少了什么,那就好了。。 。。
作者: jp    时间: 2008-12-4 04:56 PM
声音生硬,不够和谐优美,缺乏音乐感染力。
作者: 芍药    时间: 2008-12-4 09:36 PM
曾经也听说过国产品牌设计师的一些烦恼:国货的定价一般都难于国外高端产品的价格看齐,所以考虑到以后的市场价格定位,也很难不在成本上做控制,成本一控制,采购的元件也相应有所限制,也很难有国外音响设计师的设计环境与条件,总之,国产品牌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克服困难与瓶颈,争取更多的好产品服务烧友!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4 10:09 PM
呵呵。。这个方面JP版主应该见识更广了啊,据我了解的情况,国外许多设计师本身除了具备扎实的电子功底之外,其本人也是发烧友,这一点和国内许多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大的环境,一般来说出产hifi产品的大国比如美国、丹麦、挪威、英国、德国等等,其国家整个的开发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等让他们能有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来做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国外的生活水平、物质文化较高,社会福利好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做事我想考虑的一些东西和国内的设计师有所不同,国内做产品更多考虑的是追求一种市场效益,特别是短期的效益,AudioLab 8000A一部合并机可以卖15年,AE200也已经生产十年不改款,可是国内产品十年前的型号现在还有吗?
还有产品本身是设计师对其理念的延续,音响器材融入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所处环境的文化背景等才等于有了灵魂,比如我们常说的英国声、美国声、德国声等。。这是大的方向,比如美国东西海岸的器材声音风格也不同,与明朗、开放型代表美国本土文化的西海岸相比,东海岸产品由于更靠近欧洲其声音擅长于表现内在的东西,细腻透明和大气宽广并存。但他们不管怎么变骨子里都充满了大气和包容性,这也是美国文化决定了的。。 。。
作者: xjlzhy    时间: 2008-12-5 12:05 AM
是啊。文化决定了音响的底蕴,中国在摸索HIFI风格的道路起步太晚,部分厂家追求效益,
君不见很多厂家都转型去做AV了……这和人文环境有很大关系啊……
作者: xjlzhy    时间: 2008-12-5 12:17 AM
我想请问下,NEO3和月影2价格相差不大,他们各自擅长什么,看器评都看糊涂了……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5 12:42 AM
NEO3声音要开扬洒脱一些,也就是声音率直一些且是落地箱,而月影二号是大书架箱,月影系列的声音感情浓烈一些,多了一分甜美润泽。。。 。。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08-12-5 08:46 AM
除了材料的选择之外,设计师本人的音乐鉴赏口味也很重要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5 11:06 AM
多谢三位版主的详细解答和xjlzhy、juncool兄的倾情参与 。。想必通过以上的这些文字,让我们对国内外音响发展的人文环境、设计理念有了一个大略的认识,这对烧友认识器材、选用器材应该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那么作为发烧友,我想在HIFI之路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诠释,那就是--摆正心态、理智发烧。
在这方面,在网上搜索一些文章,多少是有点帮助。但是,开篇曾提到的和Z版的那一次交流,使我难忘、受益匪浅,因为面对面的交流和碰撞是很难在文章中找得到的。故此,不知各位版主和朋友们可否在接下来也坦露一下自己发烧的心得?
作者: jp    时间: 2008-12-5 11:16 AM
上次Z版不是转载过一篇《再续“关于你和我的发烧”》吗?仔细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有机会再看看上一篇的《关于我和你的发烧》,相信刚入门的朋友会少走许多弯路的。如果能就文章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就更能迅速提高水平了。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5 11:25 AM
没音箱了,闲得无聊,链接一下。。。 。。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1404&extra=page%3D3
还有一篇也很棒: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1327&extra=page%3D5
讲一个不知从哪里看来的故事:
一发烧友一烧十余载,从谈女朋友开始到结婚再到生孩子,不是很宽裕的家庭的所有积蓄都用来发烧了,妻子也很是支持。一日,此君偶注视了一下衣衫寒酸的妻儿,不禁感慨万千。遂出手一台闲置许久的放大器,为妻子购置了一套新衣装,看着满心欢喜的妻子,问:“这十余载你不后悔吗?”妻子流着泪答:“不后悔,只要你高兴,我也是快乐的。。。”此君仰天长叹--“用妻子省吃检用的钱去发烧,我还快乐吗?”
呵呵。。 不记得出处,不保证真实性,不作任何评论,与诸君共享。。。

[ 本帖最后由 高宁 于 2008-12-5 11:50 A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08-12-5 11:39 AM
你的第一个链接无效。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5 11:56 AM
关于你和我的发烧————发烧历程
这篇文章是李宇凡先生最早发表在《音响世界》之上的,其发烧的经历和心态特别是器材选择的把握、标准很值得我们重温。。


关于你和我的发烧

作者:李宇凡

从朦胧到成熟
  “什么时候开始对音响感兴趣?”——许多朋友都曾经这样问过我。
对此我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我对音响的兴趣是建立在对声音和无线电好奇的基础上的,从1980年到1984年这段时间,我也许只能算是一名小无线电爱好者吧。虽然只读小学四年级,但却已把舅舅那几本厚厚的《无线电》合订本装模作样似懂非懂地翻了一遍。如此的日子终于在1984年秋后的一个下午结束……原来,隔壁的蔡叔叔要移民香港了,他给我留下了一台“电子管柜式音响”, 为什么叫电子管柜式音响呢?因为外形参照老式收音机的做法——下层是一台由12英寸低音和号角高音组成的音箱,上面则连着一台电子管功放。我在第一时间用两根电线把家里那台“美多”收音机的信号输过去,然后放上谭泳麟的原版录音带……“呜呜”的交流声挺烦的,但随即被甜美的声音掩盖,噢,天哪!这是我当时听过最漂亮的声音,相比之下收音机的音质是那么的粗糙、虚伪!可以说,这台“土炮中的土炮”点燃了我对音响的热爱。于是脑海便冒出一连串问题:如何还能挖掘出更“新鲜、好玩”的声音?这些“小灯泡”咋能出声?那个大低音一拙一拙的究竟是干啥呢?还有,如何去掉那讨厌的“呜呜”声……无奈音响方面的书籍当时极为缺乏,上述问题总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好不容易“熬”到1987年的冬季,某一天我忽然从一本杂志上发现了一帮对音响充满着追求的人们!那年刺骨的严寒和发现知音的喜悦将永远保留在我的记忆之中,我赶紧把它在一个下午“连汤带汁”地吞下,那是怎样的满足感啊:Goldmund、YAMAHA、Technics、JBL、Tannoy等名器无不弥漫着高贵的气息,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不过从字里行间的描述中自己做做白日梦也好;平衡传输、桥接、负反馈这些概念得费些功夫才能理解,但为获得自己的每一次顿悟而用心钻研,功放、音箱的设计原理倒是越看越有滋味,真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弄出个成品来……

很自然地音响进入到我的业余生活中来了。下课后我的休息方式除了踢球外,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到图书馆借阅有关电子、电声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大图书馆这类书刊几乎被我看了个遍。
  2.有空就收集各种产品的资料。由于那时的进口器材对我来说无疑是“天上的星星”,于是就拿着797、银笛、湖山等国营大厂的产品目录,看着那些器材的照片和技术参数,我竟然也能够得到满足?!
  3.到处“揩音响油”,以丰富聆听经验。那时在广州还没有像“海印”、“西场”这样大型的电器城,我只有每逢一、三、五便到散布在北京路、中山六路、人民中路、解放南路等地的音响店,有事无事地呆在那儿“揩一会音响油”,甚至连锗管功放组合音响也听得津津有味呢,而真正助我建立聆听标准的就是位于北京路“佳能维修中心”的那套系统,记得那套器材是:瑞士的Studer 730激光唱机、美国MCINTOSH(麦景图)扩音机、英国Tannoy(天朗)GRF音箱,这套系统即使在今天仍称得上是挺棒的,可想而知在80年代末它无疑更是“鹤立鸡群”了!这套系统让我真正地明白了音场、定位、音色、动态、低频等Hi-Fi元素的概念,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音乐感染力的精髓所在……很幸运,在自己刚踏入音响大门的时候,我的耳朵并没有被误导!

四项忠告

  自从在音响上玩出点名堂后,便常有些朋友来找我当参谋,我也深深体会到一般发烧友的困惑。由于没有树立起明确的音响价值观,加上玩机经验不足,许多朋友在购买器材时常常不知从何入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出现诸如“搭配失调”、“难以找到合适器材”、“系统声音差强人意”等问题。当然,如果按自己的意见给他们一份器材名单是可以解其燃眉之急,但这显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一般的发烧友今天或许解决了问题,但明天又遇到了新问题怎么办?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吧,还有,音响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我喜欢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你喜欢的,因此在口味方面我可能“误导”了你,最后,我所接触的朋友毕竟只占“亟待解惑”发烧群体中很少的一部分,很多人还在苦苦摸索,甚至“误入歧途”。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发烧友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聆听标准。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下面我拟通过一些发烧友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个人对声音的看法,来阐述自己对音响的理解,希望藉此对提高发烧友的玩机技巧和树立正确的聆听标准有所帮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你需要一副好耳机
  相当一部分朋友在没有积累足够聆听经验之前,便迫不及待地购买器材,自己动手组合系统,但由于功力不足,出现摆位困难、音色偏差等问题的机会非常大,而且常常是不知哪个环节出了偏差——是房间的声学条件不好,还是器材之间的个性不合?又或者线材的选择不对口味?……这一大堆问题缠绕着你,无论你是否换机,都将在精神、金钱上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况且换机也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甚至会把你带入“死胡同”!
面对上述困扰,笔者的意见是:先明确大方向,次要的问题可以暂缓。能带给你较正确声音的捷径便是耳机,它可以在让你少交学费的基础上,较快地领悟到什么是乐器的质感,什么是“正常”的高频和低频,什么是动态范围,什么叫没有音染的重播效果……频响宽、失真小、瞬态好、灵敏度高是耳机的四大优点,在1000元级的耳机中,虽然音色各异,但毕竟比经过节目源、扩音机和音箱三个环节的系统的音色要公正得多。这样,你就根本毋须考虑摆位、搭配音染等一大堆烦人的问题,买回一副优质的耳机加上一台超值的激光唱机即可,AKG、Grado、SENNHEISER、Audio Technics等品牌均有很好的型号可供选择,在耳机的帮助下,将有利于较快地建立较正确的聆听标准,在发烧生涯中少走很多弯路,而且在评鉴器材、唱片方面也能助你一臂之力。

(二)要做好房间的声学处理
  关于声学处理的重要性,笔者在《音响之道在乎平衡》一文中已有详细的论述,在此我只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换器材根本不能解决因声学问题造成的‘衰声’”。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设计合理的器材均是追求平直的频响,假设你的房间有一个3dB的63Hz的峰,断不可要求器材恰在63Hz处有个3dB的谷。两者正好相抵!所以,无论你怎样换器材,即使是级数很高,改变的也只是音色,对根治“衰声”毫无作用,所以当你发现系统的声音存在某些缺陷时,绝不能凭一时冲动换机,升级以求“一劳永逸”,而应仔细分析房间“衰声”的根源所在,并作相应的声学处理,这才是治本之道!二是“摆位只是微调,声学处理才是大方向”。某些发烧友明知房间声学条件不理想,却懒得动手处理,以为问题只凭自己的摆位“技巧”便可迎刃而解,还有些发烧友不顾房间声学特性的实际情况,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某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摆位法则上”,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完全本末倒置!只凭些许雕虫小技,便想把复杂的声学问题处理好,可说是很不现实的。正确的理解是:先把房间处理作为努力的大方向,而摆位工作仅属锦上添花而已,绝非什么灵丹妙药。至于房间声学处理的方法,既要照顾到声音效果,又要考虑到室内的美观。因此,我的意见是不主张发烧友的家中弄得像试音室那样摆满吸音棉、扩散板的,最好是外表与一般的客厅无异,但内部已做了校声处理,做声学处理最好与房间的装修同步进行,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处理的重点主要是房间的六个面,而对声音影响最大的则为音箱的后墙以及音箱面对着的那面墙(即聆听者背后的墙)。房间的声学特性处理不好,就极易造成室内声场分布不均匀,具体表现为某些频率能量太集中,而某些频率的能量又特别弱。轰隆作响的低频驻波同样属于这种情况,但也许你想不到“系统无低频”的现象亦同样是由声学特性不良造成的,某些发烧友的音箱低频出不来,就抱怨是不是房间吸音吸得过份啦,其实不是吸得过量,而是吸得不够——低频在房间有强烈的反射,与入射低频相互叠加,就很有可能出现在房间的某些区域某个频率的低频不足的情况!
  根据个人经验,音箱背后的那面墙毋需作太多吸音处理,以获得深远的音场,如果觉得高频反射太强,可挂一张1.4m×0.8m的挂毯加以改善,而音箱面对的那面墙则作强吸音处理,并且以吸收低频为主,措施是把整面墙做成一个“薄板共振吸音装置”。可在离墙5~10cm处作一排直到天花的“龙骨”,然后在龙骨方形的框架内全部填厚度5cm以上的超细玻璃棉,最后把9mm厚的夹板固定在龙骨上,并覆盖整个墙面直至天花,在夹板贴上透声的薄墙纸会更加美观,切忌在夹板上涂乳胶漆。侧墙分上下两部分处理,下面做约1m高的墙裙,方法与上述的薄板共振吸音装置相似,同样是与侧墙留下5cm以上的距离,在此距离构筑龙骨,以和侧墙形成空腔,并在龙骨的方形框架内塞满玻璃棉,然后覆盖9mm厚的夹板,上面可在墙裙顶部钉上龙骨直至天花,并在龙骨的间隙填满超细玻璃棉,外面直接包裹透声的天然织物即可,经过这样处理后,侧墙对高低频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天花方面可通过龙骨、超细玻璃棉,夹板做一个平面吊顶,同样成为一个“薄板共振吸音装置”,至于地板,取其对低频有良好的吸收作用,铺复合木地板即可。地板上可铺一张尽量大的厚地毯,也许有的朋友对完成上述吸音工作有一定困难,这时低频的吸收可通过在音箱面对的那墙做一排木质的大衣柜或大书柜来实现。内部应塞满棉被或唱片、书籍等物品,记住千万别用玻璃柜门噢。

(三)在搭配时的一些细节不容忽视
  首先是对低频的看法,强劲、深沉的低频是许多发烧友的至爱,但对于音箱来说,低频的再现是相对困难一些的,特别对于箱体及单元口径较小的书架式音箱更是如此。因此,对于一般平价的中小型音箱来说,要企求它们能播浑厚有力的低频是既不公平也不现实的,但某些对低频有特殊嗜好的朋友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想出大价钱,却非要音箱有良好的低频表现,而且往往以此作为衡量音箱的最主要标准,殊不知这样很容易就会步入误区,某些不良厂家就利用发烧友的这种心理,刻意提升低频中段的某些频率,虽然实际上其产品低频的延伸性及平直性并不好,但在人耳较为敏感的频率上一提升,它的音箱就给人以量足、有力的印象,发烧友不明就理,即极易上钩。在某次音响展上,笔者就曾经见过一对售价仅2000多元,使用5英寸中低音单元的国产书架箱的“量感”竟比一对18000元,使用8英寸单元的英国落地箱还足,你说夸张不夸张!另一种情况就是摆位时欠合理,以为那种驻波造成的浑浊、起哄就是“低频”好的表现,而对低频的瞬态、质感以及其它频段的平衡性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对于低频的正确态度应是“宁缺勿溢”,那种夸张的低频实际是与高保真的原意背道而弛的,完全可以扭曲你的聆听标准,对于低频有“特殊嗜好”的朋友,笔者建议你多到演奏现场听听,或许你会发现鼓、钢琴、大提琴的声音与你的想像完全是两回事!你要记住:强劲、深沉的低频完全不是5000元以下音箱所应承担的义务,在高保真的前提下,要实现你对低频的梦想,请寻找更贵、更大型的音箱。否则,就很可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以笔者个人喜好,那些低频量感虽少一些,但瞬态、质感、平衡度较佳的产品反而更加可取。

二是在搭配时不要太迷信名牌,反而是要在购买器材前后须多花些时间。
  广告做得多,加上大堆肉麻的吹捧,某些品牌就能成为众人仰望的“名牌”,价格也随之被炒抬高到不合理的位置,问题是,某些昂贵的“名牌”其实并不好听!但有的发烧友就是被这类牌子的名声所累,明明自己不甚喜欢,却用诸如买了这种器材后在众人的面前脸上就有光了,它的外形真高贵,声音肯定也不错,现在我觉得它不好听,也许是我功力不够,买回去煲煲就有靓声了等等的借口去说服、欺骗自己,最后让荷包、精神双双受累!其实,这样的事倒在日常屡见不鲜。
  某日,笔者陪一朋友去买扩音机,他非指定买某数万元的美国大力后级不可。皆因港台传媒一致叫好!接上一试,天那!这是什么样的“靓声”?——机械、冷硬、粗糙,哪有音乐感染力可言?!同行数位资深金耳朵也纷纷印证笔者的说法。事后,我问那位朋友为什么非此机不买,他也不好意思地搔搔头——“其实我也不喜欢,但书上都说好,于是我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呜呼,如此买机,焉能不出问题?!给自己多点信心吧,面对某些品牌,你得敢于告诉自己——我不喜欢!音响是很主观性的东西,没有自我就极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搭配的东西自然不会合口味,有时名牌的东西不一定像它所说的那么好,而且价格也不应炒得那么高,反而某些不大出名的器材的性价比或许更高,请相信自己的感觉吧,当然,这是建立在你已有一个正确的聆听标准之上!
  在购机前千万不能心急,需要一段相当的时间去揣摸器材的脾性,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逛电器城时身上不要带钱,以免被音响店的伙计用激将法,怕脸上挂不住便勿勿买下了。首先要确定的环节是音箱,试听时可用各种音色类型的扩音机与你初步选中的音箱搭配,其目的一是总结出该音箱的个性,二是试试它与何种扩音机搭配较合自己的心意。选定音箱后就到扩音机和激光唱机了,这时你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以为随便拿一对别的音箱一试就可以找到自己心爱的机种,但实际情况是,许多你在店里选中的功放,拿回家后和音箱一配就不对味了,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这方面的遭遇。所以,扩音机的选择与你所购置音箱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在店里有那种音箱当然好,但若没有的话,你千万不能怕麻烦,就算抱着你对宝贝箱满街找“婆家”也值得的!免得图一时方便,换来日后的懊悔。
  当所有的器材都买齐后,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大功告成了,实际你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占最多时间当然是摆位了。关于摆位、房间声学特性的改善,笔者在以前的文章及本文的前半部分已有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接着器材的避震功夫要做足,有的发烧友随便把音箱放在地上,有的摆放CD机的架子用手一推便摇摇晃晃……如此做法怎么会有靓声?建议选择坚硬、牢固且经过精心设计的音箱架和器材架。此外,CD机等器材以花岗岩承托,CD机、扩音机及音箱加避震钉等做法,对改善音质还是有一定裨盖的,各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试。最后,我还想谈谈对线材的看法。目前,有不少朋友不是很重视线材的使用,存在着档次偏低或搭配不当的问题。就个人意见,在10000元以下系统中,线材的投资应有15%左右的比例,如果你不是对某种音色或品牌有特殊偏爱的话,你则毋须购买一些太贵而且个性太强的线材。因为此类产品极讲究搭配,经验稍不足,音色常与你的期望值差个“十万八千里”。所以,对于一般的发烧友,可选择一些性价比较高,而且音色较中性、平均、透明度好的产品,这类线材无论与何种类型的系统搭配,声音通常都会让人接受,像Cable Talk、XLO、Audio Note、Audioquest等均是值得留意的品牌。

(四)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你是在听“音乐”还是在听“音响”?
  这个问题可能你会觉得奇怪,音响不就是用来播音乐的吗?不听音乐那我们还可以听什么?不错,音响是重播音乐的工具,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升级、摆位、校声等等均是为了让音响能更好地再现音乐的原貌,可惜有相当一部分朋友不知不觉地掉入了“听音响”的怪圈:表面上他们是在听音乐,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叶公好龙”——想在音乐的片断中寻找能激起其兴奋的“Hi-Fi元素”。这些Hi-Fi元素包括“显微镜”般的细节、“能吓出心脏病”的动态、钻入后墙若干米的音场等等。因此,纵使有委婉动听的音符,但他心里早就期待着上述的兴奋点出现,一旦碟中的Hi-Fi元素稍多,便好不得意——CD即被誉为“天碟”、自己那套器材好似傲视同侪一般……“听音响”的朋友最明显的举动就是这张唱片只听某一Track,那一张唱片留意几分几秒的表现,要让他耐着性子听完一张没有多少Hi-Fi元素的古典音乐唱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甚至是活受罪。若要讲到音乐的内涵、指挥对作品的理解、乐队的演绎特点、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等问题,更是一问三不知,因为除了那些Hi-Fi元素外,他已经将其它东西弃如敝屣了!
  如果音乐的用途沦落至此,音响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你辛辛苦苦,攒下的几千、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器材,这时很可悲地成为一个“效果发生器”的角色,它的效果包括低频、音色、音场、动态、分析力。它的作用仅是为了在和别人“斗机”时让你脸上有光,它的价值只在一片叫好、惊叹声中暂时体现!事已至此,你不觉得有点本末倒置吗?真的,如果你的兴奋仅产生于Hi-Fi元素出现的瞬间,而非音乐的本身,我劝你还是不玩音响为妙!因为它和你付出的精力和金钱不成比例,而且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倒不如移情别恋,如上网、泡吧、Disco或者打网球之类似乎更直接些。

我喜欢的声音

  那么我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声音呢?说老实话,我个人的口味随着阅历的增长是不断改变的。
  最早,我喜欢的是一种甜润、丰满的声音,因为1990年前后,国产音响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失真、染色、频响狭窄、信噪比恶劣的现象在国产器材身上屡见不鲜,而进口器材不仅品种少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集中在低价产品上,在此档次音质有过人表现者可谓凤毛麟角,相信稍有资历的朋友对那时平价日产CD机的数码味仍记忆犹新吧。所以,当时我在心底里便充满了一种对“无刺激性”声音的渴求,1991年我买下了第一套音响组合:NAD 3020扩音机、Monitor Audio 7音箱、Technics SL 440激光唱机,它们在90年代初曾风行一时,成为购买平价音响器材的首选。NAD 3020被誉为“音响界中的一棵常青树”。其中卓越的性价比让它成为平价器材中为数不多的经典。NAD独创的“气囊功率”和“柔性剪峰”电路,令3020虽然只有20W/声道,但却拥有不俗的控制力和驱动力,在大动态时至少没有太多恼人的失真,此举正合我意。Monitor Audio 7俗称“猛仔7号”,荣膺《What Hi-Fi?》五星评价,在当时也是红极一时,它的低频并非十分强劲,但中高频却相当清澈、透明。而我选择Technics SL 440激光唱机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的数码味很淡,这在当时1000多元的机种中确实难能可贵。由于Technics是“比特流”的先行者之一,再加上独创的MASH技术,总有一股淡淡甜味,非常悦耳、动听。这套系统的声音是怎样的呢?——甜润、清晰、空气感一流!如果不是对声音有特别的研究,一时半响的还挑不出它的毛病呢。两年后,一台使用KT88管的合并式胆机又加入了我的系统,那种甜美、丰满的程度更进一步,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都是在那格外诱惑的人声和小提琴乐韵中度过。
  但到了1996年,我不再喜爱那种甜甜的、很能讨好耳朵的声音了,因为每一次听完现场的演奏后,我总觉得乐器的声音并不似我套系统般“甜”,现场的乐器声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效果,并不刻意强调些什么,但总能随时拨动你的心弦,也就是说,现场的演奏效果并不凭矫操造作、搽脂抹粉来取悦你,靠的是一种能引起心灵共鸣的音乐氛围。对了,那时我的系统缺乏的正是这种氛围!那么,它原有的“甜味”是什么呢?在现场中本来是并不存在的呀,由此看来,这种甜味应该是一种声染色,一种美丽的失真。于是,我又换了系统,它的声底相当清淡无味,许多听惯胆机的朋友竟一时适应不过来,新系统的音色很率直,能毫不留情地把录音瑕疵暴露出来,令我发现某些所谓的“天碟”的声音竟是那么假!高分析力和强横的动态是其拿手好戏,纤毫毕竟的细节,深远无边的音场以及毫无压抑的的高潮,常能汇成浓烈的现场气氛,令我的思绪随着音乐的飘动飞向乐曲描绘的那片天空。
  最近,我又有了换机的冲动,音箱是想玩得更高级了,但扩音机的“新欢”却比旧爱更便宜,有没有搞错?——别人都是越玩越贵的,你怎么倒了个?没错,虽然新欢的身价稍低一些,但它却能再现我喜欢的声音。我觉得玩音响到一定层次,有时并不是贵的器材就一定能达到你的要求,有时便宜一些的机种反而会更合你意,甚至有更佳的表现!再次提醒:请相信你的直觉,请相信“对器材脾性的了解比对器材身价的了解更重要”,千万不要被某些器材的名声、身价和外表所迷惑!话又说回来,我又喜欢上一种怎样的声音啦?概括地说我希望我的系统的声音收得很好——由于收得好,它的声底没有刻意的煽情和渲染,一切都是那么冰清玉洁;由于收得好,各个频段之间达成完美的平衡,既不夸张也不缺失,有着清晰的层次感;由于收得好,音像不会膨胀模糊,营造出锐利而实在的音像轮廓;还是由于收得好,它完全达到了静如处子,动似蛟龙的境界,一切动静起伏尽在掌握之内,谈笑之间!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5 11:57 AM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 ... highlight=%2Bzmalan


再续篇。。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5 11:36 PM
其实发烧来说有一个群体就是我们发烧友,发烧友本身的经历、性格、对音乐,器材的理解感受也很重要。。现在网络方便了,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和许多朋友交流,不像以前自己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圈子在家里闷烧。。。但是否我们都能做一个相对客观的发烧友呢?我们到底在发烧历程中是拿什么来衡量自己心态的?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6 09:17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8-12-5 11:36 PM 发表
其实发烧来说有一个群体就是我们发烧友,发烧友本身的经历、性格、对音乐,器材的理解感受也很重要。。现在网络方便了,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和许多朋友交流,不像以前自己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圈子在家里闷烧。。。但是否 ...

相对客观的发烧友?衡量自己的心态?
Z兄,是否也就是你所说的“本身的经历、性格、对音乐,器材的理解感受”所决定的?这个,也始终是我弄不懂的地方。
恕我愚顿,这两天细细阅过以上的贴子,总是模凌两可的,或者说找不到这样的答案。
又想,我是否该去重温一下以前听过的那些音乐课,首先懂得怎么去欣赏和理解音乐?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6 10:07 PM
原帖由 高宁 于 2008-12-6 09:17 PM 发表

相对客观的发烧友?衡量自己的心态?
Z兄,是否也就是你所说的“本身的经历、性格、对音乐,器材的理解感受”所决定的?这个,也始终是我弄不懂的地方。
恕我愚顿,这两天细细阅过以上的贴子,总是模凌两可的,或 ...


我不知高兄有无这样的经历,有时很累午夜中下班回家,看着华灯初上的午夜,电台里突然传来一首熟悉的旋律给人一种温馨,又或者不经意在某处听到一首旋律让自己驻足,其实这也是一种音乐带来的感动,这个和hifi无关,我的意思是同一首歌十个人听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这点上在交流中特别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中,很有问题,因为hifi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不像摄影某个镜头的好和坏,一看原图大家都明白,而hifi更多只是主观的感受,加上每个人性格的差异,在交流中容易出现误会或者误解,所以别人说的常常在看得人面前觉得云里雾里。。。。总觉得似乎啥都没说。。。 。。因为听的人不同,哪怕是同样的器材,环境不同,摆位不同,哪怕环境都一样,但听的人的感受不同。。 。。

但hifi还是有共同的地方,比如你可以看李宇凡先生在《关于你和我的发烧》两篇文章中说的一些东西,其实里面说得很深,从器材到对音乐的欣赏都说了的,比如我们怎么选择器材,怎么去合理的认识一件器材,发烧友的心态等等。。。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对同一个曲目是不同的,比如就拿梁祝这首国人耳熟能详的曲目来说,我为什么偏爱孔朝辉演奏的版本呢?因为这张唱片录音的时代正是演奏者自己的黄金时代,加上孔朝辉演奏的版本虽然和后来许多版本比起来比如没有对方这么华丽的琴声,没有对方名气大等等。。但孔朝辉对这首作品的理解我觉得是最到位的一位,梁祝是彻底国产的一个爱情故事,孔朝辉的演奏很符合中国人对爱情的看法,比如一同求学时的欢快和惬意,那种无忧无虑的情窦初开,十八相送的欲言又止,低回缠绵,逼婚时演奏者自己内心的愤慨,都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对作品的处理方式得到了我的认同,但这不代表所有人都认同。。。我的一个朋友就更喜欢另一个版本。。。觉得似乎更适合他一些。。。。

对于器材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单拿来说,有的人喜欢用马仔前后级去推的中性大气、全面,有的却喜欢用翩美或者Simaudio去推,去玩那种单拿的飘逸和脱俗的音色。。。。所以其实音响本无道,因为一切都在自己心中。。。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6 10:34 PM
而我对客观的看法是最近来自于网络上和身边看到一些看法和观点,觉得有些感触。。


我不知高兄有无这样的经历,有时很累午夜中下班回家,看着华灯初上的午夜,电台里突然传来一首熟悉的旋律给人一种温馨,又或者不经意在某处听到一首旋律让自己驻足,其实这也是一种音乐带来的感动,这个和hifi无关,我的意思是同一首歌十个人听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这点上在交流中特别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中,很有问题,因为hifi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不像摄影某个镜头的好和坏,一看原图大家都明白,而hifi更多只是主观的感受,加上每个人性格的差异,在交流中容易出现误会或者误解,所以别人说的常常在看得人面前觉得云里雾里。。。。总觉得似乎啥都没说。。。 。。因为听的人不同,哪怕是同样的器材,环境不同,摆位不同,哪怕环境都一样,但听的人的感受不同。。 。。

但hifi还是有共同的地方,比如你可以看李宇凡先生在《关于你和我的发烧》两篇文章中说的一些东西,其实里面说得很深,从器材到对音乐的欣赏都说了的,比如我们怎么选择器材,怎么去合理的认识一件器材,发烧友的心态等等。。。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对同一个曲目是不同的,比如就拿梁祝这首国人耳熟能详的曲目来说,我为什么偏爱孔朝辉演奏的版本呢?因为这张唱片录音的时代正是演奏者自己的黄金时代,加上孔朝辉演奏的版本虽然和后来许多版本比起来比如没有对方这么华丽的琴声,没有对方名气大等等。。但孔朝辉对这首作品的理解我觉得是最到位的一位,梁祝是彻底国产的一个爱情故事,孔朝辉的演奏很符合中国人对爱情的看法,比如一同求学时的欢快和惬意,那种无忧无虑的情窦初开,十八相送的欲言又止,低回缠绵,逼婚时演奏者自己内心的愤慨,都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对作品的处理方式得到了我的认同,但这不代表所有人都认同。。。我的一个朋友就更喜欢另一个版本。。。觉得似乎更适合他一些。。。。

对于器材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单拿来说,有的人喜欢用马仔前后级去推的中性大气、全面,有的却喜欢用翩美或者Simaudio去推,去玩那种单拿的飘逸和脱俗的音色。。。。所以其实音响本无道,因为一切都在自己心中。。。

我们还是拿单拿来说吧,坊间都盛传单拿contour 1.3SE比新出的1.4好。。这种观点的人很多,不知是否这么多人都仔细听过对比过这两对音箱没有,我想这就不一定了,而我觉得如果我们客观的看,从价格来说1.3SE是很比1.4超值,一个一万多,一个两万多了嘛,但事实上客观的来说我觉得1.4是全面胜出1.3SE的,这个是可以对比的,记得用的是一套hi-end级别的前后级后级是精神还是车佬忘记了,功率有300W,推动这两款音箱对比时,觉得1.3SE的高音有一些发干没有1.4那个Esotar高音来的圆润和绵密,而大动态下1.3SE还容易拍边,而1.4就不会,我一个朋友听过3.4、老的1.8在老的contour 系列高音都有这个问题,而相反52SE就要好一些,在大动态下也没有问题,当时对比下来我们都觉得奇怪,看来本来1.4代表的新contour系列就是针对以前1.3SE或者老contour的缺点做的改进和开发的,厂家又不是傻子,为何网络上一边倒的觉得老的contour1.3SE好,我想除了大多数人的人云亦云之外,还有一个老系列更加超值吧。。。

前几天我在重庆昌业经销商处看到几个人买音箱,在一个50平米的大厅中试音,他们请来的帮他们选音响的一位朋友非要在这么大的环境用《阿姐鼓》这张自己刻录碟来试音,试音的音箱是AE EVO1,用一部合并机推动,然后等鼓声一出来非要开很大音量(没办法,环境大了,加上现场人多,而阿姐鼓本身录制电平偏低)。。然后那位帮人选音响的朋友就洋洋得意的对用户说:看吧,这个箱子低频不行。。。我想我们都知道每一对音箱都有自己最适合的环境,对于AE EVO1这对售价只有两千出头的箱子来说,在这么大的环境要想获得惊天动地的效果,只用一部几十瓦的合并机这个现实吗?我当时很怀疑那位帮人选音箱老兄的专业水平了,然后他们一行人听了几款音箱,连AE1都听了都觉得高频有杂音,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建议他换一张唱片试试,那位老兄说,这张碟他在家听都无问题,再一问他是在电脑上听。。。我顿时无语。。 。。但他一口咬定说音箱都有问题。。我很想说,你这样帮你朋友选音响,恐怕会害人不浅啊。。。。 。。

所以我觉得做一个相对客观的发烧友其实要学习很多东西,学习自己如何去了解你试听的器材,学会欣赏音乐,欣赏不同的音乐,不要人云亦云。。。。

[ 本帖最后由 zmalan 于 2008-12-6 11 PM 编辑 ]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6 11:11 PM
辛苦你了,Z兄
细细阅过,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什么是客观,拿什么衡量,我虽没全悟透,但我想我能够感受到这东西是什么了,阅过方知、走过方晓呀!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6 11:18 PM
再用一点时间,把你说的和你转贴的这部分内容再重温一遍。Z兄,我倒觉得在以前的一些贴子中,你的一些经历也在其中“透露”了一些零碎的片段。如串连起来,是否。。。。 。。。更好?像《一烧三十年》。。呵呵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6 11:26 PM
原帖由 高宁 于 2008-12-6 11:18 PM 发表
再用一点时间,把你说的和你转贴的这部分内容再重温一遍。Z兄,我倒觉得在以前的一些贴子中,你的一些经历也在其中“透露”了一些零碎的片段。如串连起来,是否。。。。 。。。更好?像《一烧三十年》。。呵呵


呵呵。。 。。。没有三十年啊。。只有十多年而已。。从自己开始做第一对音箱开始。。。其实应该在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基础上多听一些不同的组合。。。玩hifi心态千万不能浮躁,一浮躁就听不进去了。。。其实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和进步,抱着一个玩的心态客观的看待和分析。。这方面李宇凡先生的两篇《关于你我的发烧》对我的帮助很大,看了这么多年。。不同阶段看都有不同收获。。。
作者: HiFi123    时间: 2008-12-7 07:24 A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8-12-6 10:34 PM 发表
他们请来的帮他们选音响的一位朋友非要在这么大的环境用《阿姐鼓》这张自己刻录碟来试音,试音的音箱是AEEVO1,用一部合并机推动,然后等鼓声一出来非要开很大音量(没办法,环境大了,加上现场人多,而阿姐鼓本身录制电平偏低)。。然后那位帮人选音响的朋友就洋洋得意的对用户说:看吧,这个箱子低频不行。。。...

汗!居然有这样的事啊!
作者: jp    时间: 2008-12-7 10:03 A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8-12-6 10:34 PM 发表
而我对客观的看法是最近来自于网络上和身边看到一些看法和观点,觉得有些感触。。


我不知高兄有无这样的经历,有时很累午夜中下班回家,看着华灯初上的午夜,电台里突然传来一首熟悉的旋律给人一种温馨,又或者 ...

某些发烧友通常会以听出器材的“毛病”为荣,以此炫耀自己,但很多时候他们本身的出发点都已经是错的了。其实挑毛病谁不会?关键是要能发现这件器材的闪光点,做人如此,玩音响也要如此,这样你才能越能越知道好的器材应该是怎样的。所以,我们试听器材要怀有一颗谨慎、恭谦、宽容之心才好。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7 09:44 PM
原帖由 jp 于 2008-12-7 10:03 AM 发表

某些发烧友通常会以听出器材的“毛病”为荣,以此炫耀自己,但很多时候他们本身的出发点都已经是错的了。其实挑毛病谁不会?关键是要能发现这件器材的闪光点,做人如此,玩音响也要如此,这样你才能越能越知道好的 ...


是的,现在许多发烧友都喜欢这样,说起来,挑毛病,天价器材都有毛病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器材,我们在评价一件器材时要根据这个器材的声音特点、定位、售价等来评价,而不能妄自菲薄的做出不客观和现实的结论。。现在许多朋友在给别人推荐时,总喜欢以自己的偏好出发,发烧友自己在选购中一定要坚持以自己满意为标准,君不见网络中到处是这样的提问,什么:PMC和贵族,看大家投票,我就选哪个。。音响买回来是自己听还是别人听?自己都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甚至上次我在某大型hifi论坛还看到一个讨论AE100的帖子,其中一个人回帖说AE100是垃圾。。。我回帖问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到底哪里不好,后来才在回帖中对我说他们比较了AE100和PMC TB2+觉得AE100声音密度感和低频没PMC TB2+好。。。看着这个回帖我哭笑不得,这算什么回答,一个一万多一个两千多,一个是6.5寸单元一个是5寸。。。。怎么比较。。现在的人啊。。。。

所以发烧友自己的客观和自身的修养也很重要,我经常在本市的音响门市遇到两个朋友开始还听得好好的,后来就争论了起来,面红耳赤,就差动手打人了。。这又何必呢?大家意见不同很正常嘛,但有时别拿主观当经验,甚至当成教训别人的话语。。。。

[ 本帖最后由 zmalan 于 2008-12-7 09:46 PM 编辑 ]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7 09:50 PM
没音乐,实在是不行,今晚,上了自己的AV系统,这是一套九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用500元购买的“组合”。听了两个多小时,竟然不觉得它有多难听,不太喜欢的就是那股浓浓的数码味和不太宁静的背景,但也还是基本反映了音乐的原貌。虽说分析力、层次感不咋的,但喜欢,听着就好。
试着用摆位等方法去较音(不使用重低音调节),竟也表现得有板有眼的,只是夫人不喜欢。。呵呵。。。
几天了,通过这个贴子,感觉浮燥的心态平静了不少。看着跟贴的烧友还不是很多,但真的很感谢JP和Z版,给自己在平衡、恭谦与宽容上找到了一个支点。不仅在发烧之路上,也在生活和工作中。。。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7 09:57 PM
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不管是音响发烧还是音乐发烧,自己喜欢就好,正如李宇凡先生所言“顺其自然”。
当然,于我而言,还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好声。。。 。。。以自己试听方面有限的条件,该买一副耳机了。。。

[ 本帖最后由 高宁 于 2008-12-7 10:02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08-12-7 10:32 PM
高宁朋友逐步摸到一点门道了。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9 08:39 PM
谢JP的夸奖,接下来,是否在基本树立正确的心态和宽容态度的基础上,结合手头器材的基本特点,作一番提问和讨论呢?
因为。。自以为。。。平衡的心态再加上手中器材淋漓尽致的发挥,这HIFI也才算是找到一点感觉
对了,不知坛里有无使用过八达MA-3MKII、MA-100MKII这部前胆后石放大器的版主和朋友,真的很想听听各位的使用心得。。。又因为,这对我帮助太大了

[ 本帖最后由 高宁 于 2008-12-9 08:43 PM 编辑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10 04:37 PM
呵呵。。高宁朋友这个前后级推AE200我还未试过,所以不好评价。。。 。。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0 04:41 PM
谢Z版有心,不知在你的搭配和试听的生涯中,能否再加入这个前后级推AE200的试听感受,我等耐心等待,可否?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0 04:49 PM
还有一个问题:我在《大家都来谈流行音乐如何》一贴中看了很多介绍,总觉得Z版很衷情于谭永磷的歌,不知他的歌何以如此打动你。。。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10 05:38 PM
呵呵,其实我喜欢那个时代的歌曲,我个人比较喜欢流行音乐和中国民乐,但古典和爵士都很喜欢。。属于杂食性的。。。谭咏麟的歌那时还是初中时代就接触了,也是我第一个接触的港台歌手,记得那时在亲戚家听那盘《独唱精选》。。开始的。。。求学时代不同时期都有他的歌声相伴,歌声充满了不同时期的记忆。。。 。。到后来买他的唱片已是习惯,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0 11:01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8-12-10 05:38 PM 发表
呵呵,其实我喜欢那个时代的歌曲,我个人比较喜欢流行音乐和中国民乐,但古典和爵士都很喜欢。。属于杂食性的。。。谭咏麟的歌那时还是初中时代就接触了,也是我第一个接触的港台歌手,记得那时在亲戚家听那盘《独唱 ...

羡慕Z版的衷情与专一。。 。。这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公与好父亲。。。
很多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在音乐欣赏上有这样一种缺憾:喜新厌旧,甚至不在意某一曲子是某人所创作某人所演绎,他们的经历和风格是什么,只要好听就行,但又“好听”不长久。。。晕。。。
如此,如何才好?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1 08:53 AM
还是要多听,逐步建立起相对正确的审美标准。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1 02:43 PM
原帖由 jp 于 2008-12-11 08:53 AM 发表
还是要多听,逐步建立起相对正确的审美标准。

JP管理员,能否以你的的经历,来个现身说法,或者链接一下你的一些相关的文章?期待中。。。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1 03:18 PM
我本身是很喜欢音乐的,各种类型都听,包括古典、流行、爵士、摇滚、NEW AGE等,听得多了,特别是名家(包括作者和演绎者)的作品听多了,就慢慢有感觉了。好的音乐作品总是比较和谐而且富有“煽动性”,使人比较容易投入其中。即使听一些摇滚乐作品,放的音量很大,同样可以有感染力,感觉演唱者好象挎着电吉他在你面前咆哮,一边演唱一边还在用脚打着拍子,让你不禁站起身来大声为他喝彩,要跟着他手舞足蹈。如果你有这种感觉,就说明你这套系统的声音是相对正确的,调校也是比较到位的。但如果觉得声音干硬、嘶哑、开叉、尖锐,又或者声音混浊模糊有压迫感的话,那么证明系统还有再改善的余地。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1 04:08 PM
羡慕JP啊,用一段文字就把我的问题回答得清清楚楚了。慢慢的感觉,慢慢的情不自禁,并由此判断系统的调较到位与否,这可是我不曾想到过的。。。服了。
还有一个疑问:时下市面上的CD碟片充斥着盗版,说实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碟是原版的、正版的、或者是引进版、盗版的。在听音过程中,有表现理想的、不理想的,甚至同一碟片偶尔也有这样的情况。像这样的情况怎样区别对待?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1 04:18 PM
其实看是否盗版,看看唱片公司就行,通常盗版所印的唱片公司都不是著名的公司,而且会印刷粗糙,还会加上各种毫不相关的符号、标签来吸引购买者,而音质通常比较干硬,是很容易分别出来的。如果你怕买到翻版,可在广州南方唱片、李源处订购国内外唱片,这样质量就比较有保证,而且价格也相宜。
作者: dujianming5    时间: 2008-12-11 04:36 PM
可以告诉广州南方唱片、李源那里的电话吗?以便我们定购,谢谢!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1 04:38 PM
是“广州南方唱片”、“李源唱片”吗,可否网上订购?不知JP还能否推荐几家,您推荐的,总是让人放心!
通常,实在是不懂得怎样去选购CD,时常选DSD等认为要好一些,但一听却也良莠不齐。。。呵呵。。。

[ 本帖最后由 高宁 于 2008-12-11 04:42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1 10:22 PM
这两家老梁都很熟,就在昌业附近,你可以跟他联系一下。选购CD可参考一些唱片推荐书,例如《音响世界》就出过,你可以联系订购,这方面的书不少,在唱片店通常都有。如果买古典,选DECCA、PHILIPS、EMI的出品基本都没错。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12 10:24 AM
对了JP版主,不知这两家唱片店有无那张《亚洲创作人原音大碟一》啊。。。

[ 本帖最后由 zmalan 于 2008-12-12 10:26 A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2 10:34 AM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你可委托老梁帮忙打听一下。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2 10:38 AM
另外,我觉得在这个帖子里应该讨论一下声学环境处理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发烧友又经常忽视的问题,是“明明在店里好听,但拿回家就不好听”的“罪魁祸首”。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12 10:46 AM
原帖由 jp 于 2008-12-12 10:38 AM 发表
另外,我觉得在这个帖子里应该讨论一下声学环境处理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发烧友又经常忽视的问题,是“明明在店里好听,但拿回家就不好听”的“罪魁祸首”。


房间因素决定了一套器材的生死,这一点无数的事实证明,房间认识不够恶声连连。。。相对来说对于一般家居,我倾向于在不影响家人生活的前提下做一些处理。。。 。。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2 04:29 PM
标题: 简易装修,也有好声
先来个复制,这是昌业网站上我觉得很实用的一篇文章,应该不侵权吧。。呵呵。。

    现在经济环境不好,器材也不敢老升级了。至于二手器材,除了质量隐患之外,其价格的不断攀升也使它的“性价比”逐步下降。那么,如果还想提升系统表现的话,该怎么办?

  按照我个人的观点,“改善房间声学条件”也许是唯一可取的途径了。以往系统升级,很多朋友只局限在换件器材或者换根线材。这样做固然方便省事,但改善常常也是局部的、不可把握的,例如,您换了一根喇叭线,感觉整体的能量更加充沛、低频更加强劲有力,但同时也许会带来高辉过份、中频的厚度和润泽感下降的问题,于是您又开始念叨起旧爱那种甜美、丰润的音色了,或者希望再花多“一点”钱能找到一条更“全面”的线来……。实际上,有许多朋友就是掉入这样的怪圈而不期然地产生出许多烦恼来。而改善房间的结果,通常是全面的,而且结果也相对容易调控。更重要的是它花费不多,效果却比换器材更显著、更彻底一些,一旦房间方面的基础打好了,即使比较便宜的器材也能发出出人意料的声音,而当有机会换上高级器材时,其提升的效果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相反,在声学条件不佳的房间中,高级器材的表现通常都会大打折扣,应有的效果却表现不出来,这实际也是一种浪费,另一方面也使高级器材蒙上“不值”的不白之冤。

  既然“搞房间”是如此的有效、也如此的重要,那么是否就可以立即行动啦?且慢,在动手之前,您必须先看看在家里究竟有没有可施展的空间!因为,我看目前大部分商品房的格局,适合用作发烧房的可谓少之又少。前几天,我才到一个亲戚的家中帮他看哪间房适合放音响,他住在某一临江名盘,房屋面积超过180平方米,市值超过一百万。去到一看,客厅够大,足有40多平方,但是形状呈六角形,美其名曰“钻石造型”,这样的房间肯定出不了好声;主人睡房、小孩睡房、老人睡房、厨房、洗手间(多个)的面积也统统够大,但同样也是不能放音响的;最后只剩下一个书房可选,主人也是作了很大犹豫才同意把音响放到书房里去的,谁知一量,却是3.2×3.4米的尺寸,这样的房间要想获得好声,简直称得上是Mission Impossible!事后想起来——诺大的空间,竟然没有一个音响系统的容身之处,不禁也有些黯然神伤……。还有一位朋友用的器材很高级,计有Dynaudio Acoustic(丹拿声学)监听音箱、GRYPHON前后级功放、Krell SACD机,价值超过十万,但他却总抱怨声音不好,我去到现场一看,发现其摆放器材的客厅足有60多平方,但器材的左侧是大阳台,右侧是连着大饭厅,完全没有侧墙反射,四周则全部是光身的墙面。在这样的环境里,采光、空气对流固然是好,但一开声,却是低频、结像全无,声音层次凌乱不堪兼且软弱无力,不要说什么音乐的感染力了,就是最起码的细节、音场、动态也谈不上,惟有劝他赶快替这套系统另觅藏身之处。

  所以,在动手之前,您必须先看看候选的房间“先天条件”是否合适,以免花了功夫还收不到效果。一般来说,拟用作听音室的房间应满足以下条件:1、最好呈窄长的长方形,长、宽、高的尺寸切忌相近或呈倍数关系;2、密闭性要好,仅有少数门供出入,有太多走廊、过道、窗户(特别是玻璃落地窗)的,或者与其它房间直接连接的(例如客厅连着饭厅)则很不理想;3、房间四周墙面的声学特性应该相对接近,例如两边侧墙均是硬墙,但如果一边是硬墙、另一边是软包的话,就不行了;4、如果有多个空间都满足上述条件的话,则以面积最大者为佳。

  确定房间后,您就可以开始打造您的听音室了。关于听音室的装修,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是,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1、按这类文章装修,工程通常比较繁琐复杂,而且要经过严密的计算,一般人在实际中是难以掌握的,很可能浪费了精力和财力,却落得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而且要拆卸重装也几乎是不可能,可以说是没有退路了,主人只有烦恼的份儿;2、即使完成了这听音室的工程,声学特性仍然是无法把握的:混响时间是多少?室内频响是否平直?各个频率的吸音量是多少?……主人的心里都是没谱的,只能“跟着感觉走”。在平时的接触中,因装了大面积夹板吊顶、软包而导致没低音、没高音的情形可谓屡见不鲜;还有的发烧友一味追求“扩散”效果,在房间的天花、墙面都尽量装上木质扩散板,殊不知这类板材除有扩散作用外,其实还会吸收中、高频,如果用得太多,就会使声音显得干干、死死的,没有一点活力;3、这类文章所介绍的装修方式通常只适合新居入住或把原来装修全部推倒重来的情形,那么对于那些已经装修好或者不想“大动干戈”的朋友,则没有给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我这里提出一个听音室的“简易装修”方案,其立足点是:1、不须繁复的装修和计算,虽然效果不一定是最佳,但起码比不作声学处理要好得多;2、灵活性强,不需要对房间“伤筋动骨”,可很快恢复原状;3、格调符合一般人的审美观点,不会有“鸡蛋壳”、扩散板之类在旁人看来比较古怪的物件,整体观感和一般的书房差不多;4、操作较简单、方便,拟装修或已装修的朋友均可尝试。“简易装修”方案仍然遵循“前硬、中吸/扩散、后吸”的原则,即:音箱的后墙面应是坚硬、无空腔的水泥砖墙;音箱和聆听位置之间两侧的墙面,视情况可作吸音、扩散或者两者兼具的处理;聆听位置后方的墙面作吸音处理。具体做法是:1、音箱后墙一定要坚硬、充实,视情况可贴凹凸对比明显的文化石,这样会获得一定扩散效果。如果觉得这面墙反射得比较厉害,再挂上一张尽量厚实、大幅的羊毛毯即可。2、可在音箱和聆听位置之间的两边侧墙各做一排尽量高的书籍/唱片两用木质书柜,书柜不要装门,只要用厚实的丝绒做成可开合的挂帘即可,视实际音效和个人口味,在听音时选择全部拉上、或全不拉上、或半开半闭,分别在侧墙获得吸音、扩音、吸音/扩散的效果。如果您的喇叭低音单元口径比较大,或者房间的驻波比较严重的话,就要把书柜下半部分做成使用木门、闭合性好的柜子了,里面塞满棉被、毛毯之类的软性物料,这样将起到吸收低频的作用 。3、聆听位置不要靠墙,然后贴着聆听位置后面墙做一个木质的大柜,使用闭合性好的厚实柜门,里面同样塞满棉被、毛毯等物,以吸收低频;同时,柜门外应悬挂整面厚实的丝绒挂帘,起到吸收中、高频的作用。4、在音箱和聆听位置之间应铺一张尽量大、尽量厚实的羊毛地毯,以吸收反射到地面的中、高频。5、天花应尽量留空,房间高度越高越好,让音箱有足够的呼吸空间,同时也防止中、高频被吸得过量,使声音失去了生气和活力。

  上面提到的柜子均是实用性很强的家俱,可以放置大量的书籍、唱片、杂物,同时又起到调音的作用,称得上是一物多用了。而且整个试音室的布局简洁、美观、实用,没有浪费多余的空间;当您把柜子移开,即又成为一间普通的房间,可作其它用途。本人曾依此方案指导过几位朋友的听音室装修工程,均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2 04:31 PM
但是,如果。。。听音空间的正中央是一张大床。。。在睡房搞听音就麻烦了。。像我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2 04:49 PM
就按这篇文章提到的实施就没有问题。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08-12-12 08:24 PM
呵呵,发烧友最头疼的可能就是房间了,客厅形状一般有问题,其他房间一般都太小,我也遇到这个问题,只能慢慢通过摆设家具等方法看看能不能尽量调整的好一些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3 11:19 AM
看了一些文章,总是要书柜、吸音柱之类的东东来改善声学环境,有了觉得方便,没有也是很难找的。如果。。如果只用海棉、毛毯之类的东西,那就好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08-12-13 12:38 PM
呵呵,这类东西也不是万能的,科学些的方法是先用仪器测试房间,找出有问题的频段,然后再找相应的适量“扩散”与“吸音”材料了 解决!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4 12:59 PM
原帖由 高宁 于 2008-12-13 11:19 AM 发表
看了一些文章,总是要书柜、吸音柱之类的东东来改善声学环境,有了觉得方便,没有也是很难找的。如果。。如果只用海棉、毛毯之类的东西,那就好了。

海绵、毛毯也是有作用的,建议使用。但它们主要是吸中、高频,对低频就无能为力了。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4 03:04 PM
那么,对于恼人的低频(如低频浑浊等),用什么来吸收效果要好一些?
我一直以为,海绵、毛毯等也有吸收低频的作用呢。。唉。。

[ 本帖最后由 高宁 于 2008-12-14 03:18 PM 编辑 ]
作者: J-M    时间: 2008-12-15 04:51 AM
标题: 紫砂壶,古藤椅,安心坐下聊聊天
看到这个帖子,突然有种想聊聊天的感觉。高兄是个很赤诚的人,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一份真挚。非常难得!
    同为初烧,我可能是最不上进的爱好者。一年前才初步认识到什么是音响。最初也就是为了给新房添置一套家庭影院。本也没打算烧什么!一次难得的巧遇,让我结识了ZMALAN和LYY兄。LYY兄对爵士乐的喜爱以及ZMALAN兄对流行乐的理解,深深感染了我,并挖掘出我对音乐最无限的渴望。也因为他俩,我放弃了影院系统,正式开始了追寻HIFI的奇妙旅程。也正因为在他俩不懈的“帮助”下,使得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拥有一套自己的音乐系统。所以,最不上进爱好者我是当仁不让!
   开个玩笑,无伤大雅!应该说,自从与他们认识以后,我对HIFI的认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对音乐的理解更是一日千里。从最初的不断尝试新器材,到后来与他们共赏音乐,我真正的开始喜欢上了音乐,而不再局限于器材.....还记得那次对ZMALAN兄的家访,听到了4312D下的次中音萨克斯,听到了AE200下的《难得有情人》.........在寂静的深夜,一幅幅奇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或童年往事;或初恋情人;或绿水青山;或黄沙高原.......在音乐的感染下,我不停的回忆,不停的想象。一句:“甜蜜的与爱人风里飞奔”,将我陶醉在自由的芬芳中,种种往事随之袭上心头,眼里含着泪听完了全曲,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从音响效果的层面来讲,ZMALAN兄那里可算不得什么顶级。难得的是,他可以利用音箱搭建起一座连通唱片与听众的桥梁。从他口中我听到的是音乐的介绍,而从音箱的口中,我却听到了一种时代和人文的气息。是的,一种可以将爱无限放大的声音,一种可以另你回味无穷的声音!那就是:音乐!
    现在的我,使用的唯一器材,就是一副AKG公司出品,K701开放式耳机,并且使用的是APE音乐及笔记本声卡直推!相信这样的组合,离发烧二字还相距甚远。充其量,我不过就是个音乐爱好者罢了!然而,对音乐,我有无限的渴求!即使只能下载网络上的APE,即使下载的速度只有平均4 KB/S,即使电脑连续不关机下载,我依然坚持着。而我也并不是孤独的,支持着我的不仅仅是音乐,更有像ZMALAN和LYY兄这样的朋友。真的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不然我不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不会被音乐感动。是他们教会了我保持平常心,冷静发烧
        近日更得知ZMALAN兄购买的新房离我家相距很近,以后可以经常叫他过来帮我调试系统啦,哈哈,近水楼台先得月,各位不要太羡慕啦!
作者: J-M    时间: 2008-12-15 05:45 AM
标题: 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这句话,是ZMALAN兄嘴里经常念叨着的一句。对于音乐的理解,每一位烧友应该都是有自己个性的。HIFI本身就是一个很个性的产物!从市面上大大小小,林林种种的音响器材就可见一斑!初烧的朋友多半也为产品的选择而烦心!网评铺天盖地,枪手遍地鸡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斥着速食主义和投机主义的人。因此走弯路就显得司空见惯。
    平时的工作时间都比较忙,能安心听音乐的时间也不多啦。年长的朋友有小孩和老人的负担;普通工薪族喜欢上音响,更加大了自身压力。人总是有攀比心理的,看着一个圈子里的朋友的器材都比自己好的时候,心里会想什么呢?在每次升级器材的时候是否在矛盾着又会损失多少张好的唱片吧!
         以前我在论坛发过一个帖子,名为《求教6900试推AE200》。当时好象也就JP版支持了一下。也许大家不知道,这个可是ZMALAN兄的设想! 当然,发那个帖子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要买6900来搭配AE200。其实,是看到了很多关于AE200的不同评价后,由感而发!美丽安也好,音乐之旅也好都能放出不同味道的AE200。可是,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接受那样的声音。要是用6900能把AE200推出自己喜欢的声音,这样的搭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难道不可取吗?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别人说什么不重要,什么价格,档次,音效统统与你无关。你可以用几W块的6900推,也可以用几千块的美丽安,喜欢与否这不都取决于个人的一念之差吗?
    不过,用6900来打比方可能确实太过分了一点,希望大家不要拍死我才好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5 09:25 AM
原帖由 高宁 于 2008-12-14 03:04 PM 发表
那么,对于恼人的低频(如低频浑浊等),用什么来吸收效果要好一些?
我一直以为,海绵、毛毯等也有吸收低频的作用呢。。唉。。

这通常要用空腔来吸,例如柜子、纸箱、空心的夹墙等。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5 09:44 AM
J-M兄,与其说是羡慕,不如说我等妒忌你了,一是你身边有ZMALAN兄等一批真正意义的HIFI玩家;二是按JP的说法你走好了玩HIFI的第一步,首先入手的是耳机;三是一开始你就是不折不扣的音乐发烧。。。呵呵。。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5 09:48 AM
原帖由 J-M 于 2008-12-15 04 AM 发表
看到这个帖子,突然有种想聊聊天的感觉。高兄是个很赤诚的人,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一份真挚。非常难得!
    同为初烧,我可能是最不上进的爱好者。一年前才初步认识到什么是音响。最初也就是为了给新房 ...

哈哈,你玩音响开始步入正道了,这对于一个刚有一年多经历的人来说,确实很不容易! 其实,买音响并是要买多贵的器材,关键是你搭配出来的声音能留住你不停地想听音乐,让你有所感动,这已经足够了!有时一套器材很昂贵,但声音却不一定好听,这是不难遇到的事情。即使昂贵的系统的声音是华丽绚烂的,但当惊艳过去后,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它真的适合你吗?真的可以让你感动于音乐?——即使一首普通的流行歌曲也可以让人回味良久、不断想象歌曲中描述的情景......。我觉得有时选音响就象选伴侣,漂亮、妩媚的也许能带来一段时间的满足,但要长久过日子却不一定合适,要找,还是要找能长久相处、彼此能默契的,生活可能会平淡一些,但胜在过得省心、随意,总有一些事情值得回味。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5 09:48 AM
原帖由 jp 于 2008-12-15 09:25 AM 发表

这通常要用空腔来吸,例如柜子、纸箱、空心的夹墙等。

JP,能否说说,在正确摆位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柜子、缺少夹墙的情况下,塞有棉褥等的纸箱(我觉得这可是最简单的方法了)放在什么位置吸收低频较好?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5 09:49 AM
放在聆听位置后面的墙角,可能的话,最好四个墙角都放,越打越好。
作者: J-M    时间: 2008-12-15 02:09 PM
原帖由 高宁 于 2008-12-15 09:44 AM 发表
J-M兄,与其说是羡慕,不如说我等妒忌你了,一是你身边有ZMALAN兄等一批真正意义的HIFI玩家;二是按JP的说法你走好了玩HIFI的第一步,首先入手的是耳机;三是一开始你就是不折不扣的音乐发烧。。。呵呵。。



嫉妒就不必啦!半夜会做恶梦的......身边有ZMALAN这样的朋友也不知是福是祸。平时啥也不说,就带着你去一个地方,听一组搭配,再闲聊几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全部推翻。无声无息中被毒了还不自知,悲惨啊!
  耳机也更是无奈之举。新房装修一直没完,现在又去到外地工作,被他们毒害后,不能一日无音乐。这才想法弄了一副耳机。不过说真的,2000左右的耳机素质真的不错,暂时可以满足我听曲。
   说到不折不扣,我还不敢这么自夸。社会上的诱惑太多啦,要保持平淡如水的心境好难。只能见招拆招
作者: J-M    时间: 2008-12-15 02:27 PM
原帖由 jp 于 2008-12-15 09:48 AM 发表

哈哈,你玩音响开始步入正道了,这对于一个刚有一年多经历的人来说,确实很不容易! 其实,买音响并是要买多贵的器材,关键是你搭配出来的声音能留住你不停地想听音乐,让你有所感动,这已经足够了!有时 ...



    是呀!我还真就是这么想的 竟然能和JP版达成这样的共识,另我振奋莫名!这东西讲的是一个意境。对器材的认识是和自身的修为分不开的。而修为又可分为音乐修为和自身气质修为。音乐修为可分为理论常识以及文化背景。自身气质就更繁复了,与社会息息相关。总之,发烧友分门别类,到最后都殊途同归。大家门派各不相同,却可以相互交流。最终是要达到音乐,器材,生活相互和谐的地步。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5 02:31 PM
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你就会发现在发烧圈中那些炫耀摆显、争论不休、吹毛求疵、寻找听感刺激的行为会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作者: 鹧鸪江    时间: 2008-12-15 06:01 PM
高兄发了个好贴呀,大家的经历,大家的理解,让我等好好的上了一课...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5 06:40 PM
原帖由 J-M 于 2008-12-15 02:09 PM 发表



嫉妒就不必啦!半夜会做恶梦的......身边有ZMALAN这样的朋友也不知是福是祸。平时啥也不说,就带着你去一个地方,听一组搭配,再闲聊几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全部推翻。无声无息中被毒了还不自知,悲惨 ...

呵呵。。别悲惨了,学习别人的长处,多推倒几次又有何妨。当然,和Z版这样的朋友在一起的话,最好别带上漂亮的女友,很危险的。。。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5 06:52 PM
原帖由 鹧鸪江 于 2008-12-15 06:01 PM 发表
高兄发了个好贴呀,大家的经历,大家的理解,让我等好好的上了一课...

感谢鹧鸪江兄的鼓励,这可全是JP管理员和几位仁兄的主意,我就是玩了一招夺其所好罢了。
话说回来,在我们这个闭塞的地方,唯有跟各位前辈和朋友们多取经,否则很难知道HIFI为何物了。你不知道啊,看了你的器材和听音环境,再品J-M兄等烧友坦然自如的HIFI态度。。。流口水啊。。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5 07:06 PM
辛苦看贴子的列位看官了,贴个笑话,慰劳一下大家:

拉登说:中国是全球唯一绝对不能惹的
原因是这样的:基地组织曾派出七名恐怖分子袭击中国。 结果:
一人在炸北京西直门立交桥时转晕桥上﹔
一人在炸公车时没挤上车﹔
一人在炸超市时,炸弹遥控器被盗﹔
一人在炸政府大楼时被保安狂揍:"叫你讨薪,叫你上访",
一人曾经尝试炸广州,刚一出火车站炸药包就给飞车党抢了,半天没回过神﹔
一人成功地炸矿,死伤数百人,潜回基地后,半年没见任何新闻报导,遂被基地组织以"撒谎罪"处决了﹔
最近,派一女恐怖分子去炸河南,被骗去做了媳妇!!
基地组织决定从小培养一个中国化的恐怖分子来袭击中国。没想到孩子刚生下来不久。就被三鹿给弄死了


[ 本帖最后由 高宁 于 2008-12-15 07:49 PM 编辑 ]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5 07:43 PM
接下来,是不是应该请几位版主来说说怎么鉴别声音的好与差这个问题了?
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困惑。虽说在一些文章上(包括此贴)看了不少前辈对声音好与差的不少理解,但对于一般的发烧友来讲,却很难懂得去体会和运用。因为,常见的现象是:当器材调较到一定的程度时,也许基本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声音,但却又不敢确定这声音是好、是差。。呵呵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08-12-15 08:18 PM
呵呵,也不要想得太复杂,声音好坏老实说是很主观的,也不用人云亦云。世上的好音响那么多,他们的声音取向也不一样的,有些音响产品指标并不怎么好,也就是说不那么hi-fi,但是声音悦耳,如果你迷上这种声音,那么指标也可以丢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音乐上,只要它能让你感动,那么就达到了你的目的
作者: J-M    时间: 2008-12-15 08:36 PM
标题: 那一次之后.......
与AE200初会,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六!重庆连续阴霾了十多天的天气终于在那天上午放出了温暖的讯息。事先已经约好了另外一位菜鸟朋友见面,也是为着新居寻觅一套器材。两只菜鸟就这么不谋而合的走到了一起,我那时已经在网上摸清了重庆的地头,就顺理成章的带着另外只更菜的鸟儿到处瞎转
      到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重庆的欧朋大厦负一楼的大联音响。进门第一眼就瞧见了熟悉的AE200和AE209。音箱的中间放着放着一个器材架,架子上唯一认识的器材就只有音乐之旅ECI-3。老板很热情的询问着我俩的需要,看我们是菜鸟,也没说什么,就让我们先听着美声M系落地箱。大概5分钟时间,大概听完两曲,我和朋友坐不住了。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冲着AE的名声来的,于是不好意思的请老板帮我们换换箱子。为什么要不好意思呢?这个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此等经历。有时遇到一些牛皮吹得烘烘的所谓的高级品牌的销售人员,时不时受点白眼也只好认了。意外的是,大联的老板很爽快的帮我们接上了AE209,连功放也换上了ECI-3。第一曲就是熟悉的《烟花三月》,接着连听了两首翻唱歌曲。老板很好,啥也不说,就跟着我们一起听着,这让我感觉很舒服。以前去一些试听店,你一边听旁边就有个人唠叨个没完,想只苍蝇! 大联给我的感觉一下就提升了不少。接着,朋友拿出了自己的《皇家礼炮》和《超级卡门》试了试,大家好象都不是太满意。尤其是我,从一开始就非常不喜欢这类没有太多内涵的音乐,除了被霹雳啪啦的声音刺激着耳朵,其他什么也没听出来了。
     终于,自己还是忍不住了,从包里拿出一张新买的刻录CD。内容是女声的流行爵士,连名字我都不知道,只是第一首歌非常吸引人。老板看了也没多说,直接就放进了CD转盘。忽然,一阵撩人心悸的鼓点点燃了整个试听室的气氛!在场的另外数人也纷纷侧目。AE209中的音乐变的那么富有煽动性,一位戴眼镜的朋友双手托住了腮帮子,另外一位40岁左右的朋友干脆翘起二朗腿随着节拍摇头晃脑起来,我的那位朋友更是面带笑容的享受着,时不时还朝眯一眼
        至于我,那绝对是震撼无比的!大家都知道刻录碟的质量,本就打算放放自己喜欢听的音乐。谁知道,出来的声音和我以前从其他搭配中听到的声音完全不同了。不能说提升的是音效,反而是音乐的感染力增强了。就这么一次,被音乐的魅力打动了!接着,老板赶紧又把箱子换成了AE200,出来的声音多了几分灵气。如果AE209的表现就如一位40岁左右的成熟歌星,那么AE200像是更年轻一点的。略带成熟的声音,少了一些稳重,多了一点轻佻和诱惑。即使在后来与以甜美称道的月影比较后,也不遑多让。从此,AE200系列在我的心里成了超级性价比的代名词!
     那次以后,没过多久就认识了ZMALAN和LYY兄,在与他们交流AE200的时候,提到了播放爵士乐的效果,我就像找到了知音一般,从此与他们越走越近。可以说,我能有现在的心态,是和他们分不开的。但是,追溯原因,其实是AE200撮合了一段HIFI友谊!
作者: J-M    时间: 2008-12-15 08:49 PM
刚看到高兄提到的问题。好象我刚发的帖子里应该能回答一部分问题吧!所谓声音的好坏,我想这个是在有严重失真或者严重驻波等问题的情况下才能提出来吧!人耳接受声音的程度不同,像我,就完全无法听号角和有超高音单元的扬声器。因为一听到高频,耳朵就会刺痛!所以我一般也不会在不熟悉的系统上听小提琴,那是对我耳朵的折磨!
      如果再科学一点分析的话,可以通过声学测试仪器,比如声压计和房间混响测试仪器比照书上的理论长宽高比例进行调整,这样就能比较科学性系统性的谈声音的好坏了!不过,一般的爱好者就只是凭耳朵的感觉调整了吧!调到自己喜欢的感觉为止,就可以了!所以,还是满主观的
作者: 高宁    时间: 2008-12-15 09:32 PM
谢过楼上两位仁兄的指点,因缺少比较试听的机会,目前我做的就是在听过的几套有限的器材搭配中调较出自己还算是喜欢的声音。真是担心,如此坐在井底自娱自乐,会不会变成所谓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呵呵。。
经J-M兄这么一说,我愈加地思念自己的AE200了。。。

[ 本帖最后由 高宁 于 2008-12-15 09:39 PM 编辑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15 11:25 PM
这两天一直忙于单位的什么红歌演唱排练,认真看了大家这两天的发言,自己也感触良多,但唯恐匆匆一回有失偏颇,有点惶恐,这个帖子也让我想起许多hifi路上的往事,犹如电影画面一幅一幅在脑海的放映,为何会走上hifi这条路,并将其和摄影视为终身爱好,当年只是因为喜欢音乐而去寻找器材,我的经历不算很长,十多年而已,在这十多年当中遇到过各色各样,充满个性的发烧友,他们有的是我的前辈有的是我的良师益友,有的和我一起在这条路上探寻。。记得最早开始玩这个的时候从土炮党转入成品器材时,也如现在许多朋友到处试听和对比,多听总是没错的,那时比较喜欢温暖、甜美的声音,于是一对天朗706和剑桥的A3i抱回了家,因为那时我的认识和阅历来说,温暖。甜美、听起来舒服就是标准,后来机缘巧合慢慢的听过许多名器,但那时功力有限对名器和音乐的认识很肤浅,那时我就像一个海绵,到处在学习和吸收,不管什么理论和什么标准都一口吃下,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时又真正听懂多少?甚至我对天朗皇家西敏寺的评价也是比我的706更宽松和甜美、华丽而已。。 。。直到认识了《音响世界》杂志,我基本是每一期都买,那时最喜欢看里面关于器材搭配和“发烧门诊”这个栏目,但里面的作者我最喜欢两个人的文章一个是“李宇凡”老师另一个是“逸真”老师,两位先生的写作风格各有不同,李宇凡先生更多是从实际搭配入手通过器材去表达音乐的感受,文章言辞客观中肯,没有太多华丽的言语,但有时对音乐的描述神来一笔让人心动,而逸真先生多喜欢从音乐的角度去阐述,文笔清新中带着一点华丽。。即使现在他们的许多观点都还在让我受益,特别是在自己迷茫时,比如那篇李宇凡先生的《音响之道贵在乎平衡》,现在看来也很实在。。。

十多年的历程让我明白,其实音响之道除了平衡之外,还有声音的和谐、自然,更重要的是重播出的音乐能打动自己,也许人生充满了回忆,音乐就是一把钥匙,打开回忆的钥匙,音乐要鲜活而不是面无表情的木讷,我们要让自己的器材欢快的歌唱而不是沦为你的阶下囚,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器材,作为一个发烧友更应该客观,客观清晰的认识你的器材和你所喜欢的音乐,这样才能扬长避短的发挥出器材的实力,只有做一个客观中肯的发烧友才会正确判明器材的特点,也不会沦为器材的奴隶,这一点,我不得不感谢一位前辈,一位个性带点偏执的老头——吴老师,正是他让我学到了许多对音乐的认识,即使现在只要我有空也时常去他那里坐一坐,听一听,至今都还记得有次在他那里以一对MBL的老款小落地,前端以怀念唱盘加高文前级ARC后级的一套系统,远没有一些发烧友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的系统来得吓人,但当我离开时,回想重播的那些音乐所表达的内涵,突然会觉得自己以前的许多对人生和音乐的认识过于肤浅,难道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吴老师虽然年纪较大,但总能在人生和音乐的看法上给予我中肯的见解和看法,而他搭配出来的系统音乐感染力远非许多价格更加昂贵甚至几倍的系统可比因为融入了搭配者自己对器材和音乐的认识,我想一个人如果对音乐没有深刻的认识,对人生没有深刻的理解是无法做到的,谢谢您,老吴!虽然你我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但每次我俩交流都能说得很深,不光是音乐。。。。

其实音响本无道。。。。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

[ 本帖最后由 zmalan 于 2008-12-15 11:40 PM 编辑 ]
作者: zmalan    时间: 2008-12-15 11:31 PM
原帖由 高宁 于 2008-12-15 07:43 PM 发表
接下来,是不是应该请几位版主来说说怎么鉴别声音的好与差这个问题了?
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困惑。虽说在一些文章上(包括此贴)看了不少前辈对声音好与差的不少理解,但对于一般的发烧友来讲,却很难懂得去体会和 ...


声音的好和坏一直一来争论很大,这个太主观了,但我们也会有一些客观的规律。。以我的观点:系统出来的声音不能“尖”、“薄”,声音速度不能慢,因为太慢了其实就是一种失真,真实的声音到达听众是不会慢的、声像的边缘要清晰而没有毛刺感、整体声音架构必须沉稳扎实,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而不是虚浮、声音的三段一定要平衡、声音要自然,而不是造作。。。。。其他的就是音色了,这个是各有千秋了。。。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6 08:50 AM
原帖由 高宁 于 2008-12-15 07:43 PM 发表
接下来,是不是应该请几位版主来说说怎么鉴别声音的好与差这个问题了?
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困惑。虽说在一些文章上(包括此贴)看了不少前辈对声音好与差的不少理解,但对于一般的发烧友来讲,却很难懂得去体会和 ...

刚开头,可以丰满、厚实、温暖、甜美者为首选,以后再慢慢融入解析力、动态、低频、音场等因素,能做好这些方面,对大部分发烧友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刘汉盛《二十要》基本上也是这个意思。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6 08:54 AM
原帖由 J-M 于 2008-12-15 08:36 PM 发表
与AE200初会,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六!重庆连续阴霾了十多天的天气终于在那天上午放出了温暖的讯息。事先已经约好了另外一位菜鸟朋友见面,也是为着新居寻觅一套器材。两只菜鸟就这么不谋而合的走到了一起,我那时已 ...

爵士乐有很多迷人的人声,那种感染力可是比口水歌强多了,感觉好像人声就在你面前演唱,音符充满了整个空间,人好像被包围其中一样。
作者: jp    时间: 2008-12-16 09:26 A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8-12-15 11:25 PM 发表
这两天一直忙于单位的什么红歌演唱排练,认真看了大家这两天的发言,自己也感触良多,但唯恐匆匆一回有失偏颇,有点惶恐,这个帖子也让我想起许多hifi路上的往事,犹如电影画面一幅一幅在脑海的放映,为何会走上hifi ...

音响的美态是什么?音响的美态有很多,比如华丽、辉煌、高贵、雄壮、豪迈、通透等等,这些元素都可以在高级器材上获得。但如果你天天接触这些元素,不知你是否会觉得厌倦,甚至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事实上,不少高级器材都有很强的个性,会无时无刻、很刻意地炫耀——“看,我的××多漂亮!”说句老实话,我是接受不了某些贵价器材那种“漂亮得有些虚假”的声音的,像WILSON AUDIO WATT/PUPPY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一直以来有很多人说它好。恕我直言,我很少在公开场合说自己不喜欢某个高级品牌的。但如果不以它作例子,就很难说明问题。不错,WATT/PUPPY的声音很漂亮,但又如何?我认为那是一种缺少感情的声音,不能让人感动于音乐,却还要卖得那么贵!有空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多听一下现场的演奏,那种始终贯穿的成熟、宽松、饱满,是我在音响系统中始终追寻的目标。那种音乐是那么的松弛、自然,即使在交响乐的高潮处,也不例外,而在音响系统中,这种突然、急促的转换,总会给人以机械、局促、紧张的感觉。所以,当你与一套音响系统相处时,觉得好象与老朋友在一起时那么轻松,在播放音乐时还能让你想起某些事情,在高潮处没有什么明显的压迫感,那它已经是很不错的系统了。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